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

2024-04-21

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精选6篇)

篇1: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

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

周口店地区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具有多样且品位较高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中国地质大学目前已开设出多条旅游地质野外教学路线.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教学路线侧重古人类演化及其文化遗存,石花洞旅游路线侧重岩溶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十渡旅游路线侧重岩溶地区河流的侵蚀作用,而东山口石园观察点则侧重岩浆侵入体的风蚀作用.这些旅游地质路线具有引人入胜的地质景观、寓教于游的科学内涵和脍炙人口的文化底蕴.

作 者:龚庆杰 程捷 赵志丹 赵国春 王根厚 GONG Qing-jie CHENG Jie ZHAO Zhi-dan ZHAO Guo-chun WANG Gen-hou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中国地质教育  SCI英文刊名: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14(2) 分类号:G642.4 P97 关键词:周口店   旅游地质   野外教学  

篇2: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

一、绪言

南京,我们这次地质野外实习的地点,是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上海经济区的核心区之中,是长江流域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江海水陆空联运的交通枢纽和对外口岸,又是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遍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现行的南京市行政区,位于31°14′N—32°37′N,118°20′E—119°13′E,地处长江下游,宁真弧形山脉西段。宁镇山脉自南京到常州市孟河一带,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体近东西走向,全长约100多km,其标高一般为100—200m,最高峰为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又名钟山)主峰,海拔448m。南京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滁河、秦淮河等。在江河两岸发育着河漫滩冲积平原,在镇江东南的太湖流域地区,地貌形态主要为冲击湖积平原,其上点追丘陵,和网密布,湖荡成群,闻名中外的大运河与太湖交相辉映。

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候寒冷。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春季气候多变,年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000—1150mm,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栎树林分布普遍。

南京地区是我国近代地质学的发祥地,市郊周围有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地质现象,如栖霞灰岩的标准剖面、南象运动的不整合接触面、六合火山群罕见的石竹山、佘村谷地的典型倒置地形等。这里开展地质调查工作较早较细,中外地学界不少老学者和著名学者对该去做过相当多的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各项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由于本区地层发育良好,出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楚、典型,岩浆岩众多,而且出露广泛,又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再加上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专业机构和人员多,交通方便,观察容易,所以其中许多地点已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南京市范围内可供实习的地区,主要在东郊、南郊和北郊及江北,如汤山地区、大连山区、紫金山区、幕府山区、栖霞山区、江宁方山及六合方山等地。

本次实习的目的一共有三点:

1、通过学习,是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2、初步训练学生的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培养提高其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能力;

3、增强学生热爱地学的科学感情,巩固从事地理专业思想培养其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精神。

实习的要求有以下8点:

1、初步学会认识和分析实习中所见的有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地质现象;

2、肉眼鉴别常见的矿物和岩石;

3、初步认识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特征(包括地层的名称、时代、岩类、岩性等)及其中的一些主要化石;

4、初步人士分析实习区内简单的地质构造现象(包括褶皱、节理、断层解除关系以及其他地质构造现象的判读和识别);

5、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层面的确定、方位的测量、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和记录);

6、初步学会地形、地质图的使用和判读,并能在地质图认识简单的地质构造;

7、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和地质素描图;

8、采集和编录岩石标本,做好地质现象的记录,写出地质实习书面报告。

本次实习包括了城环1401、1403班以及几位转专业学生,带队指导老师是张瑞虎。实习的行程一共有7天。

第一天 上午:淮安——南京

下午:参观南京市地质博物馆 第二天 汤山古溶洞——坟头——珠山——阳山 第三天 孔山——排山——棒槌山 第四天 宜兴小区或者镇江小区 第五天 紫金山

第六天 燕子矶——雨花台

第七天 六合方山、桂子山——淮安

二、地层

古生代地层包括: 1红花园组(o1h)见于句容县仑山、江宁县汤山和南京幕府山地区,系张鸣韵等于1958年创名。命名地点在贵州桐梓红花圆附近。在本区该组的岩性和化石大体相同。主要为灰色、深灰色致密状厚层灰岩、结晶质厚层灰岩、中—厚层含生物碎屑及似鲕状灰岩。

2志留系(s)分为下统和中上统

①下统高家边组(s1g)本组岩性各地相似,以黄绿色页岩、泥岩为主,近底部为黑色碳质页岩,上部夹有粉砂岩和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下部富产笔石化石。

②中上统坟头群(s2+3F)岩性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黄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夹会黄绿色中厚层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泥砾岩透镜体;中部灰黄、灰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同色细粒岩与同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互层,夹青灰色细粒石英砂岩(含棘鱼化石);上部为会慌、灰绿黄色粉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青灰色细粒石英砂岩及数层厚3—10cm的黑褐色含磷砂砾质粉砂岩。化石丰富。

3泥盆系(D)分为下中统和上统

①下中统茅山群(d1+2m)岩性以灰白、会慌及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和中—厚层细粒及粗粒石英砂岩为主,页岩中含有云母片,砂岩中斜层理发育,同时见有赤铁矿团块。未寻获化石。

②上统五通组(d3w)岩性坚硬,露头良好,常构成高山之顶。本组在区内的各地岩性基本相同,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常见植物化石。

4石炭系(c)分为下、中、上三统 ①下统分为四组

A金陵组(c11j)其岩性可分为两部分:下部分为黄褐色细粒含铁石英砂岩夹紫红色页岩,上部为灰黑色厚层生物碎屑结晶灰岩,向上泥质增多颜色变浅。

B高骊山组(c21g)岩性主要为杂色碎屑岩。在孔山地区该组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及薄层砂岩,夹有泥质石灰岩透镜体,产小型腕足类及舌形贝,底部见10cm铁锰层;中部为灰黄色砂岩及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互层,产植物化石碎屑;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粘土岩和粉砂岩,夹少量灰黄色薄层砂岩,含腕足类碎片。

C和州组(c31h)本组岩性各地相似,主要为灰黄、灰紫和深灰色中—厚层泥质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其中夹有少量页岩。化石为珊瑚。

D老虎洞(c411)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结晶白云岩,岩石表面具刀砍状溶沟,含肉红色燧石结核,沿层面排列。

②中统黄龙组(c2h)本组以浅海相微红色灰岩为主,可分为三个部分:底部为灰色厚层白云石斑块巨砾结晶灰岩,含有少量砂质灰岩,未见化石;下部以浅灰色块状微晶生物碎蜓;上部为肉红色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声速碎屑灰岩、块状纯灰岩。

③上统船山组(c3c)岩性为浅海相含核形石的中厚层致密灰岩,其颜色常有“黑白相间”的现象。在孔山本组可分为四部分:底部为会、浅灰黑色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下部为浅灰、灰黑色块状微晶生物碎屑,常有“黑白相间”的现象;上部为灰色致密块状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微晶灰岩;顶部为灰黑色中层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碎屑微晶灰岩。

5二叠系(p)

①栖霞组(p1q1)本组以签海相含燧石结核的灰岩为主,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岩性段:下部臭灰岩段:为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具沥青质,击之有臭味,偶见燧石结核。其底部为灰黄、黄褐色钙质岩、泥岩夹薄层灰黑或青灰岩。下硅质岩段:为灰黑色薄层燧石岩及纹层状硅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上硅质岩段:为黑色纹层状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及燧石岩。

②龙潭组(p2i)本组由于岩性软弱,常形成沟谷,大部分为第四系所覆盖。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下部主要为灰黄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细砂岩、泥质页岩、碳质页岩及煤层;上部为粉砂岩、砂质页岩、碳质页岩及少量灰岩,局部夹有薄煤层。

中生代地层包括:

1三叠系(T)分为下、中、上三统

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和中统上青龙组又常合并为中下统青龙群,中上统则为黄马青群。①下中统

A下统下青龙组(t1x)岩性可分为三个部分:下部以黄绿色页岩、泥岩为主,夹有薄层微晶灰岩;中部为薄层灰岩与黄绿色页岩、泥岩互层;上部为灰色块状微晶灰岩、内碎屑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

