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事业发展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供水安全和质量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分析目前我国农村供水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展规模集中供水、加强水质检测、供水制度管理、供水工程水价核定和水费征收、工程运资质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推进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管理运行。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城镇供水事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镇供水事业发展论文 篇1:

中山市“供水一盘棋”战略意义

摘 要:2002年以来,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国内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区域供水一体化”是改革进程中呈现出的一朵奇葩,上海、深圳、常熟等城市在市场化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当地供水企业进行了一体化整合。文章结合项目运作实践,探讨中山市“供水一盘棋”战略的意义。

关键词:供水一盘棋 模式优化 意义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水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的增加,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加。水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现行供水管理体制的反思和热烈讨论,如何改革水资源配置途径、如何优化水资源配置方式、如何安全优质供水、如何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己经成为一个地区供水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中山市概述

中山市是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接广州市和佛山市,西邻江门市,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中山市下轄1个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2.3万人,流动人口约20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山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供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山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基本满足了中山市人民生活和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用水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供水服务和供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政府对供水行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力度促进供水行业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中山市受水资源条件的限制以及供水设施投资建设分散管理等历史原因,中山市供水事业发展正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划、整合,将制约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难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与投资环境,实现不了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城市目标。

二、中山市供水行业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1.数量多、规模小。目前城镇供水厂有32家(全市供水规模已经达到263.3万吨/日,日均供水量为160万吨/日),其中供水规模5万吨/日(含)以下供水厂占有53%,供水规模20万吨/日(含)以上供水厂占有9%。各供水厂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供水质量和服务意识差异较大。

2.投资主体复杂。由于历史原因,供水厂投资主体即有市政府、镇政府和管理区,又有企业和私人等。投资者自身利益的要求,存在着供水设施重复建设或者投入不足的情况,地区供水资源不平衡,难以协调供水企业共同发展。

3.融资和持续发展能力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对优质饮用水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供水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工艺和管网改造和技术提升。供水企业规模小融资能力低,限制了企业自生发展。

4.区域性联网少、抗事故能力低。供水企业在各自区域经营运作,区域之间供水管网不相联,一旦发生停电和设备故障,或者水质性事故等,供水厂之间不能互补,将造成区域性停水,安全供水得不到保障。

5.水源监控、管理困难。取水口多而且分散,水源地保护区域多、范围大,不仅给水源地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限制了部分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6.供水价格不统一。供水企业各自独立经营,由于地方政府政策不一,供水企业营运成本不同,各地区形成不同的用水政策和供水价格,造成区域投资环境不平衡,用户也有意见。

三、中山市“供水一盘棋”战略

面对中山供水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了全面提高安全供水的保障能力,推动区域供水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山市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中山市“供水一盘棋”重大战略决策。

中山市“供水一盘棋”战略指导思想:供水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统一规划:规划部门根据《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并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组织编制《中山市给水专项规划》,并确定中山市中长期供、用水发展规模,包括自来水厂和工业水厂的布局等。规划制定后,由政府相关部门监督执行。

统一建设:按照《中山市给水专项规划》,并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给水设施分阶段、分步骤建设和改造,政府相关职能主管部门加强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批。

统一经营:通过统一经营,统一供水价格、统一成本核算,有效控制供水成本。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法规,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保障供水设施建设。

统一调度:以科学合理为原则,按北部、中部、南部分片连网的设想,有步骤、有计划开展供水区域供水管网联网工作,联网后进行供水统一调度,以有效提高供水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统一管理:统一供水规范和标准,统一供水秩序,合理利用水资源,制定供水和节约用水计划。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下,充分发挥人、财、物各种资源的效能。

在“五个统一”的前提下,由中山市供水有限公司对全市供水设施资产进行整合,并在相关镇区设立供水分公司,适时适度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

四、中山市“供水一盘棋”战略意义

中山市“供水一盘棋”战略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通过实施“供水一盘棋”战略:

