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免疫学认识论文

2022-04-17

【摘要】目的:探讨5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5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肝脏免疫学认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肝脏免疫学认识论文 篇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0例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免疫学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30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免疫学异常及病理学改变。结果:PBC是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并以慢性胆汁瘀积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学肝病,中年女性多见,确诊时可无典型临床表现,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学疾病(以干燥综合征多见)。实验室检查可见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阳性,肝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治疗首选熊去氧胆酸(UDC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仅对部分患者有效。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延缓其发展为终末期肝硬化的关键。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淤积 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 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5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胆汁性肝硬化,一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1],其病变主要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临床症状以黄疸和皮肤瘙痒为主。为了提高对PBC的认识,现对收集的30例具有较完整资料的PBC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3~2009年收治PBC患者3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诊断符合2000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PBC诊断指南标准[2]。其中男5例,女25例,男女比例1:5;年龄30~65岁,平均46.5岁;病程3个月~8年。

临床症状和体征:15例患者在发现时无典型临床症状(50%),仅查血清生化检查异常。以皮肤瘙痒和(或)乏力为最初症状10例(33.3%)。有皮肤、巩膜黄染12例(40%),并随着时间进展与其他症状并存。肝脏肿大,质硬,压痛不明显8例(26.7%)。皮肤色素沉着2例(6.7%)。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相应肝硬化的症状和体征16例(53.3%)。合并类风湿关节炎2例(6.7%),干燥综合征6例(20%)。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ALP、GGT均明显升高。患者ALT、AST轻度升高23例,总胆红素升高20例,均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胆固醇升高12例,血小板降低6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例。AMA、AMAM2阳性27例(90%);SSA/SSB阳性8例,其中两者均阳性3例。RF阳性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2例,IgM升高18例,IgG升高12例。行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5例,结果均提示慢性肝炎表现,并伴有明显肝内胆汁瘀积。

结 果

1个月后观察疗效示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死亡。随访26例患者病情好转20例,其中6例肝功能恢复正常。

讨 论

本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考虑与自身免疫、病原微生物感染、接触化学物品、遗传和家庭因素有关[3]。临床上PBC绝大多数见于中年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1:9,40~60岁患者85%~90%。起病隐匿、缓慢,早期症状较轻,瘙痒为本病最常见的初发症状,常在黄疸发现前数月至2年左右出现。病程中可经历肝功能正常的无症状期,此时出现AMA(+);肝功能异常的无症状期,并出现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要考虑到PBC的可能。

血清免疫学检查是提高PBC早期诊断率的关键,本组患者有90%的AMA/AMA-M2阳性,与文献报道相符[4,5]

本组有5例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后支持PBC诊断。因此目前对于临床和生化检查有瘀胆表现的患者,AMA或AMA-M2抗体阳性,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不做肝活检即可诊断为PBC。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肝组织活检是诊断本病最直接的依据,但是单次肝穿发现典型组织学变化的阳性率不高,对怀疑本病而AMA/AMA-M2阴性的患者需要重复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提高诊断。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等.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8-449.

2 顾波峰,姚定康,谢渭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肝脏,2003,8(3):53-56.

3 姚定康,谢渭芬,陈伟忠,等.抗线粒体抗体及其分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价值[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9-11.

4 Bach N,Odin JA.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a Mount Sinai perspective[J].Mt Sinai J Med,2003,70(4):242-250.

5 高峰,张福奎,贾继东,等.国产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随访[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4):278-280.

作者:刘建军 刘敏

肝脏免疫学认识论文 篇2:

自身免疫性肝炎59例的临床与免疫学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5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5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高发人群为中年女性,高发年龄在45-55岁之间;主要临床症状为黄疸、皮肤瘙痒、全身乏力以及纳差等;肝功能检查结果为血清胆红素水平、转氨酶、丙种球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异常;超过半数的患者存在抗核抗体阳性。结论:尽管相对于其他乙肝等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其造成的影响较大,临床中应予以重视,结合多种表现和结果确诊。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学特点;抗核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以中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该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晰,有研究认为其发病和免疫、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相关。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起病相对隐匿,疾病的特征为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以及肝功能异常,临床中并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指标【1】。本文对我院5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5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相关诊断与评分标准;其中有男性18例、女性41例;首次发病期间被诊断为慢性肝炎的有24例、急性肝炎的患者15例、肝硬化5例以及重型肝炎15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乏力18例、黄疸13例、纳差13例、腹泻和呕吐患者各1例;主要特征有:肝脏肿大11例、蜘蛛痣患者6例、腹水患者6例、面色灰暗患者5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7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4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2例、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5例、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患者有8例。

