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文化旅游论文

2022-04-18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商已经普及到农村。乡村电商的迅猛发展既对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有利影响,也会带来一些弊端。乡村电商包括各种电子商务传播手段,一些新兴的电商传播手段改变了人们的出游方式。乡村旅游业也正在逐步适应乡村电商的发展来应对各种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旅游业文化旅游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旅游业文化旅游论文 篇1:

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因素识别

摘要:为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打造专业型人才队伍以保障文化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文章首先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教育层面和个人层面四个视角对可能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进行辨识,然后基于ANP(网络分析法)构建了能够从具有复杂关联且存在诸多差异的影响因素中识别出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的方法。旨在文章所提出的影响因素辨识理论与关键因素识别方法能够为指导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一、引言

文化旅游是通过鉴赏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从而满足精神和文化需要的一种活动,其动机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精神和文化上的需求,同时能够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文化旅游者与传统旅游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追逐旅游的动机不同,文化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对异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的体验。文化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交叉与结合,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各自完整且相互独立的发展模式。在体验文化旅游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旅游者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与其实际工作中的明显差距。由此可见,对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不但对从业人员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对文化旅游企业及行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二、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影响因素(辨识)体系构建

基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并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特征,全面分析并构建了研究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较为完善的影响因素体系。本文通过对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分析,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并结合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政府因素、企业因素、教育因素、个人因素四方面考虑,构建出影响因素体系。如表1所示。

(一)政府因素

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政策还不够完善,政府在促进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成效的政策法规(如:文化旅游业人才定位政策、财政政策、福利待遇社保等照顾政策、法律保障等)可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宏观管理程度,正确引导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发展方向,最大程度上为文化旅游业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以正向促进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是保障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利措施,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有利于监管力度的重要性。

(二)企业因素

旅游企业作为文化旅游人才这一特殊群体不断成长的载体,依靠市场调节企业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的程度不高,而合理的人才流动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新陈代谢,同时高层次、专业型文化旅游等人才的引进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从人才需求角度来看,文化旅游企业作为一个服务性企业,其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特点,要求企业在人才使用、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职业规划对文化旅游人才的管理进行规范,以解决文化旅游人才在为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对企业晋升制度的不满、对自身职业发展空间不明等,从而保证文化旅游人才的利益,提升人才对企业的满意度,促进文化旅游人才的建设。旅游企业形态和运行的多元化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从不同层面满足文化旅游人才的需要。

(三)教育因素

由于文化旅游者参与旅游目的的不同而导致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更强,这就要求对文化旅游人才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在培养专业型、高层次等文化旅游人才中担负重任。以教育基础设施为载体的高职及本科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活动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效率和速度;多元化的师资结构、完备的人才培养方式关乎着整个文化旅游人才的质量要求、能力要求和数量要求。通过政府、学校等多重途径加大对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开发其潜能,获取符合文化旅游发展的专门人才,这对于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缺乏人才的云南省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四)个人因素

作为文化旅游的消费者,由于其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差别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的不同,会潜移默化影响着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消费行为。文化旅游人才专业素养、道德素质以及文化旅游消费者在参与旅游过程中的行为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进而,如果文化旅游消费者在体验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表现较高的文化素质,则会增强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在建设文化旅游人才队伍过程中的自觉性,刺激文化旅游人才在培训、从业等过程不断发展中,从而适应内外部环境的不同对人才培养造成的影响,为文化旅游人才的建设提供的发展空间。

三、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一)ANP因素识别方法(方法简介)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是萨蒂(Saaty)教授于1996年提出来的一种综合多目标的决策方法。网络分析法在运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各元素内部反馈、支配和从属等不独立关系。在调研中发现,尽管网络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广泛,但是应用于文化旅游业的文献却很少。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策略涉及政府、企业、教育、经济、个人等因素,尝试运用ANP对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策略进行优选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二)关键因素识别与分析思路

1. 构造判断矩阵

首先确定目标、准则。通过对决策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辨识,界定决策目标、决策准则,和子目标。

其次构建ANP网络层次。根据上一步确定的目标、准则,确定准则层之间及准则内部的影响关系,并将其转化为网络结构。设ANP结构的控制层中有元素Q1,Q2,…,QN,控制层下,网络层有元素组C1,C2,…CN,其中Ci中有元素ki1,ki2,…kmi,…(i=1,2,…N),以控制層元素Qs(s=1,…N)为准则,以Cj中元素kj1(l=1,2,…,nj)为次准则,元素组Cj中元素按其对kj1的影响力大小进行间接优势度比较,即构造判断矩阵:

這里Wij的列向量就是中Ci中有元素ki1,ki2,…,kini,…(i=1,2,…N)对Cj中元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向量。若Cj中元素不受Ci中元素的影响,则Wij=0。

2. 构造超矩阵

将所有网络层元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向量矩阵组合,可构建在QN准则下的超矩阵,记为W:

W=w11 w12 … w1Nw21 w22 … w2NwN1 wN1 … wNN

3. 构造加权超矩阵

这样的超矩阵共有n个,它们都是非负矩阵,超矩阵的子块wij是列归一化的,但W却不是归一化矩阵。因此以QN为准则,在QN下各元素集对准则Cj(j=1,2,…,N)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

如果一个元素集与Cj无关,则其对应的排序向量分量为零,由此可以得到相应的加权矩阵:

B=b11 b12 … b1Nb21 b21 … b2NbN1 bN1 … bNN

4. 极限相对排序,获得最终排序结果

对超矩阵W的元素加权,得W=(Wij),其中

Wij=bijWtj(i=1,2,…,N;j=1,2,…,N)

则W为加权超矩阵,其列之和为1,也称为列随机矩阵。

极限相对排序是对超矩阵的极限运算,综合集成了元素组之间,元素组内部元素之间存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作用,可通过W∞=■计算得出。当计算到一定幂次s时,W∞的每一列趋于相同,此时可近似认为W∞的第j列元素在控制层准则下网络层各元素相对于元素j的极限相对排序。

(三)关键因素识别与分析

1. 确定模糊矩阵

为了全面系统的识别出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本评价体系选取云南各旅行社、省内旅游者、省外旅游者等各领域30人,将表4中的第二层元素提炼出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各领域进行单因素评价,通过对调查文件进行回收、整理、统计可以得到如表4所示的结果。

2. 确定各要素权重

以元素组C1中的元素c11的影响程度为次准则,元素集C中的元素c11,c12,c12,按照其对c11的影响大小进行间接优势度比较,并应用三角模糊数构造互补判断矩阵,引入风险评价小组对指标的评价,最后利用FANP计算出权重向量W。

(四)进行灵敏度分析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可以发现其最大数值对应的等级即为个人因素。因此个人因素对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较大,其对应权重为0.2963。此外,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受教育影响也较大,通过权重计算得出的结论与专家们的主观上相一致。同时,政府因素和企业因素也是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

(五)评价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个人因素和教育因素占据较大权重,对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更为关键。具体落实到各二级要素层,由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对于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影响因素来说,其中从业者素质、旅游者行为及师资结构又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事实上,以上方面均是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从我国政策引导方向与社会对文化旅游人才需求导向出发,参与到旅游过程中主体、课题的行为逐步成为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在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和政府、企业、旅游者之间搭建起和谐的共赢关系,促进异质性和互补性资源的共享与转移,保证正确对待文化旅游业人才在道德素质、专业素养等问题,本文对影响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可能存在的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应用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侯兵,黄震方,陈肖静,范楚晗.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空间认知分异——以南京都市圈为例[J].旅游学刊,2013(02).

[2]张建宏.基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旅游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15(07).

[3]杨伯儒.新生代知识型员工个人职业价值的界定和辨识[J].价值工程,2017(08).

[4]张玉蓉,张玉玲.创意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发展路径研究——以重庆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2(09).

[5]钱兴成.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

[6]Bob Mckercher. The Future of Tou

rism Education: An Australian Scenariol[J].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2002(02).

作者:杨伯儒

旅游业文化旅游论文 篇2:

乡村电商对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商已经普及到农村。乡村电商的迅猛发展既对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有利影响,也会带来一些弊端。乡村电商包括各种电子商务传播手段,一些新兴的电商传播手段改变了人们的出游方式。乡村旅游业也正在逐步适应乡村电商的发展来应对各种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本文分析乡村电商的概念、乡村电商在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乡村电商的发展,对我国旅游业带来的优势和劣势。现代互联网的发展为乡村电商的普及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电商的应用成为各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各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相当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与其他旅游强国相比,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问题,这也限制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目前,将乡村电商应用到旅游业发展中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乡村电商的概念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我国的乡村电商有了质的飞跃。可以利用多种工具作为互联网的载体。智智能电脑,智能手机等都是可以利用传播各种有效信息。人们对于乡村建设的发展是逐步接受的态度,已经实现了全民普及性,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系。乡村电商的发展可以对乡村旅游业进行免费的宣传,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可以大力减少成本的投入。电商其实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在乡村电商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缺陷。由于乡村电商传播广泛,受众用户众多,导致乡村电商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多,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不高。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去监管乡村电商平台的规范使用和传播有用的信息。
乡村电商融合文化旅游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协同合作原则

