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改革构想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等,发现学生的优点、化学学科的特色美,提升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让化学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有趣,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课程改革构想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课程改革构想管理论文 篇1:

区域“星级实验室”专项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通过“星级实验室”专项评估活动的开展,围绕网络智能管理、实验教学常态、实验员学科素养、课程文化营造4方面阐述了评估的思路与实践做法,以及在此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专项评估为提升实验室管理效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关键词:星级实验室;专项评估;管理效能;实验教学;学科素养

1 问题的提出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化学实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激发兴趣与动机、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和理解科学本质。然而,当前的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误区和挑战,尤其是农村乡镇初中,实验条件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优化,但存有的以下问题仍不容忽视:(1)实验课时开设不足,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2)实验室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实验员依旧是“保管员”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仪器、药品的管理不够规范,摆放凌乱,存在着查询、调研、统计不便的弊端;(3)实验员学科素养亟待提高,对实验的改进、创新以及实验资源的开发不力;(4)实验室的课程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很好地开发与利用。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实验室管理不善或利用率较低,实验课时不足,不仅直接影响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且造成实验资源的极大浪费。

学校如果没有设备、器材,自然无从谈起管理和使用;但配备了设备、器材而没有认真管理,造成设备、器材的损坏或散失,那是极大的浪费;如果让配备的设备、器材闲置,甚至锁在仓库里束之高阁,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这同样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为了切实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效能,我们尝试着进行实验室专项评估,现将一些实践、思考或构想成文如下,旨在抛砖引玉、集思广益。

2 专项评估内容

专项评估活动从“网络智能管理”、“实验教学常态”、“实验员学科素养”、“课程文化营造”4个角度进行督查与评估,旨在“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破冰”实验室使用效率不高、管理不善等问题,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让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更好、更多地为教学和教研服务,为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保驾护航”,并促使实验室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1 网络智能管理

通过网络智能管理,在仪器、药品的配置与管理、实验开设情况等各个环节,能够及时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监管,有效控制仪器药品配置不合理或闲置,以及入库、领用和清查盘点混乱现象的再发生。网络智能管理主要评估以下3方面内容:(1)校园网中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其主要功能设为5个子系统:公告管理;器材管理;用户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和文件打印。教师前台可以进行申请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自定义实验、填写实验计划和查看学校通知,而实验员可以对教师前台用户和后台用户进行添加和管理操作,如实验教学管理、审批实验申请、删除实验申请、查看实验日志等。教师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管理系统首页后,选择任意一个子系统,进行查看公告详情、填写实验计划、申请实验等操作。(2)仪器、药品的配置与建账。(3)演示与分组实验计划、实验课表、实验开设与完成率。

2.2 实验教学常态

实验教学常态化管理与网络智能管理互为前提和基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需要双管齐下,仅仅注重网络监控,还可能被“钻空子”,回到说的、做的“两张皮”的“老路上”。在做好网络化管理的基础上,深度凸显实验教学常态化是扭转黑板上“做”实验、讲实验、背实验的局面,提升仪器、药品使用效能的关键。为此,管理的重心必需下移。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督查与评估:(1)学生有较高的实验操作技能,且具备良好的实验素养,表现为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规范、动手能力强;(2)实验用品使用痕迹明显,领用记录完整翔实;(3)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开设率100%,且做到记录真实、完整;(4)创造条件完成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开设率95%以上,且能创新、改进部分实验,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校园周边地区生活化的实验课程资源;(5)实验室能够定期、定时面向学生开放,学生能真正走进实验室学习化学,自主完成自己喜欢做的实验。

2.3 实验员学科素养

要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益,必须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养。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员队伍的专业化、优质化和稳定化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实验课教学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1)实验课直接交给实验员上,任课教师不到现场。(2)实验员按照实验通知单“照方抓药”,准备好分组仪器、药品便大功告成。当下更多的是属于第二种情形。其实化学实验是条件控制下的实验,影响化学实验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如实验环境的温度高低、风速大小;所用仪器的规格大小、连接顺序、气密性检测;所取用药品的状态、存放时间长短、量的多少、浓度的大小等甚至个人的实验习惯,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实验的成败。为此,实验员能否参与到课堂实验教学之中将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并从以下另外2个方面进行评估:(1)过硬的实验操作基本功;(2)积极投身于实验的改进、创新,且有深度的研究与思考。

