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帮助、相互协作,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对基础较差学生的交往能力、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改善与提高更具显著效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1: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浅探

摘 要: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因师资力量不足、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操作、教学功利至上和教学上的放任自流等问题,严重制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面对这些不足,必须积极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教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加强示范操作;联系生活实际,坚持实用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走向完善,同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很多人认为拥有高学历的就是人才,而今已经转变为“有需求的才是人才”。大学毕业生不再吃香,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动手能力强的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这种变化,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给职业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各个中等职业学校正以此为契机,扩大办学规模,改进办学条件。学校的硬件实力虽然上去了,但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教育教学无法与时俱进,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方面在中职信息技术学科表现尤为明显。

一、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当前中职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于教师的工作量要求无形中在增大。但是由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有限的编制数量难以适应学校日益发展的要求,高层次师资人才因编制所限而难以引进;职业学校的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技师人数相对偏少,“双师型”教师数量偏低。教师数量的短缺和工作量的庞大不仅会加重教师的负担,而且会使教师的上课质量下降,这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非常不利。同时,在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中,多数人是由其他学科转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并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教师很少,教学水平偏低,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需要。

2.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操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后就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远胜于实践经验,教学设计倾向专业理论、概念原理的讲解,即使是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也仅仅是对技术知识的讨论,在学习方法上侧重于掌握理论的技巧,很少或缺少操作步骤、工艺过程的方法指导,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实践能力操作和信息利用能力的训练。

3.功利教学至上

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其在升学或考试中所占比重,对于没有列入考试范围或与升学无关的课程,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和时间。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升学前途”,而不是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

4.教学放任自流

真正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是为“教”而教,甚至把社会上速成的计算机培训教学模式搬到中职课堂,照本宣科应付了事;实践操作课只是简单示范辅导一下,就让学生“自主探究”。更有甚者将信息技术课堂变成放任自流的游戏课、上网课、聊天课、电影课。应该说这是在现行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

二、积极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做出相应调整,采取措施,才能有效提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教法。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质量。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都在于人的能力和努力。因此,要改变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必须从转变观念做起。首先,教师要提高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学习实现,能在教学研究中解决问题,及时反思总结,通过不断积累完善自己,培养搜集和利用信息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才能让学生有所学。其次,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在教学中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从信息技术课中学到所需知识和技能。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新教学教法,尝试实施分层教学、任务型教学、项目教学等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教法的改变促进学生学法的改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加强示范操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导致教师一直在宣读教材,或者在强硬地灌输某种技术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新课程倡导把发展精神生命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设计一些示范作品,在一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操作实现,再根据他们的操作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讲解,效果很好。教师的示范操作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操作示范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电子教室的“屏幕转播”功能,展示给全班学生,同时提出表扬和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其他同学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实施应用教学。

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认为知识没有用处有直接关系。所以在讲授知识时,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现实应用需求,从知识实用角度出发实施应用教学,就很容易使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实际和应用需求适当增强选择性,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设置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应用性任务让学生完成,如淘宝网店首页的店招动态设计、个人成长卡通秀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任务,让学生以个人形式或团队合作方式完成。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提升,预料之外的精品不断涌现。

因此,只要我们能深入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学习,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结合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安排,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吴必尊.当前国内外流行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征.

[2]沈军飞.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管理.

[3]李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现代教育技术.

作者:林丽琳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2: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帮助、相互协作,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对基础较差学生的交往能力、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改善与提高更具显著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中职学校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030

2014年9月,我承接了伊犁职业中专(师范)学校三个班共8节课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不间断的新理论新技术学习,促使我于本次教学周期中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和改革: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个课程的教学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教改实践,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及课程学习效果都非常明显。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采用的一种非常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不同的国家对其称呼稍有不同,在欧美国家,称之为“合作学习”,前苏联则叫做“合作教育”。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与学的推动,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落实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学生很难忘记,并且学生也有了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以后离开学校立足社会后更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合作学习可以尽量关照全体学生,让他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它的实效非常显著,因此人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下面,我以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为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为大家分析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一)准备工作

学期伊始的第一节课,我用问卷的形式做了一个小调查,按班级统计调查出学生的民族、性别、计算机技能与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自主学习能力、守纪情况、热心助人等情况。然后,我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统计结果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比如,为便于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故意将民汉不同的学生编在同一组;为便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将计算机知识较好的学生分在不同组,将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在不同组,将热心助人的学生分在不同组。每组4人,每组学生同排或前后相邻坐在一起,这样便于教师启发引导、分配任务之后,学生能方便地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与互助。

