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经济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城市文化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它包括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区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积极构建城市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是提升城市高端竞争力、塑造城市个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城市人民文化需求和期待的尊重与满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化创意经济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文化创意经济发展论文 篇1:

山西洪洞秦壁村用文化创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近日,随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赴洪洞县考察、调研姓氏文化特色小镇工作。有幸走进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壁村。

该村座落于洪洞县城东南1.5公里的洪崖壁下,北临涧河,西靠霍候一级公路,处于山西省大运经济发展轴线之中。全村常住人口5300人,耕地面积4838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近年来,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秦壁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落实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在村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带领全村百姓将秦壁村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经济繁荣的“美丽乡村”。

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一排排整齐的大棚、生态园中桃红梨白、一片片的桃树林和梨树林,点缀着这里的秀荣。这是近日记者在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壁村看到的情景。

走进秦壁,便会看到平坦坚实、总长达27.5公里的水泥路,实现了“村连村”、“户户通”、整齐划一的led路灯、硬化标准的“四纵四横”,蔬菜基地田间循环道路、焕然一新的18个垃圾池和填埋场、超过12万平方米的栽植绿化面积、和谐美丽的新型农民社区、村庄环境状况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为秦壁村步入快车道奠定了基础。

秦壁村是山西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先后被授予“中国蔬菜特色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十大特色产业村”等荣誉。2011年,中组部授予秦壁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4年该村被评为“全省最美旅游村”。

“现在村民们不用外出打工,在自家地里挣的钱要比打工还多。”村支部书记刘小平感慨地说,近年来,秦壁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率先在洪洞县乃至全市走出一条以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的致富路。相继建立4000亩蔬菜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及冷库,还成立了晋丰种植有限公司蔬菜协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生产的大葱、黄瓜、豆角、辣椒4类产品均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并注册“秦壁牌”商标,年产销蔬菜2200余万公斤,产值达3000余万元,并在全县设立7个蔬菜直销点,为附近社区居民提供新鲜绿色蔬菜。走在了全市新農村建设的前列,并建设完成了108座冬暖式大棚和育苗连栋大棚,蔬菜批发市场、冷库、蔬菜协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便民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为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由蔬菜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与会员签订的购销合同,给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按保护价收购产品,让村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刘小平书记告诉记者,“秦璧村有传统的栽植大葱历史,原先由于农民科技素质低,在大葱的育苗上沿用传统技术,育出的葱苗质量差、效益低。”他说,也有村民种植豆角、黄瓜等蔬菜,但都是零星种植,形不成产业,严重制约秦璧村的蔬菜产业发展。

刘书记介绍道,为了方便对菜农的技术指导,小麦研究所的专家帮助村里建立起科技站,晚上用多媒体进行蔬菜技术培训,短短一年时间就提高了村民的种植水平,菜农的收益比过去增加了30%以上。

山西是煤炭大省,而今,面对煤炭经济寒潮,山西省正在转变发展思路,政府提出“要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山西新兴支柱产业”。

为了应对现代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短期、双休日观光度假的市场需求,突出高附加值的创意农业、高品质的有机农业、高科技的生物农业和高信誉的品牌农业,有效整合秦壁及周边生产、生活、生态资源,秦壁村积极响应上级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以高人气的休闲农业为切入点,以现有地方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品牌打造与增资为目标,打造成一个集农耕文化、科普体验、认购采摘、健康养生、观光旅游、历史人文、休闲度假、儿童娱乐、科技农业等于一体的大型规模综合文化示范园。

秦壁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文化示范园项目规划占地5000余亩,总投资9197余万元,走进核心园区可以看到:精品农业展示区、文化创意研发区、生态农业观光区、休闲娱乐区、农耕文化演绎区、综合服务区六大功能板块,融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构建“休闲、创意、科技、有机、品牌”多维理念融合的产业链和价值体系。其中的休闲观光采摘园,在秦壁设施农业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临汾市内设施最为完善的高标准观光采摘果园。占地2000余亩,集油桃、葡萄、草莓等新品种引进、研育开发、精品高效生产、良种苗木繁育、栽培新技术推广、产品苗木营销服务及旅游、观光、采摘、商务、娱乐于一体。大力规范、引导和发展农家乐、农业旅游园以及现代新农村等乡村旅游产品,以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为特色,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为游客提供一种真实的、感性的、可观的、可体验、可参与、全方位的本土文化体验空间。目前园区已发展成为一年四季一季观花,三季采果之休闲观光格局。果园采用园林式设计,风格玲珑精巧,优雅经典,园内种植有上百个珍稀乔木及花灌木,环境优雅并配有自助餐饮,设施完备,游人可尽情享受绿谷之美自然之乐。

