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地区旅游经济论文

2022-04-16

摘要:广西具有丰富的濱海休闲旅游资源,有着大好的政策条件支持,交通运输、经济、客源等条件也十分成熟。广西滨海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开发原则、科学制定规划、加快资源整合、提升休闲品质、突出运动元素、体现文化魅力、重视环境保护。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滨海地区旅游经济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滨海地区旅游经济论文 篇1:

广西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摘 要:滨海体育旅游是指在海岛、海岸带和海洋各种自然景色、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用体育活动作为主要载体,集休闲、娱乐、健身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广西北部湾滨海体育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广西北部湾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字:广西北部湾;滨海体育;休闲旅游;开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活品质以及健康生活的追求加在,更多人将选择积极的健康的活动方式来消磨自己的闲暇时间。滨海休闲体育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形态转型中新生的一种旅游度假产品,广西北部湾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其优越的民族民俗、沿海景观、地理环境对发展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具有行天独厚的条件。本课题组对于以上各市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客观了解其资源情况并提出开发广西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一、广西滨海体育休闲旅游发展概况

1.旅游业发展大北景下的滨海体育休闲旅游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滨海体育休闲旅游市场的需求,从数字上看“2004年滨海休闲旅游占总体旅游业的5%,但增速在30%-40%,而2013年滨海体育休闲旅游已占我国旅游总收入的51%以上,说明了人们正在由“上山”的选择向“下海”,滨海体育休闲旅游正在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旅游方式”[1]。工作压力的缓解不仅通过平时下班后的娱乐来放松,更体现在与家人、朋友参与到大自然于健身、娱乐、沟通交流、休闲放松为一体的滨海体育休闲旅游中。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大通道,拥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人口承载量大,开发密度低,发展潜力大,更好地利用当地滨海资源,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游客。

2.广西北部湾滨海地区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滨海体育旅游的发展,不仅靠人们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在原有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配套和开发资源作为前提基础。广西北部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坐拥北海“天下第一滩”的银滩,还开辟了天涯海角、亚龙湾、七十二泾、三娘湾、金滩、大平坡、越南段的万柱和下龙湾等景区,还有其依靠广西喀斯特地貌而开发的山区资源景观等等。这些都是众多开展于自然、沙滩和体育想结合的休闲运动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3.广西北部湾滨海独特的体育旅游项目

广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民族体统体育项目也是滨海体育休闲运动开发的独特优质资源,加上北部湾各地市近年以来加大经济类场馆的开发和建设,更为滨海体育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保障。除此之外,以银滩、涠洲岛等地为基础开发的海水浴场项目和出海捕鱼项目,更是北部湾滨海体育体验项目开发的重要资源。通过与体验,让人更为亲近大海,增加刺激感和成就感,是一种较好的休闲活动。

二、广西北部湾滨海体育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1.滨海体育旅游能吸引广大旅客

顾客之所以选择滨海休闲旅游方式,就在于其项目有益于身心健康。首先,通过滨海体育休闲旅游能使人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开阔眼界,在广西还可以参与到各种新奇的民俗活动中,增加见识,了解人文趣事。其次,宜人的气候更是很多北方游客避暑、避寒的可选之地,北部湾地区属于沿海港口城市,海水影响气温变化幅度小,空气洁净,阳光充足,享受“日光浴”的紫外线应有尽有,加之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是人们运动休闲、观光旅游的首先之地。第三是海上运动能促进人的健康。海是理想的海水浴场,但丰富多彩的海边运动如海水冲浪、帆板、赛艇、潜水、垂钓、捕鱼以及沙滩上的很多附属排球、足球运动都是团体性强、体验感好的最佳运动选择,深受人们喜爱。第四是人们无法抗拒的海鲜美味也是人们喜爱滨海体育旅游的原因之一,广西北部湾地区盛产海鲜美食,是人们旅行结束后来一顿海鲜美餐的好去处。

