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28

摘要: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地理对于日常生活非常有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人文精神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文精神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1: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把人文精神的培养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地理学科以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完美结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科学的作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重视地理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因此为了科学地学习地理知识,就要改革地理教学模式,以人文性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地理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人文精神;培养;训练

一、 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人文精神是一种意识和观念,主要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人民的人文修养。

二、 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对人文精神培养不够重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地理教学只是在乎学生的成绩和对地理事象的识记、理解,对地理价值观及地理情感的培养不在授课范围,过分强调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指导,缺乏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二) 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课堂教师注重对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对地理学的基本结构、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等知识死记硬背,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地理教学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位置,忽略了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就要对地理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地理价值观。

(三) 地理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影响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对地理教学的评价中发现,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的地理理论知识和地理技能方面的考核,忽略了学生在地理情感及地理价值观上的态度,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缺乏相关的评价体系和科学的标准,因地理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也直接影响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 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措施

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加强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地理教学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培养应用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 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作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经常用鼓励的语气夸奖学生,给予学生肯定和认可,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地理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的参与地理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互相的争辩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通过在地理教学中涉及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地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时,可让学生测量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观测、记载不同日期的昼夜长短。学生通过实践记录,不但理解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

(二) 地理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人文精神的教育在大纲中体现的较少。为了在地理教学中能够融入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地理教学中增加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环境问题的表现,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在地理教学的内容上可按照“提问—分析—解决”的步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给学生思考时间,提供发言的机会。如在学习《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时,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数据整理,了解环境问题的真实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意见。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 加强地理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就要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要让教师认识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具有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及创新教学理念的地理教师队伍。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经常组织教学观摩及讲座,对教学方案进行讲评,使教师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要扩大教师的业务范围,进行多学科的学习,使教师在地理意识、地理态度及地理价值观等人文地理方面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进行讲述,有助于教师创造性水平的发挥,能够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四) 建立人文精神教育评价体系

要使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得到有效落实,就要建立符合人文精神教育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其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要针对地理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要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否能够挖掘地理教材内涵的人文精神并把现实中变化发展的地理融合人文精神中。是否对学生有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理念,是否把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要看学生人文素养是否得到提高。

四、 结语

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训练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的改变,重视对地理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文精神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充分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胡金霞.浅谈如何提高舞蹈教师的素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2] 闫小飞.舞蹈艺术的文化效应解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8).

作者:俞睿

人文精神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2:

高中地理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融合

摘  要: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地理对于日常生活非常有用。地理的综合性较强,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以及适当的计算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或许会觉得困难,所以教师在教授地理时不仅要传授知识,解决疑惑,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兴趣,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地理。在日常的地理学习中,教师需要两者兼顾,真正做到以书本为载体、以课堂为契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实现丰富的人文精神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学习中领悟人文精神的内涵,使地理教学真正回归生命的本质,呈现出无穷无尽的姿态。

关键词:高中地理  人文精神  丰富教学  尊重自然  学以致用

随着教育的改革,对于学生的培养工作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上,在学生精神意识层面上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丰富地理知识的过程,但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独立的思考,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在开展地理教学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人格、思维能力、思考方法等方面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思想素质。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的经验,对高中地理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融合进行一番论述,希望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能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一、丰富教学知识,加强学生地理认知

反思以前的地理教学,基本上就是围绕“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这三个中心,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几个重要的教学方面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教学的过程都是教师一味的进行灌输,学生只能进行被动的学习。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一个死板僵硬、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的地理教学模式。而将地理知识与人文精神有效融合要求教师在上课时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的知识,也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教学形式,要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知识,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于全球的地理知识、区域文化各个方面都有了解。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了解地理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授必修一“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这部分内容时,会先展示给学生几种不同的景观,例如苔原景观、荒漠景观以及热带雨林景观等等。然后让学生试着分析这几种景观形成的原因,提醒学生考虑这几种景观形成的地理位置,再从自然地理环境的降水量、温度以及太阳照射等要素去比较,分析出全球会形成不同的景观的原因。然后再在地图上让学生根据气压带风带了解全球的自然带的分布,以及全球特殊的自然带分布的形成原因。例如为何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景观,让学生了解特殊的自然带形成一般离不开季风带来的降雨,以及洋流带来的增温增湿或者降温降湿作用。将教学内容丰富化,让学生可以从地理的角度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从而加强学生的地理认知。

二、展示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尊重自然

地理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地球运动的规律、洋流的变化等等,另一个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同时从环境破坏、空气污染以及水污染等方面让学生体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永续发展最根本而最重大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完环境污染与破坏这一部分内容后,应该了解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之后,才能够运用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能够形成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的自我意识,在保护环境方面实现自身的价值。

