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学教学论文

2022-04-15

音乐课是中小学教学的基本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原创小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创小学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小学美术原创粘土定格动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当中,粘土定个动画对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逻辑性思维的锻炼都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运用粘土定格动画也可以帮助学生对美术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当然,教师也可以运用粘土定格动画,帮助学生完成一些思想教育内容。如此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上更进一步。本文就小学美术原创粘土定格动画教学策略研究而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  原创粘土定格动画  教学研究

【正文】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开展原创粘土的教学,教师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策略。因为开设粘土定格动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较少,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本身的美术学习能力,教师就要学会对学生进行观察并总结问题,从而可以更好的在课堂上进行原创粘土定格动画的讲解。

一、研究计划

定格动画是通过逐格的拍摄对象并进行组合而完成的,如此就可以看起来让人物角色有了生命。那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小组配合并一起来完成教师当堂课布置的课题。那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出现任何问题,教师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到并帮助学生进行纠正。同时,在时间和小组协作的过程当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到定格动画的操作过程,可以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积累。当然,定格动画除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尝试的体验,更能够贯彻美术新课标的要求。如此,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画技巧。当然,除了对学生自身的培养之外,团队的协作也可以帮助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一起分工完成课题、工具模型制作的配合等等。如此,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美术的乐趣。

二、原创粘土动画教学策略研究

在进行原创粘土动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整体动画的构思。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有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进行指导。之后,教师需要进行小组的分配,以此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美术课堂教学。

2.1导入教学

那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学生几乎是对原创粘土定格动画没有任何概念。所以教师可以找一些较为经典的动画案例来为学生进行讲解和知识补充。比如,《小羊肖恩》,因为影片讲述的是一只小绵羊肖恩和伙伴们在农场的生活故事。所以也比较适合学生来进行学习。那么,教师在进行影片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随时为学生暂停来进行一些细节讲解:在进行角色制作的时候,骨架要附着在上面的黏土上,因为骨架的制作很关键,它要求能做各种动作姿势并且要结实不容易损坏。那么,在骨架的制作上教师可以提前做好一个模型再带来为学生進行更直观的讲解。其次就是粘土的选择上,要好塑型和不沾手。教师也同样需要给出解释,好塑性就是粘土很容易能够捏出形状,那么不粘手就是就是在拍摄时由于灯光的强烈照射黏土不会软化,否则就会变形而且很容易把黏土沾在手上并弄脏造型,同时也影响了画面的质量。那么,此时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个提前做好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观察。

2.2脚本编排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动画制作的过程当中要有主要想表达的思想。其次在制作上要学会进行思想的表达。比如,首先第一步,在动画制作的开始,要确立一个主题,那个主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使用的时候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人物的动画塑造,矮的、高的、胖的、瘦的等等。那么在角色塑造和故事思路上有了一定想法之后就可以进行的脚本编排了。在故事结构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所反馈的问题来给出相应的回答和帮助,同时,在学生进行制作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当然要保证句子通顺且主题突出。

2.3角色塑造和拍摄

学生本身对于定格动画的粘土材料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教师需要在架构的过程当中尽量的帮助学生进行材料的认识和讲解。如此可以让学生在粘土和骨架的双方面制作上有更完善的了解。同时,在制作过程当中,教师也要时刻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纠正。并尽量和学生一起完成角色的塑造。教师可以拿取一些粘土先做示范,并且在示范的过程当中为学生进行讲解。如此,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整个制作过程,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出现。

其次就是拍摄的过程,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制作好需要的工具、角色和背景等等,以分动作的方式来和学生一起分工完成拍摄内容。当然,在拍摄的过程当中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更改和完善。此时此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协作学生完成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原创粘土定格动画教学在美术的课堂上进行开展,对学生而言有帮助的。因为在制作过程当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学生在遇到问题之后冷静思考判断改正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海战梅.超轻粘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心得[J].新课程(中),2019(07):116.

[2]毕楠楠.超轻粘土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上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8(09):63+65.

