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意外事故中安全自护能力培养探讨的论文

2024-05-04

小学生在意外事故中安全自护能力培养探讨的论文(共4篇)

篇1:小学生在意外事故中安全自护能力培养探讨的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户内、户外活动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保证学生安全地开展各项活动。有关调查表明,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我国每年因各种事故使得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死于非命。同时,非致命意外伤害也在折磨着更多的少年儿童及其父母亲友,这些安全事故以血和生命的代价一次次敲响了安全教育的警钟,因此中小学生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然而,当今生活环境的千变万化,社会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家庭的过多保护,使许多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海啸中一孩子救了全村人的性命的事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拥有安全自护知识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对小学生进行安全自护教育是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更是小学生自我生存的需求。

篇2:小学生在意外事故中安全自护能力培养探讨的论文

针对当前学生安全问题现状,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一、预防性教育, 培养学生安全防护的习惯

中小学生生性好动, 活动欲望强烈, 如果采取限制学生的活动而达到保护其安全的目的, 那么他们不但会在保护中失去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的机会, 同时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创造才能也会在成人的限制中日渐消失。因此, 我们应一方面放飞学生, 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则应让学生对危险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和防护准备, 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1. 建立规则

规则作为教育手段, 可以起到规范引导行为方向的作用, 能保证学生的各种活动井然有序, 从而避免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建构主义的道德发展理论告诉我们:规则、秩序和道德情感, 不是通过成人来宣讲的, 不是预先确定下来然后要求幼儿去遵守的, 而是在共同的活动中生成的, 是在日复一日的类似的情景中不断重复、不断交叉建构的产物。因此, 在学生安全自护教育中, 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来约束学生, 而要结合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讨论, 制定规则。如发现学生上下楼梯经常发生碰撞, 教师就组织学生制定出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的规则;针对学生放学时的拥挤现象, 制定出了分班级、按路队回家的规则 (同一个方向的学生划为一个路队小组) ……这些规则是师生共建的, 学生们对规则有认同感, 都会很乐意去遵守, 即使有时忘了, 同学之间则会互相提醒, 共同遵守。

2. 找寻危险

安全隐患不可根除, 时时刻刻隐含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因此, 我们应经常让学生们去发现隐藏在自己身边的危险, 以提高学生对危险的预见性。我们带学生对学校的角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找出了转弯角、水泥地、裸露的电线、楼梯、窗户玻璃下、桌椅的角、栏杆、洗手池边的湿地等处的安全隐患。教师应在寻找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各种危险隐患, 以提高安全意识, 学会自我防范。

二、有意性教育, 提高学生安全自护的能力

教育学家鲁宾斯坦认为, 游戏交往、学习和生活劳动是伴随儿童成长发展的三大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掌握各种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 发展各种能力。因此, 在学生安全自护教育中,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安全自护的实际操作能力。

1. 游戏活动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生动、形象地获取知识。如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遵守交通规则, 学会安全地过马路, 我们设计了游戏“大马路”, 布置了过马路的模拟场景:在操场上画出了大马路、人行道、斑马线、制作了红绿灯, 让幼儿模拟过马路, 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我们还让学生在“方便的电话”游戏中巩固了对“110”“119”“120”等特殊电话号码的认识;在“火场脱险”游戏中, 学生们通过“着火”情景模拟演练, 懂得了如何求援, 练习了一些基本的逃生动作或自救技能, 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用毛巾捂住口鼻等。这样一来, 学生们就能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提高自我保护技能。

2. 学习活动

对学生安全自护的培养,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危险,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危险。我们经常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渗透安全自保的内容, 通过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情景让幼儿体验某些突发事件, 从而获得有益的应对经验。在校本教材《不跟陌生人说话》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产懂得了怎样应对陌生人的诱骗;在《调皮鬼蛋蛋》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明白了怎样安全地玩耍;在《小宝找妈妈》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知道了和父母走失后该怎么办……这种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情景中, 使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3. 生活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到处是生活, 到处是教育。”同样, 生活是学生安全自护教育实施必不可少的现实背景, 学生们除了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外, 更重要的是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习得。因此我们将把学生的安全自护教育结合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 适时随机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如开学初, 二 (2) 班一名小朋友因走路太猛, 不小心碰到了课桌, 鼻子流血了。这时好多学生围上来观看, 有的害怕, 有的惊呼, 教师一边安抚, 一边帮学生止血, 随即就引导他们讲讲这名学生为什么会摔跤, 应该怎样做就不会受伤?鼻子出血了怎么办?通过讨论, 同学们知道了平时走路要慢慢的, 眼睛看清前面, 不东张西望, 如果不小心摔倒了要用手撑住身体, 尽量使头部不着地、不碰到硬的物体等。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从身边看到听到的事件中, 掌握一些力所能及的安全自护的方法。

