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2024-04-15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共11篇)

篇1: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试行)

各所院:

我校目前对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要求是依据《关于印发<申请学位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医科研发[2005]233号)文件规定,该规定已实施多年,是我校研究生学位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为了使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管理规定更加清晰、合理,增强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现制定《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新《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原《关于印发<申请学位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医科研发[2005]233号)文件,执行时间可截止到2013年8月31日。在此之前,两个文件同时执行,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达到其中一个文件的要求即可。

新《规定》是我校对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各所院和各学科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所院和本专业相应的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标准。

2012年9月7日

附件: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试行)

一、关于发表论文的规定

(一)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者)

学术学位(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SCI收录的学术杂志上以独立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包括排名第一的和其后标注贡献等同的全部作者)发表研究论文,其内容应与本人学位论文研究一致(发表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或全部)。1.研究生为独立第一作者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1)在影响因子位列领域内前50%(含50%)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2)在影响因子位列领域内50%-75%区间(含75%)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同时在国内核心期刊或SCI收录的学术杂志上以独立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不包括综述和病例报告)1篇。3)在影响因子位列领域内后75%(不含75%)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篇。2.研究生为并列第一作者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1)有两名并列第一作者的要求:在影响因子位列领域内前20%(含20%)且影响因子≥3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或在影响因子位列领域内20%之后(不含20%)但影响因子≥5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如达不到上述要求,研究生申请学位时,视为以独立第一作者在影响因子位列领域内后75%(不含75%)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

2)有三名并列第一作者的要求:在影响因子位列领域内前10%(含10%)且影响因子≥5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或在影响因子位列领域内10%之后(不含10%)但影响因子≥10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如达不到上述要求,研究生申请学位时,视为以独立第一作者在影响因子位列领域内后75%(不含75%)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

3)有四名并列第一作者的要求:在影响因子位列领域内第一且影响因子≥10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或在影响因子≥20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如达不到上述要求,研究生申请学位时,视为以独立第一作者在影响因子位列领域内后75%(不含75%)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3.多中心临床或药学试验联合发表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当导师代表所在所院与本校其它所院或校外单位共同进行多中心(参加单位≥5家且校外单位≥3家)大规模临床或药学试验时,如研究生为多中心联合发表研究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则按独立第一作者对待。此项规定适用于所有类型研究生申请学位。研究生以多中心大规模临床或药学试验研究为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时,研究生开题后必须经过所在学位分委会认定。

(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者)

学术学位(科研型)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国内核心期刊或SCI收录的学术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包括排名第二的并列第一作者)发表1篇研究论文(不包括综述和病例报告),其内容应与本人学位论文研究一致(发表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或全部)。

(三)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者)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PUBMED收录的国内核心期刊或SCI收录的学术杂志上以独立第一作者(不包括并列第一作者)发表1篇研究论文(不包括综述和病例报告);或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国内核心期刊上以独立第一作者(不包括并列第一作者)发表2篇研究论文(不包括综述和病例报告)。发表论文的内容应与本人学位论文研究一致(发表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或全部)。

(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者)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包括并列第一作者)发表1篇论文(包括综述和病例报告)。发表论文的内容应与本人学位论文研究一致(发表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或全部)。

二、关于核心期刊的界定

凡是在我校研究生院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1年以及以后编印的)中所列的期刊、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影响因子≥0.1的期刊、在SCI(扩展版)和PUBMED检索的刊物,均视为核心期刊。

三、杂志所属领域、排位及影响因子

杂志所属领域(category)及排位(ranking)以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为准。由于杂志的领域内排位及影响因子都存在动态变化的问题,论文发表当年再加前四年杂志的领域内排位和影响因子有一年符合要求即可。

四、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单位署名及发表时间的规定 1.单位署名

研究生(含同等学力学位申请者)发表论文的单位署名有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和中国医学科学院(Chinese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院校排列顺序不作硬性要求),同时标注具体所院。研究生为共同第一作者但排名不是第一时,我校可以不是第一署名单位。挂靠单位研究生和导师应同时标注“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和挂靠单位(我校可以不是第一署名单位),否则不受理学位申请。2.发表时间

研究生在毕业答辩前已发表(包括在线发表)和答辩之日起三年内发表符合本规定要求的论文均可。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者要求在申请学位前发表论文

篇2: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第一条: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为目的。具体要求是:

一、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人文素养和优秀的专业素质,能独立承担本专业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三、掌握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教学工作能力。

四、掌握1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及一定的写作能力。

五、身心健康。

第二条:培养年限、时间分配、培养模式及分流

一、培养年限:3年

研究生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如因各种原因未达到培养要求,可申请延期一年毕业,延期期间经费自理。

二、时间分配:学位课程学习利用业余时间,临床训练时间不少于33个月。

三、培养模式: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培养过程中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研究生在培养年限内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临床实践培养的内容并达到要求的研究生,在毕业当年参加相关省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合格者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四、分流:

1、延期毕业

(1)在规定培养期限内未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不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可延期培养一年补修相关学位课程。延期一年修满学位课程学分、成绩合格、达到其他培养要求者,可准予毕业并申请学位。(2)研究生在第五学期仍未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可申请转为学术学位型研究生并延期培养。

(3)在规定培养期限内未完成临床实践培养与阶段考核要求,不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可延期培养一年。延期培养一年后完成临床实践培养内容及达到相关考核要求者,可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延期培养一年仍未达到要求者,可申请结业。

(4)在毕业当年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不合格,其他培养环节均达到要求者,可延期培养一年,延期培养一年仍未取得合格证书者,可对其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申请毕业,不授予学位。

(5)毕业当年未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其他培养环节达到要求,可延期培养一年,在一年内修改学位论文并申请重新答辩。重新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并授予学位;重新答辩仍未通过者则做结业处理,不授予学位。

(6)因各种原因延期培养者,延期培养期间不再享受学校住宿、奖助学金等待遇。

2、转学术学位研究生

(1)在三年培养期限内,由于学科兴趣自愿申请转为学术型研究生,并符合转学术型培养要求者;

