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2024-04-19

中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策略(共8篇)

篇1:中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中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大磨初中

彭著田

学生的安全时时牵动着教师和家长的心。安全问题无时无处不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我们每一人敲响了警钟。几乎每一天,我们通过网络、新闻媒体、路边新闻等都可以听到有关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问题,几乎每一个教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教很难管,几乎每一个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在路上的安全问题,也几乎每一个校长都在担忧哪一天自己的学生出了安全事故„„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家长面前的头等大事。因此,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也是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所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现将我校是如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中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法律法规知道得很少,教师在班会课上讲安全的时候不愿意听,不认真听,安全逃生技能缺乏。

一、建章立制,完善各类安全制度,规范学校安全管理。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为了确保学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稳步发展,实现安全工作目标,我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组,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校长统一指挥协调,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工作方面的指示、任务和要求,研究制订活动方案;各班级班主任、辅导教师具体负责一线安全管理,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并将学校安全管理活动的情况与各班级和个人业绩考评相挂钩,在各类考评活动中实施“除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外出现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原则,确保活动内容落在实处。每学期与各班班主任、部门负责人、学生及家长签订《学校安全责任状》,做到不定期检查和随时检查相结合,并建立了安全考核奖惩细则及安全工作制度。保证了我校安全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

二、提高班主任的安全业务能力,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为了坚决杜绝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在思想上,让班主任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看到“安全无小事”,要把安上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每月对教师进行安全专题培训,让教师学会安全逃生技能,这样才有可能教会学生的安全逃生技能

三、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强化安全教育,全面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活动,让学生懂得各方面的安全知识,掌握自救自护的安全技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我校创建安全学校工作的重点便是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了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1、我校通过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每日课间操后的全校集会、黑板报、校园宣传橱窗,各班利用晨会、班队活动、每日“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等,对学生进行《中小学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安全知识教育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法制教育专题讲座”、“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安全用电常识专题讲座”,聘请派出所法制副校长为师生“以案说法”、观看安全教育动漫片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学校除了要求教师上门家访外,还印发了《家校安全承诺书》 《防溺水告家长书》 《寒暑假告家长书》,还定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及监护人宣传了学生校外安全注意事项、家长如何管理好子女在家庭的各种安全行为及学生校外安全的防护措施,增强了学生家长重视子女安全的自觉性和防范意识。

3、寓教于乐,把严肃的说教变为趣味的游戏,如给学生讲交通安全,就可以把安全法制课的课堂转移到操场上,用小车作为道具,画出盲区。让一学生站在盲区,其他学生到驾驶座位去观察体验,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安全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4、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了培养良好的学风,确保校园无安全事故,学校制定了各年级“德育训练目标”,持之以恒地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做好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脚,争当文明礼貌好、安全行为好、遵纪守法好、学习习惯好、勤俭节约好”教育活动,重点抓了交通安全教育、上下楼道“轻声慢步,文明谦让”教育、课间活动不追、不跑、不打、不闹。严格要求学生在放学路上不准打架斗殴,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不到同学或亲戚家等,并做到了周周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严格训练,反复要求。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还以“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选为平台,通过学生会的监督和管理,对各班学生的清洁区、寝室清洁及内务整理等实行自主管理,逐步让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发掘不安全因素,督导学生日常行为。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性教育。要杜绝事安全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安全要素,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一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能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提醒自己身边的人注意安全。例如我们学校教学楼的两个楼道口都较狭窄,七百多个学生从这通过,每当吃早餐或集合的时候,各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从楼道口冲向食堂或操场,安全问题让人担忧。无论老师怎么叮嘱,只要背了老师的眼睛,就是山河依旧,原形毕露。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观看安全教育动漫片,让学生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危险性后,他们便能快速而有序地来到食堂,在楼梯间再也很少人拥挤了。若发现有人拥挤,便有同学主动提醒:“这样做很不安全,请不要拥挤,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呀”。这样使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得到了根本好转,解除了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五、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过去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都是留于口头说服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手段。可是只注重理论的教育,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生没有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一年多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模拟演练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各种自护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安全意识增强了。

