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程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2022-04-29

摘要:《药理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生理学课程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理学课程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1:

高校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定位与改革问题的探讨

【摘要】培养既懂英语又懂兽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当前涉农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兽医专业英语是高校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检疫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目前高校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笔者通过与兄弟院校间的交流调查,结合自己在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定位和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与同行切磋,为高校教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兽医专业英语 教学定位 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07年恢复参加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会员活动后,我国在畜牧兽医领域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一方面西方现代兽医学有许多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向世界介绍我国兽医学的发展成就,提高我国在国际兽医领域的地位,为全球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精通英语的兽医专业人才。因此,培养既懂英语又懂兽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当前涉农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与兄弟院校间的交流调查,结合自己在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定位和教學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与同行切磋,为高校教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 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最近笔者通过电子邮件和面谈等途径调查了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西南大学等全国16所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的开课情况。兽医专业英语开课率为69%,其中作为选修课的比例高达73%;学时数在20~60学时不等,开课时间多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有的一学期上完,有的分成三学期上;授课方式有多媒体,也有板书形式;讲授教师多数为专业教师,也有部分是大学英语教师;虽然兽医专业英语目前有全国统编教材,不少院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理想。

分析发现,兽医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兽医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定位不明确。这是导致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根本所在;(2)课程类型(必修还是选修)、上课安排(开课时间和学时分配等)和考核方式不合理,导向性不明确。例如有一个学校简单按照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将该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从大三上学期开课,连续上3个学期,每学期只安排8次课16学时,看似很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然而每学期结课考核仅需上交1次作业即可。这样让老师和学生感觉有点儿虎头蛇尾,“马拉松式”的教学拖得老师教得疲惫,学生也学得痛苦,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如部分学校教师授课还是板书,其教学信息量和效率必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在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院校尤为突出;(4)授课教师口语水平有待提高。发音不标准在专业教师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兽医专业英语的兴趣;(5)教学内容单调陈旧。课堂上教师往往照本宣科,不能积极通过论文等方式补充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6)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恶性循环。这也是一些院校原来开设这门课程,后来又取消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定位

大学公共英语、兽医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型教学系统,也是我国兽医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兽医专业英语是高校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检疫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对于毕业后出国或考研学生,兽医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解和掌握兽医专业英语同样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2.1 教学目标须明确

兽医专业英语是公共英语的延续和应用,但是不同于公共英语,专业英语有自身的语法和构词法特点。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明白兽医专业英语的学习目标:(1)、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能阅读兽医专业英文文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2)、在理解专业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翻译;(3)、能写作专业论文,是与世界学术交流的必要途径;(4)、在掌握一定专业词汇、专业英语构词和语法特点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自身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大学期间专业英语学习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学习兽医专业英语需要点滴积累,循序渐进,如果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过高,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 定位要合理

根据兽医专业英语的特点和学习目标,课程设置要导向明确,教学安排要规范合理,确保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兽医专业英语应该设置为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检疫专业的必修课,考核方式以考试加课堂作业为主,让学生和老师认识其重要性;其次,上课模式不能照搬大学公共英语,应该在动物生理学、动物免疫学和动物微生物学等重要专业基础课开过后的大三下学期开课,学时不宜太多,时间不宜拖得太长,以32~48学时,一个学期上完为宜;第三,授课教师应当由精通兽医专业的教师担任,由于专业英语突出特点是英语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只有既懂专业,英语又好的专业教师才能胜任;第四,课堂教学以多媒体为主,辅助网络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第五,使用统编教材,补充最新相关专业论文等教学资料,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组织学生参加1~2次国外专家学术报告,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总之,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在兽医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的积极性,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专业英语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3 改革与对策

针对目前全国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的混乱状况,国家和地方教育职能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教学在兽医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提出明确的导向性政策。同时学校、教师和学生也要从思想上重视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反省自身问题,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参与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

3.1 学校——重视兽医专业英语教学

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不仅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而且要做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制定出符合不同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简单照搬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

