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安全技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原则与方法,通过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调研,研究设计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独具本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才培养安全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人才培养安全技术论文 篇1:

成人高校安全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状况探讨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成人高校安全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安全生产管理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安全生产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经验,提出一些能提高安全教育和培训实际效果的建议,探索安全技术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安全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工作建议

四川科技职工大学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成人高等学校,2005年学校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安监局、煤监局的大力支持下,前瞻性的开办安全生产类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安全人才培养上,学校已经走出了一条“招得来、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培养路子,已经探索出了以拓展实践能力为主线的安全人才培养模式,赢得了“安全生产人才培养摇篮”的美誉。

1.学生来源结构分析

学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来自各个企业的优秀青年,都具有工作经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较好,对一些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理解较深, 能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入学前从事工作不同,工作时间不同,学生年龄和知识结构差距较大,普遍的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同时,许多学生年龄较大,受工作和家庭等较多因素的影响,很难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

(1)年龄结构

以我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2011级学生为例,入学平均年龄为23.2岁,最小为16岁,最大为40岁,相差达24岁。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年龄相比,成人高校的学生平均年龄偏大,年龄分布不均,差距更大,如年龄较小的18岁以下的学生占19%,年龄较大的29岁以上的学生占12%,而真正处于大学年龄阶段的19至23岁的学生比例还不到50%。

(2)学习工作经历

成人高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的年龄偏大、年龄差距大、知识结构差距大和学习工作经历差距大是他们的典型特点。另外,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已婚学生,家庭原因对其学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同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对学习影响较大。

2.成人高校安全技术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完全相符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实用型现场安全管理的技能人才,其培养过程需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但往往对该专业进行安全人才培养时,没有真正按照企业需求、学员需要来设计教学方案,有时出现内容、方式、课程与企业总目标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使该教学仅仅流于形式,对安全人才培养效果事倍功半。

(2)针对性不强

一是以课堂教学、理论灌输为主,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对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特定岗位进行的特定教学内容缺少专业性,针对性差;二是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普遍存在,课程缺少操作技能的现场演示和学生演练,案例剖析和师生互动教学不足;三是缺乏大量的专业实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差。

3.安全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建议

(1)建立安全培训教师资源库

一方面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培训项目策划、实施与管理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现有的骨干教师贴近企业,服务企业,到生产一线去学习、锻炼和提高,协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企业的安全培训需求,促使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另一方面,在安全生产行业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中选聘专职或兼职安全培训教师,逐步建立结构优化、业务精通、富有活力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2)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各位教师应在具体教学方面备课充分,授课认真。讲课摒弃“老一套”、“吃老本”,不断补充新知识、新内容,增加新信息、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观点。联系工作实际,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力争通过有限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回答问题,而是还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学员对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讲,是以互动式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例如请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分类授课,小班教学,找准研究课题,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等。尤其讨论式的教育方法,最能发现各种各样问题,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某些问题,畅所欲言讨论某些事故的处理与分析。讨论能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积极理解所学的东西。讨论能让大家说出各自的经验和想法,并能产生许多有创造性的想法。

另外,教师应经过细致的授课准备,运用多媒体电化教育手段,将大量的授课内容和新信息传递给学生。如在授课中当讲到某个安全事故案例,同时在电脑中调出此案例的画面、录像、音响和文字,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似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振奋,因此印象特别深,效果尤其显著。通过实验室的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刻理解。

(3)加大适用教材的建设力度

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建设是我校安全生产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规范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应加大教材建设的工作力度,目标是能使教材建设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需求。教材内容除了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教学大纲和考核要求外,不断更新企业安全管理技能知识,做到科学、实用,具有强大的可操作性,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专业教材体系。选择和编排教材避免教材老化、陈旧、重复的内容,遵循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做到步步分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成系统,主要注重联系生产实际。

(4)科学设置教学环节

在安全管理中,不同岗位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教学内容要因岗设置,除设置安全生产基础课程外,还应设置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为安全培训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内容根据岗位特点设置,分别编排进行教学。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注重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等教学内容;对技术骨干和关键岗位人员要注重安全技术规程、岗位安全技能和防范措施等教学内容;对一般操作人员要注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岗位技术规范和劳动纪律等内容,并根据该特定内容制定实训计划,完善实习环节,让学生把学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结语

我校对成人高校安全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项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为适应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應总结经验,继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翠萍.以人为本探索成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01).

[2]米淑兰,杜敏.努力提高成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初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7,(01).

