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2022-04-16

[摘要]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现状为研究背景,剖析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突破点,通过强化高校教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自律意识,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考评机制,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机制三个方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篇1: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初探

摘 要:“学校之魂是教师,教师之魂是师德”。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素质”越来越受到管理者和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加强师德建设,既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又是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各类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师德建设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师德建设的成果也决定了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师德;问题;原因;对策

0 引言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从古到今,教师的道德形象被广为关注,且被视为教师的基本形象。“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强调的就是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所说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体现的就是“学”与“诲”的师德。而汉代的董仲舒更是把“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2011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加强自身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又为我们提出了现阶段师德的具体要求: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的学识,要有仁爱之心。

1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1.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德行还是情感意志、行为规范都不健全。这一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而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往往不自觉的成为他们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进而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想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并通过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亲其师信其道”,最终使学生能够“通其业,成就其道德”。

1.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需要

心理学上将教师素质分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三部分,而教师素质的核心为专业精神即师德。《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就是说传播知识是容易的,能够“授业解惑”的经师顶多可以称为“教书匠”;而既有道德有品行,又有高超的教学技艺的教师,才可能称为一代人师。所以教师只有在工作、生活中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成为一个极富个人魅力的优秀教师。

1.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办学定位不明确,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部分教师素质较低等。因此狠抓内涵建设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各高职院校发展的紧迫任务。而在学校内涵建设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是重中之重。要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决定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中國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2 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能做到忠于职守、严谨治学,他们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用高尚的师德和高超的教学技艺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但不容置疑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教师的师德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考验,主要表现在:

2.1 教师自身方面

2.1.1 育人意识淡薄,关爱学生力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育人的职责。许多教师只满足于按时上下课,基本不与学生接触和交流。许多教师不懂管理方法,不能用心去关爱学生,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心理障碍的排除都袖手旁观,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等问题也都漠不关心。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方法粗暴,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感召学生;不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积极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致使学生与教师心理疏远,很难接受教师的教育行为。

2.1.2 缺少敬业精神,功利思想严重

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他们无论是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还是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差。这使得职业院校教师很难从学生那里获得成就感,也导致了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生不负责任,对教学敷衍了事。他们以学生基础差,不爱学习为借口不认真备课、不更新知识、不探究教学方法,不改革教学模式。使原本基础就差的职业院校学生更没有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些教师工作中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管上够自己的几节课,别无他求。对学生管理工作没有热情,能推就推;将个人得失放在首位,没有奉献精神。

2.1.3 自身修养不够,缺乏师表意识

部分教师修养不够,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都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比如,有的教师上课时胡吹海嗙,手机乱响;有的教师把个人问题带进课堂,把讲台当成自己发泄不满情绪的“垃圾桶”;有的教师言语粗俗、仪表不整;有的教师烟不离手、乱丢垃圾;有的教师接受学生送礼,考试送感情分。所有这些都失去了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可,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苍白无力。

2.1.4 学术研究浮躁、缺乏创新精神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职业情感和敬业精神,缺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他们过分看重个人利益,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渠道。个别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没有将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备课不认真、教案缺新意、上课没激情、教学没方法、课堂缺活力,或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完成科研任务只是为评职称,但在科研的过程中却又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他们对科研缺乏严谨求实的态度,肆意践踏学术道德规范。科研成果和论文或抄袭剽窃,或弄虚作假。一旦评上职称,就放松甚至放弃科研工作。

2.2 学校管理方面

2.2.1 学校管理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许多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在教育管理中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发展。本来教育管理是以教育、培养和发展人为根本目的的,现在却忽视了“育人”精神,这也导致一些教师角色模糊。在一些高职院校的管理中,“创收”才是硬指标,工资调整、职务(职称)晋升、奖金发放等成为管理教师的唯一手段。结果使许多教师过于注重管理中功利性的一面,把自己置于一个“经济人”的位置。

2.2.2 学校内涵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

长期以来,大部分职业院校的领导在学校内涵建设中,只注重教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科研成绩,却忽视了师德建设和德育工作。强调“智与专”,轻视“德与红”;突出教学研究成果、著书立说,忽視了思想政治工作及道德素养建设的灵魂地位。从而导致了抓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一手比较“硬”,抓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手比较“软”的状况。

