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我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有关幼儿园园长领导风格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对40名园长的领导风格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领导方格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园长的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幼儿园等级与园长的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呈明显正向的相互促进关系,园长的领导风格总体上倾向于团队型。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篇1:

普惠性幼儿园衡量标准之探析

[摘要]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教育政策包括:教育质量政策、教育体制政策、教育经费政策和教师政策。当前苏州市政府和重庆市江北区政府以及我国其他省市都在围绕这四个方面践行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措施,如制定法律法规、加大财政投入、扶持民办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等,这为我们探讨普惠性幼儿园的衡量标准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

[关键词]普惠性幼儿园;法规;投入;民办

[作者简介]秦旭芳(1966-),女,山西太原人,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王默(1988-),男,福建泉州人,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我国学前教育有关政策明确了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国外多项研究也证明了学前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个体的发展,还能为家庭和社会带来长远的效益,并且学前教育对社会的回报率远大于对幼儿个人的回报率。然而,近年来“入园难”问题突出,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块短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均提出了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还有学者提出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根本。

那么,何为普惠性幼儿园,即幼儿园应具备哪些条件才算得上是普惠性幼儿园。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苏州市和重庆市江北区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与实践,结合其他省市实施普惠政策的状况,探讨普惠性幼儿园的衡量标准。

一、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思路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而苏州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却多年达99%以上,重庆市江北区通过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惠及幼儿6000人。这两个地区背后的政府政策支持为我们衡量普惠性幼儿园的标准提供了思路。

(一)制定法规,政策实行有法可依

制定教育法律法规是政府实施政策最有力的保障,苏州市和江北区政府均通过教育立法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调控和管理。

针对幼儿园数量不足的现状,苏州市政府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苏州市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明确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规模、方式、承担主体、性质等。如规定每5000人口区域设置1所幼儿园;配套幼儿园与住宅区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交付使用;市教育局全程参与配套幼儿园的审批、监督和验收;配套幼儿园建成后,产权属国有,实行属地管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办法将幼儿园交由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但原则上以公办为主。

为规范幼儿园的收费状况,江北区政府印发了《江北区学前教育经费补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普惠性幼儿园的保教费设定了收费上限:一级园收费不得超过550元/月,二级园收费不得超过450元/月,三级园收费不得超过350元/月。对于就读普惠性幼儿园的江北籍特困儿童、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及残疾儿童,在减免保教费的基础上再按每年每人400元的标准进行减免。《办法》还对政府经费投入、师资方面作了规定。

(二)加大投入,项目建设有效运行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为此很多省市在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方面均加大了财政投入。

苏州市政府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在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苏州市政府的幼儿教育财政性投入分别为4.2亿、5.66亿和7.4亿元,占幼儿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分别为61%、67%、70%。江北区政府实施了学前教育六大项目,包括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项目、普惠性幼儿园经费补助项目、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项目、师资队伍管理项目、提高保教质量项目、儿童入园补助项目,每个项目都由政府进行一定的财政投入。《办法》还明确规定江北区每年应保证1000万元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并逐步增加。

其他省市也在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上加大了财政投入,如辽宁省计划投入17.7亿元,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四川省将投入24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8.4亿元),基本实现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全覆盖;贵州省省级财政三年将投入2.5亿元专项资金,实施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支持新建500所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计划总投资48亿元。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已成为我国今后发展学前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

(三)扶持民办,优惠政策适时提供

当前,我国幼儿园在办园性质上基本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因此政府应在政策上重视引导民办园向普惠性方向发展。

为克服“公办挤不进,民办读不起”的现状,苏州市政府采取向优质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的方式扩充教育资源,并且通过对部分优质民办园实施公助民办的政策,使其收费完全“公家价”。江北区政府在三年行动计划中规定,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要达到民办幼儿园总数的60%以上。针对民办园办学条件差、资金短缺等问题,江北区实施了“公”“民”并举的方针,制定了普惠性幼儿园的标准及申报程序。通过给予普惠性民办园改善办园条件的专项补助,推进民办幼儿园往普惠性方向发展。