2.滨海体育旅游良好的市场前景

当前人们追求时尚的方式越来越贴近健康和快乐的本质。假期结伴同行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如每年的小长假时各地都会迎来不小的旅游高峰。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国内的旅游接待总人数在小长假中都会逐年有突破,旅游项目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滨海体育旅游的项目开发。人们在这些节假日中抓紧机会体验民族体统体育项目的运动旅游,更加注重旅游运动的参与性和运动后的锻炼效果。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滨海体育旅游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正是由于它迎合了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和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3.滨海体育旅游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脚步的放慢,要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够平衡健康的过度,更应该将经济发展的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由第二产业带动转变为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上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它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以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在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时,体育旅游也是重要扶持对象,如瑞士的滑雪旅游在每年接待外国体育旅客高达1500万人次,创外汇收入70亿美元左右;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发展足球旅游业已成为意大利国民经济十大产业支柱之一”[2]滨海体育旅游为旅游产业集群之一,在开发中能明显地带经当地经济发展。

4.滨海体育旅游提供岗位需求

发展滨海体育旅游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有效地带动就业岗位需求,缓解就业压力。滨海体育旅游产业通过带动不发餐饮业、交通、娱乐等其他服务产业的发展,能提供连带的经济收益,更为深层次的是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地就业岗位,增加大量就业机会。此外,滨海体育旅游是一种综合性效高的一项产业,它所提供的很多項目都是对于不同的需求来开发与设计,因此作为载体的滨海体育旅游可以吸纳各式各类的不同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

三、广西北部湾地区开发滨海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策略

1.产品开发的可持续性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崛起之载体,要利用目前的政策优势、资源条件等定位发展、更新观念,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发展的过程中要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关注最大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兼顾,各相关部门要联合研究和制定政策,形成北部湾经济区自己的滨海体育旅游发展规划路线。时刻注重环境保护,充分协调各地区、各市在工作和宣传过程中注意培养旅客的环境意识。因此在开发滨海体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处理好旅游开发建设、产品整合的环境问题,为滨海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开发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

2.产品开发的品牌性

一个项目的开发必须注重品牌意识才能将自身推向更高的平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滨海体育旅游开发必须意识到自己的特色问题,注重品牌效应。“近年来,很多地区对滨海旅游进行了开发,但这些开发项目不仅存在着开发规模小、也存在着开发过于分散的现象,当然也避免不了造成资源的浪费、资源雷同、资源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难以形成规模[3]”。因此要有区域开发的品牌思想,要对旅游质量、数量及规模等方面进行综合因素分析与数字评价,筛选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品牌,如在北部湾经济区自身自然人文资源的特色中,选取捕鱼、垂钓、登山、游泳、沙滩足球、沙难排球、帆船等,结合具有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的项目进行设计,开发出具有广西特色的滨海地区体育休闲旅游的品牌出来。

3.产品开发的宣传意识

宣传是扩大影响,促进销售的最大推动手段,在国内外双重竞争的环境下发展,不仅要凭优质的旅游资源、过硬的产品本身以及服务来吸引国内外游客,同时还要通过宣传来打开自身在社会中的认知度与知名度,进行有效的市场宣传和市场营销。在广西北部湾滨海地区体育休闲旅游开发中要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介,通过各种途径如组织区域的竞赛等方式来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打出自己的品牌形象。

4.产品开发的安全保障机制

在滨海体育旅游项目中,顾客的参与体验度关键,但这些项目活动如攀岩、摩托艇、皮划艇、划水、帆船、潜水等带有竞技性的旅游产品往往刺激和挑战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随着国家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出台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以及生产者的重视。因此,在这些滨海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配套地考虑到安全应急方案,建立安全监督机制,在项目推广的前提必须是确保顾客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安全事故对旅游产品销售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5.产品开发的人才推动力

人是第一资源,与是每个产品或项目开发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和困难,如规划设计问题、安全问题、资源保护问题、产业管理问题等,均需要多领域、专技能人才来进行科学开发和管理。特别是国家加大体育产业发展的步伐后,人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只有配备了各类人才资源,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广西北部湾滨海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快速与健康发展。

注释:

[1]杨涛,姜付高.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党报,2012.13(20).

[2]司宏言,全球体育旅游收入的增加[J].国外游泳动态.2014,10(19).

