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2022-04-26

摘要:成人远程网络教学模式因其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而受到成人教育的青睐。然而,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存在着学习资源建构不足、教学主体间交流不足、受教者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学习的过程性监管不到位、缺乏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等问题。提高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质量必须努力构建包括学习共同体、课程资源体系、过程监控体系和成绩评价体系在内的四维体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网络学习人力资源开发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学习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篇1:

浅谈任务驱动情景下的网络学习模式

摘 要: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心理认知特征,所以在进行网络学习时需要有不同的网络学习模式与之相适应。本文正是在分析了不同学习者的心理认知特征的基础上,得出网络学习需要任务驱动的结论,并提出不同学习者应根据自身认知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学习模式。

关键词:网络学习;任务驱动;学习者特征;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

信息社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在校学习以及进修的一个重要渠道,要想在网络学习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那么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就要能够比较系统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认知特征以及学习的类型与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效率、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

一、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分析

(一)小学生心理认知特征分析

小学生是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的,他们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难以恒定和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收新知识、新事物。网络课程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生动感人的情节、活泼有趣的形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在改变小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的同时还激活了他們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它的互动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密切配合,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一些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不可感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网络课程还可以起到补充、增强和扩展学生的学习途径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通过让他们学习电脑和网络知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网络学习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特别是通过小学多媒体网络学习的研究与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手、眼、耳、脑多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打好信息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关研究证明,小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以四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每组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优、良、中、差学生的搭配,每小组再推选一位组织能力强,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长要组织协调好本组的学习,并且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协作等。学生经过不断训练,基本掌握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中学生心理认知特征

好奇是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在网络学习中,好奇心能够驱动学习者带着任务去解决很多学习问题,对网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驱动器!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是好问,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所以获得新知识可以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也可以更多地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在网络学习中自己进行模拟试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网络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发在网络课程的讨论版中。让他们在小组间进行辩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还培养学生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意识。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能玩出水平。所以网络学习中,要带着任务进行有意识个性化的网络学习,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

(三)大学生心理认知特征

据专家估计到2025年,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多的人群。有关人士预见,未来大学课程将全部网络化,网络教育的作用是传统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大学里虽然每个特定的专业都有它自己的特定课程,各个专业的学生特色和学习特点也不一样,但是总体上讲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的。和中学相比,在大学里很少有人监督你,很少有人主动指导你;这里没有人给你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不排红榜……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学业;每个人都该有自己设定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潜能比,也暗暗地与别人比。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查阅大量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可以说,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大学老师主要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导,知识的获取更多的要靠自己去做,学会培养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既所谓的“学会学习”。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大学生更适合个别化自主学习,有人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地方”,网络学习使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加宽广,同学们可尽情在知识的海洋里个性化的畅快遨游。在大学里,有很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不仅学校有学生机房、网络实验室,而且很多同学也都买了个人电脑,有很优越的条件进行网络学习,关键是大学生能不能坚持不懈,这就有必要自我设定任务驱动!

(四)成年人心理认知特征

大學毕业是学习的开始而非学习的结束,网络学习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在网上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学习教材的任何章节,这就为你进行网络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成年人在工作家务之后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我们可把它叫做完整时间,一个小时以下的时间叫做零散时间。不能奢求每天都能利用较多的完整时间学习,但是只要善于利用时间,即使是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效果也是不错的。

在任务驱动的网络学习过程中只要坚持勤于思考,勇于独立解决问题,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并不难。例如,遇到问题不是马上求助于老师,而是先自己反复琢磨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即使不能解决,也要提出对问题的看法,最后实在不能靠自己解决的,才在网上请教老师,老师答复以后,把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的思路相对照,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解决问题。坚持这样做,时间长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知不觉提高了。

二、任务驱动下的协作化网络学习

(一)协作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协作学习的特点: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二)任务驱动下的协作化网络学习的特点以及适用人群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协作活动的参与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课外兴趣活动等协作性学习。学生、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探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视野的扩大,学生也将逐步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对社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种交互活动指的是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相比之下,协作学习比较适合实现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如形成态度、培养鉴赏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7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

三、任务驱动下的个别化网络学习

(一)个别化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个别化学习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因材施教,通过网络给出不同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支持,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从而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

个别化学习的特点: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通过自己思考、探索来独立完成学习。它比较适合达到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事实信息、掌握概念和原理、应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动作技能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任务驱动下的个别化网络学习特点以及适用人群

