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法制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保持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相对稳定性,是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动力来源。然而,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流动频繁,严重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和适应竞争加剧的必然需要。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需要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正确认识,需要民办高校完善保障机制和人事制度,同时也需要民办高校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奉献精神。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办高校法制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民办高校法制教育论文 篇1:

试论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对策

摘 要: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基础,没有一个安定的校园环境,师生就得不到基本的安全保障,就谈不上学校的人文发展和科技创新。本文将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现状和现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从而就抓好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稳定校园、和谐管理、完善机制创新等举措,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快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对策;安全保障;安全意识

确保民办高校的安全稳定,已经成为民办高校乃至全社会迫切关注的重大课题。通过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抓好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对策,对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进一步推进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现状

回顾我省民办高校的发展,可以说每年民办高校都会出现安全问题,每一所民办高校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随着民办高校的建立而产生,同时伴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而增多。民办高校保卫工作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实行董事会、院长负责制,同时接受公安机关的指导和监督,服务于师生,并将教育职能同预防职能、管理职能以及服务职能一体化,形成一个新的保卫工作运行机制,并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二、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民办高校对安全稳定工作不够重视

安全稳定工作是民办高校主抓的头等大事。然而,部分民办高校工作的重点是办学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形成了“可有可无,出了问题再抓一抓”的工作作风,这样不利于保卫工作的发展。2014年5月湖北某民办高校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造成一人休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三人受重伤,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负面影响,暴露出部分院校对安全保卫工作不够重视,制度不落实,法律意识教育薄弱等方面的问题。

(二)经费不足,制度不健全

民办高校将办学效益作为侧重点,部分院校保卫投入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手段也在日趋现代化,只有不断加大安全技防投入,掌握高新技术,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周边环境复杂,内部治安隐患多

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处在城乡结合地段或郊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复杂、秩序混乱。学校周围歌舞厅、酒吧、网吧较普遍。学校周边商业摊点以及无照经营的“黑车”、“黑店”较多,乱搭乱建情况严重。另外,校外的社会人群也较为复杂。这样一来,就给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一些隐患。

三、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对策

(一)遵循稳定校园和完善体制的理念

一方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推进民办高校保卫工作发展的根本。民办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得不好,事故频发,就会影响学校的各项事业,一旦生源受到影响,学校就难以生存,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安全也是效益、稳定也是政绩”。民办高校要承担起“维护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民办高校保卫工作体制是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保证。近年来,一些民办高校保卫工作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立了校园110和巡逻队,学校对保卫工作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学生工作人员都深刻体会到完善保卫制度是安全稳定工作的保证。

(二)着手致力于高科技防范与和谐管理

推进高科技防范是做好民办高校稳定工作的基础。现代的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要有先进的条件支撑。要形成完整的防范体系,报警系统,就必须加大技防投入,实现民办高校的安全管理现代化。

和谐管理就是将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融入“和谐校园”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标本兼治,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

(三)完成工作机制创新与治理手段创新

完成工作机制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责、权、利一体机制。将民办高校保卫工作列入责任制,签定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有目标,项项有措施,人人担责任,“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担责”。其次,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各种预案,并不断进行修正完善,及时发现苗头,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最后,建立安全联动机制,各部门应主动参与管理,全员启动,形成合力。

治理手段创新,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公安机关要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不法分子,为民办高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增强法制观念。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法制教育,达到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三要确保网络安全,控制网上阵地。实现网络政治思想教育互动,坚持用正确理论引导学生,从源头上严防道德失范和违法违纪行为。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在高速发展中,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为确保民办高校安全稳定,积极探索加强民办高校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慧琳 杨佩

民办高校法制教育论文 篇2:

关于民办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的一些探讨

【摘要】保持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相对稳定性,是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动力来源。然而,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流动频繁,严重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和适应竞争加剧的必然需要。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需要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正确认识,需要民办高校完善保障机制和人事制度,同时也需要民办高校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奉献精神。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流动性;

随着民办高校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才能提高办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成为了决定各民办高校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优秀的教师是一所高等院校办学成功的核心因素。这就使得未来的高校竞争归根到底成为了人才的竞争。然而,近年来民办高校对教师的稳定管理机制尚未成熟和完善,人才流动日渐活跃,高比例的教师人才流动会制约学校的师资队伍配置和发展全局。面对这种现象,迫切需要教育界正确对待实际情况,研究教师人才流动中存在的规律。并且,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参与人才的市场竞争,促进教师流动的有序化。

