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概念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不得不对自身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之一,对企业的发展举足轻重。本文主要通过对大数据视角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思考,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财务风险概念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财务风险概念分析论文 篇1: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预测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情况,对企业经济进行有效控制,以便更好地推动企业的运营发展。企业如果没有给予财务预算管理足够重视,或管理方法不当,势必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不堪,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盲目增加,对企业的经济造成的损失不可预算。故此,加大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完善财务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企业领导层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具有战略作用。

一、企業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分析

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财务预算的准确与否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运作直接产生影响。预算管理主要是由经营预算——资本预算两部分综合组成的预估现金流为基础,运用价值衡量法对企业年度的工作计划、预测、控制和分析以及决策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财务和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的实时监控。为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保证企业的资金流转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压力当中获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二、企业要有一个准确的编制预算原则

企业如果想更好地对预算进行管理,遵循三点原则是根本。

首先,实事求是地进行预算编制;第二,要因地制宜地编制预算;第三,遵循成本效益,在此基础上进行编制预算。

直白一点来说,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将预算的可操作性考虑其中,编制出来的预算要符合企业的实际,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真正需求。与此同时,编制出来的预算要保证其稳定性,还要确保预算能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修改。此外,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企业还要有效控制预算的范围,能合理地解决一些较为特殊的问题。当企业一旦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更加顺畅。

三、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职能部门之一,在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及时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都能及时实现信息共享、交换及无缝链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同时,也要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所具备的优势,对预算执行及预算资金的分配等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控制,将市场发展规律及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围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工作,不断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使财务预算更好地发挥规避财务风险的作用。这样才能促进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有利于实现企业预期发展目标。

四、加大监管的力度

新时期下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利器,企业将财务预算管理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之中,是企业推进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企业在制定好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大管理力度,要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能真正贯彻实施,而且还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贡献。比如,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在经济、精神等方面要给予足够奖励。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出现怠工的人员要给予一定惩处。善于借助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把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投身到工作中的热情调动出来,这样,在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能使企业科学有序地进行,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不败之地。

五、不断完善财务考核体系

企业应该定期进行预算考核,唯有如此,财务预算才能得到有效保证。故此,企业内部应该成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考核小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还需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在此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将财务预算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为企业其他员工树立榜样,鼓励更多的员工积极参与到财务预算当中。考核系统也能提高企业内众人员对财务预算的重视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财务预算在企业内实施的困难度。

总体来说,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确保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之一,财务预算管理科学有效执行,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运行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故此,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切实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析企业自身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究出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方案,不断提高财务的预算管理水平,为企业获得长久、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为天津新世界环渤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邢雪姣

财务风险概念分析论文 篇2:

大数据视角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思考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不得不对自身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之一,对企业的发展举足轻重。本文主要通过对大数据视角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思考,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  财务共享  服务  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共享水平提升可以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适应环境能力,进一步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但当前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对财务共享理解不够全面深入,使得在自身管理中相关财务共享水平没能得到很好提升,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1 财务共享服务相关概念分析

1.1 财务共享概念分析

财务共享是一种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中信息技术为财务流程的优化提供基础,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企业通过财务共享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企业创造营收,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企业在财务共享中可以从大数据视角出发,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1.2 财务共享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

1.2.1 协调财务与业务部门关系强化人员管理

共享服务中财务与业务部门关系更加密切,使得财务部门可以为企业业务增加提供必要支持,而业务的拓展又进一步促进了财务管理优化。当前财务与业务的具体情况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有所差异,笔者结合前人研究与当前企业实践总结,企业财务与业务主要模式为财务管理职能的分散。当前一部分企业将绩效考核职能分派给业务部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财务对业务支持力度,但同时使得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相关绩效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下降。还有一部分企业使用财务共享模式,打破传统限制,财务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共处一室,对业务人员绩效、薪资等都属于财务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但业务人员对绩效、薪资等财务内容具有建议权利,在共享模式下全面协调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平衡,促进了企业人员管理强度增加。

