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突出,成为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的瓶颈。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极不相称的。而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资金不足,信用度低,又有政府政策不配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研究论文 篇1:

研发投入资本化与GDP关系的研究述评

摘 要:随着研发活动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SNA2008明确提出,研发投入资本形成纳入GDP核算。在实践中,基于各国研发投入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学者们利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研究了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核算方法、核算范围以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键词:研发投入资本化;GDP;SNA2008

一、制度背景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但是过度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支撑现有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前,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核心竞争的激烈性等问题迫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而研发投入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2016年,中国修订完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2017年通过(国函[2017]91号),即《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以下简称《2016年核算体系》)。根据SNA2008的定义,2016年核算体系将研发资金纳入总资本,调整研发支出的核算方法。与研发投入当作中间消耗处理不同,SNA2008将研发投入作为固定资本处理,计入国内生产总值。根据2016年核算体系,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5年全国GDP增加1.28%,2016年北京GDP增加3.1%,浙江GDP增加1.66%,但是这远低于美国经济分析局核算2012年GDP3.6%的增幅。

二、关于2008年SNA修订的研究

1993年以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接轨的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SNA2008影响较深,其主要涉及了资本服务概念、计量方法(SNA的修订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2013)。具体来说,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2012a)回顾了SNA1993、SNA2008的修订、SNA2008修订对GDP核算框架的影响等问题。高敏学(2013)则重点论述了SNA中心框架的演变、SNA的灵活运用、SNA的现状。基于SNA2008的修订,研发投入资本化核算以及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问题依然存在(魏和清,2012),特别是SNA2008变动对GDP核算的影响更受关注(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2012b)。

三、关于研发投入资本化测算的研究

一直以来,国民经济核算将研发支出作为中间消耗,即费用化。从企业核算和研发的性质来看,研发投入具有盈利不确定性、时间跨度长、投资金额大、复杂性等特征,其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性,风险较大(Kothari等,2002),因而应该费用化。但是,研发投入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全部费用化,无法体现研发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部分资本化应该计入国民經济核算体系,资本化的研发支出有利于资本回报率和预期增长率(王小荣,2005)。那么,关键问题是研发投入如何进行资本化。研究开发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杨林涛等(2015a)采用了Goldsmith法、Griliches法、BEA法等对研发资本进行了测算。刘建翠等(2015)、江永宏和孙凤娥(2016a,2016b)、孙静和徐尔含(2017)、孙凤娥和江永宏(2018)等重新计算了研发资本化,但个别参数的设置存在差异性。

对于研发资本化核算方法,其共同点基本上是永续盘存法,根据SNA2008,研发资本化测算涉及资本存量增长率(几何平均法、线性回归法)、资本折旧率(与行业性质、国家有关,有生产函数法、市场估计法等)、研发支出价格指数(支出成本价格指数、GDP平减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因而不同的替代参数所计算的研发资本化额具有差异性。如曹泽(2011)认为,用研发投入存量来衡量研发投入更合适。

四、关于研发投入资本化影响的研究

研发投入具有滞后性与累积性,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溢出为经济发展带来便利,加速经济增长(钟祖昌,2013),且存在周期性波动(Aghion和Howitt,1992),技术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Coe和Helpman,1995)、产业技术进步(Henderson等,1998)有关,对经济增长存在滞后的正向影响(胡恩华等,2006),但各地区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具有集中性和沿海性(肖敏和谢富纪,2009),且集聚特征明显(李颖,201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研发资本化所形成的投资额、知识产权产品等与GDP直接相关(高敏雪,2017)。

在国家层面,许宪春和郑学工(2016)研究发现,研发资本化后,2006—2015年GDP总量年均增加1.06%;2015年产业比例平均提升0.2%,工业增加值提高0.6%,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出现波动。江永宏、孙凤娥(2016a)研究发现,研发资本化后,总产出和增加值有所增加,中间消耗有所减少(生产法角度);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增加(收入法角度);资本形成总额有所增加,政府消费有所减少(支出法角度)。