六、创设情景,切实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一念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我们能为学生考虑到的是很有限的,隐藏在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可能预料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为了尽量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创设情景,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只有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学会处理突发事故,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安全。通过一年多的安全教育,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安全知识,掌握了一些必备的安全技能,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逐渐增强。记得有一次正在上晚自习时,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我们教室里的电路线路出现了故障,发出了点点火花。坐在电灯开关旁边的李兴皇同学连忙站起来,关上了电灯开关。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便能发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近几年来,我校没有发生过一起校园安全事故,一个文明和谐平安的新校园已初步形成。

篇2:中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现代中学生思想敏锐,勇于进取,有了一定的责任感,特别是有些学生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由于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缺乏实干精神,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如果教育者还让教育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教育就会失败。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近年来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呈现出弱化倾向。因此,笔者以为,在紧抓公民道德建设、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责任感是时代的要求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国早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适应新时代政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上海市二期课改时,就对本市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如下要求:(1)有强健的体魄;(2)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3)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4)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5)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6)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就把“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责任感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就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了真正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进入更加辉煌灿烂的时代。

二、培养责任感是优化现阶段学生心理思想的需要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大潮中,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责任意识弱化的现象,需要加大责任感的培养力度。具体表现在:

1、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薄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却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甚而至于,有关机构作过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2、公德和规范意识淡化,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学生不仅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而且考试作弊,混日子,混文凭;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不关灯; “厕所文学”、“课桌文学”、“公园文化”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3、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公民意识淡漠

责任感是人们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的一种情感。青少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而且随着进入中学,自我意识发展而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使之在中学阶段并未使这种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特别是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少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是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三、构建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实施体系

笔者以为,学生责任感的主题应该包括:对己讲自尊,对人讲尊重;对事讲责任,对国家社会讲奉献。因此,教育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探讨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落实工作:

1、确立“五个目标”

(1)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2)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3)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4)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5)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落实“六个层次”

(1)感受现实,增强学习责任感 了解社会关爱,奋发努力学习。操作载体:新生入学教育(军训、行为规范教育);访谈有关人士(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校外: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家长代表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的人生理想;参加团课党课学习,开展党团学习小组活动。

(2)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操作载体:竞争岗位(设立多层面工作岗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培养主人翁的精神);岗位评价(从社会服务、行为规范、学习等方面评优表彰)。

(3)和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 呼唤真诚的理解,渴望亲情的牵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谐互动的教育环境。操作载体:学生与家长书面交流、直接对话(节假日、双休日做家务等活动,进一步沟通两代人的情感,体验为家庭尽责的愉悦,并把学习与承担家庭的责任联系起来。)

(4)坚定对生活的责任意识 直面教育改革,增强人生能力。操作载体:开展新课程理念大讨论(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和老师都是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提倡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报告会,开拓视野,提高鉴赏品位,反思人生感受。

(5)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责任 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命运,让小我融入社会。操作载体:根据学生特点,以做全校榜样为目标,设计活动;提倡助人为乐的风尚,鼓励学生个体对生活的关注,对学习困难同学的关心,带着对生活的不同理解,独自走向社会,走近弱势群体。

(6)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 履行公民权利,承担公民责任。操作载体:18岁承认仪式;共青团致辞、前辈的祝福、成人的心声、党的祝愿以及宣读成人誓词等;以中学生的姿态,为校风建设承担责任;各年级特色教育活动。

四、制定培养学生责任感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以为,培养学生责任感,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1世纪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着眼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包括使被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趋势决定了我们进行责任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将来能立足与生存于社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2、科学性原则

任何一种发展目标的制订都要有科学性,责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的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每一个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责任教育目标,都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形成科学体系。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4、操作性原则

责任感教育的目标要有可行性,能够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

5、渗透性原则

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头的说教,而应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到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去。

6、激励性原则

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要对学生多引导,多鼓励表扬,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篇3:中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时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其中的“责任感”,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有责任感、义务感、公民感、道德感、法制意识、社会公德、科学的态度。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季羡林先生也指出:“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新世纪人才需要博学多才,有快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有自我发展精神,有与人协作能力等,这一切都离不开责任心的培养。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是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更是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

