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造性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语文学科就其性质来说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本文介绍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特点,并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等问题作探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创造性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创造性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摘 要:创新推动着科技发展,其是科技发展源源不绝的动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引  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与重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许多因素息息相关,既与学习兴趣、想象力、个性情感、审美等内部条件有关,也会被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课程设备等外部条件所影响[1]。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努力,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活跃的课堂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的新颖度。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方式正在被推进[2]。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逐渐代替呆板严肃的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具有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把握,以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进行教学,制订具有可行性、完善的教学计划,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全方位、多角度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二、创造性思维培训策略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创造性思维是在学生产生兴趣的情况下,通过自我探究提出疑问,着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3]。例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朗读中加深其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如小鸟所说的远究竟有多远,生活中像“青蛙这类人”都具有什么特点,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发散学生思维。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编写青蛙跳出井之后的故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面前负面情绪会一扫而空,兴趣可以广泛,也可以小众,学生的兴趣得到认可会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四年级课文《幸福是什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幸福是什么,以及在生活中有没有让自己感到特别幸福的事,可以让学生进行短时间思考并且自愿分享。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营造温馨的气氛,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也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外部作用力。学生会在思考中总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树立幸福价值观。

(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高效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画出重点词语,如何划分文章段落,以及如何总结文章大意[5]。例如,在《窃读记》中,主人公对书籍的渴望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学完这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让学生分享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概述书籍的内容。学生会在书籍推荐中阅读文章,在同学的分享中提高阅读兴趣,提升自主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提供知识领域的支撑[6]。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插上翅膀,就变成了创意。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力的开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获得是有限的,而想象力的空间是无限的。让学生提出问题,比教师主动授予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鲸》这篇科普性课文,介绍了鲸的演变过程和生活习性。科普性文章是丰富科学知识的重要文体,学生在了解鲸的特点的同时可以拓宽知识领域。在教学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列举其他海洋生物,让学生对比分析鲸鱼的特点,提问学生鲸鱼身上有没有值得利用的功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借鉴鲸鱼习性创造出来的科技产品,对于鲸鱼,自己有没有想要利用它创造出新产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特点延伸到创造力。學生刚开始可能不适应,教师要有节奏地引入话题,带领学生一起思考问题[7]。

(四)差异化发展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素质教育也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般创造性思维强的学生多为传统教学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记忆力强、适应力强,能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进行举一反三。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和学校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多有视觉型的思维习惯,而在开放的环境下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但如何更好地使每位学生接受适合其接受能力的学习内容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视觉型思维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视频。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汉字”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片段是不错的选择,其不仅与课堂内容相匹配,还可以让学生学习汉字文化知识。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产生挑战欲并且感受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可以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模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游戏,准备好汉字卡片,让学生分辨生活中常见却容易写错的字,进行同音不同字的成语汉字填空或者打乱诗词重新排序。对于其他汉字文化,教师可以选择通过多媒体播放简短的纪录片来让学生了解。一个流程下来,学生会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喜欢上视频播放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由此,课堂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愉悦,并且学生也会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创造性思维也会在学生的心中发芽。

结  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从读写开始,最后进阶到理解和运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并融会贯通、合理运用,让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张凤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1):62.

陆梓楠.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02):151-152.

张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2021(01):181.

姜冬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1):87.

江婷婷.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训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3):33-34.

施东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求知导刊,2020(49):18-19.

王国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4):39-40.

作者简介:任国良(1980.1-),男,甘肃兰州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作者:任国良

语文创造性教学管理论文 篇2: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语文学科就其性质来说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本文介绍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特点,并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等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随着“大语文”教学观的深入,课内外不断延伸,语文活动课引起了语文教师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把握语文活动课的特点与类型,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课,我们成立了“高中语文活动课的类型与方式研究”课题组。两年多来,我们开展了种类丰富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外综合活动(辩论赛、知识竞赛、朗诵会、曲词创作、课本剧、新闻评述等)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等角度进行了多维研究,现就“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这块内容作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从教育的大背景看,素质教育早已达成共识,并被提上教改议程。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不再只是传授纯粹的知识,应让学生跳出课堂小天地,加强课内外的沟通,多联系社会生活,积极动脑,亲自动手,通过合作探究切实增加他们的阅历、学识,培养他们的情商与智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中生的必修内容,高中三年每位学生先后要参与两个课题的研究学习,完成学习,取得15学分。由此看出,现代教育多么重视研究性学习。其中语文学科以其涵盖面的丰富成为中学阶段开展活动的主要阵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最好平台。

