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落实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1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近日,《中国共产党教育管理工作条例》颁布实施。这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总结吸收实践创新的最新制度成果,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举措,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创造性落实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造性落实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我国高校对话教育管理中“同而不和”到“和而不同”刍议

[摘要]对话教育管理观念是高校教育管理变革和当下时代精神要求的必然趋势,在高校中从目标、方法、过程、评价等角度构建这种教育管理观,从而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高校对话教育管理思路和范式,对更有效地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目标,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均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育 对话教育管理 变革

[作者简介]金自如(1976- ),女,湖北红安人,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江苏 南京 211167)金自康(1972- ),男,湖北红安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宣传部部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及高校管理。(江苏 南京 211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90后’大学生创业心理的调查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JDFDY032)

本文倡导的对话教育管理是指高校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在互相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为认识与理解高校教育管理对象、创造性地解决高校管理中的某些问题,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进行沟通协调从而实现教育管理目标、谋求高校教育管理改进之道的一种教育管理思路和范式,即倡导高校教育管理要从“同而不和”走向“和而不同”。所谓“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提法最早见于《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用今天的话来讲,所谓“同而不和”,是对上迎合附和,不敢或不愿意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被赞成被迎合,而不能被反对,对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采取排斥甚至压制。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达到教育管理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也才有利于高校教育管理系统进入良性循环。

一、“同而不和”: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诟病

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型的科层制组织机构,以“权力与等级”为中心,一方面管理的各种层次较多,管理方式是单主体性的,信息传递也是单向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官大一级压死人”。管理者过于注重“管”,以“管”为中心,信奉只要将管理的制度构建得足够完备,对被管理者管得足够精细、足够到位,就能将教育的理念和管理的目标贯彻到底。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被管理者被当成与其他教育管理对象一样,是没有感情没有个性的被物化后的人。这种管理模式重视的是效率,强调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化组合,以达到效益理性追求的最大化,有意无意中将管理中活生生的人之主体能动性和感情需求淡化或者漠视,将教育管理题中应有的价值伦理的表达诉求置之不理。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教育管理“集权化”;(2)高校教育管理的封闭性;(3)高校教育管理的单向性;(4)高校教育管理的制度化。总之,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单一机械,以“管”为中心,将人“工具化”,片面重视效率理性,这样的模式带来的诟病使得教育管理中呈现“同而不和”的局面,即对上级盲目无条件地服从,对下级则实行专制独裁的“奴化”管理。

二、“和而不同”:新的对话教育管理范式的旨归

这里的“对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你问我答,在本文中指的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精神上平等相待的关系。在这种理念下,管理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管理行为是一种以生命力唤醒生命力,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的有生命的德性行为。在这样的对话观念视域下的教育管理范式,是一种大教育管理学理念的体现。这种范式使得高校教育管理更加多元与综合,转向以“理”为中心,将教育管理中的主体还原为现实中的有血有肉的关系中的人。因而,较之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对话教育管理范式具有以下优势:

1.使高校教育管理具有民主性。对话管理提倡一种基于平等主体基础上的以“爱”与“信任”为特点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这就意味着管理者会从高高在上的“权力之椅”上走下来,深入到被管理者群体中去,用心倾听被管理者的心声,转换领导方式,鼓励广大师生积极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并真正予以考虑并落实到其管理的具体行为中去,以激发被管理者的主体意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实务中去。而不用担心得罪了上级,违背了领导的意志而受到打击,处罚与排挤。也只有这样民主化的管理模式,才可能真实代表教育相关者的利益,才可能真正地将教育管理推入到一种良性循环中去,以才能真正地达到以人为本。只有如此,才能将教育管理中的人还原为有血有肉的、现实的、有主体性的人,才能体现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的价值与伦理。

2.使高校教育管理具有开放性。对话管理强调的是一种组织的开放性,即高校教育管理不仅要对外部环境开放,在其内部也要开放。具体说来,首先,教育领域要与社会其他领域之间对话;其次,教育管理者与学校之间也要对话;此外,学校管理层与被管理层(广大教职员工、师生)之间也必须对话。这就意味着,高校管理不能只闭门造车,而要打开校门,既要从肥沃的社会大地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也要注重自己本校各种资源的开发,以开放的心态,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实现对话式的管理。作为开放的高校教育管理系统,一方面十分注重各种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开放和相互信任,另一方面也尤其倡导成员间的相互赞赏和相互接纳,进而推动“平等、互惠”的对话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持续发展。