1.2方法

选择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法对患者的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患者的治疗以降酶和保肝为主,未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干预。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20.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值检验。以P<0.05代表组建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

患者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为(398.4±315.3)U/L、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为(408.4±352.6)U/L、TBIL(血清总胆红素)为(166.9±140.8)μmol/L、ALP(碱性磷酸酶)水平为(207.7±178.6)μmol/L、GGT(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为(226.4±215.3)U/L。AST/ALT指标为1.5-2.9,ALP/AST为1.4-0.9。

2.2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自身抗体检测结果

59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的抗核抗体结果为阳性,占55.93%,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患者有15例、抗平滑肌抗体阳性患者12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者1例、看核糖体抗体阳性患者9例、抗SSA抗体阳性患者7例。

2.3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的免疫学指标结果

59例患者的γ球蛋白水平为(27.3±8.3)g/L,超过60%的患者检测结果超出正常值的上限;患者的IgG水平为(21.5±9.3)g/L,超过64%的患者检测结果超出正常值上限,其他IgM、IgA等指标没有上升表现。

3、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清转氨酶上升以及自身抗体阳性,没有可以确定病原形态学特征【3】。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界面性肝炎,以门管区周边炎症为主,随后对肝界板造成破坏,又发渐进性肝细胞坏死不是细胞结构紊乱。本组59例患者中有41例为女性,发病年龄在45-55岁之间,起病大多以慢性肝炎为主的表现,与其他报告结果相似。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乏力和纳差,消化道症状表现不明显,食欲不振、皮疹或体重减轻等也属于常见症状,此外还发现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检查肝功能指标时发现酶学结果异常,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上升、碱性磷酸酶与谷氨酰转氨肽水平较正常值有所提高,但是绝大多数患者的检查结果在正常上限的5倍以内,这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肝损伤以肝细胞破坏为主,而胆系的损伤相对较轻。有研究资料报道,有17%到48%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合并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4】,例如甲状腺疾病、结肠炎等,本组患者的主要合并疾病为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此外,患者表现出抗核抗体阳性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等结果。免疫学检查结果提示患者丙种球蛋白水平较高,以IgG为主要临床表现,这也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重要参考指标【5】。

总而言之,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并非少见,当中年女性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皮肤瘙痒、黄疸、纳差等症状,同时伴随肝功能异常,排除其他肝病之后应当加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筛查,及时进行抗体检测明确诊断,必要的情况下性肝脏穿刺活检,根据科学的手段进行治疗,以保证治愈后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敏照,刘玉兰.18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0):1066-1068,1080.

[2]张世斌,王征,米军等.肝炎肝硬化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点分析(附8例报道)[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 27(8):847-849,853.

[3]李伟,刘传苗,赵守松等.3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与免疫学特点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1):1760-1762.

[4]杨蜜蜜,周璐,林睿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9):596-600.

[5]刘金涛.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840-3842.

作者:方磊 朱本阳 李海清

肝脏免疫学认识论文 篇3:

医学检验在临床中的地位及作用

医学检验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近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为了准确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检验工作者必须做出更准确的检验结果协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疾病。医学检验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有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免疫学、寄生虫学、形态学、血清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试验数据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揭示疾病的基本原因和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等;②根据发病机制,建立合理治疗,如针对苯丙酮尿症患者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诊断特异性疾病,如利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③为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筛选试验,如测定血中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④监测疾病的病情好转、恶化、缓解或复发等,如利用肝功能试验对肝脏疾患进行诊断和治疗监测;⑤治疗药物监测。即根据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调整剂量,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⑥辅助评价治疗效果,如测定血中癌胚抗原含量监测结肠癌的治疗效果;⑦遗传病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病的发病率。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的亚专业之一,其综合了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学流行病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①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临床微生物学加强对条件致病菌和耐药性菌的研究,监测临床感染优势菌的组成和变迁的规律和趋势,以不断提高诊断水平。②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作为判定医院感染的基础。③对病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与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④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保证医院内消毒、灭菌的质量。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医学检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过检测这些致病因子的量和活性的变化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来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②医学检验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途径就是熟知检验知识。

作者:香忠成 苗生虎

上一篇:司法调解研究的论文下一篇:我国大学生就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