(2)研究生参加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过程考核(出科考核、考核)不合格并经补考后仍不合格者,自愿申请转为学术型研究生,并符合转学术型培养要求者;

(3)在培养年限内(不得晚于第5学期末)未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并获得《医师资格证书》,自愿申请转为学术型研究生,并符合转学术型培养要求者;

(4)在三年培养期限内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自愿申请转为学术型研究生,并符合转学术型培养要求者。

3、退学

在三年培养期限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做退学处理:(1)本人自愿申请退学;

(2)研究生课程必修课同一学期两门或者累计三门不及格;

(3)研究生参加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过程考核(出科考核、考核)不 合格并经补考后仍不合格者,且本人不愿意转为学术型研究生者;

(4)第三学年(第五学期)仍未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且本人不愿意转为学术型研究生;

(5)学籍管理规定中符合退学要求者。第三条: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完成16学分,其中必修课16学分。研究生课程考试最迟应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专业课。必修课不及格需补考,必修课同一学期两门不及格,累计三门不及格按退学处理。

一、公共必修课 4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2学分)

2、科技哲学(1学分)

3、硕士生公共英语(1学分)

二、学位必修课 8学分

由学校结合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特点及需要,从研究生院所列课程中确定能够反映本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共计8-10学分。课程内容涵盖:文献检索类、人文素养类、法律法规类、公共卫生类、临床研究方法类、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等。

三、学位专业课 4学分

1、专业课(2学分)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临床医学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阶段考核前按二级学科由学校统一命题并组织考试。

2、专业英语(1学分)

由导师指导,以研究生自学,由所院组织考试

3、文献综述 1学分

文献综述需公开报告,由导师小组统一评分,文献综述如果被核心期刊接收并发表,可不做公开报告。

研究生课程成绩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第四条:临床能力要求

一、临床能力训练

临床能力训练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应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

临床轮转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执行,实际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3个月,达到各专业培训标准细则的要求。

研究生应及时、如实填写相关省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训练手册》,要求研究生详细记录在轮转科室收治病例的病种和例数,参与及进行的各种技术操作或手术名称,参加的病历讨论等等。各科室轮转结束时进行自我小结,认真填写轮转小结表,由各轮转科室指导教师及科主任审核签字。《临床训练手册》是研究生参加出科考核、考核和结业综合考核的依据。

参加临床训练的研究生日常考勤、假期安排、病事假制度按临床训练所在医院及科室相关规定执行。

二、临床能力考核

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硕士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出科考核、考核和结业综合考核进行,考核结果需及时填写在《考核手册》上。第五条:科研能力训练与教学培训

一、硕士生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并完成学位论文。

二、硕士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第六条:阶段考核

一、考核时间:阶段考核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五学期12月前完成。

二、考核目的: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考查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通过考核进行分流,符合条件的优秀研究生转入博士阶段学习,合格生继续硕士生培养,不合格生终止培养。

三、考核小组成员:由硕士生指导教师、临床带教老师3-5人组成,可有科室党支部成员和研究生管理干部参加。

四、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临床能力三方面

1、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敬业精神与科学作风、遵纪守法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与人际关系、集体观念与文明礼貌等。

2、理论知识考核:考查研究生课程是否修满学分,计算出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和学位专业课的平均成绩。

3、临床能力考核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核结合临床训练第二次考核进行。由学校统一聘请本二级学科的高级职称专家组成考核委员会,对研究生的临床业务技能、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和考核。考查研究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否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是否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具体考核办法见《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申请人临床能力考核办法》。

五、考核结果:

1、考核优秀: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临床能力、必修课各项的平均成绩均在85分以上、各单科成绩不低于70。

2、考核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临床能力、必修课考核平均成绩合格(60分以上),各单科成绩不低于60(含补考合格者)。

3、考核不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临床能力、必修课各项成绩有一项在60分以下。

六、分流办法

1、转博

(1)硕士入学身份为推免硕博连读研究生: ① 英语六级考试达到学校当年免修硕士英语标准;

② 硕士生临床能力考核、必修课各项平均成绩均≥80分、各单科成绩≥70,思想品德考核优秀;

③ 已获得《医师资格证书》。

(2)硕士入学身份为推免硕或统招硕(含定向生、港澳台考生); ① 硕士生阶段考核优秀; ② 转博英语考试达标(参加当年转博英语考试并达到研究生院划定的分数标准);

③ 已获得《医师资格证书》。

(3)转博程序:符合要求的研究生由个人提出申请、考核小组推荐、所属医院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主管院长审批。

特别说明:

(1)研究生若第六学期末未能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取消转博资格。

(2)结合国家医教协同相关文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转博后博士阶段培养过程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具体培训年限及培训细则见各学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施细则。

2、继续硕士培养:未能转入博士阶段学习,考核合格(含优秀)的硕士生,继续进行硕士生培养。

3、终止培养:对考核不合格的硕士生,经考核小组认定确实不具备继续按硕士生培养条件的,可由研究生所在医院提出申请,报研究生院审批,终止其学习。

第七条: 学位论文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培养以临床训练为主,硕士生要求在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要求具有科学性和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或应用前景;

2、学位论文形式由研究报告与文献综述两部分组成。研究报告可以为病例分析报告、临床研究或荟萃分析等形式;

3、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

4、学位论文要求1万字左右(A4纸,正文宋体小4号字),中文摘要控制在1000字内,英文摘要2000字符内。具体要求见《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和论文格式要求》。第八条:学位论文答辩

一、研究生完成整个培养计划要求,完成临床训练,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导师组推荐,科室及所院批准,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论文答辩由研究生所在单位所院长审批。

三、学位论文需聘请与论文有关学科的高级职称专家3人进行论文评阅,其中硕士生导师不少于2人,本医院外专家不少于1人,论文评阅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经评阅未能通过的论文,应当在导师指导下参照评阅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须再经同一评阅人评阅通过后方可申请答辩。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

四、论文要进行公开答辩。答辩委员会由高级职称专家5人组成,其中硕士生导师不少于2人,院校外专家不少于1人。答辩委员会设主席、秘书和记录员各1人。记录员应由专业人员担任,负责记录和整理答辩有关材料。

