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2022-07-03

摘要:从高等院校本科学生实验及实践教学的特点入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研究本科学生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现状及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建立符合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模块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模块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1:

高校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摘 要:整合影响信息化教学的技术因素、人力因素和管理因素,提出了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的概念模型,详细分析了其构成要素、建设原则与发展阶段,并结合第四军医大学的实践介绍了支撑环境建设方案和应用成效。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支撑体系;建设方案;应用成效

一、引言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将“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进行系统规划和实施。[1]教学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建设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已经成为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与紧迫任务。笔者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技术因素、人力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的综合分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构建理论,并以第四军医大学为研究个案,详细介绍了支撑环境建设方案和应用成效。

二、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的构建理论

信息化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支撑环境,但不同学者对其内涵理解各有不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2][3]笔者们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对服务信息化教学的要素进行筛选与分析,认为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所创建,维持信息化教学活动开展的条件和情况的综合。[4]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要素多、涉及面广,为了有效推进支撑环境的建设,需要明确其结构模型、建设原则和建设阶段。

1.支撑环境结构模型

笔者们参考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s)设计模型,提出了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的结构模型,包括理论、技术、标准、管理和人才五大要素,如图1所示。[5]其中,理论主要指信息化教学基础理论和信息技术应用理论,用于指导支撑体系的建设;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三大类群,用于实现支撑体系的主体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信息环境建设标准、信息资源建设标准以及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等,用于规范支撑体系的建设;管理主要包括行政手段(各类信息化教学规章制度)与技术手段(各类信息化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用于保障支撑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服务提供;人才是指支撑体系的决策者(信息化领导小组)、建设者与管理者(信息化实体单位)、使用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是支撑体系建设和应用的能动因素。支撑体系的建设要始终以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为出发点,并能够根据实践应用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优化其结构和功能。

2.支撑环境建设原则

为了有效保障支撑环境的科学性、有效性,在支撑环境建设时应当遵循三个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即必须按照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统筹设计各要素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步伐,抓住重点,分步实施。(2)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即必须紧扣教学应用需求,开发应用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形成行政主导、师生参与、多方协作的共建共享机制。(3)兼容开放,持续发展。即体系建设必须及时吸纳新技术,通过创新应用提升教学服务能力,并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新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支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支撑环境发展阶段

参照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诺兰模型与米切模型,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的发展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与资源建设、应用系统集成、服务融合创新四个阶段。[6]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主要完成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搭建和推广,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先决条件;应用与资源建设阶段重点推动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为信息化教学提供资源支持和应用环境,实现有效的数据管理;应用系统集成阶段重点实现信息化教学业务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业务流程的整合是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融合创新阶段,重点突出信息服务和知识共享,信息不仅供使用与流通,更重要的是形成数据历史和知识,辅助教学业务部门及领导者决策。

三、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的建设方案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第四军医大学以结构模型为蓝本,通过实施“建设、优化、整合”三项措施,基本建立了平台先进、资源丰富、机制顺畅的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有效推动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深入开展。

1.实施支撑环境专项建设,健全技术服务平台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信息基础环境,是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依托和前提。第四军医大学综合考虑教医研需求和安全保密要求,建成了承载不同业务的校园网、军训网、一卡通网和军卫网等四套网络,支持各类教学应用业务的开展。目前学校和附属医院所有大楼全部联网,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楼宇、百兆桌面,建设了多个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公共上网场所,并为所有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此外,我校还按照“搭积木”的思路,为军地两网各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采用双机热备、镜像存储和虚拟化等多项先进技术,实现了重要数据的集中存储、备份容灾,以及服务器和存储资源的灵活调配,基本满足了全校师生网络教学、在线科研和资源共享的需求。

