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院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26

刚到贵州民族大学读书的时候,学校还叫贵州民族学院,当地人都叫她“民院”。学校60年来都是这个名,大家几乎都改不了口。在外面坐出租车,跟师傅讲,去民大。师傅会愣一愣,回你一句:“是民院么?”贵州民大所处位置极好——贵阳花溪。贵阳的城市宣传语是“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的确,这里夏无高温,冬无严寒,实在舒适。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民族地区高院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民族地区高院旅游管理论文 篇1: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被社会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学校占地面积3800余亩(约253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下设22个职能处室,3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2个教研部。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始设于1992年,是自治区内最早经上级批准设置的旅游高等教育单位。1993年正式招收旅游管理专业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同时培养成人本专科生、自考生以及校内旅游管理专业二学位学生。2002年挂牌成立了旅游学院,并于2006年正式独立设院。

学院现开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导游与旅行社经营管理三个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方向,此外还分别于2005年、2008年开始开设了旅游管理(HND项目)和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两个本科专业。学院还开设了“民族地区旅游”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并且招收蒙古国留学生旅游管理专业班。目前,在校学生已经达到了1500余人。

近二十年来,旅游学院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了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自考和成人以及在职人员在内的数千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目前,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内最知名的旅游高等教育单位之一。

办学思路、特色、宗旨、目标

学院本着“立足内蒙、服务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学思路,面向全国分别招收汉授、蒙授生源学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教育与研究,服务于社会。

学院以文化旅游教学与研究作为基础定位,特别是以草原文化旅游为根本特色,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力争把学院办成自治区旅游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文化的旅游产业化研究中心,旅游规划与产品研发的重要基地。

民族地区高院旅游管理论文 篇2:

青春无悔,“民院人”无悔

刚到贵州民族大学读书的时候,学校还叫贵州民族学院,当地人都叫她“民院”。学校60年来都是这个名,大家几乎都改不了口。在外面坐出租车,跟师傅讲,去民大。师傅会愣一愣,回你一句:“是民院么?”

贵州民大所处位置极好——贵阳花溪。贵阳的城市宣传语是“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的确,这里夏无高温,冬无严寒,实在舒适。花溪就更是风景秀丽,如诗如画了。周末,同学们三五相邀,租了自行车畅游山水。十里河滩,应接不暇;黄金大道,心旷神怡;青岩古镇,优雅古朴;高坡苗乡,野趣盎然;天河潭,美不胜收;镇山村,桃源美地;黔灵山、甲秀楼、百花湖、情人谷、香纸沟……美景数不胜数,游之不尽。当高中时的同学各自抱怨大学生活不尽如人意时,我却在这天堂美景中乐得自在。

度过了初入大学的欣喜期,慢慢开始融入这所学府,我被烙上了深深的“民院人”印记。和其他地方民族类高校一样,贵州民大的民族类专业倾向于对当地世居少数民族的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等民族类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苗、布、侗、彝等少数民族语言、民族习惯法、傩文化、水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全国也具有领先地位。尤其是贵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承担着全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研究任务;国家级、省级水书文化研究项目立项共有12项,贵州民大就承担了其中的10项,成为全国水书研究的领跑者。

可在我看来,贵州民大更应该为人称道的,是她把民族元素和普通学科融合在了一起,发展出了更强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优势。

贵州民大的音乐与舞蹈学院以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代表者的身份走上了央视《民歌·中国》的舞台。在省内外的各种赛事中,音舞学院的师生们相继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成绩,音舞学院逐步成长为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摇篮、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基地。

贵州民大的体育学院,不仅把视野放在传统体育项目上,更重视发展民族体育。2011年贵阳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体育学院派出了庞大的参赛队代表贵州省出战,直接助力贵州代表团,在竞赛项目中的获奖情况位列各代表团之首。

另外,药学对少数民族药学的研究,建筑学对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研究,旅游管理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等专业都呈现出学科融合的态势。

如今,贵州民大的定位为人文、社会、理学、工学、管理学等五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众多非少数民族类专业都有着不凡的实力。传媒学院是贵州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独立设立新闻传播类并集“产、学、研”为一体的专业学院;法学院,教授、博士数量以及在教师中所占比例在省内同类学科中列居首位;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是贵州省成立最早的旅游高等教育专业院系,是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单位,其中旅游管理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示范点。2009年,学校在西南地区首开空乘专业,准空姐们穿着漂亮的空姐制服走在校园内,成了贵州民大一道全新的亮丽风景线。

一转眼,我已经大三了,在贵州民大的回忆是美好的,这种美好至今仍在继续。我从没有后悔过选择这所学校,青春无悔,我的无悔要感谢我的母校!