当前,无论是各类研究报告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责任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比如:自己的东西乱扔而不知收拾;看到别人摔倒了不过去帮忙;对教室的卫生漠不关心;学习主动性不强,存在忘交、漏交、不交作业的现象,学习习惯松散;很多学生在家中的责任担当也很少,自理能力差,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薄弱。

所以,我们觉得,应该通过实施责任教育———“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来转变这一现状,通过研究,进一步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培养学生责任感列入道德教育计划。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将“责任”二字赫然作为校训。德国强调个体应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他们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教育、教学两大任务之一。这些国外的责任教育研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在国内:哈尔滨市兆麟小学研究“责任感启蒙教育”,通过委托与承诺的形式,强化任务观念,使大多数学生初步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探索出了责任感教育的新方法。浙江桐乡市崇福镇完全小学建立起“不负责———被动负责———主动负责”责任感的内容框架和“立标、明理、示范、训练、考评”的责任感教育模式。成都市育龙中心校研究了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活动与生活让学生感受责任、体会责任、认识责任、担负责任。这些研究注重实践,给予我们很大的启迪。他们围绕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类负责、对生态环境负责等相关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责任: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我们认为:责任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对自己所承担的事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完成,当自己承担的任务出现问题时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

责任意识: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意识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责任意识的培养:指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小学生形成对个人、他人、社会应尽义务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相应行为表现。能自觉地承担起社会对他充当的角色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并努力克服在履职中碰到的各种困难,从而形成坚定的信念,表现为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小学生而言,我们侧重于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等三个方面责任感的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对小学生责任心现状的调查研究,让学生明白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促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2通过研究,探讨出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调查小学生责任意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学生个案、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有效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起始阶段(2011.10~2012.12)

(1)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完成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

(2)调查研究,了解小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1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可以看出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在责任意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课上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作业不及时完成;不喜欢读课外书等。2)部分学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喜欢吃油炸和麻辣的食物;课间追逐打闹;长时间看电视等。3)对他人、对集体的事情比较冷淡,不是本班的包干区有垃圾不主动捡;值日工作总要人督促;别人需要帮助不主动热心;学校黑板报、手抄报、运动会等活动不主动报名,怕吃苦等。4)高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部分学生遇事不够冷静,喜欢与家长顶嘴;做事唱反调,有逆反心理等。

2调查结果表明:有的学生对自己、他人、班级、家庭、社会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学生、子女、公民这三种社会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均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1)学校没有科学的责任意识培养体系。表现为:A.责任意识培养目标不够明确;B.重口头说教,忽视内心体验。2)家庭环境的成长,给孩子带来错误的认识。A.我是孩子,啥都依我,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B.家长的言行,处事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3)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3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责任目标体系。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目标,可从学习领域、生活领域两个维度去思考。1)学习领域:课上专心听讲(倾听能力、思考能力、讨论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组织能力等);课后主动学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等)。2)生活领域:珍爱生命;社会公德(文明礼仪、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可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3.1~2014.12)

(1)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班级公约,促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公约。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学生大都对新学期满怀着新的希望。班主任应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善于思考、质疑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习惯是他们到达成功彼岸的桥梁。

(2)通过讲座和身边的典型事例,促其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通过交通安全讲座、与法同行,为成长护航、健康知识讲座,“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主题宣讲报告会,教会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心会在教师潜移默化影响下逐步增强。“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一个好老师的言行,可以影响一个学生一生。同时发挥班干、组长的模范作用也尤为重要。每一位班干、组长就是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整个班级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3)结合课堂教学,围绕课题目标进行实践研究活动(上课、听课、评课、研讨等)。

1制定责任目标,明确学习责任感。我根据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责任目标,如:课上专心听讲(倾听、思考、讨论、表达、评价、组织等能力的培养);课后主动学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等)。让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具体指向为学生的行为,让其知道自己应向哪个目标或方向去努力。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这些目标制成相应的表格,并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办法及考评机制”,通过组长评价、自评、互评的方式,来促进这些目标任务的达成,从而促进其学习责任感的加强。

