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质量成本论文

2022-04-17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成本管理是一项在一定的制度下贯穿项目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其成本控制内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实物成本与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形成及运行的制度成本,主要体现"动态性、全面性、全员性、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施工企业质量成本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施工企业质量成本论文 篇1: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简介:李明宝(1974.12-),男,任职于武警交通第二总队。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是其生存控制的根本,既要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又要保证质量。本文从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出发,从人才、经济责任制、建筑工程质量成本要素、加强过程控制。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质量;质量成本

一、引言

质量问题是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问题,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首先确保的问题,在质量上出问题将难以导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无视质量也就是无视市场规律,要充分重视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在当今社会中,如何管理好企业的质量成本,也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对质量尤其重视,关于国计民生与百姓的日常居住问题,建筑在质量上存在问题将是后果严重的,因此需要更加注重防范质量问题,控制质量成本。

二、我国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成本现状及分析

(一)过程控制在建筑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占重要地位

项目工程的数据一般是在成本项目结束或者将要结束的时候才能拿到,但建筑产品按已完工分部分计入了产品之中,这就使得产品的质量成本分析在分期手机和在分期分析使得可能,在工程开工之前,质量成本管理的计划值应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成本值及其总值,并将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成本值作为控制的目标,与其他成本值同时进行该周期内的跟踪控制。建筑生产管理的过程是进度、质量、投资在建筑生产周期内的控制过程,这三者都与质量成本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更加决定了质量成本管理中过程控制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数据收集的特殊性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主体一般为单个项目,而项目上级的管理机构或母公司仍然按照会计年度核算。建筑项目的损失成本很可能发生在单个项目终结之后很久且难心事先估算。这样容易造成账目上的混乱,造成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不能及时地进行汇总的各个项目的质量成本,使得成本核算比较粗糙,不能精确地计算到各个项目中的具体质量成本,只能对整体项目的成本进行一个估计与预测,而具体的每个项目中的质量成本是如何的,却难以度量,质量成本的测算难以做到精确和详细,因此应该加强对质量成本的精细化、规范化,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来规范质量成本的管理,使得质量成本的数据收据呈现数据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也便于企业控制管理成本。

(三)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质量损失成本

建筑企业内部质量损失成本是指由企业内部经过检查发现质量问题从而带来的损失成本,它发生在生产开工至保修期结束期间;外部损失成本是由业主、监理方、政府有关部门或顾客(建筑业通常将顾客称为业主)等发现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损失。两者结合共同构成了建筑企业特殊的质量损失成本,也直接导致了建筑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特殊性。

(四)施工企业质量损失成本的特殊性

建筑施工质量成本相比一般生产企业的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特别是外部质量损失。一但建筑交付使用之后,出现质量问题,很难通过维修解决,并且往往引起重大事故。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一旦出现重质量成本损失,很容易造成经营失败。

三、针对我国建筑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意见

(一)做好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培训工作。为了确保实施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所用的记录真实、数据可靠,质量成本分析方法正确和质量成本控制措施得力,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从事质量成本管理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培训的时间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确定,一般每月或者每季度应该对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和控制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质量成本项目的构成,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分析和控制方法等,使得财会人员不仅仅在懂得账务的处理,还懂得关乎质量成本的核算问题,使企业的财会人员真正成为懂财务、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质量经济责任制,严格质量成本考核。规章制度是企业运行的根本保证,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质量成本控制的规定,要完善企业的质量经济责任制度,要责任落实到企业具体负责人身上,做到谁出事,谁负责,尤其是单位的一把手,出现质量问题要彻底追究其责任,而其它相关人员的责任也应该给予追究,在有惩罚的基础上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企业的质量成本做出贡献的要给予奖励;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成本考核制度,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成本管理、利润贡献、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全方位地对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设立奖惩制度,完善管理体系,明确责、权、利等,科学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

(三)加强过程控制,确保交验一次合格率100%。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成本的过程控制,由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发展,对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也应该多加强事前的控制,而不是对质量成本进行事后控制,因为建筑业投入的成本比较大,并且一般都不具备可逆性,成本的投入后很难再返回使用,只有加强对企业质量成本的事前控制,才能有效防范成本损失,提高治理,降低返工费用,是施工企业实现质量成本管理目标的有效措施。

(四)加强建筑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

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通过节约建筑材料费、人工费和间接费用来控制,企业材料费用是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关键,材料支出是企业成本的重大构成项目,企业应该在注重质量的过程中加强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要对企业的材料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进行采购,不可偷工减料,应该按照相应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来采购,对人工成本的控制要注重员工的素质,应加强企业员工素质的培养,从人员的思想道德、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等进行引导和教育,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质量标准进行作业,保质保量地将企业賦予的任务完成,我们知道员工是质量控制的源头,也是质量成本是否得以控制的最关键因素,应该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素质的培训力度,将质量与实际的薪酬挂钩,引导企业员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将建筑施工质量、效率与人员的薪金报酬相挂钩,用合格施工质量为主导来考核人工的劳动量与支付人工费用,以促进施工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最后对企业的间接费用也应该加以控制,在保障质量成本的基础上,对成本控制应该多加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综合分析评估项目的风险,对高风险的项目必须要经过集体决策。

