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论文

2022-04-30

摘要:本文分析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特点,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根据和要求。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办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办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论文 篇1:

?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应用探索

摘  要 在我国信息化教育大环境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界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分析手法论述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课程中的应用探索,以期对民办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民办高校;翻转课堂;基础日语;微课

1 前言

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門课程。为了提高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质量,首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日常重视积累词汇量,重视日语语法和文型的学习,要多做相关练习题,也要加强对日本国情的相关了解。对于我国民办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为了提高非母语的日语的学习效率,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练习才能逐步取得进步。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社会文化不同,因此会产生思维方式的不同,解决我国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在日语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提高学生日语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日语复合人才,也是日语教学第一线的高校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由来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大约在2007年,为了帮助所教班级一部分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这两位美国的化学教师利用电脑软件将上课的实时讲解录制成音频或视频,然后把录制好的资料上传到网络,以供学生下载自行学习,不仅能够帮到班里缺课较多的学生进行补课,而且这些教学资料也受到其他正常上课而无须补课的学生的欢迎。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两位教师就逐渐地将在学校教室上课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在家听教师的讲解或观看视频,教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辅导学生完成作业中的疑难问题。

原来的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课后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翻转,转变成学生“课前在家里听或看教师的音频、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讨论、解决疑难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快速接受并得以推广开来[1]。

3 基础日语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日语逐渐地同汉语和英语一样成为国际商务、文化交流中经常被使用的语言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中日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以及2020年日本举办奥运会的临近,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对当今日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基础日语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是日语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课程旨在打好学生基础阶段的日语基础,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技能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使这些技能在日语专业的其他课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期全面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

基础日语课程是我国高校实现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的课程之一,通过四个学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完成日语的语音、语调、各类词的活用及基本句型的教学,建立日语学习的基础体系,经过精讲多练等教学手段逐步提高学生对日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语言交际能力习得的过程,学生在交际中能够不断地掌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以及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因此,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是民办普通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一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 基础日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积极意义

在基础日语课上适当地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意义极为深远。为了要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日语复合人才,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的重视语言知识、轻视语言实践的传统教学习惯,在课堂上要逐步提高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将新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和的自主性。“只会读,而听不懂、写不出、说不出”并不是合格的日语教学。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目前,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招收的学生多数是日语零基础,对于一门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语言,学习起来是相当困难的,所以,首先要把好入门环节这第一关,入门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会影响之后的学习效果,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日语专业的学习来说,语音、语调,单词、词汇的学习在入门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或是家乡方言的影响,在日语入门阶段的语音、语调处遇到重大挫折,而课堂上时间有限,教师如果利用太多时间给个别学生纠正发音错误,将无法保证教学进度。并且随着课程的深入,将有大量的单词、词汇需要学生掌握,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会感到枯燥与厌烦。因此,基础日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传授知识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对于刚刚入门阶段的日语专业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现代学生而言,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是不能够满足他们对课堂的需求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尽量采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新型教学方式。

能够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坐在下面听,略显枯燥,也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用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实践练习。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利用翻转课堂的优点,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上课前,教师利用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提前预习要学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将资料中所讲解的单词、语法、文型、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训练练习;可以经常反复提问,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针对多数学生集中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统一讲解;针对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QQ、微信、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学习、沟通软件帮助学生解答。

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由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轮流担任组长。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针对授课内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各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汇总,指出并纠正发言错误及不充分的地方。将课堂适时适当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和知识的交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

5 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所使用的教材的选用同样需要进行大胆改革。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学生高考录取分数往往低于一本、二本的本科高校,学生能力不同,基础日语课堂上所使用的教材就应该有别于其他高校。同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应该相应做出调整。

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创新,应用型高校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有的教材在文章的选择上是过时的、落后的,内容落后于时代;有的教材内容太深、难度太大,并不符合民办高校三本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此,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学校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民办高校的学生虽然高考录取分数低于一本、二本的学生,但是想法新颖,敢于尝试,动手实践能力较强。为此,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发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亲自动手搜集最新的日本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前沿资料,将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上课时的文化背景素材分享给大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丰富了文化知识[3]。