兽医专业英语是兽医高等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应该设置为必修课,课程以32~48学时为宜。由于专业英语是大学公共英语的延续和应用,以公共英语和兽医类专业基础课为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好兽医类专业课程的语言工具,因此专业英语应在上完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大三下学期开课为宜,最好集中在一个学期上完。课堂教学应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考核要有导向性且不乏灵活性,采取考试加平时提问和布置作业等灵活实用的方式。学校应该认识到,对于专业教师,一节专业英语的备课难度和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自己所熟悉的专业课,因此,为了鼓励具有英文功底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在规定学时前提下,提高教学工作量系数,给予适当奖励,把重视兽医专业英语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后,为了提高专业教师口语水平,学校应优先资助或鼓励年轻的专业教师出国留学或参加口语强化培训班,逐步稳定专业英语师资队伍,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3.2 教师——加强自身口语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应由具有英文功底的专业教师担任,如果让公共英语老师来讲,其弊端之一是不懂专业,很难将英语和专业有机融合,弊端之二是很难脱离大一、大二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目前担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多是刚毕业的年轻博士,精通专业知识,发表过SCI论文,掌握科技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相关技能,但是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口语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发音问题。因此,专业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能条件来强化自身口语表达能力。一位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在专业知识、科技英语阅读和写作等应用技能以及发音方面都应该非常优秀,这三方面对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个人魅力的形成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兴趣的重要因素。

作为教师,必须牢牢抓好课堂教学。除了加强自身口语水平外,必须尽职尽责,积极备课,努力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积极使用多媒体和网络等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不要仅局限于教材,在保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适当补充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新的教学材料;课堂教学注重互动性,通过提问、讨论和布置作业等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考核方式应灵活,让学生认识到考试只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

3.3 学生——充分认识兽医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学好兽医专业英语知识,掌握进一步学好专业的一种语言工具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宗旨。但是作为学生,不要被动的去接受课堂教学内容,而是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认识到兽医专业英语对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复习课堂重点内容和认真完成作业,培养学习兴趣。

4 结语

开展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是我国兽医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定位不明确,是专业英语教学目前面临尴尬境地的根本原因,也成为制约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只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兽医专业英语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专业英语教学,积极参与其中,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开创一个新局面。

致谢:在本次全国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开课情况的调查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西南大学等16所院校动物医学、动物检疫等专业相关老师的积极配合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杨晓春.畜牧兽医类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家禽,2008,30(23):65-67.

[2] 韦天超,韦平,磨美兰等.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學学报,2005,27:114-116.

[3] 杨倩,毛卫华.动物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206(8):64-66.

[4] 朱兴全主编.兽医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 田文儒主编.兽医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 顾豪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个关键[J].中国大学教学,2007(7):16-18.

作者:闫文朝 王天奇 丁轲 刘凤军 邱研

生理学课程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2:

农林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理论教学的探索

摘要:《药理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笔者从本专业实际出发,根据专业培养定位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将生理学基本原理融入课堂教学,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讲授的学习(PBL+LBL)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采用归纳、比较与总结等方法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并辅以其他教学措施,通过近十年的理论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制药工程;药理学;教学方法

《药理学》是医学、药学等多个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研究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课程。制药工程专业是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相互交叉的一个前沿学科,要求培养能系统掌握制药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从事医药、农药、兽药及精细化工等领域的教学、科研、管理及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我国高等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大多是从相关专业转型或新建而成[1]。福建农林大学的制药工程专业就是由原先的农药学系转型设立的,由于本身医学和药学的基础先天不足,另外受限于制药工程专业工科的性质及学时数,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课程并未开设,造成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医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药理学时普遍觉得课程内容杂乱、抽象、枯燥无味、难理解且难记忆,学习费时费力,因此《药理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如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药理学的效率?一直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教学难题。下面,笔者就近几年从事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的经历,简要地谈几点有关该课程的教学体会。