(2)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第四军医大学自2001年起开始实施“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工程”,通过建引结合,形成了以“课程资源为主,学科资源为辅,专题资源为特色”的优质资源体系。1)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要求,分四批建成覆盖学校医学主干课程的100门网络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用于开展网上教学或支持学生拓展学习。2)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单位,开发了包含学科名师、学科前沿、学科研究成果、学科资源为基本内容的120个医学学科专业信息网站,包括基础医学学科网站21个;临床医学学科网站72个;口腔医学学科网站15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网站7个;药学学科网站5个。这些网站用于支持在校生的学科研究和非在校生职业能力培养。3)为了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融入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学校自2007年起先后开展了精湛医术、精新药物、精良设备等二十余项专题讲座活动,每场专题活动由5~8个10分钟左右的微型学术报告组成。为使这些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重用,我校建成了精品视频专题资源库,截至目前已录入各类精品专题活动100余场,视频约7000分钟。这一特色资源库的建立,不仅成为学习者了解学科前沿动态的重要渠道,还成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典型示范。

此外,为了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学校还建立了含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五种媒体格式的医学教学素材库和以电子病历形式展示的医学案例库,引进电子图书1100多种,医学文献数据库57个,有效拓展了师生的资源选择范畴,充分发挥了校内外优质资源的教学应用价值。

(3)教学应用系统建设

科学有效的应用系统是实现教学业务信息化和流程变革的基本依托。第四军医大学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建立了以“通用网络教学系统为核心,辐射远程教学、虚拟教学、互动教学”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1)建立了全校统一的网络教学系统,能够开展网上备课、授课、答疑、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注册课程100门,是我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主阵地。2)建立了3套远程医学教学系统,支持通过卫星和有线网络开展远程诊疗、教学和培训。目前有医学直播卫星车多辆,远程医学中心1个。3)建立了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学校和三所附属医学共有教学录播/直播系统15套,可通过校园网络直播手术、学术会议,让学员在最真实的环境中观摩学习,提升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4)建立了支撑医学实验教学的模拟训练系统。基础医学方面建立了医学机能学、电子仿真、数学建模与物理仿真虚拟实验室三个大型虚拟实验室,支持开展生理、药理、病理、人体等课程的仿真实验,临床教学中引进了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系统,以及电子模拟人、标准化病人、基础解剖模型、局部功能性模型等辅助临床教学实验的开展。5)按照数字校园架构,建设了教学管理现代化系统,包括教务、研究生、继续教育、教学保障在内的4大教学管理系统共14个功能模块,提供教学管理与组织服务。

此外,为了有效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和应用系统的整合集成,我校还建设了统一的教学门户网站——第四军医大学教学在线,开展一站式的教学应用服务,并提供信息化教学示范教案和信息化学习指导,协助师生顺利完成在线资源的检索和利用。[7]

2.优化建设标准和管理机制,确保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顺畅运行

(1)优化资源建设标准,促进资源规范建设

在国家和军队专项课题的支持下,第四军医大学以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基础,制定了适合医学教育的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和应用指南。[8]该指南主要包括《网络课程建设标准》、《学科网站建设标准》、《多媒体课件制作标准》、《数字校园数据标准》等,规范了资源建设内容、数据标准和使用管理要求,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

(2)优化运行管理机制,增强管理技术手段

为了确保支撑环境的良好运转,第四军医大学建立了“行政与技术两条线管理”的共管机制。行政方面,我校从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教学应用和支持服务四个方面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并下发了《学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全面推进本科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若干要求》以及《信息化教与学指导手册》等相关文件,使日常管理有章可循;技术方面,我校建立了统一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网站及网络课程管理系统,自主研制了网络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网络平台到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以及用户网络行为的全面管控。

3.整合信息化人员力量,提升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服务保障能力

为了理清职责、加强协作,第四军医大学对信息化教学服务保障力量进行了整合,建立了由信息化教学领导小组、信息化教学支持小组、信息化教学协作小组构成的三级支持服务团队,如图2所示。[9]信息化教学领导小组,由学校信息化领导决策人员和教学专家共同组成,主要负责信息化教学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制定;信息化教学支持小组,由教务管理人员和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前者负责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应用推广的组织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咨询指导,后者负责信息化教学应用系统开发、资源制作和支撑环境的运行维护;信息化教学协作小组,主要由院系教学秘书构成,负责各项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与协调。这三支团队相互协作,从决策、管理和实施三个层面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的应用成效