其他省市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政策,如青海省、黑龙江省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等方式,对普惠性和收费较低的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补助;福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对规范办园、质量合格、低收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生均给予补助。

(四)优化师资,保障机制合理配备

为提高幼儿教师质量,苏州市政府和江北区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设立教育指导中心,为师资力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苏州市政府通过制定措施,保障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获得编制,有力地吸引了优秀毕业生加入幼儿园,并且稳定了幼儿教育队伍。苏州全市现共有幼儿教师11748名,其中在编教师6396名,占教师总数的54%。在苏州的一些农村乡镇幼儿园里,在编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在师资培训方面,苏州市政府对公办民办教师一视同仁,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持证上岗率达93%,学历合格率达99.93%,其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达37.5%。

江北区成立了学前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专门负责对全区学前教育发展和教师培养工作进行系统性研究、专业化的一对一服务和指导。江北区还成立了由区内外专家组成的幼儿园师资评估组,由区财政为普惠性幼儿园中达到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教师购买“五险”,并逐年增加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提升幼儿教师从业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二、普惠性幼儿园的衡量标准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教育政策应包括教育质量政策、教育体制政策、教育经费政策和教师政策。纵观苏州市、重庆市江北区及其他省市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实践,大多是围绕这四个基本政策践行的,囊括了普惠对象、收费标准、教育质量、幼儿园管理等众多方面的内容。这对我们探讨普惠性幼儿园的衡量标准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路。

(一)面向大众的幼儿园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既反映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缺乏,也折射出幼儿入园机会的不均等。我们认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建设面向所有群体家庭中适龄儿童的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的首要出发点就是为广大弱势群体家庭中的幼儿提供均等的入园机会,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园可入。普遍性是普惠性的一个根本特性,其明确了普惠的对象应是大众的、全民的。如江北区政府秉承“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在江北区教育工作会上将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幸福教育”重要标志,将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苏州市政府通过合理规划,规定每5000人的区域设置1所幼儿园,配套幼儿园与住宅区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交付使用等措施来确保幼儿有园可入。

(二)收费合理的幼儿园

近几年来,高价幼儿园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幼儿园收费制度管理不当。目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只对幼儿园的明显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而对收费标准却没有统一的规定。民办园的收费标准一般由幼儿园根据办学成本自行确定,然后报主管部门备案,具有自主性。由于缺少政府的经费支撑,部分民办园以高收费为主要特征,甚至出现收费上的极端现象,如有的“贵族”民办园每个月的收费达几千甚至上万。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虽由政府规定,学费不高,但有的却要收取数万元的择园费;还有一些公办幼儿园因经费紧缺,除了每月收取的保育费之外,还普遍收取“赞助费”。

普惠性幼儿园在收费标准上应更多地关照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儿,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使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定在家庭经济可承担的范围之内。如江北区政府考虑到幼儿的普惠性,降低了幼儿园的保教成本,明确规定普惠性幼儿园不收赞助费,并对每月的保教费设定了上限。

(三)优质教育的幼儿园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面临着数量不足、质量偏低、待遇低、社会保障未落实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幼儿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另外,有的幼儿园把办特色班作为高收费的依据,盲目追求高效益,忽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还有的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倾向严重,教学手段单一,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质量的保证对于学前教育而言非常重要,没有质量的幼儿教育普及率是毫无意义的。有质量的普惠性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才能使家长放心、满意,才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益。

(四)科学管理的幼儿园

建设好普惠性幼儿园,需要对幼儿园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一般而言,幼儿园内部管理主要表现在对人、财、物的管理。“人”主要指幼儿教师,“财”指的是财政经费,“物”是指园舍的建设。

