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造力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艺术教育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存在诸多不利于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弊端。为解决这些弊端,教师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让幼儿多通道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为幼儿搭建适宜的艺术创造支架,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艺术创造力幼儿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艺术创造力幼儿教育论文 篇1:

创造力在幼儿活动中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是绝大多数家长所选择的、对孩子艺术创造力进行培養的主要方式,这是因为幼儿美术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自身的肌肉控制能力,更是可以提高孩子对色彩、线条等的敏感程度,进而使得孩子的绘画思维以及创造力得到更好培养,而这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就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方法展开相应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艺术创造力;幼儿美术;美术教学;幼儿教学;创造力培养

我国最新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需要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对幼儿的情感进行丰富,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提升,进而使得幼儿能够具有初步的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对美的展现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发挥的时间与自我创作的时间,从而使得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好的激发与锻炼,进而使得幼儿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而这同时也是幼儿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在日常的幼儿美术教学中,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美术教学方法。因此,对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方法展开相应的探讨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启发幼儿绘画思维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对幼儿绘画思维的启发是最为困难,同时也是任务最为艰巨的环节之一。对于幼儿绘画思维的启发工作来说,其特点之一是幼儿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正处于有待开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因此他们所创做出来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想象独特、造型夸张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初步体现。所以,如果老师想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对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全面的培养,那么对幼儿绘画思维的启发是非常重要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与启发方法,以减少幼儿绘画中对幼儿脑部与肢体的限制,此时,运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是较为合适的。

比如说,在幼儿水笔画《法国贵族夫人》中,部分老师很可能会向孩子们展示一张法国贵族夫人的照片,并让孩子去模仿。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在课堂上对孩子的行为有更好的管理,但并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启发。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增加展示照片的数量与种类,通过法国贵族夫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着装的图片的展示,来拓宽孩子对法规贵族夫人形象的认识以及对不同色彩等的把握。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抓住法国贵族夫人身上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的地方来对孩子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启发。例如,老师可以教会孩子多种图形和色彩的运用,从而让孩子为法国贵族夫人来设计衣服或者是发型,还可以在《法国贵族夫人》这一主题上让孩子来设计自己心中的“贵族夫人”,不论高矮还是胖瘦,只要孩子愿意动手去绘画、去设计,那么对孩子艺术创造力以及绘画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对不同个体开展差异性的指导

在我国幼儿美术教学中,一个班级一般由15~30个人组成,而同一个班上的孩子,其绘画能力、想象能力、肌肉控制能力,以及艺术创造能力都各有不同,此时,如果老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那么部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现象,而这不仅会拖累幼儿美术教学的整体教学进度,更会对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制定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法,当然,在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之前,老师应该对班级上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是因为教学方案的制定应该尽可能地与孩子的性格相适应,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对老师所制定的教学方法更快地适应。比如说,班上一些孩子的想象较为大胆,但由于其肌肉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绘画会出现零乱且选色较为单一的现象,此时,老师应该肯定他们的想象能力,认真倾听他们绘画中所蕴含的内容,其次来适当地增加对他们肌肉控制能力以及色彩敏感能力有提升作用的训练,进而鼓励他们来丰富自己画作的色彩。而班上的另一些孩子比较喜欢临摹或是模仿,这样的孩子往往其肌肉控制能力较好,但其想象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大多较弱,此时,老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对孩子思维或想象能力有启发作用的问题,以此来拓宽孩子的绘画思路。而老师只有针对不同的孩子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班级上的每一个孩子才可能在统一的时间里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三、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联系实际与生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对于幼儿美术教学而言,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帮助他们将具体转换为抽象、将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支撑,因此,老师在对幼儿艺术创造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联系生活往往是较好的选择。而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的,老师可以将绘画主题定在户外,并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去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与大自然的美。

