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过程成本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企业并购的风险问题关系到中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因此,为确保企业并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分析、研究了中国企业并购的历史进程,企业并购的意义,并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的风险;提出了中国企业并购风险规避的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并购过程成本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并购过程成本管理论文 篇1:

企业并购风险分析及对策

摘 要 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经营,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可能遭受损失,这种损失可大可小,既可能是企业收益的下降,也可能是企业的负收益,其中最大的风险是导致企业破产崩溃。本文旨在揭示企业并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并购 风险 对策

企业并购,早已是一个热门和成熟的话题,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很多。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资本集中已经是企业进行外延扩大规模的内在要求,并购正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种选择。并购必须讲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一项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可产生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进入新行业或新市场等多种协同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在特定的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上作为买卖的对象。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机制不活,有的几乎破产,客观上给企业并购提供了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史蒂格尔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世界最大的500家企业全都是通过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手段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并购已成为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另一方面,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经营,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可能遭受损失,这种损失可大可小,既可能是企业收益的下降,也可能是企业的负收益,其中最大的风险是导致企业破产崩溃。因此,企业并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必须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和关注。

一、企业并购的定义

在现代经济学中,并购是企业兼并、合并与收购行为的统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其中,并购一方称为“买方”或并购企业,被并购一方称为“卖方”或目标企业。

而兼并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如承担债务、利润返还等)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兼并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存续,被吸收公司解散。《公司法》规定的另一种合并形式为新设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的法人实体地位都消失。所以合并是个大概念,兼并是合并形式之一。

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收购作为企业资本经营的一种形式,既具有经济意义,又具有法律意义。收购的经济意义是指一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原来的投资者丧失了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所以,收购的实质是取得控制权。收购在法律意义上是指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所以收购的对象一般有两种:股权和资产。

由于在运作中它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兼并、合并与收购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统称为“并购”或“购并”。

二、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并购风险广义上是指由于企业并购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但现实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狭义的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归纳起来,企业并购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一)非理智决策风险。

企业并购活动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主动选择的一种企业扩张的发展战略。然而,当前企业并购中有一部分不完全是市场经济行为,这种并购交易所存在的非理智决策风险很大。为了满足上级单位的考核需要,部分企业盲目扩张现象严重,风险意识淡薄,并购时往往草率了事,而且习惯性并购频繁。这些企业,通常对并购重组缺乏整体性、长远性、资源再配置可行性的充分策划,得了企业发展的“近视”病、资源配置上的“色盲”症,致使不少并购重组只是在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的业绩,并没有给公司的经营运作带来本质变化,而后却一年不如一年,甚至使公司运营彻底恶化。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企业首次并购未能解决公司存在的根本问题,且新体制运行期间又引发出公司许多新的问题,为了急于掩盖问题和寻求解决办法,这些企业在并购交易刚刚结束时又再次发动起对外并购重组战,由此陷入了“习惯性并购病”的怪圈。

(二)“超常规”风险。

按照国际惯例,一般上规模的并购项目,完成周期一般是1-3年左右,仅仅尽职调查阶段,就需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很多企业在较短时间内频繁并购,这种“超常规”的做法往往会导致企业并购最终失败。这些企业领导人的决策、经营和管理行为之所以经常不规范、“超常规”,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与企业领导人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关,如奖惩、使用、提拔等;与企业领导人的任期长短有关;与企业领导人的离任审计重点和审计质量有关。

(三)信息风险。

在并购战中,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真實与及时的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并购企业行动的成功率。但实际并购中因贸然行动而失败的案例不少,这就是经济学上所称的“信息不对称”的结果。

1、表内风险。

目标企业的各项财务报告是并购方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目标企业对财务报告从有利于自身的角度进行“粉饰包装”,所提供的不准确的财务报告数据直接造成并购方对并购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估计不足,增加了并购的财务风险。

2、表外风险。

被并购企业所提供财务信息的匮乏容易导致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真实价值认识不清。实际上一些被并购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代表其真实价值,存在很多账外因素和隐性成分,影响企业价值判断的各项因素尤其是隐性负债需要全面考虑。所谓隐性债务指目标企业对外担保而形成的或有债务。目标企业原有的隐性债务被卖方有意隐瞒,参与并购的企业很难了解目标企业的真实情况。一旦企业并购协议签订,目标企业所有的经济责任就全部转移到并购企业身上,债主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不知情的并购方承担担保责任,大量隐性债务浮出水面,一些看不见的黑洞逐渐暴露出来,巨额的债务官司使并购企业深陷债务纠纷泥潭,官司缠身,处于代人受过的不利局面。