在“人”的管理方面,应做好“进、用、出”的工作。所谓“进”是指运用考试等方式录用、聘用幼儿教师到幼儿园工作。“用”是指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激发教师的活力、注重教师的培训。“出”是指运用辞职、辞退、退休和自主择业制度做好人员的出口关工作。

在“财”的管理方面,应做到合理聚财和善于理财。合理聚财是指通过各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善于理财是指要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有效的财政管理是避免幼儿园资金浪费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幼儿园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物”的管理方面,安全的园舍建设是普惠性幼儿园的重中之重。安全应贯彻到普惠性幼儿园的方方面面,大到幼儿园工程建筑和设备设施等,小到食品和校车等方面的安全。

三、启示与建议

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苏州市和江北区政府能够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思路,一些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各地借鉴的。

(一)重视立法,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教育立法是国家调控和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对教育体制管理和运行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来实现的。从苏州市和江北区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思路来看,两者都重视通过教育立法来保障普惠政策的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年来,北京、江苏、广州等省市已经探索出学前教育立法方面的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学前教育条例》。实践再次证明,通过制定专门的学前教育法才能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保障普惠性幼儿园构建的有序发展。

(二)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应承担起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重要角色。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如教育部门应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力量与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应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财政部门应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卫生部门应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等等。

(三)支持民办,引领迈向普惠轨道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据2009年教育部有关幼儿教育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民办幼儿园为8.93万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4.6%。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为1134万人,占在园幼儿人数总数的42.7%。民办幼儿园虽不是政府承办,但也存在不少收费低、教育质量好的幼儿园。“国十条”明确规定:“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现在各地政府在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时,也考虑到了民办园这一体制。如江北区就规定了民办普惠性幼儿园需达到民办幼儿园总数的60%。我们认为,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民办园也可以走向普惠之路。

[注释]

①王学容.苏州“四招”破解“入园难”[N].文汇报,2011-1-9(5).

②谭茭,龙勇.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的江北思路[N].重庆日报,2011-8-30(A5).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6.

[2]吴启迪,胡瑞文.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0,(7):3-8.

[3]姜盛祥,胡福贞.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1,(7):26-31.

[4]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57-161.

[5]刘辉雄.促进民办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调控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3-26.

[6]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3.

[7]刘占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是入园率的意义前提[J].学前教育研究,2010,(5):9-10.

[8]刘鸿昌,徐建平.从政府责任的视角看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公益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1,(2):3-7.

作者:秦旭芳 王默

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篇2:

幼儿园园长领导风格研究

[摘要]在我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有关幼儿园园长领导风格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对40名园长的领导风格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领导方格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园长的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幼儿园等级与园长的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呈明显正向的相互促进关系,园长的领导风格总体上倾向于团队型。

[关键词]幼儿园园长;领导风格;任务导向行为;关系导向行为

“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这一说法虽有些绝对,但至少说明园长在幼儿园改革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组织之所以存在绩效差异,领导者的领导力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组织,自然也不例外。

领导风格(1eadership style)主要是指习惯化的领导方式所表现出的种种特征。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关注较多的是领导行为,即研究领导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领导行为可分为任务导向行为(关心任务,强调权威与控制)和关系导向行为(关心人,强调关心与支持)两类。布莱克和莫顿(1964)在以往领导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领导方格理论”(最初被称为“管理方格理论”)。具体而言,他们用一张9X9的方格图描述领导风格。方格图的横坐标表示关心任务,纵坐标表示关心人,每一个方格表示一种领导风格。他们从众多的领导风格中,归纳出5种比较典型的领导风格,即权威一顺从型、乡村俱乐部型、贫乏型、中庸之道型、团队型。12’

影响领导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20世纪90年代以后,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领导者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判断方式,领导者对需要满足、才干发挥的感觉理解方式。领导者处理冲突的方式,领导者对权力的理解和利用方式。此外,某些有关领导行为的研究也涉及到领导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例如简楚瑛等人通过对台湾地区24名幼儿园园长的调查研究发现,园长应该具备的领导知能包含行政事务、对内关系、对外关系、组织文化与愿景、专业成长五大方面。这可以被看成是对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的细化研究。

