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改研究论文

2022-04-20

[摘要]通过对闲暇教育及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梳理,分析了目前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对我国闲暇教育及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鉴于该研究对未来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其理论研究将进一步系统化,实践研究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且逐步呈现出本土化的特征。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学语文课改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语文课改研究论文 篇1:

浅析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摘 要:为了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合理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师扩大教学对象、提高教学质量和变革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种物质载体。教师要把中学语文课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一些误区。

关键词:教育改革;中学语文课;多媒体技术;教学利弊

日益发展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方式和模式的变革奠定了崭新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宽广的活动空间。如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扩大教学对象、提高教学质量和变革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我也在自己的中学语文课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索,把多媒体技术渗透到中学语文课教学中去。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

体会。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

课本上的图片是静止的,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

丰富的图片资源运用多种动画制成幻灯片,就能刺激学生感官,激

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道德价值观点,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2.多媒体教学可以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探究和合作能力

新课标下,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促进师生间互动交流。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可以对多媒体的展示材料加以讲解和点评,同时针对课堂中的某一兴趣话题,师生间可以共同探讨。这样轻松的课堂氛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情感和心灵交流。同时学生分组讨论,也培养了他们互助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附上形象逼真的图片,配备富有情感的声音,并适时地讲解,从而利用视听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能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让学生由“感性知之”走向“德性知之”

学生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和思考,总结出正确的道德观念,从学生的内心引发其道德动机,使其自觉遵守和履行道德准则,从而内化为行为习惯。

5.多媒体教学能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时,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关于二战中纳粹杀人的照片以及许多的孩子被关在监狱中,在铁丝网的里面,脸上充满了恐惧和茫然,看着就让人无比心痛,并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那一刻我看到有的学生眼睛里有了晶莹的泪光,他们被这个感人的画面震撼了。我用这种生动直观的形式引入这节课,从而为这节课定下了一个基调。这样的教学情景简单明了,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采用形象逼真、感染力强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实效性原则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及应用需注重实效,尽力避免“形式主义”,避免使多媒体技术成为“花架子”,把使用多媒体当成课堂教学“作秀”的工具,表面上精彩眩目,却没有实际效果。所以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着力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同时还应努力地培养学生自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材料目标和内容应尽量做到准确到位,同时课件幻灯片的制作应精益求精,以

求达到最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课件的展示过程中,教师应熟悉多媒体的具体操作,准确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环节。同时教师应细心地观察学生的状态和反应,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教师要有序地控制好教学活动,灵活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好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2.适度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兴趣对保持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虽能引发及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过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反而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由于多媒体长时间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容易降低学生的大脑皮层兴奋度,甚至转变为抑制状态,因此易造成学生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适度并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和其他的教学形式更替使用,保证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甚至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颠倒了教师和多媒体的位置。

3.师生间互动原则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情感与智慧相互交融的互动过程。当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避免因过度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以积极的思维、饱满的情感、巧妙的组织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通过启发和诱导学生,让学生踊跃参与、主动探索、思维敏捷、积极实践、积极互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

作用。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之间要多进行学习交流

因为多媒体的应用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尽管大部分教师都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可是要想熟练使用多媒体,还要虚心学习,多动手,多动腦,多请教。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使用能力和水平,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2.多媒体的使用不能代替板书

从最近几年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看,大多数教师有个误区,就是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堂知识的梳理,甚至作业练习统统放进多媒体中演示、操作,从而代替了板书。毕竟在使用这些现代教学手段时,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且有时演示操作中停顿间隔的时间很短,学生还没来得及记录、思考就更换了画面,这样就只能让学生跟着课件的速度转,很难消化理解。所以,在多媒体的使用中也要注意板书的设计和书写,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取代板书。

总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基于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发展,要做好优化组合及重新调整。然而,想要将多媒体技术恰当地运用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非易事,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勇于探究、

善于发现、精心设计、敢于创新、巧妙运用,使多媒体技术成为中学语文课教学的助推器,使中学语文课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这个平台下如虎添翼,以达到最佳效果,使我们的中学语文课趣味盎然,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让我们的老师教并快乐着。

参考文献:

刘雪.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科技信息,2011(24).