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个别化学习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高度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具体表现在: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后,能够借助网上优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支配学习时间,从中知道了如何学习才能达到目标,也知道了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效率、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不必跟随教师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而且网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自己不主动学习,就不可能得到新知识,这样学生就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转变为主动的、要求去学。从而能提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掌握学习进程,自己负责学习效果,这有助于养成学生在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个别化学习允许程度各异的学习者都能按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学习者自己选择学习时间,自己确定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空间的灵活性大,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人员,大学生自制能力较强的学习者。让每位学习者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效益。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学习效果评价

在网络学习中任务当然是很重要的,监控和督促也是必须的.在天空和BLACKBOARD中都有关于后台监控系统的组件,对学生的实时作业和上课进行监督,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能否更进一步,即提供一种更加细化的系统或者是系统架构,使得监控真正是有效率和成果的.(如可以对学生在课堂的每一个操作进行记录(复制\粘贴\浏览…)),有了这样的监督系统,再加上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适时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的效率会更高,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化中心)

参考文献:

[1]白娟,高淑芳.网络学习者学习障碍分析.现代教育技术,2004,6期.

[2]梁新元.远程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和发展对策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2.

[3]常咏梅.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

[4]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5]郭善渡.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网络科技时代.

[6]张培峰.任务驱动模式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思想的实现,2003.6.2.

[7]王峰.远程继续教育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2.

[8]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

作者:张洪岩

网络学习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篇2:

提高成人远程网络教学质量的四维体系构建探索

摘要:成人远程网络教学模式因其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而受到成人教育的青睐。然而,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存在着学习资源建构不足、教学主体间交流不足、受教者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学习的过程性监管不到位、缺乏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等问题。提高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质量必须努力构建包括学习共同体、课程资源体系、过程监控体系和成绩评价体系在内的四维体系。

关键词:成人远程网络教学;教学质量;四维体系

远程网络教育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教学媒介,施教者和助教者通过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向受教者提供电子学习资源,并能够与受教者在线交流,监督其学习过程,评价其学习效果,受教者可以自主规划和管理学习时间,具有高效、便利、低成本等特点,是一种师生时空准永久性分离、较新的教学模式。20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世界范围内的远程教育蓬勃发展,网上远程教学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最受关注、发展最快的新的教学传递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授课的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富有兴趣。成人教育中的受教育者要兼顾工作和学习,这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远程网络教学模式更受成人教育的青睐,也更适合成人教育,是解决“工学矛盾”的有效途径。成人教育和远程网络教育在20世纪后期出现融合趋势,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由于远程网络教学的教学主体——师生间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不处在同一空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像传统教学那样集中学习,在这种分离和分散状态下,对于施教者如何教、如何实施教学计划,受教者如何学、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都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要求,这也是远程网络教育工作必须面对和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99年我国的成人远程网络教育刚刚起步,之后,教育部先后批准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试点的高校(包括中央电大)共有68所,网络教育本专科招生数量逐年递增,2008年底累计招生800多万人,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000万人。尽管远程网络教学非常适合成人教育,也受到了成人学生的极大欢迎,然而在实际的远程网络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

1.学习资源建构不足或缺失。主要表现在,要么学校不顾现有资源,为求经济效益盲目扩招;要么网上挂出的学习资源过于形式化,以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案等为主,即使有的网络平台挂有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但也过于简单或不全,缺少必要的参考资料、习题、视频等学习资源;要么网上的教学资源更新较慢,或者根本不更新;要么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现实脱节。这种状况使学生的网上学习索然无味,也因而失去了网络学习的兴趣。

2.教学主体(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交流不足。有的学校远程网络教学平台的交流版块形同虚设,一方面因为师资不足,大多数成人网络教学人员均为高校教师兼职,教师或者缺乏对远程网络教学的兴趣和责任感,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网络教学中,从而不能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的时间,有效地开展网上交流;另一方面,由于教学主体间在线时间不同,学生有问题不能即时求解,也便置之不解。

3.受教者学习动机或者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或者自控能力弱,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或兴趣不浓,因而对这个群体而言,只要应付过考试就万事大吉,平时缺乏自主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有的受教者自控能力较弱,在缺少学习氛围和学校监管的情况下难以主动和自觉地学习,使远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4.学习的过程性监管和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缺失或不足。由于远程网络教学的管理人员有限,有的学校对受教者的监管缺失,不注重对受教者过程性学习的监管,不关注受教者网络资源的使用状况,或者对受教者平时的网络学习状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程性学习脱离成绩评价之外,成绩评价只取决于期终考试成绩。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对成人远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均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的发展。

二、提高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质量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成人远程网络教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成人远程网络教育必须改变现状,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才会不违背这种教学模式设立的初衷并得到继续发展。为此,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受教者人数众多与学习资源建构不足的关系。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规定招生上限,招生规模以不超出学校教学资源的承载力为限。这样做也可以促使学校完善学校硬件和网络软环境的建设。