记者了解到,2000年,年仅33岁的刘小平高票当选秦壁村村委会主任。由于他年富力强、视眼开阔、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村民们怀着莫大地期望为他投出信任的一票。这沉甸甸的一票成为了秦壁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从此步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村委班子通过上下同心,不计付出,把秦壁村打造成山西省首批新农村示范村。

2006年,秦壁村的新农村建设在刘小平和两委班子及村民共同努力下,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一村一品”工程走在了新农村建设的前列。在他的积极努力和争取下,40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大葱、黄瓜、菜豆、辣椒四类产品注册“秦壁牌”商标,蔬菜批发市场、冷库、蔬菜协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便民服务体系也应运而生,为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丰收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在农业科技服务方面,刘小平经过多方奔波,不辞千辛万苦与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实现“联姻”,秦壁村成了3家的科学实验基地,并有专家在秦壁村常驻指导。秦壁村村民在科学种植、合理施肥、测土配方等方面定期进行每年不少于30次的科技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水平,带动了周边村庄2万余亩蔬菜基地的发展。目前,全村已有83人获得了省农广校颁发的农业初级专业技术职称。

秦壁村以全新的形式“基地+农户+市场”引领着全村的经济发展。每年年初,在村支委的领导下,由蔬菜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根据年初与会员签证的购销合同,给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中、产后服务,按保护价收购产品,为农户降低了投资风险、缩减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利润。

秦壁不仅要美,更要有“内涵”。秦壁村党支部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此,秦壁村投资修建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各种健身器材齐备,活动项目逐步丰富;修建了占地200余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動中心,包括农家书屋、活动室、棋牌室、展示室、资源共享室、教育培训室等,共有藏书3000余册,定制报刊杂志15余种;另外还配备了10台电脑,3台投影仪;教育培训室内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备,可同时容纳120人进行培训学习;投资130余万元建起了一所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教学楼,为基础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壁村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农闲时节,以村民大会的形式,先后邀请县、乡司法人员来宣传各种法律法规,使村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其次是大力构筑精神文明载体,在逢年过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全面动员、人人参与。展示剪纸、灯展等传统民间技艺、成立威风锣鼓队、秧歌队、篮球队、演唱队、民兵连等,秦壁村的百人威风锣鼓队,曾多次代表省、市、县到外地参加表演,赢得了广泛好评,甚至还登上过中央台的大雅之堂。与临汾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中央七套《谁不说俺家乡美》等单位共同策划完成了不同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进一步扩大了秦壁村的知名度。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思想道德、文化环境、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很有特色,由该村“艺术·老人”组成的农民业余文化宣传队,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充分显示了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也展示了乐在农户的风采,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修养。再是坚持易风移俗与树新风结合,提倡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开展了“五星级文明户”、“卫生模范户”“好媳妇儿”、“好婆婆”等创建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帮扶弱势群体,构建和谐村居”也一直是村工作的主旋律,逢年过节,村里给十几户困难、贫困户送去生活用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与关爱,全村呈现了一派祥和、文明、知礼、明信、各业发达的蓬勃景象。秦壁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蔬菜特色村”、“山西省最美旅游村”、“山西省文化示范村”、“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党支部书记刘小平同志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国家级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 ”等荣誉。

秦壁人也在用内外兼修的方式塑造着秦壁村精神文明的底蕴。既不是一场高喊“脱贫致富”口号的运动会,也不是涂抹一张外表华而不实的水彩画,而是如秦壁村这般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的有机结合体,是实实在在提升农村百姓的幸福感。

让农村变成“花园”,让农业更为赚钱,让农民变成“老板”,美丽乡村的建设在未来一定会让“三农”产生质变,将农村改造成世外桃园,让城市向往农村。

如今的秦壁村已发展成为集采摘、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创意生态农业园区,形成乡村环境与农业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循环,有力推动了绿色、健康、文明、清洁的现代农业建设。