五、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答辩委员会成员;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学位论文答辩;

3、导师介绍硕士生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入学年月、最后学历、职务、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必修课考试成绩,曾做过哪些临床工作和发表过哪些文章等);

4、硕士生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25-30分钟);

5、答辩委员会及与会者自由提问,硕士生答辩,一般不少于1小时;

6、休会10-15分钟,答辩委员举行会议,宣读导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根据研究生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写出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议意见。

7、根据研究生论文答辩情况及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答辩委员会就是否同意毕业和是否同意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进行投票表决。全体委员会2/3以上同意为通过。经答辩,认为研究生未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者,委员会应做出是否同意在半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经再次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若仍不通过,则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8、答辩委员会主席向研究生本人宣布委员会的表决结果和对论文的评语。

六、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者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训练手册及考核手册;

2、论文及论文摘要;

3、评阅人评语3份;

4、毕业研究生登记表2份。第九条:毕业申请及学位授予

一、毕业申请条件

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达到规定学分要求;

2、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3、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二、申请学位资格:

1、达到毕业申请条件;

2、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3、发表文章符合我校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相关规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包括并列第一作者)发表1篇论文(包括综述和病例报告)。发表论文的内容应与本人学位论文研究一致(发表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或全部)。具体要求见《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试行)》(医科研发[2012]250号文)。

三、学位待授

研究生毕业当年符合上述毕业要求,但因各种原因未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本人不愿意申请延期毕业或转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需延期),可准予毕业,暂不授予学位。毕业后三年内再次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合格者可申请学位;三年内未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者学校不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研究生毕业当年符合上述毕业要求并通过答辩,但未发表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可准予毕业暂不授予学位,自答辩之日起三年内发表符合规定的学术论文者可申请学位。

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各分委会每年(上、下半年)召开两次会议,讨论学位授予及有关事宜。硕士研究生应将答辩的全部材料和在学期间在公开发行的学 术刊物上发表的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论文复印件报送所院教育处,由教育处提交分委会进行学位授予资格审查。分委会审批后应于每年6月20日和11月20日前将申报学位材料及分委会意见上报研究生院,待提交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批。

第十一条 研究生指导管理

一、硕士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接受学校、研究生所属医院教育部门和培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由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统筹负责。硕士生指导教师包括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和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医师,分别负责学位论文指导和临床带教工作。各临床轮转科室需成立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

硕士生指导教师职责:

1、制定研究生培养总体计划并监督检查其实施。

2、审查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

3、审查研究生临床训练情况。每月至少有一次与研究生面谈。要根据研究生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具体指导。

4、指导、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情况,指导学位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并决定是否同意为其提交进行答辩的申请。

5、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训练手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考核手册》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是导师指导硕士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硕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硕士生在入学后三个月内需及时填写《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培训计划确定后,硕士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在执行培训计划过程中,若因特殊原因提出修改者,必须提出申请,经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所属医院和临床培训医院同意后报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第十二条:附则

篇3: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1 研究生答辩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是学校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的考核, 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后环节。进行研究生答辩, 首先要明确论文答辩想考察研究生什么?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在训练科学思维, 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临床技能, 熟悉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研究前沿的进展, 了解如何将科学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 将临床医学研究成果指导临床实践。因此, 在论文答辩中可以通过考察论文的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考核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来检验答辩人是否达到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学位论文的答辩对于研究生来说是学习成果的检验, 对于指导教师来说是培养质量的考察, 对于答辩委员会的专家来说, 是代表培养单位进行的培养质量验收。因此, 如何来准备报告、提问、答辩, 提高答辩质量是值得人们去认真研究的。

2 研究生的答辩策略

答辩前的准备:细致周到的准备工作是答辩成功的前提。答辩前首先要了解答辩的程序, 熟悉汇报的主要内容, 同时要准备好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资料, 如硕士论文、幻灯片、原始记录本、重要图片、说明提要、主要参考资料等。涉及临床病人的论文, 还应准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意见表、知情同意书。对答辩专家可能提出的问题准备一些回答要点或相关内容的图片、文字说明也是必要的, 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 但遇到有一时记不起来的问题时, 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 就可以避免出现回答不上来而引起的尴尬和慌乱。事前准备记录用稿纸, 以便把答辩专家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记录下来。在记录过程中, 不仅可以减缓心理紧张, 而且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专家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此外, 答辩前应亲临答辩地点, 熟悉现场布置, 测试用于答辩时的有关设备。汇报用的PPT封面内容可选择校园风景类的图片, 正文幻灯母版最好选择深底浅字或白底深字, 字体和编排均要严肃整洁, 避免花哨。研究生要反复熟悉汇报内容, 练习如何表达, 尤其将重点放在引言和结束部分。

研究生论文报告:成功的报告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首先应准备好论文报告的重点内容, 做到胸有成竹。硕士论文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的主要方法, 结果、结论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答辩时内容上应紧扣主题, 突出选题的意义和重要性, 重点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 强调论文的新意与贡献, 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哪些工作具有创新性。报告时要注意时间, 作到简明扼要。报告宜用普通话, 抑扬顿挫, 表情要丰富, 声音要洪亮, 富于感染力, 语言表达要用肯定的语气, 是即是, 非即非, 不能模棱两可。报告可适当地配合手势或电子教鞭, 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当然, 语言的流畅性、信服力等, 非一日之功, 平时要多练习, 注重临场发挥。

研究生回答问题:在回答专家的提问时, 研究生可以针对专家的提问直接回答, 亦可将专家的问题归纳后分门别类地回答。注意在专家提问过程中, 无论提出的问题是否妥当, 都应耐心倾听, 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当回答问题自我感觉良好时, 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 对没有把握的问题, 不要强词夺理, 对确实不懂的问题, 应直接向专家说明, 不要答非所问。当遇到没听清楚的问题时, 最好礼貌地追问一下提问人的原意, 不要盲目回答。正确理解专家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 错误理解往往导致回答时非常被动。有时专家对回答不太满意或希望更多了解论文中的某些问题, 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 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 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 如果不太有把握, 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 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 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 专家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研究生应该明白, 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 对某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也是正常的。当然, 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 或者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总之, 答辩中应做到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答辩人还应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 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 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3 导师的指导策略