B中统上青龙组(t2s)岩性主要为灰色薄层、中厚层微晶灰岩和泥质微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紫红色瘤状灰岩及蠕虫砾屑灰岩。

C中统周冲村组(t2z)地表露头为黄褐、灰白色角砾状灰岩和灰黄、灰红色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井下钻孔所见为石膏和白云岩互层。

②中上统

A中上统黄马青群(t2+3h)岩性主要为灰紫、暗紫色钙质粉砂岩、砂岩页岩、泥岩及细粒砂岩,其中夹有泥质微晶会岩透镜体,常见虫管构造。

B上统范家塘组(t3f)炎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夹砂质泥岩及可采煤层。

2侏罗系(J)分为下、中、上三统

①下中统象山群(j1+2x)为陆相河流和湖泊沉积,可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的底部常具有砾岩、石英砂岩或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在底部石英砂岩中含较多的长石,中、上部为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韵律夹有煤层,颜色为灰白、灰黄色,由市委灰黑色。富含植物化石。南京大学地质系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

②紫霞洞组(j1+2z1)底部为灰白色石英质砾岩;中上部为灰白、紫灰及灰黑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及粉砂岩夹页岩。

③陵园组(j1+2z2)底部为灰白、浅灰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中上部为会慌、黄褐色粉砂岩、细砂岩及泥岩互层。

④西山寺组(j1+2z3)主要岩性为灰白、灰黄色中厚层含云母细粒砂岩及杂色页岩。3白垩系(K)

①上统浦口组(k12p)言行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以紫红色、紫灰色砾岩为主,夹有紫红色细砂岩,砾岩成分复杂,常因地而异;上部主要为紫红色的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及沙砾岩,夹有灰白色泥岩,可能主要为湖相沉积。

②赤山组(k2c2)岩性以砖红紫红色中厚层、厚层与薄层粉、细砂岩互层为主,底部长具砾岩层,砾岩成分以灰岩为主。

新生代地层包括:

①上新统n2f方山剖面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黑色气孔橄榄岩互层,夹薄层似鲕状玄武岩;中部为灰黄,黄褐色凝灰质砂砾岩;上部为灰黑色细粒气孔状橄榄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底部夹灰红、暗紫色集块角砾岩、集块岩及层集块凝灰角砾岩。

三、岩浆岩

方山火山喷发次数的分层标识和原生标准如下:①红色烘烤层:见于每层熔岩流的表部,呈红棕色,是后期溢出的熔岩流在高温下对前期熔岩表层发生烘烤关系形成。②熔岩流气孔构造的变化:每一层熔岩留气孔的多少与垂直位置有关,顶部最多,底部次之,中间最少。③绳状结构:这种结构是由于熔岩流表层冷却比表层快,而内部仍处于流动状态,当内部熔浆流动时,表层塑性冷凝面发生扭动,旋转而成。④原生裂隙结构:上玄武岩柱状节理不发育,但仍然较发育,其方向垂直于冷凝面。

方山西北部未见有机底岩石出露,自上而下出露岩石是上橄榄玄武岩,火山碎屑岩,下橄榄玄武岩。

下橄榄玄武岩是一种灰黑色斑点状致密玄武岩,气孔不发育,含较多的橄榄石和灰石晶体的包体,具清晰的柱状节理,有的呈五边形,有的呈六边形,火山碎屑岩及橄榄 玄武岩性与东,南坡所见相同。火山口内充填有辉绿岩,属火山颈相,其岩性特征是灰 白色,中粒到粗粒,辉绿结构(长条状斜长石晶体所造成的格架内充填有粒度较小的辉 石),具晶洞构造,边部有少量气孔,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石,斜长石。

柱状节理是玄武岩中常见的原生结构,多见于厚层熔岩中,它的形态往往呈一种规则的多边形长柱体,截面以六边形常见,主体垂直于熔岩层的层面。在这些柱体尚未完全凝固硬化时,如果继续向前流动,将促使柱体一定部位发生倾斜,利用倾斜方向可确定熔岩的流向。关于双层柱裂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熔浆溢出地表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开始冷凝成岩时,是从顶部冷凝面向下,及底层面向上同时进行的,但由于由上向下的冷凝速度比由下向上的冷凝速度快,所以多在冷凝熔岩柱体的偏下部分会合。在两部分柱状节理的接会面上,由于收缩作用,会出现周边向内倾斜,中间近于水平的镶嵌面,其上部即为上部柱裂,下部即为下1部柱裂。

四、地质构造

1孔山背斜属于青龙、大连山—汤山—仑山大背斜下的复背斜在汤山地区出现的陡山向斜将大背斜分为两支,北支为孔山背斜,南支为汤山背斜。

2本区抵触宁镇褶皱束的南带的核部及西北翼,大体有三列呈北东东向延伸的低山组成。孔山位于地势较高的忠烈山,孔山主峰为本区最高峰,海拔341.8米。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70米,包括排山和棒槌山。中列山与北列山之间的谷地中出露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零星的大隆组;三叠系下中统青龙群组成北列山;在北列山的西北方向有一些低缓的岗丘.宁镇山脉的褶皱,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特点是:第一,在其走向上,表现出褶皱轴的分支与复合。第二,褶皱枢纽时有起伏,枢纽昂起地段,核部出露较老地层,核部下伏地段,出露较新地层。以上第一第二两个特点实际上是相互配合的,褶皱分支的地段正是枢纽倾伏的地段。第三,在横剖面上便显出不对成性。

3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1x),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 1玄武岩柱状节理成因性状研究及其对岩性质量的影响.陈旭,许模,康小兵,魏云杰《.地质找矿论丛》.2008.9第23卷.第3期 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差异性风化尤为明显,较硬的灰岩渐渐显得突出,而较软的页岩则凹进。

4大石碑正断层位于阳山古采石场,发育于栖霞组灰岩中,断层走向与大石碑向斜枢纽垂直。该断层构造形迹十分直观,断层两盘栖霞组薄层灰岩被错断,断层带中发育断层角砾,断层带内被梳状方解石充填,断层上有裂隙泉。因为西盘下调,东盘上升,断层性质为正断层。

5栖霞山“一线天”是由断层形成的。它们两侧的岩石有上下左右的位移。因那里发生了一个平行移动的断层裂开的,在其两侧石壁上,至今仍可见有断层移动时相互摩擦的痕迹,可谓鬼斧神工。

从白鹿泉遗址缘山径而上,可见不远处的左侧道旁侧立一块灰色的石灰岩山石,其上有一斜 长的黑色燧石条纹,长1.2米,宽0.06米,宛如一把利剑镶嵌在上面,这块石头因剑得名,称 为青锋剑,又称剑石。栖霞山在地质学上属于早二叠 世时期沉积而成的,是“栖霞灰岩”的命名地,这里的岩层以浅海相含的燧石结核的灰岩为主 在漫长的历史中以碳酸钙为主要成份的石灰岩容易风化剥蚀,由于燧石颜色较石灰岩深黑,因而置于石灰岩表面。

五、其他外力构造形象

1红色烘烤层:见于每层熔岩流的表部,呈红棕色,是后期溢出的熔岩流在高温下对前期熔岩表层发生烘烤关系形成。

2矶的形成,与岩石性质、断裂构造及流水的冲刷有关:①组成矶头的岩石是浦口组红色砾岩及砂岩,砾岩成分复杂,主要是各种灰岩、砾岩及少量的燧石和岩浆岩,粒径大小不一,砾石稍具棱角,分选性在的中等,胶积物为铁质和泥砂质,质地坚硬,抗风化力较强。②长江南京段河道大致是在NE向的长江大断裂带上发育的,而在矶的附近,又存在着两组交叉的x型断裂,把组成矶头的岩石切割成块。③咆哮德降水猛烈的冲刷着已被断裂切割成块的岩层,那些易于风化剥蚀的岩石,先后变成碎块、泥沙随江水东流而去,而那些坚硬的岩石则保留下来,突兀于大江之滨,这就是今日所见的“矶”。

