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审计事业发展论文

2022-04-22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和认知规律,探索构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框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融入绩效审计,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发展观审计事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发展观审计事业发展论文 篇1:

坚持理论武装注重学以致用推动审计发展

陕西省审计厅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思想政治建设的首位,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实践科学审计、强化监督服务、促进富民强省”为载体,注重抓好学习要素的落实、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学习成果的转化,推动理论学习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使审计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近年来,陕西省审计厅紧紧围绕构建和谐陕西和建设西部强省、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等问题,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现实性成果。提出要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审计监督的第一要务,把促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监督的最高目标,把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监督的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开展审计监督的根本方法,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确立了以“四个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总体思路:把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保证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上,放在为推进改革开放、加快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放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上,放在推进民本审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上;确定了“三个转变”的发展方向:审计观念要实现从重审计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从重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并重转变,从重治标轻治本向标本兼治、重在预防转变;明确了审计工作“六项目标”:以推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为目标、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落实惠民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民生资金审计,以堵塞漏洞和规范财务管理为目标、进一步强化财务收支审计,以促进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以为反腐败斗争服务为目标、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提出了强化审计管理的“三个着力点”: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能,严格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强化审计手段、降低审计成本等等。对于审计事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对策措施。坚持把理论学习的着眼点放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推行审计外勤经费自理、报送审计工作模式方面,完善了相关制度,改进管理运行办法,对保持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廉洁性,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强化对审计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方面,对厅内部机构调整后改设的计划统计和审理稽核两个处,经过一年多运行,不断改进工作,建章立制,初步形成了审计立项、审计实施与审计处理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公权运行机制,从制度和源头上杜绝管理漏洞和腐败问题的发生;在改进审计业务管理和组织方式方面,对原有的多项业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实行审计工作量定额管理,修订了《审计工作量定额管理办法》,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对审计过程进行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积极探索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参与工程项目审计,并组建了审计专家库,将某个领域具有一定权威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员选入专家库,充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缓解审计力量严重短缺、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更好地服务于审计工作。在加强审计监督方面,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今年的审计公告由去年的9个增加到20个,外资项目也首次向社会公告。加强了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今年在安排行业和专项资金审计前,分别召集有关管理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前布置会,讲明情况,听取建议,审计后召开情况通报会和问题整改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积极采纳建议,改进工作,赢得了被审计单位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保证了审计工作有序开展。为了有效扩大审计覆盖面,今年起首次开展了预算执行部门内审自查工作,参与自查的36个省级部门单位已取得明显效果。为促进审计问题的整改,坚持实行整改情况报告、通报制度。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官方网站、《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载体,转发了省厅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审计监督的做法。

三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坚持把理论学习的过程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狠抓落实的过程。着眼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按照科学审计理念,制定和完善了《陕西省审计厅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围绕审计工作各项职能任务,制定了22项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意见。着眼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认真清理了2003年以前制定的6个方面59项制度规定,对需要补充的进行了修改和改善,对内容重复的作了合并和删除,修订和完善制定了《陕西省审计厅工作规则》等17项新的制度规定。为了解决审计能力与审计任务不相适应、审计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审计机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能力相对较弱、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厅党组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梳理出31条需要整改的问题,对照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厅机关制定的抓落实工作暂行办法,分别被省政府和省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小组作为学习经验,转发到了省直各部门。

(机关党委)

科学发展观审计事业发展论文 篇2:

科学发展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新应用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和认知规律,探索构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框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融入绩效审计,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轨。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责任审计; 绩效审计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适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就必须科学运用审计方法,促使经济责任审计步入科学发展的更高境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构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框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绩效审计,正是促使经济责任审计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与绩效审计相融合

(一)经济责任审计贯彻“以人为本”需要注重绩效评价

只要存在公共财产的受托经济管理,受托人就必须对受托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及其效益性承担公共受托责任,这就是受托责任关系,也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公共受托责任观念的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关注的不仅仅是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单位存在什么财务收支问题,他们更加关心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效果。而“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要求最大程度地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增加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贯彻“以人为本”,就必须将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人性化,由事引申到对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应负责任的评价。不仅要对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鉴证,还要突出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绩效评价,即关注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有无损失浪费等经济性方面的问题,以及管理是否适当、是否讲究效率、项目目标是否实现、决策是否失误等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问题,既关注资金使用“对不对”,更关注资金使用“好不好”。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量化干部政绩,促进领导干部全面履行职责。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发展”需要引入绩效审计

现阶段,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局限于“就账论账”,还主要停留在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管理、决策活动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层面上,缺乏对领导干部经济活动效益性的深入查证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不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很大的风险。随着社会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机关一旦因提供审计结果报告不当而被付诸法律,就有审计败诉的风险。同时,用不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来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也存在着评价不公和不全面的问题。因此,以财政财务收支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已不能满足“全面发展”的要求,必须引入更高层次的绩效审计,实现对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的评价,才是实现“全面发展”、巩固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地位的有效途径。

