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20

摘要: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小学美术教学也正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在当今科技一体化的世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不可或缺。目前,常规的模式化美术教育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创造性教育势在必行。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创造性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创造性教育研究论文 篇1:

小学美术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人民小学 161002)

摘 要: 在我国学校的教育当中,美术课是保证学生能够成为全面性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而教育的创造性也是教学的关键性问题,现今,小学美术中的创造性教育问题突出,本文就如何解决此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加以解决的办法,希望对小学美术中的创造性教育有所帮助与推进。

关键词: 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研究

在我国来说,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全方面、高素质型人才,而美术课的开展为学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做好创造性教育,而通过小学美术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改进,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国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做准备。

1、小学美术中的创造性教育的问题

1.1教学模式方面

在教学的方面来说,课堂教学是小学美术的重要表现方式,先进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的传授为主,影响了学生对于创造及审美方面的培养,而且,大多数小学美术设施不够完善,趋于落后以及陈旧等问题,更多的美术教学形式以传统的黑板为主,老师在教学时,往往学生是将老师的画进行照搬和模仿,更多的是被动性、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画与老师是否相似,则成了老师对于学生美术成绩和水平的主要评测标准,这使得创造性教学成为了摆设,使得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成为了空谈。

1.2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小学美术教材中内容过于专业,甚至可以说是如相对职业的美术教材一般,其中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并且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对于学生的情感体味及价值观等内容方面描述的较少,学生在指定的学习时间和要求的教学大纲中,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专业领域涉过多及学习难度过大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出现了对于美术学习拒绝的态度,也对美术学习失去了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审美能力,个性培养以及创新意识都没有在教学中有所提高,对于教师而言,在美术教学中没有将创造性教育有所發挥。

2、小学美术中的创造性教育的主要方法

2.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态度的关键,是学生能够趋向性热爱学习的心理表现,因此,老师应该着手激发小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当学生对于美术课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得学习更加愉悦和自觉,需要老师在这其中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与此同时在备课与讲课时,不仅熟悉教材,更要在这其中融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提供一定的情境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到达教学的创造力。

2.2改善授课方式

美术教育的书面知识较其它学科的少,美术课本是辅助学生进行创作的工具之一,使学生形成自我的审美,将绘画元素添加在自己的创作中,老师在课堂讲课时,尽量减少对课本的详细描述,更多的采用自主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成为主导地位,拥有主动权,在学生进行创作时,老师应在旁进行适量的指导,更多的让学生自我参与,表扬在创作中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学习和创作的环境更加轻松,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创作才会得到释放,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的不端正坐姿与集中的注意力,给予学生最放松的状态。同样,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加以展示,让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使其在创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老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展示出较为优秀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有更多的创造,在学生创作的同时,给予同学间讨论与交流的时间,探讨萌生的创作灵感,分享自己的绘画创作成果,将作品的创作思路进行交流,并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

2.3尊重学生想法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老师是课堂的主要角色,向学生传授知识,往往采取的是硬性教育,而美术课堂更多的是需要创作,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想法,养成学生自我独立的性格,区别于他人的视角和思路,创作出优秀的且与众不同的作品。众所周知,想象力对于绘画的重要性,能够散发思维,在老师给予学生的知识时,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逃离固有的禁锢,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象力的激发更是重要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启蒙刚开始,思维还不太成熟,更多的是老师的引导,所以,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地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发挥,不仅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供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画的,而不是在课堂上完全要求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绘画,留出小部分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所想,无需任何禁锢和条件,并且在完成作品后,在其他同学面前加以阐述,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想象力无限扩大,并且对自我表现力有所加强,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过后,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推进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上进行更多的想象力的发挥。

2.4采用课件教学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与课堂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而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网络也逐渐开始了大量的应用,这就包括制作课件的方式,它改变了以往老师在课堂上单一且乏味的授课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图片、音乐与视频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将静态的学习方式转换成动态的方法,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接收到更多的知识,也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提高了美术课的学习效率。

2.5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的教学活动也是重要的,它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的视野,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展现自我,比如开展美术比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热爱美术课堂,使学生在美术的氛围下更有参与性,不受教材的约束,可以独立自主的发挥,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创造的空间,也为教师对于小学美术的创造性教育增添新的道路与色彩。

3、结束语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及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健康的身體及心理,同样,美术也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教育方式的一尘不变,对小学美术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所以需要教师的推陈出新和不断改革,融入更多创造性的教育方式才是时代的趋势,并且能够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能够发挥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杜彩霞.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

[2]陈倩.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7(2).

