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论文

2022-04-16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东西部差距,作为内陆地区,西部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及自然条件的约束,在经济发展方面,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更为落后。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同时发掘其内在的发展潜力,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论文 篇1:

文化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背后,地区发展不平衡性体现的十分明显。尤其是一些历史文化老城,虽然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其部分地区发展落后。促进这些地区发展,一方面要利用原有资源,一方面也要改革体制。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文化对地区发展作用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利用丰富文化遗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可形成文化再生产经济发展循环,为地区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文化;投入产出分析;南锣古巷;经济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一)全国文化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近几年蓬勃发展,其在经济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里提出了“文化圈”模型,其中揭示了文化的再生产理论,讲述了文化的循环发展五个阶段:创造、生产、传播、展览/接受/传递、消费/参与。在高树生如何认识文化产业中提出了文化产业经济分析模型,即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周而复始的延续过程视为文化再生产,其包括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四个类别。

(二)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国内旅游的经济总量远高于国际旅游,可以看出国内旅游带来了经济效益,其供给面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而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部分,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现为: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地区建设—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循环的促进过程。

(三)南锣古巷现状分析

南锣古巷是北京市政府确定的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也是北京市胡同肌理保存的最完整的棋盘式传统居民区。对南锣古巷的SWOT分析,如下:STRENGTHS:历史悠久,地区特色使商业化和古老的北京胡同融合一体;WEAKNESSES:较高的商业流给附近居民出行造成不便;OPPORTUNITIES:文化商业街定位既很好利用了南锣古巷的历史人文气息,也方便吸引投资激活当地经济;THREATS:商业开发和古城特色保护的平衡,过度的开发则导致古城特色不在,开发力度不够便无法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研究思路

(一)地区发展路径构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南锣古巷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文化遗产丰富,利用文化资源我们在城区范围内进行文化再生产,从而达到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其循环图如下:

以上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南锣古巷地区投入产出是一个循环促进的过程,通过不断促进本地区文化建设中以获得进一步的收益,使得经济发展循环上升到更进一步。

(二)文化作用的实证研究

通过文化旅游投入产出的流程图,来设定投入产出模型,先忽略它的循环效益,把经济建设的初步成果看做是一个静态的投入产出的过程。

利用投入产出的方法进行分析:

AX+Y=X(1)

其中

A=

a

a …

a

a

a …

a

┆ ┆ … ┆

a

a …

a,Y=Y1

Y2

Yn,X=X1

X2

Xn

分别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最终使用量矩阵和总产出量矩阵。

列昂惕夫逆矩阵为B=(I-A)-1,其元素为bij(i,j=1,2,3,…,n)

影响力系数:

Fj=∑ni=1bij\∑ni=1∑nj=1bij j=1,2,3,…,n(2)

感应度系数:

Fi=∑nj=1bij\∑ni=1∑nj=1bij i=1,2,3,…,n(3)

在对其研究中,分析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不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利用全国文化产业建立投入产出矩阵模型,了解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系数,得到文化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南锣古巷的动态循环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以此为依据,为可历史文化地区的经济发展路径提供相关建议。

以下为2010年全国的投入产出表的简化整理,主要体现文化产业与其他国民经济的典型产业的区别。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

A=0.3203 1.3188 0.0686 0.1652

0.0288 0.7179 0.2128 0.0825

0.0163 0.2960 0.4539 0.1397

0.0166 0.3312 0.1874 0.4579

得出影响力和感染力系数分别如下:

第一产业:0.1046,1.7974;与文化相关较小的第二产业:2.2347,0.8156;与文化相关较小的第三产业:1.0545,,0.6475;文化相关产业:0.6062,0.7395。从影响力系数中可以看出,文化相关产业在各产业的比例很小,但对经济具有相对较高的带动作用,其发展虽落后与文化相关较小的第二、第三产业,但远远超过第一产业的影响作用;从产业感应系数可以看出,其他产业对文化相关产业影响相对较小,则其不容易受到经济问题的影响,从而可以独立促进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知,在地区的范围内,文化产业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一个循环受益的过程。

(三)地区发展的路径研究

除了主要的投入外,经济效益的获得还来源其他因素,在投入产出中体现为间接消耗。在南锣鼓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除去最开始的对其基本设施的建设,中间产品的产出以及投入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步的文化创造对经济、人力、资本和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形成此类中间产品的发展,对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而中间产品的发展和壮大又对文化的建设发挥重大的作用,进一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这种发展是一个循环再生产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动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来进行研究。投资过程的动态化:

xi(t)=∑nj=1aijxi(t)+yi(t)(4)

投入的持续带来产出的持续增长,要实现t时期的产出量,需要t-1、t-2、……时期为其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投资,以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同样,t时期也要为t+1、t+2、……时期的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投资。投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把不同时期的再生产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三、结论及建议