比如说,在《动物大家庭》的绘画训练里,老师可以利用春游的机会带着孩子去动物园,每一个孩子还可以带上自己的小画板,将自己看到的动物画在小画板上。当然,为了让孩子能够对动物进行更加仔细地观察,老师可以在游玩的路上首先向孩子们提出几个有利于观察的问题,如“小豹子是什么颜色的?”“小老虎穿了一件什么衣服?”“小河马和河马妈妈一般都在做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更可以让孩子在观察的时候有目的地观察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通过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可以成为一幅很好的作品。

四、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老师在教学结束之后还需要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而对于幼儿绘画评价来说,作品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切实参与绘画,是否在绘画的过程中开动了自己的脑筋,是否对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锻炼。而对于老师而言,肯定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创造,并适当指出孩子值得提升的地方,才是老师在绘画评价中最应该实现的事情。

五、结语

艺术创造能力对孩子个人的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该竭尽全力对孩子的艺术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进而让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得到更好的提升,让孩子在乐趣中得到成长,而也只有这样,幼儿美术教学的意义才能够得以实现,幼儿美术教学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作者单位:常州刘海粟美术幼儿园江苏】

作者:顾梦珂

艺术创造力幼儿教育论文 篇2:

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

[摘要]艺术教育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存在诸多不利于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弊端。为解决这些弊端,教师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让幼儿多通道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为幼儿搭建适宜的艺术创造支架,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教育;幼儿的创造力;教师的艺术素养

创造力培养的最好方式即是创造本身。给儿童机会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就是对其创造力的最好培养。艺术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创造性是艺术活动的基本属性,不论是解读艺术作品,还是进行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创造。利用艺术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是完全可能而必要的。

然而,当前艺术教育却存在诸多不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弊端,如忽视情感体验与幼儿艺术创造的关系,较少关注幼儿艺术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艺术教育观念和目标仍凸显功利性;忽视艺术欣赏与幼儿艺术创造的关系,较少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帮助幼儿积累艺术符号经验;不了解幼儿艺术学习特点与进程,片面割裂模仿与幼儿艺术创造的关系,不能为幼儿搭建艺术创造的适宜支架;教师自身艺术素养薄弱,对艺术所承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缺乏深入了解,不善于通过引进多元艺术表现手段开阔幼儿视野,拓展幼儿艺术创作思维与行为;不能对幼儿艺术学习进行准确而恰当的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容易扼杀幼儿艺术创造的激情与个性等。为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改革上述种种弊端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激发幼儿艺术创造的热情

艺术教育是主要通过艺术活动中的审美过程对儿童施加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只有儿童从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需要,并被儿童所接纳。因此,幼儿艺术教育应注重艺术对幼儿的心灵滋养,关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激发其艺术创造的热情。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图片、肢体动作等呈现艺术作品的美,引导幼儿在反复感知中体验、领会作品内涵,引发其兴趣,激发其情趣。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感人的审美氛围,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宽松环境,展现艺术作品的感人之处i并以此感染幼儿。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人生实践活动,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双向的情感沟通渠道,才能使教育活动不仅具有传递知识,培养个性的教育功能,而且具有使师生双方共同获得人生意义,促进其精神享受与自我实现的功能。这在艺术教育中更是凸显,可以说,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是艺术教育能否发挥艺术审美价值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把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当作一件乐事来细细品味,在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投入真情实感。笔者曾观摩某个教师引导大班幼儿欣赏舞蹈《芭比娃娃》,她用自己轻慢、下降的语调刻画出芭比寂寥的心情,用木偶式重复的动作表现芭比孤单的身影,还用芭比娃娃玩具和在场每个幼儿的握手捂呼拉近幼儿和芭比之间的距离一,不仅深深吸引了所有幼儿全心投入,还使全场观摩的同行被深深打动。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和满足幼儿在艺术欣赏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如幼儿通常希望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认可、赞扬;喜欢尝试各种新鲜的经验;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害怕失败,害怕遭受拒绝或冷落等。

总之,幼儿好奇心强、想像丰富,在他们充满稚气和童真的想法中,创造性若稳若现。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当孩子的一些想法超越客观现实时,当其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其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乱涂乱画而忘乎所以时,教师切不可以用“像不像”“对不对”等固定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敏感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引导,让他们能自由思索、大胆想像、主动选择并自主决定。