1.打破行政区域限制,能够站在全市的高度科学规划水资源和供水设施建设,充分整合供水资源,节约建设成本,发挥整体供水能力,实现供水资源集约使用、优势互补和设施共享,提高供水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改变供水厂布局分散的局面,有效地控制取水口数量,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源水环境污染的供水厂,实现集中取水和优质供水,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加强水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3.实施“江库联动”工程,加快区域连通管网建设,配置供水应急设备,建立全市供水应急抢险队伍,全面提高安全供水的能力,防止停水事故的发生,或者将停水事故影响降低到最小,为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用水保障。

4.建立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络体系,统一乡镇供水企业检测设备配置和检测要求,加强水质检测人员培训,全面贯彻执行水质检测标准,加强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检测,掌握全市供水水质情况,保证优质供水。

5.推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实施生产工艺和控制系统改造,建立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推广使用新型管材和水表,节能降耗,全面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6.做大做强供水产业,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供水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自我健康发展。

7.加快推进供水企业市场化进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满足市场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8.有助于政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城市供水监督管理机制,实施供水特许经营权制度,解决管理中的矛盾,明确管理职责,形成一套法制化的水务监管体系,加强供水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供水一盘棋”是全市范围内水务市场的一次大整合,也是各供水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的大变革,更是各方利益的一次大调整。通过实施“供水一盘棋”战略,整合供水资源,改变目前供水市场分割、效率低下的不利局面,有利于规范供水市场,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保证中山市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区域供水一体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由政府主导,各级政府配合,要将区域供水一体化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工作考核当中。在资产整合过程中要考虑供水事业的长远发展,不能简单地通過企业间资产买卖来实现区域供水一体化,需要政府在资金或者政策给予支持,否则收购企业将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难以达到区域供水一体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吴升.我国水务一体化体制的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

(作者单位:中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001)(责编:贾伟)

作者:黄南平

城镇供水事业发展论文 篇2:

农村供水建设管理运行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供水安全和质量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分析目前我国农村供水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展规模集中供水、加强水质检测、供水制度管理、供水工程水价核定和水费征收、工程运资质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推进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管理运行。

关键词:农村供水;饮水安全;成效;问题;对策

1 农村供水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主要成效與作用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在农村城镇化和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村镇供水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小城镇的健康有序发展和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发展村镇供水后,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有了保障,大大减少了水介传染病、水致地方病及中毒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通过对村镇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地下水回灌等实行一体化管理,推动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改革,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体制保障。

1.2 存在的问题

1) 农村供水水质的安全隐患突出。目前我国农村尚有5 370万人饮水中氟砷含量超标,3 850万人饮用苦咸水。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水质问题,除水文地质因素形成的饮用水质变化外,饮用水源受到污染而形成的水质超标问题也很严重。

2) 农村供水缺乏有效的水质检测保证体系。由于大部分村镇兴建的是简易水厂和供水站,日供水能力小,水厂制水工艺比较简单,饮用水供应保证率和水质卫生指标合格率低。同时,由于受经济条件、技术手段和技术人员短缺的制约,水质得不到适时检测,存在水质安全隐患。

3) 一些供水工程缺乏有效管理。农村供水工程面广量大,单个工程规模小,管理难度大。不少村镇供水工程只有一两个人进行管理,且多为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管理意识淡薄,技术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供水工程产权不清,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供水工程的维护、维修费用不到位,不少工程甚至连正常的运行费也无法保证,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加剧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4) 供水建设滞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我国农村供水发展起点低、基础差,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与城乡经济发展和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2 推进农村供水建设管理运行的对策

2.1 发展规模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规模集中供水是农村供水建设方向,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最佳选择和根本出路;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是供水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长远发展方向。对于目前严重缺水而经济又相对滞后、水质严重超标又不具备集中供水水源的地方,可以通过简单的工程措施或简单的技术处理,先解决其近期饮水困难及饮水安全问题,让居民当前有水吃;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实施远距离调水,建立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或者规划居民搬迁。

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的优点在于:一是有利于降低人均工程造价和制水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二是有利于确保水质,保障饮水安全;三是有利于工程可持续运行,延长工程使用年限。集中供水工程供水规模相对较大、运行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因此,相对于分散式供水工程而言,其抗击自然能力强,工程质量好、寿命长,管理水平高。

