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4

第一篇:免疫学教学论文范文

浅析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桥梁课程,具有知识抽象且更新快的特点,同时,高校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要求任务繁重且课时较少,因此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医学免疫学教学任务重却课时少的矛盾。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引入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自发性学习,提高了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而且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医学免疫学;自主学习

医学免疫学以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并研究相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生机制以及疾病的免疫学诊断和防治,涉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和生物技术等各医学专业。该学科不仅与其他的医学基础课程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学科之间有着高度的交叉性和渗透性,临床上的感染性疾病、肿瘤、移植、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众多疾病均与免疫密切相关。因此,医学免疫学是联系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学科。所以,对医学免疫学的有效学习是现代医学生的必修课,对医学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免疫学相关研究的迅猛发展,免疫学内容不断更新,新知识不断涌现,教材的更新速度加快,这就对免疫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

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桥梁课程,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学生都反应医学免疫学难学。医学免疫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内容抽象。医学免疫学内容多为细胞和分子层面的相互作用,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能借助于部分图片展开联想,这非常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观念。②内容前后联系密切。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免疫应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器官,尤其各细胞及其分子之间的相互协作比较复杂,突出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因此,各章节内容的关联性非常强。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清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各细胞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③内容更新快。医学免疫学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怎样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到免疫学知识的更新,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批判式思维。④与其他学科交叉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药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知识结构与这些学科之间有相互渗透,这就要求学生主动进行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足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主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满堂灌”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主导,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分配不合理,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很显然,仅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靠教师被动式的“填鸭”,并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良好学习的建立,不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模式,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能“教学互长”,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构主义中的观念转变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初步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1]。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观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理解并进一步增加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向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发出了挑战,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这一学习理论近几十年来在教育各领域均产生重大影响[2]。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角色是知识建构者、运用工具的主动探索者,而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和帮促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宏观把握和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调节,教学的主旨就是想办法将学生带到某一特点的教学情境中,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构架,获得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结合建构主义特点,指导医学免疫学合理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博大精深,蕴含了教育心理学等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性,潜意识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框架的主动建构。本课题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特点,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引入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师生的角色互换。

1.学生为主体。自古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对于老师来说,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比较整齐、统一,整体性比较强,便于实施。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是被动的、呆板的、形式单一的,这种套路式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引入医学免疫学的课堂,激发学生主动预习、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讲给其他同学,并由其他同学及教师共同进行点评。这样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使教学过程不再呆板乏味,而是每一环节都有新的发现,积累新的知识,使学生对下一教学环节充满期待,从而使教学各环节间形成正反馈,使知识构建加速完善。构建主义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教师为主导。建构主义理论以多视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教授角色的转变重点是转变课堂授课模式,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不再是固定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辅助者。这对授课教师的理论与实际教学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将促进授课教师加强学习以完全融入甚至领先于教学改革的浪潮。对此,学校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如定期举办前瞻性讲座,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每月举办1~2次的教学系列专题活动,包括实地教学观摩、观看教学录像、邀请教学名师参加座谈会等,使教师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及讲座,让教师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促进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转换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和活化教学技巧,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3.教材为主纲。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教学过程学生主体化,所以教学模式不再是教授照搬教材上面的内容,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在教学中不能把知识全盘“复制”给学生,而是以知识点为中心,进而以点辐射面地引导给学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

4.多媒体为主要工具。传统教学中,多媒体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却将多媒体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此外,学校网站建立的《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自学环境,并能将课堂上的知识建构进一步拓展、延伸。

5.师生关系趋向民主。传统教学模式的固有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家长”地位,学生“唯教师是从”。这样的师生关系制约了学生学习的批判性,遏制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大力提倡的,这使得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而是和谐协作的,是互动对话的[3]。

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及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教学内容重点化,使教材不再是学生的“紧箍咒”。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主意识,实现知识结构的自主构建,有利于现代医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化,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知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日新月异,面对知识的海洋,高校教育日益凸显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这就对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其独立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结合高校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特点,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授课,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带动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完善了考核机制,全方位促进了教学过程的改观,真正贯彻了“学生为本”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袁,译.北京院商务印书馆,1984:6.

