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育论文

2022-04-25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育中运用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化学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来源于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和研究者们改编过的实验,所以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发挥智力、就地取材地做实验无疑是化学教学中最好的选择。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育论文 篇1:

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育的优化与调整探讨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在教学目标和形态上呈现出全新标准。化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立足于素质改革需求考虑,充分贯彻生本教学观,对化学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与优化,促使课堂环境呈现新面貌,课堂教学呈现新效果。鉴于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展开合理分析,从而为中学化学实现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优化与调整

新课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作为化学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趣味、新颖并且高效,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较好的化学课堂环境,从而保证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在效率和质量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化学教师需要侧重于教学思想和方法更新。

1 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往中学化学教学呈现出显著问题,不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品质的建设。首先,教师在教学思想的贯彻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1]。部分教师以应试思想为主导,过于看重学生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素质培养与建设,导致学生化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教学方法使用上,部分教师以硬性灌输为主导,缺乏其他特色化、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使用。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兴趣也比较低下。因此,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改教学体制,化学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营造一个全新的、高效的化学课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化学课堂高效、有序。

2 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学优化与调整路径探究

2.1 加强师生互动,创建和谐课堂

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枯燥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互动,愉悦课堂教学,创建和谐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动力与热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在侧重于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与渗透时,还要做好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工作。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围绕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完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化学学习能力。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空气成分进行交流与讨论。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化学课堂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2.2 建立化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堂上,为了顺应新课改标准,教师要重视化学情境有效构建[2]。以情境为依托,将抽象性的化学知识进行直观化、具象化转化,从而保证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更加深入、精准。同时,教师在创建化学情境时,要保证情境的趣味性、新颖性,让学生能够在情境的支撑下,对课程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在化学课堂上,学习表现更加积极和主动,课堂效率也会显著提高。比如说,教师在进行“金刚石、石墨和C60”时,可以将3种物质的图片,以及具体的化学模型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对化学物质加深理解与感悟,也能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原子结构加以掌握,对于促进初中生化学思维意识有效建设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探究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重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探究能力有效培养[3]。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做的便是改变师讲生听课堂形态,主张自主、合作性学习。因此,教师可以贯彻和落实小组教学法。也就是说,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自主、合作参与到化学课堂活动当中。从传统被动地听,到主动地探究,从而打破传统教学定式思维局限,让整个化学课堂充满活力。比如说,教师在进行“燃烧的条件”课堂教学时,便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参与到化学课堂当中。教师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例如學习态度、学习基础等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围绕此部分课程内容,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例如,自主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探究,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常识展开探究,比如说日常燃烧需要有火源、空气等。并合理结合教材内容对燃烧条件进行深入发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此部分课程内容加深学习印象,也能够实现化学课堂在效和质方面的有效改善与提升。

2.4 实施探究实验,培养科学精神

在初中化学教学领域,化学实验占据重要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化学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因此,化学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实验教学优化与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善传统演示实验教学模式,本着学生自主探究性原则,积极开展探究实验。鼓励学生结合化学课堂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实践操作,以及对化学现象的直观观察,深入掌握化学知识,比如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探究实验活动当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对此实验进行科学、有序的探究。学生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化学物质,通过排水法气体收集装置,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对氧气实验室制取方法和实验原理加深思想认知。

2.5 引进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渠道

新课改对初中化学在教学渠道方面提出全新要求,教师不能仅关注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学生兴趣需求,积极拓展教学渠道和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学习空间,保证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加高效与高质。首先,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侧重于微课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在教学规范设计过程中,教师根据化学课程内容,设计微课视频,并有效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自主对化学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与复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组织翻转教学,引导学生以微课为依托,对具体的化学课程内容进行探究与实践。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水的净化”教学时,便可以合理设计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化学课堂有效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下,实现化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与建设。同时,教师要侧重于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创建,努力实现远程教学,从而实现初中化学的教学变革与创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局限。

2.6 规范教学评价,强化教学反思

在新时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领域,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评价工作,通过规范、合理的评价,为教学反馈与反思提供重要依据。首先,教师需要做好评价思想的更新。重点关注学生在化学学习全过程中的学习表现,保证所获得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同时,作为新时期的化学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师可以将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综合表现,整理成视频,在教学评价活动进行期间,教师可以根据视频中所呈现的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进行指导与评价,保证评价工作有理有据。再者,教师为保证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跟踪性、系统性,需要专门建立电子档案。以电子档案为载体,对学生化学学习表现进行定期监控与分析。从而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全面,也能够为今后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此外,教师需要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评价、互动评价,保证评价工作覆盖面更加全面、详细和具体。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评价中分析出当前化学教学存在不足,并加以改正和优化。

3 结语

综上,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需要对教学思想、方法以及课堂形式做出更新与调整。教师需要通过师生互动、构建情境、小组讨论、探究实验、引进信息技术、规范教学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化学课堂进行调整,为学生展现全新的课堂形态。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有效激发,保证化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高质。

参考文献

[1] 蒋京池.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育的优化与调整探讨[J].农家参谋,2018(13):166.

