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分析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概念分析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对于养老旅游这个概念的研究是为了了解其基本的性质,正确理解并探索养老旅游的本质,以保证养老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服务以及人口福利等能够从根本的现象中进行问题的分析。对旅游养老本质的分析,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包括人的需求和身体的本能审美以及人与人之间交流程度这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篇:概念分析论文范文

新闻标题的概念隐喻分析

摘 要:本文以Lakoff&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选取2016年间出版的《经济学人》中“中国”专栏新闻标题作为语料,对新闻标题中运用的概念隐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揭示了概念隐喻在构建丰富的话语意义、帮助受众理解抽象概念和事物以及激发读者对特定事物或事件的思维和推理等方面的作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同时能对中国同类报刊杂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關键词:《经济学人》; 新闻标题; 概念隐喻; 认知作用

一、研究背景

隐喻(metaphor),作为人类认识和表达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人们认识新领域、新概念的重要认知工具。长期以来,隐喻研究在不断的批判和继承中推陈出新,经历了从传统修辞手法分析到认知角度研究,再到如今的跨学科探讨,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和多学科的多元态势,成为语言研究中发展最为迅速和极具意义的领域之一,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蔡龙权,2003)。

美国语言学家Lakoff& Johnson(1980)在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开创性地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其核心观点认为概念隐喻的实质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个领域,其工作机制被定义为基于意象图式(image schema)的从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mapping)过程。换言之,人们往往用具体的、熟悉的、简单的、有形的概念去认知和体验抽象的、不熟悉的、复杂的、无形的概念。由此隐喻不仅仅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根据Lakoff和 Johnson的理论,概念隐喻可因不同源域主要划分成三大类: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结构隐喻是以一种概念隐喻性地构造另一个概念,如“Time is money”,“Argument is war”。本体隐喻是指将抽象、模糊的概念、感情、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具体有形的实体,从而对其进行物理性描写,包括指称、量化、范畴化等,人类隐喻便是其标志之一。方位隐喻则是指运用上下、内外、远近、前后等空间方位概念来阐释另一个概念,如“I am feeling up”便是通过“up”这一方位词隐喻性地表现出高昂情绪。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文收集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经济学人》“中国”专栏里的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其中运用隐喻的标题逐一进行分类和概念隐喻分析。研究发现,语料库中的121个新闻标题中有58个标题运用了概念隐喻,这些隐喻可以根据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大范畴进一步细化分成11种隐喻类型。其中,人类隐喻、冲突隐喻和旅行隐喻的出现频率最高。笔者选取六种标志性的概念隐喻进行实例分析,揭示概念隐喻是如何发挥构建丰富的话语意义、帮助受众理解抽象概念和事物以及激发读者对特定事物事件的思维和推理等作用的(束定芳,2000)。

(一)冲突隐喻

冲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了解各种冲突、对抗和战争,也将其与其它较为陌生、抽象的领域进行联系。在《经济学人》和其他经济政治新闻报道中常常能够看到冲突隐喻的出现。

(1)The Documentarian’s Battle(2016-10-01)

(2)Caught in the Middle(2016-12-17)

(3)Warning Shot(2016-12-24)

例(1)的新闻主要是写中国纪录片在近年来的变迁。标题中的“battle”一词便体现其发展受阻但依然不断突破的决心,其涵盖的概念隐喻是“DEVELOPMENT IS WAR”。例(2)的报道主要介绍了台湾在中美竞争下的处境,“caught”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其困窘的局面。例(3)的新闻系统性地整理介绍了南海问题,标题中的“warning shot”本意是指开枪警告,在这里被比做来自中国的严肃警告,体现出涉及主权领土问题时,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的立场和意志。由此可见,冲突隐喻一般涵盖对立的两方,它强调了目标域的竞争性、攻击性和潜在破坏性,使读者感受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激烈竞争。

(二)旅行隐喻

和冲突隐喻一样,旅行隐喻也属于结构隐喻,人们习惯用具体的旅行旅程来描述其他抽象或是陌生的事物事件。在这样一个跨域映射过程里,源域“旅行”中的旅行者、道路、目的地、路障分别对应目标域某事件的参与者、发展过程、发展目标、发展中遇到的阻碍等。

(1)The Burden of Ageing(2016-02-20)

(2)A Horror Confronted(2016-08-27)

