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2-12-21

新一轮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植根于现实, 应拓宽中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语文课堂教学向校外延伸, 学生的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读好书。要求初中学生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 6 0万字以上,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就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根据语文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调查重点着眼于语文课改背景下乌市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通过这项调查, 了解目前乌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并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进一步重视。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对乌市两所中学6 0 0名学生、部分家长和部分教师进行的调查, 以深入了解乌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听取一些有关中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查阅了近年来人文素质教育的著作、论文等资料, 为分析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问卷调查采取对乌市第7 1中 (原铁路第二中学) 、乌市第1 3中学在读学生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 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取得可信数据。

2 调查结果

2.1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够浓厚

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也是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动力。在调查中, 无论是从喜欢阅读的人数, 还是从阅读的动机来看, 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都不够浓厚。原因首先是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 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 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 工作之余, 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 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 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 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 课余时间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 浪费时间, 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同时, 也使学生思路狭窄, 难以有创新的思维。还有, 中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读书的真正好处, 缺乏有益的书籍, 没有潜心读书的时间, 把课外阅读当成了一种负担等。而调查中也发现, 学生之所以对课外阅读有一点兴趣, 主要是由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因为中学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 非常想了解周围的事物。

2.2 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量少面窄质差

大部分孩子是读教科书长大的, 就是读一些“语文补充阅读资料”, 家中订阅的报刊杂志, 向学校图书馆和他人借阅的少量书籍。家长投资买的书, 大部分是些学习参考书、优秀作文选等。高档次、高质量的文学名著, 有借鉴作用的历史书, 指导实践的科普读物只局限于部分家庭才有。调查中发现, 学生的阅读对象以色彩亮丽的各种图画书, 卡通型的漫画书, 娱乐性的动画书, 还有机器猫、脑筋急转弯等类书籍为主。有些学生家长, 因没有经验, 因而在选择书籍时非常盲目, 选择的书目单一;有的盲目听取孩子的建议, 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有的干脆放任自流, 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2.3 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缺乏科学性

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 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当中去。因此, 虽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和数量, 但是收效甚微。有的应该精读的书籍不会精读, 只需粗读的书籍却迟迟不肯放手, 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 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纯粹是“读”, 没有背诵、摘录等帮助积累的手段, 虽有了大量的阅读, 但是语感不强, 语言不丰富, 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效不够明显。

3 改进措施

3.1 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习惯是动作的自动化。动作在向习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动力的支持, 这动力主要是成功的体验, 主要是成功的体验所带给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时, 不搞硬性规定, 而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 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 定期组织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另外, 阅读兴趣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校创设学生阅读的条件, 同时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需要家庭阅读环境的支持。

3.2 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课堂上教师要少讲多读, 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善于用好教材, 带领学生就课文涉及到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延伸拓展, 课前鼓励学生收集查阅资料, 课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有方向性的选择读物。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 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 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

3.3 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

教师布置的作业要精当, 要针对学生的情况, 分层要求, 不搞“一刀切”。课外阅读的时间一般在三十分钟以上, 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年级特点教师要合理安排。要把课外阅读的时间纳入家庭作业总时间数, 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将课外阅读的时间渗透进学校, 每周有一次课外阅读指导。

3.4 要减少课外阅读的功利目的

人天生就是爱看书的, 只是我们过多地增加了功利目的, 才使得读书变成了“苦差使”。在阅读初期, 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 让孩子有成功的满足的感受, 不应强调做多少摘抄, 写多少读书笔记。

3.5 教师还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建立“大语文”教育观

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影响, 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课外阅读的积累。鼓励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 建立家庭图书库, 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 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 形成“书香”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孩子的需要, 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读书好”;引导学生“好读书”;达到人人“读好书”的境界。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 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调查显示,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够浓厚, 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量少面窄质差, 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缺乏科学性。面对这一现状,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 要减少课外阅读的功利目的, 教师还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建立“大语文”教育观。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生,课文阅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2001.

[2] 郭华.静悄悄的革命:常教学生活的社会构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02~203.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 启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策展与中国当代美术馆的发展下一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保健对围产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