作者:谢敬爱

文化创意经济发展论文 篇2: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

摘要:城市文化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它包括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区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积极构建城市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是提升城市高端竞争力、塑造城市个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城市人民文化需求和期待的尊重与满足。从要素集聚视角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与发展模式选择,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经济发展效能提升提供实证指导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文化创意;城市经济;发展;互动

1导言

当前创意经济己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虽然我国相关产业起步较晚,但政府己经意识到创意经济问题是关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之一,并积极加入打造世界创意城市行列。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创意经济发展现状、理论、路径、模式、趋势的系统研究,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较少,并且对城市创意经济模式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这使得相关科研成果无法满足典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

2城市与文化的概念界定

理解城市文化首先要对城市与文化的概念进行判定。美国著名文化学专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编写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一书收集了166条文化的定义,包含了人类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界定。如泰勒认为(1871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理、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萨皮尔则简单陈述为(1921年)“是一个社会所做、所思的事情”。一般来说,文化既包括了物质财富也包括了精神财富。

城市在机构、要素及功能上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城市的概念也呈现出多种表述。法国著名城市地理学家菲利普?潘什梅尔认为,“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我国早在1984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城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城市概念的界定没有定论,但以不同著眼点的概念为依据,朱铁臻提出城市的一般特征为空间上的密集性、经济上的非农业性、构成上的异质性;吴胜武与闫国庆把物质与精神的密集性、高效率与高效益、多功能与多类型作为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显著特征。

3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的支点

3.1把握经济形态的内在规律以合理发展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

从国际经验看,创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对创意产业及相关行业范围进行准确的界定,是制定产业政策的基础。目前,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深圳、广州等区域中心城市都相继制定了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将发展创意经济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长沙、武汉、长春、成都等地也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城市的目标,多数城市都明确了将优先发展创意产业。

3.2开展城市创意指数研究为科学衡量创意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贡献

城市创意指数研究是衡量和评估一个城市创意经济发展态势和环境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立城市创意指数,可以科学判断城市发展创意经济的优势劣势、基础条件,评估和量化创意经济对城市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贡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教授佛罗里达进行了国家和地区创意指数的先驱性研究,提出区域性经济持续增长应建立在“3TS”的基础上,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以及包容(Tolerance),并照此框架提出了“欧洲创意指数”和“全球创意力指数”,作为衡量欧洲和世界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指标。

3.3科学规划城市空间来引导创意活动和创意产业合理布局

创意经济的发展是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共同结果。城市创新体系规划己成为城市战略必须重视的内容。政府要有意识地将城市空间规划和创意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存量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转换废弃空间的功能,重塑城市形态、实施分区管理的空间政策等措施;结合创意经济的内在需求,保护自发形成的创意活动和创意产业集聚区;结合城市属性和产业基础,扩大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供给。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城市都十分重视将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4城市创意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总结归纳上述国内外城市创意经济模式,在城市二元均衡理论指导下,提出三种城市创意经济发展模式:文化+科技型、互联网+文化技术型、技术创新+集聚化型。

4.1“文化+科技型”模式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要方向体现在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模式上,它主要特指的是通过科技与文化的相互融合而产生新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模式。利用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文化元素与艺术的表现力,也可以提升和放大对文化艺术感受的丰富性、体验性与深刻性、敏锐性。与此同时,技术跟艺术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4.2“互联网+文化技术型”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与影响效应,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实现产业整体升级转型。嗅觉灵敏、视角前沿的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跳出传统发展的框架束缚,走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创新与传承之路,互联网正成为众多文化创意企业的新战场。

4.3“技术创新+集聚化型”模式

产业集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它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公司、专业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行业企业、相关部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分布,它们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合作。在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意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集聚化发展趋势,即在城市集聚发展趋势。

5城市文化建构的重要性

积极构建城市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城市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延续性和动态性特征,渗透着城市风格与特色。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的文化资本,城市文化可以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也能够以沉淀、累积的精神性力量影响、支撑城市的未来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在经济发展、形象塑造、文化传承、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的关键性力量。芒福德把城市看作实现人类生存意义、生活意义和发展意义的场所,建筑在城市之上、在人类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城市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对生存、生活和发展的追寻。在战争破坏、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中,我国大量文化资源遭受破坏,文化个性被解构。而新时期,伴随着快速提高的城镇化水平,我国的城市文化又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构建城市文化,创新文化发展,可以避免城市特色消失的危险,同时弥合城市化进程与人文关怀之间的裂隙和矛盾。因此,在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今天,对精神层面建设的期待、对文化个性的追求必然作为城市发展、文化创新和人们美好愿景的重要方向而得到凸显。