[3]王芬.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0(3).

作者:白鹤

创造性教育研究论文 篇2: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

摘要: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小学美术教学也正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在当今科技一体化的世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不可或缺。目前,常规的模式化美术教育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创造性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论述创造性教育的特点、目的以及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相关对策,为我国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目的;存在的问题;对策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小学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创造性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从而开发人的高层次能力。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目前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它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的一种重要手段,与其他科目一样,美术一样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以及创造能力。

一、创造性教育的特点及目的

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以及在教育中侧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这三个方面。而传统的模式化教育已不再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社会之所以发展,之所以文明,这正是创造能力的存在。只有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才能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从而放开自己的思想,不被教条所约束。这种创造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培养艺术的感觉,而且还能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小学美术的创造性教育,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开展相关创造性活动,去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使其用自己创造的图式来表现出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从而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以及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模式化教学,简单的符号化的教学以及课程重点在物不在人。模式化和简单符号化教学严重忽略了学生的直觉和自由表达能力,激不起小学生的兴趣。倘若不尊重小学生的兴趣以及认知特点,盲目地将模式化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塞入学生的头脑,这样教条主义式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学生的心中设置了语言自由表达的障碍。此外,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程教育中,老师教授的重点仍然在于物象,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围绕物象展开的,严重地忽略了小学生内心对事物独特个性的追求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感受。美术课程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和心灵,进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因为不同的事物在小学生的眼中所反映的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样事物,不同的学生感受到的也是不一样的认知。而这种独特性以及多元性的表现便构成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特征,倘若老师在教学时,只关注物象而忽略了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认知,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千面一人。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造性教育对策

1.在美术创造性教育过程中进行美育创造性教育就是要让小学生摆脱模式化教育,让小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从而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这就是美育。通过美育来达到美术的创造性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重视发掘美术教材本身的美,有侧重、有目标的选择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美育教学,其次是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协助小学生修正,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美的标准。

2.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好美术的创造性教育。首先就是要学生掌握必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只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才能为学生美术的创新能力提供宽阔的思路。因此,在美术教学上,一定要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真正掌握绘画、工艺以及美术欣赏等的基础知识。此外,教师要耐心教给学生观察、想象、思维以及着色等的一般基本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加强和提高学生对这些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进而为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现代教育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沉淀,更重要的是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的实质正是对学生敏锐观察力、丰富想象力以及奇特创造力教育的培养。同样,要做好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重中之重就是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一般途径有: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经常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来想象和创造出一幅(件)美术作品;根据美术教材,让学生自由进行添加画、记忆画以及想象画;给未来的人、事、物或者景等进行一系列的创造设计并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通过这样,才能使学生内心感受和领悟到美,进而修正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画面的表现手法,为自身以后的创造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创造性教育已势在必行。因此,为了实施好小学生美术创造性教育,美术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特点,真正为小学生创造出自由探索以及自由表达的环境和氛围,再加上实践的完善,最终达到创造性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倩.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149.

[2]杜彩霞.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J].基础教,2008,(3):583.

[3]王芬.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0,(3):107.

