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论文

2022-04-28

化学教学活动是一种为达到一定的化学学习目标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旨在引起师生之间互感互动的系统活动,它具有严格的程序和周密的设计。实践证明,化学教学活动的优化,首先要从教学设计优化开始,这是通向教学优化的第一步;其次是教学实施策略,必须通过优化教学实施策略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设计的效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教育领域为了适应大环境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思路,发挥学科的优势,以教学为载体,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的实质是知识传授和情感交流的和谐统一。教师只有给学生营造安全、开放的心理环境,学生才能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地与教师沟通,才能开放心态,张扬个性。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教师要用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来感染学生,表现出一种对知识、真理的执着追求、热爱,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灵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兴趣产生,开展创新式学习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颜悦色,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有兴趣,才能热情洋溢,专心致志地教:学生有兴趣,才能情绪高涨。聚精会神地学。

二、开展课堂实验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化学教学大纲强调了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所以教师在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要详细,要让学生独立操作实验,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要让学生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要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已跨入了与计算机“联姻”的时代,多媒体已经成为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利手段。化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单凭教师的说教和板书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及原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微观结构:不易观察的化学现象的展示及现有条件无法完成的实验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视频、音频的结合,多媒体能够通过千变万化的画面给学生大脑皮层以大信息量的“刺激——反应——强化”,达到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它帮助学生跨越了宏观、微观的思维障碍,化静为动,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神经,促进了感性认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音像材料,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对象的感知,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认识的有效途径。互聯网上的化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四、化学学习生活化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为生活而教育”,即在进行教学时尽量由教材回归于生活,捕捉学生对生活关注的“信息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渗透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而中学教育阶段是人生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学好化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因此,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其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教师要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生活化教学能使学生学习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进行,到生活中去,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五、小组合作学习

英国作家肖伯纳曾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我国古语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些都形象地指出了合作的意义。在合作学习中,大家共同交流,集思广益,拓宽了信息渠道,并且能够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的人都有所提高。由于课堂学习的重心转向学生,信息交流方式从单一转向多维互动,师生关系从专制型转向民主型。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是素质教育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和合作性特征的具体表现。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善于交流、敢于参与、尊重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科教育的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因此,我们的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教师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积极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

作者:朱振静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论文 篇2:

关于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化学教学活动是一种为达到一定的化学学习目标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旨在引起师生之间互感互动的系统活动,它具有严格的程序和周密的设计。实践证明,化学教学活动的优化,首先要从教学设计优化开始,这是通向教学优化的第一步;其次是教学实施策略,必须通过优化教学实施策略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设计的效能。因此,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好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与原课程内容相比,新课改提倡的理念有现代的课程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科学的学习观、专业化的教师观和发展性与多元化的评价观。我们教师只有熟悉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观念,才能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1.现代的课程观。多尔认为,“在现代范式中,课程作为自主但相互联系的单元,这无助于从转变过程的角度来看待课程,这一过程由复杂的、自发的相互作用所构成”,“视课程为转化过程,我们需要超越视课程为一系列相邻单元的观点——而是要视其为丰富的、开放的经验的多层次组合;视其为随我们注意力的转移而不断变换中心的复杂的马赛克”。现代的课程观则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代生活和可能的生活的发展性教育中介,教师和学生是这种发展性教育中介的创生者。其主要表现为:(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2)“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所以,在课程实施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再是只为完成预先的计划,而更加关注课程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和任务。

2.专业化的教师观。传统教育给教师的定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新课程背景下,应当树立怎样的教师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德育观和教师角色要随之发生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開发者和建设者。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教学不在传授,而在激励鼓舞。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以下的行为转变,即: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另外还要处理好以下关系:①在师生关系上,师生是民主平等的。②在教学关系上,课堂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要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

二、落实好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美国教育学家格莱斯认为,所有的教学活动包括四部分,即教学目标、教学起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对于这些教学环节要做到:科学地确定教学目,准确地进行教学对象分析,整体地分析教材内容,有效地开展活动与探究,等等