例(1)主要报道了中国日趋增长的老龄化现象,标题中“burden”体现了该趋势对中国造成的巨大负担和负面影响,从而激发政府和人民通过有所作为来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例(2)则集中报道了当前国内受虐儿童的现状,标题中的“confront”表现出实施保护措施的重重困难。由于家庭自身原因和立法的不完善,有些儿童的正常权益依然无法得到保障,从而进一步引发了读者对这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心。研究发现,大多数旅行隐喻都是以未来为导向的,它不仅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更强调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有可能遇到的阻碍。

(三)建筑隐喻

建筑隐喻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源域,它包括了不同建筑物(房屋、工厂、道路、桥梁等)、交通工具和建筑工具。正如英国语言学家Charteris-Black(2004)在其批评隐喻分析中所说,建筑隐喻在语言使用中相当普遍,它甚至构成近四分之一政治文本中的概念隐喻。

(1)The class celling (2016-06-04)

(2)Our bulldozers, our rules (2016-07-02)

例(1)的新闻主要报道了中国城乡教育发展状况,“celling”一词原意为楼层之间的天花板,这里被隐喻作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从而强调了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例(2)的文章介绍了中国最新的外交政策,标题中出现的推土机是一种强有力的建造机械。该建筑隐喻不仅生动地表现出中国正在努力寻求更多改革和更高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创新进取的中国国家形象。事实上,在很多英语日常用语中,如“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pave the foundation”都运用了建筑隐喻。它们通常情况下都带有强烈的积极意义,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所要取得的进步。

(四)人类隐喻

人类隐喻,即“拟人”,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比喻方式,它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类特有的行为特点、个性感情等。“人”作为人们最为了解的源域之一,可以被映射到抽象陌生的政治经济目标域,从而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语篇并掌握其本质。

(1)A slow awakening (2016-02-20)

(2)Doubling down (2016-05-21)

例(1)所在的新闻主要介绍了在中国国内逐渐引起重视的乡村教育,标题中的“awakening”一词将中国政府比做了正在慢慢苏醒的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中国政府在教育改革方面正在積极作为。例(2)的新闻文章则集中报道了中国西藏地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的公路建设工作。标题中的“double down”本意是指赌博游戏中的双倍下注,而用在此语境不仅体现了该项工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危险,还表现了中国政府对其的高度重视和强大决心意志。新闻语篇中的人类隐喻常常将某些事物,如政府、国家等,刻画成人的形象。它能哭、能笑;会感到害怕、生气;会失去信心或充满干劲;会犯错误和反省自己,等等。这无疑能够拉近读者和新闻主体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代入日常生活来帮助读者更方便地阅读新闻。

(五)实体隐喻

人类和外部物质世界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当人类复杂的思维情感超出其自身的理解能力时,人类往往需要借助对物质世界的体验来认识和表达它们。换句话说,人类对物体的体验和接触提供了广泛的实体隐喻基础,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把事件、活动、情绪、思维等看作实体或物质。

(1)Rocking boats, shaking mountains (2016-05-28)

(2)The legacy of Sun Yat-sen (2016-11-05)

例(1)这篇新闻讲述了近年来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发展。这样的关系在标题中被隐喻成“摇摆的船只”和“震动的高山”,立即展示出其高度的紧张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例(2)的文章概括性地回顾了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标题中孙中山先生深远伟大的思想被比做了无价遗产,这样的实体隐喻既赞颂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又号召广大读者去进一步继承他的思想。总之,在实体隐喻中,人们将抽象的事物、情感、事件、状态等看作具体的有形的物质实体,从而对其进行量化和理解。

(六)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又作空间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是从一个空间源域到非空间目标域的动态映射。人们将这些产生时间很早、可以直接理解的方位概念,如上-下,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投射于其它更为复杂难懂的抽象概念之上,帮助人们更好地传达和认识客观世界。

(1)The rise of divorce (2016-01-23)

(2)Deep in the pit (2016-05-19)