编辑 赵飞飞

作者:贾晓东 刘德林

中学语文课改研究论文 篇2:

闲暇教育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研究与展望

[摘要]通过对闲暇教育及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梳理,分析了目前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对我国闲暇教育及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鉴于该研究对未来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其理论研究将进一步系统化,实践研究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且逐步呈现出本土化的特征。

[关键词]闲暇教育;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得益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较早地进入了闲暇生活时代,闲暇教育的相关研究开展得较早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国内闲暇教育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中学阶段是闲暇教育开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是闲暇教育的优势学科,对我国中学语文闲暇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语文学科在闲暇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闲暇教育研究进展

1.国外闲暇教育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

国外闲暇教育起步于19世纪中后期,从时间上划分,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早期和20世纪中后期及以后时期。

(1)19世纪中后期

国外闲暇教育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我们一切行动的第一原则是为了求得闲暇。工作与闲暇都是需要的,但闲暇优于工作,并且它就是工作的目的”。由于闲暇教育的相关问题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因此,闲暇教育的相关问题被引起普遍关注则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即19世纪中后期。1861年,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教育应该为人们的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在未来,随着闲暇时间大幅增加,闲暇教育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此时,闲暇教育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2)20世纪早期

自19世纪斯宾塞明确提出闲暇教育以来,闲暇教育研究就逐渐成为了热点。尤以美国最具代表性。1918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中等教育改造委员会把闲暇教育作为教育目标提出,并纳入课程。紧接着,在1924年、1933年和1937年,美国一些组织和团体在中学教育目标中均不同程度地强调了闲暇教育,对闲暇教育的内涵、外延、作用、实施策略、支撑条件等进行了探讨。此时,美国兴起了对闲暇教育进行研究的第一次高潮。

(3)20世纪中后期及以后

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对精神生活也有更高的期望,闲暇教育也更加得到重视。1964年,理查德·克劳斯在《娱乐与学校》一书中阐述了闲暇教育的具体目标,涉及闲暇观念、闲暇知识、闲暇技能、闲暇行为、闲暇教育的途径。1979年,琼·曼蒂和L奥杜姆合著的《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学校和社会娱乐机构如何实施闲暇教育进行了系统分析。至此,形成了闲暇教育的两个主要流派:以理查德·克劳斯为代表的娱乐科目派。重点研究实施闲暇教育的途径和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娱乐技能;以琼·曼蒂为主要代表的闲暇教育过程派,重点强调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掌握闲暇的知识和技能。1974年,美国成立了闲暇教育委员会,该组织1984年在巴黎召开的有关闲暇教育研究的世界性大会,标志着闲暇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的新课题。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强调完整教育应包括工作教育和闲暇教育,两者不可偏废。

2.国内闲暇教育研究进展

在我国,有关闲暇教育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我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学记》中记载:“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指出了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关系。但对闲暇教育进行专题研究,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目前已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1)翻译国外相关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也随之增多,闲暇教育问题也就逐步引起了关注。这个阶段对闲暇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国外有关闲暇教育研究的成果,如叶系等人翻译了由琼曼蒂等所著的《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该书在1989年出版,对我国闲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闲暇教育的功能及目标研究

相关研究指出闲暇教育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体功能,有利于弘扬人的天性,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社会功能,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三是教育整合功能。闲暇教育有利于促进各种教育功能的合理整合。

多数学者认为闲暇教育的目标是阶段性的。如在闲暇教育起始阶段,主要是引导受教育者开展闲暇活动,普及闲暇生活知识,认识闲暇的人文价值;其后。培养闲暇素养,最终造就占有闲暇时间的主体。

(3)闲暇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部分学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对当前闲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也有一部分学者从理论层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闲暇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闲暇价值观存在误区,闲暇知识、闲暇技能缺乏,闲暇生活质量差。是闲暇教育的开展缺乏资金、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支持。三是闲暇时间的分配欠妥,阻碍闲暇教育的发展。