四、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问题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问题,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企业应该重视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在既控制质量成本的基础上,又保证工程的质量能够过关,达到双赢的局面,为企业的发展开创好的局面。(作者单位:武警交通第二总队)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建筑工程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18]:57-58

[2]郭英云,杨学富.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J].审计与理财.2008[4]:32-33

[3]张宝杰.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7[8]:70-71

作者:李明宝

施工企业质量成本论文 篇2: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成本管理是一项在一定的制度下贯穿项目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其成本控制内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实物成本与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形成及运行的制度成本, 主要体现"动态性、全面性、全员性、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

关键词:建筑 施工企业 成本管理

前言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它属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能够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 目前我国建筑业总体综合素质较差, 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较低, 经济效益不高, 而成本是制约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造成我国建筑业目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水平不高。

一、我国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控制意识差。长期以来,有些项目简单地将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的责任控制。如果生产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而浪费人工费;如果技术人员现场布置不合理,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成本增大。

2、没有正确处理好工期、质量与成本的关系。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重点。以前在成本失控、亏损严重的大形势下,以成本控制为重,是形势所逼;而近两年质量管理成为新的重点,国家在纠偏,企业也要纠偏,否则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于工期要求紧的工程,进度控制当然又要摆在第一位。但为了保证工程的按期交付,盲目赶工期、要进度,会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采用不合理的施工材料和方法,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返工和停工又会造成经济的损失。这样顾及不全面,发展失衡,都会造成成本流失。

3、非生产性开支居高不下。近年来,企业普遍存在着非生产性费用开支增长过快,这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上: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区域不断扩大,自然费用开支也就随之增加;二是施工规模扩大,项目部机构设置增加,管理人员增多,各种费用膨胀;三是近几年职工工资的较快增长,计提养老、住房等其他附加费的比例逐年增加。主观上:一是没有严格施行财务预算管理;二是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没有很好地施行责任成本管理,费用开支控制不严;三是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大,使折旧费、材料消耗、修理费增加;四是费用开支随意性大,有的超计划标准,花钱大手大脚,存在攀比、讲排场和浪费的现象,等等。

二、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机制

传统成本管理运行机制过多地依靠行政手段来增强成本管理的外在约束力, 难以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管理者只是被动地去完成各项目成本降低计划, 而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改善成本管理的内部环境, 也就不可能在企业内部建立全员成本管理的理念, 整个成本管理运行机制也就缺乏一种内在的动力。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机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影响并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应建立以下机制:

1、应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成本激励和约束机制

实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成本管理绩效挂钩, 是提升经营管理者成本管理动力的唯一途径。只有当企业经营管理者认识到实施成本管理能够给其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时, 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成本管理。

2、建立系统的成本分析机制

平时项目核算人员应按月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核算月度实际成本, 并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两者的差异, 并及时反馈到各个责任部门, 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项目完成后, 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成本进行全面分析,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档案。

3、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根据不同的管理层次, 要逐级分解下达任务, 明确制定各个层次的考核指标。要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 实行成本倒算, 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层次的可控范围内。考核指标下达后, 要制定配套的考核制度, 将各个层次的责、权、利加以明确。企业在考核过程中应当数据准确、核算细化、奖罚分明, 维护考核制度的严肃性。

4、建立切实可行的符合企业实际的成本绩效管理奖罚机制

推行责任成本管理, 实行工程项目综合承包制度, 是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上的具体措施。在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强化责任成本管理, 充分调动项目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保障公司发展速度上有着重要作用。责任成本管理应以内部施工预算为主要依据, 以企业统一的安全、质量目标及业主的要求为标准。

三、工程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1、建立和健全项目组织机构, 明确职责

建立起全过程、全寿命、全方位成本管理思想和相应管理机制, 让项目中成员都认识到项目成本管理是每个成员的责任。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 使成本管理责任分解到项目中每个成员, 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管理主观能动性。落实项目部各自的岗位职责, 从组织上确保了项目全面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2、科学地编制成本计划

从实际情况出发, 与其他计划相结合, 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采用先进技术经济定额和弹性的原则,在项目可行性分析和立项及设计阶段考察项目成本估算的合理性; 将估算按项目的过程、职能及项目对象系统地进行分配, 构成项目预算基准, 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

3、全过程动态成本控制管理

在项目实施中对各阶段进行控制和调整, 对施工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监控并收集大量数据, 及时对各类费用数据进行正确的核算、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从而保证项目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4、制度成本的控制

