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旅游发展论文

2024-04-21

会展旅游发展论文(共10篇)

篇1:会展旅游发展论文

旅游管理系2008级本科学生学年论文工作计划

根据教务处“关于2008级本科学生写学年论文的通知”,我系特制定2008级本科学生学年论文工作计划。

一、成立旅游管理系2008级本科学生学年论文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2008级本科学生学年论文的指导和管理,成立旅游管理系学年论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钟志平

副组长:何天祥

组员:周玉翠、张琼霓

二、学年论文工作时间安排1、2010年6月底将工作计划和参考选题挂旅游管理学院网页与学生见面,学生开始选题。

2、由于我系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的学生分别于2010年7月、2011年1月下旬出发外出进行专业实习,返校时间也分别为2011年1月底及2011年7月底,所以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的学年论文在时间安排上不能与学校的安排不能完全一致。

3、暑假期间,学生与老师联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方向性选题。4、2011年1月底返校的学生(即第一批出去实习的学生)于2011年4月15日提交学年论文,2011年4月18日前完成学年论文的评审,由指导老师写出论文评语,并确定成绩,交系教务办;2011年7月底返校的学生(即第二批出去实习的学生须把学年论文工作提前,要求于2010年12月20日前提交学年论文,2010年12月28日前完成学年论文的评审,由指导老师写出论文评语,并确定成绩,交系教务办。

5、学年论文指导老师安排:由各位导师负责指导。

三、学年论文写作要求

根据《湖南商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试行)的要求和规定进行,并提交一份用统一白色硬皮纸制作封面的论文稿存档。被评为优秀的学年论文需提交电子文档到系教务办。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按学院有关规定,学年论文成绩分为五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对论文成绩中有原则性重大错误或弄虚作假,有严重抄袭行为,评为不及格。

附件一:2008级学年论文参考选题

旅游管理系 2010年6月20日

附件一:2008级学年论文参考选题

1.湖南长株潭地区会展旅游品牌构建研究

2.旅行社拓展会展商务旅游业务探讨

3.边远落后地区节庆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4.奖励旅游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探讨

5.论突发事件(如甲流、Sars等自然因素)对会展旅游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6.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旅游后续效应探析

7.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比较研究

8.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及特征研究

9.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控制(主导)权机制研究

10.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治理机制研究

11.旅游企业战略联盟模式选择

12.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最优规模的确定

13.旅游企业入盟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14.****省旅游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性研究

15.****省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性研究

16.**** 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7.*****省入境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18.旅游城市交通可达性研究

19.****景区旅游市场营销创新研究

20.长沙自驾车旅游研究

21.湖南与珠三角旅游协作发展研究

22.新休假制度的长沙市居民出游方式及特点研究

23.基于旅游资源优势度差异的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析

24.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以湖南为例

25.农民旅游者出游特征、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6.我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的R/S分析

27.我国省际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8.长沙居民购物行为的时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9.我国省际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

30.旅游中小企业生存之道

31.浅谈某地中小旅游企业信用评级系统的构建(或以某旅游企业为例)

32.湖南中小旅游企业(旅行社或酒店或景区)面临的困境与策略

33.中小旅游企业管理创新探析——以某地或某行业为例

34.湖南省中小旅游企业现状及集群化发展战略

35.提升湖南中小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构想

36.中小旅游企业吸引人才策略的探讨

37.中小旅行社的市场困境与对策研究

38.饭店服务恢复与补救研究

39.饭店服务质量管理创新研究

40.饭店服务产品创新研究

41.饭店服务瓶颈管理研究

42.经济型饭店与豪华饭店比较发展研究

43.中国饭店薪酬管理研究

44.中国主题饭店发展研究

45.中国绿色饭店发展研究

46.中国饭店竞争形式研究

47.中国饭店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48.***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49.***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50.旅游危机管理研究

51.旅游地环境容量评价

52.***旅游地客源市场研究及营销策划

53.***旅游地竞争力研究

54.旅游地合作机制研究

55.滨海旅游开发研究

56.“两型”旅游的实质及其开发战略探讨

57.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开发研究

58.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旅游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59.基于因子分析的××省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60.两型旅游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61.湖南旅游客源市场聚类分析

62.中国入境旅游的东中西差异探讨

63.湖南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比较研究

64.湖南娄底旅游开发战略研究

65.湖南环洞庭湖旅游开发战略探讨

66.湖南会展业现状研究

67.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会展发展研究

68.参展商参展动机研究

69.会展实践教学研究

70.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71.湖南会展业营销现状及障碍研究

72.会展公关研究

73.参展商个性研究

74.专业观众参展动机研究

75.会展业服务心理研究

76.长沙会展旅游品牌的建立与发展

77.境外会展旅游者满意度研究

78.会展旅游的空间集聚程度分析

79.旅游业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研究

80.旅游景区合作营销研究

81.旅游景点的定价机制研究

82.旅游企业组织结构演化研究

83.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旅游业发展与低碳经济的关系研究

84.区域旅游循环经济实证研究——以**地区为例

85.现阶段国内外游客绿色消费行为差异比较研究——以中国与**国家为例

86.风景名胜区旅游品牌研究——以**景区为例

87.国内旅行社实施品牌战略实证研究——以**旅行社为例

88.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湖南会展旅游品牌塑造研究

89.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工业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90.长沙“老字号”餐饮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

