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并且具有检测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运用圈点批注等方法做好课前预习,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打好基础。

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之我见

摘 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并且具有检测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运用圈点批注等方法做好课前预习,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打好基础。

关键词:制定学习计划; 培养良好习惯; 拓展学习空间

古人语:“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可解决一生之求。”学习也是如此,学习不仅要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如果掌握了学习方法,便会受用终身。因此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教会他们课前怎样预习,上课怎样听讲,怎样拓展学习空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指导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制定好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学习计划,方能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其基本要求有如下几点:

1.正确的学习目的

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实现实习目的服务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内在动力。

2.具体的学习安排

具体的学习安排是学习计划的主体部分,它包括:自学缺漏知识的内容、要求和时间安排;配合新教材的学习,系统自学有关读物的内容、要求和时间安排;不受教师教学进度的限制,课前自学新教材的时间安排,参加语文课外活动及阅读课外书籍的内容、要求和时间安排。学习安排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3.求真的态度

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在制定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就不必急于去自学课外读物,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弄懂内容上。基础好的学生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1.抓住预习重点

语文教材的每篇讲读课文前面,均有“学习重点”和“预习提要”两项内容,自读课文前有“自读提示”,它们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关键,是学生预习课文的“指路明灯”。其次课后练习的“理解”和“分析”部分,往往指出了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也可做为预习的纲要。抓住重点预习,就可以使预习、听课、练习前后一致,构成整体,提高预习效果。

2.反复阅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脉络。

3.运用圈点批注

教师应指导学生圈点的范围和统一圈点的符号,一般说来,所圈点的内容是生字词(待查字典),与学习要求有关的重点词句(待分析),疑难问题(待质疑)等,为了查找方便,教师可在班上讲解圈点符号的用法,使其圈点规范化。

4.查阅工具书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工具书。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圈点后利用工具书,解释圈点的字词(包括注音、释义、辨析等),这样做便于在阅读中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加深印象,为讲读课文扫除障碍。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法,坚持抛弃以“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使学法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1.激活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激励求异思维。要精心设计具有思辨意义,能引导学生深层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活动。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第二段就可设计这样的问题:①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色时按照什么季节的顺序写的?②写夏天的百草园选择了哪几种动物,通过哪几个动词描写动物逼真的形态?③我“拔何首乌藤”和在本段的前后都写到桑椹,表现了儿童的什么性格特点?④本段春夏秋都写到了为什么没有写冬季呢?⑤本段描写百草园的景色是同儿童的感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你能结合课文说明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

2.传承习惯

教师要把学习和使用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传给学生,使他们终身受益。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应从接受新生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系统传授,比如:书写工整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诵读记忆的习惯,笔记摘抄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质疑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等。教师还可言传身教,向学生介绍自己坚持良好学习习惯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其受到鼓舞或效仿。

四、指导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教师要有计划地给他们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并指导他们把阅读中产生的体会、感想、收获写成读书笔记,逐步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现代语文教学严格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揭示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表明了现代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学法的指导实践,还是对教法的选择运用,都应该做到寓学法于教学之中。

作者:郝东启

第二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并且具有检测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运用圈点批注等方法做好课前预习,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打好基础。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和涉猎课外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日复一日,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潜滋暗长,不断提高。

关键词: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习惯;拓展学习空间

古人语:“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可解决一生之求”。学习也是如此,学习不仅要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如果掌握了学习方法,便会受用终生。因此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教会他们课前怎样预习,上课怎样听讲,怎样拓展学习空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指导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制定好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学习计划,方能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其基本要求有如下几点:

1.1 正确的学习目的

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实现实习目的服务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内在动力。

1.2 具体的学习安排

具体的学习安排是学习计划的主体部分,它包括:自学缺漏知识的内容、要求和时间安排;配合新教材的学习,系统自学有关读物的内容、要求和时间安排;不受教师教学进度的限制,课前自学新教材的时间安排,参加语文课外活动及阅读课外书籍的内容、要求和時间安排。学习安排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1.3 求真的态度

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在制定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就不必急于去自学课外读物,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弄懂内容上。基础好的学生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2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2.1 抓住预习重点

语文教材的每篇讲读课文前面,均有“学习重点”和“预习提要”两项内容,自读课文前有“自读提示”,它们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关键,是学生预习课文的“指路明灯”。其次课后练习的“理解”和“分析”部分,往往指出了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也可做为预习的纲要。抓住重点预习,就可以使预习、听课、练习前后一致,构成整体,提高预习效果。

2.2 反复阅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脉络。

2.3 运用圈点批注

教师应指导学生圈点的范围和统一圈点的符号,一般说来,所圈点的内容是生字词(待查字典),与学习要求有关的重点词句(待分析),疑难问题(待质疑)等,为了查找方便,教师可在班上讲解圈点符号的用法,使其圈点规范化。

2.4 查阅工具书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工具书。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圈点后利用工具书,解释圈点的字词(包括注音、释义、辨析等),这样做便于在阅读中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加深印象,为讲读课文扫除障碍。

3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法,坚持抛弃以“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使学法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3.1 激活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激励求异思维。要精心设计具有思辨意义,能引导学生深层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活动。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第二段就可设计这样的问题:①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色时按照什么季节的顺序写的?②写夏天的百草园选择了哪几种动物,通过哪几个动词描写动物逼真的形态?③我“拔何首乌藤”和在本段的前后都写到桑椹,表现了儿童的什么性格特点?④本段春夏秋都写到了为什么没有写冬季呢?⑤本段描写百草园的景色是同儿童的感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你能结合课文说明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

3.2 传承习惯

教师要把学习和使用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传给学生,使他们终生受益。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应从接受新生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系统传授,比如:书写工整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诵读记忆的习惯,笔记摘抄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质疑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等。教师还可言传身教,向学生介绍自己坚持良好学习习惯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其受到鼓舞或效仿。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给予指点和矫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4 指导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教师要有计划的给他们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并指导他们把阅读中产生的体会、感想、收获写成读书笔记,逐步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现代语文教学严格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揭示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表明了现代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学法的指导实践,还是对教法的选择运用,都应该做到寓学法于教学之中。

第三篇: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创新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要求每一位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紧跟时代要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吸取同行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语文;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新思维、新方法进行教学的活动。如何摒弃长久以来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位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中笔者在吸取同行经验的同时,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各位共同探讨这一新课题。

一、 树立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采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师的不断探索可直接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提上了议事日程,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以往的死记硬背、高分低能。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结果;教师的探索,不仅应该深刻理解教材,还要做到因材施教,突出学生创新能力与个性的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很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并乐在其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游戏、表演、演讲等项目,使课堂更加多样化,能有效改变长期以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双边活动生动有趣,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尽早解答他们的疑难,激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是一种感知与认识过程。课文涉及到各种景物、形象、声音等,即使有生动形象的描述,但因其看不见摸不着, 学生不容易领悟和感受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和呈现的意境。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正好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它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及教师对教学内容表述能力的某些不足,使得有些教学内容枯燥难懂,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创设真实的情境,使课文的内容变成可以听得见的声音、见得着的画面,让学生见其形、闻其声,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使用这种现代教学手段,不仅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领悟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五、结束语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学方法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念、学生自身特点及教学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要建立一种“大语文”教育观,让枯燥单一的书本内容传授变成丰富多彩的知识传授,变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上要敢于尝试与探索,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思考,探索性地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钟 维. 小议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成功(教育),2008(12).

[2]葛秋萍.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12).

[3]陈元德. 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5(1).

[4]徐秉政. 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式[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作者:彭格妮

上一篇:工程造价职称论文下一篇:毕业考试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