主要从制度安排、制度控制措施、制度障碍的负效应对项目成本的影响等方面对制度成本进行有效管理與控制。项目的制度安排采用项目经理经济责任承包制, 由项目经理承担该项目的目标经济责任, 同时成立项目指挥部, 在公司层面上确保对项目部的生产组织、资源调度、组织管理、监督服务; 制度控制措施包括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明确项目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 全面推行项目全面成本管理, 建立健全全面成本管理体系, 根据项目组织机构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要求, 项目部将目标成本进行划分, 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 然后由各部门按照岗位职责将部门成本责任划分到个人, 实现全员的成本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项目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

结束语

工程项目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 对项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 尽量降低实际成本费用, 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只有彻底摒弃旧的、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建立标准化、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于长生.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J]. 价值工程. 2011(09)

[2] 张可华.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8)

[3] 卜伟.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09)

[4] 陈静,阴悦.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进行成本管理[J]. 甘肃科技纵横. 2007(01)

作者:韩鹏飞

施工企业质量成本论文 篇3:

“后危机时代”施工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思考

[摘 要] 本文引入质量经济理念,结合“后危机时代”演变以及产生的后续影响,在分析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尝试针对目前缺乏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方案,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效不明显的问题,就施工企业如何顺利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成功应对危机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后次贷危机;施工企业;质量成本;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06 . 019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因产品质量不符合技术规格要求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动员与质量职能有关的部门和员工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活动[1]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以下简称为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是其质量适用性和经济性的综合体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间寻求最佳效果,并寻求改进的机会,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1 施工企业质量成本及其管理的一般特点

由于施工企业产品和生产的特点,使得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与其他行业的质量成本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了解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特点是開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及其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1)质量成本的过程控制非常复杂。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贯穿于施工准备、施工生产、竣工验收和客户服务的全过程。

(2)质量成本数据额度跨越幅度大。施工企业的质量损失成本数额跨越幅度较大既是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3)质量损失成本源的复杂性。施工企业的质量损失成本原因涉及施工的各个方面,并且每项损失成本的质量损失源往往并不单一,表现出一损单源、一损多源、多损一源和多损多源等方面。在复杂的质量问题甚至工程事故中,多损多源是较为普遍的情况。

(4)质量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质量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企业通过成本核算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状况和可操作性,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成效。

2 “后危机时代”建筑施工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次贷危机”导致的信用危机的进一步演变,企业仍然面临资金匮乏、融资难等问题[2]。在当前依然严峻的市场环境中,特别是施工企业,如何以较少的资金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众多竞争者中立于不败,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这给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现实要求,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选择在施工企业中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对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在特定的危机环境中,结合施工企业的特征,尝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是施工企业成功应对危机,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真正实现施工企业“高品质、低成本”战略的前提。

一方面,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损失成本,减少资金的浪费,防止资金链断裂;从而改善资金严重匮乏的状态,在保证并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同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解决施工企业重新面临的资金匮乏、融资难等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使施工企业能以此为契机,在应对危机的同时,抓住机遇,重新找到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新思路。因此,在施工企业中进一步推行并深化质量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迎接挑战,探求新的发展机会的有效保障。

在危机的影响下,尽管施工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许多企业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焦点问题表现为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时,企业没有能够设计出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方案,导致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最终使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效果不明显等。笔者认为,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过程中缺乏一个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方案,它是目前阻碍施工企业成功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瓶颈。所以,在危机及其影响进一步深化,市场环境仍然严峻的前提下,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吸取而不是照搬那些已经取得成功企业的经验,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损失成本,改善建筑产品的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并成功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从而获得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危机,进一步完善质量成本管理的对策

在目前的形势下,施工企业没有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的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方案,是行业的共性问题也是核心问题。考虑危机带来的影响,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借鉴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施工企业在设计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方案时,应侧重考虑核算体系的完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的正确、分析思路的全面、管理方法的改变等4个方面。可以将其4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归纳为 “三个建立,一个改变”,即建立完善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以“二一一”模式为核心内容的分析方法、建立正确的质量成本分析思路和改变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在“三个建立,一个改变”思想的指导下,帮助施工企业制定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方案,有效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强化企业的成本控制,通过控制成本、减少损失,从而战胜危机。“三个建立,一个改变”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完善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充分发挥有效性

(1)合理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是正确进行成本分析的前提。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目的是用货币的形式来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状况和可操作性[3]。图1显示了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它是质量成本分析的前提,同时也是制订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绩效以及撰写质量成本报告的依据。

(2)按照全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原则,重构核算体系。

(3)有效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图2是为建筑施工企业设计的有效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质量成本科目”子体系、“质量成本与财务科目对应表”子体系、“质量成本核算原始凭证”子体系和“质量成本核算体制运作程序”子体系等4个基本部分的设置。而每一个子体系包括不同的具体内容。