91.XX景区(或地区)旅游业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92.某城市会展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93.某景区(或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94.某地区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

95.有关旅游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探讨

96.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市场出现的法律问题的调控研究

97.旅游合同陷阱及其法律对策探讨

98.某地旅游开发融资方式研究

99.扩大居民旅游消费在中国经济调结构保增长中的作用及其对策 100.扩大旅游消费在促进湖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策 101.扩大旅游消费在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对策 102.扩大湖南居民旅游消费的对策研究

103.扩大长株潭居民旅游消费的对策研究

104.扩大湖南3+5城市群旅游消费的对策研究

105.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升级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106.中国国际旅游消费结构升级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107.湖南国际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升级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108.湖南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升级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109.旅游投资中的PPP(Private-Public-Partnership)运营模式和 BOT(Build-Operate-Transfer)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

110.湖南省世界遗产地(比如,张家界)游客管理研究

111.历史文化古镇(比如,湘西凤凰)游客管理研究

112.湖南省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模式研究

113.旅游目的地(如,张家界)游客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生存空间竞争研究 114.湖南省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的决策模式研究

115.湖南旅游目的地游客的行为污染问题研究

116.湖南省世界遗产地(比如,张家界)环境教育研究

117.游客行为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的影响研究

118.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满意度影响研究

119.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及管理对策

120.湘中历史文化名镇(荷叶、杨市与水车)建设与旅游开发研究 121.湘中茶马古道(安化、新化、涟源)旅游开发研究

122.双峰杏子镇旅游开发研究

123.湖南抗战文化(长沙、岳阳、常德、衡阳、芷江)整合旅游开发研究 124.湖南红色文化(韶山、浏阳、茶陵、湘南、永顺)创新旅游开发研究 125.开福区旅游整合开发研究

126.湘军文化整合开发研究

127.湘中梅山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128.湖南与上海世博会的旅游对接研究

129.上海世博会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130.森林公园解说系统特点及其完善的研究

131.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132.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133.休闲型生态旅游城市规划研究

134.生态旅游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135.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136.湖南美食旅游研究

137.区域旅游购物市场开发、研究与对策

138.生态旅游认证指标体系研究

139.旅游购物体验研究

140.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

141.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142.旅游业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

--------以某地为例

143.旅游绿色消费行为研究

144.旅游业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以某地为例

145.旅游展演的文化真实性研究

------以某个案为例

146.湖湘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传承保护

147.女性旅游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以某地为例

148.美食旅游开发探讨

-------以某个案为例

149.节事旅游开发探讨

-------以某个案为例

150.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探析

-------以某个案为例

15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以某地为例

152.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发展研究

153.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154.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155.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旅游景区对策研究

156.湖南省入境客源市场及其变化研究

157.“黄金周”旅游景区游客行为管理研究---以**景区为例 158.曾国藩故居旅游价值与开发研究

159.旅游地产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价值研究

篇2:会展旅游发展论文

[摘 要]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会展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本文从旅游会展的视野,对旅游会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管理模式做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旅游会展的对策。本文主要以大型旅游交易会、展览会及博览会为研究对象,而未对旅游会议、节事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状 管理模式 对策 旅游会展

一、我国旅游会展的现状分析

自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于199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旅游会展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推进器”,得到了我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视,使全国各城市形成了一股大办旅游会展的热潮。目前每年全国举行或组织参与的的各种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不下20场次。

纵观历年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会展具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层次众多

每年全国举行的各种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种类繁多。

2.主题多样,形式不断创新

随着携程、51766网站为代表的第四类旅游网站的出现,旅游会展形式不断创新,出现了虚拟旅游会展―网上展览会,这种形式使旅游展会更具推广效果。网上博览会所采用的是“自助式旅游大卖场”模式,运用这种模式,博览会将会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供需双赢的信息流平台与交易平台。换言之,展商借助这样的博览会可以完成从收集市场信息,产生销售线索,到制定销售方案,实现销售目标等完整的营销体验。

为了更好地推介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具有鲜明的主题的旅游展会也相继亮相,如红色旅游博览会、森林旅游博览会、民俗文化旅游博览会等。

3.展出规模不断扩大,展台搭建更具特色

以历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为例,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业界参展需求的增加,各种类型的旅游会展的场馆规模都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为了取得更好的展台视觉效果,各展团及参展单位积极组织,认真筹备,注重突出自身特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使展台设计更加新颖、展台搭建更具特色。

4.旅游会展的管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

目前我国的展览会管理模式还停留在“政府主导型”阶段。根据“2006年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目录表”,2006年我国举办的旅游会展,除了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的主办有公司参与运作外,其他的主办方都是各级政府部门,在承办单位中,政府承办的比例为45% ,公司参与承办的`比例为55%。可见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直属部门、机构仍是办会办展的投资主体。

二、我国旅游会展存在的问题

从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会展业还处于市场化、产业化的初级阶段,但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会展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19,我国全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数量为1000个,2006年,这一数字跃升至3800多个。然而,当前我国会展业存在着管理法规滞后、准入制度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目前中国市场的展会真正形成规模和品牌的展会还不多。作为我国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会展除了具有上述共性之外,仍存在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展会规模偏小,层次较低