八卦洲是长江冲击淤泥沙石,堆积作用形成的,是长江中沙洲型平原,洲内地势低平,总体上呈现西北略高、东南略低的格局。在八卦洲西南端长江在这里分为两股岔道,北支为凸岸,所在北岸为一宽阔的河漫滩平原,不断处于淤积当中,南岸为凹岸所在,由幕府山的基岩形成陡峭的谷坡。

六、总结南京地区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迄今所知,南京地区地质构造,以前震旦系为基底,自震旦系以来,经历近八亿年漫长的地质岁月,才不断发展和演化而成的,它是多期地质作用反复改造和依次叠加的产物。

南京地区大地构造属扬子—钱塘准地槽系(扬子—钱塘准褶皱带),或者属于李四光先生说认为的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及宁镇反射弧之西翼的转折部位。本区介于中朝地台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之间既不同于地台区,也不是真正的地槽区,而是一条有着特殊地质发展历史的重要过渡地带。本区的基底固结于晚远古代末期的晋宁运动,为较软的柔性物质所组成,主要是轻变质的片岩和变火山岩,基底之上的沉积物盖层厚约800—900m,为震旦系—第四系。三叠系及其以前的土层以浅海相为主,亦有部分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侏罗系及其以后的地层全部为陆相。

中生代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地质构造和地埋轮廓的基础,形成了NE—NEE向构造线的构架.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在本区经历了由强到弱、有相对活动区域相对稳定的过程。在华南和华北区域应力场的交互综合作用下,变现为多样性的特征。以平稳、缓慢上升为主的间歇性、差异性的升降运动是本区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变现形式,与燕山期和“喜山”区均有明显继承性的新构造——断裂,是本区构造变动的基本类型。

七、体会与建议

在实习进行的过程中,我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脑子里没有像样的知识网络或者说是地质体系,由这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才是我处处碰壁的原因所在。在野外观察,信息量繁重,干扰条件太多,自己没有坚硬的理论来作为依托是根本不行的。虽然旁边有老师的细心启发和讲解,可是在野外还不像在教室,书本就放在面前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可以翻查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一旦知识点反映不过来,再加上野外实地中必须去掉相当大一部分无关的现象,才能中从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我来讲,没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做铺垫,无怪乎会产生对老师的启发询问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了。

篇3: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

关键词:麦积山地质公园,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学校为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而与校内外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地质人才质量的重要基石, 对培养学生兴趣、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水麦积山地质公园一直是我校地质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现结合我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选址原则及改革设想做一简要阐述。

1 建立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

1.1 实践教学的要求

地质专业学生以往的实习都安排在企业进行, 但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 大多数企业无法一次性接纳大批学生实习。同时, 由于企业生产活动的限制, 不能配合学校开展长时间的生产实习, 使得学生难以系统和完整地进行地质实践, 实践能力难以提高。此外, 地质企业多为季节性生产, 校外实习还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及其引发的学生管理和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 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阵地, 加强实践教学, 提供更多满足学生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 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势在必行。

1.2 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课堂上所学的地质专业知识大多是理论的、抽象的, 靠学生的感性认识去理解, 常常是肤浅的、不准确的, 只有到野外亲自考察, 才能加深学生对地质概念和地质作用的理解, 使抽象的地质理论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训练, 不仅能使学生懂得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而且能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 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释现实中的地质现象, 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地理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野外地质考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使学生形成热爱地球的思想。学生通过野外实习, 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都将有大幅度提高。

2 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址原则

2.1 地质特征明显、符合实习要求

对于实践基地的选择, 原国家教委师范司于1989年颁布实行的二年制师专《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中, 明确提出了3条意见:第一, 选择地层发育以及各类岩石类型齐全的地区;第二, 选择地质构造比较典型的地区, 尽量避开构造过于复杂或简单的地区;第三, 尽量选择有采矿地点的地区。总的原则是实践基地的选择能够满足教学实习要求[1]。天水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以北方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河曲地貌为主体, 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优美的自然风光及珍贵动植物资源的公园。同时, 地质公园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南北气候的交替带。因此, 符合我校地质专业实践教学要求, 多年来一直被作为我校地质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

2.2 交通方便、有良好的实习环境

实践基地应尽量定点在学校附近, 以方便实习管理, 同时可降低实习费用。天水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我校附近, 毗邻G310国道, 交通便利。地质公园内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完善, 移动信号覆盖全区, 学生食宿、安全和通讯问题得以解决。良好的野外实践教学环境为师生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训、参观考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确保了野外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 天水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科研价值, 通过野外实习产生了多项科研成果。在满足高等学校教学实习的基础上, 还推动了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和发展服务。实习与课题研究结合, 也使学生学会了野外研究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工作思路。

3 实行“校地合作, 共建实习基地”的措施

实践基地建设必须依托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 实行“校地合作, 共建实习基地”的措施, 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地质专业实践教学着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建设天水麦积山地质公园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 我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使得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开展, 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带动了天水地质科考旅游和地质观光旅游的发展, 实现了双赢的发展局面。天水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实践基地建设调动了学校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使地质公园实践基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4 天水麦积山地质公园实习基地的改革设想

4.1 加强对实习基地的科学研究

近几年来, 包括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等院校也先后在麦积山地质公园建立了野外实习基地, 开展地质、地理、旅游等专业的野外实习, 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因此, 为了不断提升野外实习教学水平, 应不断提升麦积山地质公园区域地质形成与演变、区域环境灾害、区域遥感考古以及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等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 力争将麦积山地质公园这一天然地质实验室建设成为一个国家级的“地球科学专业群开放型实习基地”, 为国内更多学校提供一个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典型, 环境更加幽雅、安全的野外教学场所[2]。

4.2 强化新技术手段在实习基地的应用

除传统的地质罗盘、放大镜、锤子以及地质剖面测量仪和绘图工具以外, 应逐步将全球定位系统 (GPS) 、遥感技术 (RS) 与地理信息技术 (GIS) 等应用到地质实习的教学过程中。GPS在地理野外考察中可以实现精确的空间定位, 从而确定考察路线、位置、高度与方向等有关地理空间信息;RS在野外地质调查中主要发挥直观的空间视觉效果作用, 在地理构造、地层以及地质、水文与植被分布状况中均能发挥其独特作用;GIS技术在野外考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研究数据的空间分析上, 如利用等高线结合遥感影像对研究区进行三维分析、对野外采样数据进行空间差值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能极大地改变传统实习的教学模式, 使地质实习教学水平和效果迈上一个新台阶。

4.3 将地质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地质实践教学要着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一方面, 本着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验证, 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野外调查方法、手段的掌握与运用;另一方面, 地质实践教学还要努力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例如, 可对天水麦积山区域自然环境演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整治等进行深入研究。

4.4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在地质实习过程中开展人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地质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要素。通过地质实习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文理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 学生既能学到丰富的地质知识, 同时又能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成为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在野外实习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培养学生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鼓励学生在野外实习的同时, 对个人感兴趣的社会实践课题进行调研, 把在实习中拍到的有代表性的岩石和地质构造、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景观、反映生态和地质环境的照片以实习汇报、展览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作为野外实习或者社会实践的部分成果,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科学奥秘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深入社会实践, 关注历史,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宪来, 蔡克勤, 王训练, 等.关于建立国家级地学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 2011 (1) :1-4.