[3]李喜来.陕西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机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9.

参考文献:

[1]杨涛,姜付高.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党报,2012.13(20).

[2]司宏言,全球体育旅游收入的增加[J].国外游泳动态,2014.10(19).

[3]李喜来.陕西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机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9.

[4]张广海.我国滨海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5]李崇蓉.对广西滨海旅游开发的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12.13(9).

作者简介:郭媛媛(1985-),女,廣西南宁人,任职于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广西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研究”(2011tzkyzd02)。

作者:郭媛媛

滨海地区旅游经济论文 篇2:

广西滨海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①

摘 要 :广西具有丰富的濱海休闲旅游资源,有着大好的政策条件支持,交通运输、经济、客源等条件也十分成熟。广西滨海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开发原则、科学制定规划、加快资源整合、提升休闲品质、突出运动元素、体现文化魅力、重视环境保护。

关键词:广西 滨海 休闲旅游资源 开发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特别是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颁布实施,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旅游,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模式,自驾游、亲子游、度假游等休闲旅游形式不断呈现,参与人群也快速增长。由于我国休闲旅游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休闲旅游产业。但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不断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促使休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休闲旅游业也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消费选择来看,滨海地区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无疑滨海休闲旅游将成为重要增长极,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1 广西滨海旅游发展现状

广西有着1595千米的海岸线,具有丰富的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广西滨海地区主要包括北海、钦州、防城港等陆地及近海海域。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滨海城市根据各自优势与特点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北海拥有着誉名“天下第一滩”的银滩,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还有着由火山喷发而成的涠洲岛。2016年,北海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473万人次、增长15.4%,国内旅游消费284亿元、增长29.4%,国际旅游消费5571万美元、增长9.5%[1]。防城港是中国白鹤之乡,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防城港还因其独特的海景成为婚纱摄影的圣地。2016年,防城港接待旅游总人数1585.65万人次,同比增长16.43%,旅游总消费129.23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跨境旅游呈现跨越式发展。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广西滨海旅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开发了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拥有一批知名的旅游景区景点(见表1)。

2 广西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

2.1 政策条件

广西滨海地区主要由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城市组成,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广西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可享受“五区、两战略”的相关政策支持。五区指的是西部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地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两战略指的是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两个国家战略。其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年修订)》就明确指出,要发展滨海休闲度假、国际商务会展与节庆、邮轮游艇、中越边关探秘、海洋、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体验、高尔夫运动休闲度假、城市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广西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对旅游发展也提出了具体思路。《广西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路与行动》指出要共建泛北部湾旅游圈。规划建设南海国际邮轮母港及航线等项目,推动海上跨国邮轮旅游合作。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广西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开发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又具有实际运用价值。

2.2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来说十分重要,这直接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广西滨海地区交通发达,具备良好的公路、铁路、海路及航空运输能力。广西所有滨海城市均已开通了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特别是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不仅节省了乘车时间,更重要的是出行时间的选择也更加丰富,大大提高了人们出游的便利性。在海路方面,北海至海口、涠洲岛等航线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广西北部湾之星邮轮已经开通了至东盟各国的航线,弥补了广西没有邮轮港口的空白。

2.3 经济条件

一个区域的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2016年,钦州市GDP达1102.05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排名第二。北海市2016年的GDP为985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排名第四,。防城港市2016年的GDP为676.12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排名第一。由此可见,广西滨海城市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广西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2.4 客源条件

广西滨海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海岸、少数民族、边境等旅游元素融为一体,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各地的游客。2016年1~5月,北海接待国内游客853万人次,同比增长13.4%,接待入境游客6万人次,同比增长3.47%[3]。在国内游客中,广西区内游客、西南地区游客以及北方候鸟型游客成为了主要客源。2016年,防城港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80多万人次,增长了16.4%,接待边境游人数17.5万人次,增长16.9%。跨国边境游成为了防城港旅游的一大特色,客源增长速度较快。从这几个广西滨海城市来看,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客源条件,有利于广西滨海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