2.2.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不健全,考评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意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也正逐渐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如评选师德模范、设立师德建设专项研究课题、引入师德评价指标全面考核教师等。但在评价机制上,缺乏全面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在师德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计划、轻效果;重总结,轻落实的现象,师德培训走过场、缺方法。在教师考核中,存在着重业务、轻品行的状况。在职称评聘中只考核课题的级别和数量,只重视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数量,而不管其课题或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和一稿多投现象,是否雇人代笔等。

3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师德学习实践,树立正确的师德导向

在师德建设中,学校相关部门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师德相关理论,如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师德方面的感人事迹等,吸引教师主动参与,让教师把个人修养和学校师德培训相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3.2 创新师德教育形式、内容和途径

在师德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丰富多彩的以师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实践活动,如报告会、座谈会等。采取多种途径,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师德教育,着力营造一种讲师德、重师德、塑师德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德观念能潜移默化地入耳、入脑、入心。

3.3 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规范教师行为

首先,要严把教师入门关。招聘教师除了教师资格证外,还应建立一套严格的道德考核体系,将个人的行为倾向、诚信记录,工作态度等方面纳入考查,将德行不好的人拒于“教师职业”的门外。其次,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作为一名教师,有德无才是废品,但有才无德更是危险品。因此要建立严格的师德考核制度来规范、检查、监督、考核教师,把师德不合格的教师随时从教师队伍中清除出去,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3.4 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利用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和学生评价等形式,加强教师道德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师德考核在教师业绩考核中的地位,引入在教师考核、评优树先、职称晋升、职务提升等过程中师德“一票否决”的制度。同时完善奖惩机制,鼓励先进、鞭挞落后,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道德素质。

4 结语

师德是为师之魂,师风是为师之本。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要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更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修养、丰富内心世界、提升文化底蕴,从思想和行为规范中体悟师德修养,将师德修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使其内化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将是一项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将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品位,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从而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华敏.对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有感于“范跑跑”事件[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3] 刘玉珂.大学教育科学,2005(06).

[4] 郑辉.卫生职业教育,2010(04).

[5] 赵昌木,张福建.教育评估学[M].(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1998济南市新闻出版局内部出版物.

作者:谢香

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篇2:

浅析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与实践

[摘 要] 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现状为研究背景,剖析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突破点,通过强化高校教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自律意识,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考评机制,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机制三个方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质量。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软件因素,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献指出,未来3年内,党和国家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作出重要改革。高等职业院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师在爱岗敬业、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个人素质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建设[1]。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现状

(一)爱岗敬业方面

目前,我国部分高等职业教师存在一人兼多职的现状,缺乏对教师职业岗位的责任心和敬业度。其次,在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岗位利益的重视程度高于岗位核心职责。在工作过程中,一味追求岗位利益,而忽略了岗位本职工作。

(二)教学科研方面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不仅学生要不断学习,教师同样需要不停地钻研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教案缺乏新意、教学模式传统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學生管理方面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小学和高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学习课程数量较少,有较多的个人生活时间。因此,部分高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和学生的德育教育[2]。

(四)个人素质方面

职业院校师资评判的重要指标是“双师型”教师,也就是既具备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缓慢,最重要的问题是双师型教师比率较低,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所占比率仅为15.2%,与我国教育部门颁布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规划的2017年职业教育双师型职业教师比例达45%,还相差甚远[3]。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一)强化高校教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自律意识

首先,高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自身正面德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通过丰富高职教育理论传输形式,加强自身教学理论知识,传递学生与时俱进的学科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锻炼其自主学习和自主钻研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

再次,改变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需要尊重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独立与人格平等,将理论教学、学生生活、学生学习需求有效结合,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高职教育的实效性。

(二)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考评机制

考评机制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经济发展动力。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强教师教学质量监督。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教师和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直观反映各个院校教学质量。同时采用不定期实践调查的方式,了解各个职业院校教师上课方式和教学态度。从提高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学水平入手,保障职业院校教学质量[4]。

(三)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机制

道德规范培训机制包括职业院校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种类型。通过高校行政部门将学习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以专业和系别为单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提升高职教师师德师风。其次,还可以引入企业工程师和社会技术人才,参与学生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丰富高职教育理论传输形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在爱岗敬业、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个人素质方面都有一定的上升空间。需要通过高校教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自律意识,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考评机制,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机制三个方面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实效性,从而进一步强化我国社会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杜周杰,缪行外.高校工会在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5):62.

[2]闫平慧,周永学,康亚国,等.中医药特色的师德师风体系构建研究:陕西中医药大学师德师风建设侧记[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2):115-121.