一般认为,大型展览的展出面积为5万平方米以上。从表2我们发现,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旅游盛会,除2006年、年和20的展览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外,其余的都小于5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旅游会展。国际旅游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旅游交易会―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2007年展览面积为15万平方米。

2.市场化运作的比例很低

随着旅游会展产业的逐步成熟,我国的旅游会展逐渐向市场化、商业化转型,在很多项目上采取面向社会招标的运作方式。而在由政府总体掌控的大型国际旅游展会的运作中,企业或社会各界也开始承担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子项目。这反映了我国旅游会展办展主体的创新和转型趋势。但是,如前所述,各级政府及其直属部门、机构是仍目前办会办展的投资主体,企业介入的非常少,即市场化运作的比例很低。

3.旅游会展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

国际展览会同盟(UFI)是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之一,UFI对申请加入的展览会的规模、办展历史、国外参展商比例、国外观众的比例等都有极严格的要求。UFI认证对展会的市场推广、品牌意识的增强、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经UFI认证的展览会是高品质展览会的标志。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内地已获UFI认证的43个国际品牌展览会中,只有国际酒店餐饮设备展一个是旅游展会,这与有着类型、主题多样的旅游会展是不相称的。

4.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国“入世”,许多新开放行业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会展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会展人才的状况表现为: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流失率大,会展经理人极不成熟,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中国有会展从业人员100多万人,其中从事经营策划的各级管理人员约15万人,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展览专业学习和培训,各地都缺乏真正懂得会展业的人才。

三、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会展的对策分析

有识之士认为,会展经济应该沿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本着这样的原则,笔者认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会展经济,可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企业与协会各司其职,是构筑会展业管理模式的三条不可缺少的路径。对于政府而言,应跳出会展活动的微观运作,发挥宏观调控、政策支持、产业导向和市场监督作用。

加强法规建设,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会展业管理办法,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会展管理体制、会展主、承办单位的资格和职责、报批程序、会展市场秩序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会展业健康发展,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同行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

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各地优秀会展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和培训双管齐下,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也是政府需要加以促进的工作。

国外把会展管理人才划分为核心人才、辅助性人才与支持性人才三类。在核心人才中,项目策划、营销和运营管理人才尤其重要。他们在行业内层次最高,专业操作能力最强。辅助性人才包括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与销售等人才;支持性人才则包括高级翻译、旅游接待员等。从中国的客观情况来看,会展支持性人才的培养已具有相对较长的历史,许多高校开设了外语、旅游管理专业,而且教育层次、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这使得支持性人才相对充裕,而会展核心人才和会展辅助性人才缺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要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必须先有一个较强的师资队伍。但是,中国高校目前专门投身于会展教育与科研的学者不多。

要加强会展教育与科研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应给予相关人员到会展先进国家培训的机会,以便了解国外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研究成果以及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支持相关人员到会展企业挂职锻炼;应对会展教材编写和出版给予资助;在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额度和研究时间保证方面,也要给予帮助。

4.提高旅游会展的市场化程度

在会展业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展览会很少由政府直接出面主办,完全融入了市场化机制,而极少数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也是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从中国目前会展市场的实际来看,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现阶段完全退出会展项目的投资领域,完全依赖现有会展企业来办展,但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可逐步逐步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先实行“官办民营”,最终实现“民办民营”。

5.整合资源,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与实施成功的品牌战略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一样,展览会也要有自己的品牌。

众所周知,中国不缺展览会,缺少的是展览会品牌。为促进中国旅游会展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整合资源,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从国内外成功展览会来看,品牌展览会要有六大要素支撑:一是权威协会和行业代表的坚强支持;二是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三是提供专业的展览会服务;四是配合强势的媒体宣传;五是获得国际博览会联盟的资格认可;六是坚持长期的品牌战略。要想把更多的参展商和观众吸引到展会上来,组织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品牌观念,制定品牌战略,对照上述品牌展览会的六大要表,从主题选择、管理服务、场馆设计、展览会的宣传与推广模式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立 青:国内外成功展览会的经验及借鉴[J].发展研究,第4期,P7~9

[2]苏文才著:会展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出版

篇3:浅析我国会展旅游发展

会展旅游是借助举办会议、研讨、论坛等会务活动以及各种展览而开展的旅游形式, 会展和旅游同时开展并且同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会展旅游是以会议和展览为目的的旅游, 包括会议旅游和展览旅游等各种出于工作需要的旅游和奖励旅游。狭义:为会议和展览活动的举办提供展会场馆之外的、且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 并从中获取一定收益的经济活动。

二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 我国会展旅游业的起步虽然比较晚, 但发展非常快, 特别是会展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大有超前发展的态势。

纵观历史, 一国会展业实力与发展水平是与该国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及其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发达国家凭借各个方面的优势在会展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向世界各地扩张。我国会展业起步虽然比一些会展强国如德国等要晚很多, 但是它的迅猛发展趋势却非常明显,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会展业的异军突起, 我国的会展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 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会展业发展, 制定适当措施加速当地会展业发展。

会展业被称为“城市面包”和“经济晴雨表”, 各地政府意识到会展业的重要性, 加大力度支持和建设当地有利于会展行业发展的所有相关事宜, 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府都会优先投资建设, 所以在我国尤其是大城市, 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局面。

除此之外, 教育培训也开始步入正轨。多地已经具备了完善的会展类专业人才培训服务机构, 相应的高等教育系列也越来越重视会展类专门人才的培养, 会展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3. 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城市加入了加速发展会展行业的行列, 越来越多的会展中心在城市中涌现。