1.2.2 分化财务管理人员形成更具层次的财务管理团队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可以分化财务管理人员形成更具层次的财务管理团队。由于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中比较繁琐的基础财务管理职能逐渐被SSC所承担。使得财务管理人员逐渐解放,流向财务管理更高层面,通过管理人员与服务中心实现全局财务管控,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大局观。另外,由于财务共享模式运用,财务人员被迫转型,促进了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优质财务管理团队的打造[1]。同时,由于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交由SSC财务人员处理,对这部分财务人员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员工只需了解相关方面的规则与制度便可以轻松上手,进一步简化财务管理,优化财务管理层次,实现系统化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准促进企业发展。

2 大数据背景下对财务共享服务造成的影响分析

2.1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创新能力提升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創新能力被迫提升,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不断适应环境与提升自身实力提供了可能。首先,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不得不优化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利用先进的技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创新财务管理流程。例如,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要想得到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应用云计算、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能力,提升企业财务服务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其次,大数据背景下财务服务模式由内而外的运用实践。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不仅停留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在企业外部财务管理中也偶有看到财务共享服务的踪影,深化了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运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例如,当前财务数据量的与日俱增、全产业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运用等现象。

2.2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数据处理能力提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数据处理能力逐渐提升,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首先,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风险因素控制能力提升。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为企业提供海量的财务信息之外,也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例如财务数据保密难、财务信息防窃难等风险问题。所以,企业为了确保自身信息安全就不得不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其次,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信息处理能力提升。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信息进行筛选能力有限。企业不得不提升财务信息筛选能力,将一些与自身企业发展无用的信息进行剔除,保障企业财务信息有效性。最后,非结构化信息数量增加。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非结构性信息逐渐增加,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非结构财务信息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便需要企业不断提升非结构性财务信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3 大数据视角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策略分析

3.1 企业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的财务信息分析能力,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企业可以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的财务信息分享能力,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有效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分析能力,以便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首先,企业需要提升大数据背景下相关技术运用。企业在对财务共享模式进行管理时可以适当增加先进技术的运用,提升管理智能化与现代化水平,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例如,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可以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相关财务信息数据的有效处理与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企业需要注重技术人员运用,保障大数据背景下相关技术可以有效运用,为财务共享服务水平提升提供人才保障[2]。

其次,企业需要增加财务信息处理深度,提升财务共享服务水平。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需要不断增加财务信息处理深度,对一些特殊财务信息处理不可流于表面,要对财务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分析财务信息之间相关关系,方便企业抓住经济环境变化,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策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进一步发展。在财务信息数据处理深度方面,企业需要分派专业的人员进行全角度分析,提升非结构性财务信息的处理深度,全面掌握财务情况,为企业发展提供依据。

最后,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科学选择财务信息。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需要适当选择相关财务信息数据,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科学利用,提升自身财务分析能力。企业在财务信息数据分析过程中可提前制定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标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促进企业发展[3]。

3.2 企业注重财务共享服务中相关风险控制,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要注重财务共享服务中相关风险控制,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风险控制中可以从技术运用风险控制、信息风险控制、财务风险分析预防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财务共享服务水平。

首先,企業需要对财务共享服务运用的相关技术风险进行控制,保障财务信息安全。企业在财务技术风险控制中需要注重技术选择与技术安全防范,以便提升财务共享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可以完善相关技术检测体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提升技术检测水平,从选择阶段提升技术安全系数。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先进技术运用还需要配置相关技术人员对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监督,方便及时预防技术风险因素,提升技术安全系数。

其次,企业需要对信息风险进行控制,从根本上保障财务信息安全。企业在财务信息安全控制方面可以从信息采集渠道、信息加密保护两方面入手,提升信息安全系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准。企业需要先从信息采集渠道控制开始,控制信息内部渠道与外部渠道,确保信息安全无误。另外,企业从信息加密保护方面提升信息安全系数。企业可以采用自主研发的安全系统,对财务信息进行保护,避免财务信息出现泄漏与损失,保障财务信息安全[4]。

最后,企业需要注重财务风险分析预防。企业可以针对自身发展情况比对企业发展情况,从纵横两个方向入手分析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利用专家研究法分析每项财务风险发生概率,提前制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提升财务安全系数,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3.3 优化财务共享服务流程,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企业在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中可以优化财务共享服务流程,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促进企业发展。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流程优化方面可以从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完善操作流程体系、优化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流程。