二、多通道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为幼儿艺术创造积累符号语言经验

首先,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取古今中外经典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符合幼儿欣赏水平的音乐、舞蹈、美术和戏剧等艺术作品供幼儿欣赏。如此,既可以增进幼儿的艺术欣赏经验,更可以引领幼儿感受多元文化,形成包容、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的心理。

其次,教师应从欣赏人手组织艺术学习活动。幼儿艺术学习必然要经历欣赏一体验一创造的进程,从欣赏人手组织幼儿的艺术学习,既可以激发幼儿艺术学习的兴趣,更是满足艺术活动自身规律的特殊需要。

再次,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幼儿进行多通道参与欣赏。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认识对象的体验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会越全面、越深刻。幼儿受身心发展的制约,感知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需要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见的艺术操作活动来感知、欣赏艺术作品,而幼儿的感受力又会刺激其艺术表现力,因此,教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儿童和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注意引导幼儿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色彩、声响、文字等的意蕴,调动想像、思维、动作、语言的参与,以此促进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就可以鼓励幼儿用线条、语言、动作等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借助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三、为幼儿搭建适宜的艺术创造支架,彰显幼儿艺术创造个性

首先,教师要正确处理创造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艺术知识技能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没有一点艺术知识是无法进行艺术活动,更谈不上艺术创造的,这与幼儿与生俱来的艺术本能是两回事。如果教师不能适时给予必要的知识技能就会挫伤幼儿的艺术兴趣和积极性。知识技能是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力提高的必要条件,但相对而言,教师应以艺术创造为追求目的,以发展幼儿艺术欣赏能力为重点,艺术知识和技能只是帮助幼儿保持活动兴趣和进行创造的手段,不能简单地为了技能而技能。

与此同时,幼儿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多地依靠口耳相传,教师应把模仿作为幼儿学习艺术技能的重要手段。但是,模仿不等于灌输教学。在幼儿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大量运用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记忆等方法监控自己的学习,而不是机械摹刻,同时教师应尽可能鼓励幼儿运用各种艺术工具、材料围绕某一主题自主创作、表现。并在这一过程中教给或矫正幼儿的艺术技能,帮助他修改、完善。

其次,教师应提供多种想像的线索,启发幼儿自由创造。除了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活动场所,使幼儿有机会自由创造外,教师还需要提供多种想像的线索,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搭建支架。教师可以让孩子在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玩耍中接触各种艺术活动的材料、器具和方式,在敲敲、打打、吹吹、涂涂、画画中激发他们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促进其想像力与创造性的发展。

再次,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应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如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训练就是

常用的策略。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对已有的知识质疑,或者寻找物体的缺点和不足来训练幼儿的批判性思维,例如“房子是否只能建在地上?”“雨天有什么不好?”、“跳舞时,花儿一定要开在我们的头上吗?”等,也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艺术创作游戏引领幼儿寻找和已有答案相异的答案,从而训练其发散性思维,如图形添厕、拼图游戏、主题绘画、故事添域、改换歌词、创编动作、音乐故事想像等。

四、提高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综合实现艺术教育价值,增强幼儿艺术创造的成就感

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实现、功能发挥、效果达成有赖于幼儿教师的艺术素质。当前,由于培养模式、社会影响、自我要求等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艺术素质令人担忧。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加强自我修养。

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决定了教师的艺术潜能,决定了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儿童、教育、创造的意义,能否主动汲取生活中的美和艺术的美,并能否将对美的理解融入自身的教育态度、风貌、情感和意志之中,从而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教师应不断提高艺术理论修养。幼儿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弹(琴)、跳(舞)、唱(歌)、画(画)、做(纸工、泥工、陶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但仅仅具备这些技能还是不够的,幼儿教师还应有一定的艺术理论修养,以增强对艺术行为、艺术作品的理解力,自觉将艺术教育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再次,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作为传递美的使者,幼儿教师应有能力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形象地传递给儿童,并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必须以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与儿童沟通,使儿童理解并愿意参与艺术活动。幼儿对美的欣赏是源于内心的一种感受,但这种感受需要教师情感的渲染,需要教师能与儿童一起发自内心地去欣赏、赞美、表现与创造。