实践表明,随着学前教育政策调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园长必须不断转变自己的领导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水平,以应对幼儿园组织内外的变革。但在转变领导方式和提升领导水平的过程中,许多园长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有力的支持。究其原因,与当前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不无关系。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既有一般领导者的某些共同特性,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学前教育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工作琐碎、繁杂而非明确单一,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特殊的规律,因此幼儿园园长需要根据自己工作的独特性加强自身建设,从而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㈣同时,幼儿园园长绝大部分是女性,年龄一般比较年轻,职业流动性相对较小,组织成员绝大多数为女性,服务对象为幼小的儿童,等等。因此,对幼儿园园长的领导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在学前教育管理研究领域很有意义。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调查,初步摸清了园长领导风格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园长转变领导方式、提升领导能力提供一些帮助。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

1.问卷编制

本研究以得到普遍使用且具有较高信度的“领导行为描述问卷”(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Questionnaire,简称LBDQ)为基础,在结合中国幼儿园园长的群体特点,尽量消除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内容和语言问题,并通过访谈广泛征求园长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编制成了由20个项目组成的“幼儿园园长领导风格调查问卷”。

问卷分别以10个项目调查园长的两种主要领导行为,即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

2.问卷调查过程

2010年3月,我们对正在参加浙江省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学习的67名学员(均为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该研修班学员来自浙江各地,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共发放问卷67份,回收问卷49份,有效问卷40份,问卷回收率73.1%,有效率81.63%。

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编码、整理,并运用SPSSl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样本的基本情况表1显示,样本的平均年龄为38岁,教龄为15.5年。第一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园长们的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差异不大。

2.领导行为的调查结果

表2显示,园长在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上的得分都属于较高水平。

3.园长领导风格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见,教龄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预想一致。同时,任务导向行为与关系导向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这倒与我们的预想不一致。我们通常认为任务导向行为(强调权威与控制)与关系导向行为(强调关心与支持)之间会存在矛盾。看来这种认识有待反思和修正。

由表4可知,幼儿园等级与园长的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都呈正相关,即幼儿园等级越高,园长在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上的得分越高。

由表5可知,第一学历对园长的任务导向行为基本没有影响,对关系导向行为有一定影响,学历越高,关系导向行为得分越高。

三、讨论

1.园长领导风格类型及其成因

本调查表明,园长的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这说明,园长既关心幼儿园任务目标的实现,又关心教职工以及幼儿园内外的人际关系。根据布莱克和莫顿的领导方格理论,这类领导风格偏向于团队型。其原因试分析如下。

第一,本研究调查的对象是浙江省园长高级研修班学员,她们大都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曾接受过多次相关培训。可以说,她们本来就具有相对较高的领导能力。

第二,与中小学和大学不同,幼儿园的管理有自己的独特性。幼儿园教师要全面负责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工作琐碎又复杂。这必然要求园长既要关心工作任务,又要关心幼儿和教师。

第三。这些园长大部分是从教师中成长起来的,她们的领导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在长期的幼儿园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她们既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长期的教师工作经历又使她们能了解普通教师的想法,所以,更注意处理幼儿园内部的人际关系。

第四,浙江省的学前教育占主体地位的是民办幼儿园,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这导致幼儿园之间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危机感促使园长们要不断加强管理和领导,以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

第五,本问卷调查为园长的自我评价,园长的主观因素或多或少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2.年龄与教龄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园长的教龄与工龄是一样的。长期的教师工作经历有助于园长领导力尤其是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因此,园长专业成长的实质就是完成从教育专业向管理专业、从教师角色向领导者角色的转化。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园长主要是从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一般来说,其他行业人员直接被提拔为园长的比较罕见。这充分说明,园长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有其稀缺性和成长的长期性特点。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园长培养的紧迫性。鉴于园长在整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园长后备力量的培养并关注他们的专业发展。