3.使高校教育管理具有交互性。对话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互动性,所谓对话,一定是两方及两方以上的主体之间进行的沟通,具有交互性。因而相应的,高校对话管理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进行的心与心的相遇,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的管理者说被管理者执行的信息单向传播形式,对话管理更看重在管理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是“关系”中的,注重主体性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注重学校利益与广大师生利益的双赢。在对话管理范式下,高校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虽职务与责任有别,但就完成管理目标来说,两者是平等的,在制定决策、过程监管及结果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双方都是在畅通的信息交流背景中进行友好协商、共同完成的。双方作为现实的、关系的、个性的人的主体性与开创性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这样的管理范式,由于有了双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必然会更容易贴近实际而避免了“官本位”现象的产生。

4.使高校教育管理具有创新性。对话管理十分注重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平等、信任、前提下的主体批判性与反思性。也就是说,在双方的对话与交流中,允许有不同思想与意见的出现,甚至可以说,正在由于有了不同观点的存在,对话才更显得必要与珍贵。因为,高校对话管理中的批判反思性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能随时反省自身的思想与行为,避免偏离了教育及教育管理的旨归,避免造成事实与价值两立的局面。对话管理提倡尊重而不是压制在教育管理中出现的差异或不同声音,因为正是这些差异,才能产生一种新的理念或者管理方式,从而体现出对话教育范式较之传统教育模式无与伦比的创新性。

总之,高校对话教育管理范式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其管理方式以多元综合,转向以“理”为中心,注重高校管理中的条理、法理、情理,在进行管理和制定相关教育管理制度的时候以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为主体假设,因此,较之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的重视效率理性的实用主义,对话教育管理范式更重视价值伦理的人本主义。

三、从“同而不和”到“和而不同”:构建高校对话教育管理的策略

对话教育管理主张将对话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情境,即管理主客体双方共同努力创造平等和谐、互惠互利、积极健康的管理氛围;倡导将对话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即将对话双方作为有着完整个性、有着创造能力的人来对待,才能揭开高校教育管理的真正奥秘,表现出高校教育管理的价值观和伦理观,让高校教育管理从“同而不和”走向“和而不同”。

1.高校教育管理者角色的转变。要想真正将对话教育管理的理念贯彻到实处,首先高校教育管理者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的角色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变。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家陶行知说过,“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其校长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观点:一是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务必有高尚的品行;二是校长要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同情心;三是校长要有自己独立的学校观;四是校长要敏于行,做一个行动的校长;五是校长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六是校长要将民主视为工作的第一原则,不可有独裁作风;七是校长工作是一项专门事业,需要也值得校长全身心地投入。陶先生对于“理想校长”的设想,其实与对话教育管理中提倡的教育管理者的角色是相符合的,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统合者角色。高校管理者要用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同情心这样的德性来广泛听取学校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联络各个部门,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有创造性地统合与集中,以做出正确的统筹全局的管理决策。二是沟通者角色。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将业已形成的管理决策贯彻下去,需要成为各种教育政策与管理规定的传播者,同时也要认真倾听被管理者的反馈心声,并及时与管理相关各个环节进行沟通与协调,以确保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及正确的管理决策能得到正确地贯彻执行。同时,作为学校的代言人,校长还需要成为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与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三是创新者角色。在对话视域内的高校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是有乐于创新的意识和敢于创造的勇气的。这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能够以开放的心态,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两个具有自己独立地位和独特视野的主体能够彼此深入到对方的精神世界中去,这样的视野整合彼此可以共享不同的智慧、知识和经验,从而带来新的理解,能够提供更多个人精神世界的成长、管理经验与价值的增加。