2研讨课(上课、评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课堂组进行了实施研讨,发现有以下几种策略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1)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2)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3)通过及时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4)分层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5)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作为班主任,我非常重视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加强学生责任心的教育。在品德课上,我很好地抓住现有的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和渗透。如结合《不和烟酒交朋友》《害人的邪教》等课文,教育学生要远离烟酒,远离邪教,珍爱自己的生命,学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结合《有多少人为了我》《怎样与人相处》《心中有规则》等课文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等;结合《我们的班级》《班级中的“岗位”》等课文,教育学生要明白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要热爱班集体,为集体做贡献,学会对集体负责等。在语文课上,学习《轮椅上的霍金》一文时,我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文本中的一些人物形象: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鲁滨逊的生存之道,钱学森、詹天佑的爱国精神等,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悟,以便他们更好地接受精神的洗礼、心灵的滋养、灵性的启迪,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3沙龙研讨。根据当前研究的情况,定期进行沙龙研讨,如:“小组活动展示时如何做到全程参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这一话题的沙龙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得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展示小组内的同学要虚心接受其他小组的善意评价和补充;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定时对小组活动的情况进行小结、评点。既然是竞赛,评选也要公平、公正,不能为了一个而打击了一大片,得不偿失。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发言的质量,对于与众不同、具有创新的答案应考虑给予加分;“耐心倾听”的好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指导;在观念意见发生碰撞时,可以争辩,但注意礼貌和语气,要以理服人等等。我觉得,这样的沙龙研讨课堂研讨、课题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

(4)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制定相应的考评机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1)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办法及考评机制的制定。为充分调动大家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根据调查情况,新建了学习小组以及考评机制。一是合作小组的组建。包括组员合理分配和小组长的选拔两个方面。二是合作小组的管理分工及职责。对组长的职责和小组内学生的评价细则进一步进行明确,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定期进行优胜学习小组及优秀小组长的评比。2)建立责任意识明星榜。根据责任意识培养体系目标,设定自理明星、学习明星、诚信明星、争光明星、团结明星、守纪明星等,每月选出相应的明星,把他们的照片张贴在明星榜上。责任意识明星榜的建立,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争当小明星的热情。

2设置相应的岗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缺乏责任意识现状,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加强对责任意识的认识,形成一种“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责任培养运行机制,在班级、学校、家庭中为学生提供各种责任岗位,积极行使“主人权力”,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责任品质,外显为责任行为。

3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1)在活动中践行责任。为了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我开展了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如助残爱心活动,“环保中队在行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对他人负责、关心他人”好行为评比活动,“孝敬父母每日一行动”活动。同时,我组织学生针对学校周围乱倒垃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活动。学生通过调查,明确了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队员们明白:在学校里,我们努力学习,这是责任;在家里,我们帮父母做点家务活,这还是责任;出门在外,为社会做点事,这更是责任。2)在竞争中增强责任。学生的学习生活往往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而显得五彩斑斓。学生在学校活动的参与和竞争中,学会了表现自己,达到了培养责任心的目的,从而使班级的荣誉硕果累累。

(5)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交流会。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课题组成员一是可以聆听教科室主任的指导,二是可以互相学习,多学习别人一些好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可提出自己研究中的困惑,使自己的课题研究进一步走向完善。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5.2)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2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课题组的研究,现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小组学习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并在学校进行推广。通过课题研究,研究探讨出了有关小组学习的评价机制:小组学习的管理制度、小组学习评价表等,特别是小组学习评价表已在学校每个班级进行推广应用,小组每天每课都要进行评价,已促使小组学习的有效进行。

(2)责任意识逐渐形成,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课堂上的小组学习是你争我抢,不甘落后,课后学校的各项活动也是毫不示弱:手抄报比赛为小组争光、古诗文擂台赛为班级争光、涂鸦天地更是要夺冠军。学生的责任意识加强了,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良好的品质就得以形成。走进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班级,你会看到一个个专心学习,礼仪十足的优秀学生。