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在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核心的国际会展城市。二、三线城市也逐渐发展为重视会展经济, 有一定实力和会展专门人才的交流中心。会展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也导致相应行业纷纷在这些大城市中成立办事处和分公司,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我国会展旅游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展旅游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但是我国会展旅游业才刚刚起步, 正在发展过程中, 所以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1. 会展旅游行业发展观念落后。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早已得到政府和老百姓的认可, 会展经济晴雨表的魅力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对会展旅游这一新事物, 大多数人还是不太了解, 知之甚少, 甚至存在观念误区。

2. 会展旅游业的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会展旅游业作为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长远发展尤其依赖外部条件的完善, 但目前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还不健全。最明显的几点就是法律、法规等机制尚不健全, 存在很大的漏洞,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展业的发展。其次是审批手续复杂, 而且没有强有力的行业管理规范也使得展览业的内部竞争呈现无序状态。

3. 会展品牌化不足, 缺乏知名品牌和国际化品牌。

总体来说, 我国会展业目前知名的一些展览有广交会、深博会等。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举办的大都是世界著名会展, 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名扬世界, 也能以其良好的品牌形象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在我国, 这种世界知名度很高的国际会展品牌却非常缺乏, 除了前面提到的广交会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外, 绝大多数会展都是国内的、临时的, 缺乏系统性的品牌建设和宣传, 也缺乏品牌影响力, 这是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又一大瓶颈。

四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策略

1. 建立健全全国性会展管理机构, 严格管理会展业招商、招展以及相应的各项活动和流程。

目前我国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对会展活动进行专项管理和约束, 这对于指导和审批会展活动的进行是极为不利的。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的混乱性和无序性以及出现的种种问题告诉我们, 目前急需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指导和约束会展活动的开展。

2. 解放思想, 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办展地区成功经验, 加快培养会展业专业人才。

在会展旅游行业发展态势居高不下的背景之下, 专业人才缺失已成为我国制约会展旅游持续发展的一大症结。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学习力度, 参考会展强国如德国、美国等地区开展会展旅游活动的成功经验, 加速培养高等会展类专门人才。目前各大高校纷纷建立会展专业, 有意识地加入会展旅游接待服务方面的教学和实践内容。

3. 加大对我国会展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力度, 走品牌化建设道路。

将市场营销的观念引入到会展经济的发展建设中, 首先对国际旅游市场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确定自己的重点目标市场, 然后集中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促销活动要有创新, 手段要有多样化, 重点在于树立和经营品牌化, 选择重点城市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建设, 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应当采取有效的手段对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防止各地一窝蜂地上工程。就目前阶段而言,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三亚等城市具备优先发展国际会展旅游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宏乔.会展旅游发展层次及影响要素分析[J].科技信息, 2009, (24)

篇4: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关键词: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策略

一、会展旅游的涵义

会展旅游在国际上通称MICE(Meeting,Incentive,Convention,Exhibition),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活动形式,包括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奖励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文化体育活动、科技交流活动等。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各国或地区通过举办会议和展览的机会,让参会代表(客商)和受众在参会之余开展旅游活动。

国内学术界对于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还存在较大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会展业不过是专项旅游形式的一种,参加会展活动是都市旅游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会展业与旅游业分属两个产业群体,会展旅游就是基于两个产业之间而衍生出的新的旅游形式,是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

作者对会展旅游理解为:会展旅游是会展组织者或承办方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赛事庆典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会展目的地,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二、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申办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成功等两个事件为标志,国内各地区政府逐步对会展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重视。我国会展旅游起步较晚,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特点为:

(1)会展旅游已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国内会展旅游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由于会展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及会展旅游的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和会展旅游发展的局面。

(2)形成了一批国际性会展中心城市。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凭借较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国际交往综合能力,在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吸引了一批大型国际性会议项目和展览项目落户,使这些城市也成为了国际会展旅游目的地。

(3)会展旅游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能力增强。各地经营会展的公司和一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纷纷加入相关的国际会展组织;中国在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会议和奖励旅游的组办方,将中国列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际性会展旅游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大。

(4)在国际会展旅游中的地位较低。我国展览业在国际展览业中的地位较低,除广交会、上海车展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展览会外,大部分展览还局限于国内展览和临时性的展览;在展览市场运作方面,重复办展、展览项目档次低、展览市场管理混乱等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国内会展业的国际形象。

(5)理论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会展旅游在国内研究时间较短,学术界对会展旅游做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性会展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只有少数几个学者进行了会展旅游城市竞争评价模型和会展旅游负面效应方面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对会展旅游的研究从总体上说还局限性粗放型。

三、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策略

要推动国内会展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制订国内会展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主要策略有: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措施保障职能。政府的主要作用在制定国内会展业中长期宏观规划和规范法律建设。因为国内会展业不可能遍地开花,政府应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特征、会展资源的分布状况,对会展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和非重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实行分区域政策优惠。同时,梳理和完善会展法律法规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会展经济统计制度,理顺政府在会展活动中的职能定位,建立统一的会展业监管机构。