作者:高伟平

人才培养安全技术论文 篇2:

高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原则与方法,通过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调研,研究设计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独具本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原则

(一)校企深度融合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修订既要深入行业企业广泛调研,又要结合本学院专业办学条件设计制定。根据专业调研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接轨”,提升本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甚至引领区域产业行业发展。

(二)课程优化整合原则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整合,根据职业岗位群系统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设计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种课程类型,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和培养模式,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实践教学原则

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安排。建立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职业能力培养、培训与考核体系,实施“课证结合”改革,实现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规范化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由本专业建设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经本系部审核批准、教务处审核、主管院长签字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要全面、结构应完整、表述应准确、行文要规范。经审批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五)持续改进原则

专业建设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结合行业、企业及专业教学等方面反馈的信息,将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最终构建出独具本专业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与设计

(一)人才培养规格调研。

1.行业企业调研。专业教师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选取饮料制造、汽车制造、安全等典型行业开展企业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大量环境安全事故凸显,引起国家和企业对环保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广大企业对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这一新兴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广东省内企业数量较多,尤其是外资、合资企业约占全国30%,外资、合资企业及重点污染行业均非常重视设置工业环保与安全管理部门,工业环保、安全与健康(EHS)人才备受该类企业青睐。企业中EHS岗位的高职学历人才比例约占20%,从学校招收应届生约占60%。

2.专业教学调研。专业教师对同类专业院校、教育专家进行了教学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在全国培养缺口较大,广东省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更是凤毛麟角,远未能满足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行业教育专家还强调,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体现环保、安全、特种设备、消防、卫生等岗位群;根据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合理整合教学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训课程,拓展职业资格证书领域,应重视职业能力培养。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主要面向企业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EHS)部门、环境健康认证咨询机构、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基层环保管理部门、基层安监管理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从事企业环境保护、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企业环境安全健康认证咨询、环境监察、安全监察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管理人才。

2.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招生对象为普高生或三校生,修业年限为三年(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主要就业岗位(群)为: 企业环境安全健康(EHS)管理人员、环境安全健康认证咨询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基层环保部门环境监察人员、基层安监部门监察人员等。

3.构建环境、安全、健康“三方一体”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分析EHS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根据工作过程导向构建本专业环境、安全、健康“三方一体”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4.学分制及职业资格证要求。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推行“双证制”,学生必须修满学分并获得职业资格证方可毕业。本专业必考职业资格证书为ISO14000&OHSAS18000内审员资格证,选考职业资格证书为特种作业管理(操作)证、初级急救员证、消防员证、污水处理工证、水环境监测工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可置换公选课学分。

5.实践教学要求。根据高职教育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特点,按“工学结合”的要求探索独具本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图1)。本专业实践教学按照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原则,在校一、二学年结合专业课程安排企业参观、课程实训(实验)、集中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第三学年重点培养综合技能,安排不少于16 周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

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一) 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保障

本专业通过“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初步建成环境/安全管理实训室、工业安全实训室、环境应急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及一批校外课程实训与顶岗实习基地。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环境建设、实训室管理文件建设、实训教学文件建设;同时,根据工业环保与安全专业岗位具有专业性、复合型、广泛散布于企业等特点,还要开拓更多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确保一年校外顶岗实习与校内实训在内容上有机衔接、环境上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实训、实习等内容完整的实践教学要求。

(二) 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保障

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强化高职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参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开发及专业授课,保证学生职业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深度融合保障

按照“政校联动、依托行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本专业将通过与当地政府联动,依托环保行业优势,逐步与广东省内环保、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类型企业、EHS咨询与认证部门广泛建立联系。以实质性项目为牵引,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本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本专业持续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肖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11):39-40.

[2]罗先进,黄霞春,葛庆,周啸.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创新——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成教育研究,2011,(6):111-112.

[3]马长捷,宋艳玲.以化工生产过程定位专业于课程体系的建设[J].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0,(2):21-23.

[4]张小帆.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1,(8):80-84.

作者:林帼秀

人才培养安全技术论文 篇3: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 要] 当学生结束单纯的校园生活,进入社会后学生继续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就业和谋生。高职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应从长远眼光看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发展过程的可持续,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职场适应力和发展后劲,也是专业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范畴。

[关 键 词]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内涵建设;职场适应力

我校是浙江省首家且唯一开设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高校,依托于杭州市安保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实训平台,在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项目这个大载体取得了一定成绩,坚持“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职业人为目标,以创新课堂革新课程内容建设项目型课程体系,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本文根据学校教学实情来进行阐述: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中心内容,它象征着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及质量,是学校发展建设的关键。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切入点,注重学生软实力和职业品质的提升,重新梳理和优化、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依照民航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采用工作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制订专业课程体系,以项目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心,围绕产教深度融合这条主线做特色,实现“品质与技能相融合、课程与实际岗位相融合”的校企共同育人的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零距离岗位就业的优秀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确定就业方向

连接专业行业调研和发展方向,安检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机场以下几个岗位:机场安全检查岗位;机场安全保卫岗位;机场现场指挥中心安全监察岗位;航空公司安全保卫岗位;航空物流、航空邮政等单位的安检岗位。面向非民航企业的以下岗位:城市轨道交通安检岗位、长途客运、高铁乘务(安全)员、邮政、港口、快递、法院等单位安检员。

(三)根据岗位群和安检主要业务流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1.典型工作任务一——职业道德