在地区层面,倪红福(2014)研究发现,2002—2011年,北京市研发资本化平均提高GDP3.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5%。杨林涛等(2015b)以深圳为例,研究发现,研发资本化对GDP贡献率为1.78%,并且对投资率影响比消费率的影响更大。朱发仓和苏为华(2016)以浙江为例,研究发现,研发资本化使名义GDP提高1.82%,可比价提高1.61%。刘金山和丁卓琪(2018)研究发现,2009—2015年,研发资本化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4.220%(北京)、0.821%(江苏)、0.500%(上海)、0.403%(浙江)、0.215%(天津)、0.154%(广东)、0.124%(山东)。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实践中进行多角度检验。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研发投入资本化核算存在差异性,特别是个别指数采用了间接替代指标,这弱化了其与GDP增长关系的可靠性。虽然核算方法存在差异性,但是基本结论存在一致性,即在增速、结构、增量、消费等方面,研发投入资本化有利于GDP的增长。从未来研究来看,区域研发投资资本化会计理论与实践还没有系统全面的分析和具体的应用,对研发投资资本化的宏观预测研究也很少。总的来说,研究研发投资资本化及其理论和方法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融合,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课题组.SNA关于资本服务的测算及对国民账户的影响[J].统计研究,2013,(5):3-8.

[2]  “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课题组.SNA的修订及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的启示[J].统计研究,2012,     (6):3-9.

[3]  高敏雪.SNA-08的新面貌以及延伸讨论[J].统计研究,2013,(5):8-16.

[4]  魏和清.SNA2008关于R&D核算变革带来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J].统计研究,2012,(11):21-25.

[5]  “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课题组.SNA的修订对GDP核算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2,(10):3-5.

[6]  Kothari S.P.,Laguerre T.E.,Leone A.J.Capitalization versus Expensing:Evidence on the Uncertainty of Future Earnings from Capital Expenditures versus R&D Outlay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2,(4):355-382.

[7]  王小荣.R&D资本化下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J].科研管理,2005,(5):41-46.

[8]  杨林涛,韩兆洲,王昭颖.多视角下R&D资本化测算方法比较与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12):90-106.

[9]  刘建翠,郑世林,汪亚楠.中国研发(R&D)资本存量估计:1978—2012年[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2):18-25.

[10]  江永宏,孙凤娥.研发支出资本化核算及对GDP和主要变量的影响[J].统计研究,2016,(4):8-17.

[11]  江永宏,孙凤娥.中国R&D资本存量测算:1952—2014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7):113-130.

[12]  孙静,徐尔含.中国R&D资本化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再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7,(10):7-11.

[13]  孙凤娥,江永宏.我国地区R&D资本存量测算:1978—2015年[J].统计研究,2018,(2):99-108.

[14]  曹泽.基于R&D类型的中国区域TFP影响要素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98-103.

[15]  钟祖昌.研发投入及其溢出效应对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3,(5):64-72.

[16]  Aghion P.,Howitt P.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Econometrica,1992,(60):323-351.

[17]  Coe D.T.,Helpman 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3,(5):859-887.

[18]  Henderson R.,Jaffe A.B,Trajtenberg M.Universities as a Source of Commercial Technology:A Detailed Analysis of University Patenting,1965—1988[J].Papers,2006,(1):119-127.

[19]  胡恩華,刘洪,张龙.我国科技投入经济效果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4):71-75.

[20]  肖敏,谢富纪.我国R&D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J].科技管理研究,2009,(8):435-436.

[21]  李颖.中国省域R&D资本存量的测算及空间特征研究[J].软科学,2019,(7):21-26.

[22]  高敏雪.研发资本化与GDP核算调整的整体认识与建议[J].统计研究,2017,(4):5-16.

[23]  许宪春,郑学工.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更好地反映创新驱动作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5):4-12.

[24]  倪红福,张士运,谢慧颖.资本化R&D支出及其对GDP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统计研究,2014,(3):20-26.

