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黄事业发展论文

2022-04-16

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坐落于山东省邹平市黄河岸边,是继邹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后的又一颗璀璨明珠,是邹平黄河新的文化名片。2017年,邹平黄河河务局审时度势,积极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抢抓黄河文化建设机遇,通过文化主题园区进一步擦亮“邹平黄河文化”名片。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治黄事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治黄事业发展论文 篇1:

黄河文化传承与 发展的现实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数千年来,黄河以她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与旗帜。

当前,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对加快黄河治理开发,维护黄河健康生命,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内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黄河治理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具有以下特点:

(1)悠久性。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文化一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2)先进性。这是由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早熟性和发达性决定的。

(3)辐射性。黄河文化以其博大胸怀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不断地把自己的文明推向世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4)多样性。黄河文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水利建筑、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

黄河文化在治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黄河文化与治黄事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黄河文化具有引导、凝聚、自律、激励、协调、支撑等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治黄事业的不断发展,黄河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引导作用。黄河文化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满足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理需求,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将治黄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潜移默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2)凝聚作用。黄河文化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感召力,能把治黄工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治黄事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在自愿认同的基础上,相互尊重,互相宽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凝聚团结合力。

(3)自律作用。黄河文化对治黄工作者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和自律作用,规范其工作、学习和生活行为,提高他们自觉遵章守纪的群体意识、自律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

(4)激励作用。黄河文化可在治黄工作者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产生极大的温暖感、满足感、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满腔的热情干好各项工作。

(5)协调作用。黄河文化是治黄工作者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一种良好的“润滑剂”,便于统筹协调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妥善化解各种矛盾,促进治黄工作者身心健康。

(6)支撑作用。黄河文化已渗透到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保持治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重要支撑,可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促进治黄事业更好地发展

(1)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也是思想观念、理想信仰、道德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精神风范的集中体现。把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的各个方面,大力弘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增强广大治黄工作者热爱黄河、保护黄河、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2)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提高治黄队伍整体素质。黄河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治黄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治黄队伍,是促进治黄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大力弘扬黄河精神,增强治黄工作者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转变落后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治黄队伍。

(3)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促进各项管理工作。黄河文化已渗透到治黄工作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精神,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群体意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通过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有利于改变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调整治水思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理念,营造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护河流的文化氛围;加强民主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完善各项管理体制和机制,坚持用文化的思维、理念和方法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规范、岗位行为规范、文明服务标准、工作标准,以及目标责任考核、绩效考核办法等;大力实施文化兴黄战略,促进流域统一管理和社会管理,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努力开创各项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4)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推动科技和创新工作。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认真进行治黄战略、治黄科学理论、黄河自然规律等重要基础性课题的研究,深入开展治黄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不断探究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和新工藝、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治黄现代化水平。人民治黄70多年来,正是在防汛体制、治河方略、防洪科技、泥沙研究、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才有力地推动了黄河治理开发事业的不断发展。

(5)治黄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黄河文化的繁荣。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文化建设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否则就会阻碍或破坏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治黄事业的发展是黄河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黄河文化建设离不开治黄事业的发展,而且是治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治黄事业的大发展,就没有黄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的历程同时也是黄河文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治黄事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是黄河文化的有效载体,水利建设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治黄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文化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黄河文化。

弘扬黄河文化是治黄工作者的责任,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关注黄河、善待黄河、保护黄河,才能更好地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义东

治黄事业发展论文 篇2:

牢记嘱托担使命 奋力奏响文化歌

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坐落于山东省邹平市黄河岸边,是继邹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后的又一颗璀璨明珠,是邹平黄河新的文化名片。2017年,邹平黄河河务局审时度势,积极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抢抓黄河文化建设机遇,通过文化主题园区进一步擦亮“邹平黄河文化”名片。

与时俱进,提高文化发展新认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党中央、国务院对推动文化的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指明了方向。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建设,不仅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以发扬传承,更有利于黄河的治理开发与建设管理,对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近年来,邹平黄河人在厚重的黄河文化中萃取精华,于高度的文化自觉下迸发创意,努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建设了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