(一)文化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利用文化的投入产出分析得出,文化产品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成为一个产业,可以形成一个文化再生产过程,其涉及面广,辐射力度强,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这样可以使得地区的人、财、力充分的利用,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循环发展圈。

(二)利用文化遗产可以带来地区的繁荣

文化的再生产过程给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思路,部分地区由于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优势,利用其发展经济一方面是对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可以免去再寻其他路径发展所耗成本,因此,地区的发展可以利用文化的再生产过程循序渐进的发展,不断开发并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以此来吸引游客,加深游客对传统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吸引招商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

(三)地区的特点决定其发展方向

利用历史文化是南锣鼓巷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其SWOT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是此地区的重要优势,而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旅游产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估量的一部分。南锣古巷作为重点保护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要,因而地区发展以保护和还原原有面貌为主,以此设计旅游产品,带动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增加旅游人流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四)注重商业的开发和古城特色保护的平衡

过度的商业开发会导致古城特色的削弱、文化资产的总量减少,造成经济的发展路径偏离原来轨道,文化资产的总额和其分布情况是一个地区利用文化旅游业吸引游客的直接因素。文化资产的独特性同时也决定了地区文化旅游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利用文化旅游带动经济的同时要注重保持发展经济和历史保护的平衡,促进其文化资产总额增加,带动经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等.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北京市南锣鼓巷名人故居开发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

[2]张晓明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李增福.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1(09).

*本文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5年经济管理学院学科建设专项资助。

(作者单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作者:勾竞懿 周飞跃

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论文 篇2:

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东西部差距,作为内陆地区,西部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及自然条件的约束,在经济发展方面,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更为落后。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同时发掘其内在的发展潜力,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途径。民族地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有效途径。

一、民族文化旅游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民族文化旅游是指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 这一旅游活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 又可以展示、宣传多彩的民族文化, 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一)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旅游业是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相互渗透的、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基础的现代经济产业,文化内涵越深厚,产业发展前景越广阔。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数千年来众多民族和睦相处,各自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和民族性情,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悠久的民族史以及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近几年,我国的旅游地从东部向西部转移,民族文化资源逐渐成为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统计表明,到民族地区旅游的旅游人数近年来在不断增长,为民族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见表1。内蒙古自治区在“十五” 时期,全区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05.4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累计达到10.30亿美元;国内旅游者662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8.43亿元。云南省2005年仅一年旅游收入达到了430.14亿元,其中国外旅游外汇收入达到了5.28亿美元。广西、新疆两个自治区旅游业规模不断壮大,同时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05年,西藏全年旅游收入为1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3%。随着青藏铁路的正式开通,有着浓厚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西藏自治区文化旅游也会更快发展。

显然,民族文化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民族文化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基础, 围绕着“吃、住、行、游、购、娱”发展其产业链, 与此相关的食品加工、建筑业、交通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的生产及相关服务产业也被促进和带动起来, 能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二)民族文化旅游有助于民族地区发展资金积累

民族文化旅游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文化风俗为依托, 人们劳动与生活为背景, 保持着朴实自然、原汁原味生活气息的风韵, 以此来满足游人猎奇心理和文化的消费。 一切都是现成的, 取之即来, 来之即用,因此, 不需要大量资本注入进行建设, 稍加包装就可以推向市场。其资本投入主要用于营销宣传、开拓市场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就基本节约下来,且投资效益见效快,这将对当地整体旅游业,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发展资金。

(三)民族文化旅游有助于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吸纳就业的功能突出, 能够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其他地区一样, 也存在着劳动力供给过剩问题。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 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虽然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但在民族文化旅游这一特殊产业中却是地道的乡土知识人才,对传统的歌舞艺术及特色技能可以做到手到擒来, 使之立即变为现实生产力, 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新天地。

二、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文化旅游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同时,也会受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约束,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目前,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于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首先是交通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区位原因, 远离国内沿海地区主要旅游客源地, 加上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不发达, 交通十分不便。要使旅游业成为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 旅游交通状况就必须有重大突破和改善。其次就是卫生设施还很简陋。游客出游不仅关心景点的可观赏性,也非常在意旅游期间的衣、食、住、行等便利与卫生,公共卫生是旅游目的地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二)过渡强调经济效益使民族文化变迁趋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也必须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一些民族地区由于缺乏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低格调猎奇使民族文化庸俗化,以此来迎合一些旅游者的低级趣味,使得一些民族文化变味,被某些景点用来展示和吸引游客。这种现象长期下去势必影响民族文化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另一现象是重开发、轻保护,采取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开发手段。民族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来就比较脆弱,一些地区却在开发过程中不注意对其进行保护,致使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生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长期以往,不仅发展不了经济,反而会起到消极阻碍作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前提,在开发过程中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不仅是保护各民族自己的母体文化,从全球化角度来说,也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三)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供给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 旅游人才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培养机制不健全, 人才匮乏, 导致经营管理效率低, 服务质量不到位等。另外, 受经济利益影响, 民族地区一些优秀的民俗人才流失到东部沿海或其它地区, 使本地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含量下降, 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

