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信息管理论文

2022-04-17

2011年4月,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正式启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免疫规划信息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论文 篇1:

文登市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现状调研报告

【关键词】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调研

1 调研目的

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是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对保障儿童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上以手工记录为主的接种登记、数据统计上报、资料管理、接种管理等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也对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动人口的剧增,又为免疫规划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因此,实现预防接种信息网络管理已势在必行,并为今后预防接种的社会化服务提供必要技术支持。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根据《山东省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工作实施方案》,由市卫生局组织,2007年对全市21个接种点实施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减轻了接种单位工作负担,现有的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管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发挥最大作用。为了解掌握我市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运行现状,有效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市疾控中心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形式,于2013年12月中旬对全市信息化系统运行现状开展了调查。

2 基本情况

2.1 我市地处胶东半岛东端 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人口58万,辖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769个行政村(居委会),15岁以下儿童52873人。现有集中式接种门诊21个,产科预防接种室4个。其中数字化门诊1个,省级示范化接种门诊6个,市级规范化接种门诊(室)18个。我市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始于1993年,使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行设计编制的预防接种网络管理系统。2007年,山东省统一实行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由于我市信息管理软件与省要求的软件不一致,需要转换的数据信息量较大,因此未按照预定时间完成省统一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在取得相关技术支持后,于2011年6月完成了全市预防接种信息向金苗卡管理系统的导入转换工作,全市共完成35700名儿童接种信息的导入工作。下半年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抓紧完成重卡儿童的查重清理工作,共清理重复儿童接种记录5730条

目前我市接种率报告用的是中国免疫规划监测管理系统,监测平台是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各接种单位使用的软件为金苗免疫助手、疾控中心通过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掌握辖区接种数据,技术支持公司为苏州沈苏自动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2 经费投入情况 自2007年以来,市财政专门下拨了专项经费用于信息化系统的启动及维护,累计下拨启经费20余万元用于信息化系统的启动、日常维护经费及全市各接种单位专用打印机的配置。各接种单位总计投入8万余元用于电脑、移动硬盘及杀毒软件的购置。

2.3 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 目前,各接种门诊均配有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2000MHz,内存1G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用于备份数据的移动硬盘一个,宽带网络接入,每个接种门诊安排有1-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系统操作人员,基本能满足辖区信息化系统运行及日常工作的需要。

3 目前我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自2011年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个案电子化管理以来,目前全市21家接种门诊(点)均安装使用了省统一使用的客户端系统。完成了200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录入、补录及其报告工作,目标儿童管理覆盖率达到100%;上传信息完整率、及时率和准确率均达到100%。目前,接种单位人员基本掌握接种数据的采集与管理,或通过客户端软件的账册管理功能,进行数据的补登、修订工作;通过客户端软件系统制订儿童接种计划,预约今后应种疫苗种类及其接种时间;能及个案信息上传到省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并掌握数据的统计上时把预防接种报。每个接种点完成接种数据录入后都作数据备份以确保设备、数据安全。

但目前全市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3.1 信息监测平台不完善,运行速度过慢 省级管理平台虽然在2007年建设起来,但由于管理平台经常升级改进,导致查询数据(特别是接种率统计分析)时间较长,我们从2011年开始连续监测平台数据与客户端数据,发现各接种客户端与平台数据有较大出入,导致无法真实的评价辖区儿童接种数据。

3.2 全市接种门诊儿童本底资料不清,部分门诊接种数据录入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①由于我市的特殊原因,在信息化数据转换时,由于无法按接种点导入,转换出的全市的儿童数据都放在某一客户端,造成辖区儿童本底资料混乱不清,某些数据也在转换过程中缺失,给我们的接种工作带来很大麻烦。②儿童流动性逐年增大(特别是县区内流动),新生儿从出生到全程完成常规接种不在同一辖区,接种人员无法准确、及时掌握辖区全部新生儿确切数量及信息,导致接种人员无法准确掌握辖区内建卡儿童数量。③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结构不合理,门诊工作量分布不均衡。近年来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结构老化,不能完全掌握信息化技能,一部分基层预防接种人员还要兼任公共卫生服務任务。工作量大,人员不足,造成部分接种信息不完整,存在接种证与软件数据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3.3 部分接种单位由于宽带网速较慢,影响了接种信息化系统数据上传、下载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对我市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大力发展数字化门诊 数字化门诊能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客户端软件无缝衔接,实现接种门诊工作的多方位信息化,使接种工作更有序、快捷,是预防接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目前我市数字化门诊建设相对落后,今后需加大工作力度,将数字化门诊建设纳入年终考核任务。