2.2 重视村镇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供水技术队伍

供水工程的建设质量是村镇供水单位提高优质服务的前提。部颁《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提出供水工程的设计应由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并符合国家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做好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工程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引进一些给排水专业的技术人员,挑选思想上进、事业心强的人员从事这方面工作,建设一支合格的村镇供水工程技术队伍,适应村镇供水事业发展的需要。

2.3 严格管理运行水厂工作制度,保证饮水安全

为了保证饮水安全,供给农村居民的饮水一定要经过净水工艺的处理,且一定要消毒。

首先要求设计的净水工艺合理,设施可靠;在运行中要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加强贯彻执行。在加强水源保护方面,水利部门要和环保、卫生、公安等部门协调好,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当地群众的理解。

2.4 加强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做好水质检测是保证饮水安全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尽管监督水质检测的责任在于卫生防疫部门,但水利管理部门也有自己的职责。水利部2004发布了《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规定供水单位应建立水质检验制度,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验,并接受当地卫生部门的监督。市(地)水利部门应建立中心化验室(或依托较大规模的村镇水厂),担负一定数量村镇供水单位的检验任务,这样不仅能降低费用,还可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和创收途径,最重要的是能较好地解决村镇供水单位水质检测问题。

2.5 核定供水工程水价,做好水费征收工作

水费计收和合理补偿机制的形成是确保供水工程良好运行的经济保证。其中,水价的制定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水价是村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水厂的运行、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但村镇供水同时也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目前的情况下难以完全市场化。因此,水价除了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制定外,还应与当地政府做好沟通。

对于确实有困难的用水户,可以考虑水费分期到位。对于集中供水工程,无论规模大小,必须要进行成本核算,按县级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水价合理收取水费,以用于工程的维修保养和管理,使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用。

2.6 监查规模较大的村镇供水工程资质,提高管理水平

村镇供水工程一般为中小型工程,大多地处农村,属于事业性质,即具有小、农、事业性质特点。从供水规模来看,1 000 t/d以下特别是100 t/d以下的供水工程比例很大,其供水质量往往不能完全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当前,镇及集镇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这对水量、水质、水压、供水保证率及水环境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长远看,较大的村镇供水单位必须进入并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供水安全。因此,供水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才能真正担负起农村供水任务,也就是要有相应的资质。目前,一些地方的村镇水厂有的为个人承包经营,其投资来源于个人或企业,虽然这些水厂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吃水问题,但其水质检测和管理水平低。为此,农村供水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对其加强管理,确保设计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资质才能进行水厂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在建设管理上,要严格贯彻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工程的规划应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水利发展规划要求,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取得取水许可证;供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分别由具备相应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完成,需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工程竣工后要按规定组织验收,工程供水能力、供水资质应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好、无安全隐患。水利部门和卫生部门(或委托协会等中介部门)对供水单位资质进行监督检查,增强其优质供水的意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林海.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和管理[J].内蒙古水利,2011(4):72-73.

[2] 潘亨禹.芻议村镇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体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6):184-185.

[3] 魏向辉,单军.北京市村镇供水水价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2):114-116.

[4] 陈铁柱,王辉,樊绯.影响村镇管网水质安全的因素及解决方法[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37-39.

[5] 郭孔文,刘群昌,游春炎.村镇供水资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09(19):50-51.(下转第60页)

作者:麦麦提吐孙·吐尔地

城镇供水事业发展论文 篇3:

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研究

摘要:城乡供水的健康顺利进行是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设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城乡供水一体化对改善居民生活、稳定城乡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在我国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在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建议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服务

一、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的作用

城镇中人口比较集中,用水量也相对比较多,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用水程度的提高等都是影响城镇居民用水量增加的因素。城镇居民的用水量多少以及用水的规律严重影响到供水方式的形成。建立有效的供水措施和方式有助于对水资源管理的加强,进行优化配置,进而达到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及集中供水为农村使用自来水造就了有力的条件,结束了以前家家户户担水、挑水用的情况,村民不用再喝不卫生也不安全的水资源。自从实施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措施,使村与村、乡与乡有了连接,没有了界线,互相合作广泛的吸收资金,想方设法进行水资源的开采并进行有效管理,水量充足,供水得到了保障,方便了人们用水,水费的收取到位率明显有了提高。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供水骨干网络建设力度不足

