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论文

2022-04-21

[摘要]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当前职业技术院校注重专业技术培养,人文教育欠缺,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高职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仅靠专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要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论文 篇1:

美术教育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摘 要:美术教育和人文素质的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都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美术教育成为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形式,特别是美术教育独特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方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美术教育也成为了最具有活力的一种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式。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美术教育在文化素养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审美情趣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人文素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美术教育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十分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参与,追求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目前美术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了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形式。在对学生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大量的美术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绘画的联系过程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区分善恶美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结合实践,从美术教育增强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艺术创造力方面就美术教育在文化素养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 美术教育能够在增强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

审美能力是人们素质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人只有对生活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可以更好的感受美的存在,才可以进行更好的开展艺术创作,也才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因而对学生来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十分重要。审美能力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学生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施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作品塑造出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对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进行陶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创造这些美术作品时候的审美情感和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以此来提升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审美能力开展艺术创作,进而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色彩、造型以及空间等美术知识技能的感受与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对于绘画创作的想象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审美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培养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对意识形态的教育,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美术教育具有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美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伦理结构,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分辨善恶美丑,能够向学生积极宣传社会上的正面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对于事物正确的认知和理解。美术教育相对的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刚性教育来讲,是一种柔性教育,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伦理结构的完善,通过美术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内在感化,提升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以美学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媒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抽象形式,而以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美术作品形象开展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对美丑善恶形成一种很好的鉴别能力,这样往往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美术教育作为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的一种很好的手段,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有利于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培养,增强学生自身对于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因而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应当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 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方面培养人文素养

艺术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科学研究发信,人自身的情感会对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痛苦和愤怒的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创造力的发挥,而愉快高兴的情绪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们创造力的发挥。美术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形象性的感性体验,可以很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日常的生活中充满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发现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能够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培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美感,使得美感能够成为学生开展艺术创造力最为重要的内部因素。美术教育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性,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育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形式。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区别,在美术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右脑的开发。这是因为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人的左脑主要是负责语言和计算机逻辑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开发,而人的右脑则主要是负责图形和空间等一些鉴定工作,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美术教育则主要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一种培养。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美术教育,有利于对学生的右脑进行开发,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另外美术教育还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美术教育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美术教育通过美术作品作为教学的媒介,十分生动的将人类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自身艺术文化水平,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 小结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在学生人才培养方面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不断地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样才可以形成良好的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够在的发展成为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美术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培养重要形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融合的多种教育元素,在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实践,就美术教育在文化素养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更好的发挥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杰,张光涛.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

[2] 李勇.美术鉴赏课引入地方高校公共课程理论分析的可行性[J].青年文学家,2012(06).

[3] 金业明.试论高中美术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9).

[4] 桑林.新时期艺术鉴赏教育在大学生美育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报业,2012(04).

作者简介: 徐何军(1991—),男,江苏无锡人,丽水学院在读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作者:徐何军

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与培养对策

[摘要]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当前职业技术院校注重专业技术培养,人文教育欠缺,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高职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仅靠专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要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文精神 培养

[作者简介]苏文宁(1979- ),女,安徽阜阳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河北 邯郸 056000)

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各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蓬勃发展,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专业特色,取得了好成绩,但也有一些不足,过度地注重专业技术培养,忽视了人文教育,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仅靠专业(职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引领社会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

(一)主体意识过强,自我主义倾向严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使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文化特征。大学生不再倾心苦读与钻研,开始学会享受生活;不再迷恋传统文化经典,开始更为娱乐化的审美活动。通过互联网、电子产品的媒介,他们追求着前所未有的文化生活,也受到了娱乐文化的消极影响。物质文化的强力诱导,使学生们放松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导致学生文化知识缺失,道德观念淡薄,过高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他们表现出学习纪律涣散,生活作风懒散,集体观念淡薄,与同学交往中容易出现摩擦,并难于调试矛盾,遇到困难和挫折,极容易消极、抱怨。

(二)哲学思维欠缺,理想信念淡漠

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专业技能课出勤率较好,而史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政治基础教育课出勤率极低,这反映出学生对文化素质理论的轻视。在他们的思想中,专业技能有利于将来的就业、生活,而哲学、文化理论是空洞无用的。这种片面的认识必将导致他们思维狭隘,偏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文化内涵与底蕴。

(三)忽视传统价值观念,功利意识较强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在学习期间表现出功利化。在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冲击下,迷失了自我的价值观方向,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涌进了学生的思想,许多学生在入党、评优上投入了更多的“积极和热情”,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学生的思想中流失。

(四)道德水平不高,人文精神匮乏

职业教育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用技能课程的培养,在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背景下,只注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高职大学生缺乏人文素质教育造成的最大后果是缺乏对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淡漠,更多的热衷于欧美、日韩等的流行文化,知识面狭窄,更不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他们片面、 狂热地追求眼前利益,放弃或消极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由于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致使学生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利于自身全面发展,不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科技文明固然重要,但对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美德的继承也不容忽视,许多国家的高校开始改变教育课程结构,加强了美学、历史、文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培养,力求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和较高文化素养的社会公民。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兴起,如何培养出专业技能和综合文化素养兼备的,具有较高社会主义理想,超强的创造力、思维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对推进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乃至对社会科技的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把人文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人文课程体现了一种教育理念,以专业(职业)的目标,反映了学校的特色,以人文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服务观念,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比,这属于文化范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明确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明确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包容与合作的精神,这些都需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实现。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是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实现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获得新思想。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人类道德观和精神价值的失落。高职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加强人文教育,拓宽他们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其良好的品质、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沟通技能。