2.4 课程文化营造

广义地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课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文化造就了课程,课程精炼、形成着文化。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验室的文化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激发乃至理想抱负将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评估侧重于主题性和主体性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物品的摆放。如橱柜整齐划一、色调一致、摆放整齐,新旧相对分开,高矮、式样相近的放一排或一室。所有仪器、药品的存放纵横整齐、存放有序、有条不紊,橱内分层,层内定点、定位存放,轻件、小件在上,重件、大件在下,矮件、小件在前,高件、大件在后。橱柜卡的填写做到字迹规范、清晰、美观,突出一个“美”字。

3 专项评估实践

3.1 建立评价量表

依照上述专项评估的内容,研制专项评估PTA量表(见表1),并以此为依据,指导评估活动的正常开展,在综合评定时形成定量的评估结论。

3.2 收集网络数据

通过“扬州市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了解到各学校“实验室统计”、“仪器设备”、“实验情况”、“建室历史查询”、“资料查询”等相关信息,各学校上传相关数据,经过统计后可得出各学校实验室管理效能的基本情况。例如,从“仪器设备”管理项目中,可以反映出实验仪器与药品的配置、入库、建账情况以及报废、损耗情况。从“实验情况”管理项目中,可以看出实验计划、实验课表、实验申请情况,以及实验开设率和完成率情况。收集统计信息的时间节点一般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分3次进行,并结合“实验课表”中的具体时间与班级、任课教师的实验安排,进行“随机”跟踪突击性查询,做到“随机”与“定时”有机结合,最终形成每学期的数据统计分析表。

3.3 实施“飞行”检测

在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组织部分学科专家及骨干教师,不定学校、不定时间、不定内容地进行突击性、专题性或菜单式“绿色飞行”监测,并使之成为促进管理效能提升的“推进剂”。“飞行”检测时,在充分感受浓郁的科学实验文化氛围前提下,重点突出以下2方面的检查:

其一,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1)化学仪器、药品是否做到分类存放、规范有序。(2)调阅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查看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中的具体“实验内容”、“所需仪器与药品名称”、“实验日期”等内容,是否与上传到“扬州市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保持一致。(3)实验室开放的情况。实验室是否做到定期开放,学生能否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到实验室进行一些探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或趣味性实验,实验员能否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实验保障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中建构知识、发展思维。(4)仪器使用过的痕迹。主要是针对一些实验仪器细节的查看。如酒精灯中是否有酒精、是否有灯芯、灯芯的顶端是否“焦黑”(即被燃烧过),燃烧匙是否被“烧”过;又如托盘天平的砝码盒是否被打开过,有无使用过的迹象;再如烧杯、锥形瓶等玻璃仪器内是否还残留灰尘或包装用的纸屑、草屑等,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

其二,学生实验技能与素养。即学生取用药品、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对一些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如往试管中添加固体粉末状药品,是否蘸在管口与管壁上;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添加液体,滴管是否“悬空”;提供一些必需的仪器,现场组装一套制取O2,、H2,或CO2,的实验装置等。另外还采用专题访谈的形式,了解和判别学生的学科实验素养,如随机抽取5~6名学生访谈如下内容:打开石蕊试液与酚酞试液试剂瓶,会闻到一股什么样的味道?说明什么?酒精喷灯是何种材料制成的?如何点燃?描述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等。

“绿色飞行”监测期间,每校必须至少安排一节实验教学公开课,从以下3个方面展现实验员的良好学科素养:(1)实验操作技能。其熟练、规范、干净、利索的实验操作能够成为学生的“样板”,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尤其是对现代化仪器、设备的熟练操纵更领先于其他化学教师,如数字化传感器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等。(2)辅助教学的能力。即积极主动配合任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验,每当任课教师开始向学生讲授实验内容和操作要领时,实验员要集中精力倾听,注意观察实验前所做的准备是否和任课教师的要求完全相符,若有不符之处需及时调整,并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与任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学生是否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操作上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有损坏仪器设备的现象发生等。(3)参与教学研究及实验改进与创新的能力。实验员须参与日常的校内外化学教研活动,了解和熟悉课程标准与扬州的中考要求,尤其在实验改进、创新方面,常有自己的新思路、新成果与大家分享。

