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论文

2024-04-10

中学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论文(精选6篇)

篇1:中学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论文

中学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论文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的丰富起来,信息技术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只有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才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整合 多媒体 课堂教学

新课程要求,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毫无疑问,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传输能量。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新生事物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益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只有正确认知多媒体教学,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结合点,各施所长,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整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加一些轻松的环节不仅可以调节气氛还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一副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驱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宏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使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

二、信息技术与实验的整合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实验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的整合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观的感知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对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因此演示实验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2、信息技术与微观实验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教学中的微观问题,对化学中微观概念可以进行直观演示,一个知识点可多次演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例如《晶体结构》这节课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微观结构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学生难于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为了使学生能真切地感知微观世界的精彩和奇妙,将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来完成,通多微观动画的演示,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在这节复习课中,通过学生们所认知的三类晶体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有关的立体几何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带着新奇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在感受物质结构美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了思维的严密训练。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的探索、大胆尝试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金属材料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知识以及这些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活生产、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和高科技技术中的应用。并开展研究性学习,全班同学在网络上共享、共同交流和讨论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讨论题设计思路五花八门,各有优缺点,各拿实物现场连接不太可能。如果让学生现场画在纸上,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马上评价、修改,这样就能达到反馈及时,一目了然,也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外学习的整合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获得是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对于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材料和知识提升由于时间和空间上很具有局限性。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化学教学,使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教和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教案、课件、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和习题发在上面,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寻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信息技术与化学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整合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能正确、高效地进行化学习题教学,对加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该功能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使师生都能及时得到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师生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和教学的纠正。对于形成性检测,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编制习题,课上集体练习,及时出示答案,并合理设置声音、动画,增强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习题,可充分发挥其容量大、省时省力的优势,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可以替代小黑板出题或者进行过程分析,并且分析时完全可以 是动态的,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化学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虽然在诸多方面比传统教学手段有更多的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解决传统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它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学会各种信息技术知识,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立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

[2]和学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3]王磊主编 《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

篇2:中学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也是新课程中优化教育教学新的课改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且努力做好课程整合的大胆实践者和改革者。文章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以及课堂整合策略两个方面阐释了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方法与注意事项,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也是新课程中优化教育教学新的课改途径。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图画、色彩、绘图等功能在创设情境中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许多语文教师也努力地尝试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期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于是,唯美的课件、视频渗透到每节公开课中,以致近几年总会听到课堂评价的一种声音“课件制作太精美,教师的课上得不实”,初听起来似乎一切都是信息技术惹的祸。事实是否如此?笔者认为科学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积极促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机融合,并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整合,笔者将从整合的必要性以及课堂整合策略来谈自己的浅薄之见。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他认为在几种学习中,采用传统填鸭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是最低的,而采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与机械记忆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这些理论的提出都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更好的整合提供了依据。现实情况的确如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直观,丰富教学手段。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整合策略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对新生的事物,可能有很多教师不适应,尤其是老教师,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多元的思维来审视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自己能恰当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有全面提高课堂效率的觉悟,自觉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和主要的教学媒体,这样就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语文课堂对信息技术的灵活处理

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因此,教师应对信息技术进行灵活处理,在课堂教学中依据不同内容适时选用。

首先,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如用《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来导入《孔雀东南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巴金颁奖视频来引出《小狗包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

其次,课堂中间针对文章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也可以穿插视频资源,来突破重点,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笔者播放了小说戏剧情境性片段《宝玉摔玉》,让学生在文本和视频的双向冲击下有效地把握形象。教学《声声慢》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知人论诗,笔者利用cctv-3关于“李清照诗词朗诵”的视频,让学生明白李清照的人生经历。精彩的视频、精彩的演绎使学生深受感染,有效地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联想,提高了课堂效率。

此外,高中戏剧单元的教学困扰着很多教师,有限的课时使学生只能蜻蜓点水式地了解剧本的大概意思。针对戏剧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对戏剧认识的模糊性,笔者在学生初读文本的基础上,给他们播放自己选取的精彩戏剧视频,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一节课后,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进入剧本,而且避免了戏剧学习的枯燥。注重语文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契合点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

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这涉及课程整合的实效性,要想使语文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效,教师必须思考“为什么要整合、怎样去整合、整合之后优点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笔者曾听过一名教师教学《春江花月夜》,但发现该教师一开始就展现“春江花月夜”中唯美的画面。的确,对学生进行“有像可想”的想象思维能力训练没错,但这种过度、不适时的运用却使学生失去了最初的、最美的想象,充满诗意的诗歌没有品出诗意,不能不说是课堂的一大败笔。其实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要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准则,整合要有选择地进行,重点放在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的问题上,培养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能力

