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论文

2022-04-22

摘要:基层档案系统,是由机关档案室、学校档案室、社区档案室以及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馆、局)所组成的,承担基层单位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工作。基层档案系统人力资源建设就是指基层档案系统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论文 篇1:

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高校档案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录了学校历史,是全体教职工劳动智慧的结晶,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科技成果,考核教职工,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现有的传统档案工作体制和管理方法,已越来越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如何在新时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档案工作在高校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创新;可持续发展;档案意识

档案事业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发展的事业。历史已经证明,档案工作也“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档案事业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属于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档案工作的性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档案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档案事业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取决于经济对档案事业建设所能提供的支撑力,经济发达能为档案事业建设提供较大的物力和财力,档案事业就可以较快较好地发展,反之,档案事业发展就缓慢。

一、档案事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档案事业是社会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事业。档案既是一种信息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没有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的组成部分。遵循社会可持续发展观,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是优化配置、科学管理、有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当代与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档案是人类重要的记忆工程,是人类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桥梁作用。档案工作作为人类的记忆工程,是人类社会承前启后连续发展的桥梁。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个不同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不断形成档案,透过档案我们能感受到人类历史的延续,能触摸人类社会发展的脉搏。如果档案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完整,人们对这一阶段或某一事件,也会缺少完整的认知,历史的连续性就被阻隔,档案就是这一代传一代的记录;没有档案,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明的延续是不可能的。

2.借鉴作用。档案真实地记录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水平,它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各种知识的总结和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个知识宝库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积累性。对于人类更好地规划未来具有广泛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所以在研究制定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必须研究制定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的丰富内容

1.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体现持续发展思想的内容,这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持续发展思想的精髓和本质所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并逐步改善档案事业发展的质量,这是实现当代和未来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档案事业发展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并且具有持续的能力和提供持续的条件,才能支持可持续发展。同时,必须不断增进档案事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主要是通过档案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来实现,当前尤其是要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2.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体现整体发展思想的内容。它要求用整体观点和整体发展战略把档案事业系统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系统的矛盾和利益加以整合,使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主要是通过优化档案资源配置,达到档案事业资源的可持续配置,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系统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等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为达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整体发展思想的要求,档案事业发展要努力提高档案数量及档案信息含量,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和改善档案事业人力资源构成结构,不断改善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提高档案工作者特别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促使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参与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体现平等发展思想的内容。它要求当代人之间、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均享有档案事业平等发展的机会和地位,平等享用用于档案事业发展的档案资源。为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平等发展思想的要求,档案事业发展要制定高度严格的档案保护战略,大力提高档案的科学保护能力,千方百计地延缓档案的自然老化过程,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既提供利用,又保管好原件,从而使后代能永远享用档案,认识档案保护保管工作的重大意义,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三、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特征

1.可持续性。一个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十分有限的社会里,档案事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档案事业的发展则意味着其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而并非意味着资源消耗的增加,因而是可以持续的。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我们最重要的政策目标,应根据可持续性的要求调整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在社会可提供的条件内确定档案事业的规模。

2.协调性。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动力是由它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它又以自身的发展作用于社会,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把档案事业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使档案事业与社会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从而使档案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3.公平性。公平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本代人间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满足的是全体人民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而不是一部分人的需求。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重视当代人的档案信息的需要,也重视后代人对档案信息的需要。因此,档案事业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当前,更要关注未来。

4.人文性。与传统发展理论不同,可持续发展不是以发展的“客体”为目标,而是以发展的“主体”为内核。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的不是档案事业本身的发展,而是人的发展包括档案工作者和用户。从根本上说,人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二是人的素质提高;三是人的潜力的发展。因此,以人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

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理论意义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使档案工作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得以明确和升华,可持续发展理论虽然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提出的,但却囊括了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这是思想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从片面实践理念向全面实践理念的转变,有力地证明了档案工作几千年能够不断发展前进,不断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巩固和提高了档案事业的社会地位。

2.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自然的协调互动。这四个变量中,生态自然是社会发展的环境,它为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活动提供最初的对象、资源;经济变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政治、文化变量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档案是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一种载体,一种文化,是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通过档案工作实践来实现的,政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档案工作的参与。因此,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少。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础,以平等地满足当代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档案的需要为其发展目标和推动力的发展战略。