(2)会展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的准确定位。各城市在规划发展会展业和会展旅游时,应当考虑自身的城市影响力、资源影响力、经济发展影响力、区位影响力,按照层级结构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自身实力,按照等级的高低,在国际会展旅游、国家级会展旅游、区域性会展旅游等三种目标中自觉定位,要根据条件的优劣,在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和会展旅游三种形式中进行恰当选择。

(3)引导国内会展旅游市场需求策略。根据会展旅游市场构成理论、供求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目的地的需求、旅游项目需求、会展项目和服务需求、旅行目的与会展旅游类型、旅行持续时间、需求季节等方面,探讨应如何引导重庆会展旅游市场需求。

(4)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会展旅游项目。树立会展旅游目的地和会展旅游产品形象,并完善服务需求,打造精品,提高国内旅游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会展项目;形成规模,可持续发展,把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5)实施国内会展旅游的整合营销策略。会展旅游整合营销是在一定区域内会展旅游相关组织从消费需求出发,通过综合协调,发挥协同作用和互补作用,实现市场共享、品牌共享、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共享,达到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

四、结论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会展旅游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行业规范化、行业分工专业化、公司集团化、企业运作市场化、展会品牌化等。不断优化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加快会展旅游的发展,形成更完善、更高一级的互动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拉动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上升。

参考文献:

[1]卞显红,黄震方.发展南京会展旅游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1(2)

[2]陈才,武传表.中国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潜力研究[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篇5:发展南京会展旅游研究

发展南京会展旅游研究

会展旅游是一项专业性极强、单团规模较大、停留时间较长的旅游活动.本文论述了南京发展会展旅游的条件并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作 者:卞显红 黄震方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系, 刊 名:城市发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URBAN STUDIES 年,卷(期): “”(4) 分类号:F592.9 关键词:会展旅游   城市形象   南京   电子商务  

篇6:会展旅游产业发展浅析

会展旅游产业发展浅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会展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会展旅游产业则被认为是继金融、贸易之后,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会展旅游产业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早已进入商业化阶段.而中国的会展旅游产业尚处在发生、发展阶段,会展旅游市场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力发展会展产业需要做好特色定位、政府支持、设施完善、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加强宣传等方面的工作.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会展旅游批发商已将中国列为重要的会展目的地,使我们看到了21世纪中国会展旅游产业的灿烂前景.

作 者:吴静 作者单位:上海市闸北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上海,70刊 名:黑河学刊英文刊名:HEIHE JOURNAL年,卷(期):“”(3)分类号:F116 F590关键词:会展旅游产业 国际会展 会展旅游市场

篇7:发展黑龙江会展旅游研究

发展黑龙江会展旅游研究

会展旅游是一项专业性极强、单团规模较大、停留时间较长的旅游活动.本文论述了黑龙江发展会展旅游的条件并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作 者:王宏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刊 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4 “”(3) 分类号:F590.7 关键词:会展旅游   旅游产品   旅游发展  

篇8:浅析济南会展旅游发展

会展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是旅游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旅游、餐饮、住宿、商业等都会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特有的作用。济南会展业发展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其成长的速度是迅速的,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会展旅游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济南发展会展旅游的条件分析

(一)旅游资源丰富

济南作为齐鲁之邦的省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入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并荣获“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济南风景区众多,其中以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为代表;除此之外济南的芙蓉街、红叶谷、九如山等景点都是休闲和游览的好去处。泉城济南以崭新的城市形象推动济南会展旅游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优势

济南作为经济大省的省会,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快。济南逐渐有传统的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转变,根据国家政策的发展适时地发展生态旅游,并推出“好客山东”的旅游口号。依托先进技术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的高科技产业,为引进各种专业展会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同时近几年济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发展济南会展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济南连接首都圈、长江三角洲两大都市圈。特别是京沪高铁的开通更是缩短了与两大都市圈的距离。济南的交通业无论是在铁路、公路还是航空方面都是十分发达的。它既是全国性的路网铁路枢纽,又是公路主枢纽城市,与全省所有的地级市都有高速公路联接;素有华东地区第二大航空港之称的济南国际机场,与国内外50多个大中城市建有广泛的航空线路网,不仅拥有国际性的集装箱分流中心,而且其陆路货运通道远至中国香港,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

(四)会展场馆配套设施的完善

会展场馆配套设施是会展旅游发展的命脉所在。济南市现有的大型专业性会展中心屈指可数,但是其场馆的选址和周围的配套设施均是较为完善的。2002年开馆的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弥补了济南大型展馆发展的空白。稍后开馆的还有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展厅分三层,共有相互通联且相对独立的展厅12个,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5.1万平方米,可搭建2800个国际标准展位,会议面积1.2万平方米。配有先进网络系统,是全省现有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大型专业场馆。

(五)教育资源丰富

济南市会展业教育发展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其中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济南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驻济高校,均开设有会展方向或会展专业的课程,目前多家院校正在积极申报会展专业。目前科研设计机构300多家,博士授予站30多个,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5万人,人力资源丰富。为济南市会展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二、发展会展旅游的作用和意义

(一)推动济南地方经济的发展

仅2012年前三个季度济南共办展116场次,交易额高达915亿元,周边行业创收123亿元,同比增长13.9%和8.8%,较去年同期实现大幅度增长。会展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会展旅游的发展,而且也为相关行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从而实现了以点带面的经济发展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济南经济的发展。会展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健全,极大地推动了济南的会展业的发展;会展经济在整个济南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会展旅游的发展。