学习小组分好之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及特长进行组内分工。分工由小组成员交流探讨后自主完成。其中,学习能力较强、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组长的工作职责包括明确每节课的总任务,制定小组任务完成任务计划表,督促组员积极参与任务,沟通其他组员关系,任务完成后做出总结评价,课后督促组员按时完成作业等。组员职责为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和分工,积极参与收集资料、参与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并积极与其他成员合作,完成自己的任务,对组长和其他组员提出建议意见,参与总结评价。另外,在组员中,可以选择打字较快、文笔较好且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计算机技能与知识水平较好的且善于表达的学生为学习汇报人。汇报内容可以是本组的分工情况、学习情况、本组的某个合作作品展示及分析等。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可以随机选择汇报人,让每人都有上台的机会。在汇报人表达之后,其他组员都可以补充。

以上工作完成之后,教师布置了第一个小组作业:撰写分组报告。由组长安排组内相关人员以在线文本的方式书写并提交至教师指定处,或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教师。此作业旨在将学生的分组情况形成固定文稿,同时也检验或指导学生的文字录入操作、简单文本的排版操作、提前进行网络知识的学习等。

(二)应用过程

下面以伊犁师范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中《模块一:笔记本计算机的配置与选购》这一节为例谈谈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1.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制定出每节课的实训目标与任务,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本节课中,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实训要求、习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了两个学习目标:(1)掌握笔记本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及基本配置。(2)会根据用户需求选购笔记本计算机。

第一个训练目标是延续上一节课: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结构进行的。这一部分的知识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巩固。

第二个目标是在已经完全掌握第一个目标的基础下进行的实际应用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目标。

2.学习方法引导及学习任务分析。在这个阶段,教师提出问题、教给学习方法,提供给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要求及学习任务,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三)合作步骤

1.理论准备: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位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学习任务一中的理论知识。

2.组内研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储备之后,开始组内研讨活动。组员可以借助因特网查询相关资料,围绕目标二进行调查研究,并以小组为单位书写笔记本购置计划书及购置方案。

3.组内情景模拟:模拟电脑销售公司工作场景。组内部分成员扮演销售人员,部分成员扮演顾客,进行笔记本电脑购买模拟场景训练,然后交换角色进行训练。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将模拟场景用手机录制成视频,组内回放讨论修正,最后可以在全班交流阶段进行展示。

(四)全班交流讨论及互价

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让各小组汇报人汇报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其他小组成员可共同交流提问并在线填写小组互评量表。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五)复习巩固与自我评价

在这一阶段,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自主检测,也可进一步上网查资料进行学习,从而找到答案及不足,以确认目标的达成。对还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向教师提出,解决疑点,最终完成训练目标。 最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组自评量表及修正并完善笔记本购置方案,以课堂作业的形式提交至教师指定处。下表是我设计的一张合作小组自评表。

[合作学习小组自评表\&课程名\&\&班级\&\&组长\&\&组员\&\&编号\&\&合作学习时间\&\&合作任务或项目:\&分工情况:\&合作过程:\&整体完成情况:\&各成员的独特贡献:\&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合作特色:\&改进或努力方向:\&]

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只有合作,才能演奏出华美的乐章。但是,因为学生都有个体差异,受此影响,有时在实践教学当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组合作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个别小组成员做其他事情

因为我设计的很多项目是需要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完成的,并且所有评价量表都是在线填写的,作业及作品也是在线提交的(本人自建了一个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评价网站),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网络一直面向学生开放。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例如,有的学生偷偷上网聊QQ、有的学生逛淘宝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妨碍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

对于这些现象,伊犁师范学校机房安装了电子教室软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远程监控学生电脑或者屏蔽学生的其他活动。比如我校学生机房就安装了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可以设置黑白名单来限制学生上网活动或单机运行的软件。教师也可以在机房来回走动,不时提醒督促不自觉的学生,向学生强调,如有违反规定的学习行为,将会影响到他个人的评价和所在小组的整体评价。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进行自我监督或小组监督,加强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有时,考虑到中职学生年龄特点,也可以奖励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适当的上上内容健康的网,寓教于乐。