一、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流动的方式

1、通过考试流动到政府机关成为国家公务员。

现今社会国家公务员仍然被广泛推崇为“金饭碗”。工作任务相对轻松稳定,薪酬福利待遇优厚。在民办高校中工作的教师人群,和社会上大多数人一样,也期盼通过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实现心中的理想及人生价值。同时,民办高校教师相对于其他行业人员业余时间多,更利于复习考试,因而考取的几率比较高。只要成功考取了公务员,凭借有效证明,他们现在的工作单位也不会给予离职阻力。

2、流向其他高校。

由于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及市场宏观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各所院校所能够给予校内任教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机会有可能会有着天壤之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选择。

3、跳槽到外企或待遇较好的其他单位或行业。

首先,外资企业的进入必然需要许多当地的人才。这些外资企业在薪酬待遇、培训活动及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都十分到位。其次,经济效益优异的事业单位能够带来压力较小、福利待遇却很好的工作,是能够给足员工面子和实惠的理想工作场所。再次,发展势头旺盛的新兴行业可以带来工作的丰富性、增加工作乐趣以及提高薪酬水平。这些对于民办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来说,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作为年轻人,他们骨子里需要不断尝试新的东西。这就促使了许多人愿意放弃现有的工作去外资企业或待遇较好的事业单位或其他行业。

二、民办高校教师流动频繁的原因

1、社会认同度不高

从目前普遍被接受的社会价值观分析,社会大众对公办学校的认同度高,而对民办学校认同度较低。只要是在公办学校任教,不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更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而任教于民办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却让社会上许多人嗤之以鼻。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瞧不起或者轻视民办高等教育的现象还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必然会从内心深处影响到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的激情和积极性,导致民办高校教师的流动速度加快。

2、缺乏公正、合理的薪酬管理机制

民办高校教师的薪资水平在整个社会上据调查属于中等偏下水平。特别是对青年、低职称的教师来说,对于薪资待遇普遍存在不满意的心理。调查中发现,青年教师多数是刚毕业或是毕业时间不长,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他们当前最迫切的需要,而民办高校通常都忽视了他们的这一需要。民办高校不仅工资水平不高,在其他福利待遇方面也很少。民办高校的教师薪酬管理方面,主客观上都需要作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3、教师自身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信念

当前由于民办高校教师要忍受不如人意的薪酬福利待遇、不合理的社会地位和不配套的社会保障,使得许多教师无法产生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归属感和执着信念,更不可能真正地把民办高校当成值得自己努力长期奋斗的工作场所,千方百计想着更好的出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人翁意识,没有对教育事业抱有坚定执着的信念,更多的只是把教学活动作为谋生的收到,为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充当跳板。

三、稳定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几点建议

1、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认同度

要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认同度,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协助与认可,积极配合各所民办高校做好宣传工作,营造一个有助于民办高校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稳定民办高校教师的队伍建设。使教师不论在公办高校,还是在民办高校当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感及受人尊敬。

2、改善教师的薪酬及福利待遇

校方应及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与新进教师正式签订合同,为对方购买常规的五险一金;根据国家制度、同行业同类院校的工资待遇标准,适时适量地提高不同级别教师的工资,尽可能缩小差距;适当制定富有竞争意识的薪酬体系,根据每位教师的工作量大小、对校方的贡献度划分出若干个等级标准,让员工充分感受到高校内部待遇的公平合理;按照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给予适当的奖励,让教师能够发现自己对于学校及教育事业的价值所在。

3、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改进教师选聘与录用机制;要做好教师的招聘环节,挑选出适合从事民办高校教育的人员。然后,明确地将本院校的办学理念、相关的工作内容及薪酬福利待遇,告知预选出的候选人员,以此来进行一次双向选择。创建全面的教师激励机制;当前民办高校就可以通过情感激励、文化激励以及职业发展激励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来减少教师的无序流动。完善教师职称评定体制;为青年教师评定初级、中级职称提供便利。也为中老年教师评定副高级、高级职称争取更多名额。