第四,教师应提高评价幼儿艺术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能力。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最具权威的评价者。对于幼儿艺术学习来说,其价值涉及幼儿心理发展的全部领域。教师不仅应通过对幼儿艺术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更要通过评价引导幼儿了解合作学习的价值,促进幼儿之间的有效沟通,学会相互欣赏。同时,教师还要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活跃思维、丰富想像与创造性表示肯定和鼓励,以诱发其艺术创造力的发展,并为幼儿带来乐趣和满足,增添其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面对可塑性非常大的儿童,幼儿教育呼唤有创造性的教师。一个不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何谈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无论是环境创设、教学活动实施,还是主题活动的组织、区域活动的安排以及游戏活动的指导,都是展现教师创造力的大好天地。只有教师充满了创造性,幼儿所享受的艺术教育才会充满智慧的挑战和童年的快乐。

作者:崔红英

艺术创造力幼儿教育论文 篇3:

在民间艺术坭兴陶中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摘要] 加强幼儿的民间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有民族文化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民间艺术坭兴陶中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可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张扬个性,获得自信心,体验成就感,培养意志力和独立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促进幼儿更好地和谐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 坭兴陶 艺术教育 艺术创造力

当前,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挑战和许多民间艺术失传与疏散的境况,弘扬民间艺术成为了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民间艺术的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优秀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幼儿成为有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人,因而教师要善于抓住身边的民间艺术资源对幼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在钦州当地,坭兴陶就是一种很好的民间艺术文化,而坭兴陶的制作可以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培养幼儿自由想象和提高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现状

幼儿艺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创造力等得到健康发展。

然而,艺术教育是特殊性的教育,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进行艺术教育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的独立性、主体性,求新求异和创造性的培养。可现实中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现象还很普遍。另一方面,教师偏重完成艺术教育的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输,致使教育看不到幼儿在艺术创作中的创造性潜力,幼儿在艺术教育中没有了创造性。教育工作者更没有抓住身边的民间艺术资源对幼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没有做到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对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培养。

二、民间艺术坭兴陶对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一)民间艺术坭兴陶

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钦州坭兴陶享有“中国一绝”美名,坭兴陶文化蕴藏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型,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凝聚着陶艺大师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毕生著作。钦州的孩子从小就受到陶文化浓郁的熏陶,在幼儿园建构坭兴陶文化课程,开展坭兴陶文化系列启蒙教育得天独厚。

民间艺术是人类文化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活性、审美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民间艺术与幼儿教育相融合,能较好地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和创造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坭兴陶陶艺作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集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于一体,同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坭兴陶的陶艺教学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全面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综合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二)在民间艺术坭兴陶中培养幼儿艺术创造力的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提出了“感受与创造并重”的教育观,强调让幼儿的视觉和情感获得满足、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而在陶艺活动中,体验与创造就好比根和苗的关系,厚积而薄发,苗的茁壮成长来源于根的粗壮结实。所以,有陶艺教育家说:体验让孩子发挥个性、发挥创造力、想象力,使他们的生活经验能够透过陶泥达到情感的宣泄,在创造过程中,体验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悦。

1.更新幼儿的陶艺教育思想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幼儿的创造是自由发挥的成果,是良好教育的结果。在陶艺这样一种特别能激发幼儿艺术创造性想象的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呵护幼儿的这些艺术创作的萌芽,让幼儿能体验到艺术创作的欢乐,从而激起更大的创作欲望。进而有利于其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陶艺活动主要是在教室的启发诱导下,让幼儿表现观察到的事物,把自己感知到的和记忆与想象的想象内容,通过造型作业,进行塑造与表现训练过程。