导师对论文的修改和把关。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不仅是对研究生学习成果的考核, 也是对导师培养研究生质量的检验。因此, 硕士论文答辩这一环节与导师也密切相关[2]。导师首先要把好论文质量关, 按照学位授予单位硕士论文撰写格式进行修改审定, 在修改中要特别注重论文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有些数据要核对学生的原始记录。弄虚作假是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难逃答辩专家们的火眼金睛, 在答辩中是会被严格禁止。教育部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指导教师未履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 其指导的学位论文存在作假情形的, 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警告、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 可以降低岗位等级直至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由此可见, 导师对学生的论文质量负有重大的责任。导师应该在反复审查研究生硕士论文的基础上, 做好学生的答辩指导工作, 特别要注意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 强调论文的创新性。

导师要对学生答辩综合素质的指导。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在答辩过程中也十分重要。导师应对学生着装、仪态、仪表方提出适当的要求和指导, 当然, 导师要作表率。学生答辩过程中着装整洁、庄重, 如男性穿西服或衬衣, 最好打领带;女性穿着尽量职业化些, 以淡妆为好。导师应对研究生答辩会汇报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进行指导, 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 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要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报告结束前一定要进行致谢。论文答辩之后, 导师和研究生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意见, 总结论文写作和答辩的经验教训。

4 答辩委员会专家的提问策略

专家提问的原则:答辩专家会提出多少问题, 提些什么问题, 是每一个学生十分关心但又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因为每一篇论文的内容和特点不同, 即使是同一篇论文, 不同答辩专家所要提问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是说专家的提问是没有规律的, 学生没有办法和必要提前进行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硕士学位研究生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 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基于国家对硕士研究生的总体要求, 专家的提问一般涉及到考察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多数情况涉及论文设计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包括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 (2) 论文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知识方面的问题, 包括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目的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是否扎实,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 (3) 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相关的问题。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也会涉及到临床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等问题。

专家的提问的技巧:答辩专家一般的提问类型主要包括:对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提问, 对论文创新性提问, 对论文数据来源提问和对论文薄弱环节提问。而对论文一些细节、答辩者所做工作、超出论文的范围、格式是否规范化以及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应该不是专家提问的重点。原则上答辩专家提问是有严格的界定范围的, 即答辩专家在论文答辩会上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 一般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根据论文的内容和答辩的具体情况, 答辩专家还可以适当插问, 了解毕业论文论文的真实性, 了解学生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了解论文中薄弱环节的原因, 从而有利于对论文的质量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给出合理、公平的评价。作为答辩委员会专家, 应该尽可能给研究生有益的指导, 在阅读论文后, 对论文中存在的某些小问题或对论文的建议, 最好批注在论文上, 会议后给研究生修改参考。

摘要:研究生论文答辩是检验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培养质量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生在答辩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对研究生答辩的目的、答辩原则以及答辩中的问答技巧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医学硕士,论文答辩,研究生教育

参考文献

[1]邢茂迎, 扬美华, 孙亚林, 等.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11) :1331-1333.

篇4: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2012开始执行)

为使博士学位论文评定的学术标准客观化,保证学位论文的学术质量,学位申请人须将其博士学位论文的有关内容公开发表后,方能申请博士学位,必须按以下要求之一发表学术论文:

一、我院博士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条件参照《华中科技大学期刊分类办法》,且不得低于以下要求:

申请法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发表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至少发表B类以上期刊(含B类)论文1篇;或发表D类期刊论文1篇及E类期刊论文2篇;或发表CSSCI期刊论文3篇;或者正式出版与博士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专著一本(署名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被录用拟发表的学术论文,发表时间要求在本次答辩授予学位之前,该期刊拟发表论文的清样稿需在本次答辩审查时提交,博士生领取学位证书必须出具公开发表的刊物。

二、学位申请人的导师是其学术论文审查的第一责任人,申请人的学术论文必须由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发表。学位申请人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位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的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对于“同等贡献作者”排名的认定,参照《华中科技大学期刊分类办法》(校人〔2008〕28号文)执行。

三、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国(境)外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如作为申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的学术论文之一,则必须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并应明确注明作者的双重身份,即国(境)外某大学或研究机构访问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等字样,华中科技大学可以不作为第一署名单位。

四、本规定自2012届博士研究生开始施行。

六、本规定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篇5: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保证学位论文学术质量,研究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环节、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研究时,还需将与其学位论文有关的内容公开发表,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应提交发表的学术论文,其内容与研究课题有直接关系。

二、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应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参照《中国核心期刊要览》)上至少发表论文三篇。

三、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应在包括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学术会议论文集(含省级以上学会学术会议宣读)、国家报刊和学术性地方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

四、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应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成果,一般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作者署名单位为武汉科技大学。

五、提交学术论文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

1.盖有刊物编辑部公章的录用通知书;

2.已发表的论文复印件,必须带有杂志刊物名称、论文题目、作者姓名;

3.盖有省级以上学会公章的论文宣读证书。

六、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的要求参照本规定执行。

七、对工程硕士申请专业学位的要求:既可以发表论文形式,也可以论文课题获奖代替发表论文。

八、本规定开始执行时间:申请博士学位从99级博士生开始执行;申请硕士学位从2000级硕士生开始执行;申请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从2002级工程硕士生开始执行;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从2003年1月1日开始执行

篇6: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整个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阶段。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一种集体把关形式。主要检验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它有助于研究生做好论文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助于研究生较好地了解课题中应注意处理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助于加强本学科的学术交流。为了保证论文工作的质量,现提出硕士生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原则和要求。

一、选题的原则

1.论文选题要考虑本学科的发展并与实际相结合,应具有一定先进性、创新性。

2.论文选题应尽可能从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的要求出发,要充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自身的基础,以利于发挥导师专长和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所选课题在经费、仪器设备、试验条件等方面具有实现该课题的基本物质条件,并经过努力能按期完成的。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介绍学位论文选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国内外本学科的前沿研究状况,说明选题的先进性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2.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3.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初步设想;

