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2022-04-26

高中地理课堂“静悄悄”,是教学现状最直接的外在表现。课堂的“静”,在于教与学缺乏良性互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处于压抑状态。为此,如何让僵化的课堂“活”起来,是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学中的“产物”,可以是学生的疑问、思考,也可以是教师的引导,这些都是促进教学深入开展的重要元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动态生成教学高中地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动态生成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篇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成性的促进措施

动态生成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教学理念,动态生成教学正是重视传统教学所忽略的东西,它重视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表现,重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更好地激发课堂的动态生成,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要有弹性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留有弹性空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留有空间和时间,这就是说,预设的教学设计只是一个框架,是一个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要考虑到预设教学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差异很大,但是由于教师有充分的预设,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有效地化解突发事件,使之成为“神来之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设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时地调整和迅速地重新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对于“区域农业发展”这一课,按照过去教师的习惯,会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去设计课堂程序,还要把过渡的语言设计好,而现行课标上有这样一条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以此标准为指导思想,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这种大框架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为地理课堂提供广阔的生成空间。在此,地理教师就没有必要细而全地把教材条分缕析,而是将精力用在了解我国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上,收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资料,同时了解了当地的农业发展。这种大框架下的课堂细节的生成,从艺术角度来看,叫留白。所以,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弹性,在有意提出的问题之后的“空白”里,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再提问,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可能。

二、课堂教学中要善待“插嘴”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由一个旁观者转化为一个参与者,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获取知识,从而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是他们感情的真诚流露,表明了他们的想法和对问题的领悟, “插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上课插嘴”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学生敢于“插嘴”,乐于“插嘴”。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本来就是开放的课堂环境,上课允许“插嘴”,实质是解放学生的心理,而心理安全、自由正是学生主动、生动发展的摇篮;“插嘴”也是地理教师教学预设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能反映出教师教案设计中的失误,能使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教学超越预设的目标。

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时,说“它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但是却有一位同学在仔细阅读了《世界气候分布图》后,“插嘴”说:“那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呢?就不是热带雨林了?”这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涉及到的,于是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表扬这位学生有洞察力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激烈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分布在赤道和回归线附近的两种热带雨林气候的不同成因,不仅使大家记忆深刻,同时也大大拓宽了学生思维。尽管如此,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经过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地理课堂进行过程中,只有9%的同学敢“插嘴”,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会引起老师的反感;只有6%的地理教师愿意学生“插嘴”,大多数教师认为这样影响了教学思路,破坏了课堂秩序。其实在生成性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后做好教学反思、总结工作,在这个“动态生成”不断发展推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等待、倾听、喝彩、合作、参与等有效的策略,直面学生的“插嘴”,会让课堂教学资源锦上添花,促进全体学生地理学习的发展。

三、关注情感目标,促发课堂的生成性

处于当今的时代,面对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地理教学领域研究的进展,地理教师没有理由固守过去的那种单纯关注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育中不但需要关注情感,而且完全可能。笔者认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关注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关注学生的地理情感需求。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能够催人奋进。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表明,情感教学比单纯的知识教学效果好得多,地理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地理教师具体、生动的情感有着巨大的魅力,可以增强学生地理知识和地理思想情感的体验,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许多学生对地理老师、地理课本、地理学习都感到乏味,这其间缺少的就是“情”。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不断激发、满足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积极实施情感教学。

2.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传统地理教学,教师通常只从认知角度考虑,关注如何把地理位置讲清楚,只注意讲解河流、大山分布位置的正确性,只关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新新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应从认知教学和能力教学转变到情知教学。例如,在高中地理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动机,养成求真、求实、求美的态度;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情感和爱国情感;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价值观,形成全球意识等。要鼓励学生去思维、去探索、去质疑,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地理教师应该研究教学方法,发挥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引入到讲授新课,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再到技术,都尽量选用现代教育方法和理念,这样地理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情感的愉悦,也必定会使得他们乐于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预成性教学的被动接受和静态预设相比,动态生成与教学相结合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成教学。它反对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生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

作者:宋早兵

动态生成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篇2:

巧用动态生成资源盘活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课堂“静悄悄”,是教学现状最直接的外在表现。课堂的“静”,在于教与学缺乏良性互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处于压抑状态。为此,如何让僵化的课堂“活”起来,是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学中的“产物”,可以是学生的疑问、思考,也可以是教师的引导,这些都是促进教学深入开展的重要元素。巧用动态生成资源,让动态生成资源将课堂带动起来。

一、充分依托课本,读出教材“新”意

教师的教是对教材知识的演绎,而学生的学是对知识的内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要将教的演绎与学的内化构建起来,强调巧用动态生成资源的重要性。教材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载体,教师将知识传授于学生的过程中,有教师对知识的把握、有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这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都为动态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内在条件。学生是学习的独立个体,在学习知识中的疑虑、思考都可以催生动态生成资源。而动态资源的生成、利用,强调教师在依托教材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要读出教材“新”意,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吃透,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动态生成资源的利用,才能游刃有余。例如,在“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学中,一位学生无意间提出的一个问题,成为一场问题驱动式教学构建的“导火索”。

学生: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科学技术越发达,資源利用开发的能力越强,那么人口容量是不是也越大呢?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科技水平很高,但是,美国人口容量为什么比我们国家小?