6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机制

北京城市空间相对于发展规模来说相对有限,要在有限的空间下发展更大规模,更完善的服务,就要使区域一体化,城乡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在建设过程中,将交通路线四通八达、煤气水电通道乡镇串联。

提倡绿色出行,尤其是中心城区,建设多个自行车租赁点,以便居民出行。对垃圾的处理、污水的排放等规划合理化,城区森林、绿地的建设提上日程,净化环境与空气,减少生态污染,建设绿色地带围绕北京城。

随着经济的发展,涵待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强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高标准要求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治理“大城市病”,继续实施车辆限行政策疏导交通拥堵及环境大气污染问题,要彻底解决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瓶颈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便捷。

6.1北京市产业发展状况

6.1.1传统农业持续下降但休闲农业热情高涨

全市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让农业走生态化道路,将农业发展成集观光、采摘、农家小院于一体,既能改变传统农业以收货多少粮食为主的粗放,也能节约水资源,减少用地面积。农业会展、民俗旅游业及生态园风光发展的如火如茶,尤其是在北京功能規划区内的新城区,处于远郊,有条件发展绿色农业,将农业生态化。

6.1.2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迅猛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0700在城市功能规划中,第三产业在每个功能区内都有发展,因其对空间、地域的要求小,对资本要求低,且自身可以创造附加值,因而备受欢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次消费水准也会相应提升,这就要求第三产业在满足民众精神享受时,自身要采取多样化形式创新服务。

6.1.3网上零售业增幅较大

网购成为当今极受欢迎的消费形式,便捷、省时、省力,有时还省钱。瞬时间,京东、阿里巴巴等利用互联网优势将网上交易发展的风生水起。大大促进了居民消费,对实体店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网上零售业增势头迅猛,一些家庭用品和生活必备品,从小到大,一支笔到汽车,都可以一应俱全地在网上买到,并且无需你花大力气便可以顺利到位,服务到位,消费到家。

6.2发展机制措施

6.2.1要素集聚在互动演进中的作用机理

文化创意产业沿着产业发展路径,城市经济发展沿着经济发展路径,不断向纵深动态演进发展。在演进发展的不同阶段,要素聚集在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关系中的运行方式、运行状态及其特征等作用机理也有所不同。城市经济体的演进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要素驱动型城市经济发展阶段、投资驱动型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在其发展演进过程中也同样会经历不同的演进发展阶段。从延伸型文化创意产业阶段开始,发展到渗透型文化创意产业阶段,然后发展到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阶段,文化创意产业最终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6.2.2京津冀携手发展环境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京津冀执法联动机制及机动车污染防治区域协作等专项机制。

调整能源结构,继续扩大“去煤化”范围,从城市中心到远郊山区,在更有利于空气清新的措施没有出台前,继续实施限号政策,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增加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扩展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尤其是农村依靠煤取暖,可以用燃气替代。继续挖掘光伏的潜质,扩大使用市场。对一些重污染企业实施淘汰或者搬迁措施。

治理“大城市病”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工作,动员和凝聚全市人民力量,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致使提前两年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一些重污染化学物质排放量连年下降。

“十三五规划”刚刚起步,北京市城市规划出炉,集众多目标于一身,众多计划要落实,北京市可谓任重道远,既要抓经济发展,又要治理各种病发症,空气质量远没有达标,居民依旧处于雾霆与蓝天交织的笼罩下,水资源仍存隐患,大动脉时而被堵,容貌还会被破坏,北京市想把自己建设成安全、和谐、宜居之城还需规划努力。