旅游业作为一种服务业,设计多种产业和主体之间的合作,因此旅游业在应用电子商务时就必须注重各产业和主体之间的协同,这样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首先是要注重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政府的法规政策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更能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指导;其次是要注重各旅游企业之前的合作,电子商务应用是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目的,因此要实现各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循序渐进原则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电商起步较晚,其应用体系相对不够成熟,因此乡村文化旅游业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边应用边实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序,为此,可以作如下努力:首先是建立基础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并根据旅游业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二是建立乡村旅游业电商网站,及时获得外界的消息,及时与外界沟通,根据外部情况及时调整经营模式。

品牌营销原则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吸引消费者,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旅游业在应用电子商务时也必须注重旅游品牌的营销,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在树立旅游业品牌时要处理好如下问题:拓展旅游业增值服务范围,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个性服务,在公共社交网络进行品牌营销。电子商务只有处理好如上问题,才能实现旅游业品牌的塑造。
乡村电商对提升文化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

促进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

随着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旅游业需要吸纳大量的信息技术,这些信息技术的吸纳能够帮助旅游企业了解市场需求,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改变经营方式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联络方式,电子商务的运用,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输,加强了旅游企业与外界的沟通,外部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访问旅游企业,实现了双向沟通,这就为旅游企业的跨区域运转提供了可能;其次是提供全面旅游者信息,电子商务系统是一种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旅游者信息的只能提取和存入,并根据旅游者访问记录及时整理旅游者信息,充分挖掘旅游者的潜在价值,充分实现了对旅游信息的开发,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根本上促进了旅游的发展。

促进服务方式的变革

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国内旅游需求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效果愈加明显,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满足国内旅游需求,这就需要实现对服务方式的变革。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完全实现了服务方式的变革:首先,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旅游者的咨询分析旅游者的潜在需求,向旅游者提供全面的旅游信息和专业的旅游建议,向旅游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行旅游资源的远程销售;其次,旅游企业将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录入电子商务系统,在实地向旅游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最后,服务完成后要及时对旅游者进行反馈,并为一下次的服务做好准备。

促进旅游市场结构变革

传统的旅游市场结构是由供应商、中间商和旅游者三个层次构成,但是电子商务的运用实现了旅游供应商和旅游者之间的沟通,严重威胁着旅游供应商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具体的变革方式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实现了旅游供应商的旅游信息直销,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了旅游供应商和旅游者之间的直接沟通,供应商可以实时向旅游者展示旅游信息,进行直接的产品销售;其次是促生了新型旅游中间商,他们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旅游者提供最新的旅游信息,支持费用的在线支付,具有强大的采供能力,具有明显的低成本运营优势。可以说,在今后的旅游市场中,传统供应商业务转型和新型供应商业务发展将是旅游业市场发展的趋势。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不断传播,这也就产生了有些过时性的信息。为了不断的使旅游业能够持续发展,未来乡村电商发展要和乡村文化旅游业不断深度融合发展,进行改革创新。族中国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走出家門,去感受和欣赏乡村的风光,打造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业。
乡村电商和乡村文化旅游业的融合与协同

应用因素不健全

现今,我国乡村电商的发展还不完善,处在初级阶段。最为显著的影响表现在生环境还不完善。使用互联网的大多是青少年,缺乏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群体,导致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中缺乏有效客户,不能直接带动乡村旅游业经济的发展。

体制机制不健全

国家虽然有制定相关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条例,并未对乡村电商中买卖交易纠纷的解决措施作出明显的界定,法治机制的不健全让许多人钻了空子,利用法律的漏洞来获取利益。乡村电商平台中的各种违规操作依然存在。

存在安全问题

利用乡村电商平台在网络上进行支付,会存在在支付安全问题,让不少人一不小心可能上当受骗。因此,用户不敢随意在网络上进行支付。乡村的发展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并未带来有效客户,提高乡村旅游业的竞争力。

乡村电商发展相对迟缓

乡村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乡村电商发展较为缓慢。虽然乡村电商的技术发展已经日新月异,但是一些乡村旅游企业对乡村电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严重阻碍乡村电商的发展。
结 语

乡村电商在乡村文化旅游业中的应用,为我国旅游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平台。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须加大电子商务的利用范围,但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旅游业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特点,综合考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旅游业竞争力的全面提高,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乡村电商的发展要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采取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模式,电商发展要深入线下收集信息,进行实地考察与探访。同时线下乡村文化旅游工作者要及时发布旅游业有关信息或者是举办有关文化旅游业的活动,吸引更多游客的注意力。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0年度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立项项目——《“探秘丝路”乡村旅游电商平台》(项目编号:2020-121)的研究成果。]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英,魏浩.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产品电商发展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

[2] 刘静娴,沈文星.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及模式改进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6(7).