4.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

5.论文工作量与经费的来源。

6.本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三、组织与管理

1.研究生开题报告由院系统一安排,以教研室或学科专业为单位组织进行,邀请有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5~7人的评议小组,评议小组设组长1人,导师不能担任组长。

2.开题报告须在第三学期未或第四学期初完成。如因故不能按期进行开题报告,必须及时办理延期手续,经导师和院(系)主管领导同意签字后,报研究生处批准。

3.开题报告要开放进行。在开题报告前一周,张贴海报公布学位论文题目、时间、地点、报告人等。开题报告采取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研究生开题报告个人阐述时间不少于15分钟。

5.开题报告后经评议组认真讨论并作出决议。开题报告成绩采用两级制:通过,不通过。由评议组写出综合意见,送研究生处和所在院(系、所)归档备查。如未通过者,在3个月内可补做开题报告。

6.开题报告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原则上不再随意更改题目,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题者,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导师同意签字,院系负责人审批后,报研究生处备案。并按以上程序在1~2月内补做开题报告。

7.开题报告完成后,经导师、教研室或学科及所在院系签署意见,研究生应在5日内将开题报告和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审批并备案。

篇7: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1医学学位论文资源现状

据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近10年, 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近72%。自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 30多年间我国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 硕士研究生426万人, 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然而, 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 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是每位研究生毕业所必需的一大环节。目前, 国内学位论文主要收录在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DDB) 、 CALIS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各高校自建学位论文数据库中。随着医学招生规模的扩张, 医学毕业生的学位论文也将逐渐形成一个巨大规模的数据库。 在大数据背景下, 医学学位论文代表着我国每年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及创新成果。作为医学各学科专业领域的体现, 它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研究过程的记录, 是医学学术研究和科技产出留下的历史档案。如此巨大的财富宝库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挖掘、开发和利用。

2医学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的意义

2.1避免重复研究, 规范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毕业课题一般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通过长期调查研究、收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开展的一项内容详实而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所谓医学学位论文则是医学研究生完成毕业课题后的一项重要产物。开发利用医学学位论文, 借助统计分析等手段, 可以为医学研究生在毕业课题的选题方向上指明道路, 避免重复学术研究, 浪费科研经费及物力人力资源, 减少走科研弯路现象。对于研究生教育培养者来说, 通过对学位论文的评估, 有助于为高校医学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及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再者, 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 可以为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搭建一座无形的桥梁。

2.2了解医学科研现状, 开拓科研创新

医学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是经过不同角度地精心筛选而立项的, 甚至部分课题选题直接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省部级基金项目等高水平研究项目[2]。例如:笔者经统计4 000余篇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学位论文分析结果来看, 有43.98%的学位论文选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 其余50%左右的学位论文选题来自于省部级和其他重大项目基金。由此看出, 医学学位论文能够反映出医学研究动态及成果。通过挖掘医学学位论文中的新技术或新方法, 有助于提升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应用推广及效益产出。通过对医学向下的各分支学科的动态分析, 不仅能够深化医学传统常规理论的突破, 而且能够提高医学学科发展的水平。

2.3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资源共享

从文献学和档案学的角度来说, 医学学位论文是医学研究科研产出过程中的特殊文献资源, 仅仅将这些学位论文作为档案材料封存是远远不够的。据刘银红[3]报道, 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均由研究生院、研究生部或研究生处管理, 而且, 它们把这些论文存放在各自的档案室, 只是妥善保管而已, 得到充分利用的很少。因此, 我们一方面要收集整合医学学位论文;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多媒体等媒介手段, 对医学学位论文进行分析评价, 从中挖掘出对医学科研发展有用的信息, 充分利用学位论文中提到的新技术新方法, 使得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此外, 在挖掘利用资源的同时, 可以促进医学分支学科信息的快速整合, 建立具有不同学科特色的医学学科资源共享平台, 从而满足医学各学科前进发展的需求。

3开发利用医学学位论文的方法

3.1搭建医学学位论文数据库平台

要想建立全方位的开发利用医学学位论文的技术方法, 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全面收集医学学位论文, 只有在确保全面收集研究对象的前提下, 才能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目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借助计算机高效处理数据信息的便利, 既能保证医学学位论文资源的收集, 又能保证医学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在收集资源的过程中, 建议为医学学位论文建立特色数据库。各医学类高校可以联合建库, 开发研制一系列医学网络产品, 这样既方便各大高校之间医学学术的交流, 也能实现统一规划、合作研究, 减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与消耗。

3.2医学学位论文信息可视化分析

1981年, White和Griffith提出以作者共被引关系作为分析学科领域结构的途径, 并且以情报学为例, 对作者共被引可视化学科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4]。随着Gephi、Tableau、Ucinet、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软件的诞生, 形象、客观、真实地反映一个学科或特定领域的内容、演变和趋势, 为科学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南, 成为大多数人研究的热点。通过借助这些可视化分析软件, 建立医学学位论文中各学科的知识图谱, 对医学分支学科的技术、方法、共引、空间分布等可视化结构的研究分析, 不仅可以找到医学各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关系, 帮助人们认知科学, 还可以发现医学研究热点, 为医疗事业发展提供策略。

4结语

我国医学各学科的科研创新工作尚处于发展中阶段, 医学学科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医学研究生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开发利用医学学位论文, 一方面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为医学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帮助, 开拓医学信息计量研究新视角。然而, 由于医学学位论文中涉及的内容, 研究者往往会因为科研成果泄露等情况而拒绝合作开发利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医学学位论文之前, 针对学位论文的版权以及当中涉密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建立配套的安全管理体制加以保障, 杜绝暴利使用或传播资源。对于学位论文中涉及的新技术、新方法等, 建议学位论文作者及时申请国家专利及成果鉴定。此外, 希望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能够建立相关制度, 规范合理化收集、保存、加工、利用、引导合理流通学位论文, 增强大家开发利用学位论文意识, 为国内医学学术界营造良好的医学学术交流服务氛围。

摘要:随着医学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培养, 医学学位论文也随之产出, 医学学位论文代表着我国每年医学学科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及创新成果。本文通过探讨医学学位论文资源的现状, 分析开发利用医学学位论文的必要性, 阐释开发利用医学学位论文的方法, 希望对今后挖掘医学资源有所帮助, 助力医学研究生培养教育方案的提升, 以及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医学科研创新和学科化服务指明方向。

关键词:学位论文,医学,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J].中国农村教育, 2015 (3) :12-13.