篇4: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

[摘 要]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历来重视地质填图实习,在教学实践中实习队对整个地质填图实习教学环节安排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地质填图实习分为实习动员会、地质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地质专题、野外地质路线考察和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这7个环节。其改革优化措施有:实行小班教学、加强地质素描技能培训、举办野外地质技能竞赛、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实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进行安全风险控制。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质填图实习;资源勘查工程;教学环节;优化措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116-03

一、概述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大学以及“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重点大学,在煤炭资源及相关领域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是我校“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所对应的本科专业,在化石能源地质学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地质学理论基础与矿产勘查与评价技能的地质工作者,而资源勘查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大学期间需要一系列的地质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地质技能水平。

地质填图实习(也称为基础地质综合实习),是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继地质认知实习(也称普通地质学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地质实习,安排在大二年级结束的暑期,实习地点为安徽巢湖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期约30天。

在地质认知实习阶段,由于学生仅修过一门普通地质学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欠缺,无地质野外工作经历,因此实习偏重于某一个地质现象出露点的地质现象基本观察和描述,实习以教师指导学生为主。而在地质填图实习阶段,学生已经修过多门地质学课程,已具备了一定的地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野外地质工作经历,实习则要求由以教师指导为主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开展工作,主要着眼于面的地质特征的整体认识和分析。[1]

地质填图实习肩负有重要的任务使命,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整个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十分重要。地质实习队通过多年的实习教学实践,逐渐丰富了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摸索进行了多项改革优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地质填图实习教学环节

(一)实习动员会环节

实习动员会一般安排在实习前2-3天。实习队长介绍整个地质填图实习的日程安排,重点讲述实习区的人文地理与地质概况、实习基本要求、实习注意事项以及分组安排等工作,并安排各组学生借取或购买本次地质填图实习所需的实习指导书、野外记录本、工具和材料装备。

(二)地质踏勘环节

对巢湖地质实习区进行为期10天的地质踏勘实习。踏勘路线有7条,分别是半汤-夏阁路线、甘露寺-狮子口路线、麒麟山路线、姚家山-平顶山路线、马家山路线、幸福泉-177高地路线、石灰山路线。这7条路线,主要是地层出露路线,发育有震旦系灯影组至侏罗系磨山组地层,并出露有全区较典型的各类岩石,部分路线为构造地质现象路线。

(三)实测剖面环节

实测剖面为期约6天。化石能源地质学属于有机沉积矿产,我校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野外沉积地层剖面的实测技能。本实习安排野外实测沉积地层剖面5条,构造实测剖面1条,分别是:甘露寺中志留统坟头组剖面(展开法)、麒麟山东南坡石炭系剖面(投影法)、姚家山东中二叠统栖霞组剖面(投影法)、平顶山南坡大隆组-和龙山组剖面(展开法或投影法)、马家山南坡南陵湖组剖面(直线法)。构造剖面为石灰山构造实测剖面。实测剖面以小组(5人)为单位,进行剖面实测,并最终绘制地层剖面图。

(四)地质填图环节

野外地质填图为期约6天。把实习区(巢湖北部地区)按地理坐标,划分为东区、西区两部分,两区有重合的区域,以供后期的对接。地质填图实习以小组(4-5人)为单位,一半的小组填图东区,另外一半填图西区,最终将两区的填图成果合并,制成一张完整的地质图。第一天,教师带领学生示范填图的方法,后面时间由学生小组讨论自行安排填图行程,教师则进行野外巡回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经过前期的路线踏勘和剖面实测,学生已经较为熟悉了整个填图区的交通路况以及地层发育情况,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地质填图能力。地质填图环节,应该是整个地质填图实习中的最重要阶段。地质填图实习,不仅使得学生学会墓本的填图方法,还能使学生经过地质填图更深入地了解区域上地层的分布特征和构造特征。[2]

(五)地质专题环节

地质专题工作为期约3天。地质专题的题目,一般由实习队教师统一讨论而定,每年都进行修订补充。结合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以及实习区的地质发育特征,制订出20-30个地质专题题目,但是每个题目最多不能超过5人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实行自由选择政策,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六)野外地质路线考察环节

该环节为期约2天。在填图区外,选取2-3个地质现象典型的区域,进行地质实习路线考察实习,拓展学生的地质视野。一般选取处于郯庐断裂带变质岩出露较好的浮槎山路线、青苔山推覆构造带路线、巢湖湖泊地质作用路线等。

(七)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环节

该环节为期1天。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形式为教师和学生一对一考试,以口试为主,辅以矿物岩石标本的鉴定描述、地质读图考查等方式。一般每位学生的考试时间为10分钟。重点考查学生对实习区地层、岩性和构造特征认识,以及实测剖面、填图和专题分析能力的掌握程度。该成绩作为此次地质实习总成绩的重要参考。

除了上述环节,中途一般每隔5天野外地质实习,安排1天室内休整。如遇下雨天无法出野外,也进行室内休整。休整期间,学生主要完成野外资料的整理、图件的绘制以及报告的编写工作。

三、地质实习教学的改革优化措施

地质实习队通过多年的实习教学实践,逐渐丰富了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摸索进行了多项改革优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近期的改革优化措施:

(一)实行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有利于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3],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行小班教学的最基本条件是充足的师资力量。通过连续多年的师资引进以及师资培养,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已经建立了一支较强的野外地质实习师资队伍。鉴于野外地质实习中大班教学的诸多弊端,实行野外地质实习小班教学制度。国外小班教学的人数是每个教学班级12-18人[4] [5],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每个实习教学班14-15个学生配备1位主讲教师,有效保证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质量。

通过实践证明,在地质填图实习实行小班教学,有以下主要优点:1.保证每一位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步伐,看到典型的地质现象;2.听到教师讲解的内容;3.方便教师在每个实习环节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进行野外过程检查与评价;4.野外地质现象发育地点空间较小,方便教师集中班级学生进行讲解以及有利于实习队伍向前行进;5.提高每一位学生进行地质实践操作的参与度。

(二)加强地质素描技能培训

地质素描属于地质制图的范畴,而地质制图能力是地质技能综合素质的体现,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地质素描课程[6],实践证明,开设这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我校未开设地质素描课程,针对历年的学生野外地质素描技能普遍掌握不好的情况,实习队决定增加为期2天的野外地质素描技能培训环节。聘请擅长素描又懂地质现象且经常进行野外地质观察的专家,集中教授地质素描技法,有力保证了野外地质素描的质量。现阶段,学生在野外进行地质素描普遍动作较慢,占用较多的野外时间,不利于提高野外地质实习的效率。因此,未来的地质素描培训,更着重于地质快速素描技法的培训。

(三)举办野外地质技能竞赛

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有26所地质类高校共61支队伍参赛,参赛学生对地质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但是对地质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相对较差[7],在平时的野外地质实习中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堂教学中地质实践培养环节比较薄弱而造成的。[8] [9]因此,有必要在地质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地质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研究发现,技能竞赛具有很好的激励功能,能有效调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0]为了引导学生重视野外地质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形成地质技能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时参考“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竞赛内容和要求标准,我校在地质填图实习增加了野外地质技能竞赛环节,实践证明该环节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效果显著。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地层剖面实测和图件制作。最终,教师会对学生提交的成果材料进行评价。奖项名称参考中国地质学会的奖项命名法,设有野外地质技能“金锤奖”、“银锤奖”,并给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同时,通过这个野外地质技能竞赛培养与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将作为下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参赛种子选手去参赛,促进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参赛选手的地质技能的提升,增强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整体地质技能水平。未来,我校将进一步探索野外地质技能竞赛环节的实施优化措施。

(四)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

鉴于地质填图实习环节较多、时间较长以及实习任务较重的情况,学生在实习期间会遇到很多困难,思想也容易出现不佳的状况。开展多种形式、多阶段的野外实习质量监控能确保实习教学质量。[1] [11]为了控制地质填图实习的质量,本实习队实行了地质实习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即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求教师每个实习阶段都要检查学生实习的野外记录、图件绘制,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确实保证了每个实习环节中学生们都能掌握相应的技能,也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便于教师后期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客观评价。

(五)实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进行安全风险控制

野外地质实习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若发生安全事故,将给学生和学校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和教训,必须予重视。我校地质填图实习自2008年以来,一直运用JHA方法(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进行野外地质实习的安全评估与预防,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施过程中也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具体实施方法已经另文报道。[12]实践结果表明,JHA方法运行7年期间没有发生过一例大的安全事故,总体来说效果显著。

(六)未来展望

近年来随着“数字国土”工程建设的开展和有关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的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实践教学将由传统方式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式转变。[13] [14] [1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2000年,率先在周口店地质填图实践教学中全程应用数字地质填图系统,并达到了预期目的。[16]在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南京大学早期已进行数字地质填图实习[15] [17],并坚持至今。国内已有部分地勘单位在实际填图工作中,采用数字地质填图且成为常态化工作方式,效果良好。目前国内高校的数字地质填图实习尚未普遍开展,随着未来发展形势的改变,我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将紧扣时代发展潮流,在适合的时期积极在数字地质填图实习方面进行探索与筹备。同时,积极参考其他地质类高校地质填图实习中的有益措施,为提高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效果做出不懈努力。

四、结论

地质填图实习,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地质工作的能力,肩负有重要的任务使命,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整个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十分重要。地质实习队通过多年的实习教学实践,把地质填图实习安排为实习动员会、地质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地质专题、野外地质路线考察和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共7个环节,同时摸索进行了多项改革优化措施:实行小班教学、加强地质素描技能培训、举办野外地质技能竞赛、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实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进行安全风险控制共6项改革优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会紧跟时代发展动向,继续探索能进一步提高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效果的有益措施。

[ 参 考 文 献 ]

[1] 钱建平,李少游.地质填图实习考核方法的改革及其效果[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1):207-208.