五、我国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1.确认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生长点。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发展,因此,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生长点首先在于用户。由于我国的档案事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社会的档案意识比较淡薄,所以,档案用户不仅数量较少、类型也较单一,需求更显狭窄、浅薄。只有通过改变档案事业的社会形象、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水平并利用档案宣传与辅导,才能使档案工作真正体现大众化、平民化,才能使利用档案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长期行为。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另一个新生长点,在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们必须重视档案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把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要有了人才作保证,档案事业的发展就有持续的后劲和张力。充分体现档案资源的价值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新生长点。而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依靠知识、依靠挖掘利用劳动者的智慧,走的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档案是知识的重要存在形式,是人类知识的结晶。知识经济的提出为深层次认识档案事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思维工具,更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了思路。充分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进一步扩展档案事业的社会功能。

2.确立“科教兴档”的战略地位。世界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科教不仅能兴农、能兴工、而且能兴国、能兴国家的各项事业。要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样需确立“科教兴档”的战略方针。为此必须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视对科教的投入,切实解决档案科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档案学研究和档案教育在现有基础上有长足的发展;二是要花大力气提高档案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加强科学管理与使用,增强在职培训的力度和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提高这支队伍的总体水平,以适应档案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确定改革的思路。发展与改革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档案事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与社会建立起共存、互助和协调的关系,因此,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走改革之路,改革是多方面的、多方位的,例如管理体制的改革、服务方式的改革、工作方法的改革、观念的更新等等。

总之,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是人类的福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观念。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它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家炜,董俭,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2]郑善学.关于加强合并院校档案管理的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6,(1).

作者:常 虹

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论文 篇2:

浅谈基层档案系统人力资源建设

摘 要:基层档案系统,是由机关档案室、学校档案室、社区档案室以及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馆、局)所组成的,承担基层单位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工作。基层档案系统人力资源建设就是指基层档案系统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关键词:人力资源 基层档案

一、传统档案系统的工作模式与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1.传统的基层档案系统的工作模式。基层档案系统,主要是基层档案馆和基层档案室,是以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并提供利用的部门,它们的主要功能在于“保管”。 传统的基层档案系统,由于受到“重藏轻用”思想的影响,而许多基层档案室几乎只是一个空架子或者被当做仓库来使用,服务相对狭窄,服务对象比较单一,档案有效利用率不高。同时,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也较为落后,编目、上架、检索、调卷等工作程序,大都依靠纯手工完成,工作效率也比较低,整体工作滞后。

2.传统基层档案系统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传统的档案系统,几乎不存在所谓的“人力资源配置”。 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档案系统工作人员相对来说总体素质偏低,大多工作人员来自于领导亲属、军转干部以及待退休干部。而许多基层档案室甚至没有管理档案的专职人员。因此,传统基层档案系统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均不合理,流动性也很大。

二、现代基层档案系统的工作模式与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1.现代的基层档案系统的工作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只要在计算机中输入基本信息,就可以快速的查阅到档案原件的扫描图像。而没有经过扫描的档案,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快速进行定位,极大地提升了档案利用的便捷度和服务效率。同时,民生档案的概念被提出,档案工作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档案馆的主要功能从过去的“保管”逐步转化为“利用”。基层档案系统开始注重收集婚姻档案、招工档案、独生子女证档案、军转安置档案、公证档案等利用率高、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档案门类,积极把档案馆打造成为一个提供信息利用的平台。

2.现代基层档案系统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随着基层档案系统工作模式的转变,基层档案系统都开始招录档案学专业的毕业生,将具备专业档案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才引入档案工作。此外,一些基层档案室开始配备管理档案的专职人员。一条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系统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的链条形成,基层档案系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正在逐渐走上正轨。

三、当前基层档案系统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理念滞后。目前,基层档案系统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硬件建设上,对人员的管理还基本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上,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片面强调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缺乏人力资本的概念,只是单纯地从档案部门的业务技术管理和发展的角度考虑,没有形成对人力和智力的投入、产出、创新和发展的思路。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基层档案系统是各类人员的“收容所”,是安排剩余人员和照顾对象的场所,从而出现人员引进的随意性,以及配置上的学非所用、干非所长的情况,人力资源结构很不合理。