首先,企业需要优化业务管理流程。业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业务管理流程,保障企业业务可以有序开展,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在业务流程优化方面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以与业务部门及时沟通,加深对业务理解,之后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在业务财务管理流程优化中还可以就相关优化策略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进一步提升业务管理流程优化程度,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准。

其次,企业需要完善操作流程体系。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可以完善操作流程体系,明确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企业相关日常操作流程,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另外,在企业流程标准优化之后,企业需要分派专业人员对操作流程优化之后各部门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障优化深入。

最后,企业需要优化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流程。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需要优化财务信息收集与传递流程,方便企业管理层可以第一时间熟知相关信息并制定相关管理策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及时对制定策略进行传递,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5]。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视角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需要企业科学有序,以便全面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自身发展。企业一般可从企业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的财务信息分析能力、企业注重财务共享服务中相关风险控制、优化财务共享服务流程等方面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程平,万家盛.大数据下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A集团资金管理[J].会计之友,2017(06).

王文东.大数据时代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创建[J].时代金融,2018(02).

程平,赵敬兰.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J].会计之友,2017(04).

冯玲.试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J].会计之友,2017(06).

王文彬.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构建研究[J].财讯,2019(08).

作者:张东恒

财务风险概念分析论文 篇3:

能源型国企财务管理与轻资产运营研究

摘 要:能源行业不属于轻资产行业,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能源型国企仍然可以开展轻资产运营。首先,从财务风险防范和经营业绩考核两方面,说明能源型国企轻资产运营的重要性;然后,利用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提出能源型国企可以采用业务外包、“互联网+”模式、融资租赁、战略联盟等方式开展轻资产运营。

关键词:能源型;财务管理;轻资产

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国企轻资产运营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正在被不少国企积极探索与实践。而目前理论界的研究相对滞后,虽然对轻资产运营的内容做出了大量描述,但是在概念上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认为轻资产运营是企业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杠杆手段,扩大可利用的外界资源,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企业的轻资产占用资金较少,显得轻便灵活,财务上通常指无形资产,包括企业品牌、管理经验、治理制度、客户关系、企业文化等。相反,企业的重资产占用资金较多,显得沉重固化,财务上通常指固定资产,包括厂房、设备、资源储备等。不同行业涉足轻资产运营的程度不同,能源行业不属于轻资产行业,但能源型国企仍然可以开展轻资产运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一、财务风险防范要求轻资产运营

能源型国企大多属于周期性重工业,在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很多问题即使出现了,也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解决;在行业低速调整时期,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长久积累的问题急需解决,财务风险防范变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可以发现,重资产运营既是造成财务成本过高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信用评级下调的重要因素。相应的解决办法是提高轻资产运营的程度,以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一)重资产运营是造成财务成本过高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重资产运营模式下,能源型国企在建设厂矿和购买设备时,需要投入巨额的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投入的资金成本只能在后期漫长的生产经营中逐步回收。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大,人员配置多,运营支出多,现金流动慢,所以企业的财务负担很重。一旦在宏观经济层面或者微观企业层面出现不利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将出现亏损,亏损侵蚀资产基础,企业资金回收风险很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能源型国企要做到提质增效,离不开去产能,减少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增加轻资产的比例。轻资产投入主要涉及研发成本、推广成本等,不需要企业在前期集中投入大额资金,企业可以在后期生产经营中逐步投入,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而且,企业可以随市场变化调节资金投入额度,增强财务管理的适应性。

(二)重资产运营是引发信用评级下调的重要因素

考察2015—2016年的企业债券市场可以发现,企业债券违约事件接连发生,违约范围不断扩大,发债主体从民营企业扩大到国有企业,债券类型涉及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多种类型。虽然从市场整体来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周期性重工业受到的冲击较大,部分企业债券违约属于正常现象,一定的优胜劣汰将推动市场进入良性循环,但是对于处于风口浪尖的周期性重工业来说,正在经历着市场的严峻考验。