4. 文艺活动

唱歌、跳舞等文艺活动能让中小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是中小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 也是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利用这一平台, 我们将文艺活动和安全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编写了一首“安全教育七字歌”:生食腐食不能沾, 暴饮暴食有弊端。手持利器有隐患, 危险游戏不准玩。互相谦让心地宽, 课间文明不追赶。集会守纪心要专, 解散队伍不争先。路队整齐向前看, 马路有车不横穿。吹风檐下不能玩, 学校栏杆不准翻。人人都来讲安全, 争当安全小模范。这样, 同学们既享受了歌谣的乐趣, 又从中明白了许多自救自护的知识。

三、互动性教育, 扩展学生自护教育的空间

学生的安全自护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及教师的任务, 家长应在培养学生安全自护能力的过程中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此, 我们除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外, 还积极指导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 充分发挥家校互动交流效应。

1. 放飞学生

较多的学生至今仍被学生家长过度保护着, 因此我们应要求学生转变观念, 在关注学生、保护学生的同时, 教给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 提高安全自我保护的能力。彻底改变“以保代教”的观念, 不因噎废食, 束缚学生好动、好奇、好探索、好冒险的天性;也不应害怕孩子出事故, 对孩子管头管脚, 让孩子处于被动的地位。要放飞学生, 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养成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 重视教育

我们要求家长通过日常随机设置主题困难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自护教育。如做饭时,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火除了可以做饭, 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如照明、取暖等, 但火也很容易给人们带来危险, 如火灾, 让他们不要玩火;带领孩子到河边时, 不妨告诉他们, 虽然小河里有可爱的小鱼小虾, 但是绝对不能去捉, 让他们知道小朋友一个人跑到河边的危险性等。我们还请家长设置父母出门在外时陌生人敲门、逛超市和父母走失等情景, 让学生的自护能力在“实战”练习中得到提高。

篇3:小学生在意外事故中安全自护能力培养探讨的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小学生安全自护能力培养不仅要有告诫与禁令,更要有学生对生命状态的积极关注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不仅要强调成人对青少年被动保护状态,更要有对学生生命个体抵抗生存压力、战胜困难和冒险的主动性引导教育;不仅要有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更要将青少年生存、安全教育提高到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层面上来认识;小学生安全自护能力的养成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和家庭负责,更是生命教育、公众教育和世纪教育。基于安全教育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研究。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互相联动。

一、营造学生了解安全常识的校园良好氛围

(一)营造符合学生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

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安全教育。在楼道、墙壁、橱窗、电子屏等地方布置安全教育的主题内容,多角度、多方位建设有安全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时时处处渗透安全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二)营造符合学生安全教育要求的人文环境

邀请交警、法制校长、关工委同志到学校作各种安全教育报告,从大量事实中汲取教训。

(三)营造符合学生安全教育要求的宣传环境

在校园中展出交通、疾病、禁毒、法律展板,以血的教训和代价向学生发出警示。

(四)营造符合学生安全教育要求的班级环境

在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制定班级公约。每班“安全岛”主要宣传安全方面的小知识、小常识,对学生的具体操作很有帮助,是学生最爱阅读的内容。

(五)营造符合学生安全教育要求的立体环境

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台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六)营造符合学生安全教育要求的校园周边环境

校园周边安全警示设置。在校门口附近道路两侧路牙石上喷绘“学生出入禁止停车”,放学时段设置路障,张贴安全警示标语,设置减速带和道路标志。清除校园周边网吧及其他娱乐设施,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二、多措并举拓展、深化安全自护能力培养的新渠道

(一)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

学校以兴趣课的形式,每班每月开设一节安全教育课。各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渗透。在体育课中,对于自我保护的教育尤为突出,特别是骨折、皮肤内出血、抽筋等现象的应急措施,胸闷、低血糖等常见病的应急处理等。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教授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在数学课中,很多的主题图是以道路为主要场景的,教师就结合实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思想品德课、英语课都充分挖掘其蕴藏的安全知识,开展相应的教授。

(二)课堂安全知识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课堂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结合活动使其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绘一绘交通标志、讲一讲交通故事”“做一做小交警韵律操”的绘画比赛、韵律操比赛和讲故事比赛;又如“假日小主人”活动,节假日要求每位学生在家长的教导下学做一种家务,主要与电、水有关(学烧一样菜,正确地使用电热水壶、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扑灭油锅的火等)。通过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能真正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三)安全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