随着城乡一体化進程的加快,城镇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大部分农村居民已经转移到城镇进行发展,其收入亦得到了提高,对用水质量和用水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多数农村现存的供水工程仍旧是单村的供水工程,其中存在问题比较多,亦比较突出,因此,整体供水的骨干网络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2、城乡供水工程运行受到制约

城乡供水工程由各农村村内供水管网组成,而村内供水管网一般是在实行“村村通”时期,由各个村自主进行建设,无论是整个管网的用料,抑或管网的建设质量,均低于正常标准。加之部分村内供水管网进行了多年的供水作业,已经产生了损坏,无法继续实行供水作业,即便是其他村内供水管网为出现严重问题,依旧多数为“带病”工作状态。

3、部分农村供水并网积极性不高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是现今推行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相当一大部分农村的村内管网并网积极性并不十分高涨,主要是因为:第一,部分农村的村内供水管网虽然处于“带病”工作的状态,但是仍旧能够进行供水作业,村民认为只要有水用并能够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并不注重对水源质量的要求。第二,现今多数农村虽然实行村内供水管网进行供水,但是其供水并不需要花费资金,实行免费政策,而正常的税费是由整个机体承担。村民担心在实行供水并网之后,其用水费用会提高,因此,不主张实行并网供水。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分区域进行供水系统经营与管理建设,完善供水体系

当前在进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互联网技术融入该项管理工作中。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城乡供水情况进行全面实施的监督与管理,将互联网工作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城乡供水环节供水管线的事实监督,第二部分是对城乡供水过程中污水收集管线污水处理与排放的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在经济技术能够满足供水管线与污水收集管线的前提下,将城乡供水一体化从城市向乡村地区进行辐射,最终达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完整进程与发展。两大管道的同时利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水资源利用率。

2、对水量和水质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

我国农村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重视对水资源质量的管理,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与浪费。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在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首先需要对水质进行统一管理,利用我国水质检测部门的功能,对水资源实行划区域的水资源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水质规划问题的统一管理。其次是对于用水量的问题,水量与水质必然是一对矛盾,如果人为的对水资源进行水量的控制,就必然导致对水资源水质的影响,正如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招商引资导致水质污染与供水量之间的恶性循环,需要针对水量与水质规划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3、制定合理的规划以及建设进程的推进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谓是一项民生工程,如何将这项民生工程进行最优的设计以及最大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在科学的规划制定上,以及进程的高效推进。政府部门在工程的开展之初,首先,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工作进行整体组织和规划,制定出基本的思路和步骤,同时对在工程进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周全的考虑,并同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同时,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进行严格的工作要求,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将各个部门进行综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任务部署,对城市供水设施以及农村供水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分析,设立科学的一体化建设方法。

4、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制定标准的管理制度

通过具体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设立专门的分管领导,以及具体单位的实施,从而保证责任充分明确、工作充分落实。政府作为这一民生工程的主导部门,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同时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进程中,政府部门要作为主导,对整个工程的建设和实施进行规划和统筹,通过资金投入以及各方面严格监管等手段确保工程的落实,尤其在资金投的把控上,要严格按照工程标准进行投入,对整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资金分配,保证每项资金款项都能够充分得到利用,必要时可采取银行借款的形式进行投入,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5、推进模式创新,引入“3P”机制

“3P机制”即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在推进体制机制变革以及各方面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一项民生项目,不仅工程规模较大,所涉及的资金投入也较大,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不足的状况。如何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科学的推进一体化的进程,将“3P机制”引入进来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资金的充分投入和运行,同时能够实现“共赢”的理想效果。政府通过选取具有投资以及管理双重能力的社会资本,有力的保证了一体化工程的推进和监管。

四、结语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面对当前我国在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创新途径解决其现状。

参考文献:

[1]吴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3).

[2]李宏英.浅析灵武市城乡供水情况及解决方案[J].科技视界,2014,12,(35).

(作者单位:烟台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理处)

作者:王冬青

上一篇:贸易融资外汇管理论文下一篇:美工专业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