[2]冯维.高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出版社,2006:87-94.

[3]吕勇刚,程蕊,王延,等.建构主义在普外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527-528.

作者:胡雪梅 张海霞 姜昱竹 刘现兵

第二篇:《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的思考

摘要:结合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本科生《免疫学实验技术》课教学现状,文章拟从理论课授课方式和实验课考核等方面探讨免疫学实验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综合运用“教师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分享”的授课方法,培养本科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生产遇到问题的能力,以期结合新疆马、骆驼、驴、牛及羊等产业实际情况,建立服务于新疆特色的专业课程,以期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出能为牧民及养殖企业精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优秀兽医的目的。

关键词: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本科生

免疫学实验技术是兽医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已学的兽医免疫学基本理论;另一方面是学习和掌握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服务于养殖业中动物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净化、疫苗效价和免疫效果检测以及外来疾病病原的监测等领域,助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虽然免疫学实验技术理论课程是易懂的,但学生在实验课程的实验操作中仍有难度,而且随着免疫学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出现新技术、新方法,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2,3]。因此,传统的授课方式及实验课考核时段很难培养出能为牧民和养殖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合格兽医。另外,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总数已占全学院总人数的2/3半以上,且在国家民族教育发展政策的号召下,该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但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重大,更重要的是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免疫学实验技术授课教师,笔者结合教学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就免疫学实验技术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看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更新教育观念,课堂回归“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免疫学实验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打破传统,结合实际,积极进行创新和改革,在授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摒弃以往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分享”相结合的方法,以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所学的免疫学理论知识设计实验,解释实验原理。学生分享實验设计,分享错误不扣分,部分正确给部分分,完全正确给满分,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实验课老师完成大部分实验的内容,学生参与度小,学生互抄实验报告,最后老师只凭实验报告给分,学生收获甚微。新的实验模式鼓励学生人人踊跃分享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们共同完善实验设计,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能运用免疫学原理解释实验结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免疫学实验技术授课形式及实验课考核时段改革

(一)课堂授课形式及实验课考核时段改革

1.课堂授课中给学生充足思考及设计实验的时间。在理论课讲授后,教师围绕讲述的内容设计实验,提出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免疫学知识解答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此次课堂的理论知识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彼此间讨论,在相互质疑中推动实验设计的完善。

2.实验课上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完美解释实验结果。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课内容,明确自己在实验课上做什么、怎样做,及运用免疫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并以组为单位运用免疫学原理向全班同学解释实验结果,最终完善实验报告。

(二)课堂授课形式及实验课考核时段改革的具体举措

1.免疫学实验分类。将免疫学实验分为免疫制备技术,经典的凝集实验、沉淀实验、补体参与的实验和中和实验以及当下常用的胶体金试纸卡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通过分析每类实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把相关知识与技能融入其中,同时介绍最新的免疫学实验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组内、组间讨论。根据实验室实验台容纳情况,每个班分为12组,4—5人/组,解决问题时先组内讨论,再组间竞争分享答案,本着分享正确加分、错误不减分的原则,激励学生运用免疫学知识解决问题。

3.教师指导。老师推荐实验结果正确并能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的小组向其他小组成员分享成功的关键点,无实验结果组重新开展实验,有结果但解释错误的小组在组内继续讨论。教师最后对每组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查缺补漏。讨论分享环节,学生必须人人发言,避免个别学生有滥竽充数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并灵活运用免疫学原理解释实验结果。

4.调查学生课间学习效果。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形式,以每一节课的授课内容为问卷题目,及时调查学生对免疫学实验技术理论和实验的掌握程度及理解程度,利于任课教师及时调整授课方式。

5.教师课后撰写学生的学习效果报告。将免疫学实验技术理论部分按实验原理归类;选取每类理论知识相对应的代表性实验;增加新疆特色马、骆驼、驴、羊和牛产业相关的实验;根据课程学习期间学生对免疫学实验技术理论和实验的掌握及理解程度等内容撰写学生学习效果报告,调查学生课间学习效果。