摘要:通过实施责任教育,可以进一步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篇4:中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责任意识;培养

一、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并且能够自觉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例如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应该快乐生活、努力学习,再长大了以后就应该承担自力更生和赡养父母的责任。责任意识一个人明白自己究竟应该干什么的清晰思想印记,而这个意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这个意识需要去教育引导和灌输启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精神品格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与启发。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结合学生所看到的具体事件,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比如说在迟到和送老人回家这样的两难选择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学生,准时上学不迟到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两者之间要实现巧妙地平衡,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表现。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受尽宠爱,所以在与社会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七年级下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论述了生命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质:自尊、自立、自强,结合每个章节的概念分析、具体事例论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实现自己准确的价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合近几年社会上的初中学生发生的恶性事件,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于培养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不懈的努力。将整个初中生的思想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级第四课《保护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声音影像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信息体验来感受现代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让学生在讲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老师在学生们的发言之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以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来向学生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3.关注时政和生活

培养学生对于时政和生活的关注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完美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在深刻的理解都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学生只有关注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真实事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的重视和实践。例如近几天是中国两会召开的重要时期,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两会的会议内容,将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提案记录下来,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结语

本文通过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基本论述,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设置特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培养策略,相信一定能够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徐国强.思想品德教学应强化责任意识教育[J].成才之路,2014(35)

[2]郭树文.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责任意识浅析[J].魅力中国,2014(25)

篇5:中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完善和改进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机制建设,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应从多维视角出发,探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以及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机制,全面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一、转变教育理念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发展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没能真正把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责任意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教育观念亟待改变。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我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因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应加强德育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将责任意识教育贯穿到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

二、完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方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形成和发展,科学的教育方法是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抽象的理论教育,而随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多元化,教育方法也应从传统走向现代。比如:可以采取榜样示范方法,通过树立正面人物的形象,以其优秀品质和行为思想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还可以采用角色转换法,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更深刻体会责任的意义所在,从而培养勇于担当的高尚品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在我国高校承担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然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还远远不够,要鼓励和动员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使责任意识教育实现全面、持续开展。同时,要加强对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者的资格认定,对于其学历背景、职业素养、道德品行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师资素养的整体提升。此外,要增强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对责任意识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树立责任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教育工作。只有教师做好示范作用,才能真正将责任意识教育落到实处,深入到学生内心,从而使其逐渐转化为行动。

四、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仍有待完善。需要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责任意识教育取得新成绩。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责任意识教育管理体制,明确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岗位职责,并将责任意识教育效果纳入到工作业绩考核中,为责任意识教育取得实效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有效的监督体制也是责任意识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有必要建立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展开评价。评价内容既包括对于知识的评价,还包括对于行为的评价。评价方式不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通过监督体制的运行,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不断纠正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责任意识教育落到实处。

五、整合社会教育力量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通过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同配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在各种社会力量中,家庭教育是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使子女学会感恩、付出、责任,家长对于子女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子女未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在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同时又处于信息化时代,面临的外在环境异常复杂。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抵抗不良文化影响的能力较弱,难免会对价值观产生影响,可能会出现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等现象。因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在新时期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大众传媒能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提供正面的素材,应正确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多种力量协同配合,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谢军.责任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2]彭媚娟.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2).[3]蒋国勇,应小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GH14437)阶段性成果。

篇6: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责任意识

【内容摘要】:班级管理中,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是教育的关键。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成功,但是不可缺少责任心。当今的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差,劳动习惯差,行为习惯差,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培养是一项任务重大的育人工程,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责任心强,做任何事情都很负责任,非常认真,这样就磨练了意志,具备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做事情就容易成功。

关键词:中职学生 责任意识 培养

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驱动自己勇往直前,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引导学生向有利于集体的方向发展,是形成和巩固良好班风、校风的思想基础和有力保证。下面就中职学生责任感培养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一、问题分析