因此,有效的核算体系不仅仅包括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对应账目的设置,还应该包括与之对应的一整套运作程序的设置。建筑施工企业有效核算体系的搭建,将提供可靠数据,揭示质量问题,探求合理关系并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成效。

3.2 建立以“二一一”模式为核心内容的分析方法,归集质量损失成本源。

由于建筑产品生命周期长,质量影响因素多,无论是纵向的损失成本源的历史分析,还是横向的损失成本源的责任关系分析,都十分复杂。建议在损失成本源分析中采用“二一一”模式分析,应用合理的分析方法,是降低和控制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1)“二一一”模式的内涵。所谓“二一一”模式即由“质量损失类型与损失成本源分析表”、“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原则”和“企业职能部门与项目组织的对应关系图”构成的两表、一分析原则、一对应图的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模式。各部分的关系见图3。

图3显示,“质量损失类型与损失成本源分析表”和“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是从施工企业系统的不同层面 (即公司层面与项目层面) 出发,分别从公司全局质量问题与施工质量问题两方面同时开展溯源分析,而分析原则一方面阐述了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的全局原则,同时也是将两张表加以有机结合的重要桥梁。

(2)“二一一”模式的分析步骤可以表述为:

第一,从公司层面建立施工企业质量损失类型与损失成本源分析表,寻找损失产生的源头。按“损失类型”、“损失来源”和“损失源序列”建立质量损失类型与损失成本源分析表,以发现损失发生的源头。

第二,从项目层面建立施工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分析明细表应按照分项工程,从项目层面将质量问题通病及其原因进行罗列,以此建立分析明细表。分析明细表将损失成本源明确化、规范化,使公司能根据自身管理习惯和特点对该表的内容及时地进行逐条确认,并在环境和条件改变时进行及时的修改。

第三,制定施工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原则。为避免施工企业在使用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时生搬硬套,使质量损失源分析的方法僵化,应制定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原则。原则应根据公司的质量手册、项目法施工要求以及公司实际生产组织的情况制定的。

第四,建立企业职能部门与项目组织的对应关系图。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中一般采用项目施工负责制,因此项目组织结构和公司组织结构上具有很明显的对应性。企业要系统分析这两者的对应关系,明确企业职能部门与项目组织的对应关系,并据此建立对应的关系图,通过这种对应关系将项目进行施工和管理,换句话说,即建筑产品生產中的质量损失成本源通过对应关系由项目层面归集到公司层面。因此,对应的关系图的建立,确保了公司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的全面性。

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贯穿于施工准备、生产、竣工验收和客户服务的全过程[4],所以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建立正确的分析模式,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便于企业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和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是解决瓶颈问题的另一关键点所在。

3.3 建立正确的质量成本分析思路,从根本上保证管理体系的完善性

施工企业的质量损失成本数额较大是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据国家经贸委对500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平均每家企业质量损失成本额达332万元,占工厂成本的10%以上[5],如图4所示。因此,能否建立正确的质量成本分析思路与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的另一关键点。

正确的质量成本的分析思路与方法应涵盖的内容:

(1)施工企业质量损失成本分析工作程序的制定。建立有效的工作程序,使质量损失成本分析工作更加规范化。

(2)建立质量损失总额及相关组成部分的指标体系,为实现质量损失成本分析提供数据依据。分析项目中各种不合格或质量缺陷引起的损失内容及其权重,据其将公司的质量损失成本细分为若干项,建立质量损失总额及相关组成部分的指标体系,公司的质量损失成本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

(3)建立正确的损失成本分析方法。对于公司损失成本的合理分析,笔者认为,其分析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导致质量损失的原因分析和质量成本的结构分析。第一,质量损失的原因分析应结合ABC分析法进行,其目的是找出质量损失主要原因,进行质量改进。第二,质量成本结构分析主要是指分析公司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包括外部损失成本和内部损失成本)占总质量成本的比重,以此判断公司的质量成本结构是否合理,从而为公司的质量改进明确方向。

3.4 改变质量成本管理方法,花最少的成本获取高质量

施工企业应改变质量成本管理方法,以预防工作为主,从问题的源头着手,把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点放在设计和培训上。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提高预防缺陷能力,从根本上杜绝不良品的发生,更好地发挥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为企业创造效益。

4 结束语

依托“三个建立,一个改变”的核心内容,重构施工企业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危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质量成本管理中遭遇的瓶颈问题,提高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使施工企业的效益提高并长远发展,对于成功应对危机,寻找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尤建新. 质量成本管理[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 王德祥.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金融危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3] 张三友.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M T Todinov.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Setting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e Cost of Failure [J]. Qual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2003(11).

[5] 陈立云.质量成本分析[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12).

作者:纪映红

上一篇: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论文下一篇:农行信贷业务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