3 广西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3.1 遵循开发原则

广西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根据资源特色及旅游需求,制定不同的开发原则。首先,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体现独特性原则,要尽最大可能突出旅游资源的特色,包括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突出滨海元素。其次,要遵循市场原则。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另外,还要注重效益原则,开发前需要进行旅游经济投入与产出分析,确保旅游开发活动能够带来利润。

3.2 科学制定规划

广西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开发涉及三个不同城市,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科学规划,深入分析旅游需求的差异,制定不同地区的开发政策,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由于旅游和其它相关部门的联系非常紧密,例如体育、文化等。因此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旅游部门要与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争取各方面支持,科学制定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逐步形成广西滨海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立体化发展格局。

3.3 加快資源整合

将广西滨海地区秀丽的自然地貌、水文景观、多元的文化景观、多样的生物资源合理组合利用,形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复合型滨海观光旅游产品,打造广西滨海沿海蓝色观光走廊。加快滨海地区的绿道建设,使之成为滨海地区具有休闲、观光、运动等多种功能的旅游新空间,构建以绿道为依托的滨海旅游休闲观光空间网络。开发海上观光长廊,让游客体验新颖别致的观光项目,获得愉悦感受,利用丰富的海岛资源规划海岛观光旅游产品。

3.4 提升休闲品质

沙滩是滨海休闲旅游的重要基础,也是体现休闲品质的重要指标。广西滨海休闲旅游应充分发挥广西滨海沙滩众多和气候环境宜人的优势,选择条件好的沙滩新建海滨浴场,并对现有的海滨浴场进行改进,提高海滨浴场的经营水平。依托当地的“渔文化”,开发集观光、游览、科普于一体的系列旅游产品,如出海捕鱼、垂钓等。另外,开发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渔民住宅作为宾馆或客栈,进一步提高滨海旅游地区的接待能力。

3.5 突出运动元素

在我国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人们对运动与健康有了更强烈的要求。因此,广西滨海休闲应根据现有旅游资源开发一系列的休闲运动项目。根据年轻游客追求速度、敢于冒险的心理需求,在滨海地区宽广海域开展摩托艇、帆船、帆板、滑水、皮划艇、潜水等海上运动,组建专业的海上运动俱乐部,配备专业教练指导和必要的救生人员,确保运动安全。

3.6 体现文化魅力

广西滨海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于休闲旅游资源开发来说是一个宝贵资产。在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把古海上丝绸之路、京族、爱国名将等文化标签融入到相应的旅游产品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广西滨海地区的民族文化璀璨夺目,应当深入挖掘滨海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形成旅游观光产品,吸引游客深入细致地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感受滨海文化的独到之处。

3.7 重视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4]。任何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在开发滨海休闲旅游资源的同时,还要重视生态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不仅体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应该贯穿始终。环境保护不仅是旅游管理部门或者是景区的事,应该是所有人的事。从当前来看,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只有人人参与环境保护,才能还大家一个美丽的沙滩、蓝蓝的天空,这也是滨海休闲旅游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北海旅游政务网.北海综合实力再跃新台阶,全年游客量突破2473万人次[EB/OL].

[2] 广西政府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年修订)[EB/ OL].

[3] 北海旅游政务网.2016年1-5月旅游四项指标完成情况[EB/ OL].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Z].2015.

①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院校科研项目,“广西滨海休闲旅游发展研究”(YB2014457);2017年广西体专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zqnnlts2017012)。

作者简介:吴铁勇(1985-),男,江西省安义县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休闲体育与旅游方面的研究;袁志辉(1984-),湖南省新化县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休闲体育方面的研究。

作者:吴铁勇 袁志辉

滨海地区旅游经济论文 篇3:

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与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研究

摘 要:环北部湾地区滨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挖掘该区域的滨海旅游资源,构建和完善区域滨海旅游体系,是环北部湾地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滨海旅游体系