6.2.3创意产业优结构提竞争力

当经济模式相似的条件下,竞争模式和产业结构发展也会慢慢雷同,这就加剧了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矛盾,促使竞争激烈化。如果不得到解决,这种状况会继续,反过来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目前北京与环渤海地区一些城市产业趋同化、同位发展、比拼加剧化等问题出现。而创意经济符合这些产业特征的同时,又是随着全球国内知识经济的兴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的经济态势,创意产业可以与其它产业互融互进步,一起拉动经济发展。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一份2016-2020年中国创意产业及园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十二五”初期,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约36216亿元的收入,其中信息服务业和设计服务业收入的增加速度最快。创意产业作为技术创新和研发环节的重要内容,提升其他产品的附加值,比如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帮助北京的经济发展找到正确的路口。

6.2.4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运行是通过要素集聚展开

文化创意产业系统与城市经济发展系统间的互动并不是直接交互影响作用的,而是两大系统通过影响要素集聚存在形态和运行方式而实现的。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要素驱动型城市经济发展阶段、投资驱动型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阶段,对应着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延伸型文化创意产业阶段、渗透型文化创意产业阶段和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阶段,我们通常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6.2.5创意产业为2022冬奥会注入新鲜活力

2008年北京举办的夏季奥运会曾被国际奥委会赞誉“无以伦比”。而2022冬奥会的限定词为“精彩、非凡、卓越”,毋庸置疑对形式、内容,规模、服务等与冬奥会相关的要素都需要创新。奥运会的本质是告知全世界,北京近些年取得的成果是创意加技术的力量,是展示北京的风貌、实力、成果的机会。2022年冬奥会的三大理念一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体现着奥运会和创意产业之间的密不可分,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的渗透,节俭需要创新的耗费小。

6.2.6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会经历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动态耦合过程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要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动态耦合过程。当系统处于初级协调共生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缓慢,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彼此影响都很小。当系统处于极限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相互作用力加强,相互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两大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出现分化。当系统处于螺旋式上升阶段,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交互胁迫关系得以重构,两大系统的关系转化为更高层面的互促共生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创新都可以在对城市文化的构建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实践中,应掌握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对要素集聚运行及形态的影响机理,针对两者互动机理及运行机制,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才能有效促进和推动两大系统的良性高效互动。

参考文献:

[1]胡鹏林,刘德道.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源、内涵与外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02):123-131+160.

[2]马仁锋,王腾飞,张文忠,李雪丽.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与浙江实证[J].地理研究,2018,37(02):379-390.

[3]李建军,万翠琳.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8(01):44-52.

[4]李凤亮,潘道远.文化创意与经济增长: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关系构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77-83.

作者:王彦弘

文化创意经济发展论文 篇3:

以文化创意产业助推清远经济发展

[摘    要]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回报快、资源消耗低、发展可持续等优势,被视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强力助推器。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较高,文化创意产业需求旺盛。作为广州“后花园”的清远,可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升相关产业附加值,用创意和服务将珠三角的大消费群体吸引过来,打造一批极具特色、竞争力强的优势文化创意业态,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意义;对策;经济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5. 074

1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兴产业,以创造力为核心,主要特征有:

(1)创新性

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意经济”,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创新性。创造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原创,即完全首创或者是从未出现过的; 二是创新,即虽然不是首创,但经过改造增加新的内容或者创意,成为一种新产品。

(2)文化性

文化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要求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必须包含文化要素或者来源于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可以是中国元素,也可以是外国元素。离开文化这个基础条件,创意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

(3)高知识性

文化创意产品虽然是以创意、文化为核心,但是也要通过人的智慧、知识以及灵感进行加工,进而转化为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许多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传播以及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呈现出智能化以及高知识性的特征。

(4)高附加值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和科技的附加值在产品价值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它的附加值还体现在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产生较长的产业链,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5)强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交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事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同时也具备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还能辐射带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1.2   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

1.2.1   有助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因为自身的创造性和文化性,已然成为一种走出危机的先导产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战略。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新型业态,它将文化资源通过人的创造和高科技的改造,产生出高融合、高附加值的产品,进而形成具有就业潜力、创造财富的产业,从而加快经济产业创新,这有助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1.2.2   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从功能上来看有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意和创新,倡导开发人类创造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解放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软实力,强调把文化、技术、产品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较高文化含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新的消费市场,而且还可以和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