2.高校教育管理组织结构的革新。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的“金字塔”型的科层制的组织机构,体现出“官本位”的特点与倾向,严重制约了学校师生的积极性,严重扼杀了学校师生的创造性。高校对话教育管理范式倡导的组织结构相比之下有了很大的革新。首先,由于其更强调管理层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对话,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信息的横向联系传播,因而其管理机制更加开放;第二,对话教育管理范式下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一种扁平化、全通道型的组织结构,减少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间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充分其整合优势功能,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前进合力和管理氛围,因而,这种组织结构将更加灵活而富有弹性。这样的对话型的管理组织结构有利于为高校各层次各部门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管理、发挥自己能动性的舞台,便于整个学校形成一种知识价值共享、责任风险共担的格局。

3.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重构。在中国“学而优则仕”思想和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高校教育管理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能考出高分的“人才”。管理目标一切围绕学生的学风建设,学生的成绩仍是学校评奖评优的主要衡量标准,而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考研率也似乎成了考核教师及管理者业绩的“不二法门”,这些都从根本上忽略了教师自身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主体性。而对话教育管理范式下的教育管理目标则批判性地打破了以上成规,除了教学及教学的成果,更加关注人格的完善, 更加强调对生命的关怀。教师和学生都被看成是有独立的个体,个体的需要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得到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具体表现在: 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意识和管理理念;开发广大师生参与管理的技术与平台; 注重高校教育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度;重视师生评估的民主性和多样化等。

总之,对话教育管理观念是高校教育管理变革和当下时代精神要求的必然趋势,在高校中从目标、方法、过程、评价等角度构建这种教育管理观,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高校对话教育管理思路和范式,对有效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目标进而实现高等教育最终目的,均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蔡春,扈中平.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J].教育研究,2002(2).

[3]景晓娜,刘薇,郑天坤.论教育管理中的主体间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德)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5]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B/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4&CurRec=1&recid=&filename=2005082431.nh&dbnahLs

OHVPepM,2005-09-23.

[6]夏正.对话人生与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4).

[7](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作者:金自如 金自康

创造性落实教育管理论文 篇2:

把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抓紧抓实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近日,《中国共产党教育管理工作条例》颁布实施。这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总结吸收实践创新的最新制度成果,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举措,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部署推进,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党员,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全党上下重教育严管理的氛围日益浓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把党员教育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实现党伟大执政使命。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是新形势下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条例》对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基本任务、方式方法、监督处置作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为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明确了方向、给出了抓手。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按照党章要求和《条例》规定,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真正做到党员教育管理有深度、有质量、有实效。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突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提高学习质量是关键。内容上,要按照《条例》规定,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学习方式上,要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实践要求上,党员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过硬本领,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党员教育管理是细水长流的工作,必须抓在经常、严在日常。全省各级党委各党组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用好党的组织生活这一经常性手段,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组织党员定期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按期交纳党费,加强党员党性锻炼。要坚持集中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参加集中轮训培训、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要组织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采取精准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要激励关怀帮扶党员,落实对老党员等重点对象的关爱措施,增强党员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激励党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员教育管理成效最终体现在党员的思想行动上。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中央要求,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确保各项规定得到贯彻执行。也唯有始终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才能让党的肌体拥有更多“活力細胞”,才能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正落实到党员队伍之中,团结凝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创造性落实教育管理论文 篇3:

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探析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各项税收工作的圆满完成,迫切地需要建立一支具有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税务干部队伍。税务教育管理是开发人才、提高税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税务培训教育管理对税务系统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税务教育管理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以提高税务培训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推动税收事业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 税务培训教育管理;问题;创新;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93

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税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税务干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心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提高,其组织、执行、创新、管理、服务、决策等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此来适应税收工作发展的需要。税务教育培训管理是国家税务机关按照行政岗位的具体要求和税务干部的个人特点,根据税收工作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其目的是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政治和文化素质以及岗位的专业技能。毋庸置疑,我国目前的税务教育培训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税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高,大大地促进了各项税收工作的圆满完成。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税收信息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不论是在培训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上,还是在客观条件和环境上,与过去传统的税务培训教育管理相比,现在的税务培训教育管理发生了很大地变化,以前有效的一些教学方式、培训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再适用于目前的现实情况。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税务教育管理的意义