(二)推动济南旅游业的发展

济南会展经济的优势都会成为济南会展旅游发展的坚强后盾。参展的人员不仅为酒店带来丰厚的收入,而且为城市的配套部门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由于会展旅游自身的特点,使旅行社能够合理的安排旅游活动,为济南的旅游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济南的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的建设

会展作为城市的“明信片”是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开展会展旅游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信息的交流和科学技术创新而且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素质。参展人员通过在闲暇时间对城市的了解,将城市的先进的文化和科学信息传播出去以提高济南城市的知名度,在开展会展的同时城市也会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推动城市的建设。

三、济南会展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会展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会展业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发展方面都有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被冠以“晴雨表”和“助推器”的称号,为国外的许多大中型城市经济的发展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很多城市已经把会展业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链以点带面的推动经济的发展,而济南,会展业的发展还不能与旅游对接,很多的旅行社还是注重低端的旅游产品,对于高端的会议旅游市场置之不理。很多的旅游企业在会展期间也没有推出相关旅游产品的促销活动。

(二)会展专业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偏低

参考文献

[1]张红.会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52.

[2]贾晓龙.会展旅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5-75.

[3]山东省会展行业协会.济南市会展业发展报告[R],2010.

[4]黄玉.大会展拉动城市经济[J].时代经贸,2013,(267):51—56.

篇9:浅析城市会展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成都;会展旅游;现状;发展

一、成都市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成都市会展业的发展始于1984年成功举办春季全国糖酒交易会。虽然同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成都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并不慢。至今成都市已经举办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的全国性大型展览会近200场,2013年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两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盛会,也使成都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一一个在同一年度吸引两大国际盛会落户的城市。2013年成都规模以上展会数量达17个,第四次在数量和展览面积上均名列全国第五名。在2013年年底,成都市荣获了“2013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称号及优秀会展城市管理奖。

成都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2007年和杭州、大连一起被评为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市拥有170多处人文景观,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具有很高的技术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其中都江堰和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地。成都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另外,成都市分布相对集中的旅游资源及优越的旅游地理位置,这些都为深入开发利用丰富的成都旅游资源,发展会展旅游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二、成都市会展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就一个城市的会展旅游而言,在基础设施方面,成都位于川西平原的腹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商贸中心及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可汇集大量商流、物流流、信息流。成都邮电业务总收入、航空货运量和轨道交通客运比重均列西部城市首位。境内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相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为成都旅游的开展及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成都会展场馆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建设,已经拥有世界环球中心、四川省展览馆、天府博览中心、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等多个大型会展场馆,场馆内都配备先进的多功能会议会展中心。此外,除了城市中央会议区,成都市会议功能区已经辐射到成都市周边旅游胜地都江堰会议区和九寨沟会议区。香格里拉、索菲特万达、总统皇冠假日等众多高档次的大酒店,以及实力强大的国际旅行社,也为成都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优良的会展硬件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成都市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极其丰富多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价值高,既有观光型旅游资源,又有度假型旅游资源,还有深厚的巴蜀文化及饮食文化,为成都开展会展旅游提供了良好资源条件和环境。

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实力深受城市综合实力的影响,成都市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位列西部城市首位。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发达,其中旅游经济增长迅速。成都市产业领域和市域领域的开放程度高,深度参与全球经贸往来和技术合作,成都加强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目前已与2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经贸关系。不断优化的人居环境和不断提升的城市影响力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渐加强。

三、成都市会展旅游的发展方向

1、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

会展旅游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多个行业,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支持对其发展密至关重要。政府制定会展旅游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从总体上把握、调控其发展方向。政府既应明确职能,给予会展旅游必要扶持和培育,又要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下的会展旅游资源配置,使会展旅游朝着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2、建立专业的会展旅游组织机构和企业

成都会展旅游业要想保持产业竞争优势,就需要建立统一的会展旅游管理机构。同时,成都市的会展业与旅游业应当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设置专门的营销协调机构,将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统一管理、联合促销。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也可以建立战略联盟,通过相关企业的联合,使会展设施、旅游设施、饭店在会展旅游产业链上协调运行,使会展旅游得以长远发展。

3、加快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提升会展旅游服务水平

成都会展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会展人才的缺口还比较大,无法满足整个行业快速增长的需求。目前成都会展从业人员多为半路出家,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环境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离会展旅游对专业型、全面型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造成会展旅游的整体规模不大和效益不高。因此,加快会展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会展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的服务水平已经刻不容缓。四川省内各高校应当开设会展旅游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国外会展组织机构及国内发达地区合作,开设会展旅游从业人员在职培训课程,对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进行提升。

4、开发有针对性的会展旅游项目

同会展活动相伴生的旅游活动能够进一步拉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会展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以旅游为目的,通常状态下,会展参加者是不会主动去参与旅游活动。因此,成都市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旅游资源对会展参与者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吸引源,可以根据与会者会后停留时间短的特点,着力开发短期会展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胡平,《会展旅游概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年。

[2]张文健、金辉,《中外会展论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3]王保伦,“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旅游学刊》,2003年01期。

[4]魏小安,“中国(2002)会展旅游发展研讨会发言摘要——对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2002年04期。

[5]杨娟,“世界会展之都对发展成都会展旅游的启示”,《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2期。