(四)定价风险。

如何确定企业并购交易的价格是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并购前买卖双方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认定则是确定企业并购交易价格的基础。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认定风险,即由于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现实操作中,由于企业间协商议价的方式没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又没有多余的选择,难以避免交易价格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目标企业通常倾向于高估自己的价值,以提高自己的并购价格。如果并购方没有经过详细地分析调查,就得出盲目乐观、轻率的结论,将不能很好地保护己方的利益,甚至出现亏损企业卖高价的不合理现象。

(五)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周转资金,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就越强,企业就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并购所需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会占用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假如一开始并购企业的自有存量资金就不能满足并购需要,该企业必然会采用举债的方式筹措资金,这样常常会使得并购企业的负债金额和负债比率大幅上升,资本的安全性有所下降。倘若并购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原本就不强,现金流量又安排不当,则并购后该企业的流动比率和短期偿债能力都会因此受到影响,这同样会给并购企业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六)营运风险。

所谓营运风险,是指并购方在并购完成后,可能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共享互补。通过并购形成的新企业因规模过于庞大而产生规模不经济,甚至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都为被并购进来的新企业所拖累。

(七)文化风险。

文化风险是指并购双方之间的企业文化不能融合给企业并购带来的风险,文化风险会对企业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企业并购的成败。在企业并购实践当中,文化风险往往表现为:经营理念方面的冲突、决策管理方面的冲突、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劳动人事方面的冲突等。

(八)委托代理风险。

根据代理理论,构成委托人——代理人关系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双方都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效用的极大化;

第二,双方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代理人在交易中掌握的信息多,有信息优势,委托人掌握的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

第三,代理人的私人信息(行动或知识)影响委托人的利益,即委托人不得不为代理人的行为承担风险。

由此不难看出,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也是导致并购风险存在的重要原因。根据委托人——代理人模型:从发生的时间先后看,不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研究事前不对称的模型是不利选择,研究事后不对称的模型是道德风险。从社会存在的角度来看,人们获取信息能力与多种社会因素相关,然而,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因素,一方面社会劳动分工使不同行業的劳动者之间产生巨大的行业信息差别,这就使得并购企业在并购其它行业的目标企业时会存在一定的信息劣势;另一方面,专业化产生的信息差别也同样严重导致了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

三、企业并购风险应对策略

为了防范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遭受的损失,企业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决策程序,是成功并购的前提。

企业并购重组的高风险性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非理智决策风险和“超常规”风险。为了从源头上减少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风险因素,除要加强外部监管外,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的决策程序,能较好地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确保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防范企业盲目投资,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二)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力量,做好尽职调查工作,是成功并购的基础。

并购是一项复杂而专业性又很强的工作,需要各方面专家和机构发挥作用,如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以及熟悉国家产业政策并具备资本运营实际操作经验的投资银行机构等。这些人士提供的专业调查和咨询意见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律师的工作,专门从事并购法律事务的律师,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而且对并购双方减少交易风险也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包括律师的尽职调查、律师对交易中合法性的审查、起草相对完备的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意见、参与谈判等。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最终确保并购行为的成功进行。

(三)采用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是成功并购的关键。

企业并购过程中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是确定并购交易价格的关键。企业并购工作的核心是资产评估,它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科学评价的同时也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由于国内目前资产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净资产,对企业成长性重视不足,对于被收购企业而言,根据评估价值确定的交易价格可能过低,无法体现企业的实际价值,从而损害目标企业原股东的利益。但如果定价太高,则可能会使并购方在并购交易中面临较大的损益风险。因此,并购公司应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四)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有效进行营运整合和文化融合,是成功并购的核心。

并购企业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以后,就应着手筹措资金。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直接相关。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现金支付方式所面临的资金筹措压力最大。并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融资能力大小和与卖方协商确定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并购完成后,实施并购的企业应组织强有力的团队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经营业务、管理文化等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两者的规模效益得以体现、协同效应得以发挥、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得以融合,从而确保并购交易事项最终能够成功。