为了深化支撑环境的教学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开展了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比武、教育信息资源评比等系列活动,积极创新应用模式和方法。目前信息化教学环境已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全面应用,同时在多所军地院校推广试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1.有效支持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十一五期间,学校把医学课程分为“讲授为主型”、“讲习结合型”和“自学为主型”三类,并依托支撑环境对医学课程进行了大范围的信息化教学改革。[10]对“以讲授为主”的课程,支撑环境重点提供教学素材库、教学设计模板、网络教学系统和教学交流系统,辅助教师备课、授课和答疑;对“讲习结合”的课程,除上述教学环境外,支撑环境还提供虚拟实验室、网络课程、视频点播、案例库等资源辅助学生的模拟实验和操作练习;对“以自学为主”的课程,通过教学门户网站全面提供网络课程、学科网站、虚拟学习社区、在线考试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有效解决学生自学中的资源支持、交流、考评、管理等问题。五年来,学校先后分两批,依托支撑环境完成了学校93%的课程(186门)的课改任务,并在全校88%的教师及全体本科生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教学效果显著。

2.有效推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为了进一步提升资源共建共享成效,从十二五开始我校借鉴云服务的理念,从基础设施、开发平台、应用软件三个层次提供资源共享服务。[11](1)基础设施共享服务,针对需要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应用,采取虚拟化技术动态分配所需资源,解决了分散购置资源带来的浪费和利用率低的问题;(2)开发平台共享服务,针对网络课程、学科网站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统一提供开发平台、设计模板和技术支持,解决了自主开发困难和后期维护不便的问题;(3)应用软件共享服务,针对师生教学需求,提供了公共软件、教学软件、管理软件、科研软件和医学专用软件5类约80项共享服务。据教务部门统计,网络教学系统累计注册教员1000余人,2007级以来每届注册学员达90%以上,全校80%以上课程教学采用网络课程进行课前预习或辅导答疑,在线辅导答疑次数每门课每学期不少于3次,90%的科室通过学科专业网站及时传递教学、医疗、科研成果,学科专业网站总访问量超过800万次,部分临床科室学科网站(如西京消化学专业网、口腔修复学学科专业网等)已经成为患者就医参考与医患互动的平台。“教学在线”门户网站日均访问量达1100余次,并已为第三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等15所医学院校开通访问授权,有效实现了校际资源共享。

五、结束语

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是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初步探索了体系的构建理论和建设方案,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应用。然而,由于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涉及的要素较为复杂,而且不同高校的应用环境差异较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支撑环境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普适性的建设方案、应用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R].2012.

[2]李敏,段渭军,陈世进.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与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2):122-144.

[3]张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实践[J].信息技术,2012(24):241-242.

[4]高东怀等.高等医学院校信息化教学支撑体系的构建科学总结[R].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2011:3.

[5]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8.

[6]张晓华,林红,张至柔.高校信息化发展阶段的论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9(7):120-121.

[7]第四军医大学教学在线,http://itais.fmmu.edu.cn/,2013-8-20.

[8]许卫中,张迎,沈霞娟.军队医学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标准[R].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2008:10-15.

[9]高东怀等.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层次模型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2):52-56.

[10]刘涛,殷进功.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的八年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5):47-51.

[11]Ivan I. Ivanov. Cloud Computing in Education: The Intersection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C]. Web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Volume 101, 2012, pp 3-16.

(编辑:杨馥红)

作者:沈霞娟 高东怀 宁玉文 李维国 靳豪杰

模块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2:

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的探讨

摘要:从高等院校本科学生实验及实践教学的特点入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研究本科学生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现状及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建立符合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探讨

作者简介:丛昕(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 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电子工程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过程控制。(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刘金琪(1958-),女,北京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气控制。(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实验及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能否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准。为实现高校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对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实验及实践课程的改革已滞后于理论课程的改革,而传统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则还滞后于实验及实践教学的改革,已成为阻碍实验及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改革传统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建立起一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新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1.传统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及其考核方式