一、明确专业培养定位,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

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学生掌握扎实的制药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具有新药研发的基本能力,并能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从而能从工程及经济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实现工业化大生产的问题,并逐步建立工程意识,最终实现向制药工程师这一目标的转变。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采用的是“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理学》第七版,全书共50章,原本需100多学时讲授,但目前国内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课程一般仅安排32或48学时[2]。本校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理论教学部分也仅有40学时,存在教材内容多、授课学时少的矛盾,因此学生普遍基础不扎实。其次,目前国内制药工程专业的《药理学》教学仍沿用了医科院校“着重培养处方能力”的理念,即学习《药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说明书。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供制药工程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基本上是医药院校教材的翻版,与制药工程专业注重的药理学问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讲授《药理学》课程时要有不同于医科院校的侧重点,比如为了培养学生新药研发的基本能力,对药物的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受体理论、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等应较为深入讲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从制药工程专业是培养未来的工程人员这一目标入手,不是谈如何用药,而应强调如何根据药物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特点,对药物的药效、安全性、稳定性及毒性进行评价和控制,从而制备出高效且安全的药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教材内容分为重点章节和自学章节两部分。根据是否为基础理论知识、药理作用及机制是否规律性强、是否为临床常用药等原则选取重点章节,最终选择的重点章节包括总论、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心血管系统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组胺受体阻断药、胰岛素及降血糖药、病原微生物药理学等。对于各类药物尽量重点选择一个代表性药物进行深入分析,要求着重掌握,并且在讲授过程强调重点、难点和疑点,其他同类药物仅作为描述性内容与其进行比较,尽量做到一笔带过。另外由于总授课学时的限制,鼓励学生利用课堂上所讲授的药理学基本学习方法对自学章节进行自学了解。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药理学》内容多且繁杂,需要多学科的基础知识支撑,尤其是医学基础知识,但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而言,该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中容易遇到困难,丧失信心。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滥用药或错用药而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鲜活事例,比如抗生素和激素药物的滥用问题等,强调新药研发过程中临床前药理学研究的必要性,使学生明确药理学的学科地位,逐渐产生认真学好药理学的内在动力。另外,在讲授某类药物时,通过和学生分享这些药物发明、发现过程中的一些趣闻轶事,并与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深入探讨,努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而引导学生进入药理学的世界,同时激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进行“β-内酰胺类和其他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这一章节的讲授时,会先与学生分享青霉素发现过程中的若干个“偶然事件”,以及辉瑞制药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利用青霉素的发酵技术,从一家默默无闻的生产柠檬酸的化学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第一的制药企业,使学生们先对青霉素这种“神奇的药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继续深入了解该类药物。

三、授课过程注重生理学基本原理的融入

药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将机体由病理状态调整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药理作用与生理作用密切相关。虽然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药理学》这门课程之前已经先修习了《生理学》课程,但是作为农业院校的工科专业学生,生理学基础还是稍显薄弱,对于生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尚无法自如地将其应用到药理学的理论学习中。因此,在《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尽量将药理学与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内容有机结合,根据各类药物的特点,由易入难,由简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推理,使学生能在学习各类药物的《药理学》之前对该章节所涉及的生理学基础理论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之后在剖析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内容时能利用这些生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并最终达到记忆的目的。比如在讲授“抗心绞痛药”这一章节时,先讲授心绞痛的定义,是冠状动脉粥状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其诱发病因是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和缺氧(即血及氧供—需平衡失调所致),其中心臟由冠状血流供给氧,心肌耗氧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心室壁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每分钟射血时间3种因素。因此,市面上所有抗心绞痛药的药理作用无外乎从两个方面入手:①解除心脏冠状动脉痉挛,建立侧枝循环,增加心肌供氧;②降低心室壁肌张力、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达到减少心肌耗氧的目的,从而恢复血、氧供需平衡,缓解心绞痛。接下来具体到各个品种的代表药,其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全部由该理论机制出发,问题就迎刃而解。

四、PBL+LBL教学法的应用

基于讲授的学习,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一种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实施手段为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可以达到在较短时间内将较大量的系统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目的。但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课堂上只负责听课及记录笔记,属于被动学习过程,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课堂气氛,也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3]。而基于问题的學习,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则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方法[4-5]。与LBL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果采用以PBL为主导的教学法,则可能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同时PBL教学法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及较高的自学能力,这些问题限制了PBL教学法的实施应用。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PBL+LBL的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大致为以LBL教学法为基础,在某些重点、难点及疑点的讲解中,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在课堂上或课后找出答案,加深对《药理学》学习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讲授某一类药物代表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后,笔者会留1—2分钟给学生思考,要求学生从该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推断出其可能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并对学生的推理进行分析和评价。另外,笔者也曾尝试过《药理学》课程的考试改革,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3—4人为一组,就治疗某一疾病的药物查阅相关资料,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并阅读至少20篇以上的相关文献资料,自学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制作幻灯片组织交流,而其他学生就其内容进行提问。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被动角色向主动角色转变,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采用归纳、比较与总结等方法,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药理学》课程比较繁杂,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需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混淆。因此在平时备课与讲授过程中笔者比较注重对一些代表药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理,教授药理学的“理解记忆”方法,同时注意搜集网络上药理学相关的“顺口溜”等,以帮助学生的知识记忆。对于同一类药物,其药理作用是相近的,但具体到某一个药时,又有不同于该类其他药物的特殊性,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反复和学生强调学习和记忆药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先普遍,再特殊”的“理解记忆”学习方法。以朱依谆和殷明主编的第七版《药理学》为例,在讲授“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这一篇时,“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为通篇的基础,在该章节中,传出神经的受体分布和效应为“基础中的基础”,但书中所提供的相关内容较为繁杂,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经过细致比对及总结后,笔者将其简化为一张表格,该表格仅包含胆碱能神经(M受体)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α、β受体)对心脏、血管、支气管平滑肌、胃肠道平滑肌、眼和腺体的效应,学生在掌握该表格之后,对胆碱能系统激动药和阻断药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禁忌症等知识点基本可依据该表进行推导,但针对某一具体的药物品种,同时强调还应注意该药的一些特性。另外,笔者为了方便学生记忆,也列表归纳比较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这三个代表药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