我校学生情况比较特殊,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回家,更没时间来管理自己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不到位,本该有的关爱没有,造成一些学生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电子小说,不能体量家长的良苦用心,集体意识不强,劳动和行为习惯差,普遍缺乏责任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迫在眉睫。

(一)中职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1.自我意识重。一些学生平常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乐于 助人,不尽个人义务。对他人的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在我的班级里,有个个高的学生,新学期一来,我就把他的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但过了两周后,该学生就反应看不清黑板,需要调整一下位置,于是我就问了一下坐在前边两排的一个学生,因为他的视力比较好。我问他:“你愿不愿意与最后一位同学把位置交换一下呢?”结果那个同学不答应。那么他就只想着自己,不理解同学,心底里没有那种帮助同学的想法。2.纪律意识淡薄。当今中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然而,一部分学生的表现是,上课看课外书籍、上课玩手机,课后抄袭比人的作业。父母在远方辛苦的工作,为了给他创造好的学习条件,但他却不懂得回报、关系父母,不努力学习,没计划的开支。

3.个人责任不到位。虽然任务分配到每个人头上,但由于各人性格、能力、态度问题,总会有很多具体的事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区域内落实。在我管理的班级里就有这么一位学生,每次轮到他所在小组扫地的时候,他总是拖到最后才去做甚至不做,总是希望别人把这项任务完成,自己轻松点。

(二)中职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一个对人生、价值有正确看法的学生,一个了解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的人,必然容易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的责任心;反之,一个人没有责任感不值得信赖,养成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等偏离社会规范的不良人格,不能托以大事,更不足以立身。一个没有强烈责任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为此,教育者必须将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就是在学生的心田“播种”,播种一棵火热的责任心。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各种责任

教师善于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学生责任心养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知不觉使学生受到熏陶。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张、整理班级图书角的图书,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都是对学生责任心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充分利用晨会、班会进行思想教育,也非常重视在自己所任教的课程中渗透德育,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在每一堂课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时刻让学生清楚作为一名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对自己的责任

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能利用一切条件和各种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关心自己的健康;自尊、自爱、自制、自强。努力学好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人,热爱劳动,做好班级的清洁卫生,积极承担任务,主动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林肯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练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进行责任实践。

(二)对家庭的责任

尊重、体贴、帮助父母;关心、照顾长兄和兄弟姐妹;热爱家庭,履行和担负起家庭的各种责任。周末和假期多承担家务,多与父母交流,汇报自己的思想,让父母知道我们的每次进步。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

(三)对他人的责任

接受和信任他人,富有深厚的怜悯心、同情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平等待人,有事大家商量;同学、朋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怀病残弱群体;珍惜时间,信守诺言。

(四)对集体的责任

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学部、社团、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班级管理中,重视树立班级的奋斗目标,在明确每人的奋斗目标中培养责任心。可以采取岗位责任制的方法,做到人人有职责,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班集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任一项具体的工作,都可以为班集体作贡献,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集体的责任心。

三、对中职学生责任感培养的体会与反思

通过两个月的努力,学生的责任意识有所增强。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比如团队精神培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诚信等主题班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起到了一定效果。还需营造正面舆论,促进责任的持久。下一步我准备在班级中张贴责任榜,开展责任竞赛,利用黑板报、壁挂等多种渠道宣传责任。使学生已有的责任得到一贯保持而不一曝十寒。

总之,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努力使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要对班级负责,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篇7: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有一些孩子生活草率、做事不认真、学习马虎、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缺乏,较少责任行为。他们只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对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全然不顾。因此,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把责任认识、责任感落实到责任行为习惯上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不能靠说教,要通过集体活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参加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责任意识。开学初,我就制定了卫生值日表。有意识的把各种劳动任务分配给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让大家有事可做,做事有责任心,从而形成人人为集体的良好班风,使学生逐步养成责任行为习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做好,要对事情本身负责。我要求学生自己整理书包、抽屉、书柜。书包做到表面清洁内无杂物;抽屉左边放文具,右边放书本;书柜里的书摆放整齐,从小到大依次摆放,有条理性。同时要求学生在家写完作业自己整理文具、书桌、书包;早上起床自己叠被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总之,责任感的培养首先要从孩子自己的事情做起,将责任感落实到责任行为习惯上。