2.典型工作任务二——与安检相关法规

3.典型工作任务三——安全礼仪

4.典型工作任务四——安全服务

5.典型工作任务五——危险品管理

6.典型工作任务六——安检业务基础

7.典型工作任务七——安检设备及图像识别

8.典型工作任务八——安全管理与勤务

(四)根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能力要求

1.职业基础能力要求

2.业务操作能力要求

3.职业拓展能力

(五)根据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重构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个性化发展。在注重合格职业人培养的基础上,加强拔尖职业人的培养;在培养内容上,重视学生发展性、软实力、职业品质的提升。坚持以专业岗位和典型任务为基础构建安全专业的学习领域,以满足行业专业能力的需求为目的重构课程体系,分为两大类:公民素养课程、专业技术课。

1.公民素养课程

参与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公民和当代职业人应该具备必要的政治思想、思维方式、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体质、语言、工具等共同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等课程基础。

(1)英语能力课程体系。安检是服务窗口。为了符合民航发展的需求,民航安检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主要课程包括:职业英语、安检专业英语、职业要求大学英语B级。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21世纪是信息繁荣时代。为了符合时代的要求,本专业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使其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并要求其通过省级计算机考试和国家办公二级考试。

(3)职业道德课程体系。学生从入学开始接受职业道德的培养,主要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文艺术赏析、职业英语、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体育、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大学语文、卫生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专业技术课

根据专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技术、形象和证书建立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职业形象、职业证书、职业英语、职业理论知识、职业技术、职业体能、职业能力、岗位培训等内容。

(1)民航安检能力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动态及专业需求,从第一学期开始,我们逐步研究了相关的安全检查课程,主要包括民航安全检查的基础、安全检查的做法、X射线机图像识别和安检法规。通过每学期安排的高规格实训项目的实施,将安检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巩固和强化安检职业技能。学生对专业技能完全了解后,在第五学期开始一年的实习期,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做到每周小记、每月报告、每学期总评,通过实践教师、企业导师双重管理加强岗位的业务指导。

(2)民航安全管理能力课程体系。民航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始终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与民航安全管理相关的课程航空安全管理、危险品管理、机场运行管理,使学生熟悉机场运行过程,形成并具备安全监管、机场运行协调能力。

(3)安全防范与安全能力课程体系。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安全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设航空应急处置、犯罪心理学、犯罪预防、警体训练、安全防范技术、防火与防爆技术。具备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4)安全服务基本能力课程体系。根据行业特色,从第一学期开始学习与民航安全服务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安检礼仪实务、形体训练、航空旅客沟通技巧、医疗救护实务。具有基础服务理念后,在实践和培训过程中,不断加强服务能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5)发展能力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该专业还开设了与航空运输业务相关的开发课程,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基础、航空运输地理、安防工程制图、实用手语训练等课程。拓展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延展性。

三、与教学计划相配套的教学模式

构建项目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项目,以“应用、实践”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进教学方式和优化教学组织过程,凸显岗位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有三个特点:

(一)明确培养目标

即针对具体岗位,努力实施以实际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一线技术人才。

(二)企业与学校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以企业真实安检项目为载体,聘任企业专家为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专业指导专业课程建设,邀请高级专家担任专业教授和特聘讲师共同指导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

(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内容和教學操作集融合的实践理论综合实施;教室、实训室和训练场地的整合配置;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技能培训评估。在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教学计划约占50%。用工作任务引领理论知识,把需要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到项目中,教学时间按项目的具体要求灵活处置,丰富学生的现场直观体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多元整合

专业的发展要先培育一个技术过硬的教学团队,有了好老师,就会有好的教育产品,这就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建设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目标。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立足自身培养,依托民航交通分院专业组、培训机制与企业定期开展与教师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企业测试和培训机会中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平台,同时提高自我,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参加不同形式的师资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

(二)构建产教深度整合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加强生产教育、校企合作、师生融合、扩大兼职教师队伍比例,通过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特聘讲师的引进与聘用,逐步构建专兼融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三)搭建融教、思、训一体的“三元管理”教学团队

学生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专业特性构建由企业导师、校内专任教师和班主任构成的“三元管理”项目教学团队,三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培育具有优秀职业品质的职业人,如图所示。

由企业教师、校内专业教师和班主任构成的“三元管理”项目教学团队

五、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的实训教学体系

在工学交替实训项目管理中,学校与企业之间要共同研讨建立适合对路的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学生应该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空间,突出评价的指导作用和教育作用。要避免学校在学生培训管理方面的缺失,制定有利于企业管理和学生成长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和协调,使用现代信息交流手段(如QQ、微信、微博等)建立实习评估平台,共同监督和评估学生。

在成绩评价中,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行为和自主探究的习惯都包含在评价中,让理论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发展潜力,让他们保持心理平衡,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应通过学生优化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让学生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六、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院校管理、教学方式、教学力量、硬件水平、实训基地等诸多因素,取得显著成效,需要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要继续以培养高素质“职业人”为核心,服务青年志愿活动、服务高端大型会议安检技术支持为主导方向,积极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产教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做大做强专业品牌,有效地带动同类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广岭,宋欣明,韩奋畴.校企融合:共建高职民航类专业育人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2):22-24.

[2]由建勋,孟爱霞.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38-40.

[3]牛丽,殷凡.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4(8):49-52.

作者:汪迎春

上一篇:电视新闻改革管理论文下一篇:住宅改造设计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