[3]周彩丽.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之基:专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所所长张布和[J].教育家,2018(9):27-29.

[4]黄勇.基于.NET的某高职院校师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财经大学,2018.

作者:穆新盈 朱立军 吴建亮

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篇3:

谈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师德建设的问题。教师职业是比较特殊的职业,经常作为独立主体完成教学和社会活动的组织。所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应当更多地从调动教师主体方面来进行。

主题词: 高职教育 教师队伍 师德建设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不长,在短短的十年多的发展中,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都是各家院校发展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除了教师的缺口比较大以外,教师的素质也急需提高,因为一般的师资来源都是各本科院校,所以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从书本到书本、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教学,缺乏实用性比强的、使学生学有所长的教学,不能教学生实用的技能,以成为就业竞争的优势;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因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收入要比社会上热门职业的收入低很多,造成教师跳槽的比较多,也造成有些老师不能安心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无疑从提高教师待遇入手是最佳的手段,但是,往往要全部做到满足教师的需求是比较困难和需要一定过程来逐步实现的,所以,在实现过程中,解开广大教师的思想疙瘩,从精神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无疑是必要的。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教师职业是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可以独立完成课堂上的教学组织活动。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师独立完成的。教师还经常作为独立主体完成其他教学和社会活动组织。所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应当更多地从调动教师主体性的角度来进行。

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的“德”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教师们也对为师之“道”有很多的自悟自律。而无论任何时候师德都是教师的立身之本,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下更应当注重教师的高尚道德素养的养成。

教师的天职很早就被要求能够“传道、答疑、解惑”。为人师者应首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人师,首先要懂得为人的道理,因为不能够“为好人”,连最基本的人活着干什么、怎么活都没有弄清楚,那么,这样做人是糊涂的,而且更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人应该时时认识到自己是单位和社会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有好的单位和社会家庭的责任感,才能鞭策自己去不断努力,追求上进。

教师是社会职业类别之一,将自己所学所能的实用知识技能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而没有保留和不求索取,这正是为师者立身之本,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否则,学生所求得不到满足,老师处处将就敷衍学生甚至滥竽充数,最终是难以真正得到学生的真心与真实的情感的。老师必须有真本事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应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具体结合高职教育的类别特点来说,社会就业市场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教给高职学生真才实学,即真实有用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因为学生最终是需要走出校园接受社会的检验的,而高职教育是一种就业发展能力培养的教育,如果老师不能把岗位要求的能力自己先认识好再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校只是学了许多过时的知识理论,最终学生会对该老师怨恨,以致老师的形象受损。而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这样的现实已经得到逐步的改变,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已经能理性判断了,学生不予接受就难有好的教学效果,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也就徒有虚名,得到的是学生的厌恶和鄙视。另一方面如果现在还按照从理论到理论的照本宣科,就与高职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最终对教师自己的成长也是不利的,结果也会被职业教育所抛弃。所以,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师德建设的基石,高职教师必须狠抓,做到专业精深。

教学过程不但是传授知识教授能力的过程,而且包含教师的言传身教、师德的感染影响。教学的态度是否爱岗敬业,对社会的各种关系的处理态度是否适可等都是师德的体现,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课中不时做自己的事情,不把自己看成是一名为人师者的,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是不会认同的。认真上好课,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这是老师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为此,教师就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敬业爱岗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真正上好每一堂课,才能获得满堂的喝彩。同时还要认识到,高职的教学过程是统一的社会活动过程。在高职教育中要引入教学案例,例中各种关系的处理态度体现着教师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所以,高职教师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道德修养;高职教育还有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负责组织活动和指导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处理也将凸显教师的道德情操,要注意把学生的社会意识引向积极向上的方面。

生活中教师往往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一般都是很敬重老师的,也常常会把教师看成是自己可以学习的榜样,从教师身上学到多一些东西。这就要求教师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早日成才。特别是应该认识到师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在共同创建校园的文化,所以,教师更应当在校园中以良好的修养同化自己的学生。

另外,还要注意,虽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同时教师职业也存在诸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正确地对待自己面对的问题将直接关乎教师的成长。如教师的收入比许多的职业要低,教师职业比较清贫,等等。这就要求教师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悉心钻研教学,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苗的园丁。

作者:邱小平

上一篇:轻化工程专业生物化学论文下一篇:音乐情感审美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