3.幼儿园等级与园长领导风格

根据《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试行)》,浙江省将通过评定的幼儿园分为三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本调查发现,幼儿园等级与园长的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均呈正相关。据此我们认为,幼儿园等级与园长的领导力之间呈现出一种正向的相互促进关系,主要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园长的领导和管理水平是幼儿园等级评定的必要条件之一。《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试行)》对三个等级的幼儿园园长的能力有明确规定。幼儿园等级越高,对园长的领导能力要求也越高;反过来,领导能力较强的园长也比较重视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幼儿园的等级评定。

第二,一般而言,幼儿园等级越高,园长得到的支持性资源越多,参加培训的机会也更多,同时他们承受的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也越大。这必然会促使园长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应对园内外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4.任务导向行为和关系导向行为的相关性

调查表明,任务导向行为与关系导向行为呈显著正相关。

我们认为,这首先是由园长的工作特点决定的。园长日常主要面对的是幼儿园的教育(课程)管理工作,这种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整合性,并且工作的落脚点是促进入(幼儿和教师)的发展,因此,关心任务和关心人两者本身是高度相关的。其次,一般而言,幼儿园的规模比其他教育机构相对要小,管理层级相对要少,所以园长一般可以直接面对教师,这有利于园长在关注幼儿园任务的同时,关注幼儿园内部的人际关系,从而促使两种领导行为都得到发展。再次,从幼儿园教师成长起来的园长们,往往是因为在两种行为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才获得上级和下属认可的。最后,本问卷调查为园长自我评价,园长对自己的评价有可能带有过高的倾向。

5.园长领导风格的总体偏向

本调查发现,园长的领导风格偏向于团队型。之所以有这样的总体偏向,首先与领导风格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极容易受工作性质和组织情境的影响有关。领导风格类型千差万别,但就某一行业来说,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往往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也就是说,不同幼儿园具体的管理工作内容虽然会有所不同,但是其性质却是相似的,从而体现出园长领导风格的总体趋同特点。其次是性别原因。Hdgese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女性领导风格学说,认为女性领导风格有别于以男性为主体的领导风格。本次调查的园长都是女性,在领导风格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园长在处理教师之间关系上的得分都比较高。最后是因为园长的成长也具有相似性。如前所述,本次接受调查的园长基本上都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学前教育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年龄大都在35~45岁。

众所周知,没有哪种领导风格是完美的或最好的,领导风格只有与当前情境适应或不适应的问题。团队型领导风格往往被认为是理想型领导风格,但是过于趋同的园长领导风格能否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多元化的趋势?对此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调查范围不广,样本代表性不足等。同时,调查对象的主观性也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我们拟针对这些不足展开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作者:黄冲 李克建

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篇3: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下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困境分析

摘   要: 自主学习有助于幼儿教师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对212名幼儿教师自主学习开展调查研究,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从微观系统下的教师学习动机、意志、反思能力,中观系统下的幼儿园提供的时间、环境及专业支持,宏观系统下国家的相应政策及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角色的认识,分析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困境。构建一个和谐、动态的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社会生态系统对促进幼儿教师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幼儿教师自主学习   困境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对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术、能力进行学习。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助于幼儿教师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是落实“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儿教师自主学习逐渐成为幼儿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聚焦于人与环境间的互动,为系统地研究幼儿教师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将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幼儿教师自主学习困境及路径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社会生态系统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ety ecosystems theory)最早由美国学者尤·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之后,现代社会生态理论的代表人物查尔斯·扎斯特罗进一步阐述了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认为人类生存成长于其中的社会环境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1](67)。并将个体存在的社会生态系统划分成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种系统。其中微观系统包括个体社会的及心理的两个方面;中观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各种小规模群体,如家庭、朋友和工作机构等;宏观系统是比小规模群体更大的社会系统,如文化、制度、风俗等。