[2]陈锦红.高校图书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和开发利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21 (12) :97-99.

[3]刘银红.网络环境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情报知识, 2002 (1) :51-52.

篇8: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关于印发《武汉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

学位资格论文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了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学术水平,学校制定了《武汉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资格论文的暂行规定》,并经武汉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武 汉 大 学

2013年3月3日

武汉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 申请学位资格论文的暂行规定

为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学术水平,现就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的资格论文作出如下规定:

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1.申请理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在SCI三区及以上学术期刊(期刊目录见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表,下同)上发表1篇论文;

2.申请工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在SCI、EI、SSCI、A&H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在SCI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或在SCI三区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3.申请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SCI、A&HCI、SCI收录的刊物或在武汉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规定的奖励期刊上发表;或在CSSCI(含扩展版、集刊)上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4.申请医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并在指定的“中华牌”期刊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或在SCI三区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的专业学位博士申请者应至少在SCI收录刊物或在指定的“中华牌”期刊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二、博士生在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后,下列成果可等同一篇学术论文,具体按如下方法计算:

1.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每项按1篇学术论文计; 2.撰写学术专著(不含教材)满5万字(执笔),按1篇国内学术论文计;

3.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重要科研奖项(含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省级人文社会科学奖等),国家一等奖取前八名,二等奖取前五名,省级一等奖取前五名,二等奖取前三名,三等奖取前二名,其获奖可按1篇学术论文计;

4.博士研究生联合发表高影响因子的研究论文,作为主要完成者的研究生可以同时以该篇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但前提是该论文的主要成果(主要完成者本人实际贡献部分)是其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高影响因子期刊由学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确认并备案;

5.人文社科类博士生作为主要成员提交的咨询报告被省级政府、国家有关部委、重要国际组织采纳并产生重要影响的可按1篇国内论文计。

三、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与学位论 文紧密相关,应以武汉大学培养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其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理、工、医科论文的通讯作者应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四、博士研究生发表的论文确认以在学术期刊正式发表的论文为准。

五、各检索源期刊以研究生入学(或注册)当年公布的收录期刊目录为准,学习期间如遇期刊调整,被调入和调出的期刊均为有效。期刊分区按研究生在学期间所发表论文的期刊的最高分区计。

六、各学科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基本要求的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标准,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后施行。

七、对同等学力博士学位申请者、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参照本规定执行。

八、本规定自2013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2013年起通过资格审核的同等学力博士学位申请者及2013年注册的各类博士学位申请者开始施行。以往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不一致者,以本规定为准。

篇9: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发布时间:2010-11-04 出处:学位与评估办公室 点击:1644次

一、按照《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时间将“教学实践”、“前沿课题讲座”、“开题报告”、“阶段报告”交至所在学院教务办公室;

二、至少于预计答辩日期三周前向所在学院教务办公室提出答辩申请,待所在学院教务办公室审核所修课程完全符合《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后,领取《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审批材料》(以下简称“审批材料”)和《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评阅书》(以下简称“论文评阅书”);

三、申请人本人认真填写“审批材料”相关栏目(含:封面;申请人基本信息;申请人课程、研究生成果及论文情况),并请导师填写“审批材料”中的指导教师推荐意见,所在学院负责人(院长或主管副院长)签署对申请人进行论文答辩的意见、加盖学院公章;

四、申请人将学位论文、“论文评阅书”、“审批材料”交给答辩秘书,由答辩秘书负责将学位论文送给论文评阅人并将“审批材料”(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组成、分学位评定委员会意见已填写齐全)交到申请人所在学院教务办公室;

五、待“论文评阅书”全部密封返回学院且论文评阅人和指导教师均无异议后,由答辩秘书到申请人所在学院教务办公室领取所有的答辩材料(包括:答辩表决票、成绩评定表、审批材料、论文评阅书、学位论文评阅答辩费申请单),准备答辩;

篇10: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根据国务院学位管理相关条例和学校、学院硕士研究生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1.预审和答辩老师应该严格把握硕士研究生论文标准,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区分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要求、区分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不同要求。

2.学院根据学位论文涉及领域确定2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老师进行匿名预审。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对预审专家的结论汇总,并将结果返回给学生。

3.论文预审结论

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修改后再审、不合格四类。

(1)“合格”结论:没有实质性的修改意见;

(2)“基本合格”结论:预审老师须提出明确的修改建议,研究生修改后可直接提交答辩;

(3)“修改后再审”结论:须指出论文的主要问题,提供明确的修改建议,研究生对论文修改后,返回院研究生教务办交由原预审老师再审后给出能否提交答辩的结论;

(4)“不合格”结论:

下列情况预审老师可以认定论文不合格:

①论文中有剽窃行为;②论文结构有比较严重的缺陷;③论文内容和工作量不足且论文学术水平明显不足。预审老师必须提出充分的理由和明确的修改建议。不合格的论文按照本规定4处理。

4.预审后处理流程

(1)“合格”结论:2位预审专家结论都为“合格”,可以直接进入申请答辩程序;

(2)“基本合格”结论:研究生须提交修改后的论文并附经导师签字后的修改情况说明,学院研究生教务办进行审查后进入申请答辩程序;

(3)“修改后再审”结论:研究生必须根据预审专家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补充、完善,至少1周后才能再次提交修改后的论文并附经导师签字

后的修改说明,由原预审专家重新进行评审;重新评审结论只有“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类,分别按三类情况处理;

(4)“不合格”结论:

若有1个“不合格”结论,研究生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后以书面报告形式明确说明修改情况,经导师签字同意后,并至少2周后方可再次提交,由原预审专家进行重审;重审结论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对于“不合格”者,则返回修改,三个月后才能重新提交;