文献标识码:A

滨海旅游业对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环北部湾经济圈由围绕北部湾海域的中国广西南部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和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组成。区内各方具有相似的区位、资源和产业结构,如能从旅游的经营规律和特点出发,跨越不同国家、省、自治区等的行政区划间的限制,充分发挥各地区滨海旅游的优势、特色,逐步形成相对发达的旅游区域,将有助于区内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旅游项目的合理布局,又可带动我国其他地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一、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滨海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环北部湾地区海岸、山地、平原兼备,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分布密集,南亚热带风光独特。由于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又使得区内各方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广西北海以南亚热带海洋风光和滨海沙滩资源为代表,有北海银滩、涠州岛、斜阳岛和合浦星岛湖,钦州有“七十二泾”、麻蓝岛,防城有十万大山、海岛沙滩、东兴与越南芒街的边贸互市,以及京、瑶、壮等少数民族文化;广东湛江有“滨海花园”之称,拥有湛蓝的海水、细软的沙滩以及中国大陆最完美的浅海珊瑚礁;海南岛以旖旎的热带海岛风光著称,拥有绵长曲折的海岸线、软平沙白的海滩、清清的温泉、种类繁多的热带和亚热带动植物,以及古朴淳厚的风土人情、神奇动人的黎苗传说,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三亚的天涯海角、琼中县的五指山等;越南的下龙湾,被称为海上奇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自然保护遗产”。由此可见,区域内各地旅游资源特色明显,地域组合相对集中,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互补性,为建设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协调发展滨海旅游经济提供了资源基础。

(二)滨海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近年来,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广西着力开发滨海沙滩、海岛生态、跨国风光、民族风情、休闲渔业、健身娱乐等特色旅游产品。2005年广西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147.7万人次,同比增长25.6%;国内游客人数6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7%;全区旅游总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20.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广西当年国民生产总值7.6%,滨海旅游业成为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湛江在与环北部湾及泛珠三角区域内其他城市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滨海旅游保持稳中上升的趋势,2006年湛江市旅游总收入37.03亿元,增长15.0%。从2001年起,海口旅游总收入以高于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当地国民经济的增长率。2007年1月至9月,海口共接待国内外过夜旅游者414.45万人次,同比增长9.52%;实现旅游总收入37.15亿元,同比增长10.66%。

(三)区内各方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品牌

为提升吸引力,环北部湾区域内各方不断深入发掘自然旅游资源的潜力,同时对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源的重视也逐步加强,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海旅游品牌,如广西的“滨海、风光、人文、古迹”四大类旅游资源开发,雷州半岛的“海水、海滩、海岛、海鲜、海珍”主题游览,海南的“阳光、沙滩、空气、海底珊瑚、热带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对提升当地滨海旅游的吸引力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四)滨海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环北部湾地区是我国交通网络最完备、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海岸线漫长,目前已建成的万吨级以上泊位43个,是国际海港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海上交通较为便利;陆上交通正在逐步趋于改善,现有黎湛、南(宁)防(城)、凭(祥)河(内)、河(内)海(防)铁路及用火车、轮渡连接的广(东)海(南)、海南岛内铁路等,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海(口)三(亚)高速公路、南(宁)北(海)、广(州)湛(江)等国道和省道以及区内的公路网。环北部湾沿海高速公路、湛江到海南的海底隧道也已列入规划之中;北海、海口、三亚、湛江的航空港及北海、钦州、湛江直通海口的轮渡,使环北部湾旅游圈内形成了较为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条件更利于统一组织环北部湾旅游线路,共建滨海旅游体系。此外,促进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其他辅助性设施如水、电、气、照明、污水处理、通讯、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路标、停车场等公用设施建设也都得到了一定地规范和完善。

(五)区域旅游管理不断深化

加强旅游管理是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环北部湾区域各方旅游管理部门在协调行业发展、提供旅游需求、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投资导向信息方面都做了深入调研,并制定了相关行业规范。同时,对区域旅游设施、土地利用程度、环境容量及旅游业资金等方面也加强了管理。

二、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开发各自为政,合作意识较为薄弱

环北部湾区域内广西、湛江、海南及越南四大旅游板块,分属两国三省区,受行政区划及封闭式发展观念的影响,区内各方“龙头”城市之争从未间断,导致滨海旅游开发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都以沙滩、海岛、海湾景观作为主要特色,重复建设与雷同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主导下的区域合作缺乏双赢的利益纽带,表面合作,但具体操作中仍从自身利益出发,导致条块分割、区域性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