2.肯定幼儿的艺术创造精神

对于每个幼儿来讲,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创作模式,教师应该根据这个进程因势利导鼓励幼儿进行自我创作。幼儿的陶艺也是幼儿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他的思想的表现,包含着他情感变化,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的联系,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陶艺制作的制作技巧和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但是差异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对陶艺的热情、兴趣和努力程度,特别是他的艺术创造精神。教师和家长需要珍惜幼儿自身的发展变化,随时发现幼儿的进步及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给幼儿以力量,推进他们的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童年时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幼儿思维特征也是幼儿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对幼儿来说,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艺术创造力,创作中难免有些不合情理的地方,这时教师不应该横加责怪,而应看到其中积极因素,即孩子宝贵的想象力和固定的艺术创造精神。而要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艺术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问题,就会发现孩子们心中无限的保藏,从而让他们制作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我国的一些著名的陶艺艺术家们建议,不宜束缚幼儿的思想,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要放手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3.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艺术创作中,失去了个性就失去了创造力。陶艺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教育,它要求作品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教师应尽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崇尚个性和独立思考、反对僵化和盲目崇拜的良好教学氛围,允许幼儿尝试失败,鼓励和引导幼儿表现自我和张扬个性。

坭兴陶教育活动中提倡幼儿的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示范,示范必将束缚哟而的创造思维,而应引导他们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因为每个幼儿都有艺术创造的本能。由于幼儿发展的差异性,个别幼儿在教师引导之后仍不能将自己的意愿表现完整,教师应给予关键性的帮助,要在不同程度地开发每个幼儿潜在的艺术创造力。

(三)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1.在幼儿的玩坭欲望中培养艺术创造力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是语言表征、情节表征、动作表征的源泉。”所以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幼儿而言,陶艺,绝不是由外而内的接受过程,而是建立在丰富多样的感知、体验活动上。在玩坭的过程中,人类原始的本我的冲动得以展现,原始的个性和情感得以宣泄和流露。儿童凭着自己对坭的直觉的触摸,凭借自己对原始材料的处理能力及游戏式的创作方式,将智慧通过手传达到坭上。幼儿在玩坭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经历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

在玩坭的过程中,儿童通过自己的肢体与坭对话、交流、互动和沟通。借此体验着坭的湿润柔软和富有的韧性,感受着坭的肌理和质感。

在玩坭的过程中,儿童通过自己的动作赋予坭生命、灵性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坭互为主客体,儿童对坭进行着建构,坭也建构着儿童,二者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建构意义。

在玩坭的过程中,坭始终处于儿童的掌握之中。坭为儿童提供了自由支配的空间、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条件。儿童可以随心所欲玩弄和创作,尽情表现个人的审美趣味、情感和创意。

2.在幼儿的自我价值中培养艺术创造力

成功体验是个体在取得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坭兴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孩子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丰富,出现的作品越是充满童趣的美。陶艺制作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因为哪怕完成一条粗线,也要经过搓、磨等等工序,更不说完成一件小作品了。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一定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有信心。

在制作陶艺时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一件复杂的作品,需要花不少时间反复修改,由于喜欢,儿童往往忘记时间,在活动中,会更细心。如坭条,一不小心很容易折断,儿童在不断的实践中了解坭的特点,慢慢地学会了细心,形成了耐心细致做事的习惯;同时体验劳动不易,更能珍惜劳动成果,形成爱护财物的好思想。

总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充分挖掘民间艺术坭兴陶这一资源,可促进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艺术创造力,激发幼儿艺术创造的兴趣、探索的欲望,获得自信心,体验成就感,为促进幼儿更好地和谐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丽玲.回归自然的幼儿艺术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边霞,刘丽玲.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J].学前教育研究2003.1.

[3]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颜加强.陶艺创造与教育艺术[J].教育艺术,2002,(10)

[5]易心.肖翔子编著.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6]王奇.张温轶著.陶艺教室——陶艺制作与欣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赵海燕(1975—),女,讲师,甘肃兰州人,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课题项目:

本文系钦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钦州坭兴陶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008XJJG-30B)

作者:赵海燕

上一篇:新课改政治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教育信息化问题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