(五)建立股权或期权激励机制,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是成功并购的保障。

尽职调查等前期工作做得好,治理机构完善,决策机制健全,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科学、合理,这些仍不足以确保并购交易最终会取得成功。为了巩固并购交易的成果,企业在实施并购后必须尝试通过建立股权或期权等激励机制,让目标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层和技术骨干逐步持有企业股份,使这些核心人员的切身利益跟目标企业的经营成果直接挂钩,从而最大程度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和委托代理问题。

(作者单位: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一.企业并购.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齐艳秋,王春.论并购后整合战略.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

[3]程兆谦,徐金发.企业文化与并购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

[4]?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张婷婷.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对策.中国企业报,2004.12.30.

[6]盛洪.最新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7]陈志宏.全球企业并购的现状、影响与启示.世界经济研究, 2000.

[8]蔡丛光,何燕.企业并购分析及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建议.集团经济研究,2004.11.

[9]张应杰.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财会月刊,2005.6.

[10]魏江.企业购并战略新思维.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作者:黄洁玲

企业并购过程成本管理论文 篇2:

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摘 要:企业并购的风险问题关系到中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因此,为确保企业并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分析、研究了中国企业并购的历史进程,企业并购的意义,并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的风险;提出了中国企业并购风险规避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并购;风险规避;风险识别

一、引言

企业并购的风险问题关系到中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因此,为确保企业并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分析、研究了中国企业并购的历史进程,企业并购的意义,并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的风险;提出了中国企业并购风险规避的建议。

二、正文

1.企业并购的含义及动因

(1)企业并购的概念。企业并购, 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 常由一家占有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中国《公司法》规定: 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 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 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的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 现金或股权收购) 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为特征。由于在运作中他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兼并、合并与收购常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 统称为“ 购并”或“ 并购”, 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企业并购的直接目的是并购方为了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或全部产权和全部控制权。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

(2)企业并购的动因。①降低代理成本。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管理层与企业所有者利益的不一致。当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时, 作为企业委托人的所有者需要设计一种机制使得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有足够的激励去经营,该机制的设计与运作需要付出代理成本。并购或代理权的竞争可以有效地降低其代理成本。②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规模经济, 降低经营风险。当某企业拥有剩余管理资源时,具有较高管理效率的企业并购效率较低, 该企业则会因提高目标企业的管理效率而获得效益。对目标企业而言, 其管理的非效率可经由外部经理人的介入和管理资源的投入的增加而获得改善。③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体现着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企业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 可以使企业实现某种形式的垄断, 这种垄断既能给企业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使企业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并购对企业市场控制力的影响因并购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企业并购存在的风险问题

(1)信息风险。在并购过程中,信息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投资过程中,并购者与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并购者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往往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使其难以找到合适的价位,或者难以以合理的交易成本得到目标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某些信息渠道的受阻,因信息失误而导致并购失败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2)企业并购融合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经营管理融合风险。并购双方产销活动整合后产生的经营优势和规模效应是并购企业追求的目的之一。因此,并购完成后的经营管理融合就成为此类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②人事融合风险。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人事融合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并购的成败。并购双方在人事上的一体化,防止因人心浮动而降低生产经营效率。尤其是对目标企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导致员工抗拒收购。③文化融合风险。企业文化是继人、财、物、信息之后的第五种资源。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它包括员工价值观,创新能力,经营策略和规章制度。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前沿》一书中指出:要想通过收购来成功地开展多角化经营,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团结核心,这不仅表现于生产经验,技能专长,财务上的连结,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 共同的文化”。

(3)企业并购的风险规避及建议。①双赢。企业并购提倡双赢,不主张休克鱼( 即打败被兼并方)的方式,而应充分尊重对方。盘活企业资产,挖掘企业的潜力。优化产业结构使社会资源重新合理的配置,实现有效利用并达到预期收益,最终将企业做大做强。②合作。企业并购是一种合作方式,对于优选后好的项目应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战略上准确把握并购整合后的优化组合。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享受企业发展为双方带来的经济利益。③发展。在并购过程中,一是应该立足这个企业。在购并企业的同时,实际上是得到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专业化的团队,要尽可能用这个团队来整合好这个企业乃至这个行业;二是利用好这个企业。并且使这个企业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机制,能够凝聚这个产业的各方面的人才,然后进行新一轮的扩张。使并购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使投资人战略上进入战略上退出,在有进有出的过程中使市场份额产生跳跃性的发展。