4.2 加大经费投入,实现其他扩展功能 我市目前还未配备读卡器,致使接种人员查找儿童信息困难,降低了工作效率。开通诸如短信预约等能有效提高接种率的功能。

4.3 强化督导、培训 全市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个别信息管理人员对金苗卡的管理使用还不熟练,在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在接种整个流程中尚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的工作模式,为此反复培训是必要的。市疾控中心要定期召开信息化培训会,不定期邀请专家来我市培训,培训结束时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由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另外,在日常调研工作中及时帮助接种单位更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为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作者:刘涛等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论文 篇2:

充分收集和利用数据信息建设民生档案信息服务系统

2011年4月,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正式启动。该系统的开通为湖北省免疫规划工作“贴近百姓、服务公众”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全省所有适龄儿童,在省内任何地点都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今后所有在医疗机构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基本档案信息将会纳入信息系统中,医疗机构在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的同时,办理预防接种证,儿童家长凭接种证可到全省任何接种单位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真正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一证通。公众登录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网站,凭接种者卡号或母亲身份证编号就能查询到自己小孩所有疫苗接种档案信息,也可查询到相关接种单位地理位置基本信息,同时也可以在网站上就疫苗接种方面的问题,向专家进行在线咨询。

一、建设免疫规划系统是档案服务民生的迫切需要

免疫规划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自实行儿童免疫规划以来,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免疫规划档案信息工作与社会发展呈现不平衡的问题,大部分地区免疫规划服务和管理工作停留在简单、落后的手工登记、统计分析的原始手段上,其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得不到保障,传统落后的免疫规划档案信息的录入和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免疫规划实际工作的需要。流动人口的剧增,群众预防接种意识的增强,业务管理模式的不一致,数据标准、编码、接口的不统一,不能实现异地接种和档案信息共享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民众需求和免疫事业发展。如何建立动态监测的档案信息,提供科学严谨、及时准确的各类免疫规划相关数据,解决异地接种,实现数据共享,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成为免疫规划工作新的难点和工作重点。2005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

二、收集档案信息是建设免疫规划系统的基本前提

根据卫生部《关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疾控发[2006]512号)和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的通知》(鄂卫办发[2007]24号)要求,湖北省自2005年开始实施信息化试点工作,将儿童接种档案的收集纳入信息化工作和免疫规划系统建设。

一是从2006年开始,全面组织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档案的普查统计工作,组织数据录入,建立报告管理系统;

二是从2008年开始,完成平台权限开通工作,实现客户端系统市、县、乡镇三个100%覆盖,实现2005年以来出生儿童个人档案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三是2009年狠抓客户端数据的覆盖率和数据质量、增大经费投入加快省市两级平台建设,在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录入的基础上,全面更新全省免疫规划信息化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和加大系统维护经费的支持力度;

四是2010年重点抓好省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2010年6月,湖北省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开通并试运行,12月,全省全面启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产科接种点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2011年4月25日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正式启动。

三、通过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提升民生档案服务能力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以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为基础,包括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免疫规划GIS系统、免疫规划信息服务中心等五个部分,其主要的功能就是服务儿童免疫防疫工作,服务民生工作。

1、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由首页、工作动态、免疫预防知识、接种门诊、接种查询、专家咨询、公众投诉等7个界面组成,以简洁的展示风格,紧握“实施免疫规划、保障和谐、促进健康的主题”。建设以事务链为中心的网站展示系统,体现服务型单位形象;整合网上服务项目,实现对人民群众的“一站式”服务,建立方便、高效的渠道,使人民群众能够获取相关信息知识,逐步实现单位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式交流。

2、湖北省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湖北省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是解决免疫规划的业务应用平台,由新生儿接种、基本信息、常规接种、群体接种、免疫监测、疫苗流通等6个子系统组成。覆盖了省、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级预防接种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产科接种点等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收集免疫接种情况、疾病监测情况、单位情况、人员情况、辖区人口情况等基本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利用和深度挖掘,对全省的免疫接种、发病和疫苗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汇总,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免疫规划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3、湖北省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湖北省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个人办公、在线交流、意见建议、工作动态、文件流转、工作任务、文档共享、车辆管理、会议管理、人员管理、网站管理、数据字典、系统管理等13个功能模块组成。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缝连接各级下属机构;建成手段先进、反应灵敏、制度规范、队伍健全、运行高效的集档案信息采集、分析、交流、发布为一体的,满足对日常工作业务要求的系统信息化体系。同时以网络为依托,建立起符合免疫规划管理体系和科学的宏观决策体系。