作者:邹磊

民族地区高院旅游管理论文 篇3:

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本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作为首批升本系部,在三年的本科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为了本科专业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人才,在对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和本科专业做了相关调查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四川民族学院 旅游 本科 教育

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担负着为四川民族地区培养在基层“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有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旅游人才,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责任。

1 本科现状调查

1.1 基本情况

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是在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经济管理系旅游系的基础上整合甘孜州财经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资源并于2006年独立建系。2009年旅游系成为首批升本系部,由于其办学历史短、文化底蕴不深,教学资源亟待优化。

1.1.1 教师学生结构情况

1.1.1.1 教师结构

旅游系在编16名专兼职教师,其中10位专职教师、1位兼职教师、5位教辅人员;副教授5人,讲师7人,助教4人;院级教学名师1人,学科骨干4人,研究生5人,本科学历11人。另外还外聘8位他系和外校教师(2012年8月的统计数据)。

1.1.1.2 学生构成情况(截止2012年6月)

其中专科层次190人,占总人数的46.12%,本科层次人数222人,占总人数的53.88%。旅游管理专业人数368人,占总人数的89.32%,导游专业人数44人,占总人数的10.68%。

1.1.2 课程设置情况

旅游系对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的课程设置都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平台。课程分为讲授课程,实训课程,专题讲座,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2012年教学计划),共75门课程,必修课51门,占总门数的68%,选修24门,占总门数的32%。讲授课程45门,占总门数的60%,讲授加实验16门,占总门数的21%,专题讲座9门,占总门数的12%,实验课程5门,占总门数的7%。而且其中专题讲座仅是“形势政策”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分别在不同学期出现而累积的门数。实验课除一门是“餐饮与客房服务技能”以外其他四门分别是“旅游行业考察”、“专业实习”、“军事理论与军训”和“毕业论文”。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学生实验教学情况

学生实验教学分为教学中的训练、旅游黄金周见习、寒暑假的见习、在校期间的一次旅游行业考察以及毕业实习。

教学中的训练因在学校实训室内完成,实训考试成绩记入期末,所以总体上教学效果较好。但是旅游黄金周见习和寒暑假见习属于学生自愿参加,学生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的部门主要以用人单位为主导,从而导致有的学生见习的内容与所学专业无关,见习所达到的效果仅限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社会和行业的机会。另外旅游行业考察也因学院和系部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同样采用学生自愿参加的方式,考察主要局限在康定、泸定、丹巴三县的部分旅游景点和行业。旅游黄金周见习、寒暑假见习以及旅游行业考察,由于是自愿参加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

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阶段一方面企业不配合,学生在实习单位充当廉价劳动力,无法进行管理实习和换岗实习。另一方面,“以生为本”理念泛化,使实习流于形式,很多实习生的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无关甚至根本不实习,并没有达到真正实习的目的。大多数学生利用这一时机找工作,最后只是找个用人单位开个实习证明就算了事,使得毕业实习几乎成了提前毕业的代名词。

作为旅游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见习、实习却成了可有可无的形式。这将严重影响旅游人才培养的教学效果和旅游人才的发展。

1.2.2 招学情况反映出的问题

旅游业作为产业,其发展受到市场这个无形指挥棒的支配,由于就业门槛低和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对服务业的轻视和不屑,这些都对旅游本、专科生在行业内就业形成了一种无形压力。另外旅游企业的工资水平偏低,特别是一线岗位。企业对员工的养老、医疗、住房、假日补贴等福利都没有有效落实,再加上旅游从业人员升职周期长限制了个人的发展。这些都是影响旅游系的招生的客观因素。

1.2.3 教材问题

旅游专业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强调多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因此现在很多教材内容针对性较差。比如:旅游会计学、旅游统计学、旅游保健学、饭店物业管理、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美学等学科的教材内容陈旧,基础性的内容多,而针对旅游的内容较少或较肤浅。