例(1)的新闻主要统计了近几年国内离婚状况,标题中的“rise”便属于上下方位隐喻,这样的方位隐喻形象地体现了在数量上的变化。例(2)则属于深-浅方位隐喻,新闻涉及的是这段时间事故频发的采矿工业。标题中的“deep”体现了该行业的陷入困境和发展受阻。可以说上述这些方位隐喻为新闻语篇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概念隐喻在新闻标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概念隐喻构建了熟悉事物和未知事物之间的桥梁(胡壮麟,2004)。它帮助读者通过有形的、熟悉的、简单的、可见的概念来学习和认知抽象的、陌生的、复杂的、不可见的概念。在新闻语篇中,特别是经济政治语篇中,往往存在很多超出普通读者生活和认知范畴的专业术语或特有表达,使用概念隐喻可以大大促进读者对其的理解,同时还使新闻标题叙事更加鲜活形象,增强新闻本身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第二,概念隐喻构建了已知观点和新观点之间的桥梁。正如James F. Ross(1981)所说,隐喻用于刺激和调节人类的行为。新闻标题中很多概念隐喻在读者的大脑里形成特殊的映射,促进读者对某些特定的新闻事件或人物产生新的观点,激发出他们内心的情感。第三,概念隐喻构建了表意和内涵之间的桥梁。新闻标题中的很多概念隐喻背后涵盖了该媒体所代表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很多西方报刊媒体会利用这一点来有意推行和宣传某些观念,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些观念。因此,通过对概念隐喻的具体分析,读者能够从社会认知角度来理解概念隐喻及其系统的构建原理,了解新闻语篇是如何通过隐喻来传达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从而更加客观理智地对待隐喻背后所涵盖的思想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Charteris-Black, J. 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2]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 Ross, F. Portraying Analog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4]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2003(6):38-45

[5]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薛韵洁,女,本科生(现留学加拿大)。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通讯作者简介:刘祥海,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作者:薛韵洁 刘祥海

第二篇:养老旅游的概念分析

摘要:对于养老旅游这个概念的研究是为了了解其基本的性质,正确理解并探索养老旅游的本质,以保证养老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服务以及人口福利等能够从根本的现象中进行问题的分析。对旅游养老本质的分析,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包括人的需求和身体的本能审美以及人与人之间交流程度这两个基本特征。随着研究思路的逐渐开拓,最终我们可以在通常环境下发现,通过审美来实现旅游养老的统一和自由,是老年旅游的精髓所在。

关键词:养老旅游;老年旅游;旅游养老

引言

本文通过对养老旅游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养老旅游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建设内容。明确养老旅游的概念,对于指导养老旅游有着基础性的研究分析作用,避免了人们对相关研究概念的混淆造成研究对象的错位。我们要学习许多外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成功开发案例,学习了解他们的发展模式和思路,而不是照搬旅游业发展的开发模型进行养老旅游项目的开发,从而导致发生许多错误的行为。养老旅游的相关概念正是基于这一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才得出的,我们应当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以保证养老旅游的全面化、规范化。

一、养老旅游的相关介绍

(一)养老旅游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国际现有的标准来看,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的行列,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发展也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旅游与养老的合作探究概念在很长时间以前就有人提出,但是我国的学者在近几年来才对养老旅游的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学者们更偏重于对养老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研究,基础研究程度偏低,特别是对于相关的概念没有一个科学严谨的研究成果。“养老”和“旅游”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活动,对于养老旅游范围的界定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正确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了解养老旅游的概念。我们需要确认,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关系差别,是不能被理解为前后有因果关系的,把退休养老活动和旅行期间的养老旅游理解为前后关联存在有一定的偏差。养老旅游是建立在“旅游”的基础上,养老退休是目标,这一过程是在以旅游形式为支持的前提下产生,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整合在一起不能互相分离。养老由“养”字和“老”字组成,“养”这个词指的是教导、抚养、哺育等行为动作,而“老”字顾名思义就是指老人。因此,养老的过程就是指老人维持生命体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种处理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养老包括被动养老和主动养老两个概念。第一种养老是指消极的、被动的,是由于年龄增长迫不得已需要维持生命体征的过程;而第二个是指通过自身来主动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我们很容易发现,旅游养老的定义范畴是属于第二层次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证老年人丰富的生活内容。

(二)养老旅游的发展情况

目前,中国的旅游业正在经历着蓬勃发展的阶段,旅游相关企业的发展运作机制更加完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社会各界对养老旅游的高度重视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其自身发展的良好愿景也广受人们的关注,给养老旅游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通过对我国目前的老年旅游市场进行观察,其隐含的大量的旅游潜力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业的发展没有真正考虑过老年人的感受,缺乏有针对性的对老年人旅游推出的独特的旅游路线。对老年人的旅游路线进行更新换代以符合当代老人对于旅游的迫切需要,已经成为了当前旅游产业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养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内容和形式,从老年人的根本出行方式问题进行着手解决,更有助于旅游行业扩大老年人旅游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近年来,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多数都集中在季节和气候变化的阶段。许多老人为了选择一个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舒适环境,往往会选择去其他地方进行度假或者养老。与此同时,许多城市的旅游度假区的环境非常好,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通过相关人士了解到,仅在2016年的1月份,从哈尔滨市飞往海南省进行疗养的老年人就已经接近10万人。许多来自大城市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空气良好、环境舒适的乡下农村进行养生理疗,旅游人数有时甚至会超过当地居民的数量。在许多北方大城市比如大连市、哈尔滨市、沈阳市、北京市等地的老年人,往往会将浙江省、四川省、江苏省等地作为退休养老或者旅游的第一选择。