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教师的专业能力带来极大的新挑战,教师需要拿出更多的勇气来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很多教师在传统的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下已经形成一种固有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模式,实施翻转课堂必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模式,必须要以坚定的教学改革信念作为支撑,让自己处于一个不断追求、探索、进步的状态中。因此,民办高校日语专业教师应当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大要求,广泛地阅读日语专业方面的最新书籍,利用互联网了解日本最新的社会文化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不断丰富教學手段。教师可以自学或接受微课制作培训,熟悉制作微课的常用软件,或者与学校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师合作,共同制作微课视频。教师要克服计算机技术上的困难,努力制作出适合应用型民办高校学生的微课视频。

3)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主要目的是完成大学日历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翻转课堂上的学生不再需要教师满堂讲课,他们需要更生动、更实用的方式来巩固并拓展原有的知识。那么,教师该如何合理有效规划课上、课下时间?如何设计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活动?如何精心制作学生爱看的微课视频?如何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与吸收知识?如何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位教师深思的。

在长春光华学院日语专业,大一、大二分别选出一个实验班,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外各有一个平行班仍然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一个学年的对比,发现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优化了学习效果,还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自觉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冰,王丽莉.翻转课堂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丛刊,2016(33):89-91.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3]王琪.翻转课堂与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5(3):58-63.

作者:赵萍萍

民办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论文 篇2:

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特点,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根据和要求。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经济转型;高等教育机构改革

一、民办高校的特点及现况

和国外相比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比较晚,绝大多数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民办高校才能发展壮大。目前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合理,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不一致。一些民办本科院校不顾自身的条件,盲目追求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结果所有高等院校人才雷同,人才市场需求与高等教育严重脱节。造成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民办高校就业率严重低下,甚至危及到自身生存。

招生—培养—就业,构成民办高校办学日语专业的完整链条。招生是基础和前提,就业是结果,是衡量和检验培养质量的标杆,培养社会需要的日语应用型人才是教育教学主要目的,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毕业生的质量适应社会需求,在人才市场上有竞争力,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的生源自然会充足,学校才会有生机和活力。与实力雄厚的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办学资金短缺,社会认可度不够,再加上民办高校自身管理方面的不完善和教学师资力量的薄弱等缺点。其主要优势是办学体制灵活,可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信息,寻找日语人才需求的缺口,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使自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一味追求提高学历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搞不好会在无形中丢掉已有的宝贵优势,抹杀已经形成或初步形成的特色,使得毕业生就业率下降,以至于造成招生困难这样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应用型人才定位的因素分析

(一)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前大家基本上是不提的。所有的高等学校,甚至高职院校,都是要追求成为综合型、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结果造成所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与高等教育结构脱节。

随着1999年高校实行扩大招生,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合理定位是国家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发展的思路,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结构顺应社会客观实际的要求。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强调,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将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转型,这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大大提高。根据这个精神山东省符合转型条件的新建本科院校大约有30多所。其中包括:1、原地方专科升本的学院;2、独立学院;3、由民办高职专升本或由独立学院转型的民办本科院校;4、由原先的干部、教师培训之类的成人高校发展而来本科院校等。其中包括12所已经转型或者正在转型的独立学院在内所有的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向都属于鲁昕副部长所说的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转型的范围之内。所谓教育转型,是回归办学定位而不是简单回到高职教育,是转向应用技术型大学,不是转向高职院校。民办高校的日语专业也和其他专业一样必须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线。如何根据社会的用人需求合理定位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体系设置,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全体民办高校日语专业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所谓分类发展是将高校现有学科横向区分为学术研究型和技术服务型两类。人才培养定位分为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学术型人才,以学术创新和科技研发为主;技术服务型人才重在研究学科成果转化的机制,创新社会服务手段,推动学科建设成果的社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转变。学术研究型学科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成果产出;技术服务型学科的核心是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