4、 加强民办高校教师诚信教育和责任意识

通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对民办高校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只是投资主体不同而已;在民办高校任教,与在公办学校具有同等地位,同样富有意义和价值。从而不断树立民办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和择业观,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五、结语

品牌树形象、质量求生存、特色谋发展。民办高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师资是民办高校的重要基础,是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因此,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就成为学校的基础建设。社会、政府、民办高校及教师自身都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认识我国民办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事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只有政府加强引导、民办高校自身管理规范、教师个人重视提高,才能为实现民办高校办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创造条件,才能做到稳定教师队伍,真正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芳兰. 浅析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企业导报,2012(23)

[2]赵欣.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3] 饶丽娟. 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流动问题及对策. 韶关学院学报,2010(07):

[4]矫萍.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

[5] 王蕾. 浅谈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开发.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12)

作者:李海燕 周伟华

民办高校法制教育论文 篇3:

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刘帅( 1986—) ,男,河南禹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贠雯( 1983—) ,女,助教,河南新乡人,本科,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民办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足、管理模式不完善,加上政治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原因,民办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不但严重影响民办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影响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的基本特点及成因,探索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突发事件;民办高校;应对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与发展问题相伴,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各种利益诉求不尽相同,潜在社会矛盾日益增加,各类突发事件不断出现,被誉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也深受影响,高校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伴随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民办高校的数量、规模和质量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在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攀升,民办高校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有的民办高校甚至受到“毁灭性打击”。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性,把应对突发事件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来加以重视。

一、高校突发事件概述

(一)突发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对突发事件的定义进行了全面描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同时,按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等四个等级。

(二)民办高校突发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由自然、人为、社会政治等原因引发的,突发在高校校园内或者是涉及主体为高校师生的在校外突发的事件,并影响、冲击或者危害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学习秩序造的事件。所谓民办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在或涉及主体为民办高校师生的事件。

二、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突发事件的异同

(一)共同点。无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均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国民教育发挥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在起因上,均以涉及学校为主体的突发事件,都符合突发事件的定义,受害群体都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结果上,都对学校产生很大影响,危机学校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社会稳定。

(二)不同点。民办高校突发事件与公办高校突发事件相比,因办学主体、办学模式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其独特的个性。主要表现在:

1.危机学校生存。民办高校的突发事件往往影响到民办学校的发展,甚至导致学校遭受“灭顶之灾”。民办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除了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整治,还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民办高校突发事件是由投资方埋单,一旦突发事件,会直接影响学校财务收支,从而影响学校发展。

2.危机学校招生。民办高校的招生,都是学校考多年积累的名誉招来的,一个学生的情况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地区的招生工作,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招生受到影响,学校不能发展,逐步失去竞争力而无力存活。

当然,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政府重视程度、影响力等方面,都和公办院校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民办高校突发事件在成因、表现形式和应急管理上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三、民办高校突发事件概述

(一)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的突出特点

1.源头多。突发事件一般是由细微的事件引起而发生的,对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方、方式、规模、影响程度都是无法预测、始料未及的。当前,我国民办高校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呈现多元化趋势,如师德、学风、招生、就业、后勤、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等均本受关注,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引发不稳定事件。

2.影响广。一方面,当前大学生主要以95后为主,强调自我的个性张扬,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更加追求自我意识的表达,引发的各种矛盾较多。另一方面,人们对于民办高校的信任度还相对不足,民办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得当,在新媒体时代,一点细微的民办学校事件,经过媒体的快速传播,就会引起家长、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持久性的负面影响,从而容易引起民办高校办学的恶性循环。

(二)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的有关成因

1.宏观因素。高校一直都是这些西方敌对势力渗透的重要场所,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当代大学生进行渗透和腐蚀,比如网络、讲座、论坛、宣传页等。特别是利用国内外发生的热点事件、重大事件,或者特殊敏感时期,制造不稳定因素,引发高校突发事件。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涌入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标准受到较大沖击,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在享受获取信息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更容易的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这些都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巨大隐患,也成为突发事件的导火索。

2.自身因素。一是经费投入不足,政府支持力度很小,融资渠道不畅通,导致民办高校自身发展遇到瓶颈。二是民办高校管理层不稳定,教职工流动性大,教师认同感不强等多方面综合原因,导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三是民办高校历史沉淀不够,文化底蕴不深,校园文化却缺失,进一步家具民办高校不稳定因素的形成。