(二)滨海城市经济基础较差,资金投入不足

环北部湾旅游业所依托的城市规模较小,大部分均为中等城市,区域经济欠发达。以广西为例,全区仍有四五百万贫困人口,贫困面达9.7%,省会南宁2005年的财政收入才达到100亿元。区域内还未能形成良好的投资软环境,资金缺乏导致旅游开发存在诸多问题,如旅游开发起步晚,配套设施少且级别较低,旅游资源未得到良好的维护,旅游交通网络尚不完善,旅游市场管理混乱、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

(三)旅游资源特色相近,缺乏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品牌

环北部湾区域内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各方自然资源特色相近,但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却各具特色,然而目前各方都以沙滩、海岛、海湾景观作为开发重点,没能很好的结合人文旅游资源,创出自己的品牌特色。目前除北海银滩、

海南的亚龙湾和天涯海角、越南的下龙湾等在国内尚有一定知名度外,其他旅游景点的影响范围都十分有限。由于缺乏别具特色、高品位的旅游品牌,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不多,环北部湾区域滨海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未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高效、有序的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协调组织

1.建立中越两国高层次滨海旅游管理部门协调组织。边境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已成为国际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边境地区的重要产业。但主权界线的划分常使得边境区域资源处于双方或多方控制之下。要实现区域经济合作,构建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就必须突破主权界线,建立国家级的高层次管理部门协调组织,对国家边境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有序的开发。中越两国政府应当签署环北部湾滨海旅游合作协定,为两国的滨海旅游合作和本国内的区域滨海旅游合作提供政策的支持。在拟定合作协定时,综合考虑双方的利益、资源优化配置、国民经济平衡与产业发展方向,减少摩擦,维护长期的繁荣稳定。从目前条件来看,成立半官方的组织有助于指导和规划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协作,该组织应主要在完善区域滨海旅游产业和休闲娱乐产业政策、制定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政策与法规、改善系统内部滨海旅游产业协作的双边及多边关系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系统内部产业协作的双边、多边关系的不断深化,促进协作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

2.建立环北部湾滨海旅游管理部门协调组织。加强环北部湾滨海旅游管理不但是实施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的前提,而且还是环北部湾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持续稳定实施的保证。打破狭隘的地方观念,充分发挥粤、桂、琼三省(区)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区域整合理念为指导,联合设立一个高层次的、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区域旅游管理部门协调组织。该协调组织应由三省(区)有关部门的领导负责,加强权威性和政策执行能力,邀请专家和公众参与指导和监督,以整体系统的思想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建设、土地利用程度、环境容量监控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对旅游市场营造、旅游产品打造、区域旅游形象塑造、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开发、管理决策权和相对独立的区域性滨海旅游管理模式。

(二)建立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协作系统

环北部湾区内各方复杂的行政隶属关系增加了协作发展的困难,为减少各方面阻力,构建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应将主要力量放在企业和民间组织,以非政治化方式来促进该区域滨海旅游产业协作系统的全面升级。区域滨海旅游产业协作实行互补性和结构性合作并存,以结构性合作为主,坚持以民间合作为主、官方合作为辅,形成高层次的结构优化、多元化、整体化、互惠互利的滨海旅游产业协作关系,努力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性旅游品牌的国际竞争能力。旅游企业是环北部湾滨海旅游经济的运行主体,也是区域滨海产业协作的主体;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也是区域旅游合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环北部湾各方的旅游企业应更多地以资产存量联结为纽带、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生产要素优化为导向,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政府在滨海旅游合作中只能尊重市场规律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能进行干预,在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组织上给予政策保障。努力创新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及企业家市场,建立起产业技术、信息平台体系与需求终端的联动机制。