[25]  杨林涛,韩兆洲,王科欣.SNA2008下R&D支出纳入GDP的估计与影响度研究[J].统计研究,2015,(11):72-78.

[26]  朱发仓,苏为华.R&D资本化记入GDP及其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10):1465-1471.

[27]  刘金山,丁卓琪.R&D资本化及对地区GDP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8,(4):122-127.

A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Investment Capitalization and GDP

CUI Yun,WEN Wan-li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25,China)

Key words:R&D investment capitalization;GDP;SNA2008

作者:崔云 文玩理

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研究论文 篇2: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突出,成为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的瓶颈。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极不相称的。而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资金不足,信用度低,又有政府政策不配套。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研究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华人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已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吴敬琏认为,中国民营企业面临融资环境不良的挑战,实行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都有一定的难度。中国民营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也不理想,社会缺乏诚信,这些不平等竞争、市场无序等状况都亟待克服。这将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大的一个制约因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张维炯在“民营企业发展(福建)论坛”上演讲时说,自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在经历被赋予合法地位、与公有制长期并存共同发展阶段后,1998年至今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维炯教授认为,要把握这些机遇实现民营企业真正的“黄金”发展,当务之急尚需扩大规模,解决产权问题;创新管理运行机制、营销模式、经营方式、企业文化,改变家族式管理,形成产品经营、品牌经营和资本经营并举的格局;解决融资难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特点

从企业理论的角度看民营企业特点:民营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是以市场原则来运作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形式是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其产权关系是比较清楚的。在这种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治理结构,基本能够代表各方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会形成较为合理的约束和监督制度。民营企业拥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与市场机制自然和谐,在追逐利润最大化动力的驱使下,会导致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股权角度出发,民营企业定义为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誉度普遍较差。从资金来源上看,多数为通过自筹资金,利用自己的积蓄或向亲朋好友借款筹办企业。

二、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中国民营企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增长最快、贡献越来越大的经济成分。民营经济现在占GDP份额的62.6%,其中集体经济占18.4%,私营经济占44.3%。从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看,1978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构成中,国有经济占78.2%,集体经济占20%,民营经济占20%。到了2003年,国有经济下降至20%左右,民营经济上升到80%左右,其中私营经济已占50%以上[1]。可见,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发展民营经济对中国加快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一直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融资难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首先规模问题,资产的规模和质量决定了经济主体抵抗风险的能力,并由此影响其融资能力。中国的民营企业个体规模普遍偏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薄弱,因此通过举债融资的规模必然受到限制。一方面企业因自身规模有限而无足够的资产信用,另一方面道德信用的社会基础尚未建立起来,因此贷款难就成了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2]。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少,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大。民营企业长期的举债经营发展模式过于依赖银行贷款或民间融资,企业负债率过高。经营水平低下,使资金的匮乏形成恶性循环。其次运作机制问题。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化现象比较普遍,管理模式大多表现为家族式、粗放式管理,产权单一,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多未分离,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比较差,致使银行无法甄别企业经营绩效及发展前景方面的真实信息。再次人力资源问题。中国多数民营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低下、资金匮乏,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即使能够吸引部分人才,又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低下的薪酬水平而造成人才流失。缺乏必要的培训、选拔机制使得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受阻,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3]。最后信用缺失问题。社会的整体信用低下和信用观念淡薄已是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尤其在金融领域,信用缺失现象更为严重。银行、投资者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且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也相对滞后,导致金融市场上形成了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的心理预期,造成一些民营企业缺乏诚信的内部动力和维护自身商业信誉的积极性。

2.资金供给总量的短缺与供给结构不合理。首先,国有银行贷款条件苛刻,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条件要求较高,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此外,具备一定规模且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相对容易,而大多数处于上升阶段、发展前景尚不确定和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企业,虽然资金需求旺盛却难以获得贷款[4]。其次,直接融资存在困难,直接融资体系不完善,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股票、债券发行存在政策性歧视。中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 000万元,且必须开业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企业上市不仅有严格的审批程序,而且单就上市费用就高达几千万。这样的高门槛,对绝大多数科技含量较低的制造型企业特别是处于导入期或发展期前期的民营企业而言,企业所需资金和上市成本相比,单位资金的融资成本过高。