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由于担心一些能源型国企的债券违约,可能提前下调企业的债券评级。而一旦企业的某一只债券评级被下调,市场投资者为了规避信用风险,会尽量远离该企业发行的各个品种、各个期限的债券。该企业的债券在市场中被快速抛售,企业融资环境在短期内严重恶化,陷入恶性循环。在遭遇债务到期高峰或者整体流动性收紧等不利情况时,个别企业只能选择破产或被兼并重组,破产又将给整个周期性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引发连锁反应。

二、经营业绩考核要求轻资产运营

国资委对国企负责人进行经营业绩考核,向国企负责人发出了清晰的信号。国企按照考核目标制订经营计划,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确保完成考核目标。目前,对央企负责人考核的一个主要依据是《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地方国企考核也基本上参照此办法,根据地方的特色制定考核细则。在办法的现行版本中,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是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英文简称EVA),这两个指标对国企的经营目标和行为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一)利润总额指标

按照办法的考核计分细则,利润总额是指经核定的企业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指标计分以基准值为基础,基准值根据上年实际完成值和前三年实际完成值平均值的较低值确定。而利润总额目标值可能高于基准值,也可能低于基准值,这会直接影响考核指标的最后得分。由于利润总额指标以企业盈利为考核目标,简单、直观、明确,是国企负责人在经营决策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

利润总额指标便于企业集团组织和细化分解任务。一般情况下,企业年度预算按照“分级编制、逐级汇总、对口审核、统一协调”的程序进行编制。集团将预算目标分解后下达各子分公司,子分公司按照预算编制依据,详细分析行业市场形势,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实际,合理编制预算草案并上报集团。集团审议后再将平衡后的预算目标下达各子分公司,子分公司编制正式预算方案并上报集团。在整个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预算目标,将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关系,放弃占用资金多而盈利能力弱的重资产项目投资。

(二)经济增加值指标

按照办法的考核计分细则,EVA是指经核定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EVA指标计分以基准值为基础,基准值根据上年实际完成值和前三年实际完成值平均值的较低值确定。而EVA目标值可能高于基准值,也可能低于基准值,这会直接影响考核指标的最后得分。由于EVA指标考察了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成本,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是国企负责人在经营决策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能源型国企过去在强大的银行信贷支持下,不断扩大重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债务融资规模,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资本利用效率下降。EVA指标考核国企负责人是否在最大化维护股东的利益,使股东利益得到充分保障,能够抑制一些企业的投资冲动。企业在编制投资预算时突出EVA的价值导向作用,坚持资本效率优先原则,推动资源投向核心战略领域和盈利能力强的业务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交易成本理论对轻资产运营的启发

交易成本理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对企业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表述。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科斯(Coase)和威廉姆森(Williamson),前者开创了理论,后者则提升了理论的应用价值。通过对两位学者提出的概念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能源型国企开展轻资产运营的一些具体操作方式,如业务外包和融资租赁等。

(一)交易成本概念思想启发

科斯在《企业的本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认为企业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两种方式具有替代关系。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源时产生组织成本,在外部市场配置资源时产生交易成本,资源到底应该在企业内部配置还是在外部市场配置取决于对两种成本的比较。当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低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时,适合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源,企业趋向封闭,边界变得清晰;而当企业内部组织成本高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时,适合在外部市场配置资源,企业趋向开放,边界变得模糊。

能源型国企的下属公司多为生产企业,大型生产设备在购买、保养和维修时都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额资金。把企业资金变成了固定资产,就减少了流动资金,当企业需要更新换代设备时会面临融资压力。能源型国企应该广泛开展设备类固定资产的融资租赁,以租赁方式解决财务上的资金短缺问题,应对生产中的设备技术升级问题。能源型国企不但可以在国内市场上租入常规生产设备,而且可以到国际市场上租入代表最新技术的生产设备,尽早获得国际先进生产能力,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资产专用性概念思想启发

威廉姆森为了使交易成本分析更具操作性,提出了“资产专用性”概念,认为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不同。一些资产的专用性很强,企业需要和对方建立一种稳定、长久的契约关系,以保证企业能够正常、持续的生产经营。如高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企业如果重新培养人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费用,企业应该把高技术人才留在内部。而另一些资产的专用性不强,却在市场中的通用性较强,企业只需要和对方建立一种灵活、短期的契约关系。如对于一般操作性劳动力,企业应该主要在市场中配置。