[3] 黄刚.3000 家农产品电商几乎无盈利问题在哪

[4] 杜萍.基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16(21).

[5] 张爱云,徐慧茗.绿色科技视角下有机农产品电商平台运营策略研究[J].价格月刊,2015(7).

[6] 陈宏刚.“互联网+”背景下生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02).

[7] 鲁钊阳,廖杉杉. 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区域创业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05):67-78.

[8] 曾亿武,万粒,郭红东.农业电子商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村观察,2016(03):82.

[9] 谭本艳,文雅. 中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世界农业,2016(03):181-184.

[10] 郭鴻鹏,于延良,赵杨.电商平台农产品经营主体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基于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数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42.

作者:李颖

旅游业文化旅游论文 篇3: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摘 要:“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促进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文化旅游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是城市转型的有效路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要在利用我国基础优势条件的基础上,克服制约因素,使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整体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文化旅游;优势;制约因素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掀起了新一轮文化热,此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就如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强调“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做好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工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一、我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发展文化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从目前来看,我国发展这个产业存在有利的方面,也有一些制约因素,只有正视正反两方面,才能更好的发展文化旅游业。

(一)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1.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为中华文化铺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特殊的发展历史进程,留存的是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以及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尤其是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宗教资源等方面,以我国拥有的世界级文化遗产为例,截止到2010年8月,我国共有25项文化遗产、4项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以及2项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是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最明显的比较优势。我国堪称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特色显著,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资源和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2.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后备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从1978年到2008年,实现了年均9.8%的经济增长速度,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为文化旅游提供资金保障。文化旅游业是一个高投资、高产出、高创汇、高效益的产业,尤其在产业发展初期,在资源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需要先行资本投入。还有一些依靠文化创意而没有文化底蕴的项目发展文化旅游,这更需要有资金支持,有经济支撑。另一方面,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得文化旅游市场潜力无限。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成果不断惠及到国民,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追求精神享受。“十一五”末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为21.5亿人次,比“十五”末增加近10亿人次。按照旅游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随之兴起;达到2000美元时,度假旅游就开始繁荣;达到3000美元时,出境旅游开始持续增长。依此标准,我国国民的文化旅游消费在“十二五”时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给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3.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促进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技进步的成果推陈出新,在文化资源上有所显现。一方面,产业发展在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科技的支撑与引擎,利用新兴技术为文化创造出新业态,如网络服务、动漫制作等,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拓展广阔的新兴领域;另一方面,科技引发创意,一些地区由于文化旅游资源匮乏依靠科技进行产品创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因此,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注重发挥高科技的引擎作用。

4.新一轮的文化热为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展。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中,强调“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2012年5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打破文化产业门类的边界,促进不同文化行业之间的融合,整合各种资源,延伸文化产业链。”党中央对文化的重视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法制、舆论、人文环境,为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制约因素

1.文化旅游资源缺乏高起点的设计与利用

一方面,文化与旅游未能深度融合。我国的大部分省、市发展文化旅游业处于初步的、不自觉的状态,开发停留在浅层次上,未对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和研究,仅仅局限于推出几条旅游线路,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把相关的旅游景点进行机械地整合,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形成一条线路,其实这样远远不够,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感染力,旅游产品的回头率低。

另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链急需形成或延长。由于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差异不同,产业链条形成及发展程度亦不同。有的地区各个景点比较分散,又没有一个好的文化旅游项目把这些分散的景点整合起来,所以不能形成整体的文化旅游效应;有的地区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但是还需进一步整合、拓展;还有的地区,文化旅游配套措施不完善,如饭店、旅店、文化旅游用品商店、停车场等,都远不能适应大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2.文化旅游资源缺乏合理规划与开发

目前,全国很多地区在开发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时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简单地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来开发,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文化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文化的、精神的、科研的价值已大大超过其经济价值,但有些地区片面地强调经济效益,对文化资源保护管理不当,造成了文化资源的破坏和永远的消失,因此,各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往往带上了“忧虑”的字样。一方面是文化旅游资源的胡乱开发。各类名人的故里争夺事件层出不穷,不仅刘备、曹操、曹雪芹、李白等这些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人物,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牛郎织女”和神话小说中的“孙悟空”、“哪吒”等也都有了“故里”,更有甚者,被中国传统文化所不容的西门庆,也被两省三地争得不亦乐乎。开发资源没有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是文化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这些资源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而且这种破坏和保护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原状或者永远不能恢复。