作者:刘爱娟

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育论文 篇2:

课改背景下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育中运用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化学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来源于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和研究者们改编过的实验,所以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发挥智力、就地取材地做实验无疑是化学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化学 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在提倡新课改的今天,化学实验应该表现出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激发、辅导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端正学生面对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化学教学情境等作用。新课改为教师改革教育模式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依据传统的实验,参考新方法,对实验进行加工和改进,让学生从实验设计阶段就可以参与进来,师生一起参与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然后对实验结果作出客观评价,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了解到实验过程、操作细则、化学知识,更学到科学的实验方式,有利于对科学素养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体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师对初中生进行化学教育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化学知识和科学的发生方式,是初中化学学习内容最为真实、生动、有效的客观载体。

(一)当前教材中,很多实验的设备要求复杂,在实际操作中不够简便,实验后的结果不够明显,个别实验反应时间很长,而且现行的实验在安全上存在隐患,教师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很少让学生亲手操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多用语言上的叙述和在黑板上板书完成对实验过程的表现,忽视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兴趣和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对化学知识的积累,妨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强调结果大于过程,依旧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教材上的实验大多偏重于实验结果对知识点的验证,忽视了实验过程中的探索,这种狭隘的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束缚了学生思维。

(四)初中化学实验与现实生活毫无关联,学生在实验中没有兴趣点,对实验本身感兴趣的只是化学反应的现象,没有搞清实验目的,这样的实验既达不到教学目的,又学不到知识。

二、课改背景下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革新化学教师教学观念

新的化学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实验辅助化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些实验主要分为演示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实践性试验,而且新课改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案例注重对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课本上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更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学教师应该利用好新课改教材,摒弃传统化学教学中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的做法。首先,在实验的选择上,要从身边的实际生活出发,体现出化学与当前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参与感。其次,对于教师来说,要加强对实验教学基础性的重视,注重实验教学的时代性,并且要深刻理解新课改下化学实验教学的选择性理念,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演示性实验帮助学生普及、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在演示性试验外,通过各类贴近生活的实验素材,使学生在此基础上体验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深入发掘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达到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激发。

(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特别强调了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坚持新课改中对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原则性要求,即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多样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主动性,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的精神。现代的社会并不强调超人式的个人精神,而是强调团队的合作,化学教学中,在知识的探求和问题的解决上应依靠个人能力独立完成,而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团队力量,做到人与人之间的互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培养沟通交流能力,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更好地完成实验。

三、结语

在新课改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上,要求综合化学学科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及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深入贯彻新课改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新课改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还要求教师深入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新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们长久坚持的毅力和不畏艰辛精神,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谢阳秋.我国中学化学实验及其教学要求变迁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作者:侯小莉

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育论文 篇3:

高中化学新课改的县级教研模式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改,为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对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场挑战。如何带领广大教师面对新课改带来的新变革和新要求的挑战,是我们县级教研员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我市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多元有效的新的教研模式,以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他们适应新课改的能力,推进高中化学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一、基础:校本研究

传统的县级教研模式,一般由教研员确定研究主题,然后再组织开展活动。在推进高中化学新课改的今天,这种自上而下的教研模式,難以满足教师们的实际需要。因为随着新课改的展开,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愈来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教研员过去的研究经验,必然会造成势单力薄、顾此失彼。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推进教师开展校本研究人手,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总结提升。

以典型案例为引领,营造全员校本研究的氛围。校本研究虽是根植于学校的一种教学研究,但教师们对如何进行校本研究仍感到困难。为此,我们经常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引领教师去认识校本研究的作用,把握校本研究的要求。例如,高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常规的教学设计是以初中相关知识为复习铺垫,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来进行相关的教学。这样的教学结果,学生能初步理解相关的概念,但对概念的外延、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却不能作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达不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案例讨论。讨论中,有位老师从问题行为简述、“概念树和概念图”的相关理论、教学的设计及实施、课后反思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发言。他的发言不仅为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提供了典型的范例。正是这样多次案例讨论活动的推进,我市高中化学教师校本研究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以备课组为载体,提高全员校本研究的质量。从我市高中规模比较大的特点出发,我们坚持以年级备课组为载体,实施同伴互助,从而提高全员校本研究的质量。一是准确定位。明确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管理实体。从这一定位出发,备课组长的职能:年级化学教学质量的责任人、集体备课活动的协调人、培养青年教师的带头人、开展教学研究的引路人。很显然,开展校本研究,理应是备课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规范行为。各校都建立《备课组工作考核方案》。在具体实施时,着力抓好两方面:一方面是备课组自身的提高。有计划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促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从“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等角度,寻找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是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以人为本,引领骨干教师成为支撑备课组的中坚;创设氛围,促使骨干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搭建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三是提升内涵。为了追求有效校本研究,我们还借鉴外地经验,开展了一种主题式校本研究活动。这种活动包括确定主题、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等环节。其中主题的确定,是从大家所遇到的教学问题中,经共同讨论而筛选出值得集体研讨的问题。各备课组每学期确定1~2个主题。通过开展这种活动,使备课组活动的质量“由形式走向内涵”。