(4)闲暇教育的内容与实施策略研究

闲暇教育的内容大致可包括:正确的闲暇价值观的培养,闲暇知识和活动的教育,闲暇技能的培养。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可包括: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闲暇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开展学生喜爱的五型活动:新颖型、竞赛型、联谊型、参与型和社会型。关于闲暇教育的实施策略,多数学者认为应开设专门的闲暇教育课程,在现有课程中渗透闲暇教育,也有学者认为应从校内和校外两个角度,以校内渗透为主要方式进行闲暇教育。

二、我国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研究进展

查阅中国期刊网近30年研究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的相关论文,仅有13篇。研究的内容侧重闲暇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关系以及对语文课程中实施闲暇教育的建议。

1.闲暇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关系

相关研究认为语文学科与闲暇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语文学科不仅最有利于开展闲暇教育,而且也最需要开展闲暇教育,㈣并指出语文教学是开展闲暇教育的主要渠道。

2.语文课程中闲暇教育的实施策略

主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在渗透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指出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和娱乐结合起来,和休闲结合起来。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当下的闲暇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闲暇生活的引路人。㈣闲暇教育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保证,闲暇教育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保证,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认为职教语文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应充分认识闲暇的信息资源以及能够获得这些资源的方式,并去开发闲暇

教育资源,诸如来自校园文化的、来自地域文化的、来自学生自身的、来自家庭空间的等闲暇教育资源,使职教语文课堂教学空间真正得以拓展。认为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闲暇教育意识,可以使学生能够学会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来关注、感受及享受当下的生活,成为一个感性的、丰富的。自为的人。

三、我国闲暇教育及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研究展望

1.我国闲暇教育及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研究评析

闲暇教育及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普遍关注,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是相关研究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研究。多数研究者对闲暇教育的内涵、功能以及语文教学与闲暇教育的互助关系关注较多,认为通过闲暇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闲暇生活质量,也有利于语文教学改革观念的深化。对于闲暇教育的实施策略、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及评价机制、师生角色、语文学科渗透闲暇教育的方法等实践研究较少。二是在学校开展闲暇教育的学科研究缺乏,这一问题表现在具有闲暇教育优势的语文学科上尤为突出。三是有关研究的本土化特色不够明显。虽然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做了一些研究,但如何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本土文化、教育及闲暇生活的特点等探讨闲暇教育的实施策略的研究较少。

2.我国闲暇教育及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研究展望

(1)研究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明显提高,属于个人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但有关闲暇教育及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闲暇知识和技能等的需要,因而闲暇教育将越来越重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随着休闲时代特征的明显化,有关闲暇教育的相关研究将会成为社会科学领域内研究的一个重点。

(2)实践研究将逐步深入

现阶段,我国对闲暇教育及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理论建构领域: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因此,这个领域的实践研究将会得到重视。理论研究成果可指导闲暇教育及中学语文闲暇教育的实践研究,同时,实践研究也将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3)逐步呈现出学科特征

闲暇教育的实施需要合适的载体。以语文学科闲暇教育研究为例,其相关研究文献仅有十多篇,不成体系,从学科角度对闲暇教育进行研究还有待深入。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倡将课堂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学习相结合,强调语文学习生活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通过个人的观察、思考、体验,提高个人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语文课文中所选取的游记散文、山水田园诗无不蕴含着丰富的闲暇思想,具备开展闲暇教育的有利条件。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对闲暇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既符合闲暇教育的需要,也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

(4)研究体系本土化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观念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对闲暇价值观的思考,也影响着人们对闲暇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着闲暇教育的开展。闲暇教育的研究体系只有根据我国的国情、民族特色、区域特点做出相应调整,才能符合我国的实际需要,使其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8.

[2][英]斯宾塞,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79:419.

[3]林本冲外学者及团体对中学教育目标之研究[C],瞿葆奎,教育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57-678.

[4]斯特罗姆阗暇社会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4.

[5]盂完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8.