[2] 王义宏.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浅见[J].煤炭高等教育,1990(1):72-74.

[3] 王朋朋,杨晓冬,李伟,等.高校小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96-97.

[4] 郭春燕.美国小班教学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5(7):50-53.

[5] 刘雪荣,林曦,李曦达.英国高校小班教学模式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108-112.

[6] 赵秀丽,李守军,王平丽.培养地质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地质素描”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13(4):86-89.

[7] 钟文丽,陈翠华,陈学华.从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看中国高等地质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13(3):12-16.

[8] 何金先.我国高校“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77-80.

[9] 何金先,屈争辉,沈玉林,等.地质大类招生制度下“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78-81.

[10] 史文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功能及其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33):20-22.

[11] 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等.基础地质实习野外实践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中国地质教育,2015(2):66-68.

[12] 汪吉林,沈玉林,屈争辉.野外地质实习的JHA法安全风险控制[J].中国地质教育,2015(1):121-123.

[13] 张明华.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及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11-16.

[14] 马艳平,桂和荣,黄淑玲.浅谈现代教育观念下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改革[J].宿州学院学报,2007(4):146-147.

[15] 廖晴,施小清,朱国荣,等.南京大学巢湖区测实习数字化填图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5(3):78-84.

[16] 刘刚,汪新庆,赵温霞,等.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填图实习系统》的研制与基地班野外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1(3):32-35.

[17] 王敏,王志敏,江思珉,等.区域地质测量野外作业子系统的实现[J].高校地质学报,2003(1):128-134.

篇5: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

一、实习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兴城市是辽宁省管辖县级市(由葫芦岛市代管),汉称柳城,明置宁远卫,清改宁远州,1914年改称兴城县,1986年改为兴城市。它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集山、泉、城、海于一体。山是首山,泉是温泉,城是明代古城,海是渤海湾的兴城海滨。

兴城市位于葫芦岛市的东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与东北毗邻葫芦岛市(图1)。地处东经120°06′至120°50′,北纬40°16′至40°50′之间。全市面积2147平方千米,人口61万。

在地貌上,该区属于辽西山地黑山丘陵的东部边缘,发源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红螺山一代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北西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最高山峰黄顶山海拔701.8m,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是沟通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实习地区处于北半球暖温带亚温润气候区。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一月平均气温-8.8℃,最低气温-24.2℃,七月平均气温24℃,最高气温38.2℃。年平均降水量620mm。三月份平均风速为5.0M/S一月份和本月份平均风速为3.6M/S。全年平均风速为4.2M/S暑期七到九月份,海水温度24°C,兴城市土地类型多样,土质较好,适于植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水稻等。油作物有大豆、花生,是辽宁省花生重点产地之一。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麻类等。丘陵地区适宜林果生产,以苹果和白梨为主,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优质果生产基地。林业资源有松、柏、柞、椴、榆、槐等乔灌木。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29%。海产品丰富。

兴城市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运输网络。沈山线铁路和京哈线斜穿市境东南部,魏塔线铁路横贯境风北部,以兴城市为中心,县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各乡。海滨建有小坞渔港。

二、区域地质背景

兴城地区较系统的区域地质研究工作仍然是1966—1967年由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一分队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K—51--(25)(锦西幅)和K—51-(31)(兴城幅)。由于文革的影响,期地质图的说明书及其简陋,后来,20世纪80年代编制的《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1989、1997年编写的《辽宁省区域地质志》、《辽宁省岩石地层》等辽宁省区域地质系列性的总结对本区的区域地层、岩浆活动及构造有所概略、辽宁地矿局有关地质队还进行过区内数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此外,有关研究院所、地勘、矿山部门也在区内进行过一些专题性研究工作。我愿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也曾在区内进行过野外教学实习工作。总体来看,目前区内地质研究工作程度很低。

兴城地区前侏罗纪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北部燕山沉降带东段。辽宁又是中、新生代时期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活动带组成部分,属太平洋构造域(任纪舜等,1980),两大构造域交接复合,区域地质构造复杂。

华北地台连同朝鲜北部合称中朝地台,我国境内的华北地台,其主体位于华北地区,轮廓大致成一三角形。北面以阴山山系的北缘为界,西起甘肃西部玉门以北地区,向东经内蒙的白云鄂博、多伦、赤峰至东北的法库、昌图、敦化、延吉一带。西南界位于合黎山及龙首山之南,并经清水河、六盘山西麓向南延伸至天水附近。由天水向东大致经西安、洛南、栾川、确山、六安一线,止于郯庐断裂带上,构成地台南界。地台的东界由合肥往北北东方向延伸经嘉山、连云港之南没入黄海。

华北地台在早元古代末吕梁运动以后长期以来(尤其是古生代阶段)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但是在地台发展阶段中,地台内部地质构造发育及发展历史是不均一的,根据其内部的差异可将华北地台进一步划分为十个二级构造单位,它们是:内蒙地轴、鲁东地盾、辽东台背斜、山西台背斜、鲁西台背斜、鄂尔多斯台向斜、辽冀台向斜、燕山台褶带、豫淮台褶带、贺兰-六盘山褶带。兴城实习区位于燕山台褶带东段。

华北地台在进入中、新生代时期,尤其是燕山构造旋回,地台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都加强了,显示出相当强的活动性

三、实习的目的与任务和内容:

地质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短期的野外考察,使学生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

(1)印证课堂学习过的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认识各种地质现象;(3)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4)学会相关地质仪器及工具的正确使用

通过实习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野外实习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培养大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团结合作的意识,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的兴趣。

四、实习的基本内容

地质野外实习,具体内容有:地层观察、岩性观察和描述、构造观察、野外基本技能训练、了解资源。

五、实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实习区的地理概况;

2、基本掌握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3、基本掌握实习区内的向斜构造和断裂构造及其鉴别特征的依据。

4、根据实习调查的情况编写出实习报告

六、实习安排: 本次实习于2010年7月5日开始、7月26日结束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7月5、6号全体同学从燕郊到达兴城吉林大学教学基地 第二阶段:路线地质实习阶段:7月6号到7月12号 第三阶段:实测地质剖面时间7月14号到7月16号 第四阶段:地质填图阶段时间7月18号到7月19号 实习队人员构成:

实习队队长:于晓辉 总指挥:李德伦

指导教师:李德伦、袁四化、关会梅、白向东、张莹、林玲玲 实习学生:全体 08级地震科学系学生,防灾工程系部分学生

第二章

地层

一、本区由老到新发育有如下地层: 1.长城系(Pt2Ch)

常州沟组(Chc):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称震旦系常州村组(Z1c)。

本组俗称“常州沟砂岩”,或“长城石英岩”(高振西,1934)。

常州沟组在蓟县标准剖面由三段组成: 一段以紫红

色砾岩、砂砾岩为主; 二段以黄、微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细砾岩为主;三段以灰白、粉红色石英岩状砂岩为主,总厚859m。主要特征是河流相黄褐、浅红色砂砾岩的 滨海河流相白色石英砂岩,大型交错层理发育。