(三)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二者的融合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计,确定其经济责任、评价其工作业绩、监督其廉洁自律情况,实质就是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而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透明性和有效性,增强对职能部门受托经济责任更深层次的监督,加大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约束力度。由此可见,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二者殊途同归,存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要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融合绩效审计就成为我们的必要手段。二者的融合,既可以全面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又能大大丰富绩效审计的内容,促进绩效审计与国际接轨。此外,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多,审计内容涉及面广、审计期限长、要求时间紧,任务繁重;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绩效审计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原审计长李金华强调“积极推进效益审计,是审计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绩效审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绩效审计业务量将会逐年增加。由此,审计机关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机关只有充分利用审计资源,搞好审计结合,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才能不断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因此,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协调发展”、实现“双赢”的重要途径。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绩效审计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关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中的效益问题,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效益情况进行审计,正是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制约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对党政领导干部业绩进行深层次评价。如果我们只对决策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而忽略了对绩效情况的监督,即使查出了违纪违规问题,追究了相应的领导责任,也同样无法促进单位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无法实现督促决策者“依法行政、行而有效”的目标,经济责任审计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二、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

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必须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审计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审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科学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具体来说,要夯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安排审计内容

促进党政领导干部提高经济决策能力、经济管理能力,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之一。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绩效审计,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根本标准,就要针对领导干部在履行政策执行权、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的过程中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因此,其内容要紧扣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查财政资金管理的经济效益。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分析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财政政策执行的效率性、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二是审查政府部门预算执行的经济效益。通过审查部门对预算的遵循情况及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效率性及其结构,分析部门预算收支的质量,衡量行政成本的高低和支出效率。三是审查投资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预期效益与实际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揭示项目决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四是审查各类专项资金使用中的经济效益。对照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规定、项目计划、质量控制标准、考核方案等,考核专项资金运用的经济性及其效率和效果。

(二)科学运用审计方法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绩效审计,着重点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考核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效果,因此,需要科学运用多种现代审计方法。一是制度基础法,通过剖析控制系统内部结构,发现影响效益、效率和效果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的根源,合理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如对财政支出领域可能存在的严重铺张浪费、效率不高、效益低下或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实施重点审计。二是风险分析法,指审计人员以控制检查风险为中心,引进重要性原则,运用数学、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审阅文件资料、实地查验、询问调查等方式找出管理和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点作为审计重点,对项目或者管理行为的效益、效率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目标评价法,指审查和评价相关目标是否达到。事实上,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具体事项中是很难区分的,有关指标往往已经被包括在项目目标中,而且项目文件、合同文件一般都会对目标计量和测评方法等有具体的规定,因此,对这些内容的审计主要是对照项目文件或者合同,审查和评价有关目标是否达到。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客观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审计方法。

(三)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绩效审计,不能仅仅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加一些零散的、单项的绩效审计的内容,要把它作为绩效审计的一个独立类型进行研究,探索能准确反映党政领导干部经济业绩、经济活动效果,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衡量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虽然相对于不同的被审计对象,绩效衡量标准区别很大,但仍存在一些基本的共同特点,即都有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而要发生经济投入这一共性。因此,要从领导干部管理运作的全部政府性资金入手,以考核实现既定目标的投入和由此反映的效率、效果为目标设置绩效评价指标,形成多层互补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直接运用绩效审计中常用的基础指标及其相应的修正指标,以及被审计单位固有的经济指标、技术指标、业务标准,作为评价经济、效率、效果的定量标准;二是考核领导干部任职内所在地区或部门收入的增幅变化、结构变化等指标,确定经济发展的幅度和经济运行的质量,评价任期发展责任;三是通过对财政资金投入总量及结构、债务总量及结构、公众满意度、环境指数等指标的分析,考核领导干部任期内地区或部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在讲求公共产品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其是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勇于开拓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促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融合、构建经济责任审计新框架过程中,以应有所为而必为之的气魄和决心,切实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

【参考文献】

[1] 俞怀风.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加强效益审计.http://www.studa.net/Audits/080902/11243435.html.

[2] 禚树才.浅谈效益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http://www.tcaudit.gov.cn/show.aspx?id=333&cid=68.

作者:肖绍萍

科学发展观审计事业发展论文 篇3:

进一步解放思想 推动审计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审计类型逐渐与现代审计接轨的今天,我国审计机关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审计之路,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切实履行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

一、把握机遇迎挑战,认识审计发展新形势

党和政府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经济责任审计,既肯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也对审计工作创新确定了方向。在《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中,国务院要求由监察部、审计署等负责,加强行政权力监督,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推行行政问责制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随着政府绩效管理的不断推进,基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绩效审计监督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新期望。随着民主与法治的极大进步,社会公眾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他们不仅要求政府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和惩治腐败,而且希望委托给政府管理的公共资源,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人民要求政府公开、公平、公正地办事,向人民或人民的代表公布财政开支及其使用的结果和效益,要求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公众的呼声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一种力量,向政府职能转变提出要求,也对审计内容、审计方式等提出了期望。