3.学生因素。民办高校学生常给人以素质偏低,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缺乏生活常识和法制观念等印象。长期学习生活上的不良习惯,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价值观不正确,性格偏激张扬等特性,导致群体事件多发。但其实民办高校大学生身上往往具备了我们很少关注到的优良特点,如果不正确看待,因材引导,由自身问题引发的校园突发事件会越演越烈。

(三)民办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不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学校发展大计,但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监督不够,民办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民办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欠缺。一方面是教育主管部门文件发了很多,没有追踪落实,使得民办高校的齐抓共管联动机制不能够发挥领导作用。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投资方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机构人员设置配备不到位,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保证作用。同时重视程度不够,对上级部署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安全稳定工作的落实。

2.制度不健全。有些民办高校,不按照国家要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管理制度,安全治安制度不完善,师生诉求渠道不通畅,检查督导不到位,加剧突发事件发生几率。有的民办学校各项措施制定的很多,督导落实的很少,成了一纸空文挂在墙上。同时,很多民办高校没有严格落实在责任制和责任追求至,安全稳定工作职责只存在于口头上。

3.保障不到位。民办高校出于办学经费原因,低配保卫机构,人员精简,办公场所不单独设置或不设,而且没有安全稳定专项工作经费,使得安全稳定工作不能有序开展。同时,校園安防器材配备不到位、校园交通规划不合理,安全警示标示不科学,易燃易爆物品管理部完备,信息安全监管技术不成熟等,使得突发事件发生后不能的到及时处置。

4.教育不规范

一是安全教育不丰富。学校不能把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落实到位,压缩学生在校时间,只顾文化课教学,导致师生教育不到位。二是岗位培训不到位。民办高校领导层不能够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不安排相关岗位人员参加各类应急管理培训,人员素质达不到岗位需求,严重影响突发事件爆发后的应急处置。四、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

(一)预防机制

1.预防机制的重要性

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认为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无一例外都是有小矛盾的不断积累沉淀,由小到大,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因此,可以看出突发事件还具有可预防性,只要及时发现潜在的矛盾和隐患,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预防机制,有利于从根源消除引发突发事件的不稳定因素,切实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排查化解机制

建立健全矛盾的排查化解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做到早化解、早处理。排查机制可事先对一些可能存在的隐患做到全方位的了解,可以建立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抓提排查和公事性排查等,并根据排查结果制定详细的化解措施,把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应急预案机制

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爆发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凡事预则立。在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建立事前预案,实施分类分级别反应,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健全危机全程监控体系,做到四阶段应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合理。同时,做出应急预案后,要进行全方位评估和应急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进行预案的修订和补充,切实发挥预案的应急联动指挥作用。

4.应急保障机制

民办高校在构建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做到事前预防为主,事中快速反应,事后全力恢复的工作模式。这就需要民办高校要站在学校的发展大局,把突发事件应对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贯穿于学校建设发展各项工作的始终,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断加强后勤保障,构筑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切实保障应急管理体系顺畅运营。

(二)应对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机制的建设和应急机构的建设十分重要,认真执行一岗双责,强化应急指挥部门建设,夯实职能部门基础,不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创新工作斯洛,拓宽工作渠道,积极探索有助于保证民办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有组织领导、有分工合作、有协调联动的突发事件领导管理体系,切实维护民办高校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2.加强教育管理

通过分析突发事件的成因,我们可以明确得知,加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突出作用。民办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这也就要求民办高校教育者必须面对这一实际情况,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形成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政课体系。另一方面,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提高到战略高度,凝练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切实发挥校园文化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育人作用。

3.加强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民办高校的及实际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完善晋升发展渠道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实现学校与教职工的双赢。另一方面加强应急管理队伍的培训,选拔相关人员参加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应急管理培训,提高应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积累应急管理经验。(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民办高校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HMX2014030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新华社,2007年8月30日

[2]李余华,李黎青,丁贵阳.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处置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张栋伟.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4).

[4]许文君.高校危机管理措施有效性分析及改进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5]马春月.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作者:刘帅 贠雯

上一篇:医院病种成本核算论文下一篇:电厂固定资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