4、湖北省免疫规划GIS系统。湖北省免疫规划GIS系统由地图工具、信息搜索、地图信息管理、预警分析等4个部分组成。采用图形化表现方式,充分利用Web-GIS(网络GIS)直观化、图形化特点,实现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应急指挥数字化平台。整个系统建立在完整的系统安全体系保护下,并且完全遵守我国计算机软件、电子政务、卫生行业信息化相关标准,具有完全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5、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服务中心。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服务中心由最新通知、帮助中心、程序下载、联系我们等5部分组成,帮助用户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及动态,发布软件操作指南,软件故障处理小教程,发布软件升级及相关升级用的软件模块,方便用户尽快的联系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及疑惑。

四、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1、在为接种机构服务中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全省近2500个接种点,分布在乡/街道、村/社区,利用PC机和读卡设备,使用客户端软件,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等功能。产科新生儿接种管理,完成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第一针接种管理和新生儿基本个人档案信息的采集。全省17个市州,市级应用覆盖率为100%;全省102个县(市、区),县(市、区)级覆盖率为100%;全省1300个乡镇(街道)应用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省1831个接种门诊应用覆盖率达100%;全省医疗机构产科1567个应用覆盖率达100%。

2、在为管理和决策机构服务中加大档案资源建设。通过免疫规划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利用建立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分析、决策。通过平台建立预防接种儿童个人档案,实现接种信息登记、通知服务。全省0~6岁实施预防接种的儿童,收集个案为4187259人,2005年以来个案覆盖率达98%以上;成人接种(特别是甲流应急接种)收集个案达430多万,覆盖率达85%以上。全省1745个接种机构,进行了异地儿童接种数据交换,交换儿童数达379478个。

通过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了免疫规划管理,最大程度减少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危害,推动了免疫规划持续发展。免疫规划系统建设离不开基础档案数据的有效支撑,同时也推动了防疫档案资源建设,促进了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档案事业的发展,体现了疾控档案直接服务民生的社会效益。

作者:焦建华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论文 篇3: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200例流动儿童为例,根据儿童管理措施差异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管理,实验组进行免疫规划管理,对比不同干预模式应用下,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及儿童疫苗接种率。结果:实验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儿童疫苗接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流动儿童进行免疫规划管理,可提升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掌握度,提升儿童疫苗接种率,为儿童后期健康成长提供有效保障,效果显著,可借鉴。

关键词:免疫规划管理;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疫苗接种率

为提升儿童疫苗接种率,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总结当前疫苗接种工作执行期间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现以200例流动儿童为例进行分组探讨。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200例流动儿童为例,根据儿童管理措施差异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常规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0~7岁、平均(3.58±1.24)岁;实验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0~6岁、平均(3.15±1.57)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管理。实验组进行免疫规划管理:(1)掌握儿童动态,及时与相应卫生中心、社区服务取得联系,做好儿童数据信息登记,掌握儿童免疫接种情况,并予以一定的指导,展开查漏接种工作[1]。(2)进行随访调查,积极展开儿童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宣教活动,提升家长对疫苗接种的知晓率[2];与相应教育部门取得联系,保证儿童接种率,在儿童管理平台的应用下,提升儿童信息管理效率。(3)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在社区服务部门的协同作用下,统计儿童疫苗接种率,并根据接种情况对相应卫生服务团队进行考核。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干预模式应用下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及儿童疫苗接种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实验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儿童疫苗接种率比较

实验组儿童疫疫苗接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儿童疫苗接种率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免疫规划管理的实施,从流动儿童病情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从根本上提升免疫接种率,对儿童家长展开健康宣教,提升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注重儿童健康,积极带领儿童接种疫苗,为儿童健康成长做好基础保障性工作。

综上所述,对流动儿童应用免疫规划管理价值显著,可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古丽尼沙,吴蓉.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6):133.

[2]林冬梅.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预防接种知晓率及疫苗接种率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7):171-172.

作者:王贞懿 仲文江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改研究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