作者简介:王莎(1990-),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管理学硕士,单位: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研究方向:会展策划与管理

篇10:会展旅游发展论文

 字号全屏阅读分享到

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

摘 要:淮安会展旅游业发展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独特的旅游资源、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完备的服务体系等优势。由于起步晚、起点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淮安会展业旅游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淮安要善于抓住机遇,从展会品牌化、专业管理机构设立、培养会展专业人才、增加促销力度等方面入手,实现区域会展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淮安 会展旅游 SWOT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265-0

2会展旅游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旅游方式,是一种以会展公司和会展场馆为核心。以会议和展览为主要形式,为其他各种经济或社会活动提供服务,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能起到龙头作用的综合性服务产业。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国际会议业同样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会议支出主要集中在机票、住宿、餐饮和会议场所租赁等方面,显然这些支出与旅游业密切相关。当前,就淮安具体形势而言,发挥独特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区域性会展旅游中心的条件已日趋成熟。

一、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势

1.经济迅速发展,物质基础雄厚。经济条件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如地区国民收入和GDP等所反映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淮安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截止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527.77万人(市区人口89.38万)。当年,三大产业比例由“九五”末的30.3:40:29.7变为

21:45.5:33.5。200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总收入170.5亿元,增长38.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3亿元,增长3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增长3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增长24.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710亿元、467亿元,分别增长18.3%、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分别增长15.1%和13.8%,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于全省前列。作为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淮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会展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土地、劳动力富裕,微观经济条件好。淮安是一片开放的热土,既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又有低成本经营的优势。淮安投资兴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十一五”期间,由于新成长劳动力(1992年前后出生的人口)就业高峰期,农村人口向城镇积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入快速期,以及“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失业人员及结转失业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淮安劳动力市场处于买方市场阶段,且劳动力成本较苏南、华南低。同时,由于江苏省给淮安开发区的最低保护价每亩土地6.8万元(在苏南至少要12万元1亩),淮安土地的成本较低。劳动力市场的庞大和土地资源丰富,大大降低会展业投资者成本,极大地鼓舞其投资的热情。

3.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淮安是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城市。全市共有10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计4万余件,有60多处旅游景区和景点目前已开发或正在开发。如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被誉为“江苏九寨沟”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淮安人文景观众多,文通塔、镇淮楼……特别是分布在境内的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等历代名人的故居遗迹。为巩固和扩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淮安正全面规划建设里运河文化长廊,打响“中国运河之都”品牌,淮安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菜系之一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现存淮扬菜名菜点1300余种。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钦工肉圆等是淮扬菜的经典代表。今天,以盱眙十三香龙虾、洪泽活鱼锅贴等一大批创新美食为代表的地方佳肴声名鹊起,享誉大江南北。

4.交通方便快捷,可进入性高。淮安地处中国沿海、沿江和沿亚欧大陆桥开放开发带三大热点区域的接合部,在全国地理位置上起着承南启北的作用,早在明清时期就属于“南船北马”交汇之所,有“九省通衢、七省咽喉”之称谓。淮安主城区与淮阴区、楚州区以及盱眙县、涟水县基本实现高等级公路沟通,通达率为66.6%。高速公路如京沪高速、同三国道、宁连高速、徐淮盐高速、宁宿徐高速等在境内交汇;新长铁路(江苏新沂到浙江长兴)纵贯全境,直达青岛、哈尔滨、成都等超大型城市,连接腹地和沿海;京杭大运河等多条流域性航道汇聚淮安,水路通达上海港、南京港、镇江港和连云港等重要货物集散港口。随着淮安民航机场的建设,更将使淮安拥有飞速发展的广阔空间。总之,区内已形成以高速公路和铁路工业园专用线为主骨架、以淮安新港为依托的水陆并举、内延外联、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已经形成。

5.服务体系完备,人才储备丰富。截止2005年,淮安市已拥有旅游饭店40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1家,二星级25家,一星级2家;旅行社6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66家(截止2007年2月);可供游览的旅游区(点)43个,其中国家3A级旅游区(点)1个,2A级旅游区(点)4个,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旅游区(点)11个,年接待50万人次以上旅游区(点)3个;拥有持证导游1400多人;有6所高等级以上的学府及十几所中等职专以上的学校可以为会展旅游事业的发展做配套,有助于走顺势之路,运用市场之力,借他山之石,推动区域会展旅游的充分发展。

二、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劣势

1.会展旅游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会展业素有“触摸世界的窗口”之称。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会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据称其直接利润可达25%以上,并且会产生1:10的拉动效应,而且还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商贸洽谈等政务商务活动,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目前,淮安会展旅游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其迅速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旅游科技的水平和潜力不足,整体上看,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与旅游业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旅游科技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明显发挥出推动力的作用。展馆周边宾旅馆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专业会展人才缺乏;没有建立起符合合理的会展旅游市场运作机制;会展市场无序竞争、恶性跟风的现象也较严重。

2.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脱节现象。由于会展旅游是基于商务会展活动而引致的旅游消费,因而会展旅游的发展与会展业在全市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淮安会展项目的商谈中,旅游对会展的支持作用较苏州等发达旅游城市弱,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联动效应没有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有待整合。在市场促销上,政府在组织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联合促销时存在很多障碍,更没有专业会展管理机构;在人员流向上,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相关服务,参与商、与会者和外地观众的主要活动仅限于参加或观看展览会,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去参与游览、购物或文娱等活动;在综合效益上,会展活动给旅游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够大,旅游业内部各行业从会展活动中的收益极不平衡。

