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投资分析论文

2022-07-03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4月14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企业感到最具直接投资魅力的国家是中国,第2位是印度。这一对87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投资分析人士和专家的调查结果预测,由于世界经济和跨国企业并购情况好转,2004年世界海外直接投资将在时隔4年后出现增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并购投资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并购投资分析论文 篇1: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研讨

摘要: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角度,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能力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应用能力;案例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会计、公司财务、金融、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利用专业知识分析企业财务问题,并进行决策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专业应用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什么?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这种应用能力?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角度,对此进行讨论与分析。

1财务管理应用能力的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体现在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资本的竞争,而资本的竞争必须通过人才的竞争来实现。企业的财务工作实践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了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控制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我们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规划、预算编制与预测。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资金及资金的有效运动是核心和关键,对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及其运动的安排及预测是保证企业按计划实施经营工作的关键。不仅需要从总体上对企业的资金及资金运动进行规划,还需要从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对资金及运动情况进行预先分析和详细的计算,这项工作被称之为“预算编制”工作。(2)成本分析与控制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分析成本,控制成本的工作,利润取决于收入和成本两个因素,降低成本是企业实现效益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工作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3)投资分析与决策。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中的发展是通过不断的对内对外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利润来实现的。因此,投资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一样,是企业重要的经营活动,无论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投资分析与决策工作都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4)财务分析与风险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与风险需要随时掌握与了解,这样,才能更好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经营工作顺利进行,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

从以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项重要职能来看,财务管理应用能力具体体现在:(1)利用财务资料进行预算的能力。(2)利用财务资料进行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的能力。(3)利用相关资料进行投资分析与决策的能力。(4)利用财务资料,发现财务风险并能正确评估风险的能力。

2培养财务管理应用能力的方法與途径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清楚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应用能力,而这些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遵循一定的途径,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实施。我们应该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空洞无物、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

2.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知识点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案例研究式等多种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其目的是解决在理论教学中,学生无法见到企业真实的投资、融资、股利分配和日常现金流管理等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和开发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在课堂中适时穿插各类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实例应用,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各类上市公司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使学生了解投资、融资、股利分配和日常现金流管理的流程,促进学生的决策意识,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模拟股市投资大赛”和“财务决策大赛”等学科竞赛,使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和环境,挖掘学生的自身价值,培养学生掌控风险意识和运筹帷幄的能力。

2.2理论阐述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相关案例为背景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见解,进行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把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融入案例教学之中,使学生通过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通过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更透彻的剖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创新,从内容上应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案例分析,即根据教学目的,由教师选择确定相关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分析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案例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和了解财务管理中成本分析、投资、财务预算等理论的实践基础。例如在讲到企业并购时,可以用联想并购IBM,吉利并购沃尔沃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案例向学生讲解,着重分析为什么出现这些并购事件;以及并购各方的目标及背景,从而让学生从总体上认识风险与市场回报的关系,案例基于事实,让学生能有更深入的感受和现实感。另一类是案例设计,由教师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给出相应材料,设计决策问题,由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并作决策。例如项目投资的选择设计,由教师给定若干项目,和资金约束条件,由学生根据项目投资分析的相关理论对各项目进行分析和决策。简洁和有力的案例,让学生在这些案例分析活动中逐渐培养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能力。

财务管理应用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明确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定量思维的习惯,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方法,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例子恰当的引入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在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其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探讨

作者:郝德强

企业并购投资分析论文 篇2:

中国名列全球最具投资魅力国家排行首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4月14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企业感到最具直接投资魅力的国家是中国,第2位是印度。

这一对87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投资分析人士和专家的调查结果预测,由于世界经济和跨国企业并购情况好转,2004年世界海外直接投资将在时隔4年后出现增长。名列投资人气排行榜第3位的是美国,第4位是泰国,第5位是将于5月加入欧盟的波兰和捷克,墨西哥和马来西亚并列第7位。英国名列第9,新加坡和韩国并列第10。

对于2004年到2005年的经济发展前景,77%的专家认为会较目前现状有大幅度的改善,对于2006年到2007年的全球投资前景,81%的专家认为会有所改善。88%的专家对于亚太地区的投资前景非常的乐观。在这一地区中国和印度包揽了冠亚军。其次是泰国、新加坡和韩国。除了这一地区本身制造业强项外,该调查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中,亚太地区在银行、保险、商业服务、旅游、运输、IT相关服务产业、零售批发上都将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在汽车制造、机械、化工、运输设备行业都将有很大的潜力。