实验及实践教学在我国的本科生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重视。近些年,受到教育成本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实习基地条件差、办学经验不足等因素的限制,有些高等院校淡化了实验及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忽视了此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成了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这种情况下,实验及实践教学的考核模式也成了一种形式,不能真正评定学生实验及实践的能力和水平,更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本科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所形成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自然就不能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般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实验及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分为统一考核和单独考核两种。所谓统一考核就是实验与理论课程结合的实验课程考核,考核成绩作为相关理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课程实验通常采用统一考核方式;所谓单独考核就是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如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其成绩是独立考核的,考核结果不再与其他课程合并计算,而直接计入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一般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实验及实践教学内容及相应的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2.传统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以及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如下。

(1)考核方法单一。课程实验采取统一考核模式,考核成绩作为相关理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课程实验的成绩主要从课堂实验和实验报告两方面来考核。由于课程实验与理论课程合并计算成绩,实验过程及实验成绩很容易被忽视。考核项目单一,考核过程简单。这种考核方法无法避免学生抄袭,所有学生按部就班地做一样的实验,有个别学生为了获得平时成绩到实验室上课,但在课堂上几乎不动手,最后抄袭实验报告上交了事。由于考核方法单一,教师仅凭实验过程学生的表现及实验报告评定成绩,学生缺乏基本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考核内容不全面、不完善。课程设计及实习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是在学习完相关理论课程后,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应用,或深入到生产实践中进行观察学习、实际操作,以达到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比较简单,一般仅凭学生出勤情况、课程设计或实习中的表现以及最后提交的材料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考核内容简单,没有与相关课程设计或实习的内容及实践课程的特点相结合,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设计或实习效果,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课程设计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在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项目、内容、方式、成绩划分等环节上缺乏整体构思和设计,不利于实验及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二、新型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切实提高实验及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全面、较为完善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科学灵活地设置考核项目,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验及实践水平,准确地检测实验及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只有这样,实验及实践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切实起到锻炼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1.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实验及实践教学效果要靠考核来检验。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也必须充分考虑实验及实践教学的特点,对目前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如下。

(1)在研究实验及实践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角度出发,研究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

(2)设计比较全面、完善、科学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以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验及实践水平,准确地检测实验及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

(3)细化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方法,增加考核模式的可操作性,以期彻底解决现有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存在的具体问题。

2.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从高等学校及学生的特点入手,结合高等院校实验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及特点,按课程实验类——课程设计类——教学实习类三个模块分别研究科学适用的考核模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验及实践水平,准确地检测实验及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

(1)课程实验类成绩考核模式研究。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抓好平时基础实验记分,促使学生重视每一项实验步骤,能比较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有利于提高实验及实践教学的质量,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平时基础实验考核要求对每个开出的实验都必须依据这一评分标准,严格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课程实验教学环节考核项目、详细考核内容以及各部分参考分值比例如表2所示。

每一次实验都按上表要求进行单独考核,该门课程的实验成绩取该门课的所有实验项目成绩平均值,并与该课程理论考试成绩合并计算课程最终成绩。计算公式如下(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

式中:X—课程总成绩;

Xt—课程理论考试成绩;

αt—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

Xpi—第i实验项目的实验成绩;

αp—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

n—该课程所开出的实验项目数。

(2)课程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模式研究。课程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该类课程的考核模式要求能够测评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要能测评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其考核测评指标、考核内容及参考分值如表3所示。

表3 课程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模式(百分制)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分值

实际表现 课程设计工作量饱满,能按时完成课程设计规定的工作量;学习态度认真,遵守课程设计阶段的纪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规定的任务,按时上交课程设计有关资料 30分

知识水平 能独立查阅文献资料,并能合理地运用到课程设计中;能将所学课程(专业)知识准确地运用到课程设计中;课程设计方案整体思路清晰,合理可行;设计方案有独到见解或设计有创新 20分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与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相符,内容与文题相符;报告符合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基本要求,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语言表达流畅,综合概括能力强;字数符合要求 30分

答辩情况 按时参加答辩,答辩自述清楚,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回答问题思路清晰,结果正确 20分

每一门课程设计都按上表进行单项考核,最后由指导教师汇总计算每位同学课程设计总成绩。

(3)实习类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模式研究。实习类实践教学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过程。通过实习可以强化专业意识、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考核测评指标应能反映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考核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实习类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模式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分值