税收工作的质量和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税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现在税务教育管理的效果和力度能有效地推动未来税收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就目前税务干部队伍的状况来看,从事税务工作人员的学历构成比较复杂,大部分工作人员只是接受了大学教育后参加税务工作,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税务教育培训和职业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技能短板。而税务培训教育管理通过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有效地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税务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有助于改进目前税务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结构逐步优化,保证总体结构平衡,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税务教育管理有利于优化税务系统的人才结构,目前税务系统的人才结构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从专业结构看,税务系统中的部分人员只具备一般性财税知识,而缺少满足现今税收工作要求的综合性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员;从人才层次看,一般的人才可以完成基本工作任务,但是缺少处理特殊任务和重大案件的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从整体布局看,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比较丰富,而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才数量较少。税务教育管理通过教育和培训,能够为本行业和社会提供足够的专业人才,以解决人才结构不平衡问题。

2 当前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沿用高校培训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

目前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是沿用高校培训的教育模式,属于脱产式院校集中培训方式,这种模式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表现在:①虽然高校在培训的过程中,会根据人数和职位的不同进行分班教育,但是每个培训班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涉及的专题和内容也相似,不同培训对象的授课内容千篇一律,既不能紧密联系实际工作,也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满足了各个税务部门的实际要求;②受到上课习惯影响,培训老师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不了解实际税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缺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分析和理论实践,使得税务培训教育管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③沿用高校培训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较单一,缺乏灵活性。部分培训教师只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缺乏师生深度交流,没有深入讨论受训人员提出的一些问题,不能了解和解决各地参训人员带来的现实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导致各部门缺乏配合和沟通

一方面,当前的教育管理模式以职能划分税务机构,虽然各部门内部具有很强的职能,但是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联系,尤其是没有深入了解各类培训项目的内容,培训部门提出的设想和规划,往往需要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层层传递。由于缺乏协调配合,对于遇到的问题经常不能有效地解决,形成培训项目的推广速度较慢,从而使整个机构不能快速地对培训信息市场的改变做出反应,税务培训教育管理主导性和前瞻性减弱,难以提高单位的整体效能;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使机构内各部门出现“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各部门工作人员只负责自己分配的任务,不需要全面地了解整个培训项目的要求和内涵,因而不能落实培训要求。经常会出现培训教育的整体效果不好,但是却不知道是谁的责任,其根本原因在于各部门工作人员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税务培训教育管理进行规划和部署,造成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

2.3 人员安于现状,缺乏专业化创新

当前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对培训管理人员的要求不高,培训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培训项目主管对所有员工应具有的能力水平要求。培训教育管理人员往往只需从事一些事务性和重复性的教务工作,很难获得更多的机会来锻炼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能產生适当的压力和动力,容易安于现状。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培训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创造性,不利于建设和发展培训教育管理队伍。现在税务培训教育管理发展十分迅速,涵盖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实践和方法,其培训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创新培训教育,为专业培训人员创造条件,那么就很难建立一支适应新发展趋势要求的专业培训管理队伍。

2.4 教育评估体系存在问题及误区

当前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不尽完善,其原因之一是教育评估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有些地方的税务机构没有严格地执行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有些高层干部在上岗任职或转正前没有经过专业的税务培训,有些人员接受培训的时间比较短,效果不明显,教育评估体系也没有很好地在各个地区落实。从培训教育环节来看,教育评估体系存在表面性,在评估过程中,过多地重视评估培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造成注重表面,忽视了培训效果的评估,过于重视培训教育的组织实施,忽视培训教育的需求分析和结果评估。同时,在评估培训教育的实施效果时,也只能在反应层面和学习层面评估效果,降低了教育培训的效率。

3 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

3.1 创新税务培训管理模式的信息化

3.1.1 强化信息化培训管理意识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程度很高的时代,当前的税务工作已经大幅度地开始使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传统的税务培训教育管理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上,已不能满足税务工作的新要求。因此,必须要创新培训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将税务教育培训与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税务机关要充分地认识培训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信息技术在税务培训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也就是培训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税务培训影响税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随着税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和税收改革的不断推进,税务部门在大力开展税务培训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建设和创新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熟练地掌握高新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更好地完成培训教育工作,有效地提高税务系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1.2 创新信息化培训管理方法