(三)加强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学生生存的必然选择

从现状来看,学生人文素质高,在工作面试、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方面占有优势。高职学生缺乏学术优势,要扭转被动局面,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为支撑。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会为学生奠定丰厚的知识底蕴,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相结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改善课程结构,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

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从调整课程结构入手。当前,许多职业教育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用技能课程的培养。据调查,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课时数一般不超过总课时的10%。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拓宽人文教育的课程领域,从根本上扭转观念,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所有专业都要加大人文教育力度。如加开人文选修课程,设置文理交融渗透的新型课程和学科。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修人文课程进行学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素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他强调了教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立教的重要性。教师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对学生影响最大,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自身的形象、能力、气质、谈吐、学识本身就起到对学生最好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为人正直、严于律己,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教育者的这些道德素质虽然无法具体量化,但是在教学中实践中却能不断影响学生。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技能。教师在提高自身政治觉悟、思想高度的同时,不断钻研科研项目,加强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通过博览群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学术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才能提高科研水平的高度、深度,教师的科研能力决定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只有教师科研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层面不断完善,才能在教学中灵活地将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要大力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推进学科文化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不能很好地兼通文理知识,我们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所形成的只是一种文理杂拌的“拼盘式”教育。学生无法领会到科学和人文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导致学生的素质难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熟练专业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增强人格感召力,更好地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对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方向的确立决定着人文科学与专业学科的融合比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我们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抵制腐朽、低级趣味对学生思想的侵蚀,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文化交流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构建搭建良好的平台。

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体性团体,具有涉猎广、形式多等优势,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结合社团特色可以把社团作为开展第二课堂的园地,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讲座。传播优秀的、蕴含深厚人文精神与文化素养的中国传统文化。本着抓住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人文教育主题,力求做到人文精神与科技文化有机结合、中西方文化对比交融,专业知识与知识拓展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不但有资深的专家学者进行高品质的讲授,也要根据学生特点兼顾理论性和通俗性,安排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教育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陶冶情操、端正人生态度、提升自身人格魅力。

(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空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丰富高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涉及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结合专业特色的实习、市场调研、学生节假日的勤工助学等。我们应该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于社会实践的形式、内容、地点合理安排,加强寒暑假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不断地增强教学的实践教育环节;正确树立学生勤工助学的观念,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这是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认识,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世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营造大学生精神家园[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2]曹洪.精神培养的实践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

[3]东宁浅.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4]赐璇.中国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5]王利琨.浅论在高等院校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

[6]人文科学专家谈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6(5).

作者:苏文宁

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论文 篇3:

论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摘要:美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但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深受技术理性的影响,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从而进入重技轻文的教育误区,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加强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生活世界人文知识学科综合

近年来,人文精神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强调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发展。美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的人文学科属性必然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易经》贲卦的象辞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之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很显然。这里所谓的“人文”,是与“天文”相对的,是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区别的标志,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人文是有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现代意义的人文精神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以及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等,它对于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不仅仅是一门技艺,它还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教育通过使学生掌握形体、结构、比例、线条、色彩等造型因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美术欣赏能力等,以及通过美术活动去发展情感、兴趣、气质、性格、审美趣味等个性品质。美术教育既是对美术技术的学习,更是对美术中的形式美的思考、理解和创造。其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单纯地掌握多少美术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把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来启迪个体存在意义,关注人的知、情、意和人格的建立。学生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将自己情感生活用美术方式进行表达,使学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

人文精神的培养反过来又会促进美术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使美术教育的受众群体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陶冶精神情操,形成人文素养,提高生活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从而使审美水准得到提升,并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的欣赏水平。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斯菲德所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美术作品去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在文化素质。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学习,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但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深受技术理性的影响,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从而进人重技轻文的教育误区。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一些教师仍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就是“图画”,美术作品就是简单的“涂鸦”。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长期处于单一和陈旧的境地,缺乏创新。一些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审美感受和体验。一些教师甚至只是给学生改改画、自己做做范画,很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更谈不上将人文精神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成了学生机械地模仿的过程。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高中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

一、强调美术教育中的生活世界意蕴

美术教育不是一种灌输和说教,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和文化理解不能脱离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运用对比、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对生活世界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现实中的美感联系起来,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体验。从生活世界进行美术教学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生活世界这一取之不尽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美术活动从课堂走人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贴近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美术活动带来的愉悦。

二、注重美术教学中人文知识的学习

美术不仅仅是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所组成的作品。这些绘画要素中都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知识。这正是美术学科作为人文精神组成部分的要义所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触及美术作品的表层描绘.对作品给出的评价也比较肤浅,特别是对一些表现人物、风景的写实作品。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深度.教师不能脱离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术欣赏必须和人文背景、人文精神等知识结合起来才能焕发美术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教具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进行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境创设。以此来交流情感、传达审美。也就是说.教师利用学校既有教学设备的精心准备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创造出一个能够触动学生内心世界的,进而起到积极互动作用的课堂教学情感体验的环境,并以此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涉及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实物情境、音乐情境、视频情境等诸多层面。

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入取决于美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文素养。因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素养,它体现于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也体现在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其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即审视人生,以人为本,达到对人生进行终极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关注。它包括人对完善自己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的同情、对遭受不幸者的怜悯等。美术教师不能仅仅追求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人文知识的累积,这样必然会造成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因此,美术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理论素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丰富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倡学科综合

学科综合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避免了单一学科的结构单一性。美术教师要打通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壁垒,通过以美术学科为主体并结合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种种问题,在探寻解决方法时,学会主动地融合不同学科的内容,从而真正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求得和谐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美术教育的学科综合一方面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人文知识,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需要“量体裁衣”。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教师人文素养,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人文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以此提高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注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好的美术教育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美术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所生成的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以及其所积淀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者:沈 鹏

上一篇:播音员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创造性落实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