出勤 考查出勤率 10分

文明实习 按学院规定时间到实习单位实习,文明实习 20分

实习态度与表现 态度认真,遵守实习单位纪律 30分

实习报告 按规定内容和格式撰写,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语法文字正确,字数符合规定;

实习总结与专业紧密相关;

收集大量企业信息与需求,对实习单位专业性质和今后发展有广泛了解;

应用所学理论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40分

实习成绩按上表由指导教师分项考核,最后汇总得到每位学生的实习成绩。

三、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新型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已进行了试点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及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主动性,提高出勤率,而且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对学生学习相关课程起到促进作用。

采用新的考核模式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和小发明、小制作、课外科研活动。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电子工程系学生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赛区(高职高专)获一等奖一项,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赛区(本科组)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模式的改革有效提高了该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此外,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模式改革也有利于学校及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

本文提出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为高等学校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改革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使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程金林,吴斌,等.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76-78.

[2]刘翠娟,慎爱民,等.实验教学及考核模式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5,21(3).

[3]李华,李永久.基于培养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Z].

[4]赵丽娜,徐占林,等.高教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8,(1).

[5]王永芬,韦小敏.高等农业院校基础实验课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6,(1).

[6]杨泽斌,孙玉坤,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

[7]郭永霞.试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4).

[8]韩乾,林安珍,等.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

[9]郑荣跃,吴斌,等.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加强全面素质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

[10]尹立苹,刘雁红,等.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5).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丛 昕 刘金琪 魏昭辉

模块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3:

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评价

摘 要:翻转课堂是当前影响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它强调课堂之外完成知识传递、课堂之内实现知识内化。分析了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并评价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药物制剂技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基金项目: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高职‘药物制剂技术’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L/2015/108)

作者简介:徐娜, 女,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药学教学。

一、翻转课堂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1]翻转课堂是指把“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2]其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准备相应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并上传;学生在家或课外预先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针对性的课前练习来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到了课堂上是师生面对面互动的场所,主要进行解答疑惑、讨论交流、总结反馈和小组活动等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实现知识内化和教学目标达成。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1.改变了教学的时间、地点和教学结构。学生晚上在家借助网络或视频学习新知识,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得到了颠覆。前者主要是在课外或家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来完成;后者则是在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生生之间协助完成。

2.师生角色转变。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角色,而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者角色;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学习资源的上传、组织课堂讨论答疑和课后辅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指导者、促进者和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的。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自行选择学习时间、场所,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学生不是孤立无援的学习,而是借助学习资源,在学习平台与同学、教师交流讨论,共同掌握学习内容,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学生成为知识加工和建构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3.教学时间重新分配。教师讲授的内容,前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已进行了学习,所以课堂上教师不再重复学生自学已经掌握了的基本知识,主要是组织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开展学习成果的课堂讨论、交流和展示。课堂上教师把更充裕的时间用于难点解答和必要的知识补充并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和教师进行充分地讨论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把握知识。

二、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与教材特点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包含常见剂型的制备技术、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以及相关知识与理论等内容。课程以药物制剂工作岗位需求为准则,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由于教材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多门学科知识,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零散、应用性及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所以,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

(二)学生学情

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五年一贯制高职学校生源质量偏低、教学难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基础教育功底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普遍不高,学好本门课程有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模式

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始终处在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要按照授课计划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传统灌输式教学中,学生没有时间主动思考,学习的兴趣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激发,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的演示性操作受到学生人数、场地的限制,因此,对于远离教师讲解位置的学生而言观看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三、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评价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应用的优势

1.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的教学中,经常要讲到一些剂型及相关的制药设备,学生因为没有见过实物,所以单纯书本讲解让学生感觉很是枯燥乏味,深入理解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学生学习高速压片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这一内容时,教师提前上传这项教学内容的学习资源包。学生在家里或课外先阅读指定教材章节,观看教学视频、压片机构造实物图片和压片机工作原理的动画,独立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小测试。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和操作原理动画演示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暂停或多次回放,以便于在自学过程中思考,总结已掌握的知识点,记录自己的疑惑并提出问题。在课上讲解时,学生看到压片机实物及相关部件,(中模、上下冲头和加料斗等)已不会感到陌生,教师再进行重点、难点及疑难点的指导点拨。这样,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改善实训环节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药物制剂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训环节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占较大比例。但由于药物剂型多,生产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实训场地及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学校建设符合制藥企业标准的GMP实训车间有较大难度。鉴于制药行业环境卫生及安全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也不能到企业进行实训。