在扎斯特罗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关照下,幼儿教师自主学习是个体从自身的基础知识和需要动机出发,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把握学习时间、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利用学习环境的一种学习活动,是一个包括教师在内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及宏观系统之间的多元互动过程。

(一)微观系统

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研究中涉及的微观系统具体包括个体学习的内部动机、意志、反思能力等。这些态度和能力对幼儿教师能否准确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拥有积极心态起着决定作用,从而维持对自主学习的高投入。

(二)中观系统

本研究中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中观系统既包括工作的幼儿园系统,又包括工作之外的家庭系统。

(三)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是社会制度框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国家的文化传统、相应政策制度等是影响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宏观系统,对其起着无形的支撐作用。

图1   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社会生态系统

扎斯特罗强调微观、中观、宏观系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微观系统下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中观系统下幼儿园及家庭对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支持,宏观系统下国家相应的政策制度及社会文化,共同构成了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生态系统环境。

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下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困境

本研究以《幼儿教师自主学习量表》为研究工具,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环境、职业满意度、职业期望等维度对212名幼儿教师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辅以访谈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以此全面分析幼儿教师自主学习所遇的困境及影响因素。

(一)微观系统下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困境分析

1.自主学习内部动机不足

调查发现,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动机均值为4.49,表明不少幼儿教师能意识到工作中学习的重要性,能采取多种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但结合访谈得知,幼儿教师的学习动力来源多数是晋升、学历、职称等外在因素,相比之下内在动机稍有欠缺。如有教师提到“平时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迎合社会需要,学历提高了,有利于评职称”。从整体来看,幼儿教师学习最本质的特征是以工作为本位的学习观,学习的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功利性”[2](43)。如环境创设评比、教学论文评选、观摩课评优等工作任务,促使教师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是一种外在任务式学习,而不是源于幼儿教师的内在自我需求,在学习中经常出现应付、形式主义等问题。

2.自主学习反思缺乏主动性与深度

据调查,有42.5%的教师没有完成每日既定的学习任务,不会感到愧疚,有18.4%的教师在“定期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做总结”题项中持否定答案。有教师提到“我们幼儿园要求教师每个星期最少写两份反思随笔,还有每个月的月小结,刚开始大家不习惯这个制度,抓破脑袋地在想在写,但那段时间成长也非常快速,可能被推着走,会走得快些,但一旦没有推力了,人的惰性就会产生”。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反思更多地需要外部推力促成。此外,由于教学研究能力、专业理论基础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幼儿教师的学习反思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时常出现无从下笔、深度不够的问题。

3.自主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不强

调查数据显示,有25%的幼儿教师不能科学安排学习计划,做到劳逸结合,26.9%的幼儿教师不能做到每天为自己留出学习时间,16.5%的幼儿教师常常让娱乐时间占用已计划好的学习时间。由于幼儿教师自主学习内在动机不足及工作压力等原因,自主学习常停留在观念阶段,在执行中容易让步于外界诸多诱惑,变成半途而废的学习。

(二)中观系统下幼儿教师自主学习困境分析

1.时间不足是幼儿教师自主学习最大障碍

调查发现,有83%的教师难以安排时间进行课后阅读和自我反思,访谈中也有教师提到“学习最大的障碍就是时间不足,希望幼儿园能给教师的自主学习提供时间支持和资金支持”“平时加班频繁,如果周末还要去参加培训,状态会不太好”“下班回家后要花时间辅导孩子的作业,还有其他一些家务要做,没有时间学习”。除了完成幼儿园中繁重的工作任务外,在家庭生活中,幼儿教师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同样要面对许多家务琐事,时间紧张、压力过大容易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阻碍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