悉心谋划,文化地标助力黄河工程再升级

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物质载体,对于黄河文化而言,黄河防洪工程是最佳选择。2017年年初,邹平黄河河务局党组提出了“打造工程管理升级版”的新要求,决定从黄河文化建设入手,将工程建管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传承和发扬黄河文化,进一步促进邹平治黄事业发展。

要将黄河文化与治黄工程相结合,必须在空间布局、建设形式和物品呈现等方面下功夫。万事开头难,对于只有40余人的邹平黄河河务局来说,要在从未涉及并毫无经验积累的文化建设领域做出从0到1的突破,还要做出一定成绩,是一项难度系数很大的挑战。

面对困难,邹平黄河河务局领导班子带头行动,多渠道考察、多角度论证,集思广益,立足邹平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确定了以廉政文化、历史文化、工程防汛文化为主的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的思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邹平黄河河务局将该园区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园区建设的攻坚战中。

首先,将胡楼广场升级为法治廉政文化展示区,在原本单一休闲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法治廉政文化元素。广场整体造型外方内圆,寓意邹平黄河人“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场内设立法治文化、黄河母亲和大禹治水三根文化石柱,分别代表了邹平黄河人依法治河的决心、造福人民的信心和大禹治水的初心;广场上还设有水法宣传展板,内容涵盖依法治水、河长制建设、水资源保护等,方便广大群众近距离了解水法文化。

其次,利用梯子坝险工和码头管理段庭院空间,打造历史人文展区。室外部分摆放邹平历史名人画像、治黄名人石像和古人治黄理念石碑等;室内展厅以历史时间轴卷的形式,展示邹平黄河机构沿革、防凌防汛、工程建管等工作历程。通过一张张老照片生动再现了治黄劳动场景,用一段段文字、一件件老工具講述人物生平事迹和治黄成就,展现邹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邹平治黄人继往开来的精神品质。

最后,在邹平黄河控导工程建设起工程防汛文化展区,主要以黄河防洪工程为主线,利用7座黄河河工雕塑、12个石坝模型,重现宏伟壮丽的治河工程和防洪工程风貌,展示古代治河文化、现代治黄思路和邹平黄河工程情况等,突出展现老一辈黄河人的传统防洪工程技术,激励当代治黄人探索新时期治黄精神,让更多人了解黄河工程、了解治河文化。

文化三区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呼应了黄河文化和沿黄旅游主题,极大丰富了邹平黄河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

落实“9·18”重要讲话精神,共推区域发展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以来,邹平黄河河务局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自筹资金230余万元,深入挖掘梯子坝工程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因势就形,因地制宜,把其打造成集教育和实践功能于一体、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传播阵地。

邹平黄河河务局与邹平市台子镇政府合作,在旧城控导工程建设了“齐东古城遗址黄河文化园”,该文化园占地面积300余亩,分为齐东古韵、黄河神韵、党建红韵3大片区。齐东古韵片区重在展现齐东文化,建有齐东古城复原模型、齐东县城大事记、齐东名人名景铜版画、齐东故事人物雕塑等;黄河神韵片区主要展现黄河文化,通过讲述齐东县城因水而兴、因水而亡的史实,以小见大,稽古振今;党建红韵片区则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主题,通过邹平党史乐谱雕塑、红船模型、河畔党史等,展现共产党人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

齐东古城遗址黄河文化园通过多种形式与手段,生动展现了齐东古城的兴衰与黄河的历史变迁,满足游人观光休闲、亲子教育、思古怀今等多种需求,让5000年黄河文化和600年齐东历史走出素纸铅书,让黄河文化成为推进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激发文化活力,打响邹平黄河文化新品牌

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被水利部、黄委确定为“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示范点”培育对象;列入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候选项目,网络投票名列第八名;被山东黄河河务局列入首批“山东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被滨州市授予“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被评为邹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基地。

作为滨州地区首个以黄河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主题园,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在传承和弘扬文化方面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2017年,邹平黄河河务局联合邹平市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在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园共同发起了“关爱山川河流,保护母亲河,开展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公益志愿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倡导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倡导爱护环境意识,承诺做保护母亲河的先行者,推动国家绿色生态文化建设。