在北美和西欧地区,美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在电子产品、机械制造、运输设备、汽车、铁道机车是最强势的产业,在服务领域,运输和商业服务仍然被看好。但是对于西欧的经济复苏,调查报告持不明朗态度。

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墨西哥、巴西和智利,传统的金属产品、采矿业、石油和农业在短期内还是处于领先地位。该报告认为,在这一地区非金属产品、食品和饮料业、化工产业、纺织业、服装业和皮革工业都存在很大潜力。

在中东欧地区胜出的国家依次是波兰、捷克、俄罗斯、罗马尼亚。专家希望这些地区能够增加食品饮料业、汽车和其他运输设备方面的投资。

作者:夏襄蓉

企业并购投资分析论文 篇3:

从“新冠”疫情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范

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2013年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又为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为了应对国内市场竞争和市场饱和的需要,“走出去”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选择。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等环境的复杂,很多走出去的企业并非能够如愿以偿,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各国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对于我国企业,如何在这动荡的大环境下活下来,成了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本次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及我国企业的影响入手,通过分析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企业应如何在海外扩张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价值的保值及增值。

一、“新冠疫情”对全球及企业的影响

1.新冠疫情对我国企业的挑战。虽然全球化带给我国企业众多发展机会,但因为各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差别较大,企业“走出去”必然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迅速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各个国家为了应对疫情,不得不阻断人流,甚至进行封国封城的决策,这就使得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受阻,消费者需求迅速降低,外部需求的快速收缩。受疫情影响,我国国内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消费,另外是投资和进出口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方面,由于我国在全球经济份额中的比重较高,全球消费品、部分中间品以及大宗商品市场都会遭受较为严重的冲击。从微观企业角度来看,首先,中小企业受冲击程度较大,企业受疫情影响停产时期,房租、工资、利息等经营成本占比日益攀升,收益难以预期,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传导,引发局部性危机。其次,外贸及跨国企业影响较大,全球疫情使得国际产业链的迅速受阻,导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出现断供断需的情况,而且全球各个国家的防控力度不同,导致疫情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病毒还可能与我们长期共存,这就十分考验一个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种突发事件,是否建立起了足夠强的风险防范系统和能力,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和挑战。

2.新冠疫情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新冠病毒对全球形势和全球经济将产生深远影响,我国企业应如何迅速应对这种危机与变化,一是需要认清事实,二是在于快速行动。①提高核心技术生产力。在全球爆发疫情期间,我国的制造能力得到凸显,尤其是在防疫抗疫物资方面,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以及护目镜等防护设备、低值耗材、中医药药剂等,为全球各个国家提供了大量的防护物资,保障了全球物资的供应安全,展现了世界大国的生产制造能力,也展现了我国是世界制造业核心的姿态。我国企业要想长期获得这项优势,势必要在优质制造实力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方面继续努力,应通过“走出去”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高端产业,提升企业品牌,“中国制造”不能止步于加工组装年代,也应该有自主设计、自主品牌以及自主核心技术,即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立足之本。②增强产业链的行业集中度。我国企业应继续强化产业链的各阶段核心企业优势,适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国内企业产业升级要保持合理的路径,均衡配置应从低端、中端到高端产业,保持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不是尽数淘汰低端,从而避免产业链的过度金融化、产业空心化和高端产业一股独大的状况。各个阶段的核心企业,也应该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提高国内及全球市场份额,从而提升行业战略地位;通过全球化取得充足廉价的生产原料和劳动力,降低成本费用,从而提升企业利润及价值;通过获取全球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经营网络及专业人才等,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③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规范成熟的海外资本市场不仅使中国企业迅速获得全球资本,而且立竿见影地转变了企业经营机制。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走出去”的战略,丰富我国商品和资本出境的支点,帮助企业分散和转移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风险。接下来我国企业应继续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加强和周边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合作,增强集体的抗风险能力。把企业竞争从单纯的生产竞争和营销竞争扩展到技术创新的竞争,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职能,在企业内部实现技术创新的制度化。另外,提高企业的现金制造能力,即企业的资产的盈利能力、资本的盈利能力和商品经营的盈利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风险防范的目的。

二、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战略多元化与财务战略支撑的矛盾。近年来,多元化作为一项企业战略决策,成为企业产业改造、模式转化和规模升级最常用的策略,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多元化战略带给企业的不仅是利润的增加,分散了经营风险,也激发了企业内部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然而,多元化战略不可避免的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要求企业要有健康而充足的资金流以及其他企业资源,需要避免业务或产品线过于分散导致资金链过长的情形。过度的多元化战略可能会造成企业现金流不足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财务杠杆可能会因为不断的多元化投资而持续升高,当企业的财务战略和资金量无法支持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时,多元化战略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利益,还会侵蚀企业的核心能力,增加企业的财务危机。