篇3:中学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论文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整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 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 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 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 首先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关于淡水资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以及水体污染的图片、文字资料, 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视频资料和污水的处理程序。然后让学生在多媒体上将收集到的材料和图片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直观感知和生活经历的结合, 他们对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从而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水、爱惜水和保护水, 同时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化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服务。

二、信息技术与实验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运用, 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 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 由无声变有声, 由抽象变具体, 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 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 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的整合。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学科, 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观的感知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对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 因此演示实验在学生学习 (化学) 知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在教材中上册和下册共设置27个演示实验。在这些实验中, 有许多现象明显, 效果好的实验, 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的观察到。但个别的实验, 现象不是很明显, 极少数人能看的见, 这样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而信息技术能把演示的实验进行录制和扩大, 从而弥补了演示实验的不足。

例如, 在做金属与盐酸反应时, 镁和锌与盐酸反应很剧烈, 铜不能与盐酸反应, 通过演示实验很容易观察到, 而铁与盐酸反应非常的缓慢不易观察, 这就影响了对四种金属活动性进行比较。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将演示实验录制下来, 并用多媒体演示, 这样就将演示实验进行了扩大, 便于学生的观察。

同时也可以将教材中有难度、有危险性的演示实验, 利用信息技术改成模拟实验, 并配上模拟声音。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重点在于反应的过程, 难点在于操作的先后顺序, 同时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做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但将它改成模拟实验现象很逼真, 学生感觉像真的一样。在演示的过程中首先按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实验, 然后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一氧化碳早来晚走, 酒精灯迟到早退”将模拟实验重新演示, 先用酒精灯加热, 然后再通一氧化碳, 学生很容易看到因为违反正确的操作顺序而造成爆炸。同时配上爆炸的声音, 这样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能认识到化学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素养。

2. 信息技术与微观实验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教学中的微观问题, 对化学中微观概念可以进行直观演示, 一个知识点可多次演示,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例如, 通过水分子分解来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和原子的定义。由于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 又摸不着, 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使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理解, 但是利用信息技术, 用计算机模拟, 从微观角度解释粒子的运动情况, 很清楚地看到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 氢氧原子重新组合, 变成了氢气与氧气。通过这种网络展示, 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 使得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 让他们自由的探索、大胆尝试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结合教材,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金属材料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取金属材料知识以及这些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活生产、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和高科技技术中的应用。并开展研究性学习, 全班同学在网络上共享、共同交流和讨论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学习有了动力,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整合

1. 信息技术与课外学习的整合。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获得的是教材中的学习内容, 对于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材料和知识提升, 在时间和空间上很具有局限性。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化学教学, 使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 教和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例如, 在网络环境下, 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 将自己的教案、课件、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和习题发在上面, 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寻和使用, 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 同时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还可以建立自己的QQ交流群, 这样便于及时的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习情况。同时网络上还有许多教学资源, 学生可通过Internet来访问相应的中学化学教学网站, 如河北远程教育网、人民教育资源网和黄冈教育资源网等, 在网上接受其他化学教师的远程教学, 学生的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

2. 信息技术与化学复习课的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 可充分发挥其容量大、省时省力的优势。在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对化学实验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用的器材和用品展示出来, 并且可以随意的进行装配, 这样就代替了在实验室中费时费力的实验复习, 使得复习的内容更加的充实和全面。

总之, 信息技术下的化学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 优化了教学环境, 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 我们要学会各种信息技术知识, 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从认识阶段逐渐发展到推广应用阶段, 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化学教师只有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 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 才能丰富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整合

参考文献

[1]吴良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化学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6, (3) .

[2]赵昀.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6, (3) .

篇4:中学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论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整合 多媒体 课堂教学

新课程要求,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毫无疑问,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传输能量。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新生事物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益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只有正确认知多媒体教学,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结合点,各施所长,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整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加一些轻松的环节不仅可以调节气氛还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一副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驱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宏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使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