例如,我在教授必修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展示了以前人迹罕至的西藏现在垃圾成堆的图片;海洋动物因误食塑料垃圾死亡的图片,以及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的图片,或者将每天人类制造的不可降解的垃圾,产生的有毒气体以数字的形式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这样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即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后,再去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危害并且寻找解决的途径。学习这一节内容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生态意识。要让学生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形成尊重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结合具体案例,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需要学以致用的,而且地理的实用性非常强,地理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更加有意义。学生要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结合具体案列分析情况,这样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能更加深刻。教学的质量和高效一直是学校和教师用尽心思和方法去追求的,那么在课堂上结合案列分析,才会让教学進行的更顺利,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是教师一直讲课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从而使得课堂被动。学生才是学习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变得主动,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而学以致用就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课堂的添加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例如,我在教授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时,当讲授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先展示了几种荒漠化的图片,例如云贵高原的石质荒漠化、西北地区严重的草场退化以及荒漠化带来的沙尘暴等危害。然后可以根据我国西北地区的整治措施为案列让学生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西北地区是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但是人类过度的开垦与放牧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结合西北地区的案列分析之后,可以让学生分析其他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例如云贵高原石漠化严重的原因,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不是只教授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还要将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教学进行融合,陪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能充分的独立思考,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时丰富教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地理认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且在生活的真正做到保护生态环境;最后要让学生能够自行分析地理现象,将知识学以致用。只有做到了这几方面,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将地理知识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格以及思维方式等进行有效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国庆.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

[2]司海兰.加强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探析[J].成才之路,2018(29).

作者:秦俊宏

人文精神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3:

高中地理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探析

摘 要:本文通过明确高中地理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挖掘对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元素、树立了高中地理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理念、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高中地理人文精神教育评价机制,在高中地理中渗透了人文精神,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人文素养,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文精神;渗透策略

新课改下,可发现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即较多学校和教师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正确看待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针对于此,本研究明确了高中地理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意义,通过转变以往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编制相应的对策,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情况如下。

一、明确高中地理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学科和人文教育关系紧密,涉及的人文元素非常多,将相关的人文元素有机利用起来,有助于丰富地理学科教育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吸引性学生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深入了解历史人文相关内容[1]。趋于我国工业化改革的背景下,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尽管我国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但是仍旧无法避免发生环境污染状况。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比较重视个人利益问题凸显。因此,环境保护教育可作为人文教育内容,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好处?如此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到地理学科知识学习中,将高中地理人文精神渗透于其中。人文精神基础下,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由此可见,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人文精神时,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学科原理的影响较大,可以逐渐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成绩。

二、挖掘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元素

地理学科为构建与自然科学之上的学科,涵盖的人文元素非常多,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深层次挖掘。教学活动可联系当地状况组织,比如:地理风貌,这就需要教师对学校基本情况、当地情况进行了解,遵循校本原则出发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人文信息,涉及的内容包括:城市发展、社会问题等。

三、树立高中地理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理念

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内容极其必要,要求将人文精神渗透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地理教师需要树立基本的理念,然后于该理念下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对地理风貌、人文特点、人类和地球的相互作用等加以深入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人们的行为加以评判。讲解高中地理人文知识期间,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正确看待环境污染问题及环境污染对人们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2]。如:进行环境资源教学活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保护自然资源?你知道哪些新型能源?新型能源存在什么特点、优势?这时,教师可将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并寻找问题的答案。而通过小组讨论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持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易形成固有思维模式,对于事物的认知比较片面,所以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资源和生态保护教学活动,教师没有直接讲解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软件展示濒临灭绝野生动物图片/视频,旨在使学生了解珍稀动物情况,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3]。在此之后开展了地理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确生物的形态为多样性的,鼓励学生说出通过何种对策保护野生动物、生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关爱生物。

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知识,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生态保护、生物保护学习之上,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生态方面的问题,从小事、身边事做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属于人文精神中的重点、核心素养教育主要部分。高中地理教学除了实行基础地理知识学习,需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基本技能。通过收集人文信息、判断及处理人文信息等,不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环境意识,以及创新方面的能力等。建议实行探究性高中地理学习,主要的目的为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问题等[4]。需要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应促使学生有良好的体验,转变以往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此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能力。

六、构建高中地理人文精神教育评价机制

为切实做好高中地理中渗透人文精神工作,构建人文精神教育评价机制非常关键。学生考核不单单为地理知识的考核,同时需要对学生对于地理情感、态度进行考核。故此,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合理运用专业知识、深层次挖掘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此外,应将地理教学、人文精神有机联系起来,客观评价地理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但为书面知识的培养,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进行当代面临环境问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走进工厂,感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了解工程废水排放所致水污染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5]。此外,可通過视频方式了解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情况,对学生的心理构成直接的刺激,使其能提高自身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欲望。

结语:高中地理中渗透人文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可促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人文元素,加强对资源、环境、野生动物等的保护意识、责任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日后的整体发展,如:工作、学习、生活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蒙.浅谈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策略有效性探析[J].2017(24):98-98.

[2]李纯纯.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J].2017(13):134-134.

作者:吴迟

上一篇:马克思信仰思想经济视角论文下一篇: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