3.职业教育不到位。由于档案工作属于传统观念认为的冷门工作,所以常常忽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很少给档案工作人员提供机会或创造条件参加专门培训。同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人员的职业教育没有实行严格的专业考核,造成档案工作人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档案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现象十分普遍。

4.缺乏高素質人才的发展空间。目前基层档案系统的主要工作任务仍然是保管档案与提供档案借阅利用服务,档案编研工作的力度不强,局限了高素质专业人员的创新热情与发展空间,因此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优秀人才遇到机会就会跳槽,优秀人才不断流失。

四、加强基层档案系统人力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1.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把持续、整体、平等的观念注入到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在档案系统内部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其中又以档案队伍素质的全面优化为首要的和根本的基础。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管理支持与人才支持。其中,人力资源因素是档案事业建设的基本力量和最活跃因素。并且,我国档案利用率最高的部分,大多收藏在基层档案系统。因此,加强基层档案系统人力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2.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档案具有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档案工作具有服务性。如果不进行基层档案系统人力资源建设,就很难从内部提高档案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就无法使档案迅速从知识载体转化为知识经济中的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要素。

3.是科技兴档的需要。国家档案局在1998年提出了“以科技和教育振兴档案事业”的方针。档案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于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只有加强基层档案系统的人力资源建设,才能确保有一支人员稳定、配置科学、高素质高层次的档案科技人才队伍,发挥人才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发出档案科研的新技术、新方法,真正做到以科技的进步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五、基层档案系统人力资源建设方案

1.编制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建设计划。档案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手段等的变化,并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的变化扩大了基层档案系统对人才的需求。要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对基层档案系统目前和未来的各种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保证在需要的岗位上能及时得到各种所需人才。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基层档案系统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要调动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合适有效的激励机制。今年年初,我所在的碑林区档案局首次对区属机关、学校、社区的32名优秀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了表彰。其后,我们在年度档案检查中发现,各单位的档案整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优秀率比去年上升了21.8%。同时,在省级目标管理认证活动中,也有更多的单位表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认证单位数量比去年增长了138.5%。由此可见,激励的运用对基层档案系统的工作具有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

3.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由于基层档案系统人员流动较大,因此,新任档案工作人员和原有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要各有针对:对新任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要基础、全面、系统,对原有档案工作人员则要着重对新政策、新标准的培训。而针对机关、学校、社区档案工作内容不甚相同的情况,也要分别进行针对性培训:机关着重对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进行培训、学校着重对学籍档案和教育特色档案的收集整理进行培训、社区着重对民生档案的收集整理进行培训。同时,培训要结合档案管理工作需求或长远发展的需要,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除了实际的档案整理知识外,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档案学专业知识应是培训中的主要内容。

4.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流动可在基层档案系统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之间进行,有的档案工作人员经过培训,提高了技能,可流动到技术要求更高的、更适合的岗位;有的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不适合现在的岗位,则可流动到要求低的岗位。档案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基层档案事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是基层档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信息化、网络化迅速普及、高速发展的今天下,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档案系统人力资源的建设,显得极其迫切。

作者:韩佳

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论文 篇3:

企业工程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工程档案管理具有保存企业文化遗产、传播企业知识等功能,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当前档案工作的新挑战和新形势,从队伍现状、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如何加强档案人才培养,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档案人才队伍,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企业。

施工企业工程档案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特别是档案人员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企业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实现档案信息和档案工作为知识经济服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根本保证。这是新时期档案工作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工程档案管理人才的创新素质亟待提高

施工企业工程档案是企业生产发展历程、技术、成果、经营、信息及历史面貌的真实记载,是重要的信息资源。由于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也日渐明显,逐步从单纯的档案走向复杂多样的档案,档案信息载体从传统的纸质档案走向纸质载体和以磁性材料、光盘等为载体的电子数字化档案共存的新格局。特别是,以计算机等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档案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未来档案的收集、整理、存放、管理和提供利用等各项工作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此时的档案管理对象不仅仅是纸质档案,而且还有日益增多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其产生形成的渠道、利用的对象、管理的方法、信息的载体的特性,如档案信息的机读性、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档案信息存储的高密集性等,都有明显不同。这些都要求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能够运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去实施有效的创新管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各项要求和发展需要。由于工程档案工作长期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长期不变的工作模式、工作环境,使得一些档案人员观念陈旧、保守、进取精神不强,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企业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二、工程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步骤