我校地处交通要道,四周小区林立、商铺连片、车辆众多,又没有交通指示灯,给学生的上学、放学带来很大的交通隐患。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约定学生上下学时间,保证学生不在商店、马路、小区周边逗留。教师护送路队常抓不懈,强化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培养了学生安全出行的习惯。

(四)安全知识宣传与模拟情景游戏相结合

通过张贴宣传图片,进社区发放倡议书和教育传单,并对过往的老人和小朋友进行讲解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安全教育知识的理解。并根据安全知识开展溺水自救互救、家庭用电、灭火方法、路遇打劫、避免殴斗、乘车行为、交通行为”为主情景模拟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他们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危害,根据模拟演示,大部分学生能简单地处理突发事件。

(五)安全知识竞赛与安全隐患大盘查活动相结合

举行应知应会的安全知识竞赛,如火警119、急救中心120、道路交通事故报警122、匪警110,交通信号灯的含义,饮食卫生知识竞赛。并根据安全知识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隐患大盘查”活动。这个活动搜索到了很多隐患:社区宣传橱窗下有钉子头;个别家长外出从不关管道煤气的总阀;安全通道被占用等;校园雕塑头像松动被发现;校园滑梯螺丝松动被发现;有小区墙面裂缝被发现;有学生攀爬校外墙体被举报;校门口商店存在引诱学生赌博性质的游戏活动。及时清理了这些隐患,净化了学生生长环境。

(六)安全知识讲座与自然灾害预防演练活动相结合

根据季节的不同,在自然灾害发生较平凡的地方进行集中疏散演练活动。如地震疏散演练、火灾疏散演练、常见疾病处理演练。做到学生应对得法,心中有数,遇事不慌不乱。

(七)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育人者先受教育,学校通过请来交警支队和消防支队的教官为家长上课,组织家长参加经验交流活动、家庭安全知识竞赛、“生活折射”小品表演、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小学生安全自护》读本等等,使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的力度。

署假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我们下发《假期安全告家长书》,进行“小手拉大手”活动,家长和学生共同温习安全知识,并在具体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外出、游泳、在家、用电器、吃生冷食物、常见疾病等。在小区进行宣传,这一行动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体会到爱大家更光荣。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改观。

作者简介:

王爱玲,女,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从教26年的教学工作中,主要从事小学基础教育,致力于小学德育、教学管理和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和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主持研究的多项课题获奖。

篇4:小学生在意外事故中安全自护能力培养探讨的论文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意识,形成自救自护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把安全意识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了自救自护的能力。如在教学低年级识字中,教学词语“红灯”、“绿灯”、“黄灯”时,把抽象的词语做成具体事物,让学生实际演练一遍,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在活动中懂得了交通常识。又如在教学课文《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时,要让学生知道在野外活动迷了路怎么办?是等待?还是自救自护?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在困难面前要善于动脑筋,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条件来帮助自己,解救自己,做大自然的主人。

二、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自救自护能力

在各学科中,教师要结合各科的特点,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明白只有懂得了安全,才会事事安全,人人安全。例如一位二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脖子上戴着一把钥匙,在翻越杠架时不慎摔在地上,钥匙正好插入面部,这位学生尖叫着哭起来。教师急忙送到医院,经医生紧急抢救包扎后并无大碍,但是他的面部却留下一道一寸长的伤疤,这给他的心理带来多大的痛苦啊!这惨痛的教训时时提醒着每一位教师。安全隐患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教师要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因此,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要让学生自觉地穿运动服和运动鞋,另外,也不要佩戴徽章或携带钥匙等尖硬物品。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溺水后人工呼吸的模拟训练,同时进行有关体育锻炼中如何预防创伤的知识抢答。

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形成自救自护能力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事情。如学生拿起教鞭乱舞,在教室里追逐喜戏,上下楼乱推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除及时制止外,不要一味训斥威吓,而要耐心讲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以及这样做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举出实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要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必须将安全意识时刻记在心中,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

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安全意识,形成自救自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突发事情,这时学生显得手足无措,面面相觑。例如一位三年级学生在家里煮面条,忘记了关闸,致使液化汽泄露。当家长闻到气味后,才急忙关好。这位家长对孩子一番呵斥后,并严令孩子今后不准煮东西。这样只能使孩子对某些事情产生畏惧。教师或家长要通过不同形式将各方面的安全意识教给孩子,要学会自护自救和互助互救。学校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经常进行防洪和防震的模拟训练。让学生时刻牢记“110”“120”“119”急救电话。并即兴表演“请你来当急救医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机智灵活地处理突发事件。

上一篇:假期450字周记下一篇:我应该半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