药物制剂实训教学仿真软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与虚拟技术来整合教学素材的三维教学辅助资源,能够在生产岗位的仿真场景下进行模拟操作生产设备,对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将校企联合开发或购买的药物制剂实训教学仿真软件系统植入,学生在家里登录网络平台进行课前学习。例如:压片操作仿真实训系统、中药丸剂生产仿真实训系统等,从如何正确更衣进入洁净区开始,到如何领取、传递物料,如何开始岗位操作,如何设置生产设备的操作参数,如何抽样检测,如何清场……都一一进行了三维场景的模拟操作,操作流程严格参照最新GMP(药品生产管理质量规范)的要求进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在本模块内自由操作,开展探索性得尝试学习。仿真练习结束后学生要进入实训仿真考核模块,需完成一定的针对性测试并提交作业。当提交作业错误率达到一定比例时,测评系统会提示学生重新进行学习。教师在网络后台可以统计学生在仿真练习时出错的频率及分布环节,在实训课内可以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和强化。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设备部件名称、用途及操作步骤的遗忘程度,也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小组设备实物操作练习和问题讨论。从而在实训课上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效率。设备熟悉程度提高了,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多了,实训项目的教学目标也能够有效达成。翻转教学平台提供了随时上网实训的可能性,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测试学习的方便性。解决了实训设备不足、费用太高和实训空间不足等问题,从而为学生人人动手练习、积极提升操作技能提供了保障条件。

3.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发生了转变。翻转课堂不仅需要教师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精心制作教学视频等;更需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指导。因此,如何科学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显得尤为重要。[3]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课前学习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引导学生从课前自我学习时长、态度和效果等方面展开自我评价,教师结合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学习轨迹的记录和课前测评结果给予学生课前学习阶段的评价。课中评价采用同伴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在于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和协作、交流能力的评价。课后评价主要由教师通过学生上交的书面作业、实训报告来进行评价,也可以将课前、课中学习内容综合设计为一份测试试卷,来检测学生对本次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最后,将课前学习记录、课堂活动记录、调查表、课后作业和期末测评等环节的评价进行权重分配,从而实现终结式评价到过程性评价的转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主动性仍有待提高。学生自觉认真、及时地观看视频并主动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是取得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但职校生普遍缺乏足够的自觉性和主动学习的愿望,看视频这项基本学习任务在翻转课堂模式试验初期大部分学生都难以完成,课堂提问或讨论活动不愿意提出问题或主动回答问题,这些需要教师在前期进行多方面的推动和激励才有所改善。例如,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的在线测试功能及后台数据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教学视频观看的时间、仿真实训操作练习的次数等),以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外,课外学习任务量过多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要想办法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2.教师的教学面临压力和挑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具备更加广博的学科知识储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另外,教师要制作教学微课视频、提供网络调查问卷、资料库和测试习题库等学习资料,并在课外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互动交流平台的指导答疑。这些对教师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3.学校要大力提供支持。视频的学习及资料的查询需要相应的多媒体设备、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ad)和畅通的无线网络环境,这是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模式实施的先决条件。所以,要想实现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仍然需要学校全力地支持。学校要积极进行翻转课堂学习平台的专项技术开发及维护,建设一个较为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以保证教师教学视频的正常发布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为教师配备相应的录制视频的设备和软件,帮助教师组建教学团队或借助外部力量共同开发共享优质学习资源。从而,减轻教师制作视频等资源的压力,使他们将精力更多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生课外指导。

翻转课堂给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带来了创新,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翻转课堂融合了信息化技术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 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教育理念的更新,翻转课堂必将对人类未来的教育事业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2] 李成严,高峻,唐遠新,等.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11):100-103.

作者:徐娜

上一篇:小学美术中环境教育论文下一篇: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