(三)养老旅游的本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空气、水、食物以及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存挑战。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身体的各项机能以及心理等因素较成年人相比有所减弱,他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更严格一些。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舒适的生活环境是老年人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到当地医疗、运输、生活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老年人想选择生活舒适、交通便利等具备良好生活条件的情况基本上是不现实的,老人养老最终可以选择的养老地点将不得不平衡多项生活条件来选择,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退休老人旅游目的地选择主要与气候和自然环境是否良好相关,海南省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得到许多老年人的青睐,其良好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很多人旅游向往的地方。一些旅游区还专门配备了相关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工作人员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的生活需要。通过对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养老旅游的性质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即老年人在非经常生活的环境中,通过审美的生存和自由来实现统一。养老旅游是对于更好生活的一种追求,是满足美学享受、与思维融会贯通的一种精神。养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观光服务项目的建设,必须以了解养老需求为前提,不但要为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加要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考虑到老年人生活的实际特点,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物质需要。

二、养老旅游概念分析

(一)养老旅游与老年旅游

随着我国社会的逐步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逐渐加快,许多专家们对退休老人旅游业的发展愈加关心。但是,在目前只存在理论研究而没有实践的情况下,对养老旅游概念的研究还不够具体,并没有深刻的对养老旅游的概念进行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养老旅游概念的重点在于“旅游”和“养老”这两个逻辑关系,这是对养老旅游定义的核心。保证精神上的满足和身体上的需要是养老旅游提出的核心理念,有关旅游部门只有基于养老退休和其他旅游等活动的相关概念之间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差异,才能够真正体会养老旅游的内涵。养老旅游是从老年人旅游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养老旅游是老年人旅游的一个分支,是指老年人在生活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只要活动的主体是老人,就被称为老年旅游。因此,要想对老年旅游和养老旅游进行区分,不能只从形式上入手,而应该在本质中寻找差别。

(二)养老旅游与旅游养老

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已经有相关学者做出了相应的描述,认定这个旅游养老最重视的是养老的活动,是将旅游这一活动融入到老年人养老活动当中;然而,养老旅游最为重视的旅游活动,主要是泛指在老年人养老过程中,在老人晚年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类似的旅游项目。然而这却将养老旅游和老年旅游这两个定义相互混淆。不过养老旅游与旅游养老这两者之间,又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却又有着自己的侧重点。养老旅游的侧重点在于为了达到通过充实老年人的晚年過程来提高晚年期间的生活质量的目的的旅游项目,其根本就是研讨老年人在晚年期间的显性需求以及隐性需求,和怎样开展或者是改善旅游内部内容来达到相应要求。旅游养老的重点就在于,以开展旅游的方法达到充实晚年期间的生活,将其与晚年时期相互融合。非常明显,旅游养老相比于养老旅游的涉入面更为广阔,将养老比做常态,那么相较之而言旅游就比做非常态,随之怎样将这两者之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就是现在的学者最应该明确的问题。

(三)养老旅游与度假旅游

养老旅游是老年旅游者异地的养老方式,其是不同于工作、定居以及长期移民的一种方式,其主要是以旅行、暂时居住以及游览为目的地,它将度假、游览、休闲、修养等多个主体融合成为一个主体的旅游类型。而度假旅游的基础含义,国内外就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讨,但是在现今这个时代,依旧不具备一个最具权威以及被大家所认可的含义。度假旅游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汇,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旅游者得到放松以及疗养。以此为主要依据,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养老旅游的基本是度假旅游中的一类,在养老旅游开展中多数也是将度假旅游作为主体。度假旅游休闲的本质可以很好的适合老年旅游群体的需求,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适合养老的方式。那些自身有一定特殊爱好需求的老年旅游群体,就会有一定的特殊旅游项目,以达到满足。从这方面来看,这两者之间还是具备相同之处的,又或者说,老年度假旅游是养老旅游中的—类。