常州沟组在实习区分为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灰 色中细粒石英长砂岩、含砾长石砂岩、底部为紫红色石 英岩质中细砾岩及花岗岩质巨砾岩; 中部灰黑色薄层含 云母板状粉砂岩、板状页岩夹黄灰色细粒石英砂岩; 上 部黄灰色灰白色中厚层、厚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长 石砂岩。

在葫芦岛海滨及韩家沟月亮山等地,可见本组底部 砾岩与下伏太古宙片麻状花岗岩为沉积接触。

在葫芦岛地区,本组厚128m(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89)。

串岭沟组(Chch):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称震旦系串岭沟组(Z1ch)本组俗称 “ 串岭沟页岩 ”(高振西,1934)

在蓟县标准剖面,本组分为三段: 一段以黄褐色含

铁细砂岩。

二、三段以黑色、深灰色页片状粉砂质页岩 粉砂岩为主; 黑色页岩中含微古植物化石。总厚 880m。本组主要为浅海相潮间带沉积。区域上本组底部常形成 铁矿(宣龙式)。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黑灰色、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黄色长石砂岩数层;上部为黄 灰色含云母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夹长石砂岩薄层。

在葫芦岛地区,本组以含铁页岩为主,厚度 275 . 5m(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89)。

团山子组(Cht)大红峪组(Chd)高于庄组(Chg)2.蓟县系(Pt2Jx)

杨庄组(Jxy):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称震旦系杨庄组(Z2y)。

本组俗称“杨庄页岩”(高振西,1934)。

在蓟县标准剖面上,本组分为三段,一段为紫红色、灰白色砂泥质白云岩夹粗晶白云岩及燧石结核白云岩; 二段为紫红、灰白色砂质泥晶白云岩互层,层面县泥裂、食盐假晶等; 三段为灰白、紫红色泥质白云岩与燧石条 带白云岩互层。含丰富叠层石。总厚 707m。与下伏高 于庄组平行不整合接触。杨庄组在蓟县地区具特殊的红 色或红、白相间色,属泻湖相蒸发盐建造。

在兴城地区杨庄组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灰色、灰 黑色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紫色薄层白云岩及石英砂岩扁

豆体; 上部灰色、浅灰色厚层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带。厚 622m。相对于蓟县地区,兴城地区的杨庄组不具典 型的红色层。

辽宁省 区域 地质志 记载,兴城 三道 沟本组厚

456 . 1m,含叠层石 Conophyton(锥 叠层石),Yangzhuangia(杨庄叠层石)等。

雾迷山组(Jxw)洪水庄组(Jxh)铁岭组(Jxt)

3.青白口系(Pt3Qn)下马岭组(Qnx)长龙山组(Qnc)井儿峪组(Qnj)

(三)下古生界 1.寒武系

昌平组(∈1c):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及《辽宁省区域地质 志》(1989)均称老庄户组。现采用燕山地区统一标准 称昌平组。

昌平组为张文佑1935年创名于北京昌平龙山,原 称“昌平灰岩”。

昌平组是燕山地区寒武纪最早沉积,其时代大致相 当于早寒武世晚期沧浪铺期至龙王庙期。昌平组与青白 口系井儿峪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了长时期的 沉积间断。

兴城地区昌平组为黄灰色角砾状白云质灰岩,黄灰 色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顶部含燧石条带),厚59m。

馒头组(∈1m):馒头组由Willis和Blackwelder于1907年创名于 山东长清张夏的馒头山,称“馒头页岩”。

兴城地区馒头组为褐红色、紫红色含砾粉砂岩、紫 红色泥岩与砖红色页岩。厚35m。

本区馒头组时代大致相当于早寒武纪龙王庙期晚 期。

毛庄组(∈2mz):毛庄组为卢衍豪、董南庭于1953年创名于山东张 夏地区。

兴城地区毛庄组下部为土黄色、黄绿色、紫红色页

岩、粉砂质页岩夹灰色中层、薄层泥质灰岩,厚34.7m; 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厚57.3m。本组下部有: Redlichia(莱得利基虫),Probowmania(原波曼虫)等三叶虫。本区毛庄期生物地层的重要特征是华北地区 早寒武世标准化石Redlichia与中寒武世褶颊虫类的 Probowmania共生。代表Redlichia类三叶虫在华北地 区的最高层位。

徐庄组(∈2x):徐庄组由卢衍豪、董南庭1953年创名于山东张夏 地区。

兴城地区徐庄组下部为紫红、灰绿色泥岩、页岩夹

薄层泥质灰岩、鲕粒灰岩,厚22m; 上部为紫红色页岩、泥岩、灰绿色粉砂岩与深灰色鲕粒灰岩、泥质灰岩。厚 68.3m。

本组产Bailiella(毕雷氏虫)、Lioparia(光褶虫)等。张夏组(∈2z):张夏组是Willis和Blackwelder于1907年创名于 山东张夏。称“张夏石灰岩”。

兴城地区张夏组以深灰色、紫灰色厚层鲕状灰岩为 主,夹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砾屑灰岩及灰绿色页岩。厚144.5m。

产有:Poshania(博山虫)、Dorypygella(小叉尾虫)、Damesella(德氏虫)等。

崮山组(∈3g)长山组(∈3c)凤山组(∈3f)

2.奥陶系冶里组(O1y)亮甲山组(O1l)马家沟组(O2m):马家沟组由Grabau 1922年创名于河北唐山开平镇马家沟村。称“马家沟石灰岩”。

兴城地区马家组可分上、下两组分: 下部为薄层结 晶灰岩、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 上部为灰色花 纹状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夹微薄层灰岩,含头足类: Amenoceras(阿门角石)。厚346m。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后,区内和华北地台大部分

地区一同处于沉积间断,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 系及下石炭统,直到晚石炭世早期方下降接受沉积。

(四)上古生界

1.石炭系

上石炭统本溪组(C2b):本溪组一名为赵亚曾1926年创名于辽宁本溪牛毛 岭。

本溪组广泛分布于华北各地,为中奥陶统之上长期

间断后形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灰岩。其底部 常含有古风化壳型铁矿层(称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层。兴城地区本溪组底部为褐铁矿层或含铁质底砾岩; 上部为灰黑色页岩、铝土质页岩。厚6~30m。

2.二叠系太原组(C2-P1t):太原组为翁文灏、Grabau于1922年创名,地点为

山西太原西铭月门沟七里沟。长期以来华北地区太原组 时代被置于晚石炭世。但是近年来我国石炭、二叠系界 限研究已同国际接轨,将含Pseudoschwagerina(假希 氏蜓)或Sphaeroschwagerina(球希氏蜓)的蜓带底 界作为二叠系底界。因而在山西晋祠柳子沟标准剖面 上,将含Pseudoschwagerina的太原组中上部(庙沟 灰岩以上层位)应划入二叠系,称太原阶(中国区域年 代地层表,2002),太原组下部含Triticites(麦蜓)的 层位(吴家峪灰岩、晋祠砂岩及半沟灰岩)作为石炭系 顶部,建立晋祠阶。因而,华北各地的原称太原组地层 时代大部分为石炭、二叠系过渡地层。

兴城地区太原组底部为铝土质胶结中细砾岩,向上

为黄绿色、黑灰色页岩、铝土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粗粒 长石砂岩及数层煤层。厚10~15m。本组碎屑岩中含植 物化石:Neuropteris(脉羊齿)、Sphenophyllum(楔 叶)等。杨家杖子榆树屯黑色角岩化页岩中产海相化石 腕足类、瓣鳃类等。

山西组(P1-2s):山西组由Blackwelderia和Willis于1907年在山西 太原创名。

兴城地区山西组下部为黄褐色厚层泥质胶结含砾

粗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绿色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含菱铁矿结核。厚40~80m。