3.4 进行综合评定

通过网络智能管理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形成初步的定性评估结论;再通过“绿色飞行”监测进行实地察看,从实验教学常态化环节中采集到有效的评估信息,最终形成定量的评估结果。评估坚持3个结合:网络管理与现场察看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量化评分与等级划定相结合。每年度组织专家评审一次,评审的时间定为5月中旬,具体划分为一、二、三星3个级别。一星标准为达到75分;二星标准为达到85分;三星标准为达到95分。

4 专项评估效果

专项评估优化了区域实验教学管理,进一步推动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实验室管理使用的效率,尤其是强化了实验员的管理与教学双重责任,以及研究、创新双重作用的意识,促使实验教学成为常态化。

专项评估同时也激发了学校的创造热情。在“绿色飞行”监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为了“星级实验室”的创建,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武装、充实了实验设备,在所有实验室都安装了现代化的交互式教学一体机,集电视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脑功能于一身,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新的融合模式,极大程度方便了教学,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研究能力的提高。

专项评估促进了师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研究能力的提高。用教师的话说:“一些尘封多年的实验仪器被‘激活’了,自身的潜能也被‘激发’了。”2014年江苏省第二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我区教师代表扬州市参赛,获得金奖。学生实验素养也显著提升,2015年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省一等奖所占生均比名列扬州市前茅。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其中有许多方面值得探究和尝试。专项评估仅仅是我们在强化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实践或构想,这既是一种探索,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任何一个完美无缺的评估方案都是不存在的,管理方式的多样化、考评标准的多元化或许能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户”,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与帮助。从本质上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因为化学实验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与环节都不可替代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发展化学思维的载体。

作者:王国峥

化学课程改革构想管理论文 篇2: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等,发现学生的优点、化学学科的特色美,提升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让化学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有趣,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欣赏教育;中学化学;教学过程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08

一、欣赏教育的提出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每次改革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促进了国家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高效发展。最新一次的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此次新课改的目标有“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但是纵观教学的实际过程,教育的急功近利依然存在。不管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过度依赖于记忆背诵,把思维的学习变成记忆的学习,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重了学生负担,还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到了高中阶段,当遇到需要从题目中获取新信息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有些熟悉的题型稍有变化时,不知道从题目的实际要求出发,只是套用记忆中的结论,答案往往不合要求,没有达到所期望的举一反三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和学生都很辛苦,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了。其实如果真正地重视学习过程,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美好,学习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起来,让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素质,这也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教育者能够有信心、有耐心陪伴学生的成长,从教育的长远利益出发,而不只是一次次阶段性考试分数的高低。为此,笔者跟随我校提出的在本高中实行欣赏教育管理的发展步伐,尝试将欣赏教育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

二、欣赏教育概述

何谓“欣赏”?词典的解释是:用喜悦的心情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它的近义词是“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欣赏包含了赏识。广义地说,欣赏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欣赏教育强调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积极关系的建构,重视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对话”“赏识”行为和团队的集体合作意识[2]。从本质上来说,欣赏教育鼓励个体发现自身、组织及周围环境中的“亮点”,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使“亮点”广为人知,继而调动自身或组织内在的优势来积极构想并努力实现这一愿景。 “欣赏教育”的内涵,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和发现孩子们的优点,通过对孩子们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使他们充分认识和肯定自我,对人和事物保持积极态度,将潜能发挥到极致[3]。而广义的欣赏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既有教学内容,也有我们的学生,还有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师自身,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都可以渗透欣赏教育的思想。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内在于一个人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期待。[4]”如果你对一个人总是提供欣赏、赏识、正面鼓励与期待的信息,他的思想就会产生共振,会把这种信息转化为内在的成功信念,形成积极的心态,产生巨大的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欣赏教育,不仅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发展,还能让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更积极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更要让他们体会学习过程的趣味。

三、欣赏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要实施欣赏教育,教育者就要细心观察和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内容、对象、方法、环境等方面,发现其中值得欣赏的部分,用欣赏的方式将学习内容、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传递给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下面举例说明。