创新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是开展培训教育最先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指使用什么战略来促进培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方法可以分成以下4种:①技术优先的培训教育管理模式。该模式要在税务培训教育管理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培训教育管理中人工很难完成的任务,提高信息化的使用程度和水平,简化程序,提高效率;②教育优先的培训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满足税务系统对培训教育管理多方面的要求,提高税务培训教育管理的效益;③应用能力优先的培训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以前面提到的信息技术和教育为基础,提高税务人员的专业岗位技能和信息应用能力;④均衡发展的培训教育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该模式不仅能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能发展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3.2 创新税务培训管理模式的专业化

3.2.1 税务培训管理专业化的特点

税务培训管理专业化要求针对税务人员目前的情况和岗位职能差异,以税务系统需求为基础,以工作人员个人需求为出发点,以岗位职能需求为重点,因人和岗位的不同设置相应的培训教育内容,进行专业化税务培训管理。税务培训管理专业化的特点包括培训对象的专业化、培训内容的专业化、培训形式的专业化,有效地把握五大不同专业培训序列的个人培训需求和岗位需求,增强税务培训管理的针对性。

3.2.2 创新专业化培训管理的途径

在培训对象上,应当根据不同的个人情况和不同的职位要求区分受训人员,因人施教;在培训内容上,应当根据不同的税收工作重点区分不同时期、不同专业序列和不同地区的税收任务,开展具有专门业务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培训教育,提高税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培训形式上,应该把传统的培训教育方法与先进的培训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以增强税务培训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专业化。

3.3 创新税务培训教育管理评估体系

3.3.1 创新税务培训教育管理评估体系的目的及意义

创新税务培训教育管理评估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评估体系,来检查、监督和考核税务工作人员的培训情况。完善的评估体系,既能满足培训教育前科学合理的需求分析以及培训教育后系统的效果评价,同时也能提供一种结合培训教育和使用的完善机制,包括从选拔推荐到录用筹划,随后接受培训教育,进行考核评估,最后择优使用。有效的税务培训管理评估体系,不仅能有效地评估培训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而且能影响本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和业绩,提高税务培训教育管理的效率。

3.3.2 创新税务培训教育管理评估体系的有效机制

税务培训教育管理必须要做好评估工作,要制定培训教育评估细则,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建立一套标准全面的评估体系,正确评估培训教育成果。评估体系的有效机制应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综合评估。培训教育部门应该每年对教育培训情况实施综合评估,总结经验并改进税务培训教育管理办法;②专项评估。每次培训结束后,应该按照程序对教学结果与实际需求和目标的差异进行专项评估,为教育培训的改善提供依据;③个人评估。个人评估结果为竞争上岗、晋升等提供依据;④回任评估。参加专门税务培训教育的人员回任后,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培训教育管理的成效。

4 总 结

我国不断地推进税收征管改革以及国内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税收工作在工作方式、工作流程、法律依据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特有的手段,税收征管工作也逐渐形成服务优质化、法规系统化、手段信息化和管理规范化的新局面,这些发展都对税收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税务教育培训是税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提升税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重要性逐渐被各级领导和税务机关所关注。以上通过分析当前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4个问题,即沿用高校培训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导致各部门缺乏配合和沟通;人员安于现状,缺乏专业化创新;教育评估体系存在问题及误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应该实施相应的创新对策,包括创新税务培训管理模式的信息化、专业化,以及创新税务培训教育管理评估体系,推进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鸿.我国税务教育培训探析[D]. 厦门:厦门大学,2006.

[2]李冬梅.管窥高校税务干部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11(1):5-7.

[3]罗一帆,罗小帆.增强税务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路径与措施[J].湖

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1-14.

[4]李菁峰.创新培训工作思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J].中国税务,2009(5):

50-51.

[5]黄平安.税务培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探讨[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05(5):6-8.

[6]许月刚.全面推进税务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税务研究,2007(8):52-55.

作者:陈永青

上一篇: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论文下一篇:幼儿创造性音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