作者:罗秀艳

原创小学教学论文 篇2:

音乐新课程标准在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实施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音乐课是中小学教学的基本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改革实行纲要(试行)》。2001年启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

2001年启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到今天已经实施近六年了。《标准》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运用的情况如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还存在哪些问题?都是今天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于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期间,到河北承德地区、邯郸地区、秦皇岛地区、唐山地区和张家口地区做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涉及《标准》在河北农村中、小学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状况。

为了准确了解标准实施状况,笔者选取张家口宣化县、唐山滦县、秦皇岛昌黎县、邯郸市永年县、承德市丰宁县等地区下属的各农村中小学为研究样本,进行实地考察,并访问当地学生、教师,发放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河北地区有与其他省市地区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其音乐教育中体现出来的个性问题。

一、《标准》实施现状分析

走访过程中,调研组认识到《标准》在河北省各地市农村中小学中的贯彻、实施工作是值得肯定的。笔者所到之处,教师均有《标准》的学习纲要,所使用教材都是根据《标准》编写的正规教材。并且,各地市教委利用寒暑假都对音乐教师进行过集体培训。比如,承德市教委在寒暑假期间,请承德师专的教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为熟悉、掌握《标准》的精神内涵,承德市教委尽可能和教材编写组的老师建立联系,请他们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集体培训,收到很好效果。

为解决农村音乐教师的缺编问题,同时,也为了能让《标准》更好地贯彻到农村各个基层中、小学,河北省各地市教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我们今后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秦皇岛市教委规定,秦皇岛市外语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音乐班学生,从2001年毕业班开始,每届毕业生先到农村教学实践三年,之后再返回市区。这样的方法实行了六七年,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缺编问题,并且农村音乐教学收到明显成效。唐山地区教委要求,唐山市及各农村小学升初中考试科目中,音、体、美三门科目实行统考,由唐山市体、卫、艺教研处统一出题。并且组织对一、二年级抽测歌曲,对高年级抽查节奏和视唱。这样的做法已经实施两年多,促使各农村学校重视了音乐教师的配备。张家口地区教委2004年开始实行城市重点中、小学骨干音乐教师到周边农村中、小学分批援教一年的政策。响应这一号召的青年教师作为今后青年领导干部提拔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个援教政策也基本保证了张家口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正常而有质量的进行。在笔者走访的几所张家口农村中、小学中,学校领导对前来援教音乐教师的表现颇为满意。这样的举措,解决了一些学校自身缺乏音乐专职教师的难题,并且使这些学校很好地保证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张家口地区为了照顾好周边偏远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实行在每个镇设置一个中心校。每个中心校里配置音乐教室,具体教学设备有多媒体、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这样,可以定期安排中心校下属的各边远中小学前来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是资源整合的一个方面。农村中小学目前硬件设施虽然只有电子琴、脚踏风琴等乐器,但无疑2000年前后,河北省教育厅在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三轮复查,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建设及教学设备的配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实际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多数学生能够背唱教材中的歌曲。学生们对于本家乡和本地区的民歌和童谣也有粗浅的了解。随着多媒体视听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在笔者走过的村落沿途采访到,目前农村很多庙会活动有所减缩。即使现存的庙会项目或演出活动,内容上也明显少于以前。学生们在音乐课本之外,对于音乐的了解更多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这种社会现状直接反映到问卷调查上,65%以上的学生问卷显示,学生们喜欢流行音乐甚于教材歌曲。有些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百分比甚至高达八九十。诚然,流行音乐因其歌词通俗易懂,音乐旋律流畅、易于上口而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但它的歌词内容并不非为学生们创作,创作的音区也不符合学生们嗓子实际承受的音区范围。音乐教师如何适时培养学生们的欣赏能力是个关键问题。音乐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欣赏品味进行引导,而不能舍本逐末,为了让学生们喜欢音乐课,而选择一些不适合他们演唱的当下流行歌曲进行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新课标)教材,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这套教材适当、适度地引入了部分适合孩子们演唱的健康流行歌曲内容。

关于音乐授课方式,多数教师还是以欣赏和教唱歌曲为主。在保证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同时,有些教师尝试课堂上让孩子们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部分老师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自制乐器,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为学生们带来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多数教师认为,音乐与相关文化如何更合适地贯穿到音乐教学中是他们目前教学中的难题。