结语

养老旅游主要是老年旅游的一种全新的产品,克服并解决了老年旅游所需要应对的困境,而且形成了一股新的动力源泉,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依照现今人们对于旅游想法的不同,我们现在主要有两种最为基础的形式:保养修养型养老旅游、游览观光型养老旅游。养老旅游从多角度、多方位满足旅游人群的各种需求,例如舒适度、自由度、服务态度等,这就体现出与传统旅游的特点差异所在,这些特点表明,养老旅游是可以很好适应并满足老年旅游人群的,从心理以及生理两个方面,在今后的市场具备广阔的前景。

作者:马涤尘

第三篇:关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分析

摘 要: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数学规律,了解数学奥妙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数学概念的含义,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的引入数学概念,并将数学概念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赋予数学概念新的形象和内容,更好的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对事物在数量和空间形式两方面的本质属性最完整的概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数学经验,让数学规律以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形式呈现。不仅能简化教育过程,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科规律,学会正确的,高效的学习方法;还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看待问题时,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能夠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举一反三,高效学习。

一、剖析概念含义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概括的最简练话语言,数学概念一般逻辑严密,语言精练,表达准确,所以我们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概念的关键词,对每一关键词都需要进行推敲和解释,让学生注意到有无这些关键词时,概念截然不同的表达。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我们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有: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或“边边边”)。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在学习这5条判定定理时,学生很容易将边边角误认为是其中的一条,但实际情况是,除非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才会出现类似边边角的判定,而此时我们会发现,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边角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这一判定。另外,学生在摆条件证全等的时候,容易忽略实际的条件,想当然的认为三角形的角边角可以推出角角边,边角边,所以三者可以混用,殊不知三角形的证明的严谨性是不容这些错误所无视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数学定理的时候,一定要将每个定理的限定范围列清楚,避免学生混淆。

二、巧妙引入概念

对于初学者来说,任何陌生的概念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引入一些新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我们要引入的概念尽可能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与学生已学的内容相联系,与学生的固定思维想契合,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容易接受新概念,进而更好的掌握概念。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入手,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自己观察和思考,自己进行推理和论证,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增强对数学的感知能力,还能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例如我们在引入圆的概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形状是圆的物品,让学生尽可能的联系实际,再将这些物品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出圆的特征。例如学生会想到太阳是圆的,脸盆,水桶是圆的,水杯是圆的,用圆规画出的图形是圆的等等,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圆的最基本性质,圆周上那两点距离最长,慢慢的,学生会找到圆心,发现过圆心,到圆周上任一点,距离都是相等的。等到了这个阶段,老师再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进而引出我们这次要学的圆的概念。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学习,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喜悦,以及主动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概念的巩固

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数学概念之间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概念的推出都需要借助其他以前学的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们在学习新概念时,一定不要忘了老概念的回顾,这是对概念进行巩固和复习的最好方式。例如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知道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后,我们再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们首先可以复习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在比较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差别,表观上,两者只有符号的差别,而且两者的结果数字都是相同的,也只有符号的差别,所以我们可以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此时学习的重点就变成了符号的判定,通过这种巩固式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迅速的接受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个新概念,还能让学生一下子找到解题思路,简化了学习过程。

四、概念的举一反三

在数学概念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概念包含的情况,例如学习基本图形时,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到进一步的学习时,我们发现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又是一种特殊的矩形,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很自然的就可以将这些性质用到矩形和正方形上,学习了矩形的性质后,也可以将这些性质用到正方形上,所以在进行这些形状的性质学习时,就可以举一反三。在每一阶段的概念学习完毕之后,一定要进行总结,让学生系统的比较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全面的掌握概念规律,将一个个抽象的,独立的概念统筹起来,变成抽象的,统一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更好的做到举一反三。

五、结语

数学概念学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学习数学概念时,一定要事先剖析数学概念的具体含义,找到关键点,再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然后进行引入教学,科学的引导学生,使学生理解概念,进而掌握概念精髓,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巩固和复习,做到举一反三。让数学概念的学习成为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黄翔,童莉,沈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新变化[J]. 课程·教材·教法. 2013(01) .

[2] 王玉. “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基于新课标的数学教学“四基”有效实施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 2012(33) .

[3] 黄翔,童莉,沈林.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丰富与发展——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看数学课程理念的新变化[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08).

作者:陈萍

上一篇:刑事审判论文范文下一篇:人本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