(1)欣赏化学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欣赏艺术的美、文学的美、体育的美,化学当然也有它独特的美,化学的美是科学的美,教会学生欣赏科学美是化学教师的职责之一,化学的美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①化学之美美在仪器。玻璃仪器的晶莹剔透,陶瓷仪器的素雅大方,金属仪器的经久耐用。单纯的试管,朴素的铁架台,优雅的分液漏斗,高贵的滴定管,可爱的蒸发皿,小巧的坩埚,这些都可以让学生的眼中充满光芒,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化学之美美在变化。无色氢氧化钠遇到酚酞即刻变红;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又慢慢消失;碘溶在四氯化碳里那梦幻般的紫红色,让人过目不忘;饱和硫酸铜溶液能结晶出如盛开的蓝莲花般的胆矾,这样的化学怎不令人向往呢?

③化学之美美在神奇。生活中用水来灭火,化学课上却有滴水生火(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水,因为过氧化钠遇水放出氧气和热量,脱脂棉即可燃烧起来);生活中的手帕遇火是会燃烧的,化学课上却有烧不坏的手帕(手帕用酒精和水浸湿后,点燃时酒精在燃烧,水蒸发带走热量保护了手帕);生活中做面包需要白糖,化学课上却用白糖做出了黑面包(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浓硫酸使蔗糖碳化,再与产生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使碳化后的蔗糖迅速膨胀),这样的神奇的化学实验没有见过就太可惜了。

④化学之美美在简约。世界上有那么多纷繁的物质,但是它们的组成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时,可以有很多途径,盖斯定律告诉我们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该反应,总的能量变化是不变的;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 N2+3H22NH3,方程式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包含的信息有:①氮气、氢气、氨气的分子组成;②反应物氮气、氢气和生成物氨气的分子个数比1∶3∶2;③反应物氮气、氢气和生成物氨气的质量比为14∶3∶17;④同温同压下反应物氮气、氢气和生成物氨气的体积比1∶3∶2;⑤化学反应满足元素原子个数守恒;⑥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相等;⑦在相应的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可以合成氨气,氨气同样可以分解为氨气和氢气;⑧增大压强,可以提高这个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等等。这么多的信息都可以在一个方程式中体现出来,不能不说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真是到了极致。

⑤化学之美美在实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化学,从钻木取火、烧制陶器到化肥的生产、煤和石油的开发利用,再到现在各种功能材料的研发,化学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如果没有化学这一专门的学科,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将发生彻底的变化,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忍受疾病之痛;住茅屋,乘马车,信息闭塞,多数人终其一生对外界都知之甚少,人类的生活质量会将长期停留在这样的低级水平上。

(2)欣赏学化学的学生

笔者至今记得在二十年前第一次看老师演示化学实验时,同学们那一双双痴迷、渴求的眼睛,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也是从那一刻起,我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同样有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兴趣,但是在目前的高考政策下,选择化学意味着更残酷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学生迫于形势在高二分科时放弃了化学,这让我们感到可惜。不管同学们的选择如何,我们都要欣赏他们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喜爱,当他们满怀期望地盼着化学实验时,老师不要为了教学进度或者因为准备实验太过麻烦而置实验不顾;当他们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时,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必要时动手设计一些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为高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还能让师生关系更融洽,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最基础的努力。

(3)欣赏化学教学过程

欣赏教育最主要的实施途径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一节好的化学课,不仅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并让他们感知化学学科的魅力。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化学2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片段为例来分析。

【小组实验探究】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4]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与讨论实验现象】

(1)实验1、2中锌片上的气体是什么?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氢气的产生。

[学生]氢气。Zn + H2SO4 ZnSO4 + H2↑

(2)实验3、4中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

[学生1]氢气。

[学生2]也可能是二氧化硫吧。

[学生1]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所以这里产生的应该是氢气。

(3)实验3、4氢气中的氢来源于什么物质?它所得电子是什么物质失去的?