二、《标准》实施存在的问题

教材方面:

第一,教材审美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现状相矛盾的问题。学生们深受社会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以及父母审美情趣的熏陶。他们普遍对社会上流行歌曲喜爱有加,相比较而言,对中、外经典的艺术歌曲喜爱程度低。

第二,中学教材存在的问题是歌曲有些偏大,而且板块式的单元教学缺乏连续性和主线贯串。教材中一些专业性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孩子不喜欢。流行音乐单元因为受到学生们的格外关注,希望相应的音乐知识内容再丰富一些。

第三,目前出版社较多,相应出了几套《标准》指导下的教材。这种现状带来的优势是各教委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情况,选取更适合本地区教学的教材。问题是由于教材选择范围大,有些学校不同年级采用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这样无法做到音乐知识的衔接和教学的连贯。

教师方面:

第一,目前师范类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理论课以欧洲音乐教学体系的四大件为主,实践专业多为钢琴、声乐等。对于本民族音乐了解有限,对于本地区民间音乐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毕业以后,在中小学音乐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标准》中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学部分无从下手。音乐中师院校及音乐高师院校如何进行专业音乐教育,如何将知识的传递转化为学生实际的教学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会定期接受培训,

但还有些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得不到培训。还有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由一个年级的一位主课教师全部担任。由于其中有些不是音乐专职教师,所以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只能勉强带领学生跟着录音机唱歌。

教学:

第一,调查中,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临近考试时音乐课让位给主课。很多中学还是更重视升学率,音乐课只是作为一种点缀。

第二,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有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和文艺传统。如何做到《标准》提倡的传承本民族、本地区音乐文化是教师们期待解决的问题。当地部分教师提出目前在教学中仍然存在“双基隐线”问题,即: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巧、技能。他们期望能够重审美、重文化,可总觉得难以调整。

硬件设施:

河北省镇级学校在1998年和1999年“普九”过程中,70%左右有了钢琴,但有很多学校舍不得用,不去调音。村级学校没有钢琴,有录音机和电子琴。地区间硬件设施差异较大,秦皇岛地区和唐山地区属于硬件较好的地区,张家口地区和承德地区略弱一些。

三、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在实际调研中总结出来的问题,本课题组作了以下的思考,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因地制宜

音乐教学的进行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采取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1 重视音乐教育,充分挖掘当地的音乐文化传统。只有音乐教师充分认识、了解当地音乐文化的传统,才能让学生们了解到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价值。福建地区的“南音进(中、小学)课堂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2 聘请社会上优秀的民间艺人来学校参加教学活动。请当地优秀的民间艺人给学生们展示当地优秀的民间艺术,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让他们看到身边传统音乐艺术的魅力。

3 纳入教学考核指标。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如何达到一种平衡,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小学升学体系中,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健全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唐山地区把音乐考试作为小学升初中的一项必考科目,无疑为这一地区音乐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二)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

一方面,需要音乐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时代的脉搏,指导学生的审美取向。另一方面,需要音乐创作人士多为学生们写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让他们拥有自己的音乐天空。

(三)充分利用现有专职音乐教师资源,重视教师能力提高

1 师范类高校及中专教育和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接轨。音乐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培养中、小学合格的音乐教师,是当今高师院校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2,提高教师的教学自学能力,建立终生学习理念

培养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学能力,重要的是锻炼中、小学教师查找资料的能力,自学、自编、自演的能力。应该做到实践、理论两不误,西洋音乐和传统音乐两兼备。

(四)整合优化音乐教学条件。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硬件设施的配备。如果一味要求多媒体教室或钢琴教学,往往对于部分学校是资金上的浪费。以上提到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室共享,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现今,我们应在教学软件的提高上多下功夫,例如:如何让教师定期学习、培训是我们应积极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器材多样化,教学形式灵活化。教学器材可以不限于教材上指定的器材,可以充分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扩展教学器材展示的空间。除了考虑需要经费支持的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外,还要考虑花钱不多、效果不错的民间乐器。教学上,突破教学形式的单一,不要仅仅是教唱或欣赏,应该教学形式灵活化,多元化。各个教研组多组织优秀课的听课活动,这种交流要逐渐在不同区、县的学校之间交叉展开。