3.制度不健全和政策环境不理想。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往往是政出多门,有时相互间会产生矛盾,不仅政府的计划部门在制定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工商管理、税务、劳动等也在制定政策,从而造成“政策打架”现象。民间投资者在获取投资信息、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不能普遍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往往因此而造成决策失误、投资失败等结果。很多民营企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预期,经济行为短期化,由此导致民营企业信用的缺失、融资极度困难。

三、解决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1.民营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用形象。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善运作机制,提高持续经营能力。为此应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克服经营上的盲目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第二,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使它们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第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透明度,向银行和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降低管理和财务风险 [5]。第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吸引优秀人才,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并确保执行。一方面通过内部审计或财会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实现内部监管;另一方面通过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加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金融系统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政府应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予以积极扶持。如对民营企业予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等方法来给予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支持;对好的项目应予以贷款贴息,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等形式对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扶持。

3.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快融资品种创新。融资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提供的产品是担保,首先,要建立企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机制,以防止有了担保,银行就放松贷款审查的倾向[6]。其次,把事后的风险控制和民营企业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做到直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再次,将经营风险分散到信用担保体系之外的机构以降低经营风险。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 [7]。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根据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动的特点,推出灵活的、多样化的结算工具,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还应利用金融机构网点众多、占有信息量大的行业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商机、经济政策、经营与投资决策咨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4.培育完善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应建立多层次市场,尤其是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资本市场,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积极扶持其上市发行股票,并降低民营企业入市的标准;同时增加资本市场交易品种,使企业能进入市场以自己的方式筹集资金。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缓解就业压力,加速城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因此,通过分析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找到有效的融资途径,可以促进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53.

[2] 郭玉德.中国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4,(2).

[3] 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56.

[4] 梁峰.试论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2000,(2).

[5] 李树丞,刘长庚,楚尔鸣,等.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 方利胜,狄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8-90.

[7] 张荇,陈永志.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经济与管理,2006,(3).

[责任编辑 安世友]

作者:李彦萍

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研究论文 篇3:

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经济贸易的竞争,不仅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整体要求,而且突出强调了高校毕业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高等教育适应当前竞争的潮流,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的同时,突出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

[关键词]工程型人才 技能 创新 模式

[作者简介]田兆富(1969- ),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淄博 25509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等工程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经验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国际经济发展与竞争的环境中,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建立一个完整的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使学生热爱本专业,了解行业背景、专业最新前沿技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专业视角,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在生产一线顶岗工作,具备从事复杂系统的生产、制造、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二、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工程意识的建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基本框架、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行业背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日常教学与思想灌输密切结合。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学科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工程型人才应该是专业化和多元化相结合。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应在学生入学初期,开设学科导论课,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大学生确立毕业时的目标,合理制订学习计划;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向学生灌输专业思想,建立专业工程意识。二是加强引导,培养专业兴趣。在低年级,开展“学习与成才”讨论及辩论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开设基础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结构和框架;举行专业知识讲座,帮助学生洞悉专业前沿知识和发展前景;组织学生参观专业实验室、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2.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工程基本技能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工艺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形成工程素质。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区域经济,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强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提炼和突出各专业特色,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以服务区域经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突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方案按公共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教学平台三级教学平台组织教学。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前,要对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切实弄清企业的需求、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明确本专业的毕业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要胜任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吸纳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使专业方案更加贴近行业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与行业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在专业方向模块中预留4~6学分的学科前沿课程,与企业共建专业方向,既强调专业的知识结构又重视行业方向转变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复合知识结构,既强调面向行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又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培养内容与企业要求的贴近度更高。