审计机关对审计工作的新思路。随着2008年初审计署领导人的新老交替,审计机关自身对审计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在2008年3月中国审计学会举办的理事论坛上,新一任审计长刘家义同志对国家审计的地位、特征、任务等进行了系统阐述,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刘家义同志认为,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通过预防、提示和抵御这三种方式发挥作用,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刘家义同志关于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的重要理论观点,为深入思考为什么审计、由谁审计、审计什么、审计为了谁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供了理论参照系数。

二、找准发展突破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度自觉谋划审计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谋划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按照刘家义审计长的要求,审计机关要做到“六个高度自觉”,一是高度自觉地把审计工作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工作中去;二是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和反腐倡廉工作;三是高度自觉地在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切实推进政府提高效能和财政绩效水平,四是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改革深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五是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六是高度自觉地推进整改,规范管理,有效地推动问责机制的建立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健全。只有做到“六个高度自觉”,我们才能达到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才能不辜负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

努力向现代审计迈进,跟上审计发展的潮流。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审计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绩效审计日益成为现代国家审计发展的主流。在发达国家,通常占审计工作比重的三分之二。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12届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指出:“除了合规性审计,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它涉及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当前,全国上下开始了绩效审计实践,绩效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2002年,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审计局在做好审计立法、人员培训等工作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组织实施了首例独立类型的政府绩效审计,至2007年底累计完成了45项政府绩效审计,审计内容包括了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公益事业、预算执行、资源利用等。审计署也于2003年7月制定了《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国在绩效审计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各地的绩效审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绩效审计的内容、范围、技术方法以及实际作用非常有限,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绩效审计在我国不仅有深化发展的要求,而且需要各地审计机关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为跟上世界审计发展潮流做出应有的努力。

坚持中国特色审计,突破科学发展的瓶颈。审计署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绩效审计,给一些同志带来困惑,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可能象西方国家一样开展绩效审计,在绩效审计方面难有作为。毋庸置疑,我国的国情和西方不同,我国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和全新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别国经验,又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把握住改革开放的需要,把握住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需要,把握住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的需要,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之路。同时,我们要善于在“结合”上做文章,把学习借鉴和探索创新相结合,做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大胆地迈出绩效审计的步伐,不断丰富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审计成果的需要,提高审计效力和影响力,为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做出积极贡献。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履行好审计法定职责

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团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社会实践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直到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机关成立25年来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和探索创新的过程,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果,都是不断解放思想和探索创新的结果。审计工作的发展永无止境,面对发展的新形势,审计机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出工作的新举措,形成发展的推动力,努力实现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大跨越。

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一是要切实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就是

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把維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把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作为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二是要切实树立世界眼光。审计机关要树立世界眼光,学会用国际化的视野看问题、用国际化的标准抓规范、用国际化的要求带队伍,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从深圳的实践来看,目前深圳审计已形成了以绩效审计为主导的审计业务格局和多部门联动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为迈向现代审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用世界的眼光来看深圳,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离国际水准还有较大差距。三是要切实强化创新精神。要“敢”字当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敢闯敢试,敢于抛弃任何一种保守、僵化、封闭的观念,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招数。四是要突出一个“实”字。边学习,边讨论,边调研,雷厉风行,只争朝夕,说干就干,要切实拿出破除思想观念障碍和机制体制障碍、推动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具体思路和方案,不要讲空话,注重取得实效。

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政府绩效审计。要充分认识绩效审计在提高政府效能、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扩大绩效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范围。一是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绩效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独立类型的绩效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要保证一定的数量;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也要向管理和绩效方面扩展和深化。二是绩效审计选项要围绕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注重选择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紧密的项目或资金进行绩效评估,揭示查处损失浪费问题,关注质量效益、关注节能降耗、关注环境保护、关注行政效能。三是善于采用审计调查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发挥审计提供信息、帮助决策的专业优势和积极作用。四是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加强培训,逐步建立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审计人员在思维方式、综合知识和实际能力上更加适应绩效审计的需要。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审计工作取得实效。审计机关在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的同时,要强化审计服务意识,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审计工作不断深入。一是把握发展大局,高度自觉地将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把有利于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保持审计工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积极地开展那些对改革、开放、稳定和发展最有利、最有效的工作。二是要着眼于从总体上反映全面情况,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既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肯定有关部门单位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妨碍他们健康持续发展的突出困难。三是要站在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角度,从整个行业、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去认识和分析审计查出的问题,多方听取意见,实事求是地做出判断、做出处理、提出建议。绝不能仅以审计了多少单位、查处了多少违规问题作为审计的唯一目标,而是要把审计的着力点放到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上来。四是完善审计公开和促进整改。按照《审计法》等有关法规的要求,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度和公开透明度,积极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和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加强与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和监督部门的沟通,在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方面多做工作。要跟踪已审项目的整改情况,进一步理顺审计整改的工作机制,注重形成审计整改的合力。

(作者单位:深圳市审计局)

作者:陈志刚

上一篇:金融衍生产品概述及发展论文下一篇:人工神经网络与继电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