作者:孙凌

创造性教育研究论文 篇3:

关于高中教学管理区教科研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内容摘要】为了促进高中学校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当前各高中学校正在致力于加强教学管理区的一体化建设工作。其中,教科研一体化的建设工作在整个教学管理区建设工作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推进教学管理区教科研一体化的建设,是新时期高中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挑战,要求高中学校教学管理者树立起全面发展观,立足于一体化的教学管理理念,对高中教学管理区正在建设的教科研一体化工作进行创新改革,旨在从整体上提高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 教学管理 教科研 一体化

在教学管理区,教师可在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上,对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内容进行丰富与优化,并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管理素养,包括教学管理意识与教学管理能力。只是目前高中学校的教学管理区面临着一个较大的发展问题,即是如何加强教科研一体化建设。这一建设工作是教学管理区的重点内容,高中学校对该项建设工作的重视度比较高,但是在教科研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更多有效的建设措施,为教科研一体化提供多样性、有效性的保障。

一、高中教学管理区教科研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教科研实际上就是教学工作者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这一特有的武器,秉承着科学的教学研究态度、科学的教学研究方法,对教育发展与变化过程中呈现的客观规律进行分析与掌握,以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的创造性教育研究活动。这一教科研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只是随着新课改的“降临”与“实施”,教科研工作面临着不少的新问题,在新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教科研工作的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如今高中教学管理区正在加强教科研一体化建设,这是新课改对教科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科研工作自身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是目前高中教学管理区的教科研一体化建设滞留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一是教科研一体化建设没有将学校管理者的领导与教师的主体参与进行有机的结合。有的高中学校领导者为了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将更多的话语权留给教师,导致教科研一体化建设中学校领导的参与度不高;有的学校领导则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参与作用,教师的创新创造力还没有完全运用到教科研工作之中。二是在教科研一体化建设中,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缺乏鲜明的、直接的有机联系,容易导致教科研工作没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供科学的服务[1]。三是教科研一体化建设缺乏多样化、先进性的研究方法,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也没能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科研工作提供最具效果的帮助。四是教科研一体化建设的力度还有待加大,高中学校管理区应该为其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投入更多的教学管理精力,让教科研一体化始终处于健康运行的状态。

二、推进高中教学管理区教科研一体化的意义所在

教科研一体化建设是新时期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区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建设意义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中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区的教科研一体化建设,可促进学校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教科研一体化模式可帮助学校解决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瓶颈问题,能够让学校抓住今后教育教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方向,便于高中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队伍真抓实干地推进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当教研员在教科研一体化模式下取得了累累硕果时,可让学校获得稳步的健康发展。

其次,高中学校推进教学管理区的教科研一体化建设,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逐渐向“科研型教师”这一方向进行转移。为了让教师真正成长为科研型教师,学校必须要加强教科研一体化建设,这是实现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目的的重要途径,让教师逐渐走上主动探究、专业发展的教科研之路,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同时也可从整体上保障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最后,高中学校推进教学管理区的教科研一体化建设,可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学生是学校教学管理与教科研工作的最终服务对象,学校从一体化这一方向推进教科研工作的创新改革,可为教育教学效益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而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教科研一体化建设中所获得的成果会让学生受益。

因此,高中学校应立足教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探索有效的途径,对教科研一体化建设措施进行优化,以期提高教学管理区教科研一体化的水平。

三、提高高中教学管理区教科研一体化水平的途径

1.提高校级领导在教科研一体化建设中的参与度

高中学校开展的教科研一体化活动应该由校长作为主要负责人,副校长可负责教学管理区的日常管理,而教科室则负责组织与实施教科研一体化建设的一系列举措。至于教务处、教研组、科研组等可全力配合教科研一体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为了增强教科研一体化建设的团队力量,高中学校可设立特殊的教科研小组,由特级教师为主要小组成员,而教研组、科研组可派遣若干名成员加入这一小组,然后成立名师工作室,将其作为教科研一体化的研究工作重要阵地。这样的举措既凸显了校级领导的领头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作用[3]。在具体的教科研一体化工作中,校级领导和这一特殊的教科研小组均可参与到教科研一体化工作计划的制定过程之中,共同确定教科研一体化工作的方向,并定期通过工作会议来对其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讨论,及时找出问题,及时解决新情况和发现新问题。在校级领导与特殊教科研小组的共同参与下,可增强教科研一体化工作的活力,尤其是教科研小组的成员会产生更大的热情,愿意投入更多的工作精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优化教科研一体化工作。

