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进中学历史课改课堂

2023-01-3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 提倡“终生教育”,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 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

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对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该让书面阅读走进课改课堂,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促进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自信心的养成。同时也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历史教科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学生往往喜欢读, 但却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 全面阅读而无重点, 头绪杂乱。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循序渐进, 使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 最后上升为乐读。

1 加强导读, 培养课前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作导读示范, 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实践, 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开学之初, 教师就应向学生明确阅读课文的必要性, 指引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按课文目录、专题导言、学习建议、课前提示、正文这种顺序进行阅读。如学习必修课程《历史I》时候, 不妨让学生翻到目录, 引导学生阅读, 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地看到《历史Ⅰ》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有9个专题, 前五个学习专题所包含的内容, 基本上与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相一致, 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种不同社会形态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和特征, 这五个学习专题从政治制度、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中国政治建设曲折发展、祖国统一、对外关系等不同的历史侧面, 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后四个专题主要反映的是世界历史的内容, 时间从古代希腊罗马直到20世纪末。九个学习专题共同构成了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中外政治生活发展史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阅读学生就很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专题的基本思路,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当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 教师要对重点难点提出明确的问题与要求, 将正确的思路指点给学生, 以便他们能开动脑筋地去预习。首先要求学生用笔在书本上作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教育家徐特立的名言。动笔墨就是在读课本时, 用笔在课本上作记号和写批注, 这是一个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 可使学生阅读时思想集中, 提高效率, 加深印象, 突出重点。其次能理清头绪, 使之条理化, 写出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思想集中, 提高效率, 加深印象, 方便记忆,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 突出要点, 把书由“厚”读“薄”, 也有利于以后的复习。翻开课本, 重点难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加工等立刻展示在面前, 从而引起对旧知识的回忆, 增强了复习效果。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 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在学生阅读之前, 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 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节的教学中, 不妨先抛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说:“雅典不愧为全希腊的学校, 因为它地灵、人杰。”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这种设疑无疑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 使学生的求知欲徒然而生,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而易举地被调动起来, 为教师讲授新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同时这个问题也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集中在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上。当然, 笔者还注意到问题的表述, 如果问题改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和历程是什么”?就显得呆板、直白、勃然无味, 引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而笔者如此表述, 蕴含着引人入胜的魅力, 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仔细地去阅读课文并深入思考。

又如在讲述《罗斯福新政》一节时不妨抛出虚拟一刻, 大胆设想。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这些原因, 假设你是这个国家的首脑, 面临这种状况, 你又如何来解决呢?问题一出, 学生各抒己见, 这样课堂气氛就很快活跃起来。当然此时学生大多停留在改革或对外战争的选择上, 具体措施讲不出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边阅读课本边思考罗斯福为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开了哪些“药方”?是否和你不谋而合?他的“试验”是指什么?新政的实质是什么?这样环环相扣的提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容易使学生在释疑过程中获得阅读的高峰体验。

3 利用复习, 提高阅读能力

复习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深化认识, 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比较有效的做法是,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结构表格, 理顺历史知识纵横联系与层次关系。通过动手找出知识联系, 有助于深化理解课文, 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例如学生在阅读完《走向整体的世界》这一专题后, 可在平时的阅读基础上进行如下归纳:新航路的开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 世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的欧洲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机时代, 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亚非拉许多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对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 为了销售产品和抢占原料产地,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便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抢占市场, 至此,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这样学生就在旧知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由点到面, 由此及彼, 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对知识系统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总之, 教师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多花些功夫, 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通过学习自己不断总结, 就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使自己学会自主学习,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以后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摘要: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 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 强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创造性, 阅读是学好历史的前提, 因此让阅读走进历史课改课堂非常重要。这和新课标的目标是相一致。

关键词:阅读,历史课改课堂,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学人.试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

[2]  薛承玉.提升历史阅读能力, 适应历史新课标.

[3]  李志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

[4]  安家中学历史组.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学科阅读式学习方式的探索.

上一篇: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下一篇: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