3.企业并购存在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1)员工压力大、关键人才流失。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变革的一种形式, 会给并购企业双方员工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尤其是目标企业的员工。因为两套班子合并, 势必会有人员富余,会有一些人员的工作职位发生变动, 职位体系、薪酬、福利、绩效体系等等都可能变动, 这样的状况下,员工压力大是正常反应。美国有学者把并购中被并购方员工经历的一系列情绪反应称为“并购情绪综合征(merger emotional syndrome)”。 他们认为在并购过程中, 员工会经历一个从否认、反对并购到认同、接受新的现实的过程。其实这种情绪不只存在于目标企业中, 同样会存在于并购企业中。 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都会影响员工的情绪, 增加员工的压力。

(2)制度体系差异、整合。并购行为就如同一个熔炉, 两个可能大相径庭的企业也必须融合在一起, 否则, 并购就很难成功。所有涉及到人的问题都会是难度大的问题, 因为人力资源政策整合会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 如薪酬、福利、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等, 所以人力资源系统整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也是企业并购后“很难啃的一块骨头”。 在制度存在差异或者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 制度整合对接的难度会非常大, 经常会有员工提出, “我们公司之前是这样的, 现在怎么可以那样呢”等等, 因为整合、调整就意味着有变化,员工在遭遇变化的时候, 大多数都有恐惧和抵触心理。

三、结语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要注重并购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期过程,更應该注重并购后的并购整合以及磨合阶段,往往并购整合的时间要比预期要长,难度要大,因此,企业要想成功并购,一定不要忽视,把握每一个单元,这样才能实现1+1>2 的良性局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李光荣《公司并购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张秋生《企业改组、兼并与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李占雷李素莲《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与财务决策》《科学管理研究》1999.

作者:李长花

企业并购过程成本管理论文 篇3: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兼并与收购成为当代企业寻求资本扩张和实现资源战略整合的普遍手段。基本企业并购活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风险性等固有特点,加剧了财务方面的诸多问题,比如商誉难于确认会计处理繁琐、企业评估价值不确定、财务支付方式单一以及并购活动中存在的相关财务风险。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建议措施

一、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财务问题

财务问题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问题,因为它是直接影响到企业并购的实际价格,主要的财务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誉会计处理难度大

企业并购所发生的购买成本主要由支付的公允对价或者承担目标企业所需要偿还的所债务以及其他直接费用,如审计费、评估费等。通常,并购企业所承担的购买成本会远远大于目标企业自己的所有者权益的公允市场价值,而企业财务人员就需要将这部分多承担的成本作为商誉进行列支。为了支付商誉而支付的购买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誉的未来差额收益,但是企业双方约定的价格往往受到议价谈判能力、市场供给能力、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等因素制约,导致价格非公允使得商誉价值失真。

(二)资金需求大且融资成本高

为了保证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保证大量的资本进行运作。一般来说,企业的资金原来主要由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构成。内部筹资是动用企业以前年度积累的资金进行并购,其主要特点为筹资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并购要求。外部筹资的手段为发行债券与普通股。当企业面临不合理财务结构和不当的融资方式时,可能会使企业丧失并购能力降低预期经济效益,陷入资金链中断等金融财务危机。

(三)企业并购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过程中所涉及的财务风险或多或少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进行并购时应该进行合理的识别与应该,主要体现几个几个方面:

1.企业并购中的支付风险不同的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将会对参与并购的双方的净资产以及并购后的财务、战略预期协同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并购发展过程较短以及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等,造成了现有的支付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固有不足。

2.财务定价风险科学、合理、客观、有效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是并购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财务环节,因为这会影响到并购过程中发生几乎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成本。

3.财务整合风险。并购双方在并购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财务资源整合。如果不恰当的财务整合会产生相关的风险,不但难以发挥企业的财务资源协调效应,甚至还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损失。

4.企业并购财务形式单一。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经济体制、政策法规以及地区行业限制,我国企业在进行并购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企业并购难以发挥优势,难以形成协调效应。