三、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机遇

1.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形成。随着会展业在上海、北京、深圳以及西部的成都、昆明等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会展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关注。目前,全国已形成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为主,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会展中心城市协调发展的会展经济格局。近日,中国电信集团在江苏、浙江、上海启动长三角信息化联动工程,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库,建立覆盖长三角的旅游信息网,实现旅游管理运行互通、营销系统全面连接,全面打造长三角旅游经济的特色优势;为跨区域的集团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淮安既是历史

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有着开放的市场环境,作为长三角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从会展业的发展势头来看,淮安只要把握机遇,有条件也有能力发展成为区域性的会展中心城市。

2.区位优势明显,政策扶持力度大。随着苏北大交通环境改善和淮安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随着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订和实施,新的淮安市大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绿水城市形象日益凸现,淮安“名人故里、文化名城、美食之乡、漕运之都、生态家园”的城市品牌逐步确立。2003年完成并通过了《淮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并深入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全市上下对加快发展旅游业认识高度统一,增强商贸流通功能,围绕淮海中心商业区、加快万达广场、新亚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水渡口中央商务区打造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以钵池山景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周边商务用地开发,使水渡口中央商务区逐步成为具备会展、商务活动、专业服务等多项功能的区域性商务中心。重点建设集科技、文化、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淮安会展中心,开工国信五星级酒店、鼎立财富广场等等综合性商务设施项目。

四、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威胁

1.周边城市对会展旅游市场的强势竞争。淮安历史悠久,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鼎盛时期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四大都市”,明清时期,有“京师门户”之美誉。苏州(水乡)、无锡(太湖、运河)、南京(明文化及名人文化)、扬州(淮扬文化);浙江的水乡(乌镇、南浔等)对本地吸引上海游客有较大的竞争;安徽的自然风景区对本地的生态旅游产品有较大的竞争。杭州等会展城市在旅游资源、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专业人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些城市会展实力雄厚、旅游资源丰富,在很大程度上能获得国内外会务与知名会展的青睐,而淮安作为一个刚刚新起的会展二线城市,势必将要面对会展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

2.体制性障碍影响会展业做强做大。会展是一个城市的风景线之一,对提升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从本质而言,会展业是服务业,是为市场主体—企业提供服务的行业。会展活动能集中提供大量市场信息和企业营销理念,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具有帮助拓展市场的重要作用。因此,会展活动主要应由市场、企业和中介机构为主体。然而本位思想的局限限制了会展经济的发展,表现为管理体制、专业化、产业布局、市场次序、会展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行业的分割还比较严重,这种体制性的障碍不利于会展业做强做大,也不利于从事会展业的中介机构(企业)开拓业务。在这种环境下,要实现会展业的振兴与繁荣需要业内人士和政府及主管部门进一步转变观念,走出认识误区、突破体制障碍,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推动会展城市间更好地合作。

五、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应对措施

会展业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和连带功能,能给一个城市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会展旅游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更是符合淮安实际的促进淮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争当会展名城、打造都市“名片”、兴建大型会展场馆、争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已成为淮安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以积极姿态主动参与,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推动展会品牌化发展。品牌是知名度、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和服务水平等综合要素的集合体,尤其是忠诚度、美誉度和服务水平代表了品牌的真正价值,这就要求建立特色品牌,进行差异化竞争,形成顾客的忠诚。要培养“品牌”展会,整合资源,包括把统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品牌整合,实施差异化战略,注重内涵积累和质量提高。

2.设立专业管理机构。成立地方性和行业性的会展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标准实现行业管理,制定地方性行业管理条例或行政法规,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规范和协调功能,如规范市场经营行为、设立评估机制、维护合法权益、提高会展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走产业化发道路。突破体制障碍,推动会展城市间更好地合作。

3.加强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根据不同需要培养一大批熟悉展览业务、富有管理经验、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各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专门培训、各会展公司可以加强相互交流,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和经营管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会展旅游服务和管理等。

4.增加促销力度。会展经济是城市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会展活动除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要让世界了解这个城市,这就需要采取会展活动的目的地促销宣传。要进行大规模的对外宣传就要求企业和会展部门和旅游部门协作,开展联合促销,即使是会展企业单独开展促销活动,也要将会展与城市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会展活动既然是经济活动,就一定要按市场规律和规则办事,因此,淮安抓住机遇,聚集和拓展会展旅游这一新兴市场,做好市场定位,积极跻身会展旅游这一大舞台。以自身的优势为基础,树立较强的品牌意识;着力培养会展旅游专业人才;加强政府和各行业机构的密切联系与能力合作;建立会展旅游发展的运作的优良模式。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角逐中,不断解决和克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逐步完善自身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区域会展旅游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敏.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以长沙为例[J].集团经济研究,2007(3)

2.胡平.会展旅游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3.淮安市政府2009年工作报告.人民网,2009.1.15

4.陈勇民.突破江浙沪地域界限——中国电信启动长三角信息联动[N].扬子晚

报,2007.7.4

5.方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会展课程开设必要性刍议[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6.张遵东.加快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5(1)

上一篇:淮南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志愿者服务队章程(草案)下一篇:美文中的哲理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