1.2.3   有助于带动消费和创造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升级,打破了以往只满足于商品本身使用价值的观念,越来越关注商品中存在的观念价值,即商品本身被注入的文化要素。文化创意产业正是通過消费观念和文化品位的传达,给传统意义的商品赋予了某种独特的“象征意义”,提升了传统意义商品的文化附加值,从而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个性化消费需求,并加快促进消费增长。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能为人们创造一种新型生活方式,不仅能够创造需求,还有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

2      清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

2.1   清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从外部环境看,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三产业的支柱,是带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广东省政府近年来也在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例如设立5 000万元的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2012-2017年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资助650多个项目,金额近25亿元,公布了325家省属改革单位名单,累计减税40亿元,说明政策利好。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来清远视察,提升了清远的知名度以及省里的政策倾斜程度,因此在政策支持上占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助推清远经济发展。

从内部环境来看,清远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区位优势来看,清远位于珠三角地区北部边缘,南接广州、佛山,距广州仅60多千米,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只需要半个小时车程,已成为广州的后花园和卫星城。从自然资源来看,清远地处粤北山区,风景秀丽,山清水美,环境较好,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另外,珠三角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人均收入高,文化创意产品需求旺盛。因此,清远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将珠三角的文化创意产业转移过来,发展影视业、会展、动漫等特色产业,为清远经济的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2.2   清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清远地处粤北山区,发展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城市,虽然资源丰富但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缺乏支柱产业。按照省里“一核一带一区”的布局,清远定位是粤北生态保护区,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为清远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活力,同时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现代农业等,进而提升清远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3      清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典型的综合性产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根据清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突出重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实现以点带面。

3.3.1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结合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好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文化和旅游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在旅游业中加入文化因素,不仅能丰富旅游业的内涵,同时也能带来一些新的产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文旅融合中加入创意,可扩大旅游文化市场,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者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品位不断提高,已经不再满足过去单纯的观光旅游,更加注重旅行的意义和体验。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可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和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是旅游产业与时俱进发展的内在需求。

清远旅游资源丰富,自建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业稳步增长,已经成为清远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已从2008年的56.3亿元上升为314亿元,游客数也从2008年的1 488万人次增加到3 980万人次。但同時我们也应看到,清远旅游产业项目单一、主体功能薄弱、同类产品竞争力不强, 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因此,清远需要努力打造旅游品牌整体形象并扩大宣传, 从而能更大程度地吸引游客到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文旅结合的方式形成对接效应,在旅游业中引入文化创意,开发特色文旅产品,增强全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清远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清远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不仅能够提升游客在清远的旅行体验,还能够间接延长游客在清远的停留时间,增加过夜游的比例,加深对清远的了解,同时还有助于促进游客在清远消费,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的发展。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清远可以依托市区内各种类型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体验性旅游产品、文化休闲基地等,打造当地特有的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提升清远旅游业的发展质量。

3.3.2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融合

清远地处粤北山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点有重要地位。可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融入文化创意元素,通过研发设计和策划推广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传统农业生产,促使农业发展创意化,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功能向消费服务功能的拓展。从经营方式来看,可以整合农业生产各个环节,通过良性互动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农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同时可以在农业生态空间或者产品销售中嵌入文化创意元素,不仅能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也能提高农业生态空间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功能,给农业生产本身带来新的属性和特色,进而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

3.3.3   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影视业

清远自然风光秀美,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及民族文化特色,可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影视业。清远“三连一阳”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这些年来也陆续有一些地方成为电影取景地,例如34届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的纪录电影《围炉》就是在连南取景拍摄的,这给清远民族文化聚集地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另外清远农村综合改革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得到了党中央、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肯定,这也是清远的优势和宝贵财富,也能为清远影视创作提供不少素材。相关部门可充分利用清远的特色和资源优势发展影视业,提升清远的知名度,为清远经济发展带来新引擎。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磊.文化创意产品在旅游业中的作用[J].科技风, 2018(23).

[2]谢小芳.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发展路径探索——以南充市为例[J].城市旅游规划,2018(7).

[3]马英娟,董滢.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转型的内在关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

[4]古冰,卢钦.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研究——以四川为例[J]. 文化旅游, 2017(10).

[5]熊正贤.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涪陵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6).

[6]彭璟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特征及问题[J].经济师,2017(10).

[7]顾作义,严永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高文化创造力——广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J].广东社会科学,2010(1).

作者:王晓蓓

上一篇:经济辐射理论分析论文下一篇:国有建筑经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