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不是直接以“是”或“不是”的简单方式对待学生看似可笑的疑问,而是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的问中构建问题驱动式教学,强化学生对人口容量的正确理解。

教师: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我相信很多学生有同样的疑问。

此时,很多学生点头,表示有同样的疑问。这时,教师通过“问”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直观地将学生的疑问进行剖析。

教师:如果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变大一倍,那么我们教室还可以装下62名同学吗?

学生:肯定不可以,我们教室的容量就这么大。

教师:既然大家都说不行,那么你们以同样的思考方式想想刚才那位同学的问题,你们就可以知道,在相近(或相同)的资源条件之下,科技发达的美国,其人口容量之所以小于我们中国,是因为中国消费水平低于美国,但消费水平对环境容量又有影响。

教师的“教”不是孤立地照本宣科,而是基于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巧妙地搭建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推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二、充分立足教材知识,合理延拓知识面

扎实学习教材知识,是拓展课外知识的重要基础。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可能是学生无聊的几句“闲话”,也可能是学生对知识理解后的表达,这些可以成为动态生成资源的元素,教师要善于利用,合理地拓展知识面,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与理解。例如,在有关季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季风的有关知识内容讲授完之后,一位学生突然的一句话“难怪我妈买房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东南方向”成为教师拓展知识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将课堂教学转换风格,在生活化教学的搭建之下,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去买房子,一般会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价格、采光、楼层……

教师:好的,对于同为江景房的A、B两个楼盘,分别在南、北两岸。如果你是购房者,你会如何选择?

学生一下子很迷惑,不知道如何结合地理知识去考虑。对此,教师进一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楼价的因素。在南方和北方,房子的楼距、楼向有什么不同?

在理论联系生活的教学搭建中,学生的思考促成了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教学知识的讲解中,不再是生硬地灌输,而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去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在这样形态下的教学,既立足于教材内容,又在动态生成资源的推动下实现了拓展。

总而言之,让高中地理课堂活起来,是教与学良性互动构建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用好教材、用好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探讨、学生思考的认知对待,都是催生动态生成资源、盘活高中地理课堂的重要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作者:董伦玲

动态生成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篇3:

生成性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摘 要】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本文笔者从多方面论述了生成性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策略

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那么,我们如何在实践中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成性课堂呢?

一、预设学情,为了生成的有效

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他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业水平和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这种差异性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很大的变数,也隐含了更大的生成性。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重视教学设计,备教材的同时,更应该备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前提。

一般来说,学生的认知可以分为行为把握、图象把握和符号把握三个阶段,小学低年级以行为把握为主,可以多安排一些操作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活动,在做中思考和生成。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一、二年级以图象把握为主,教师可重点在实物、图表等教学中设计生成性的问题,初三以上年级的学生以符号把握为主,教师可以在概念、推理、逻辑思维等方面设计问题,促进动态生成。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学情,才能使课堂的生成更加有效。

二、精心策划弹性的教学设计,为生成创设自由的空间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

教学目标既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弹性预设,又要根据学科特点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因人而异,作分层要求,寻找知识的生成点。

教学过程的预设,我们从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面扩大和活动量增加入手,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倡导实施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小明星上课、情景表演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同原有的教师讲授形式进行了有机结合。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了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使他们有机会大胆地表达不同的声音,说出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还能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

三、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学会倾听,促进动态生成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道出了问题的价值及意义。人们每天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发明家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样是生成性课堂的关键。

1.张扬个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可以先不提很高的要求,仅从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想象开始做起,不要轻易去打击、约束他们。当学生提问成习惯时,教师再不断地启发、点拨、激发学生,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2.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

生成性课堂要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置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师是否善于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条件。

四、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成性教育资源,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生成更加有效

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只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冷场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在错误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1.能对生成资源进行选择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如笔者在讲授完“太阳和太阳系”时,让学生就太阳外部结构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有一个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太阳表面温度比中心温度低,可为什么在太阳的外部结构中,由里向外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的温度却越来越高呢?”尽管这个问题已经超出高中地理的范畴,许多科学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它却是许多同学都感兴趣的问题,一个很有质量的生成性问题。

2.要能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提炼

老师要从众多发言中优选部分发言内容进行简要归纳,以形成共识。对于一些极有价值的创新信息,师生应该再度归纳集合形成深层次、高质量的资源,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也可以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

五、开展生成性校本教研,为动态生成插上腾飞的翅膀

生成性课堂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有高超的教学智慧。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生成性课堂的成败。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逐步探索和推广了“生成性校本教研”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成性校本教研是指为了师生知识、能力、智慧、人格的有效生成,将学校教研组的问题研究与个人的课例研究结合起来,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作者:潘乐琴

上一篇: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论文下一篇:网络新闻文化传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