二、信息技术与实验的整合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实验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的整合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观的感知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对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因此演示实验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2、信息技术与微观实验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教学中的微观问题,对化学中微观概念可以进行直观演示,一个知识点可多次演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例如《晶体结构》这节课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微观结构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学生难于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为了使学生能真切地感知微观世界的精彩和奇妙,将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来完成,通多微观动画的演示,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在这节复习课中,通过学生们所认知的三类晶体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有关的立体几何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带着新奇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在感受物质结构美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了思维的严密训练。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的探索、大胆尝试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金属材料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知识以及这些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活生产、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和高科技技术中的应用。并开展研究性学习,全班同学在网络上共享、共同交流和讨论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讨论题设计思路五花八门,各有优缺点,各拿实物现场连接不太可能。如果让学生现场画在纸上,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马上评价、修改,这样就能达到反馈及时,一目了然,也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外学习的整合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获得是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对于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材料和知识提升由于时间和空间上很具有局限性。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化学教学,使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教和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教案、课件、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和习题发在上面,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寻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信息技术与化学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整合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能正确、高效地进行化学习题教学,对加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该功能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使师生都能及时得到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师生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和教学的纠正。对于形成性检测,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编制习题,课上集体练习,及时出示答案,并合理设置声音、动画,增强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习题,可充分发挥其容量大、省时省力的优势,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可以替代小黑板出题或者进行过程分析,并且分析时完全可以 是动态的,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化学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虽然在诸多方面比传统教学手段有更多的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解决传统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它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学会各种信息技术知识,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立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學资源应用》

[2]和学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篇5:中学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如何借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推动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改革,是广大地理教师面临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程改革、地理学习随着的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正以让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教学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学科整合,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到地理学科中去,以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除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外,还有信息的获取、使用、处理、加工等能力)等。

下面就谈谈笔者从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点感受。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整合”存在的问题

1、课件过于简单或“花哨”

应该承认,对于地理事像或地理运动规律的演变,我们的教学语言与教材并不令人满意。有的地理教师根据本节课的要求制作课件时,常出现的问题是课件过于简单,如只是将课本的纲要文字说明简单在放在课件上面,如同“课本搬家”、“习题搬家”,而没有必要的地理图像、音频或视频等,造成了学生感知的障碍,从而失去了信息技术特有的意义和优越性,还不如不用信息技术的好。而有的制作的过于“花哨”,如在整个课件上加入与课本内容无关的运动着的图片或背景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就可能会被这些无关的内容或音乐所吸引,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课堂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

2、以辅代主,本末倒置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一些地理规律的演变,学生未见的或难以再现的地理事物,通过多媒体展示,是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但有的老师却把整堂课的所有内容、所有教学环节都纳入了他制作的课件之中,甚至是一个简单的地理问题,本应由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做出反应的也由计算机代劳了,从而造成了整堂课都由多媒体霸占的局面。学生只是按着教师手按鼠标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有的问题来不及思考又看到了新的一幅画面,学生失去了积极思考的余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虽然表面看起来这种教学冠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外衣,但实质上是变相的“填鸭式”、“满堂灌”,是违背现代地理教育理念的。长期以往,学生会失去他们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也造成了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计算机的奴隶的局面。事实上,整堂课都是学生对着屏幕,还会造成学生脖子酸痛、眼球疲劳等一些的生理问题。

3、“整合”方式的固定化

有时教师,强调的是某种整合的固定化,或将之称之“最优化”,其实,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看法。

我们知道,地理课的类型很多,有的侧重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感知,有的侧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或地理规律的理解、有的侧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等。每种类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都应根据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来作处理,因此整合的模式是没有固定化或最优化的。地理现代教育理念之一是突出个性化,它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同样也体现在教师上面,如教师教学的过程、方法、策略以至模式等。这就需要广大地理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更多的“整合”模式,然后通过广泛的交流,沟通,并取长补短,来提高“整合”的效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二、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与地理教学“整合”,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整合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就必须要求教师应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具备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设计教学的技能。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组的调

查表明“75%的中小学教师会基本的window操作,会上网查找教学资料的占21%,能进行文字处理占57.25%,仅有18%的教师使用电脑进行教学,其中经常使用的占9%左右。另外,中学教师平均每周使用信息技术为38分钟,每人每周只有1.9分钟用于课堂演示,设计交互式学习为0.38分钟。从上面的数字来看,目前教师的素质状况,是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际需求的。为此,只有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业务进修,提高电脑操作技能,才以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2、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在展示地理事物、演变地理规律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处于配角的角色,笔者认为,一切教学手段,包括现代教育技术,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如一味地否认信息技术手段,自然是不可取的观念,但过分夸大了信息技术手段,以辅代主,会造成学生、教师被机器所束缚,成了课堂的“仆人”。

3、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图像的表现力有些是无法用其它形式来代替的。它对于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特征的描述,地理规律的演变,地理知识的记忆起着至关的作用。但地理图像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不能只

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的,它同样需要地理教师对这些信息经过加工整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述。因此,许多地理教育家也建议,要求学会看地图放在地理学习的首位,因此空间观念的形式以及对地理事物分布事实与规律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地图感知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基于地理学科性质和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整合”,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注意地理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活动,这是最关键的 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动体”,而非“受动体”,正如有的人说“你可以把马牵扯到河边,但你永远无法强迫马饮水”。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地理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地理学习活动。从哲学角度来看,在地理学科教与学这对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状态才是地理学习能否成功的内因。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科“整合”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转到学生是如何“学”这方面来。也就是说,整个课件中的教学思路、设计、环节,都是围绕着学生是如何来“学”这节课而进行的,一切都要符合学生学习特征,注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培养等。换句话说,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注意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才是科学有效的“整合”。