1.2.4 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事旅游行业的必须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道鸡毛蒜皮”的杂家。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出现“门门懂、样样不精”的现象。除此以外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两个层次在课程设置上的差别不大,有的教学内容与行业脱节,课程开设顺序缺乏逻辑性。其中有许多课程出现了重复教学炒陈饭的现象,比如:《旅游资源学》与《旅游地理学》;《导游基础知识》与《旅游宗教学》、《中国民俗学》、《旅游地理学》、《中国客源国概况》、《旅游美学》、《中国传统文化》等这几门课程都出现了重复教学的情况,这对学生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是一种浪费,同时这也成为学生厌学的诱因之一。涉及旅游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几乎为零,学生们对旅游行业的了解仅停留在书本之上。

1.2.5 本、专科专业设置呈现相近和同构性

旅游系存在着旅游管理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差别不大,课程开设先后缺乏逻辑性。“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模式使本科教学的优势无法体现,反而由于旅游本科生动手实践能力差而在就业市场上显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这使很多学生没有专业意识只是抱着混文凭的心态来读书。

2 建议

2.1 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定位在教育教学中突显本、专科的差异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是为旅游行业培养具有管理潜质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所处的特殊地域,旅游管理本科课程设置必须突显本、专科教学的差异,同时在不违背教育部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做适当改革,本科生应介于学术型和技术型之间。

2.2 完善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科学化

首先,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对课程进行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教学和炒陈饭现象。对相关度大的学科可合并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或一门课程由几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分别完成其教学任务。切忌盲目增加课程数量,特别要注意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组织安排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的作用,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共享,比如一门课程在备课、上课、听课、总结等各个阶段都做到团队参与、资源共享,把每一门课程都建成精品课程,使旅游系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

第二,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应从通识平台、学科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四个平台进行。教学中既要面向基层一线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也要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设计时要必须加强基础课程系统的构建,并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第三,课程内容在夯实基础之上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旅游业的三大主要支柱是旅行社、饭店和旅游景区景点是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因此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课程内容应紧紧围绕这三大支柱产业展开。在课程设置上要加重旅游各行业专家讲座的力度,克服专家讲座的随意性,同时旅游本科专业学生应加强语言训练,结合本校资源加强英语、日语、法语、藏语等语言课程的学习。

第四,科学规划实践教育教学。人才的全面发展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但学校教育受诸多因素限制,部分能力、知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通过学校专门教育来习得。在一些欧美旅游学院非常看重相关专业的从业经历,并把它作为入校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考生不达标,学院会对其进行半年以上的学前培训。因此旅游系应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将部分知识和能力融入到学生实践实习环节。

结合旅游系实际将技能教学课程在大三上半学期集中开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前9周在学校学习,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模拟实训为铺。后9周在定点饭店、景区景点或旅行社实习。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实习报告,第二部分为饭店部门经理和带队教师给予的综合评分,最后一部分是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每个部分的成绩各占三分之一。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体系更科学有效。当然在开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之前必须建立建全相关的考核、考勤、安全、劳动保障等相关制度,以及在实践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员工化管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由较高素质的实习管理教师对实习生进行经常性管理,并要求实习生按期交实习日记、实习心得并由实习管理教师对其进行一月一次的反馈和指导。实习教学平台不仅拓宽了学校与旅游相关企业和部门的合作交流渠道和平台,更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和感情。

第五,加强本科专业教材建设,体现地方性和民族性,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把本科专业教材建设纳入教研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编纂切合实际的专业教材。

2.3 科学指导,着力培养科研和创新创业能力

人生定位和职业理想对本科生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许多大学生对旅游职业缺乏清醒的认知,作为学校教育应当帮助大学生理性认知旅游专业并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学校应结合旅游系实际,在各个阶段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指导大一的学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坐标上找到自己的“象限”,确定未来职业的大方向;在大二时通过专业性的学习和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总体的规划;大三时,结合实践教学对职业规划内容做进一步的调整;最后一学年应给予学生各种求职、面试技巧的培训,让学生们顺利就业。

本科学生应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因此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四川民族学院应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和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历史不久,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对本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盛正发.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反思[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曾琳.旅游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趋势[J].科学技术,2009,(10).

[3]谷慧敏.中国大陆外方管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0,(5).

[4]陈世伟,王珏.我国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索[J].科技广场,2008,(1).

[5]郎富平.影响旅游景区人才职业生涯的因素研究[J].旅游论坛,2011,(12).

[6]邱云美.中国旅游教育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3,(1).

[7]傅桦,吴雁华.关于旅游专业教学内容的若干思考[J].旅游学刊,2003,(1).

作者简介:彭宗兰(1977-),女,四川康定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四川康定 626001

作者:彭宗兰

上一篇:计算机犯罪及取征研究论文下一篇: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