若有2个“不合格”结论,修改至少2个月后方可再次提交由原预审专家进行重审。重审后,两位专家仍然认为“不合格”,则应考虑重新选题或重构论文,至少半年后才能提交;如果其中一位认为“不合格”,则返回修改,三个月后才能重新提交;

5.若预审意见出现4次“不合格”或论文修改题目者必须半年后重新提交预审;

6.关于学位论文评阅

进入答辩程序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为2名,职称为副教授及其以上。评阅人必须就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价值进行评价,必须对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进行评价,必须明确提出需要质询的问题。

7.关于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人组成,委员由具有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组长一般由本领域具备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

进入答辩程序的论文,结论为“通过”、“不通过”,按照国家的学位条例,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未通过者,至少6个月后方可再次参加下一次答辩。

8.异议处理

若研究生和导师对预审意见存有异议,可向学院研究生教务办书面提交学位论文预审复议申请;如果对答辩结果存有异议,可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书面提交学位论文复议申请(申请书在学院网站下载)。申请中须对原预审意见或答辩决议存在的质疑进行充分阐述,并附相关材料(通过论证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匿名论文、发表文章、预审意见、预审答复意见、学位论文评阅意见、答

辩记录、答辩决议书等)。研究生教务办将申述意见转预审老师或答辩组,预审老师或答辩组如果维持原结论,学院将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复议。复议结论为“同意原意见”和“安排其他老师重新组织答辩”。

经复议后仍未通过的指导老师下一个年度将限招研究生。

9.关于优秀学位论文的选拔

应在论文的预审、评阅和答辩各个环节加强对优秀论文的发现、雕琢和选拔。预审老师和评阅老师可在预审意见书和论文评阅意见上明确推荐,由答辩委员会最终向学院建议是否作为优秀论文推荐。被推荐的优秀论文,研究生和导师须完成优秀论文推荐的相关材料。

注:本规定从2012年5月开始执行,由交通运输与物流学位评定分委会负责解释。原规定中与本规定有矛盾之处,以本规定为准。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篇11: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本文以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近五年(2006年-2010年)来的31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为数据来源。在具体的统计分析工作中,为保证文献分析的准确性以及研究的需要,除去国外留学人员撰写的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最后共保留27篇博士学位论文中的5340篇参考文献。

2 数据分析

2.1 引文数量分析

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是引文数量分析的两个重要指标。引文量(参考文献量)是指作者引用文献的数量。引文量的多少是用来衡量作者利用文献和吸收情报的能力的重要指标。篇均引文量则是指某一群体文献中个体的平均引文量,篇均引文量可以用来衡量群体中个体利用文献的程度及文献总体被个人利用的程度。

如表1所示,27篇博士论文共引用参考文献5340篇,篇均引文197篇(其中中文平均引文量189篇,外文平均引文量8篇),优于国外研究中指出的博士论文的完成平均要消化150篇相关文献的水平。较高的引文量说明博士论文吸收了较多的科研成果,从而提高了论文的可靠性,同时反映了博士研究生吸收利用情报信息的较强意识及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27篇博士论文中,单篇论文的最高引文量是最低引文量的6.1倍,是篇均引文量的1.65倍。这表明,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文献检索的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2.2 引文类型的划分

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引文类型,能够反映出论文引文的文献来源,了解博士生利用文献的习惯与特点。同时,博士学位论文引文类型的分布特征可以显示出同一研究群体中各类文献的情报价值。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类型的分析也能为今后合理确定有关单位图书馆馆藏,从宏观调整各类文献的比例关系提供了依据。可以说,引文类型是引文分析的重要一环。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中的规定,参考文献分为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两大类共19种文献类型。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博士论文参考文献的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中的规定,我们将该专业的参考文献划分为图书、期刊、特种文献(包括会议文集、网络信息、学位论文、报刊等)和其他等四大类(见图1)。

其中,图书文献,特别是古代文献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生获取文献的主要来源,占总引文量的64.01%。图书具有内容全面,系统性和理论性强且学术观点成熟,数据可靠等特点。成为博士研究生的引用重点无可厚非。但是,将图书文献作为最主要的参考依据和信息来源的结果却与其他学者对其他学科领域博士论文的研究中期刊为第一类来源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民族传统体育学是在武术学科拓展专业领域的基础上,以中国武术为主干,涵盖中华民族民间体育和传统养生体育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该学科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遗产和养生理念下的新生学科,而武术、养生等又同我国传统文化理念形影相随,因此古籍、文化史料、州府县志等自然成为该领域学者进行研究工作的重要参考。另外,我国目前上没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门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方向的学术期刊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期刊文献是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生获取文献的第二类来源,占总引文量的28.37%。通过对期刊文献的进一步分析后我们发现,期刊文献与武术直接相关的仅占期刊文献总量的36%,更多的期刊文献来自于期刊学科或是研究领域,而非武术类的期刊文献主要出现在具有交叉研究性质的博士论文之中。例如漆振光的博士论文《新时期我国经济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中对人才学,特别是体育人才相关期刊文献的引用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具有交叉学科研究性质的博士论文的引文中对非本专业领域文献的引用上,期刊仍然明显少于专著的引用。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发展时间较短,同时该领域呈现出对专著文献引用的思维惯性导致博士生更多的倾向于对专著的引用。需要强调的是,期刊文献具有的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信息量大、及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等功能特点,应该成为博士研究生获取情报的重要来源。因此,在今后的博士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博士研究生对期刊文献的重视程度。作为第三类引文来源的特种文献大大低于其他两种类型,如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虽有引用,但累计只占到引文总量的6.96%,这是由于这类文献出版分散、形式多样,给收集检索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对博士研究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博士研究生还是十分重视该类文献的价值的。因此,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有关院校今后应注重加强这类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等工作,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引文文献的语言文种

从引文语种的构成可分析读者群对不同语言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还可推断不同语种文献情报信息源情况。从引文文献的语言文种看,27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中:中文文献5110条,占引文总量的95.69%。外文文献230条,占引文总量的4.31%(包括外文译本),其中有9篇博士论文无外文引用文献。