(四) 各种文化节的宣传形式单一,内容趋同

民族地区大多通过召开文化节的形式吸引文化旅游者,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对外宣传的总体形象立意不高, 定位不准, 主题不明, 缺乏文化内涵, 宣传的吸引力不强, 激发游客出行旅游的冲动不大, 宣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佳。

三、民族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确定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规划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品位和档次、什么样的特色和个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必须在旅游规划指导下进行。规划也是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 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 各地方政府很可能为了本地区利益, 乱上项目, 乱铺摊子, 旅游资源的这种无序开发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 降低了整个产业的效益。因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 应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研究, 深入探讨如何将特有民族文化应用到旅游项目中等问题。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防止盲目建设开发。要走高标准规划、大手笔运作、市场化经营的道路。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民族地区许多高品位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不是由于道路崎岖, 就是因为观摩体验的时间太短而无法让游人领悟其迷人的魅力。因此, 缩短东、中、西部以及省内各地的时空距离,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和瓶颈工程。只有以加强各旅游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为主, 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食、住、行、游这些基础环节和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旅游者可进入程度,才能让良好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吐露尊容, 拨雾见日,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重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和谐统一

民族地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多在于丰富多样、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不仅是保护旅游资源, 同时也是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为此, 应有相应的措施和对策。首先,要加强教育, 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 通过各种渠道, 强化旅游区群众正确的旅游意识, 包括旅游区的成员以本民族独特文化为荣的意识以及对旅游产业的参与意识和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等。其次, 应把各地、各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文字、音像、实物等进行分类整理保存, 对即将消失的更需加以保护。再次,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民族文化,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不是非要将它放进博物馆中藏起来, 而是开发和利用。通过多种形式把民族文化转变为旅游资源, 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弘扬民族文化, 实现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的极好方法。

(四)加快少数民族旅游人才培养

人才是现代旅游业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在旅游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人员的素质高低, 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要注意培养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人才, 既包括专业表演人才, 又包括管理人才和研究人员。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向,在民族地区现有的大中专教育基础上发展旅游职业人才, 开设导游、经营、初级外语等专业, 大力培养旅游人才, 尤其是能歌善舞、会说民族语的人才。对现有服务人员采用强化训练、短期培训等方法进行旅游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以提高礼仪、接待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对一些急需的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可采取从发达地区引进的办法, 以满足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多种需求, 为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威廉·瑟厄德波. 全球旅游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国家旅游局公布2005 年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EB].中国旅游网.

[3]张建萍. 生态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作者:付·吉力根

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论文 篇3:

朝着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进军

在最美人间四月天,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胜利召开了。这次大会拥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时代,开启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新征程,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其时已至。习近平总书记去年2月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是个好地方,山水秀丽、民风淳朴、文化多彩,要求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旅产业是当今世界保持旺盛增长势头的朝阳产业,作为举世闻名的“天府之国”,四川文旅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文旅产业得天独厚,是最该干也最能干好的支柱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四川已经总体实现了由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经济大省的跨越,文化和旅游產业是全省率先突破万亿元的产业、居全国第五位。在中央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政策导向下,“一业兴百业旺”的文旅产业将在四川高质量发展时代大放异彩。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是四川把握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战略之举。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其势已成。此次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目标,绘就了美好蓝图、铺排了发展格局、推出了重大举措,完成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势能。“四力齐升”构成目标势能,5年后,独具魅力的文化影响力、特色鲜明的旅游吸引力、优质高效的产品供给力、领先水平的产业竞争力将支撑强省崛起。“一核五带”构成格局势能,在成都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核心区引领带动下,环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文化旅游经济带协同构筑强省版图。“四个一批”构成落地势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枢纽项目、一批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工程、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创新重点产业、一批文旅经济发展主体将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其力已聚。省委书记彭清华强调,各地要把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党政“一把手”牵头谋划部署,分管负责同志各司其职抓好落实,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强大合力。这次大会前,在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文旅特色小镇、文旅龙头企业、“金熊猫”奖评选活动的有力推动下,巴蜀大地文旅发展已经热浪滚滚,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大会给首批10个天府旅游名县命名,给“金熊猫”奖获得者颁奖,给获得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举办权的乐山市授旗,树起了模范和标杆,全省上下各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四川文化和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磅礴动能已经汇聚。

鼙鼓动地、号角声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劲东风正吹遍巴蜀大地,充满巴风蜀韵的文化高地、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正以全新气象迎接八方来客!(责编/陈晖)

作者:黄登武

上一篇:社会结构变迁法学论文下一篇:人居景观设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