(六)鼓励师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宣传活动,通过展示其音乐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基本素质水平。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学生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音乐表现、音乐创作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七)音乐原创比赛的设置。根据高年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敏锐的特点,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自己编写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音乐作品。这样在提高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同时,还结合了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因素。既提高兴趣,自编自演自唱,又启发学生创作灵感,通过音乐活动提高整体素质。

(八)教材的选用在实践中求证,在规范中统一。教材的选用尽可能做到一个学校的自我统一。在选取教材的问题上,各个地市教委可以多听听基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建议。

责任编辑 张 宁

作者:李柏松 蒯卫华

原创小学教学论文 篇3:

新时代“学有优教”的西陵行动

一 政府履职,强化保障,让教育成为西陵区最大的优势方向引领,赋予西陵教育独特的价值追求

理念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2016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坚持八个突出,办高质量的西陵教育”,引领“十三五”教育发展:突出智慧教育,超常规推动教育现代化;突出均衡特色,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突出资源整合,大力度提高优质办学水平;突出改革创新,高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突出体育保健,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突出教育科研,高质量推动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突出特色办校,全员化打造一校一品质量体系;突出依法治教,全领域构建学习型城区的社会氛围。2019年,区委、区政府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区域一体化、办学集团化、班额小班化、队伍专业化、应用智能化”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人才强区。每到五年规划的关键节点上,西陵区委、区政府总会深入调研,对西陵教育发展定位、工作思路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这也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遵循。

机制保障,用看得见的力量成就教育

破难行动见真招,教育提升重实效。一是西陵区委、区政府长期坚持教育专题研究、区“四大家”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创新实施“校长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不断化解教育难题。2019年,研究教育重大事项就达13次之多。二是将教育列为区政府每年“十件惠民实事”之一,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2018年,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固改造东山小学教学楼,改扩建外国语实验小学(北区),改造一批中小学安全交通通道。2019年,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近视防控工程”,力争“小眼镜”率下降0.5%。2020年,投入8000万元,新建西坝中小学,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园2所、改造公办园3所。一件件实事,推动西陵教育不断蜕变。三是建立“微爱教育基金”,每年教师节慰问全体教师,隆重表彰从教三十年教师和优秀教师。尤其是从教三十年教师,从区委书记、区长手中接过荣誉证书,看到纪录片中自己珍贵的影像时,那种“在西陵”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四是创建阳光招生平台,确保招生公平规范。在省、市首创网络智慧招生平臺,中小学网络化招生全覆盖,真正实现了划片招生、公民同招、就近入学;通过大数据比对,实时监控并调配学位,从源头上控制班额。全区已全面实现超大校额学校、超大班额班级“清零”,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小学起始年级平均班额初中41人、小学43人。五是健全学生关爱体系,推进全纳教育。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73人,入学率100%,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9间;留守儿童1078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3566人,入学率100%。

加大投入,把钱用在离师生最近的地方

西陵区是老城区,转型发展任务艰巨,财政收入受制约因素众多。但西陵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突出西陵教育“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强龙头”,投入人力物力,投入真金白银,投入真情实意,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热切需求。区委书记卢斌说,宁肯不发、缓发公务员工资,也要保障教师的工资。区长任蔚说,政府宁可在最旧最小的办公楼办公,也要把学校建得最漂亮。区教育局局长田俊生说,我们是最幸福的人,几乎从来不用为教育经费问题发愁。2016年以来,区里累计投入教育资金26.42亿元。仅2019年,区财政对教育的年度总投入就达到7.31亿元,相较4年前翻了一番,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支出比例增加到31.15%。

2020年11月1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在宜昌市召开全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暨观摩培训会。经过10位专家为期两天的实地核查,评估组组长、国家督学谢新松宣布:宜昌市西陵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陶宏在书面讲话中指出:“西陵区成为我省第一个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的县(市、区),这在全省具有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意义。”