二、榜样激励,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小A是我们班一名男同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任翁意识。班上同学身体不舒服呕吐了,他不嫌脏、不怕苦、不怕累。午餐时,他总是默默无闻的为大家服务,摆好餐盘、铺好报纸。平时劳动很认真很积极,处处为集体着想,从来不用老师操心。在班委的改选中全票通过,被大家选举为“劳动委员”。在四、五月份月度单项之星评比时,就是他的责任心以30票全权通过,被光荣的评为“守信之星”及“劳动之星”。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完成劳动任务的自豪感,引起学生的共鸣。

此时,无需老师加以强调,孩子们亲眼所见,使抽象的责任认识具体化。这样一来,小A不仅以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同时班上其他同学通过对比找出自身差距,从而产生学习榜样的强烈动机慢慢地形成习惯,把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三、培养责任行为,全民参与活动中提高责任意识和培养责任感 本学期,学校搞了“亲情回归,减负增效”活动。这一活动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效率意识。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并不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很多孩子都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不到最后一刻,他们决不会抓紧一切时间去完成。作为办主任的我,则要求孩子要真正利用好每一分钟,也是学生对自己负责。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合理的利用时间,平时督促学生今日事今日毕,同时讲究效率。我在平时和学生相处中发现,学生作业时经常作业时喜欢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不是摸手就是刨铅笔或玩铅笔,三心二意。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要求,我平时教导学生们在做作业时不允许东张西望、交头接耳,课前刨好铅笔,拿好工具书等,作业时真正做到一心一意。几天下来,学生尝到了甜头,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家后有自己的空间,就把时间用在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上,同时代表他们的勾股树叶还可以前进一步。积极性越来越高。经过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努力,整个班级的学风都有很大提高。

在我们学校举行的趣味运动会中,每人限报2项,每项8人,男女各4人。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班共有32名同学参加。其余的7名同学也分别担当环境管理员、纪律委员、拉拉队长。在比赛中,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参加,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加紧练习,那种从未有过的认真、积极、努力使我感动万分。运动会结束了,大家都走回教室,环境管理员却自发带领2名同学在草场清理战场。

这次活动,每个学生都为之付出了自己真切的努力,有了这些,他们就是最棒的!只要他们以认真的态度去努力的做每一件事,他们就是成功的!

四、让学生始终参与,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错时,老师时常会大声呵斥,总是通知家长来校处理。家长赔礼道歉,或是赔偿,整个过程中,学生没事了,什么责任也不用担。心想,反正有爸爸妈妈呢,他们会处理好的。最多晚上回家被家长打一顿。可是下次发生问题时还是这样处理,久而久之,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定势:自己不用负责任,千斤重担自有父母担.学生依旧逍遥依旧自在,以后自然还会犯下类似错误。我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过失时,应实事求是讲清道理,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态度,明确指出过失和弥补过失的办法,尽量不要通知学生家长,不要大声呵斥,更不要夸大其辞恐吓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有深刻的心理体验。这样,他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会主动体会到对方的感觉,考虑到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只有当孩子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过失后果所带来一系列麻烦,在心中留下痕迹,铭记在心。这样就会事先考虑后果,停下即将犯规的脚步,才能形成所谓的责任心。才会有所谓的责任心。

篇8:中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可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等一切便利条件,独生子女的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儿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虽然我们不断地教育孩子,自己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长盛不衰,要为祖国而学习,为人类进步而学习,但没有用更现实、可能的目标来鼓舞、激励学生,这些长远的目标显得空洞,缺乏现实意义。责任心的削弱决定了学生在上进心、纪律性及荣誉感上普遍弱化,这就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一起找出途径与手段,弥补成长中的孩子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所缺乏的重要一课,找出对孩子们成长有根本意义的因素。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如何展开责任教育,是我一直在探究的课题,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