2.施教者与受教者教与学的关系。成人远程网络教学主体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使施教者认真教,受教者认真学,激发教与学的动力是网络教学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网络教学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特点,保证其教学质量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学校应提高专职网络教学教师的比例,将兼职教师人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建立各种奖励机制,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鼓励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受教者的学习兴趣。

3.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关系。网络学习的一大特点是学习的分散性,易使学生产生惰性,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网络讨论平台,讨论主题可以由教师设定,或由学生自由设立,使同时在线的学生间可以共同讨论某一话题;或者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成员间可以自行约定时间,共同进行网上学习,这样可以相互监督,相互督促,制造集体学习的氛围。

4.自觉学习和过程性监管的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教学内容要考虑到成人学生和所学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知识传授之外,应适当增加讨论和实验,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给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管,如监管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将过程性监管纳入最终成绩中。

三、提高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质量的四维体系构建

远程网络教学是由一个共同体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这一共同体主要包括受教者、施教者和助教者。其中受教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施教者是重要的教学主体、助教者主要包括辅导人员、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等。为保证共同体成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应构筑起其他体系:课程资源体系、过程监控体系和成绩评价体系。

1.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远程网络教学四维体系构建的核心。如上所述它由受教者、施教者和助教者组成。受教者即学习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共同体中最主要的活动主体。合格的受教者应能够做到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并能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顺利通过课程考核。施教者是重要的教学主体,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主要负责课程资源体系的构建,调动受教者的学习兴趣,与受教者在线交流,回答受教者的问题,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助教者由辅导人员、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等组成。辅导人员主要辅助施教者的教学工作,此外,还应负责网络平台教学板块的设置,了解受教者对教学的要求,以及对施教者的教学评价和意见反馈等;网络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网络平台的维护,解决网络技术问题以及保持网络的畅通。学习共同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应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网络教学任务,达到远程网络教学的教学目的。

2.课程资源体系。构建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是成人远程网络教学教与学的关键。课程资源体系的构建应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为核心,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鉴于成人网络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上级主管部门应将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建设情况作为批准办学机构是否有资格从事远程网络教学的重要指标。成人网络教学资源除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等常规内容外,还应配有教学的全程录像,建立完善的习题库、视频库、资料库等。网络教学平台还应设立讨论区、提问区、作业区等板块,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给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也应结合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及所学专业特点,适当增加自主学习资源建设。此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不应僵化,而应时常更新。

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也应在传统网络授课内容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索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目前,网络授课内容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形式。静态表现形式以网络文字资源为主,学生根据需要阅读和学习;动态表现形式以流媒体形式为主,即播放教师的讲课录像,或同步播放PowerPoint。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使受教者成为学习的主动方,若其主动性不够,自控力差,则会造成网络学习资源的浪费,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而,探索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确实非常必需。

3.过程监控体系。过程监控体系是检查受教者自主学习状况和施教者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过程监控体系应主要监控受教者的过程性学习状况和施教者履行教学工作的状况。过程监控体系可以对受教者的学习状况和施教者的教学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增强受教者学习的自觉性和施教者网络教学的责任心,有利于提高成人远程网络教学质量。

4.成绩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检查网络学习效果、评价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该课程所学内容并顺利结课的重要标志。在构建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时应本着以下原则:第一,过程性评价与卷面评价相结合。网络学习的特殊性使得过程性评价成为考核学生必不可少的环节,过程性评价可以与过程监控体系相结合,将受教者的在线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参与讨论等情况进行量化,最后与卷面成绩按一定比例相加,给出最终成绩。第二,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在卷面考试中尽量做到题型的多样化。客观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主观题重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试卷应结合成人的学习特点和所从事的职业设置发挥的内容,让成人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俞菊芳.论网络教育模式下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黄炳桂,林永煌.论远程教育教学中的监控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作者简介:李艳霞(1973-),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教师,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作者:李艳霞,刘慧

网络学习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篇3:

伊里奇学习网络理论的教育时空观

摘 要: 学习网络理论是美国批判教育学家伊里奇所提出的,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学校教育的依赖,寻求学校教育之外的其他途径。同时,学习网络理论突破了学校教育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性,使人们的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成为可能,也为学习型社会的来临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学习网络理论 教育时空观 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

学习网络理论是伴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贬抑学校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批判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伊里奇的学习网络理论对于教育的时间与空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也为学习型社会的兴起和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作出了贡献。我国台湾学者胡梦鲸认为,学习型社会将是一个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均能终身学习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学习者的基本学习权利能够得到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地去除,终身教育体系能够适当建立。学习社会构建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学习社会的建立应该具备六项基本条件,即“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会、学习的政府和学习的网络”。①