5、建立地理学科资源库,资源共享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广大地理教师不可能由自己来采集,开发学科中全部的教学素材,这对教师进行学科“整合”带来了不少困难。为了能使用广泛的教学资源,就必须提供为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库,让教师可以在比较短时间里根据教学目标调动他们认为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我校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初步建立了地理学科资源库,并不断地进行充实。

篇6:中学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并对整合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反思,对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创设的环境以及美术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列举了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教学实践,表明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优势,体现了整合的目标是学生、教师、学科共同得到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课程整合:探索;信息素养。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学校教育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已明确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为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我校中是一所美术特长专业的省级重点高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美术特长生,随着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美术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研教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大量接触到美术课程中的内容,学习美术专业知识有很浓的兴趣。两个学科的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进行了较好的整合,使这两个学科同时得到极大地提高与发展了,取得双赢效果。一.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①信息获取的能力。②信息分析的能力。③信息加工的能力。④信息创新的能力。⑤信息利用的能力。⑥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2.中小学美术课程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要实现以上总目标,就要大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并加以整合。

3.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也是信息技术和教学发展的必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大量出现美术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如绘图、网页设计、photoshop、视频设计等等。这些内容中很多特别是美术的理论方面已不是信息教师完全能精通的,而对美术教师来说这些方面在理论上完全是最容易的内容;与其相反,美术教师在网络与多媒体上又是其较较弱的方面。双方的互补对双方学科、教师、学生都是有益的并能促进能发展。这样可以最大地激发 1 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信息和美术学科的教育和不受时间限制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探索 1.整合模式的探索

在课程整合的实验中,教学模式是比较固定的,即学生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学习美术,但教学手段则是很灵活的。可以预先将教学所需的图像、视频、音频文件准备好,根据需要点击播放,由于计算机功能具有多任务性,完全可以达到多媒体软件制作的效果。这种方法虽然整体性不太好,但节省了时间,容易实现。在课程整合的实验中,教学中使用的软件不作规定,而是根据教师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在整合实验中,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设计,在使用计算机时,强调发挥计算机的特点,使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2.整合环境的探索

我们利用学校的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建立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网络教学协作室。这些地方都装备了多媒体电脑,都可以装上图形处理、图形绘制、动画制作等美术教育需要软件如:Potoshop、CorelDRAW、cool3D、3DMAX、Flash、Dreamweaver、coreldraw、fireworks等,便于教师在不同场地不同时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针对学习环境的创设要求我们对美术教育中的问题、相关的实例或个案、信息资源、运用工具、社会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考虑,建立专门的美术教学网。把一些基础性的美术课程和信息课程由学科带头人主讲,现场录制下来,转变为流媒体课程放在学校内网之中,让学生对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学习。同时,多学科的资源对课程内容用媒体元素进行有机的优化组合,吸引学生,启迪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整合目标的探索

新课程的标准对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和美术学科都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因此,无论是信息教师还是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环境。并根据教学实际,开发制作计算机教学资料,将原来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与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大量运用到信息工具,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学科教学,不仅给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同时也给学生表现美术作品带来了简捷、丰富与高效的工具。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获得了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为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供了保证。所以,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和美术课程目标两个方面。4.整合方式的探索

在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中,我们尝试将部分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两节连在一起上。这样,美术课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样能使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有连贯性。实验中,美术教师与计算机教师一起参与备课,使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相互融合为一个整体。信息老师学到了美术的基本理论,提高了审美观点,提升了美术素养,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再也不是只讲技术,不求美观了。而美术教师增强了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提高了美术教师的教学效率,并对本学科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利用计算机不同软件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快捷方便地制作出美术设计中构成、图案等作品。特别是计算机的复制、粘贴功能,使构成与图案设计中连续纹样的制作易如反掌。计算机技术给美术设计与创作带来的神奇效果和极高的效率,使人们叹为观止。三.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反思

1.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学课程的整合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信息技术运用导致教法的变革等。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2.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学课程的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上。

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在网络中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3.信息素养应成为美术教育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单独指定的信息技术教育课上,而是应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因此,培养学生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基本能力也是美术教育学教学的重要目标。4.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要特别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尤其重视传统的”纸"上功夫,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可忽视,如中国画传统技法、素描写生、色彩写生、美术创作等等。

上一篇:花台初中2011年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下一篇: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