一、以精神奖励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心理学家曾这样描述精神奖励的作用:人在无奖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至30%,在物质奖励状态下发挥能力的50%至80%,在得到适当精神奖励的状态下,可以将能力发挥到80%至100%,甚至超过100%。梳理26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切感悟到:以爱育教、以心育人、寓德于教,需要践行在班级工作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适宜的教育方法。我发现,面对8~12岁的孩子,精神奖励是让孩子获得更多自信、更大成就感,激励孩子成长的内驱力。我把“激励、赏识、参与、期待”作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准则,并为其倾注心血。

书香班级建设中,为了鼓励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我和这些学生约定,在这一年中,我将向他们赠送三本书。第一本是老师选的书,第二本是学生自己选的书,第三本是学校出版的书。这个做法极大鼓励了这些学生,使他们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思考。我精心为全班学生汇编《优秀阅读卡集锦》《优秀图书推介集锦》《优秀作文集》,激发他们读书、写作的兴趣。特别优秀的作品会在“校园优秀作业栏”中展览,收集到《实验小学优秀作文集》中。时间一长,学生慢慢认识到,阅读是自己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习惯,是自己对成长负责任的表现。在我的班里,一学年中平均每个学生阅读图书20册,每人平均阅读量超过200万字。

精神奖励不是空洞的几句表扬,而是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人格,打造积极心态的教育方法。这样的精神奖励为学生成长所注入的力量是持久的,学生甚至可以一生受用。

二、以班级平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提高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专家认为:“要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自己的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

我在班中开展了“小岗位,大锻炼”活动,把每项工作职责落实到人,使每人分工明确。大到学校文明岗管理员,小到班级盆花管理员,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学生们都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履行职责,并在自己的“小岗位”上练就责任心与能力。走进教室,就会看到花草葱绿,窗明几净,满架图书摆放得整整齐齐,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些忠于职守的学生。

我还推行了自主管理模式:“中队干部”轮换,小组干部各负其责,“每日班长”优先上岗。自主管理模式的推行是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情况不一。我一方面让学生尝试当班干部,注意引导并强调责任比头衔更重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帮扶学生提高管理能力,两个维度一起抓。自主管理制度的建立,为每个学生搭建起锻炼的平台。

自主管理模式的推行,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他们成为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的意识。因为给每个学生一定的岗位,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责任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承担,去完成自己的任务。我想,小学阶段的责任意识培养,一定会根植于他们的生命,当这些学生长大后,他们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家庭中、社会上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三、以家校合作拓展责任实践课堂

培养儿童的责任感,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真正联合为一个紧密的教育共同体,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每年学校除了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还会在寒暑假为学生布置社会实践作业,号召学生走向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尽一份公民的义务。每一次家长会,我都会将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事迹和照片做展示,学校也会及时表扬和宣传学生中突出的事迹,鼓励家长与学校共同肩负起培养孩子责任教育的重任。他们有的走进社区做环保志愿者,有的在地铁口做交通宣传,有的在展览馆做保护动物知识讲解,有的到养老院慰问演出,有的走进“太阳村”做义工,有的为白血病儿童卖报纸募捐,有的为贫困山区小伙伴捐书和文具,还有的到山区支教……两年参加活动18项,300多人次参加活动。其中,两个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分别在云南大理和天津蓟州区帮助两所小学建成了图书馆,捐书共4000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化能力,也唤起了他们的正义感、责任感。

专家评述:

王建宇老师在教育第一线工作了26年,具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她善于思考,勇于创新,长期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她认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班主任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用爱与智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中,她紧密配合学校管理,遵循“关注生命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理念,坚持探索“以精神奖励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以班级平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家校合作拓展学生责任实践课堂”的教育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解决了独生子女因优越的生活条件造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的问题。她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不仅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而且影响着身边教师理念的转变与专业的成长。在这篇文章中,她就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责任教育这一问题,具体地介绍了自己的培养策略,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从工作实际需要上,都具有现实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天津市实验小学校长杨立军)

上一篇:玉堂春,玉堂春刘处玄,玉堂春的意思,玉堂春赏析下一篇:枸杞奶茶市场调研报告2.26(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