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人才培养临床医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本文论述了国外听力学教育及临床实习的开展情况,我国听力学教育、临床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在我国开办听力学教学在临床实习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申请成立听力学专业协会、规范临床实习基地及带教老师准入条件、建立完善的临床实习制度、综合能力细化分类等方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听力学实践教学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位人才培养临床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位人才培养临床医学论文 篇1:

设置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在职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专业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领域,并同意部分高等院校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的形势下,本文对设置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通过多种途径加快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培养。

【关键词】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在职培训

在职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专业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为在职临床医生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开辟了渠道,缓解了当时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国务院提出了完善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方式,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决定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领域(以下简称“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并同意部分高等院校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由于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培养刚刚起步,现阶段招生仅限于全日制研究生,但是面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我们应加快研究相关政策,以满足在职人员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需求。

1 对专业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

专业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我国1991-2007年陆续开设了18种专业学位,期间各类专业学位累计招生61万多人,其中主要以非全日制在职教育为主,这对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10年我国又将专业学位类别增设至38种。至此,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类别不断完善的过程。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后,于1998年正式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生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不仅有利于解决原来培养的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临床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临床住院医师的积极性,推动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2 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必要性

2.1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培养高层次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按照2010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到2020年,要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但是,现阶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现有的社区全科医生业务素质不高、学历和职称低、人才流动性大等问题。广西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师的学历构成以大专及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学历只占15.1%,尚无研究生学历全科医师;职称构成中,以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只占9.1%。目前,全科医师的水平满足不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无法达到新医改提出的为社区群众提供安全、适宜服务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同方式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达到新医改提出的要求。

2.2 是对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有益补充 我国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教育是指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对应的,功能互补的,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高层次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体系。自1991年我国试办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及时解决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实践证明,开展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自设置之初,即对在职医务人员申请学位做了相应的要求和规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培养在职人员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体系。同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意见》中要求,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积极为社区卫生服务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举办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因此,随着全日制研究生招收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深入开展,招收在职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工作也必将展开,这既是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的需要,也是加快高层次全科医生培养的需要。

2.3 是满足在职全科医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注册的全科医学执业医师为8万余名,到2020年全科医师的数量将要达到30万。如何进一步提高那些本科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的全科医生的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尽管部分高等院校已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但对于大部分在职在岗的全科医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愿望”,同时部分考上全日制研究生的全科医生又主动与原单位脱离关系,毕业后多数都不在社区基层工作,造成基层社区人才留不住、队伍不稳定。因此,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开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新途径,满足在职全科医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需要,真正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着”稳定的服务于基层社区卫生的全科医生队伍。

3 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思考与建议

加快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培养,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工作也必将在各医学高等院校展开。在此,我们对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和培养进行了一些思考,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3.1 明确招生考试,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将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条件纳入“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全国联考”,还是按在职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要求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尚未明确。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在职人员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条件,规范招生入口,在此基础上招生单位才能加大宣传,充分调动在职在岗全科医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要求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目的。

3.2 科学定位,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开展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加快培养高层次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科学定位,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将它作为学校创收手段。全科医学具有独特的服务对象和领域,更不能将它简单地等同于临床医学,照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同时,培养单位应重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全科医学的学科研究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提供有力保障。

3.3 培养方案体现全科医学特征,探索与全科医生培训相衔接 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掌握全科医学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各个培养环节都要体现全科医学特征。同时,积极探索在职申请全科医生专业学位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骨干培训和岗位培训的衔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各种有助于全科医生培养的条件。

3.4 突出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环节,加强教学培训基地建设

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环节。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基地主要设在三甲综合性医院,完成相关专科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践基地设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是全科门诊,将临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但是,由于我国综合性医院专科设置过于细化,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尚未设置具有全科医学服务功能的科室;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不足、所开展的服务内容有限等,使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真正形成全科医疗临床思维,不能很好的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造成全科医生的教学培训是当前全科医生培养的最薄弱环节。因此,培养单位应加大对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搭建有利于培养全科医生的平台,为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保障。

3.5 加快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指导团队 导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科医生培养最大的困难就是师资问题。有研究提出:全科医学师资人数少、无系统学科、专业杂;大多数无专业背景,通用型、普及型、低水平的师资较多;临床师资在理论上不熟悉全科医学思维方式,仍以疾病为中心,不以人为中心考虑问题。因此,培养单位应加快全科医学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属于全科医学自己的师资力量。同时,在研究生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期间,建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导师指导团队,这有利于研究生在不同科室轮转时有相应的导师指导其工作。

3.6 严格要求学位论文,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也可以是针对社区卫生问题的调查研究,但选题一定要结合全科医学实际,体现运用全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全科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要做到与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研究生的同等要求,并实施论文盲评和进行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只有这样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有一定保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和临床病理学领域的批复[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1]66号.2011.

2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4(6):4—8.

3 王桂林,程翠玉,姜玮.人才强国战略与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22(10):13—16.

4 吴镇柔,陆叔云,汪太辅.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 童玉玲.完善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6(1):78—79.