3.文化旅游业缺乏专业性人才

一个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和效益如何,与产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文化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新兴的产业需要新型的专业人才,新型人才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新型的知识结构。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现实发展不同步,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少,学历相对比较低,缺乏经营、管理类的人才,尤其是既懂文化旅游、又擅长经营管理的这部分复合型的人才,还有一些艺术门类的领军人才亟待我国进行培育和挖掘。

4.文化旅游业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下发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展,但对于相关的法律制度没有严格的界定和规范,尤其是如何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地区性的政府保护问题等还处于法律法规尚缺的状态。

二、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1.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政府在制定政策或者招商引资时,对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要有政策导向,制定相应的激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开放性政策,才能加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开放度和发展的自由度,包括给予文化旅游产业的税收减免,扩大开放文化旅游市场等。

2.创造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旅游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政府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给予优惠政策,鼓励集体、外资和个体私营经济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文化旅游企业中来,推进大型文化旅游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规范的法制体系与法律环境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应该针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具体包括旅游地的开发商、地区政府、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等,加大对文化旅游企业的监督力度,对外来旅游者制定规范化的法规进行监督。

(二)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

1.实施深度开发策略,挖掘产品文化内涵。随着文化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单一文化内涵的产品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将地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结合起来发展,这样或许更有吸引力。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可以说是国内成功的典型范例,《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印象·丽江》、《印象·普陀》等。其中《印象·刘三姐》2009年对桂林经济贡献率达到2%,这些“印象”系列总体是把高雅的舞台艺术、有形的山水文化和无形的民俗文化完美的进行结合,打造出完美精品系列。各地可将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盘点,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进行联合开发,通过协作,让别处的景点为我所用,也能让本地的景点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景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2.实施优先开发策略,打造区域品牌。集中力量包装旅游精品,形成文化旅游增长极,各地可根据自身的文化品牌,或者是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实施优先开发策略,以品牌资源为基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建设中不仅注重项目的研发,还要注重项目的投入,以及后期的扶持,通过项目,促进文化旅游集聚发展,进而带动区域其他旅游资源的协同发展。

3.实施创新开发策略,增加产品体验值。体验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4个人类经济生活的发展阶段,或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体验就是创造难忘的经验,而体验经济是能够创造出回忆的经济活动,这个也是旅游中应该运用的。一方面,从总体上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管理与服务质量,增进文化资源对游客的体验价值;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新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说增加乡村体验游等,将趣味性、参与性、动感性统一起来。

(三)注重创新,促进文化人才资源开发

首先,加快完善旅游院校教育体系。根据我国目前的文化旅游人才急缺的现状,国民教育系列应该增加设置文化旅游方面的专业,培养所需要的领导、管理、规划等专业人才,尤其是培养具有国际水平和战略意识的市场经营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等实用性的人才。其次,推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让旅游学院的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实地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提高教师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解决文化旅游业人才短缺的现状。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的职位和需求继续深造,或者派送国外及国内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进行培训、学习和交流,不断拓宽知识面,积累经验,培养优秀人才。

(四)合理开发文化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资源的存量和构成决定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且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景观,也是这个地区发挥独特魅力之所在。因此,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1.制定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保护规划。每个城市在现有的合理开发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保护规划,扩大保护的范围。

2.加大保护的力度。很多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无法复制的,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对这些濒危的文化资源政府要出面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部分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时,务必非常小心,保持谨慎的态度。一方面,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中指出“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09年在文化部下发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而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强化社会舆论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对于文化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包括文化观和生态观在内的综合知识体系,这是基本的职业要求;对于旅游者及全体公民,通过社会的舆论力量进行宣传性质的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自觉保护我们的文化旅游资源。

(五)利用文化魅力,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1.实施联合营销,注重区域整合,加强省内、省际旅游联合营销。

2. 强化宣传促销,借助一部电视剧、一首歌、一本书、建立一个网站等等进行城市特色宣传,可以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拍摄成纪录片,让更多外来人了解这座城市。

3.打造节庆活动,如今人们越来越多的注重休闲与娱乐,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业性的大型节事都无一不与旅游、休闲结合起来。多多的打造节庆活动,扩大范围和知名度,聚集人气、商气和文气,营造文化旅游氛围。

作者:高艳华

上一篇:中医的全新诠释论文下一篇:胃癌的中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