其实,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数量较少的重点大学、一般本科高校和数量众多的专科、中专学校在各自的轨道上错位发展,为社会培养了许多适销对路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尤其是专科和中专学校,行业特色非常鲜明,学校坚持走应用技术型发展道路,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动手能力,学生经过适度的理论教育和严格的专业训练,毕业后很快适应了市场需求。虽然大量毕业生只有专科或中专文凭,但依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各个行业、各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

2 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最强劲的驱动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逐渐发展为世界上制造业大国。然而,这种制造业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是以劳动密集型为载体的来料加工型发展模式,劳动者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小学和高中毕业的学生就可胜任工厂里的工作。这说明,当时我国高校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向多元化发展。面对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日语人才。民办高校的日语人才培养目标在目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像重点大学那样培养理论学术型人才,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是十分准确恰当的。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有可能实行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以能源生态化、制造数字化为核心,以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端倪。伴随技术革命对生产力格局和生产方式变革的急速推动,欧美国家正重新回归并更加重视较少依赖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的“高端制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企业普遍大而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一些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同时,刚刚起步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缺乏高技能人才支撑,面临数字化、自动化装备生产研发、维修等工程人员难求的状况。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和高素质劳动者紧缺,已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瓶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倒逼高等教育分类改革,形成与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高等教育结构刻不容缓。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过程中,必须有一类大学更深地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更准确地把握产业发展脉搏,更多地服务企业技术研发,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心放在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问题和应用问题上。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一)制定确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各种不同层次的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国内目前的情况,民办高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提倡创办“中国的哈佛”或“中国的早稻田”都是不且实际的幻想。民办高校的日语专业主要是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结构。

(2)准确把握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

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型人才,也不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所有高校,全国重点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新建三本和民办高校,还有高等职业学校都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那么不同高校的应用型人才的类型的区别在哪里?重点高校的应用型日语人才是复合型的外语人才,“注重日语+专业”的复合型和跨文化交流的应用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人才,民办高校如何定位应用型人才是关键问题,理论水平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职业技能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复杂难界定的问题,弄清楚民办高校毕业生具体掌握的能力标准,知识和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符合社会用人的标准。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界定日语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且各个类型也有不同层次之分,有的是侧重创新型的应用,有的侧重一般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民办高校日语应用型人才要培养哪一类的应用型人才,具体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职业素质要求是什么等,是一个值得深刻探讨的问题,需要在充分了解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本学院日语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点深入细致的合理定位。

(3)更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求调查分析,在我院原来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优化,更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重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力度。激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构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完善综合教学体系,编写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修改教学大纲。

(二)界定日语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具体来说,日与应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三方面的能力。其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的功能和话题等方面的内容,是日语学习的基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技能,它是构成语言应用能力的必要条件;而“语言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将语言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景的能力。日语交流能力、用日语能够完成和胜任某一项工作的能力和运用日语在外贸、海关、旅游、商务谈判、日资企业、日语教育等部门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等等。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实践加以设计的,强调对基础的、成熟的和适用知识的掌握和学习。(2)应用型人才强调以能力培养,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还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3)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掌握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始终将生产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的培养过程。

(三)优化课程体系

紧跟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为依据,积极开设适合自己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应用课程的分量,形成符合学生就业需要的有特色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构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外语应用性人才不能沿袭传统的课程体系,而要强化其“应用”功能。在课程设置上减少理论性强的课程或者把它变成选修课,增强如商务日语、IT日语、旅游日语、科技日语等应用日语的分量。加重听力、会话、口译等能够提高应用能力的技能课,增进对日本企业、日本文化的了解。创新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善和优化课程,加重应用型科目的课时分量,从而强化其“应用”功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措置。在课程设置上减少理论性强的课程或者把它变成选修课,增强如商务日语、IT日语、旅游日语、科技日语等应用日语的分量。

(四)加强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方面要突出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展日语学习。这不仅可以扩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用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快乐学习,增加日语学习的信息量。