6 汪玲,吴海鸣.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求开展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18—120.

7 杜改燕,齐殿君,王爽,等.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09—1111.

8 梁万年.中国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87—188.

(收稿日期:2013—03—08;修回日期:2013—05—25)

(本文编辑:闫行敏)

作者:刘勇 罗殿中 黄天壬

学位人才培养临床医学论文 篇2:

听力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环节构建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国外听力学教育及临床实习的开展情况,我国听力学教育、临床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在我国开办听力学教学在临床实习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申请成立听力学专业协会、规范临床实习基地及带教老师准入条件、建立完善的临床实习制度、综合能力细化分类等方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听力学实践教学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听力学;实习;教学改革

实习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的过程。通过实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了解以后的工作内容,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对于所有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实习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环节,听力学亦不例外。

一、国外听力学教育及临床实习的开展情况

听力学是致力于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听觉功能及听力障碍康复的学科,听力学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都设有听力学院,有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学位人才培养。如美国3亿多人口,有75所大学开展听力学教育;加拿大3300万人口,开展听力学教育的学校有8所;澳大利亚拥有2000万人口,开设听力学教育的高校也有5所。由于国外听力学起步早,学科发展比较完善,因此其在听力学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都已经形成了比较齐备的体系,从对人才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过程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听力学临床实践培养环节,亦形成了体系完善、制度齐全的培养机制,许多方面值得国内借鉴。美国是听力学发展迅速的国家,其教育已经具备本科、硕士、博士的完善体系,从2012年起,取得美国听力学临床资格证书需具备听力学博士学位。美国言语-语言-听力联合会(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ASHA)在职业标准中亦明确规定,申请者必须获得至少75个学分,包括专业知识和至少十二个月的临床实践,也就是说具有从业资格的博士,在美国要有4年听力学研究生学习和1年的临床实习。欧洲听力学协会制定听力学家的临床工作标准,学士学位取得者需有1年的临床工作才能申请普通听力学家,取得硕士学位者3年后才能成为听力学专家,取得博士者3年后可成为听力学专家但如果博士期间有临床实习可相应缩短时间。英国目前临床听力学教育包括硕士、本科及大专水平,其本科教育含三年理论学习和一年临床实习,攻读硕士学位需要一年,但毕业后如果想成为独立的临床听力学家,需要经过2-3年的临床培训。

二、我国听力学教育、临床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是听力障碍高发国家,13.22亿人口中,听力残疾人数有2780万,而听力学在我国是一门比较薄弱的学科,其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且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在听力学高等教育方面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有所涉及,至今已从事过听力学专业或方向的高校有:首都医科大学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立听力学方向;四川大学和加拿大的中加联合项目培养耳鼻咽喉科(听力学方向)研究生;北京联合大学听觉言语科学技术成人高考大专学历教育;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开始招收听力学本科学生,年招生70人;温州医学院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立了听力学方向课程。因此我国听力学人才无论数量和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3.3亿人口的美国拥有1万多听力学家,而13.22亿人的中国,受过专业教育训练的听力学家仅能以百为单位计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对于我国庞大的听力障碍者的需求,我国的听力学高等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高层次听力学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国听障康复事业发展、和谐国家建设的严重障碍。在国外,一般都设有听力学协会,对听力学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并进行质量控制,如美国言语——语言——听力联合会(ASHA)、澳大利亚听力学会(Audiology Society of Australia,ASA)、欧洲听力学会联盟(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Audiological Societies,EFAS)、英国听力学协会(British Academy of Audiology,BAA)等。2006年10月,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CAAR)成立,属于国家二级学会,一些省级的医学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分会也在陆续成立,但该专业学会和我国听力学高等教育方面尚没有更好的衔接,对听力行业的从业影响指导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由于我国听力学高等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还相差甚远,听力学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的合理衔接还非常欠缺,导致原本就缺乏的听力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加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目前还没有相关的院校开展听力学的临床实习环节的教学方法研究,如果我们对此不加以重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听力学的发展将遇到更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我国听力学临床实习环节教学改革探索

1.申请成立听力学专业协会。以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CAAR)会为依托,建立合作关系,并申请成立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分会,从而为培养高素质听力学人才奠定了基础。鼓励专业人员,特别学缘是本专业的人员加入CAAR,为实施临床实习的标准化提供可靠的人员力量。对于协会成员,统一管理,制定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制度及奖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工作开展。

2.规范临床实习基地及带教老师准入条件。实习基地以及基地带教老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水平,在实习基地的建立上,我们将其分为医院、听力中心以及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政府部门、教育教学单位以及聋儿语训中心等三种类型,其资质必须经过统一认定。带教老师必须满足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或学位;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并从事听力学行业工作两年以上;或多年从事听力学工作并具备一定资历(以上三项条件满足一项即可)。合格的实习基地,高水平的带教教师,有效的带教机制,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3.建立完善的临床实习制度。参考国外完善的实习制度,根据中国听力学行业的特点,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实习制度。全面参考澳大利亚、英国等听力学教育发达国家的毕业实习质量控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听力学发展现状,制定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要求。在质量要求中从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在业务能力中要求实习生需要完成有代表性听力障碍及相关疾病的80例的病案记录,占总成绩的80%。综合能力占总成绩的20%,由带教老师评定,实习所在单位核实盖章。另外对成人听力测试结果记录以及儿童听力测试结果记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综合能力细化分类。我们对听力学毕业生所要求掌握的能力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制定了综合考核量表:

在上述量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以往学生实习过程中难监控的难点,建立了有效的考核项,达到有条可依。除基本必考项目以外,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实习单位特色,带教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依据量化的标准,对量表的内容进行考核版块选择,达到确保毕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又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标准。

以上是我们在听力学临床实习环节所做的一些探索,在整个环节中目标明确,方法比较切合我国对听力学人才能力需求的实际,而且评价方法比较客观。由于中国的听力学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其在中国的发展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等特点,虽然国外许多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利用,但在构建我国的听力学教育体系,形成我国特有的听力学人才培养模式等等各个方面仍然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涛.美国和加拿大听力学教育现状及中国的实践[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2):105-107.

[2]冯定香,苏俊.国外听力学教育现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178-179.

[3]许时昂,Philip Newall.澳大利亚听力学教育历史和现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2):102-104.

[4]李国平,郭莹,胡红梅等.英国听力学教育概况——兼谈南安普顿大学的听力学教育[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2):107-108.

作者:王枫,王永华,赵乌兰,滕贺圆

学位人才培养临床医学论文 篇3: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摘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临床医师为目标,其核心是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力。但目前的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现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系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强调建立系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考核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临床醫学专业学位;考核体系;研究生教育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为加强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而设置的学位制度,自1998年授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启动以来,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培养了大批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为医学院校和医疗服务机构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临床医师。但是,由于学位设立时间较短,我国还没有科学完善、规范统一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和量分标准,国内相关的医科院校大都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考核体系。总体来说,专业学位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待统一、规范和加强。

一、我国已经形成的专业学位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考核侧重科研能力培养,缺乏临床技能培训。自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以来,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有35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机制;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其课程结构和考核安排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相似,没有从根本上建立适合学位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导致课程考核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不是临床技能。目前的课程考核一般分为笔试和提交论文两种,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对学生科研技术和论文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专业学位临床技能提高收效甚微[1]。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课程考核应围绕临床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然后在临床实践中完善技能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促进,有益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使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能够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的培养目标。

2.专业考核流于形式,考核水平参差不齐。一是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评价考核仍主要采用笔试和病例答辩等手段;考核标准模糊,多使用掌握、熟悉、了解等标准,缺乏系统的统一量化、操作性强的评分标准;对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没有具体的工作指标及临床工作量计算;对考核人员没有统一的考前指导和培训,仅仅对列出的几项考核内容,依靠考核人员对内容的主观理解进行评分,而很少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进行考核,考核质量不高[2]。二是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证考核质量的有效措施。现在医学院校采取三级学科组织考核。因考核内容多、时间长,导致管理部门对考核过程监督困难。由学科组织的考核项目,靠收集学科所提交的考核资料作最终结果,但是对考核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很容易出现学科考核过程走过场的现象。同时临床技能考核受病种、病人的限制较多,而且,随着国家医疗体制的完善,在病人身体上操作考试已不可能,但又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手段,使临床技能考核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完善我国研究生专业学位考核体系的建议

1.进一步规范课程考核体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课程体系考核应作为临床技能培养的理论部分来学习和考核。按照专业学位的目标要求,按一级学科开设独立的研究生专业位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注重应用性、系统性和前沿性[3]。同时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加强讨论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研究,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安排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采取“入学即入科”的培养方法,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同时进行,互相促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研究生打好宽厚的临床实践基础。

2.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监督机制。完善的监督体系是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对医学院校来说,实施了研究生主管部门、临床医院、三级学科分级管理模式。研究生主管部门负责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控。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督导专家组,聘任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为督导专家,负责检查、监督考试的流程,保证各工作环节做到有章可循,确保考试过程的严密性和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健全的组织机构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考试质量提供了组织保证[4]。

3.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执业医师考试相结合,取得双赢效果。进一步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住院医师培养已取得明显成效,它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很多重叠之处,借助这一平台,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训基地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参加第一阶段考核[3]。同时,将执业医师考试引入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考核中来。使得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建立并逐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四证合一”的培养、考核与学位授予制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这两个比较完善的培养考核体系,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建惠,黄河清,郭海涛,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分段式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113-114.

[2]李冬梅,王亚平,韩晓冬,等.综合性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21-122.

[3]肖松舒,蒋建发,薛敏,等.浅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29-130.

[4]郁爽,刘杰.广东省某医科大学住院医师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3,26(12):85-87.

作者:朱红 王德伟 鞠学红 丁怡 张金宝 孙嘉斌

上一篇: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颌面外科手术室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