二、整合:模块研究

无论是化学教师的个体校本研究,还是备课组的集体校本研究,都只局限于一个学校的范围之内。而作为一个县级市的高中学校,其化学教学研究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对于高中化学新课改中遇到的一些比较大的教学问题,就需要动员全市的化学教学研究力量集体攻关。因此,在推进高中化学新课改中,我们利用模块研究的形式,整合全市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力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一些较大的教学问题,而且还整体提高了我市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水平。

仔细疏理,准确提炼研究问题。从调研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好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不能正确进行教材处理。有的感到化学必修教材内容多、碎,授课时间明显不够;有的对化学知识的教学要求理解不透,把握不住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的只是凭老经验上课,不该讲的重点讲,应该重点讲的却草草收场。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按照化学教学内容的不同模块,组织相关的研究小组,要求各研究小组站在整个中学化学新课程的体系上,去认真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目标和要求,厘清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清晰把握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必修和选修模块的相互衔接,准确选择各模块的教学方法。后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化学高考因体现新课改理念及要求而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为了适应化学高考新的重大变化,我们模块研究也作了相应调整:以高考不同题型为不同的题型模块,分组实施相关的研究。

精心组织,有效实施模块研究。与教学研究相比,模块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困难多些。这是因为模块研究小组的成员不是在同一个学校,况且他们都是来自各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学校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为了确保模块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紧紧抓住了三个重要环节:一是科学调配力量。在模块研究小组建立前,我们认真做好了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和帮助教师认识自己在新课改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不可替代的责任,明确树立参与模块研究可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机遇意识。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自愿报名。然后我们根据模块研究的需要、教师自身特长以及每个小组各校要有一位教师参加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同时还挑选责任心强、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担任各模块研究小组组长。二是致力方案落实。小组研究方案,南小组成员集体商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又围绕各小组方案中所预设的任务和要求,设计了相应的评估细则,以确保研究方案的真正落实。例如,研究成果的评估,主要不是依据论文的多少,而是通过课堂实效确证。三是强化研究互动。这里的互动是指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模块研究组成员与本校其他教师的互动。各小组成员将本组研究的情况,及时向本校其他教师通报,征求他们对本模块研究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带回小组进行整合内化。另一个层面是各模块小组之间的互动。定期集中所有模块研究小组的成员,组织他们坦诚交流研究情况,以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三、提升:课题研究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无论是校本研究还是模块研究都属于常规的教学研究。尽管常规教学研究也能解决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一些问题,但当遇到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深层次疑难问题,它却又显得苍白无力。解决这些深层次疑难问题,就必须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规范的课题研究。因此,我们坚持从全市实际情况出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力解决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提高研究的品味,更好地推进高中化学新课改。

面对本市实际,凝结疑难问题。近年来,我们不是为做课题而确定研究课题,而是把我市高中化学新课改中的深层次疑难问题凝结成课题。一是优先急需问题。对于高中化学新课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优先确定为课题進行研究,以便高中化学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例如,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我国教育史上尚未有过的新问题。我们开发了“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以引领教师积极开展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二是转化教研问题。从教科研的视角看待常规的教学研究,努力把一些需要深层次开发的教研问题转化为课题,以使问题解决得更为彻底。例如,高考题型模块,只是从命题的侧面涉及到新课改与高考的关系。我们设计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的课题,全方位地研究了新课改与考试的关系。三是传统问题新做。一些传统问题虽然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但新课改对这些问题又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去继续开发研究。例如,方法教育是一个传统的研究课题。在高中化学新课改背景下,方法已成为三维目标之一。方法教育已不是过去研究所强调的“渗透”,而必须贯穿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始终。

注意研究实效,扩大成果效应。课题研究固然需要研究方案的规范设计、需要实施过程的规范管理、需要论文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但更需要的是对成果的推广应用,这一点对我们县级应用型课题研究尤为重要。因此,当每个课题结题后,我们都注重研究的实效,坚持对研究成果进行再次开发研究,以扩大研究成果的效应。一是及时实施成果的转化。转化成果,实际上就是让成果演变成教师的工作行为,进而提高教学的“生产力”。例如,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教师高三化学备考的行为作了科学的规范,从而使各校都有完整的教学案一体化的校本复习资料,构建了选择题限时训练、主观题分类训练、纠错专项训练、适量的综合训练等四位一体的训练模式,汇编了高三化学基础知识督查材料等等。二是规范实施成果的深化。成果的深化,实际上就是以成果为原点,开发出新的课题而进行研究,以便成果更有效地推广应用。例如,“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我们形成的成果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操作要点”。该要点从领导、教师、学生等三个层次提出了操作的要领。

“校本研究——模块研究——课题研究”的教研模式,是由高中化学新课改而产生的。随着我市高中化学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还会有我们无法预测的新问题出现。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使教研模式始终能满足高中化学新课改的需要。

作者:闻国泉

上一篇: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论文下一篇:科学构建福彩文化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