一、教育在空间上的拓宽——学习型社会的悄然而至

“学习并非学校教育的结果。”“大部分知识都是在校外获得的。”伊里奇的这些观点都意味着教育不能通过一个单独的机构发挥广泛而有效的作用,不管这个机构多么庞大,也不管这个机构的功能得到了如何淋漓尽致的发挥。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越来越是每一个人的需要,我们就越来越不能说,社会的教育功能乃是学校的特权。伊里奇学习网络理论一经提出,即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冲击了学校学习和社会学习之间的阻隔,这与最早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的美国学者赫钦斯的许多观点有相似之处,因此有人视伊里奇为学习型社会的开拓者之一。

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是赫钦斯在研究成人继续教育的问题时,从人性的自我实现的角度提出的。他将学习型社会描述为:“除了能够为每个人在其成年以后的每个阶段提供部分时间制的成人教育外,还成功地实现了价值转换的社会。成功的价值转换就是指‘学习、自我实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变成了整个社会的目标,并且所有的社会制度均以这个目标为指向。”②从赫钦斯对学习型社会所做的界定不难看出,他首创的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甚至今天)人们所热衷讨论的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概念和理论内涵。他更深刻地将学习型社会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转换联系起来。在他看来,整个社会,无论何种制度的社会,都要以学习、自我实现和成为真正的人为目标。教育自身必须全面向社会开放,而不仅仅固守狭义的制度化的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也要成功地实现价值转换,从传统的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价值)转向促进人性的自我完善。他认为,教育和社会应该互相支撑,共同构成一个新型的学习社会。这些观点与伊里奇构建学习网络的目的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关注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为个人发展提供学习机会;学习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的自我实现。在此基础上,伊里奇更主张:学习需要对全体社会成员开放,只有进行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才能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并且才能帮助社会应对二十世纪末期的社会转型。③由此可见,他对即将到来的学习型社会的敏感和预见是令人佩服的,而他的学习网络理论的设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需要对全体成员开放的要求。

二、教育在时间上的延伸——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众望所归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两股思潮与学习型社会是密切联系着的。它们都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深刻复杂的时代背景。当社会开始对无限增长的教育经费和收效甚微的教育成效产生急躁情绪时,当教育所授予的资格和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上文所提到的伊里奇所反对的学习的异化,证书与能力混同、学校与教育混同,等等)时,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教育人为地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学习、工作和退休三个阶段,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知识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在校学习年限的有限性和知识增长的无限性矛盾的日益突出,使终身教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必需。而且,终身教育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终身教育要把人一生中不同阶段的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及成人教育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的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一概念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目前,我们一般采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的定义:“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为‘终身教育’。”④报告还指出:如此宽泛的终身教育已经不再是一种“遥远的理想”,而是“日趋形成的一种现实”,社会也就走向了“教育社会”。“终身学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公布的《终身学习计划》的报告中。报告指出:“终身学习是人在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包括学习态度等应该如何被开发和运用的全过程。”终身学习强调的基本特征是“有意义的学习”,而其学习场所不限于家庭、学校、文化中心或企业等。1994年在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大会对终身学习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地、愉快地应用它们。”

在我国,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终身教育的观点:“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教育的教育体制。学校要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强相互间的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客观地说,伊里奇的思想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思潮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要求一个人在所有的年龄段应得到系统或机构的支持,由系统或机构为其学习提供机会和保障;都要求将教育贯穿在学校以外的教育设施中,让工作场所、家庭、娱乐场所,以及各种社会活动都发挥教育作用;都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社会民主的目标,等等。目前,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是许多国家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的一项基本原则。毫无疑问,伊里奇的“学习网络”理论在基本精神上与当前国际教育潮流和趋势是一致的,其理论的生命力也源于此。实质上,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是相互联系的。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的基石,从空间上它要求整个社会的所有机构都必须承担教育,从时间上终身教育指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注释:

①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156.

②R.Hutchins.The Learning Society[M].Lodon:PallMall,1968:143.

③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一种生存哲学的视角[D].东北师范大学,2005:75.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90.

参考文献:

[1][美]伊里奇著.吴康宁译.非学校化社会[M].台北:桂冠出版社,1989.

[2]傅建明主编.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美]嘉格伦著,万小器等译.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黄筱瀛.论虚拟学校的特点及其对传统学校的影响[J].教育科学,1999,(03).

作者:张晓青

上一篇:虚拟现实技术工业设计论文下一篇:隔离病房患者心理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