这是西陵教育的一次大捷,也是湖北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成果。2012年,西陵区成为“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示范县(市、区)”;2013年,成为“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长期以来,西陵区把“均衡”作为前提,把“优质”作为重点,形成了全区中小学“发展定位一样高、资源配置一样精、办学行为一样严、内涵发展一样全、智慧教育一样强、教育质量一样优”的“西陵特色”。

二 统一标准,建章立制,均衡配置区域义务教育资源统一标准,筑牢均衡发展底盘

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老旧学校明显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经过充分调研,西陵区制定并实施《西陵区义务教育学校“十三五”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出台《西陵区教育系统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程》,落实“四制、七统一、三个一”管理。2013年以来,全区共计投入5.8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学校3所,增加校舍面积28131平方米;整体重建与改扩建学校7所,改扩建校舍48118平方米;维修改造12所学校教学楼;重建10所学校塑胶运动场42800平方米。全区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增加学位近2000个。

坚持按省一类标准配备学校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制定《西陵区教育技术标准指引》操作手册,规范日常建设、管理与应用。截止到2019年,全区小学、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达3182.33元、4515.71元,922间网络多媒体教室全部安装有激光投影或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每所学校均有1间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报告厅。

制定《西陵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五统一分”财务管理改革方案》,推行“校财局管”“集中管理、分校核算”。通过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预算与专项经费预算,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与发展。通过统一教职工工资、津贴补贴以及福利待遇,消除校际差距,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交流形成常态,师资均衡配备

大力推进师资均衡。坚持教师(包括校长)交流,是西陵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该区不断探索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努力实现常态化运行。2002-2012年间,全区小学教师(初中于2013年移交区政府管理)在同一所学校任职8年以上,实现100%交流。2015年,出台《西陵区中小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实施新一轮教师(含骨干教师)交流计划,按在同一所学校任职6年、离法定退休5年以上的交流标准,2015-2017年应交流中小学教师总数为813人,实际交流273人,占比33.6%。2018年,揪住“教师不愿流动、骨干分布不均、思想安于现状”的核心问题,又启动“骨干教师交流三年行动计划”,将交流对象锁定为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12年及以上、离法定退休年龄6年及以上且无交流经历的在编在岗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实行学校、教师双向选择,全区统筹动态管理。三年共交流教师223人次,占应交流教师数209人的107%,有效解决了骨干教师校际分布不均衡问题,让家长和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何必东奔西走、名师就在家门口”,极大缓解了择校热这一社会顽症。

深入实施区管校聘。2018年,西陵区启动“区管校聘”改革,以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强化区域统筹功能,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建立新的人事管理体制,着重突出三个尊重:尊重教师,不以下岗为目的;尊重学校,按需核定岗位总量;尊重现实,不盲目搞一刀切。根据编制总量和学生、班级数变化情况,每年均重新核定中小学教师岗位,全区统筹分配,全员竞聘上岗。2018-2020年,全区分别有1728、1796、1810名中小学在编在岗教师顺利完成公开竞聘上岗,专任教师比例由87.5%上升至97.5%。区管校聘进一步推动了编制岗位的动态调整,下活了全区师资“一盘棋”。西陵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进取意识和工作动力显著提升。

抱团取暖,校际均衡发展

深化挂牌督导,片区学校抱团发展。西陵区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和学区制管理进行整合,深入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按“学段搭配、地域就近、优势互补”原则,2019年进一步调整优化督学责任区,实现中小幼、公民办学校全覆盖;吸纳社会各界力量,组建系统内专(兼)职督学、专家督学、公众督学、校内督学等4支督學队伍,全景式开展教育督导;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一月一主题”专项督导,创新教育督导模式;深度整合各校硬件、师资、文化特色,通过合作交流、专题研讨等抱团活动促进片区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共通,激活校际均衡发展、共同提升。

名校引领,区域学校共建共融。西陵区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2006年原葛洲坝工程局子弟学校划归地方管理。因为历史原因,这些子弟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内部管理比较松散,长期以来教学质量被社会所诟病。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区政府、区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6年,通过多方论证,决定以集团化办学的方式,引领葛洲坝片区中学的发展。以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为龙头,推行二十五中、二十四中集团化办学,成立二十五中教育集团,设平湖、葛洲坝两个校区,实现“三统”,即集团班子区委统配,两个校区人、财、物统筹,教育教学管理集团统一。通过集团化办学,原本相对薄弱的二十四中,生源明显回流,学校人数逐年攀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重点高中正取生实现了从无到有,中考分配生完成率逐年增长,学校“明珠文化”特色日益鲜明,形成品牌。因校而宜,促进办学形态多元,集团化办学,内涵式发展,是该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益尝试。