其次,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早已意识到“生活大语文”,主动把德育美育等多方位的教育融进语文教学中,主动承担起素质教育任务,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语文学科当仁不让成了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全新的学习方式,虽然努力践行,可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师生把高考成绩放在首位,担心开展学习会占用太多时间,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一般刚开始时,又是选题,又是开题报告,搞得煞有介事,可开题之后立即变得无声无息,至于研究过程基本是学生坐在教室里杜撰出来的。时间到了,又煞有介事地搞一场结题报告,这就算尘埃落定、大功告成了。有时连开题解题报告也省了,学生要做的只是把表格填满即可。介于此现状,我们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作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希望能找到既不耽误高考,又能切实激发学生研究热情,真正让学生探究的途径。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及特点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是这样定义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创造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要以重自主、重过程、重应用、重开放、重问题为主要特征。

(一)重自主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主性。从选题到选择研究方式、与谁形成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用什么方式展示成果,一切均是学生自主商定。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做些指导,提点意见,当然老师可以组合课堂学习的目标任务,提供一些课题供学生参考。自主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实现。

(二)重过程

对于中学生而言,掌握具体知识不是终极目的,关键是在研究过程中,他是否获取了积极体验,学到了研究方法,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比如说,《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是弃妇,为什么那么吃香,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如果以此为课题展开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理解,那么这个过程收获的不仅仅是答案。

(三)重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十分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看广告世界”这个课题,通过分析评判从报刊、广播电视、街头广告中搜集到的广告语,查阅有关广告研究的专著论文,了解广告语语言文字应用的特点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设计广告词,提高学生实际能力。

(四)重开放

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的态度,它开放的不仅是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地点,更有学习方式和渠道。比如开展“古田文化名人研究”,可以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可以在学校甚至到街上进行问卷调查,还可以走访古田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到文化馆参观李若初先生等古田文化名人留下的书画,等等,甚至可以拜访这些名人的子嗣。

(五)重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载体,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联系自己的研究条件,找到既有研究价值,又具很强的可操作性的课题,是其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三、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经历四个步骤:

(一)筛选问题,确立课题

语文学科可供选择的范围相对其他学科会更大,除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外,还可以把范围放到社会生活中,但学生毕竟不是专家学者,所以选题切忌太大太难,否则将无法进行下去,半路夭折。此外,还要考虑学生研究条件的限制,要遵循选题的三大原则:可操作性、创新性、价值性。根据近些年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从课堂教学延伸探究是比较可行的。

1.把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究作为课题

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究,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任务,平时授课都会设计一个环节,即延伸探究,但是探究还是停留在粗浅层面,且一般是老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由于课堂时间限制,老师还会急着亮出参考答案。这样学生还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走,不一定有自己的理解,即便有,由于时间等限制,也只能浅尝辄止。如果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行研究学习,我想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教授《雷雨》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还有真情。再如《孔雀东南飞》,一般认为焦母刘兄是害死刘兰芝的凶手,如果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致分析人物的性格,然后通过百度、查阅史书等多渠道地了解人物生存的特定的时代,答案就不会这么片面。

2.以课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为研究对象

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比比皆是,如《离骚》中的屈原、《史记》里的项羽刘邦、廉颇蔺相如,《明妃曲》中的王昭君。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很好的研究对象。如《短歌行》中的曹操形象可能跟学生在《三国演义》及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的很不一样,如果学生有兴趣更准确客观地认识曹操,我想以“还原曹操真人真事”为题展开研究,就是很有意义的事。

3.由课文内容的探究引申出新的课题

如必修四第二单元先后学习了《氓》和《孔雀东南飞》,我们发现不同时代女性受到的约束不完全一致,受此启发,我们研究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进程会很有趣而又有价值。

4.结合文化经典和文学名着的阅读开展专题研究

五千年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经典。我们虽然也倡导重温经典,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只能窥其一二,而且走马观花,粗略浏览。可以以此为研究对象,以此衍生出的课题有“我眼中的《三国》”“《红楼》人物分析”“从林黛玉探《红楼梦》”“新旧版《红楼梦》PK”“儒学奥义之‘信’”等。