2.资金预算分散导致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海外扩张过程中,不注重核心业务的开发,业务或服务过于分散化,导致有限的资金预算被分散,降低了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的资金能力,核心业务或主营业务得不到足够的资源保证,企业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不注重核心业务的开发和保证,还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短期资本收益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侵蚀了企业核心业务,引发恶性循环,核心业务不断补给非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不断损耗核心业务,这种不健康的循环环境最终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甚至将企业拖垮。

3.经理层的行政化和短期化,使企业财务战略受到影响。财务战略制定需要高层的长期战略引导,而财务战略的实施则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企业提供主要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产生现金流,用于投资运营或者扩大规模,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当企业过度多元化和快速扩张战略实施后,导致企业的资本经营超越了产品经营,而决策者发现资本经营赚钱的速度和扩张规模远远超过产品经营,这就导致经理层的行政化和短期化,加速了企业战略的非理性,资金被过度用在“短、快、平”项目,导致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被扭曲,财务战略也无法支撑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建议

1.长期战略制定是先导。企业应全方位多角度布局海外战略,用全球视野来分析行业特点、竞争格局和自身能力,明确战略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战略管理体系。 在战略制定过程中,要以资源全球配置的视角来多层次提升企业价值,激发企业的价值创造潜力,促进业务的良好发展。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使得企业价值指标和实际业务相挂钩,引导企业资源流向高效率和价值的区域。企业在海外布局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在企业整体战略下做到稳步扩张,发展优质项目或业务,从而促进企业基业长青。

2.认真研究投资地的政治风险是公司“走出去”的前提。必须深入评估投资地的政治背景、政府政策及发展趋势。欧美等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成熟的金融市场、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稳定的政治环境,治理結构相对较为完善,但也存在严格的政治审查和工会抵制情绪。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对外资的审查一直在收紧,为了抑制我国的发展,政治方面还制造一些矛盾与争端,如去年的贸易摩擦。尤其是新冠疫情对全球的经济产生影响,美国势必会变本加厉,限制我国企业的投资与发展。对于治理结构相对较为薄弱的国家,需要关注该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及宗教等情况,政治动乱及战争很可能导致企业投资血本无归;还有由于政治领导的更替导致被征收及国有化或者政府违约的风险;再有由于语言、文化和理念的差异,造成内外部资源协调沟通困难,对境外商业法律环境和盈利模式理解不深,导致企业不能正确识别关键风险点,在尽职调查中不能充分了解投资过程的风险及评估,就会增加企业的风险。

3.避免误区是企业财务战略实现的保障。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因为急于海外扩张,在战略上有一些误区,这给企业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企业应认识到这些误区,从而在以后的海外发展战略过程中,避免这些误区才是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的保障,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保障。第一个误区就是我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战略中过于偏重所在国的投资利益,我国很多企业海外扩张的都是需要大量投资额和投资期限较长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企业的资金投资回报周期延长,股东回报率降低,流动资金被占用,财务杠杆提高,从而阻碍了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战略的支持与保障。企业在海外发展中应对项目做充分的价值评估和可行性研究。第二个误区就是我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战略上存在盲目扩张,战略过度多元化的问题,导致企业有限的资源被分散,不能聚焦主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还有就是造成企业间的资源关联程度低而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剧增。同时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产品开发成本。企业实施“归核化”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是走出去的保证。

4.程序规范化是长期战略投资管理的要诀。规范的程序是投资成功的保证,任何长期的战略投资,必须做好投资的财务损益模型,投资分析可行性报告要在公司的财务战略中加以体现,并且必须在董事会通过备案,纳入高管层的考核目标。在对项目进行长期战略投资评估时,淘汰那些没有现金流回报的投资,因为这些投资只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战略实效,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战略的实现;在对项目投资分析时,要考虑项目是否与现阶段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相适应,要能够充分整合企业的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长期战略投资要纳入高层考核目标,以公司的长远利益、责任和风险综合评价投资项目的可发展型,并要使得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最终的价值增值。[基金本项目:“‘走出去’的价值创造--跨国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率的定量分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校级科研孵化项目(2018W09)]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作者:张玉缺

上一篇: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区域金融政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