三面向未来,提高内涵,构建“学有优教”凝练区域教育思想,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

西陵教育植根于西陵文化,初步形成了具有西陵特色的“首善教育”体系,引领全区中小学高品质发展,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战略定位:教育理念先进、硬件现代、团队优良、资源丰富、质量一流,让西陵教育成为鄂西渝东地区最新教育理念的生发中心、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示范中心、优秀教育人才的聚集中心、教育信息的资源拓展中心、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中心。

发展目标:让每所学校充满生机(办学条件一样优、内涵发展一样快、教育质量一样高、实体学校和网络学校一样好);让每位教师充满智慧;让每个学生充满活力。

区训:兼容、求索、大气、和美

教训:学为第一,教助学成

学训:敢为天下先,勇争天下强

研训:坚持、坚守、坚定、反思

区域办学理念:

祖国在我心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政治观)

教育需要创新,更需要遵循常识(基础观)

润物无声,静待花开,让教育独具魅力(艺术观)

教育是着眼未来的事业,未来已来(发展观)

发展战略:

前瞻(站在发展的前沿,超前思考,超前规划)

向内(向内使劲,走内涵发展之路)

坚守(认准了的事,一抓到底,不放弃,不折腾)

发展战术:均衡+规范+特色、现代+精细+个性

西陵教研策略:

严活并举 闹沉相间 进退有致

文化引领 集团运作 市场调节

学校环境建设追求:一砖一瓦皆有意,一草一木都含情

西陵网校建设愿景:

学生学习的园地,教师教学的凭借

领导管理的平台,家校联系的纽带

西陵教育人追求:人格高尚,学术精湛

西陵教育人日思录:

为西陵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今天我做了什么?

为自己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今天我留下了什么?

学校翻新,建设支持性教育空间

随着城市规划布局调整以及旧城改造,新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空间转向”,使学校空间一改之前“厂房式”的设计思路,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2015年,西陵区提出“空间改变一小步,教学改进一大步”的理念,拉开了学校空间建设的大幕。

一是扩大教室的面积,改变传统教室的面貌。新建学校的教室面积普遍增大,并进行层次化的布置,设教师辅导区、阅读角和公共区,给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一个“亲密空间”,培养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是增加功能室数量。新建学校的功能室与教室比达到1:1,既满足了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同时也为未来全域小班化教育预留了空间。

三是“两搬一放”。将学校图书室里的一般性图书从图书室里搬出来,放置到教室窗台、学校走廊等学生易拿易放的地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阅读,图书室只放置部分工具书和大部头经典书籍。将电脑从专门的电脑教室搬出来,放置到楼梯间、宽敞的过道处和各个教室里,满足学生随时随地上网查阅资料的需求,开展网上互动交流。“一放”,就是校园里要安放足够的可供师生坐下来休息、交流的座椅,让学校成为连接他人、连接世界的场所。

四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规划整个学校空间。以刘家大堰小学为例,操场边有“小农场”,每层楼有供学生展示才艺的“秀场”,还设有“心愿超市”“失物招领处”“快乐英语岛”等。这些空间均由学生自主管理,服务他人。学校空间建设始终立足于学生立场,让学习时时发生,处处撞见学习。

五是学校空间翻新与课程教学协调一致。如,桃花岭小学多年来坚持推动整本书的阅读,开发了“阅读生根”课程。2018年,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课程,学校把后门处的杂物间改造为儿童图书馆,分为绘本馆、儿童文学馆、中外名著馆、科普馆四个馆区。

在大规模建设学校的背景下,西陵区认识到,不仅要建“校”,更要建“学”。翻新学校空间,让空间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融为一体,这是优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信息技术设备更新迭代,面向未来办教育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重视智慧教育,是不敏感的区域教育管理者。实现实体学校与网络学校建设同步,通过网络学校弥补实体学校的不足,即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是解决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诸多问题的法宝之一。