六、其他措施

明确课堂奖惩机制,让学生明白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且付出和收获一定是成正比的道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平时课堂上会随机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都附带一定的小分值,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奖励分,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布置一定量的配套习题,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能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作为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药理学》课程充分向学生展示了到底什么是“药”以及“制药”的意义,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的大门。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实施,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药理学》乃至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的转化,培养了学生创新性思维,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药理学》课程教学也获得了广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肯定。

通过近10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的理论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行业永恒的主题,还需要广大师生不断地探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蒋建兰,刘明言,白鹏,等.我国高等院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调研[J].化工高等教育,2003,(1):15.

[2]常勇慧,宋鑫明,陈光英.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1,38(5):276-277.

[3]宋艳玲,赵嘉,孟艳秋,等.PBL+LBL教学法在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767-2768.

[4]蓝星莲,潘龙瑞,于龙顺,等.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27.

[5]许莉,崔宏霞,孙超,等.PBL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27):94.

作者:黄彬彬 徐会有 顾晓军

生理学课程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3:

论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基础授课中的必要性及意义

【摘要】医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此门课对药学类相关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根据这门课的实际状况和学生对象,引入多媒体教学法,并融入多种现代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医学基础 网络化时代

医学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是一门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于一身的融合性课程。本课程虽然内容简练,但几乎将所有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融为一体,知识点宽泛,内涵丰富。在该门课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文化基础薄弱、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生普遍反映,各个知识点都只是蜻蜓点水,想学深入,却因为学时不够、精力有限等因素,无法达到理想的心理预期。教学双方都处于一种“双难”地位,即教师上课时难以讲透,而学生学习时难以理论联系实际[1]。

医与药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本门课的特殊性,采用灵活多变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将信息处理范围空间扩展的能力,可以极大地丰富信息的表现力和增强动态效果,能把许多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复杂的事物简化,把时间过程缩短或拉长,把空间距离变近或变远,可以在操作中任意地暂停重放、放大扩展,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缩小[2]。在我校,笔者及所在教研室的教师们通过近5年的研究应用,并对2011级药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回访,学生普遍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实习时有些知识能信手拈来也得益于对医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使之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医学基础教学应用中的一些体会作如下概述。

一、医学基础教材的特点

本门课程现阶段使用的是全國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基础》第二版教材,主编邓步华。该本教材主要是通过对各课程的优化整合,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药学相关知识的相互衔接,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结合了药学类专业的特点,首次将药源性疾病相关理论、相关知识编入教材中,以培养学生安全用药的意识,专业针对性强。

二、药学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特点及课程体系特点

药学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特点:(1)高考尾段生,与我校临床和护理类专业相比,进校分数更低。(2)学习领悟能力偏低,有部分学生为文科生,理科背景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学习起来较吃力。(3)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主动性不够。(4)头脑灵活,好奇心强,兴趣爱好广泛。(5)上课时专注力不够,容易开小差。

以我校12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例,课程体系中涉及到医学类的课程只有医学基础、微生物学和药理学,而医学基础课中还包括了临床医学的部分知识内容,且每周只安排了4学时(2014级新生增至5学时)。相比其他课程来说,教材无配套教学光盘,互联网上无正规的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源可做参考。因此本门浓缩版的医学类课程对教师的备课及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巧妙的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1.提炼教材,选取合适内容,设计多媒体资料雏形,达到教学相长