本组含植物 化石:Lepidodendron(鳞 木)、Pecopteris(栉羊齿)、Nearopteris(脉羊齿)、Sphenophyllum(楔叶)等。

石盒子组(P2-3s)蛤蟆山组(P3h)

(五)中生界

1.三叠系红砬组(T1h)后富隆山组(T2hf)

2.侏罗系羊草沟组(J1y)兴隆沟组(J1x)北票组(J1b)海房沟组(J2h)髫髻山组(J2t)土城子组(J2tc)

3.白垩系义县组(K1y):义县组由室井渡1940年创名于义县,称“义县火山 岩类”。

燕山地区区域上义县组主体为中基性火山岩,大体

上由下部火山岩系、中部含化石碎屑岩系、上部火山岩 系组成。

中部碎屑岩系(凝灰质页岩)中含丰富热河动物群 化石,鱼类:Lycoptera(狼鳍鱼)、叶肢介Eosetheria(东方叶肢介); 昆虫:Ephemeropsis(拟蜉蝣);双壳 类Ferganoconcha(费尔干蚌)及恐龙、鸟类与早期被 子植物化石。

兴城地区义县组广泛分布,下部为黄灰、紫红色中 细砾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砾石成分复杂因地而异。上部为灰色黑云安山岩、橄榄安山玄武岩、安山质集块 岩,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粉砂岩、砾岩数层。厚度大于 500m。九佛堂组(K1j)冰沟组(K1b)

(六)新生界层

二、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各条路线及其相关地层地貌简述:

1、牦牛山路线

《《《《《《《《《《《插入牦牛山地层信手剖面图》》》》》》》》》》》(1)马家沟组(O2m)

本组岩石为为薄层白云质灰岩,化学成分CACO3,MGCO3。形成于中奥陶时期。青灰色致密块状,微晶,含有花瓣状燧石结核,为浅海到深海相沉积岩石

(2)本溪组(C2b):

兴城地区本溪组底部为褐铁矿层或含铁质底砾岩;上部为灰黑色页岩、铝土质页岩。在本溪组与马家沟组的接触带上的演示定为砂岩,矿物成分石英、长石、云母,红褐色,层理构造发育,结构为中细砾,砂岩内夹有薄层页岩呈土黄色,表面风化严重。矿产:铝土矿,灰白色、块状、有滑腻感、具沾舌性。褐铁矿:位于铝土矿下层,红褐色,蜂窝状,比重较大。本溪组与马家沟组的接触带为一个角度不整合的接触带!(3)太原组(C2-P1t)

本组地层由一系列言行组合形成:底部为砾岩岩、中间层为粉砂岩上部为碳质页岩。这样的3个旋回共同组成了本溪组底层,在其上部有一层含砾砂岩。碳质页岩抗风化能力较差,一般周边有煤的形成,本处也不列外。(4)山西组(P1-2s)

牦牛山地区山西组底层与太原组基本相似,底部也为砾岩岩、中间层为粉砂岩上部为碳质页岩。这样的3-四个旋回共同组成了本溪组底层,在其上部也同样有一层含砾砂岩。

(5)石盒子组(P2-3s)

兴城牦牛山地区本组下部为灰白、灰黄色含砾石英砂岩和含砾长石砂岩,上部为紫红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来紫红色薄层细砂岩,含植物化石,2、龙回头路线:本条路线位于海滨、有潮汐现象。在这里出现了海石地貌:海蚀洞,海石涯,海石柱,海石阶地等。《《《《《《《《《《《《《插入海石地貌素描图

河流的地质作用使得砾石定向排列如图、、、、、、、、、、、、、、、3、钓鱼台路线:本条路线上主要观察的是岩浆岩的岩体与岩脉的侵入切割穿插关系。详细描述在后面侵入岩部分。

4、夹山路线:

(1)常州沟组(Chc)(2)串岭沟组(Chch)

(3)大红峪组(Chd)

5、白庙路线:本条路线十分复杂、从下往上依次出现了蓟县系杨庄组地层、寒武系昌平组地层、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毛庄组地层。(1)蓟县系杨庄组地层:本组地层以灰岩为主,其中

白云质灰岩为青灰色、块状、微晶结构,新鲜断面有闪光点,经判断为方解石结晶,为微晶结构;部分岩石新鲜面五晶体结构,判断其为泥晶结构。风化面有刀砍纹,并且纵横交错的节理。燧石条带、燧石结核广泛发育。

灰岩新鲜断面为灰黑色,风化面灰白色,表面有刀砍纹,燧石条带、燧石结核发育,可见节理缝。

碎屑状灰岩与灰岩基本相似,只是随着高度的升高,碎屑逐步增多。

硅化白云岩呈粉红色,块状、中粒。新鲜面粉红色,风化面灰白色,表面可见刀砍纹、硅质结核、燧石结核、燧石条带。

(2)白庙路线上有一个断层,在该断层处形成了一些破碎带。破碎带之后出现了正长岩(块状,新鲜面黄红色,土黄色,中细粒)、正长斑岩(灰黄色,块状,斑状结构,它是岩浆作用的烘烤边,斑晶为砾石、石英,基质为隐晶质)、寒武系昌平组的断层角砾岩(新鲜面青灰色,风化面土黄色,块状构造,棱角较为明显)。

往上为寒武系馒头组的页岩,含有紫红色泥岩与砖红色页岩,片状

再往上为震旦系,毛庄组灰岩。青灰色、块状、显晶质结构,其下部为 土黄色,粒度较大。

《《《《《《《《《《直接在实测地质剖面上找、、、、、、、、、、另插入白庙杨庄组地层信手剖面图》》》》》》》》》

6、莲花山路线:下部为昌平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具方解石矿物解理面、隐晶质结构,新鲜面灰黑色,风化面灰色,在风化面上可以看到刀砍纹、燧石条带、硅质交结,有层理发育。往上走可以看到昌平组与馒头组的一个分界点。馒头组页岩,它由紫红色或砖红色含砾粉砂岩、紫红色泥岩、砖红色页岩组成,岩层较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层理不明显。

继续往上走可以看到馒头组与徐庄组的一个分界点。徐庄组由青灰色页岩、黄绿色砂岩组成,他们都为浅海相沉积,含有灰岩透晶体,徐庄组上部有薄层鲕状颗粒。

再往上为徐庄组与张夏组分界点,张夏组以深灰色、紫红色厚层鲕状灰岩为主,为浅海相沉积岩。

《《《《《《《《《《《《《插入莲花山地层信手剖面图

第三章 侵入岩、变质岩

一、岩浆侵入到围岩之中,掩体和威严的接触关系称为侵入接触关系。在侵入接触关系中,在接触面以内岩体的边缘部分称为内接触带;接触面以外的威严部分称为外接触带,侵入接触关系主要表现在内、外接触带上。其特征是:

(1)岩体传切围岩;沿内接触带可见有冷凝边,外接触带可见有烘烤边和接触变质带或矿化蚀变现象;(2)岩体内往往有围岩的碎块落入—捕虏体;(3)与侵入体有关的岩墙和岩脉插入到围岩中。

侵入接触的研究,不仅阐明地壳运动所伴生的岩浆活动情况,而且在成矿作用方面也有着实际意义,许多接触变质和热液蚀变类型矿床,都与这种接触关系密切相关。

实习区岩浆侵入作用发育,其中在钓鱼台路线发育完善:

《《《《《《《《《《《?《《《插入图》》》》》》》》》》》

图一中体现了钓鱼台三焦览胜点的伟晶岩脉与花岗斑岩岩体之间的侵入切割穿插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伟晶岩与花岗斑岩形成的新老关系。图二中

夹山花岗岩与常州沟组岩浆侵入关系素描图 夹山不同时代石英岩脉侵入切割穿插关系图

二、变质岩:无论什么岩石,党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岩石所处环境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的改变。物理条件主要指温度和压力,而化学条件主要指从岩浆中析出的气体和溶液。这些条件和因素的变化,主要来源于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下热流,因此,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范畴。

第四章

构造

兴城地区自太古宙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外地质作用力的作用下,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地层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各种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最终让地貌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现将本区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描述如下:

一、构造特征概述。

实习地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也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褶皱构造:主要有白庙褶皱以及一些小褶皱组成。

断裂构造:主要有白庙断裂、夹山断裂及一系列小断层组成。

二、白庙褶皱构造。

本次实习地区六条路线中白庙褶皱构造发育较为明显,这里一共出现了4个向斜和3个背斜。

第一个向斜: 在距离公路约120米的地方出现第一个向斜,该向斜左翼产状为20° 角38°,右翼产状为0度角45度。

第一个背斜紧接着第一个向斜,不过由于无露头,所以该背斜其他重要星系无法观察。

在该背斜之后发育的是一个稍大的向斜右翼产状为130度角34度。左翼产状无法测量。第二个背斜:在该向斜之后紧接着一个很小的背斜,左翼产状为152度角25度,右翼产状为345度角18度。第三个向斜:紧接着上个背斜的是一个向斜,该向斜左翼产状为320度角20度,右翼产状为95度角73度。第三个背斜紧接着上个向斜,其左翼产状为95度角73度,右翼产状为310度角25度。

第四个向斜:紧接着上个背斜,左翼产状为310度角25度,右翼产状黄为80度角25度。

其他地方小型褶皱普遍发育,在此不做称述。

三、断层 :

断层是地壳中的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并且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兴城地区在早新生代,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北西方向的运动俯冲,中国东部地区形成了北西—南东方向的主压应力 场,发育了以郯庐断裂为代表的北北东向断裂。喜马拉 雅期晚期,太平洋运动方向发生转折,太平洋板块对华 北的挤压方向改为东西向,改变了断裂构造样式,发育 了北东、北西向的共轭断裂系。因此,实习区的断层也 以这两期为主,即北北东向和北西、北东共轭断裂系。

1、白庙断层 : 该断层处于杨庄组与上覆岩层之间,根据断层上盘为寒武系昌平组地层、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毛庄组地层。下盘为杨庄组地层。断层面产状为310度角67度,是一个正断层

《《《《《《《《《《《《《《《《《《《《《《《《插入白庙正断层素描图

2、龙回头断层:《《《《《《《《《《《《《《《插入龙回头路线地质信手剖面图

除以上各大断层外,其他地方也见到了一些小的断层,如牤牛山走滑断层等,在此不作一一详述。

第五章

矿产

兴城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本次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了煤矿、铝土矿、滑石、褐铁矿、辉钼矿、石灰石、煤矿主要形成于石炭二叠时期、第六章 地质发展史

本区地质构造发展史也相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华北 板块(华北地台)基底形成阶段、华北板块(华北地台)盖层发展阶段和大陆板内变形活化阶段。

1、华北板块(华北地台)基底形成阶段

在太古宙,本区形成了早期大陆型地壳,以海相中 基性火山岩和碎屑沉积为主,经区域变质作用改造为变 质表壳岩;之后TTG系列岩浆侵入并在较深地壳层次 发生中深区域变质作用; 晚期有大规模深成酸性侵入体 形成(为绥中花岗岩)。以绥中花岗岩、TTG系列花岗 质片麻岩及其中的早期变质表壳岩包体为主的太古宙 岩石构成华北地台(板块)刚性主体部分。古元古代时期,区内处于隆升剥蚀,形成山海关隆 起。古元古代末(18.5亿年)发生吕梁运动,形成统 一的华北板块(地台)区,同时伴有深成岩浆侵入及深 成变质变形作用,表现为黑石岗岩体的侵入以及构造片 麻理的形成。

2、华北板块(华北地台)盖层发展阶段

中元古代—三叠纪,本区进入地台盖层沉积阶段。

形成三套沉积盖层,第一套为中、新元古代陆内裂陷槽 沉积。中元古代长城纪早期本区沉积了常州沟—串岭沟 期的陆地边缘相沉积物。常州沟期海侵加大,串岭沟期 海水广布,为闭塞海湾—泻湖环境。团山子期发生了全 区性海退,本区普遍抬出水面,经受风化剥蚀。大红峪 期本区发生了大规模海退,沉降范围扩大,形成了大红 峪期大面积超覆。大红峪末期,葫芦岛地区隆起,经受 风化剥蚀。兴城运动发生在长城纪内,并伴随有锦西岩 体沿东西向断裂带侵入,是一次造陆运动。高于庄期海 侵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更广泛的大面积超覆,内源碳酸 盐沉积。蓟县纪杨庄期形成了一套地台—沿岸滩相沉积 物。雾迷山期海侵扩大到高峰,接受内源碳酸岩沉积物。雾迷山后期全区隆起,经受风雨剥蚀。直到新元古代青 白口纪井儿峪期,本区开始沉降,以滨海陆屑滩相沉积 为主。井儿峪末期,蓟县运动使全区上升,结束了元古 宙沉积史。

第二套沉积盖层为早古生代,典型浅海碳酸盐建

造。古生代寒武纪本区再度沉降。早寒武世为内源碎屑 岩夹泥岩建造。本区处于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海水 蒸发量大,含盐度高,处于氧化环境,为闭塞 — 半闭塞 环境。中晚寒武世海侵扩大,以内源碳酸盐沉积为主,气候温暖,为半闭塞开阔地台相沉积。奥陶纪本区处于 广泛的海侵期,以内源碳酸盐建造为主,为潮间带 — 潮 下带地台相沉积。早奥陶世末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露出水面,风化剥蚀。

第三套沉积盖层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至三叠纪,由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海、陆交互相近海平原沼泽相沉积 至中二叠世、三叠纪为大陆河流相沉积。

3、大陆板内变形活化阶段

中生代三叠纪末开始,稳定的地台发生了强烈的构 造运动,使本区发生了大规模的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板内变形,地台活化。

在中生代三叠纪末期,以南北向对偶为主的印支运 动,形成了本区一些主要的东西向断裂构造(九股屯断裂 带,影壁山断裂带)和掀斜构造(高桥单斜)或者说大型的 构造向斜盆地,岩浆活动规模不大,以闪长岩类岩株形 式产出,如水泉闪长岩体。燕山期本区发生了更强烈的 构造运动,构造形迹方向明显发生了改变。以北西、南 东对偶作用,形成了大规模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如老官 堡、塔山断裂带,大杨和沟,盘道沟断裂带等显示地垒 式的断裂构造),以及所伴随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如虹螺 岩体)。早、中侏罗世以山间碎屑盆地为主,伴有中基性 火山喷发。早白垩世本区形成了一套火山—火山碎屑岩 建造,为大陆裂隐盆地沉积。

新生代以来,随着海盆地的不断下降、陆地的抬升,海陆差异性升降运动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运动形式。第三 纪全区处于剥蚀状态,无沉积形成。第四纪近海地区和 山间沟谷地带,接受了黄土、砂砾石堆积,其它地区继 续遭受风化剥蚀。

第七章

结语

通过十五天的艰苦奋斗与顽强拼搏,终于完成了牤牛山、夹山、钓鱼台、莲花山、白庙、龙回头地质路线的观察与白庙路线的剖面实测、相关区域的地质填图实习。在本次实习当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野外地质实习的工作要求与实际经验以及编制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的方法与过程,更加深入地了解构造地质学所研究的内容,也培养了自己严谨认真的学习工作精神,加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方面知识的欠缺与不足,例如对构造地质学学习的内容还不够全面透彻,对野外实际情况的误判与粗心,作图还不够熟练等等。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综合实习,来巩固在自己课堂上所学到的新知识、新内容,以及时的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是自己的地质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篇6: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

高校扩招对野外地质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针对我国高校扩招的.现实情况,分析了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由于院校及人员数量增多所带来的学习条件差、实习路线拥挤、师生比例低等问题;初步探讨了改善野外教学质量的措施,提出了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加强教师、师生交流等方法,为优化野外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作 者:刘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3)分类号:GB4关键词:秦皇岛 野外地质实习教学质量 高校扩招

上一篇:优秀演讲稿开场白技巧与优秀演讲艺术分享学习下一篇:安全主题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