[学生3]硫酸中的氢离子得电子变成氢气,铜片失去电子。

[学生4]铜片失去电子变成铜离子会使溶液显蓝色,我认为还是锌失去电子。

(4)结合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分析导线中电子流向及失电子物质。

学生5: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根据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可知电流是从铜片经过导线流向锌片的,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相反,说明电子是从锌片经过导线流向铜片的,所以电子是锌片失去的,锌片失去的电子可以通过导线传递到铜片上,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因此,铜片上有气泡。

【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逐步分析你们清楚地知道了锌铜原电池中的电子流向,同学们发现锌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是在锌片上进行的(Zn-2e-Zn2+),溶液中氢离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是在铜片上进行的(2H++2e-H2↑),这就是原电池中的电极反应。

原电池原理中涉及的电子、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是很抽象的,我们无法通过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但是通过学生的层层分析,他们自己就从本质上理解透了,以后遇到的相关问题运用同样的方法也就可以顺利解决了。原电池中电极反应是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开进行的,与学生已有知识产生冲突,接受起来比较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操之过急,有些学生就会暂时性地把结论记住,遇到新的问题不会灵活运用,为以后的学习和提高留下障碍。

(4)欣赏化学教师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是立国之本。”虽然我们只是普通的教师,过着普通的生活,但是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公民的重任。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传播知识,提升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他们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化学教师的特别之处在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塑造,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会学习化学,但是开设化学课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成为化学家,当然其中的极少数会成为未来的化学家,学习化学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他们有能力从化学的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世界,知道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能够辩证看待化学学科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欣赏教育发展方向

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实施欣赏教育,是我校的发展策略,以期挖掘学生、教师、家长及职员等学校主体的积极心理力量,提升学校管理的实效性,积极引导学生的生活、学习,以此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欣赏教育会更多地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用起来。

参考文献

[1] 景源.新课程十年制度建设回放[J].基础教育课程,2012(6):12-16

[2] 张新平,李国伟.欣赏型探究及其对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4(3):23-25

[3] 李文凤.欣赏教育[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3

[4] 肖川.教育的期待[J].青年教师,2000(11):41

作者:梁峰丽

化学课程改革构想管理论文 篇3:

浅析STS在必修课程中的呈现和实施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11.031

STS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已昂然走进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它主张在科学教育中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下称《标准》)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STS教育的基本观点。作为《标准》的“双基”课程——必修课程,较好地落实了《标准》这一观点,下面就STS在必修课程中的呈现形式和实施方式分析如下。

一、STS在必修课程设计和目标中的体现

必修课程在课程的设计和达成目标中,均明确体现了STS教育的基本观点。在课程设计中,强调“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必修课程在“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打下必备的基础”的《标准》的设计思路。

二、STS在“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呈现

STS在必修课程中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对STS在必修课程中实施方式的分析

STS在必修课程中的呈现是为高中化学课程进行STS教育打下了静态的基础,要在教学中使STS教育充满活力,必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来,使静态的STS教育转化成课程实施过程中动态的STS教育,从STS在必修课程中的呈现方式分析,其在教学中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施《标准》的“主阵地”,在化学教育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作用。STS内容在必修课程中的呈现方式也体现了这一点。几乎在各个主题的内容标准中均对STS教育作了明确的规定,其实施的方式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

(1)结合课本中内容,介绍现代化学的巨大成就,介绍化学家的创造发明和发现,对促进其他自然学科、工程技术以及生活和经济的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

(2)结合课本中的化学史实、科学史话等进行STS教育,介绍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动人事迹,培养学生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对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3)以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等热点问题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如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危害、各类污染的防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又如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世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等。

2.资料查阅

在信息化课程资源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STS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必修课程中活动与探究建议中通过查阅资料而开展的STS教育的建议就多达11条,由此可见,“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形成资源库,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STS信息,是顺利实施STS教育的重要保证。

3.实验探究

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是开展STS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必修课程中有关STS的活动建议,较好地反映了“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的《标准》要求。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测定雨水的pH、回收废旧电池、制作简易电池、市售食盐中碘元素测定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从长期单调乏味的学习中得到乐趣,深刻体验STS教育。

4.调查、讨论、活动

必修内容在STS的呈现形式中,较好的体现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视野”这一实施建议。通过调查、活动、讨论形式的STS内容有9条,包含了市场调查、社区调查、讨论,还建议制作相关内容的展板或举办专题报告会的活动;建议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加强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联系的认识。

总之,STS教育思想已经渗透到了必修课程的各个主题中,一方面强调了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和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蒋泓

上一篇:水利工程滑模施工工艺论文下一篇: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改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