1.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而我们常常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称为课时目标或课堂教学目标。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应该明确:(1)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学生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是学生的成长,我们也是以学生的状态来确定这节课是否成功的,而不是以教师讲的与否来评价它的成功,所以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可操作的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例如有些教案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样的目标大而空,根本无法评价其效果如何。(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准确地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对象的分析包括对教学对象已有知识水平的分析、教学对象需要形成的知识水平构成成分的分析以及教学对象在生理、个性心理、智力、能力发展等方面特点的分析。这些内容决定了以后各环节的内容。如在讲《化学能与电能》这一节内容时,我们面对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对于重点班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能量之间转化的知识,也据有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这对这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知识基础。

3.整体地分析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依据。高中化学的学习由必修和选修共八本书组成,在知识类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重点和难点及教材的知识价值等方面,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必须整体地进行分析。如在学习必修内容中关于化学平衡的知识时,因为在选修4中还会进行拓展,所以在必修中我们只要掌握平衡的定义、特点和简单的判断,关于计算这方面就不需学习,不要加大学生的负担。

(作者单位: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

作者:权玉玲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论文 篇3:

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的化学教学体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过于古板,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教学。现代的初中化学教学以科技手段为助力,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深入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将初中化学教学带上了一个新的阶梯。本文阐述了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化学 改善方法

一、初中化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的化学课堂过于死板。通常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玩,这样的课堂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会被很多新鲜的事物吸引,比如小说和手机,初中的化学课不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会使学习效率急速下降。其次就是化学这门课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来说过于古板,很多的公式和符号会让学生感到困难,因此会对化学课堂失去兴趣。

2.师生关系不够协调

在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畏惧,而教师也不会放低身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这就导致了学生不愿意与教师沟通的情况。学生不愿问老师题,老师没有办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

二、提高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措施

1.活跃课堂氛围

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初中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要想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首先要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应该试着和学生成为朋友,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的发言,将课堂活跃起来,还有助于教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老师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这样能够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其次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将化学中的知识点融入到游戏中去,既能够让学生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去,还能够让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深刻。活跃课堂氛围是新课程改革下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增加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五到六个人,教师先给出一个题目,例如“制作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给每个小组两分钟的时间来写出能制作出氧气的所有化学方程式,这两分钟可以将小组内所有人想到的化学方程式综合起来,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将本组的总结写到黑板上,看看哪个小组写的比较多,每个方程式算1分,如果化学方程式条件写错了,就得0.5分,例如在寫2KClO3==MnO2,△==2KCl+3O2↑时,如果没有写催化剂MnO2或者加热条件,则加半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评分最低的小组给予一定的惩罚,例如让评分最低的小组成员一起表演节目。这样的方式能够让那个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去,这样能够对化学知识记得更加牢固,还能够增加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未来的化学学习更加有信心。

2.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而实践是学生利用知识的地方。如果只有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利用到实践中去。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想使初中生的化学课堂实现真正的教学意义,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进入到实践中去,实践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探索的欲望,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记忆的更加深刻。

化学课中有很多实验,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让教师为学生讲解一遍,将方程式记下来就算完成教学目标。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验已经成为了化学课上的一个重点,教师在讲到相应的公式时,需要让学生们亲手做实验,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方程式的由来以及实验的整个过程。例如,在制取CO2,要让学生们自己做实验,首先要准备石灰石、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作为原料,仪器要准备玻璃片、集气瓶、橡皮塞、导管、长颈漏斗、锥形瓶,将仪器按照下图装好,再向锥形瓶中装入石灰石,在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使盐酸注入锥形瓶中,以浸没石灰石为宜,然后用像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最后检验CO2是否集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机器瓶口。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监督,学生应该注意安全,按照步骤进行。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将实验心得写下来,有助于学生对这个实验记忆更加深刻。实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乐趣,也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下对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又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生活中体验与不断升华的过程。我国初中化学课堂上的教学到目前为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更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13-14.

[2]王基华.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8):47-48.

[3]姜涛.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中国人民出版社,2014,(35):12-15.

作者:周磊

上一篇: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论文下一篇:会计服务与投资完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