2.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缺乏专家的专业引领

“自主学习虽然倡导学习者的独立性,但那是针对在长期的他主学习中学习者过分依赖的特征而言的,这只是在自主学习发展的初级阶段提出的特殊要求;当自主学习发展到高级阶段后,自主学习者对群体内的合作有了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合作对自己的学习、自身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从而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向他人请教”[3](11)。调查发现79.2%的幼儿教师喜欢与同事(行)交流工作经验,68.9%的幼儿教师习惯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但还有25%的教师表示很少有听专家讲座的机会,能够接收到专业有效的专家引领的机会少之又少,由于同行水平相当、互联网上的知识质量参差不齐,幼儿教师难以开展高质量的自主学习。

3.不同类型园所为幼儿教师自主学习提供的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发现,不同类别的幼儿园为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公办园(Mean=21.39)在这方面要明显优于民办园(Mean=19.00),已评级幼儿园要优于待评级幼儿园。一位未评级民办园的教师说道:“幼儿园学习资源不够多,主要是一些专业性不强的杂志。”“幼儿园只有在备课室才有电脑,并且数量不多,要用电脑得轮着来”。一位区级民办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提到“幼儿园提供的学习的机会还是挺多的,比如今年,除了安排一些骨干教師、行政人员出去(培训),保育员也安排出去学习了,学习资源比较丰富,学习也比较有效”。另有一位市级公办园的教师提到“经过暑假的团队培训后,老师之间的互动多起来了。在吃饭或走在一起时,都会交流工作的方式方法,学习氛围浓了很多”。一位新入职的公办幼儿教师提到“幼儿园挺支持我们学习的,我去参加寒暑假的函授班学习,有时候碰上假期轮值,幼儿园都会批假给我们,外面幼儿园开展好的活动,领导也会让我们出去学习”。可见幼儿教师的自主学习状况与所在幼儿园提供的支持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宏观系统下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困境分析

1.国家相应政策制度的缺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个基础阶段,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学前教育备受重视的今日,有关学前教育的专门法律却未正式出台,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未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从中国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2010年—2018年(2019年还未公布)最近九年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统计公告来看,在2018年前幼儿园一直未列入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范围,反映出长期以来国家对学前教育缺乏相应的投入政策,幼儿教师工资普遍偏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后备支撑,自主学习自然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此外,至今为止我国还未制定完善的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幼儿教师职称评定仍是依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办法进行,还有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没有独立编制,反映出在国家文化意识层面,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职称还不具有独立性。

2.文化传统对幼儿教师身份地位的偏见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专业性未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公众对幼儿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颇,把幼儿教师当成“高级保姆”,认为其主要工作是带孩子唱歌、跳舞、简单涂鸦,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在这种社会传统观念影响下,幼儿教师的劳动被动丧失专业性价值,幼儿教师的职业自信心、职业认同感下降,成为制约幼儿教师自主学习效率的无形障碍。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4](17)。在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微观系统下个体学习动机、意志、反思能力,中观系统下幼儿园为其提供的时间、专业及环境支持,宏观系统下国家的相应政策及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角色的认识,均对幼儿教师的自主学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探寻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需要构建一个和谐、动态的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社会生态系统。在微观系统方面激发幼儿教师的自主学习内部动机,增强自我监控能力及学习反思能力,让该系统保持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中观系统方面幼儿园方应转变园内组织模式,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专业的引领和丰富的学习环境资源支持;在宏观系统方面,国家须加快《学前教育法》的立法进程,为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社会地位提供根本性的保障,加大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正面关注,转变公众对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使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参考文献:

[1]王晓莉,张世娇.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下新手教师韧性发展机制研究[J].教师发展研究,2018(2).

[2]沈芳燕.幼儿教师学习研究——期待与现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郑金洲.自主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廖丽娟,黄荣峰.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J].基础教育研究,2014(17).

文章基金来源: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幼儿教师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路径研究”(YJ17243)。

作者:严佳晨

上一篇:运动员综合素质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远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