在教学第一线,由于学分制教学改革、学生通识教育和双学位、辅修专业学习以及生源质量变化等多种原因,大多数学校受到了课时大幅减少、学生班容量增加等诸多教学困难。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运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绝非易事,有人甚至认为是空中楼阁。必须承认这是目前的现实所在,但是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培养跨

文化交际能力和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解决的唯一手段就是教学改革,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在注重语言能力培养的阶段,教学方法使用了古老的翻译法,而在注重语言。

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就必须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出新步伐。特别是重新审视基础日语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敢于直面课时少、班容量大等诸多矛盾,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等,充分发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只有在基础阶段解决语言学习以及基本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才可确保在高年级阶段通过日语学习与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五)强化校企合作,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日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环节,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增进高等院校与社会的沟通与了解,构建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应用技术型外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外语人才培养最终为社会企业服务,尽早进入企业实习是培养应用技术型日语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日语学生可以利用大二、大三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实习,从而提高实用能力。

﹡本文是以下课题的研究成果:

(1)2015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民办高校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5SB049)

(2)2015年齐鲁理工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编号JG201511)《民办高校日语专业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景栋花

民办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论文 篇3:

关于民办高校旅游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中,日本游客发挥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直占据着我国入境旅游消费市场份额的榜首,因而,培养更多能够胜任日语导游工作的优秀人才迫在眉睫。作为培养这一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校旅游日语课程越来越受重视,尤其在民办高校中这种趋向更加明显。然而,旅游日语课程教学中也遇到了各种难题。在此,笔者提出拙见,建议在应用情景教学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以设置旅游情景进行模拟导游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旅游日语;教学改革;情景教学法

1. 旅游日语教学的必要性

1.1 旅游日语教学是培养日语导游人才的需要

旅游业的发展在中国已有二十余年,当前,我国旅游事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影响也不断在加深。在此基础上,出入境旅游也呈现出了发展的势头。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入境旅游人数之多,以至其成为了我国入境旅游消费的最大客源国[1]。因此,培养更多优秀的日语导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的意义。而高校的旅游日语教学就是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的日语导游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因而可以说旅游日语教学是高校日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 旅游日语教学有助于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旅游日语课程是在打破零基础,即开设了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会话等课程之后,在学生奠定了一定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设置起来的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等特点,是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和日语会话这几门课程的综合运用与体现。

旅游日语课程涉及到“旅游”,但其并非单纯讲述旅游知识,其主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导游时应具备的知识和素质。此外,该课程还涉及到“日语”,因而,其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另外,作为一名导游,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身兼数职,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学会统筹规划、灵活多变,又要注意加強自身在策划、组织、协调等各方面工作的学习。因此,旅游日语课程的开设可为学生提供就业前期的综合训练,并有助于其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 旅游日语教学的现状

2.1 教师及学生自身对旅游日语课程的重视度不足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想法,即只要把日语说好了,就能够胜任任何与日本相关的工作或活动了。所以,大多数学生和教师仅仅重视基础日语、会话、视听说等主干课程的学习,而对旅游日语之类的非主干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不认真学,教师不认真教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这些都是十分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旅游日语的导游工作不仅仅只是能够进行日常的会话交流,懂得两种语言就能够胜任的。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旅游过程中涉及到食、宿、行、游、娱、购这六个方面,因而除了要求导游有专业的日语导游会话能力外,还对导游的基本素质、导游基本技巧、各领域知识的培养等有严格的要求。没有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与培训,仅仅凭借能用日语进行日常交流,是很难顺利完成日语导游工作的。另外,对旅游日语课程的重视度不足还体现在,有些学生甚至教师一味的认为旅游日语是重在实践,不需要理论,理论的学习没有用处。以上种种都反映了教师和学生自身对旅游日语课程的重视度不足,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2.2 教学模式单一死板