(三)建立多元化的环北部湾滨海旅游发展投融资与利益分享体制

开发旅游资源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仅依靠政府财政支出和银行贷款很难满足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长久之计是通过市场所形成的利益机制引导社会各方面的资金,以多种形式流向旅游产业,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支持滨海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刺激旅游业的外国投资,通过磋商和谈判的形式提出更灵活的投资诱因(投资的鼓励性机制),甚至可针对个别外国投资制定专门的投资奖励标准;二是鼓励民间资本的注入,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本区域及其它省区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去;三是通过国家基建投资、西部开发债券、国债资金、财政专款以及其它渠道筹措资金。在融资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对长线旅游项目可采用政府行为为主,市场行为为辅的融资机制;对短线旅游项目可完全按市场行为的方式融资,确保投资者有相应的投资回报。

(四)联动开发,整合滨海旅游资源,构建完善的滨海旅游体系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首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区域旅游资源的再次整合。环北部湾区内各方应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推动区域旅游资源的跨地区重组,形成更具有吸引力和更富效益的区域滨海旅游产品体系。

1.整合旅游资源,精选旅游景点。实行区域性滨海旅游产品整合是避免资源雷同开发和产品上的同构竞争,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实行合理的地区分工与区域协作,努力提高景区建设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区域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与美誉度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功能的旅游产品的优势互补与整合作用,在旅游区域上形成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从而产生倍增效应。对环北部湾现有的滨海旅游资源有选择的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围绕海洋文化特色、亚热带海滨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打造一些具有独特优势的高水准的旅游景点。

2.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促进旅游线路网络化。从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整体建设出发,设计区内及区际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旅游线路的网络化建设。区内旅游线路应将两国四方已开发的精品旅游景点有机串联起来,推出3条至5条环北部湾旅游特色线路,如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游中越京族风情游;海上下龙湾—浪漫银滩—南宁大明山壮文化风情之旅:天涯海角—椰风椰林亚龙湾—黎族文化风情—环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之旅等。区际旅游线路可扩展到华南、西南片区,港澳地区,如桂西南旅游区、肇庆及珠江三角洲旅游区、港澳旅游区等。

3.共塑区域品牌形象,开展市场联合营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旅游发展的趋势表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而非单一的产品信息。跨界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整合即是在对各区域单元旅游资源和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内在和外在价值进行提炼,确定突出区域个性、凸现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核心形象,并重新确定旅游区的名称和标识系统。环北部湾目前景区点比较分散,市场知名度低,通过树立鲜明、独特、有招揽性的整体品牌形象并在目标客源市场进行推广,是区域旅游整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4.充分挖掘旅游圈的文化内涵,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环北部湾区域内拥有典型的热带海洋文化、椰林文化、红树林文化、天涯海角文化、南珠文化、京族文化、黎族文化、边境文化、异国文化、古代名人文化、流放文化及龙眼、荔枝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具有明显的北部湾特色和巨大的科普价值,但目前在旅游开发中,这些特色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构建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时,要充分挖掘环北部湾地区的文化资源,使旅游产品具有丰富的北部湾文化特色,创造环北部湾地区所独有的旅游产品。并形成规模经营。如发挥环北部湾的南珠文化、异国文化、雷州古文化、海洋文化的优势,挖掘壮、瑶、京、黎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设计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精品,以增加旅游的文化特色。

(五)坚持滨海旅游体系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并重

环北部湾旅游体系是南中国海极富热带特色的旅游地域系统,海洋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随着环北部湾区内各省(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海洋产业开发力度逐渐加大,生产和生活污染对北部湾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这将是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能否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建立海洋资源保护区,是保护各种典型海洋自然生态系统,拯救珍稀濒危海洋动植物物种的主要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助于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干扰,改善海洋环境,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促进再生资源的繁殖、恢复和发展,从而使物种为人类持续利用。保护区能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栖息、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野生生物物种的避难所和基因库。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自然遗迹,以及风景名胜等,它还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历史、增加知识的天然博物馆,是建设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资源。滨海旅游业的开发活动,要在保护好海洋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在核心区以外的区域进行。在海洋保护区内的旅游活动也必须避免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作者:朱坚真 乔俊果 师银燕

上一篇:企业财会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农村计量经济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