除了从教材出发确定课题之外,还可以把眼睛移到社会生活这个大语文的圈子中。

首先,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此类课题有“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等。

其次,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激发学生乡土情怀。此类课题有“古田文化名人研究”“古田民俗文化研究”“古田百年杰出人物”,等等。

(二)搜集文献,整理资料

当学生选定课题时,或者对研究对象有了疑问,想寻找答案,或者已经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时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文献,他会更加清楚自己要研究什么,该从哪个角度入手研究,自己原有的理解是否正确,慢慢地他会形成更科学合理的认知。目前学生主要是从网络资源中搜集材料,由于网络资源数量庞大且良莠不齐,老师可以予以指导,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研究范围与性质,确定搜寻方向,同时尽可能推荐相关书目供学生阅读参考。

(三)设计方案,分步实施

课题确定以后,便要着手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确保研究的有序推进。

一份完整的开题报告包括以下几点:

1.研究课题,研究人员。

2.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3.研究内容(准备从哪些角度展开研究,已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4.研究计划(研究分几个阶段,负责人是谁,成员如何分工,采取哪些方法或手段、何时结题)。

5.预期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录音材料、照片、演示文稿等)。

6.指导老师意见。

(四)总结分析,交流成果

研究完成后,应通过交流达到共享,以便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吸收经验。一般可以通过结题报告会、比赛、答辩会等方式,让学生把学习成果和体会用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小论文是基本方式,目前为止,要求各组至少完成论文的撰写。此外,选出优秀课题制作PPT来展示成果也是我们常用的总结交流的手段。PPT一般包含以下内容: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过程的简介;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的建议;研究的心得体会。

以上是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有待完善。要想让学生始终保有深入研究的热情与积极性,真心希望教育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6号附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2]闽教基.〔2006〕30号.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3]肖晓阳.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规范化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4]王郁芳.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9(4).

[5]苏丽英.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0).

[6]徐道荣.高中语文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甘肃教育,2003(10).

作者:林惠容

语文创造性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未来的公民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所生活的充满竞争、高度发展的社会,也是这样要求它的所有成员的。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针对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在以下诸方面加以实践、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语文教学要树立创造性的人才观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观,而且要根据这一要求,更新语文教育的教育思想,明确语文教育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语文教学既要服务于高一级学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具有相应语文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合格新生。同时语文教学又要适应社会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进社会,并成为合格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要突出各种语文能力,尤其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树立以满腔热忱地帮助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思想,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突破升学考试的局限和教材、课堂的局限,使教育观念变成培养新型人才的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型、综合型的全新观念,树立“全局”、“全面”、“全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

二、在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要正确引导,有意识地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对知识的热烈探求,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激发并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应渗透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有意识地运用教材,创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运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创造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1.运用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中运用联想,就是要利用教材本身的内容作为素材,启发学生勾起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回顾,从而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想象——创造新形象。如在学习《守株待兔》后,启发学生想象农夫后来的境况,在学习了《凡卡》后,让学生想象凡卡后来的生活情况等。

2.求异创新,大胆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大有裨益。如在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渔夫、金鱼、老太婆的形象各具鲜明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渔夫、老太婆、金鱼这三个形象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各不相同,只要是能说得的,教师都应加以肯定,如渔夫的勤劳、憨实,金鱼的知恩图报,不作无原则的忍让,老太婆向更高目标无止境的追求等,学生在交流中拓展了思路,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倡导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怀疑和批判。创造型人才是具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这里的怀疑和批判包含对传统的怀疑和批判,对教材的怀疑和批判,对权威的怀疑和批判,更包含对老师的怀疑和否定。

四、探寻教学管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适应不了现代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探求管理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废除“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挖掘它们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要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入教学活水,提高学生的创造欲望。

五、开辟新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学的杠杆作用下,只要能把教材中可能被考到的东西掌握了,即可应付考试,就算是学好了。新课程要求开辟新的学习领域,鼓励学生从多渠道、从不同途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除了向传统的教材学习,向教师学习外,还要大力提倡学生向社会学习,向课外学习,向同学学习;提倡学生查阅资料,在网络中学习,利用工具书学习。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文知识就会得到全面提高,而在语文能力提高的同时,还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要注意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在培养创新精神的同时,学好语文。

作者:洪涛

上一篇: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论文下一篇:高职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