(二)个别学生不愿意合作

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可能很多,例如有个别学生对分组不满意,小组成员之间有矛盾,甚至明确表示不合作。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水平高,想独自完成任务,不愿和其他成员交流沟通等。如果组内学生不能各司其职,尽心尽力,不能融洽相处,那么,小组合作任务就会完成不好。这些情况,都需要教师进行沟通疏导,强调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比如我在给12-2学前教育班进行分组时,就碰到这种现象:根据调查统计情况,将本班的何露与党羽西学生分到了一组,结果她们俩人完全拒绝合作,竟然发展到在课堂上争吵。后来我做了调查,才知道这两位学生一直有矛盾。我分别给她俩做了思想工作,再委托班长学习委员继续做工作。一周后,她俩态度明显缓和,并开始合作交流学习了。

(三)其他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有学生缺勤,或者有的学生基础较差等原因,拖了合作小组的后腿。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让其加班加点,保证整体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我在实践过程中,因为伊犁师范学校学生课余上机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只能尽量让学生课堂完成或课间加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信息技术课堂当中由传统的“听—看—练”组成的教学活动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我们还需继续研究和探索,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概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开明出版社,2003(5).

[4]柴志芳.“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宁夏教育,2003(4).

[5]崔锐.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

[6]赵建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7]王其云,陈伟杰.构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环境[J].开放教育研究,2004(2).

(责编 张宇)

作者:杨军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3: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是指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这对计算机教师来说存在不少困难。笔者试图以自己从事计算机教育几年的体会,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应不违背以下原则。

一、理论课教学原则

一是教师要提前安排好理论课的课时,同时应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

传统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如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教师安排课时的时候,应该让理论课课时比例小于上机课。一般情况下,理论课的课时只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30%以内。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的现代化机房,更有利于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教师还要特别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要结合典型事例,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欲望。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需要他们的密切配合,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是课堂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主。

教师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思考题的设计要“温故”并兼顾导出本节课内容、鼓励发现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的功能,要允许学生查阅资料或进行讨论。对于新授的课,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用讲授法教学。教师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他们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

三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教师不但自己要利用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有关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对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学校设备更新的速度目前还不能与之同步,学校可安排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对Windows和Internet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些应用技术。那种认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教学不能赶潮流,只要教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可以”的想法不可取。

二、上机课教学原则

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利用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之后适当加大自学难度。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一些修饰性操作,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同时,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计算机的工具性,为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使得学生可以进行知识的整合。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PS或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FoxBASE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教师应让学生适当参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在学生学习了一些LOGO、Basic或FoxBASE语言的基础上,可用所学语句自己组合成程序,用来解决某个问题,如画图、奏曲、解趣味数学题、进行成绩分析等。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就是创造,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是性价比非常好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三是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要常抓不懈。键盘指法是“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要常抓不懈,但应杜绝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做法。笔者的做法主要包括这么几条:第一,学生每天至少拿出5分钟的时间练习指法,前期“键位感觉”的训练必须用键盘、模拟键盘或自制的键盘卡(与标准键盘等大)进行,后期“传感速度”的训练在课余任何时间均可进行。第二,每节上机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一周键盘指法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测。开始的1-2分钟用于完成开机和指法热身练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进入机房后自觉抓紧时间各就各位,开机练习);其后的2分钟用于测试软件进行英文录入比赛(测试);最后的1-2分钟用于测试小结。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表扬本次比赛前10名或达到本阶段训练标准的学生,并纠正不规范操作。

四是应在虚拟网上完成“网上冲浪”。在Internet上进行冲浪,会使学生在学习、感受高新技术的同时,知道课堂以外的很多事情。但由于网上存在“儿童不易”的网页,而且上网费用较高,致使少数学校“望网却步”。笔者建议学校委派教师定时将Internet网上部分需要学生浏览的信息下载,形成虚拟网。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网上冲浪,这样做既安全又省钱。学校还可用虚拟网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网络培训,为校园网的扩展打下基础。

三、课外实践的基本原则

许多爱好计算机的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避免这些学生在唯利是图的诱导下变成电子游戏的牺牲品。

一是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

首先是程序设计小组。中等职业学校各个阶段的程序设计课外实践应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此类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好文化课,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其次是应用技术小组。教师把计算机当做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整合各科所学的知识,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设计贺卡、电子相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由于指导这些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是课外实践的上机时间可由学校、家庭双方解决。

学校在保证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目前不少家庭已有电脑,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以缓解学校上机时间的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能够在开发智力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在信息化世界,信息技术是“科教兴国”的核心要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将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更多的力量!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责任编辑 黄蜀红)

作者:秦志霞

上一篇:教育公平主要内涵研究论文下一篇:作文人性化个性化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