作者:唐姣艳

中学语文课改研究论文 篇3:

新课标形势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 要】新课改形势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语文课改步履蹒跚。农村语文课改之路在何方?转变陈腐的思想观念,沿袭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不断更新知识,同行之间经常交流合作,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才能开创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春天。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改革 沿袭 探索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其说是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不如说这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实行大转变。这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极大挑战,而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这种挑战更艰巨。在新课改形势下,农村语文教学出现了两种极端,部分老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我行我素;部分年轻教师极力模仿发达地区,纷纷推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式教学。这使得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不能够真正实现新课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教学现状混乱。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何在?这是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急切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只有转变陈腐的思想观念,沿袭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不断更新知识,同行之间经常相互交流合作,才能迎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春天。

一、在改革中沿袭

(一)转变陈腐的思想观念

语文课程新课标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促进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农村中学教师,由于长期以来缺少一种终身学习与进修的机制,信息比较闭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要让他们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就不能一蹴而就。

随着社会节奏的快速发展,农村语文教师要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发展的培养,就应当着眼于引导、激发和珍视学生的自主品味、揣摩、理解与运用,应当着眼于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激活、诱导与提高,使之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应着眼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培养与潜移默化,使之具有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知识权威的腐旧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注入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今年是广西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新课改该如何实行,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仍把握不准。一部分年轻教师盲目效仿新课改的演示课、观摩课,结果课堂教学成了“放羊式”教学。演示课、观摩课是教师和学生长期探索、实践的成果,这样的课不是每一位教师可以通过一两节观摩课得来的,更不能不顾自己学生的实际,一味地去“东施效颦”。如果教师对课堂组织方式的多样化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和了解,以及在不同的组织方式的具体“操作技术”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那么,他的模仿是失败的。语文课堂讲求真实、朴实、扎实。教师应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采用多样灵活,并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法并非一无可取,有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是值得倡导的。比如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法,学生通过听来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但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学生要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同样要调动他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因而听讲是听者与所讲的内容及讲者的对话,是听者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把握所讲的内容和讲者的意义和意图,是对讲者所讲的内容进行加工、理解、提炼、质疑和批判的过程。毕竟,那些演示课、观摩课中的教学方法,不能成为我们,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常态化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精讲这一教学方法还是要沿用的。正如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所说:“精彩的讲解给学生的收益永远大于拙劣的讨论。”

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是正确的、合理的、与时俱进的,但我们不应从零开始强求创新,而应该借鉴传统中的精华开拓创新。

二、在改革中探索

(一)合理利用自身有限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农村中学资金不足,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有限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早餐时间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精美散文、诗词的朗读;晚餐时间可在食堂餐厅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让学生在听看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练笔、兴趣小组活动和其他如演讲、辩论等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沟通语文课堂教学同语文课外活动的联系,从而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

(二)充分利用自身有利资源开放教学空间

在经济、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语文教学资源匮乏。有的学校图书室藏书数量较少,不能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需求;有的学校每一个教室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投影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了。面对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广大农村中学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开掘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扬长避短,将大量闲置的乡土资源及时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丰富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努力将语文教学课本,面向大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家庭。

三、在改革中提高

(一)不断学习更新,提高知识素养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目前,农村中学部分教师学历较低,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要弥补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上的不足,就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丰富自己。

1.多渠道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理论知识。

教师不仅要研读教育理论论著、文艺评论期刊,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平时可以自己购买一些书或向校图书室、县图书馆借阅,或通过网络阅读,了解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夯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基础,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多方式听取优质课,增进教学技能。

我们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也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有条件的要参加省市举办的优质课观摩,虚心向同行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

3.多阶段参加培训,加强基本功训练。

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分层次地参加县市省级的教师进修学校或培训中心组织的短期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

(二)不断交流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教学是集体学习的过程,它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体现在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探讨。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使教师们达成教学的共识,有了教学的共同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综合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意见,制定符合本班特点与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案。加强教师教育教学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为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研究的平台,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三分之二,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的确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它比任何时候,任何区域的教学更需要改革。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应从过去的老经验,老观念,老学法,老教法中挣脱出来,积极汲取一些好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更新知识,交流合作,开辟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谈农村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缺失及其对策. 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2]许书明.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巧借优秀资源. 打造书香课堂. 电教世界,2007(04).

作者:梁春维

上一篇:高职美术素描教学论文下一篇:新法案下石油工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