外文引文中,译文文献占全部外文文献的70.43%,外文原始文献仅占29.57%,同时,外文原著文献中,仅有4篇日文文献,其余全部为英语文献。这说明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对原始外文的参阅能力十分有限这可能是受到了个人外语水平及所在培养单位外文资料短缺的影响。

英文文献是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最主要的外文引用类型,其次是德文文献、法文文献、日文文献。按文献类型统计后我们发现,外文文献的引用主要来自对专著的引用,同时,引用领域也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哲学等非体育领域。体育类的外文文献仅有20篇(会议文集12篇,专著3篇,期刊2篇)。也就是说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对外文文献的利用还存在这资料陈旧、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2.4 引文年代分布

对引文年代的统计分析,可以反映被引文献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从时间上了解博士生利用文献的范围。这里,我们针对博士论文中的中文文献的引文年代进行统计分析。与传统的引文年代分析不同,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古典书籍的引用。根据《辞海》中的解释,“现代”指现在这个时代,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现在这个时期。因此,为了更为准确的探究该专业博士论文引文的年代分布情况,我们采用划分时间段的方式将引文划分为古典文献和现代文献两大类,划分的标准即以1919年为分界点,1919年以前的文献暂定为古典文献,1919年以后(包括1919年)的文献暂定为现代文献。

2.4.1 现代引文年代分布

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论文现代引文共计4663篇。最早的是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文献,最近的文献为2009年出版的文献。经统计引文文献,1919年-1980年文献21条,占总量的0.45%;1981年-1990年文献437条,占总量的9.37%;1986年-1990年文献581条,占总量的12.46%;1991年-1995年文献778条,占总量的16.68%;1996年-2000年文献935条,占总量的20.05%;2001年-2005年文献1546条,占总量的233.15%;2006年-2010年文献233条,占总量的5.0%。现代文献中年代不详的引用文献共计362篇,占7.76%。从图2中可以看出,就总体而言,出版时间主要集中在2001年-2005年段,该时间段出版的文献引用量最大。按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五届博士论文的现代引文年代分布折线趋势几乎完全相同。从引文量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一届的学位论文较前一届的毕业论文在各个引文时间段上呈现出上升趋势。由此可以证明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博士论文引文存在着引用文献时间愈近,被引用的文献愈多的普遍规律。但是这一规律图示中并不十分明显,这与论文完成时间接近有一定的关系,但同时也与该专业博士对新近发表文献的吸收利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联系。换句话说,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接受、吸收最新成果的能力上是有待进一步提高。

2.4.2 古典引文年代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共计447篇次的古籍类引文中,除去年代不详引文33篇,明清时代的引文最多,达到197篇,占古籍类引文的47.58%,唐宋时期引文为115篇,占27.78%,五代和三国时期文献最少,各自只有2篇。进一步分析古籍类的引用文献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古典文献的年代分布与我国历史发展轨迹基本吻合。在不同时代的引文中,战乱年代(如五代、三国),文化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著作相对较少,对这一时代的引文也相对较少。社会繁荣稳定的时代,文化水平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对这些时代文献的引用明显高于前者。如明清、唐宋时代文献的引用相对较多。(2)前秦的诸子百家之作、汉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都是各自时代的代表文学体系,论文引文中在引用量上也充分表现了这一点。(3)从古典文献的引用类型来看,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实文献引用是博士群体古典引文中最常引用的文献类型,与之相关联的地方县志等也是主要的引用类型。再者,对哲学类文献的引用也是古典文献的引用重点之一。例如《论语》、《道德经》等。通过访谈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在撰写有关论文时,对传统现象的参考多来自于历史记载文献。我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又始终与我国古代的哲学理念息息相依。

2.5 高频引文作者分析

引文量在10篇以上的作者共有21人,占引文总数的36.71%。与其他研究领域的统计结果相比较,所占份额较高,这说明在该领域,核心作者的学术能力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固而强大的核心群体。有52.29%的引文作者仅出现过一次,这反映出了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广泛性,但同时,被引作者的非连续性也反映了该领域核心群体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列出了被引频次最高的6位作者(见表3)。从中也可以看出,博士论文的高引用文献主要来自于本专业的核心作者群体。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仅是从引文量这一层面来界定核心作者,但是,很多时候,数量的多少并不一定完全反应质量的高低,因此,还有必要结合实地调研论证上述结果。

3 结论

通过对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生学位论文比较分析后我们认为:

(1)较高的引文量说明了博士论文吸收了较多的科研成果,从而提高了论文的可靠性,同时反映了博士研究生吸收利用情报信息的较强意识及能力。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博士生之间的文献检索能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生论文的阅读需求依次为图书>期刊>会议录>网络信息>学位论文>报刊,其中,图书是该专业博士研究生最主要的参考文献类型。

(3)通过对引文语种进行分析,表明中文文献成为博士生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外文文献的引文量仅为4.31%,其中所引用的英文文献为77.97%,其他语种的文献仅为22.03%。该专业博士研究生对外文文献,特别是非英语语种的外文文献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十分有限。

(4)根据引文年代分布特点,我们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引文按照年代划分可以分为古典文献和现代文献两大类。其中,古典文献多为明清时代文献,现代文献主要集中在2001年-2005年段。

(5)对高被引作者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在该领域核心作者的学术能力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固而强大的核心群体。

参考文献

[1]Paul Kelsey,Tom Diamond.Establishing a Core List of Journals for Forestry a Citation Analysis from Faculty at Southern University[J].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2003(5):357~377.

[2]普赖斯.小科学,大科学[M].伦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62:33-34.

[3]刘玮,赵嵩正等.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情报科学,2006(8):1249-1252.

[4]张文丰.近三十年我国社区教育研究进展之文献计量分析[J].学术论坛,2010(6):28-31.

[5]周伟良.关于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7):317-322.

[6]卢石,牛敬莹等.从论文的引文分析探讨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文献需求规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7-10.

上一篇:七周年结婚纪念日感言下一篇:三年级人物作文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