3.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一,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吸收部分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的科研课题都是研究当前学科前沿技术的问题,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同于让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锻炼,对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学生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又使学生体会到科研的艰辛,提高了综合素质。二是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各类研究课题,并在实验室自主进行课题研究,以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理论,开阔视野,认识到自身的创造潜力,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生涯,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三是实践教学要从生产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在实训室中要让学生多干。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跟踪现代技术的发展,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实践教学,从现代化、规范化的要求出发,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现代行业意识。

第二,强化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完善认知实习环节,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岗位一线、工程一线实习,延长学生实践时间并加大考核力度,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受到行业实际环境的熏陶,并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有所了解。二是加强与企业的技术协作与联合研发。企业的科技人员对原材料性能、生产流程、设备运行等情况较熟悉,又是新产品研制开发的主力军。教师对基础理论有较深较全面的掌握,并有自己的理论科研成果。学校应根据企业所提供的市场信息及生产存在的问题、研发中的瓶颈与企业积极联合,集中智力优势,开展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将新产品研制开发过程中的最新科技成就传输给学生,使他们了解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市场的需求热点,把专业与生产、市场联系起来,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把实践教学课堂置于生产企业或科研单位中进行,可将抽象概念与具体实物统一起来,给学生一个从感官到直观的认识,激发专业学习兴趣,从而密切生产、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第三,充分利用科技竞赛载体。一是不断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制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的训练,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二是加强大学生竞赛的组织管理。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要把握好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这个抓手,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三是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制度。为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以学生为主和以教师为主的科研课题立项制度,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四,结合工程实际做毕业设计。结合工程实际,学生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可以极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积极探索行业融入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广泛细致地进行行业调研,深入研究就业环境和行业导向,根据专业和行业背景,邀请行业人员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增设部分专业课程,设计并安排更多到行业才能完成的教学实践环节,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2.“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输送到企业。在专业培养计划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修订教学培养计划,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教学模式采用“2+1+1”的合作办学机制,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学校上课,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并由合作企业的专家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教学以学校师资为主。第三学年学生分方向,以合作企业师资为主,学生修完本科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课程。第四学年开始,学生在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内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进行实战实训,同时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任务。合作企业负责接收合格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学生毕业时既达到了普通本科专业的毕业资格,也能适应用人单位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3.积极参加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参与科技竞赛。学生科技竞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组织全体同学参加以专业技能比武为载体的技能比赛,让全体同学在参与中提高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选拔出动手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同学,重点培养,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以上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练促学、赛练结合,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参与社会实践。要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导师项目、走进企业顶岗实习等形式,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的实效性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制作模型、成果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践的同时巩固专业知识,开阔视野。

4.努力完善机械工程类CDIO培养模式。在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实训中,建立多层次多目标、面向实际生产的工程实训平台,教学过程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并利用教具、挂图、模型、录像、现场实物等,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采用面向制造工艺及项目驱动模块化教学的实训方法,学习高端数字化设计制造的相关课程及数控机床操作,使学生能熟练利用高端CAD/CAM/CAE/PLM软件进行数控编程、操作数控机床,设计出项目对应的机电设备并制作出产品,培养出能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研究开发、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专门人才。

5.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采用“3+1”模式,即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1年,创建高校和行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牢固树立产品制造的系统工程意识和质量意识,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工程人才。

6.设置创新实验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实验班要秉承“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理念,贯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提倡个性、重在创新”的教学改革思路。低年级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旨在拓宽基础,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高年级学生在导师下,制订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专业教育,旨在强化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学术研究能力训练。学校要组织实验班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实践与创新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规定的创新学分。

[参考文献]

[1]李锦春.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2]王洪忠,杜瑞成.实习基地建设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关系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赵婷婷,雷庆.课程综合化: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

[4]黄金林,魏双燕,郭春光.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陈玉,裴九芳.论机械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科技信息 2011(3).

[6]邵伟,周媛,黎姝华,等.我校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与“产、学、研”之间关系初探[J].微生物学杂志, 2002(2).

[7]王素梅,李兆东.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首届审计教授论坛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1).

作者:田兆富

上一篇:生理学课程教学的药学专业论文下一篇:保险投资监管法律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