通过行业一线走访和对我校11-13级药学相关专业43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本门课程涵盖知识点太多,掌握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尤其觉得对药学专业的针对性不强,学习一段时间后很容易遗忘。

根据此调查结果,本课题组结合本专业学生自身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制定了课程标准,选取适当内容,整理出重难点,制定了教学设计,依据教学设计进行了具体学习过程的实施。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多媒体资料的范围,进行进一步筛选,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资料库雏形。

2.运用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充实学习载体,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本门课程几乎涵盖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所有知识点,而学时有限,对于毫无医学知识基础的药学专业学生来说,光靠讲解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在讲授过程中,利用制作精良的ppt课件引入,配以简单易懂的动画以及一目了然的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可将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医学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医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点仅靠讲解和画图不容易解释清楚,比如为了更生动具体地介绍某些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和各种生理、病变的过程,常常需结合教材中的各种示意图进行讲解。但书本中示意图表达的意思毕竟是静止的、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和声音的处理,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步接受信息的刺激,掌握起来就轻松愉快得多[3]。如我们讲解心脏的构造和功能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三维结构,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和毗邻关系,可以随意放大定格某一画面,或自由任意重现某一个部位,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

3.结合创新性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主动性,融会贯通医学与药学类相关知识

利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入法等,选取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我讲解环节,指定或学生自由选取相关主题,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在网络化时代背景下,鼓励教师充实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拿到课堂上进行大比武,活跃课堂气氛,破除以往教师一贯制讲解的教学习惯,提升学生主动性,融会贯通医学类和药学类知识。

4.以我校生命科学馆和中药文化馆为实习实训场所,将3D数字人的系统纳入到本科目的学习范围之内

我校生命科学馆新购入的数字人操作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学生可通过亲自对数字人的操作,全面了解人体基本构造,使在教材上学到的医学基础知识在脑海中形成立体思维,比单纯的讲授更能起到对知识的巩固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基础中应用后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设计药学专业吻合度不够

应进一步理解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制定针对该专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严格按照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2.不同学生适应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不同

多媒体的优点很明显,同样也有其劣势。多媒体由于采用高科技技术转换手段,翻页可能过快,或容纳知识点过多,容易导致学生吸收过度,不易消化。对于底子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进一步加大的学习的压力。因此在课件的设计和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并随时观察其状态和心理,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3.实习实训条件不够优化完善

生命科学馆的数字人系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首先熟练各操作系统步骤,教学中应注意分小组进行教学,否则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五、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基础中进一步应用的措施

1.确定教学内容,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与行业一线专家和药学专业教师进行深入探讨,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一步修订医学基础的教学内容,使之与专业完全对口。进一步优化课件内容,以优化后的ppt课件为基础,研发与之配套的试题练习库、模拟试卷库、CD光盘、动漫和视频等文件,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

2.實施新教学法,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法

通过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找到适合本门课程的最有效最实用的教学方法。督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方法对路,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3.教学资源网络化

在今后有条件的基础上,将本门课程的学习资料录入到网上,制成网络课程资料,使教学、平时训练、讨论交流和期末考试等全部实行网上操作,与国际接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优势,大大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5]。在医学基础这门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仅仅只停留在讲授书本知识和ppt教学,完全不能满足药学专业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需求。由于本门课程是药学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唯一一门覆盖全面的医学类教材,涉及范围较广,对于学生今后的药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如能通过进一步研究,成功开发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则能统一教学重点,省去了教师们花大力气制作课件和相关资料的时间,将为药学专业医学基础的授课教师和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全新应用体验。既节约了时间成本,又创造了经济和社会价值。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网络时代,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进入学生课堂已是衡量现代医学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开发和研究已成为医学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晋岳.“四化”式多媒体课件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62.

[2]梁英.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01):80~81.

[3]冯莉,王献华,马小兵,等. 多媒体课件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2):266~267.

[4]郑敏,向娟,汪维伟,等. 多媒体技术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48~149.

[5]万平. 多媒体课件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8):129.

作者简介:

胡艳玲(1983-),女,湖北仙桃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教育研究、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

作者:胡艳玲 林中翔

上一篇:现代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特征论文下一篇: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