在我国,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市场,脱离生活实际已经成为困扰很多大学课程的问题,旅游日语教学也不例外。旅游日语课程的教师往往迫于各种压力,大多主要参考教学大纲,完全照搬教材的内容来授课,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以完成教学计划为目的,较少考虑课程的实际教学目的和影响,较少关注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教学课程设计能力不强。就旅游日语具体的教学模式而言,普遍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极少进行实践活动,即使有实训实践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得到实际的锻炼。因而,即使平时在校能拿到高分,但一旦有机会去带团旅游,也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多更是乱了阵脚,不知所措。这是教学模式单一死板,与社会需求脱节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3. 旅游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1 加强对旅游日语教学的重视度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的日语教育仍然停留在只注重基本功训练这一层面,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仍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由于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零基础入学,到开设旅游日语课程时,也仍处在稳固基础知识的阶段。因而旅游日语课程的教师仍把大部份的课堂时间都用在讲解词汇、讲授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方面,学生的导游理论、导游技巧、导游日语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更不用说进行实际运用了。这是课程设置重点偏离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对旅游日语课程教学的不重视。

我国的旅游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来自日本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它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但是,能为日本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日语导游却远远不足,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国在日本游客心中的形象。大学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对旅游日语教学的重视度,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能够胜任日语导游的人才。如果说单凭半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的教学,很难达到培养优秀导游人才的目标,那么,最起码应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导游知识、技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在课堂上或者条件允许的话,尽量为学生创造模拟导游或真实导游的实践机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教学。

3.2 探索旅游日语教学新模式

在外语教学中,对于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和成熟,但是,把这种方法应用于旅游日语教学,并把它与旅游日语课程相结合发展出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还只能算作探索阶段。情景教学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六十年代的英国,七十年代后期引入到中国。所谓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是指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情境角色的扮演等,运用多种手段去创设课堂教学的情景,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将教与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改变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达以及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2]。

旅游日语是一门注重学生实践的课程,在实际授课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旅游情景。按照导游带团的行程,旅游一般分为六个环节,即:机场迎接、车内导游、入住酒店、餐饮导游、景点观光、购物导游六个情景。教师在实(下转第262页)(上接第260页)际操作过程中,要统筹教学内容,在课前就要按照设置好的旅游情景来选择材料、组织讲义,包括情景词汇、常用表达、常见的意外状况处理等,在课堂上按照情景发生的順序来演示,可以利用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加深情景的真实度。然后,将事先分好组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并在下次课堂进行模拟导游情景表演。在学生实际操作的导游情景模拟中,要求学生分配角色,借助导游道具、导游情景所需的PPT图片等资料以戏剧形式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得到激发,并基于对戏剧表演的好奇心,将趋使他们积极地去准备情景表演,经过几次小组的排练,相应的情景内容表达方式便能得到很好的记忆。再加上课堂模拟情景表演中,得到教师的点评及学生的互相评价,缺点错误可及时得到纠正,这样就能在与实际导游工作相似的情景练习中达到熟练地掌握相应旅游情景的知识、技巧的目的。

如上所述,情景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旅游情景中的日语表达及相关知识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及相应情景中的突发情况处理能力。然而,笔者认为,情景教学中教师以身作责、亲身演习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更能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热情。因而,要做到真正的实施这一情景教学,对教师的日语能力及相关旅游情景的专业知识也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积累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其他领域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胜任这一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的能够胜任日语导游工作的优秀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日语课程教学是一项繁重而有意义的任务,它是培养日语导游人才的需要,同时有助于学生日语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在应用情景教学法开展教学时,要发挥情景示范作用,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旅游情景模拟导游训练。同时,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形式多样化,比如:课堂专题讲授与观看日语导游视频相结合,课堂专题讲授与模拟导游表演或课堂外实地导游训练相结合;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案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等。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借助JEP专门用途日语模块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本稿存在许多不足,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争取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日语导游实务[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莫宝庆.情景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

[3]罗喆.高职旅游日语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教育创新,2010.

[4]文嘉玲.情景教学法探研[J].科技信息,2008.

[5]罗喆.交互式教学在高职旅游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卢小英(1984-),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日语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

作者:卢小英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探讨论文下一篇:心理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