三、利用实习基地,开阔学生视野

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规定的实验科目,忽略了在基础免疫学知识发展起来的新兴免疫学实验技术。研究生实验室、疫苗公司及检测试剂盒研发中心等校内外实习基地都是接触新型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平台,可以提供很好的实践资源。教师在学生中组建课外免疫学实验技术实践兴趣小组,通过观摩或实际操作免疫学检测试剂盒,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学生间主动分享学习心得,既达到了开阔视野的目的,又增长了见识。

四、加强学生对免疫学实验技术的了解和运用

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兽医免疫检测技术水平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比如临床监测常用的病原和病原的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和胶体金技术,及研究生实验室的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通过跟踪学习这些先进的免疫学实验技术,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科技解决畜牧业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掌握快速、准确、安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最终让培养的学生能精准地为临床提供诊断服务。

五、小结

将新疆特色马、骆驼、驴、牛及羊产业相关的检测技术引入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为每个同学创造展示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并运用免疫学原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并建立服务于新疆特色的专业课程,以期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出能为牧民及养殖企业精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优秀兽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彦召,胡建和.《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家畜生态学报,2014,35(3):89-92.

[2]闫东梅,韩笑,刘起会,李鹏,朱迅.高级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的思考.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9):852-853.

[3]陈永富,钱国英,汪财生.服务于行业的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检验医学教育,2010,17(2):40-41.

作者:谢金鑫 佟盼盼 王世民 李斌 刘建华 苏艳

第三篇:本科医学免疫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以其广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层次性,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当代医学免疫学为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认识;为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它对构筑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医学免疫学在内容上由于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严谨的逻辑性,学习过程中孤立理解时会感到比较抽象深奥、枯燥且难理解,众多的免疫学教材中名词概念、英文略语新颖繁多,同时医学免疫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等特点,使得大多数初次接触免疫学的医学本科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为适应当代医学免疫学发展的需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1 把握全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的内容为绪论,在整个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讲好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整个免疫学的学习情绪。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人们只要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因此,笔者在首次授课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事先准备数个分别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需要接种疫苗,通过多次接种后为什么可以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感染?同学们在以往的体检中“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其阴阳性有何意义?再有为什么个别同学在食堂打饭时不买虾或螃蟹等我们大家均喜好的美味?通过以上数个例子使得同学们对免疫学在临床实践的实用性产生浓厚的兴趣,迫切通过在往后各章节的学习找寻答案。在接下来的免疫学课程教学中除要坚持系统性和完整性之外,在首次授课时注意把握全局,进行免疫学的概要介绍,使同学掌握免疫学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在初步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同时,认识到免疫应答可分为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两大类,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适应性免疫又根据参与的细胞类型和效应机制的不同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两种类型,通过树枝状总体框架结构的介绍,让同学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把握这一全局观,进行扩展和深入,起到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常态,如何充分利用好该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确是一个需花费大量精力思考的过程。多媒体课件是将动画、图像、声音等形式结合在一起,以清晰、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问题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这一手段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减少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免疫学中较多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其机制复杂而抽象,如果仅是通过简单的线条图进行口述讲解,学生往往会感到抽象,理不出头绪。笔者在制作免疫学多媒体课件时,通过多种手段把这些过程制成动画,或采用英文原版书配套的flash动画以及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形象生动的机制图,将这些元素重新整合,力求使讲授内容更生动活泼,更形象具体化,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讲解到淋巴结的功能时,如果只是根据教材从头到尾将功能叙述一遍,学生常难以理清其发生部位及相互关系,甚至感到茫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能够清楚地显示T、B淋巴细胞如何以淋巴结作为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进行应答:即抗原通过什么途径进人淋巴结,APC在何处捕获、处理抗原,并提呈给Th细胞,效应性T细胞到何处发挥效应,以及效应性Th细胞如何协助B细胞活化,进而产生抗体。该动画从时间与空间等几个方面描绘了T、B细胞应答的过程,提醒同学们通过动态的观点去理解问题,并使复杂的过程变得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的兴趣,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对学生掌握淋巴结的功能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

