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展幼儿美术创造能力

2022-09-11

在我国幼儿教育中, 儿童的美术教育受传统和习惯影响, 教师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 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 而忽视了“情感、态度”的形成, 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培养。现在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 教师能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 更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为了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想象、动手操作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本学年, 我对大班幼儿美术教学进行了创新尝试。

一、关注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指南》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学画并非是机械的技巧性训练, 而是要把开拓眼界、拓宽思路、丰富想象、激发创作欲望做为目标, 让他们从一个具体的形象看起、说起、想起, 继而画出相关联的东西。为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在各领域活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 让幼儿发展求异思维, 寻求与众不同的事物。音乐活动时关注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言活动中结合散文诗, 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内容, 然后进行想象画。如, 小朋友们根据散文诗《变色的房子》, 可以根据想象画各种各样奇怪的房子。结合谈话“我的愿望"创作意愿画, 能把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又如, 许多男孩绘画了有关太空或科技的内容, 而有一个女孩子画了自己在一座冲上云霄的楼房里打开窗户摘星星。多好的想象啊!在欣赏散文诗《蒲公英》时, 孩子们的想象令人陶醉, 蝴蝶像一朵会飞的花朵, 蒲公英像一只白色的蝴蝶在跳舞、像一团棉花球、像雪花、像纸屑……

日常生活中也要关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让幼儿习惯于将自己想到的、看到的都通过绘画形式记录下来。

二、倾听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指南》提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我曾经历过这样的例子:一次, 我组织孩子们绘画《美丽的森林》, 孩子们都尽情地将自己认识和喜爱的小动物表现在画纸上。有一个叫刘某的男孩子画了只小白兔, 在长长的耳朵旁边多画了两个尖尖的角。当时, 我根本没有从创造性这个角度去考虑, 只是觉得这个孩子画错了, 不但没给他解释“为什么这样画”的机会, 而且还当场批评了他。第二天, 孩子的母亲告诉了我刘某和她说的话, “妈妈, 你知道我为什么给小白兔画上两只角吗?因为小白兔太善良了, 在森林里老让别的小动物欺负, 如果它头上有角的话, 谁欺负它, 就用角去顶它, 不就可以保护自己了吗?”我听了之后, 深为前一天自己的言行感到惭愧。当时, 我为什么就没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呢?如果我当时也问孩子一个“为什么这样画?”就不会说出那番扼杀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话语。相反, 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和鼓励他。经过这件事后, 我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 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的事情, 而是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教师需要做到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 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 且注意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鼓励孩子们大胆制作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三、尊重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作出大胆的尝试

《指南》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美术创新教学中, 我尊重孩子, 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活动。始终将幼儿“创造性”发展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注意培养他们的创作技巧, 并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

每当组织孩子们开展美术活动时, 我都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启发孩子们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装饰画面。孩子们有的说“用颜料”、“碎蛋壳”、“踞末粉”、“火柴棒”, 也有的说“用沥糊”、“纸绳贴画”、“橡皮泥粘贴画”等等, 接着我会鼓励孩子们:“你们真聪明、真能干, 就按照你们的想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装饰这幅画吧。”在活动中, 我也会尊重孩子在形式和材料上的选择。

比如, 在沥糊画、锯未粘贴画等活动中, 我首先教会幼儿使用一定的作画工具, 掌握制作沥糊画、锯未粘贴画等技能技巧。然后通过让幼儿欣赏、讨论、演示、提问、思考等方法,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最后让幼儿用各种线条或图形来设计图案, 自由创作, 结果孩子们绘制出来的沥糊画、锯末画、立体彩绘等作品各具特色, 创造性突显。

四、欣赏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锻炼孩子思维的发散性

“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 感受和欣赏美”这也是《指南》所建议的。在一次手工制作活动中, 老师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饮料罐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问他们用这些瓶瓶罐罐可以制作出什么玩具?孩子们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纷纷动手制作, 有的制作公鸡、孔雀、小鸟、狮子, 有的制作火车、汽车、房子等, 而且他们还创造性地将制作出来的玩具构成一个个立体的图案, 如“动物园”、“停车场”、“游乐场”等。当孩子们从家里带来许多红豆、绿豆、黑豆、黄豆时, 老师启发他们用这些豆可以创作出什么作品?孩子们纷纷说“可以拼贴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可以串成一条条五彩的项链”、“可以用胶水将豆粘成一座座假山或者小汽车”等等。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支持孩子们想象、制作, 并和他一起欣赏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

《指南》的教育建议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 欣赏孩子, 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 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和实践, 创造性美术教学活动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孩子们不但对绘画更感兴趣了, 而且对其它美术活动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将手中的各种材料, 魔术般地变化成许多生活中存在的、与众不同的或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每次看见孩子们创作出的各种作品, 教师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不得不惊叹孩子们的创造力。通过贯彻落实《指南》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的要求, 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 而且还促进了幼儿思维、想象、动手操作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孩子与老师在活动中能够共同成长。

五、正确处理美术技能与自主创造的关系

《指南》艺术领域“表现欲创造”部分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并给与适当的指导。”平时, 我们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发现, 有些幼儿由于缺乏对实物的认识, 又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做基础, 他们内心丰富的想像难以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达, 他们失去了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审美表现力与创造力难以得到发展。实际上, 创造力是整体, 技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 创造力与技能绝不是相互排斥的。我们反对重技能轻创造, 不赞成简单地用“想不想”、“好不好”等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幼儿的作品, 把幼儿创造力得到发展放在首位。同时, 要兼顾技能的训练, 使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教师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早已根深蒂固, 如习惯于按照自己教案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 习惯于当知识的传授者等。《指南》不是衡量孩子的一把尺子, 但它一直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种参照工具。有了《指南》的指导, 就不会迷失教育的方向。那么, 先进的教育理论怎样才能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让教师能真正从先进理念中领会《指南》精神, 如何在美术领域中学习与思考?幼儿教育工作要深入学习《指南》, 并将《指南》精神内化于心。

摘要:本文以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内涵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的相关内容为基础, 探讨了创造性美术活动开展的方法和内容, 促进了幼儿思维、想象、动手操作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指南,教学,美术,发展,创造性

上一篇:翻转课堂情境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下一篇:论“天生的(美国)公民”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