能源型国企的下属公司需要大量劳动用工,人工成本支出很大。为了节约人工成本,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特点,选择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外部市场配置用工。在主营业务必需的、关键的、重要的岗位上,企业需要培养技术方面和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企业适合采用劳动合同制用工,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在一些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辅助岗位、服务岗位上,企业适合采用劳务派遣用工或者进行业务外包,企业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或者企业对外签订业务外包协议。

四、社会网络理论对轻资产运营的启发

社会网络理论开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社会学和管理学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布迪厄(Bourdieu)、科尔曼(Coleman)以及博特(Burt)。格兰诺维特最初对理论做出贡献,后三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发展了理论。我们通过对后三位学者提出的概念分析,从中发现能源型国企开展轻资产运营的更多操作方式,如战略联盟和“互联网+”模式等。

(一)社会资本概念思想启发

布迪厄和科尔曼将社会关系或社会网络看作是一种资本,称为“社会资本”。当企业与外部发生联系,具有某种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上就会形成社会网络,网络能够促进企业之间合作,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资源。这种情形可以不断复制,当企业认识到社会网络的资本价值,企业会按照已经形成的网络特征,继续搜寻找到符合这种特征的合作者,从而增加企业的社会资本。企业与外界联系得越多,具有的社会关系越多,形成的社会网络越多,则企业获取资源的渠道越多,企业拥有的社会资本就越多。

能源型国企过去偏重于重资产运营、轻资产运营的程度较低。一个快速提升企业能力的方法是对外建立战略联盟,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利用更多的社会网络来获取资源,企业以较少的资本投入来完成战略目标任务。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可以多种多样,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属于关系松散型战略联盟,而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属于关系紧密型战略联盟。合作中重要的是,双方需要建立起信任关系,减少不确定性,使战略联盟能够发挥实质性作用。

(二)结构洞概念思想启发

博特在《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结构洞”概念,认为在社会网络中存在结构洞现象,如有些企业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而有些企业之间不存在直接联系,从网络整体来看,没有直接联系的地方好像网络中出现了一个个空洞。这时在网络中必然有企业处于搭桥的地位,那些没有直接联系的企业通过搭桥建立起间接联系,企业之间的信息和资源都通过搭桥传递。占据搭桥地位的企业具有获取信息的优势,信息优势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现机会,以及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威胁。企业若要保持竞争优势,还需要不断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及时掌握更多的信息。

能源型国企的轻资产运营需要掌握信息优势,提高在合作中对资源的控制力,“互联网+”模式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帮助企业提升轻资产运营水平。企业在产品设计、物资采购、生产组织、商品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业务流程改造,模糊企业内外部边界,高效快捷地整合内外部资源,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同时,企业财务部门需要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开发以互联网资源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工具,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联合其他部门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对企业业务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控。

五、结语

从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风格看,轻资产运营企业越来越受到市场投资者欢迎,市场中已经出现了聚焦轻资产运营公司的主题投资基金。原先投向能源行业、加工制造业的大量资本,正在快速转向信息服务业、体育传媒业等轻资产行业。能源行业要吸引市场资金,需要更新商业模式。能源行业不属于轻资产行业,但能源型国企利用业务外包、融资租赁、战略联盟和“互联网+”模式等各种方式,完全可以逐步开展轻资产运营,减少对重资产的投入依赖,降低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对能源型国企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从能源型国企的财务管理实践出发,根据财务风险防范需要,以及对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政策要求,论证了能源型国企开展轻资产运营的重要性。在战略实施上,本文依据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式。在深化国企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能源型国企面临重资产运营带来的诸多问题,轻资产运营是一种解题思路,国企应该在重资产上做减法,在轻资产上做加法,提高轻资产运营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郭青.能源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并购研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4):52-54.

[2] 姚小涛,席酉民.社会网络理论及其在企业研究中的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2-27.

[3] Burt R.S.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4] Williamson O.E.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齐静 齐锋

上一篇:儿童发展音乐艺术论文下一篇:当代艺术素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