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困难之处是其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长期以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初次接触者难以掌握其基本知识和理论。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免疫学知识,把握住根本,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本来的科学思维活动,使由单纯讲授知识本身转向同时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前后多联系、多引导,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超敏反应”前,先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知其机理的现象进行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吃海鲜后会腹痛、腹泻?为什么给不同血型的患者输全血后会发生输血反应?为什么右眼贯通伤后需及时摘除,否则左眼也会发炎?应该如何进行防治?这些启发性提问方式会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迫切地探知这些现象背后的奥秘。同时也引导学生整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阐明现象的本质,从而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讨论式教学则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由于医学免疫学抽象深奥而且逻辑性强,较难理解,为此笔者在每次课结束前预留部分时间,对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在课堂内进行针对性讨论,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例如在学习完“免疫应答”后,布置一道综合讨论题,“细菌感染人体后如何引起细胞免疫应答,详述其过程?”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去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在基础免疫学所学的内容去思考、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讨论。针对同学们的答案,教师逐一分析讲解,指出答案的立论依据,分析其优缺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去思考、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设计、思维引导、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基础性知识展开联想,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质疑批评和发表独立见解,教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将学生引入“会

学习”的境界,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紧密联系临床,构建通往临床的桥梁

医学免疫学虽然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但其内容与临床各学科联系尤为紧密,归根结底还是要为临床课程服务,要与临床相结合。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讲授免疫学各章节时适时与临床实践、与自身机体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免疫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为以后走上临床岗位打下基础。例如,讲到“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时,可以结合临床上异型输血所导致的溶血现象进行讲授;当讲到“异嗜性抗原”这一知识点时,可联系临床上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所导致的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针对“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这一知识点,提问为什么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并且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而对于“细胞因子各论”的教学,提出为什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用于肿瘤化疗后的辅助治疗,其机制是什么等与临床联系紧密的例子。由此,使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通过联系以往所学知识给出相应答案,也许有些想法过于简单或机械,但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同学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热情,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启发研学生用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问题。医学免疫学其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其知识环环相扣、难以理解,通过联系临床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相关临床内容本身又是对教材的说明和补充,临床实例具有鲜活的真实性,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临床实例分析,会对学生产生强化和巩固基本知识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5 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医学免疫学实验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动手”操作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免疫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也间接影响学生将免疫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能力与水平。我校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为16学时,以往所开设的实验过于陈旧,与学科新进展有所脱节,最大的缺陷是实验准备时间过程长,而同学所能动手操作的内容过于简单、快速,更多的时间在忙于书写实验报告,严重地制约了同学们将免疫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能力与水平,近年来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实验课教学的改革,通过精选实验内容,以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项目为基础,强化实验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直接凝集反应的玻片法,让同学自己采集指尖血,完成血型的鉴定;对流免疫电泳实验中以临床用于原发性肝癌早期辅助诊断的甲胎蛋白试验为例,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琼脂板的制备、打孔、加样,电泳条件的选择及结果分析;E花环实验中则以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掌握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单个核细胞的分离、计数以及观察活性E花环形成细胞的形态特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则让学生自己从包被反应板开始,继而完成洗涤、加样等步骤,由于包被物的浓度对最终的结果有影啊,选择不当会使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由此,提供了一个让同学比较、分析、判断的机会。因为每次试验通常用的是学生自己的样本,并且每个实验提供了学生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及结果观察的全部实验过程,所以学生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性,他们往往积极地多途径地查阅资料,以求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知识,通过实验既训练了学生对临床常用免疫实验诊断项目基本原理与主要操作步骤的掌握,又引导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正确记录与有效分析,尤其注重其在辅助诊断常见、多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学科,其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及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笔者在本科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对此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加强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3方面的培养,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作者:袁桂峰 陈森洲 刘菁 梁爽 黄大林

上一篇:写作技巧论文范文下一篇: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