2.立足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开展校本教科研工作

在教科研一体化建设中,校本教科研是比较重要的组成内容,高中学校在探索教科研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方法时,应将校本教科研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融入教科研一体化建设体系之中。在校本教科研工作中,全校教师都应该参与进来,并以教科研小组为单位,对这项教科研一体化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探索与研究[4]。比如高中学校可立项这样的教科研课题:《立足课堂观察,加强以生为本的草根化校本教科研工作》。在这一教科研课题的引领下,教科研小组课将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作为载体,对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教师需要谈述自己在教育教学過程中最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在调查结束后,教科研小组课对问卷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本校最具共性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根据相应的共性问题,确立教科研的研究主题,再开展主题式的教科研活动,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真实的疑难问题作出最大的努力,让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与教科研工作同步而行。比如有的学校根据“课堂有效生成问题”这一最具共性的问题,确立了相应的主题研究内容。在开展教科研活动时,每位教师都可直面这一主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讨论,借鉴教师提出的可行建议,整理出一套可行的应对方案,让教师可以将这一方案贯彻落实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以解决实际的课堂教学问题,让教科研一体化工作的成效最大化,也让教科研一体化工作始终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有利于发挥教科研一体化模式的实践运用优势与价值。

3.从学科综合课程建设入手推进教科研一体化

高中学校在推进教科研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快学科综合课程建设的步伐。这是因为学科综合化是当前教育比较明显的发展态势,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所以教科研工作的从事人员都应该增强自身的学科综合意识,并精心加强学科综合课程建设,旨在全力提高教科研一体化工作的质量[5]。如今的高中教材增加了不少的新知识,体现了知识教育的新进展,实际上这样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代多学科协同攻关获得的成果带来的,因此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开展跨学科渗透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获取学科内外交叉渗透的知识。因此,高中学校在开展教科研一体化工作时,应开设综合课程,让高中生对高度综合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学习与把握,突显出当前跨领域研究的教科研一体化发展趋势。

如今科技大发展的态势已经深刻影响到教科研工作的发展,高中学校管理区的教科研人员应该响应学科综合化的呼唤,围绕着学科综合课程建设进行深度的教学研究,为高中生提供合理的综合化知识结构,让他们的认识符合整体化认知的要求,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其创造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在这样的教科研一体化工作中,学校若是能够实施学科综合课程的深度教学,并取得理想的成绩,无疑可以把握新世纪的教育竞争先机。因此,高中学校应加强学科综合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学科综合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并让学科综合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教科研一体化的研究过程中来,在交流中提高各自的能力,并积累教科研的研究成果,设计出高水平的学科综合课程教学方案,攻克学科综合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难关,让教科研一体化建设的成效最大化。

結语

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浪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学校应紧跟教学管理的改革步伐,在以人为本和科研兴校的理念下,加强教科研一体化建设,开辟一条通往更高发展层次的教学管理新道路,让教科研一体化建设为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旨在全面提高学校管理区的整体教学水平与管理效益。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教师能够感受到自身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带来的乐趣,使其不再将这一工作当成是单调乏味的固化义务,有利于推动教师走上一条成为科研型教师的发展道路,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郑传龙.论粤北山区高中教师科研现状与提升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8(33):95-96.

[2]邵俊峰.重新定位:普通高中教科研可以做什么[J].教育视界,2018(7):52-54.

[3]郑传龙.论高中教学与科研——以粤北山区清远市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158(6):194-196.

[4]英勇.普通高中教育科研常态化机制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2):78-79.

[5]江丽丽.高中阶段教育科研融合探究[J].考试周刊,2019(9):16.

(作者单位:开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作者:王宇

上一篇:实验室环境工程论文下一篇:保障房安全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