基于此,西陵区十分重视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迭代。按照《西陵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截至2019年,该区更新和新建计算机教室41间、多媒体教室878间、录播教室8间、创客和机器人教室26间、智慧教室51间、无人机教学实验基地28个,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笔记本电脑,教育装备明显优化。

2016年,西陵区出台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行智慧教育。一是加大网络基础建设,实现所有学校教育骨干网万兆互联、千兆进校、无线网络全覆盖。二是在全省率先建成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西陵网校”(西陵云学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园地、教师教学的阵地、学校管理的平台、家校联系的纽带。三是开展智慧课堂大比武,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四是组建西陵创客联盟,每年举办中小学生创客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宜昌市第十六中学被教育部表彰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东山中学、铁路坝小学等4所学校获评省、市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西陵区的网上教学启动早、效果好,在“停课不停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激活內驱,聚力赋能,锻造整体强盛的教师队伍 全面畅通教师荣誉发展通道

出台《西陵区教育系统荣誉制度》,构建从入职到名师的“西陵版”教师梯级成长体系,打通“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班主任、明星教育管理者)→西陵名师→特级教师”的晋升通道。目前,全区拥有特级教师3人,湖北名师3人,市级各类教育人才41人,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423人。

全面规划教师成长线路图

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质的教育。2019年,全区2084名教师按照新手教师、成熟教师、老教师三个类别,制定了“专业发展学年计划”,明确发展方向,拿出具体措施,积跬致远。

学校以此为契机,推进以教师专业发展学年计划为导向的管理变革。如,东方红小学实行“五微”管理——“发展微地图”:从学生成长问题、教学实践困惑、特色发展需要三个层次设置课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研究微课题”:解决自己实践中的真问题。“学习微时空”:线上与线下学习相融合。“团队微项目”:围绕研究项目招募成员,打造学习共同体。“评价微积分”:建立积分数据库,展评成长轨迹。二次成长,实现了教师的真正成长。

全面建立教师培养和保障体系

2018年成立了西陵区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教师培养体系。整体设计,以“学术积分+质量监测”促骨干教师成长,以“名校跟岗+片区实践”促后备干部成长,以“教育联盟+精准督导”促优秀校长成长,充实壮大西陵区名师骨干人才库、后备干部队伍库、杰出校长智囊库,培养了一批卓尔不群的教育拔尖人才,造就了一支整体强盛的教师队伍。

把培训作为教师最大的福利,按年均200万元预算增设专项经费,形成了“高端+特长+特色”培训模式与“名师+骨干+新秀”梯队培养格局,2019年五批次近300名西陵教育工作者走进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及教育先进地区,参加自主定制的短期脱产高端培训学习。

出台专门文件,搭建平台,激发全体教师岗位练兵的学习热情。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区教育局出台了《西陵区“贯彻中央意见,争做改革先锋”活动实施方案》,“一学、二论、三推、四创”,在校级评优基础上,评议表彰了274篇优秀教案、290节优质视频课、48个优秀教研组。2020年,区教育局以一号文件出台《西陵区“练好基本功 争做好老师”专题活动方案》,引领全体教师学习、修炼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与从教素质,加强教育教学常规及管理,包括中小学三笔字与幼儿园即兴弹唱、制定教案、学科教学技能、教育教学常规四大项目,从而掀起了全员大练教学基本功的热潮。

五聚焦素养,引领课程教学,奏响优质发展进行曲 学为第一,教助学成,打造“现代课堂”

西陵区是教学改革强区,一直在课堂教学领域深耕不辍,其经验在《湖北教育》以“现代课堂”为名,开辟专栏加以推广。在这场课堂教学的突围战中,西陵教育举起了“学为第一,教助学成”的大旗,致力于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格局。

只有课堂中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才是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