二、企业并购财务问题改进意见与措施

(一)选择多种会计方法计量商誉

在会计处理上并购主体可以参照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进出相关商誉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分期摊销法。分期摊销法针对企业单独的商誉进行会计处理,在其经济寿命内进行合理的转销,虽然它在形态上不同与其他资产,但本质上并无区别,符合资产确认的标准;

2.立即注销法。立即注销法认为,商誉价值因其计量时较大的不确定性且无法单独存在的特性,相关企业应谨慎对待合并后商誉的价值及其效用的存在和发挥。英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22号规定,在商誉取得时立即将其与实现的资本公积对冲,损益类不做任何处理。

3.永久保留法。长期保留法,是指并购企业长期将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并且每个会计期末不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对商誉进行会计处理,也就是说商誉的金额始终不会发生改变。

从各国来看,第一种方法应用较多,第二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英国。美国、日本及我国多采用分期摊销法。在处理商誉时,可以结合企业经营情况,参照上述方法进行会计计量。

(二)合理安排资金方式降低筹资资本

由于固有不变的支付方式,可能会影响并购双方的综合财务能力,从而增加增加了财务方面的不确定性。并购方企业应以自身流动资产、股价不定性、股本结构变动、目标企业盈利能力等实际情况为基础和依据,合理选择并购支付方式,遵循筹资成本和风险最小的原则,增加多种筹资渠道。通过混合融资和立体支付方式相结合,弱化可能带来的即期或远期风险,在满足参与并购的企业切实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快的实现企业并购。

(三)加强风险控制完善并购预警机制

第一,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框架,明确企业并购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这是加强风险控制的首要前提,有利于企业对风险的认证与管理。第二,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体制,尽可能减少并购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第三,加强并购活动人员防范风险意识。并购活动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企业领导必须明确全员风险意识,推进并购人员管理风险能力,落实奖惩措施。

(四)选择多种财务方式进行并购

在企业并购中,差异化的金融交易工具和财务行为会导致差异化的会计核算方式,因而影响到企业并购价格、支付方案等并购议题,所以选择最优的财务方式有利于提高企业并购的效率和回报率。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种美国主流的并购支付方式:

第一,贷款方式筹集资金。在美国,并购方可以利用当地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来申请以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或抵押担保贷款等为主要类型的混合型资本,用以推动并购进程有序进行。

第二,进行证券类融资。证券类融资方式主要指为获得并购目标企业股权,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提供公司债务或出售其他票据获得资金的资金筹措方式。美国的并购财务支付特有的方式为发行免税公债,主要包括由政府集团借入资金以及把资金贷给企业去建造公共基础设施等,待设备建好之后再行租赁给企业使用,此方法多用于并购含有国有控股成分的国有企业。

第三,进行租赁类融资。美国企业并购采用的融资租赁方法主要是售后回租。这种方法多用于杠杆并购,因为原企业仍将拥有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权,放贷人仅以财产留置权作为贷款的担保。

基于上述方式,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并购财务方式,采取票据融资、租赁类融资等方式完成并购。

三、结论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推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并购逐渐成为多元化经营的主流方式。企业并购可以帮助企业避开进入壁垒,快速进入目标市场;成功的合并可以帮助企业取得协同效应,从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范围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努力效果;并购活动有利于克服企业负外部性减少竞争,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由于商誉不定性和预估企业市值的不准确性,企业合并可能并不能发挥经营优势,典型的问题如:商誉会计处理难度较大,计量方法不能完全反映目標企业价值;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融资成本高;财务估值不准确以及企业单一的并购财务形式。因此,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合并方必须采用科学的立体式估值体系进行评估,拓宽筹资渠道,降低并购成本,合理评估被并购方价值和采取混合型支付方式共同完成并购。

参考文献

[1]刘永泽,黄晨忱,苏春华.关于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13(09).

[2]吴娟.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财会通讯,2015(29).

[3]刘蕊丛.企业并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06,(27).

作者简介:黄珏(1992-),男,汉族,江苏,贵州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实务;陆宏焰(1992-),女,布依族,贵州都匀,贵州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成本管理。

作者:黄珏 陆宏焰

上一篇: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论文下一篇:媒介报刊理论认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