依托黄河生态资源,邹平黄河河务局与沿黄镇、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了10千米水果长廊,持续开发出果蔬采摘、沿河观光、自驾露营、文化宣教等特色项目,旨在展现邹平黄河独特自然风光和沿黄特色农业魅力,为积极打造邹平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品牌及“范公故里、山水邹平”旅游品牌再添新亮点。

此外,邹平还举办了“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自行车精英赛,赛事线路全程60千米,沿途尽显大美黄河风光,是全国唯一在黄河大坝上举行的骑行大赛。赛事云集了来自北京、广东、西藏、台湾等地上百名骑手参加,其中有多名全国冠军和原国家队、省队队员,实力不俗,吸引近千名观众聚集在黄河大堤沿途,近距离欣赏比赛的精彩过程。滨州电视台、滨州日报、邹平电视台、今日邹平等多家媒体报道、直播或转播此次活动盛况,通过全媒体覆盖,累计影响群众百万人次。

文化设施建设风生水起,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邹平黄河文化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以“黄河文化主题园—黄河大堤—淤背区绿色长廊”为主的环形游览观光圈已成为邹平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让更多人关注黄河、了解黄河、爱护黄河的同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作者:李燕 刘谭 王宁 相树明

治黄事业发展论文 篇3:

郑州黄河河务局引黄供水规范管理成效显著

“严格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是黄委、河南黄河河务局在2018年工作会上对引黄供水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今年以来,郑州黄河河务局全力贯彻落实上级年度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供水规范管理,推进产业加快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全局治黄事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经济支撑。

成立领导小组,规范工作发展

为更好地推动郑州引黄供水工作开展,强化对供水工作的领导,2018年4月,该局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相关业务部门协作,成立了引黄供水工作领导小组。为优化配置郑州辖区黄河水资源、推动政府投资的引水工程建设项目,为郑州引黄供水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

强力落实新水价,拓展水费总收入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2018年年初,经过多次协调奔走,郑州引黄供水生态水价全额落实工作终于取得了成效,郑州新水价政策得以圆满推进。该局与郑州市财政局、水务局和环保局等单位积极沟通,及时传达郑州市政府有关引黄水价调整的会议纪要,有力推进新水价政策落实。以生态水价全面落实为第一要务,积极与郑州市财政局、水务局、邙山管委会等生态用水单位进行联系对接,第一时间传达郑州市政府引黄生态水价调整会议纪要。截至目前,郑州引黄供水达2.4亿立方米,引黄水价及应收水费都有明显提高。

抓机遇调结构,增加水含金量

郑州黄河河务局紧抓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大好机遇,借助大河流量大、涵闸自流引水的有利时机,在保证灌区农业用水的前提下,利用赵口引黄闸引放2000万立方米用于贾鲁河生态用水,有力地保证了河流的生态循环及水质要求。

针对大河枯水期来水较小,涵闸自流引水困难的情况,该局积极做好前期服务,充分挖掘非农供水潜力,主动与用水户进行协商解决应对办法。目前,已达成利用地方资金分别在桃花峪、东大坝建设应急移动泵站,其中桃花峪闸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开展改建项目前期工作。“一闸两站”应急供水举措,逐渐培育一批长效稳定的非农供水项目成为新的供水动能,带动经济新的发展。

调研普查摸家底,严格管理提效益

5月3日至4日,郑州黄河河务局组织专题调研小组赴开封、许昌两市6县(区)14处工程(涵闸、渠系、口门、引黄调蓄、水系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和巡查,动态了解和掌握赵口灌区引黄供水有关情况。同时,按照河南黄河河务局开展引黄供水基本情况普查工作要求,派出两个普查小组,开展普查工作,全面了解供水去向、规模及性质。

结合专题调研和引黄供水工作普查,该局将围绕持续推进规范管理,做细做实引水用途监管工作,夯实郑州黄河水资源精细调度与优化配置基础保障;以新时代新要求引领加快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努力从“争、挣、帮、管”上下功夫,顺着水路找财路,全面提升引黄供水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主动融入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治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助推沿黃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全方位发展。

时序更替,转瞬间已踏上新的征程。郑州黄河河务局引黄供水再次扬帆起航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目标明确,未来可期。

作者:饶志国 刘沅

上一篇:载波卫星通信论文下一篇:烟草销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