2011年,在“我讲你听”一统天下的课堂教学背景下,西陵区毅然提出“学为第一,教助学成”,将其作为区域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和基石。2012年,从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权利三个维度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站到课堂的中央。2013年,针对教学目标大而空、宽而泛的状况,倡导“聚焦目标,一课一得”。2014年,集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等专家的智慧,从“科学、民主、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研制“现代课堂评价标准”,以评价倒逼课堂教学的改进。2015年,以“空间改变一小步,教学改进一大步”的思想,拉开了翻新学校空间的序幕。2016年,挂牌课改实验学校,全方位升级改造课程、教学、空间、研训、管理等,彰显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2017年,举办西陵区教育成果公益博览会,107项教学改革成果现场展出。2018年,召开全区学校空间建设推进会,明确提出“筑就属于学生的学校空间”主张,让空间翻新与全新的学习方式相融合。2019年,开展“教科书把握与核心素养培养研究”,通过学科教学落实素养要求。2020年,推出“西陵区网上教学基本模式”,聚焦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进一步推进学习方式变革。

跨学科,多维度,优化课程结构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西陵区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2016年,西陵区研制了“全市首创、全省原创、全国率先”的《生态好市民》校本教材,推出了全国第一堂生态教育实验课,全面实施生态教育课程,构建区域生态教育体系。该套教材分为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4个版本,55个专题,将“绿色基因”植入近4万名学生的课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教育》等66家主流媒体给予重点推介,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

2017年,西陵区在宜昌市率先全面开设研学旅行课程,做到“研”为核心、“学”为目的、“旅”为载体、“行”为实践,研学路上有课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国学礼仪类课程,走进屈原故里,在楚辞诵读中感悟成长;水电文化类课程,走进三峡大坝,领略三峡大坝的壮丽,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自然生态类课程,走进宜昌周边的研学基地,学习劳动技能,领略风土人情;科普创新类课程,走进各省市科技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职业体验类课程,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认知启蒙,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研学课程,让学生“研”得有理、“学”得有趣、“旅”得快乐、“行”得安全。

近年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西陵区还引进了STEM课程、攀岩课程、戏剧课程等。以上这些课程,对提高全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魂魄,有个性,铸就学校文化品牌

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径。自2002年起,西陵区就启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经过十多年努力,区内每所学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富含教育的意味。

首先,提炼出共性精神,区域推进学校文化理解与建设。西陵区从“西陵”这一地域寻找文化基因,吮吸精神上的母乳,解读西陵文化密码,提炼出“兼容、求索、大气、和美”,作为西陵教育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其教育意义特别重大。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办学的自觉追求与理想境界;对于教师而言,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修为;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他们当前搞好学习应有的态度,更是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应具备的素养,是他们的人生坐标。

其次,学校在西陵教育精神的引领下,结合校情开展建设,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如宜昌市实验小学的首善文化、刘家大堰小学的大雁文化、桃花岭小学的诗词文化、镇镜山小学的“镜文化”、宜昌市第三中学的“叁中文化”等,特色鲜明,与西陵教育精神相呼应。全区20多所中小学的文化创建既有个性特点,又不乏共性之美,共同推动学校华丽转型。

探索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学校文化建设路径。在主题创生上,西陵区提出了综合式、事件开掘式、项目拓展式、校名联想式四大基本范式。如,葛洲坝实验小学因葛洲坝水电工程而建,由这一重大事件开掘出的“水电文化”成为该校学校文化主题;宜昌市二十五中以当地三碗水的传说入手构建“清泉文化”。在内容建设上,提出了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主体文化五大维度,把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让学校文化走心、走实、走深,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有优教,幸福西陵。西陵区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区”“宜昌市区域教育现代化达标区”等称号,是“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试验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试验区”“全国教育现代化样本区建设基地”,教改成果《生态好市民》《现代课堂》《网上教学探索》公开出版,45项成果入选全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现场展出,《湖北教育》刊发专刊《新时代教学改革“西陵答卷”——宜昌市西陵区推进教学改革巡礼》,面向省内外全方位宣传推介。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义务教育重要论述的“政治题”,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题”,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民生题”。让我们探寻并借鉴西陵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共同书写全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优异答卷!

(本文由冯发柱、刘春林、乔能俊执笔,鄢志勇审定)

责任编辑/鄢志勇

作者: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 湖北教育杂志社

上一篇:公路工程经济论文下一篇:金融海啸分析论文