施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在于档案创新,档案创新的关键是具有高素质的档案优秀信息人才。创新反映在档案人员身上,既是一种个体素质,也是一种复合素质结构。创新素质,是档案管理人才具有高素质的一种体现。培养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创新素质,是企业档案部门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和任务。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工程档案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内容和步骤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就是提高档案人才创新素质的起点。就一般人来说,往往都有一种自然的惰性,具体到档案管理,习惯于常规思维,缺乏对新事物的敏感,缺乏对传统事态的批判。这种思维状态,在档案工作者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尽管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使档案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信息化社会对档案工作提出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但干惯了传统档案工作的人员往往熟视无睹,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方法,沉迷于传统的工作经验。改革之初,我国一些省许多企业的工程档案人员参加了培训。但由于对文件级管理的立卷方法缺乏创新认识,不愿意抛弃已有经验作法,致使立卷改革阻力較大。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档案人员在实践中认识了改革,并增强了创新意识,加快了立卷改革的步伐,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这充分说明,创新的核心在于“新”的思想,“新”的想法,“新”的观念,培养档案人才,提高其创新素质,首先在于树立起创新的意识和自觉性。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表现于高度的发散思维和高度的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在运行过程中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和方案的办法,成为创新之基础与源泉;而集中思维则是在多种途径方法和答案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创新变为现实。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信息化大大促进了档案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促进了档案工作的长足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档案工作。在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中不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而且也使档案学产生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新的实践,新的问题需要新的理论与方法去解决。为此,企业的工程档案工作者就不能拘泥于已有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不能满足于已有知识和理论,而应当培养和学会运用创新思维努力去思考和探索新的途径、新的方法,总结新的理论,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档案信息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对文书立卷方法的改革,使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档案文件立卷方法,是建立并适应在以往的档案工作实践基础之上,适应以往社会发展基础上的好的方法,在过去的年代也是科学的正确的方法,在现今社会中仍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档案文件立卷方法也要产生相应变革,实行文件级管理,并运用计算机文档一体化系统管理。这实际上就是运用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方法,在思考总结以往文件立卷,案卷级管理等多种方法中选择的一种最佳方案来解决现今档案文件管理的科学方法。这里,没有创新思维是不可能做到的。

创新能力。创新素质高,创新能力则强。创造性能力在施工企业工程档案工作中表现为档案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它是把档案学理论和其他科学技术与知识用于档案管理实际,以正确的科学的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诸环节,对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以及保护档案等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档案管理群体,从其科学意义上说,应该是一个具有不同人才层次、搭配合理、结构科学的人才管理群体。那么,在这个管理人才群体中,有些人有较高的智商,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些人的智商则低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差些。但是档案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管理学科,如果缺乏实践能力,也同样难以有所创新。显然,培养提高档案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培养档案人才创新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核心部分。这就要求不仅档案学理论教学和研究中要注意提高档案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且在档案工作中也要强化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学习训练,使档案人才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整体提高,并以其创新行为促进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培养企业工程档案创新人才,要有机制作保障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性任务,需要创新机制作保障。创新机制是实现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人事组织保证,也是培养高素质信息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档案创新人才素质培养机制,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形成创新人才优胜劣汰机制、公平竞争机制、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等育人用人的创新机制和环境。

长期以来,施工企业档案队伍习惯过 “太平”日子,当干部的只要不犯错误就稳坐“位子”,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熬到年头就能评上职称。这种养“懒人”、“庸人”的机制,使人失去了竞争,挫伤了人的创造力,不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对此,应鼓励竞争上岗,鼓励人才流动,对有成就、工作表现好、业绩突出的同志特别是对那些具有逆向思维潜质、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人才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许多经验证明,只有实行公平竞争机制,消除“庸人”机制,形成使人有危机感的机制和环境,才能激发人的创新热情,振奋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成果才能生长出来,创新人才才能脱颖而出。

因此,施工企业工程档案人才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健康成长,要注重创新领导人才的培养,并依靠这些具有远见卓识能力的领导挖掘、发现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创新人才,并实施有效的政策,形成有利人才创新成长的环境,包括改革现有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档案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公路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王涛

上一篇:电子技术视野下汽车电子论文下一篇: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